河北电力器材生产厂家:意拳试力初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5:06:07
崔瑞彬 在《意拳站桩举要》一文中,我们以托抱式为例,谈了谈托抱式站桩的动作要领、锻炼方法和初学站桩的一般步骤、原则以及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只要习者循序渐进地坚持站桩,就会不同程度地体会到身体上下、左右、前后尤其是前后都有引力的实感。这种实感也可以说这种拳劲儿,是我们在身体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下,运用精神假借和意念支配获得的,浑元力也正是在这种实感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强化培养起来的。然而,我们在锻炼中发现,当我们站桩的动作做大了或身体有位移时,这种实感就会减弱或消失。而练习拳术尤其是掌握技击,又不能总是站着不动,那么,通过什么样的训练手段,才能将站桩获得的浑元力,充分地调动起来,用之于实践呢?    我们说,试力就是完成这一由静到动过渡任务的最好的训练手段。概括地讲,试力是意拳锻炼的中心环节,是掌握技击的关键过程。试力之重要,正如王芗斋先生所言“盖试力为得力之由,力由试而得知,更由知而得其所以用”,它是整个意拳体系中范围最广、难度最大的一项专门的训练课程。试力的目的,就是在身体运动的情况下,运用意念诱导,继续掌握争力,体会在站桩中培养起来浑元力,在肢体有位移时,是否仍然能够做到均整得力,运用自如。从这个意义来讲,试力可以说是站桩在空间的延伸。
必须指出的是,我们这里所谈的力是意中力,试力并不是真的用力,而要用意。前面我们已讲过在站桩的时候,要求用意不用力,现在我们讲到试力也同样要用意不用力,也就是在欲行又止,欲止又行,欲行又不得不止,欲止又不得不行的过程中,来求得我们所要求的意中力,也就是不用力而求有力。那么,站桩到什么程度做试力练习比较合适呢?
这并无一个明确的规定。初步地讲,只要我们通过站桩,对身体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上的引力实感有了一定的体认,也就是对浑元力有了初步的体会和认识,感到身体四周都有阻力存在,有了这个基础,就可以做试力了。
当然,试力的方法很多,但初学试力,应从最基本的最简单的试力练习开始,一步步地提高,渐渐深入,随着体认功夫的提高,逐渐进入复杂的试力练习。比如在托抱式站桩的基础上,可结合开合试力的练习,锻炼效果会比较好。下面,我们就以开合试力法为例,来谈谈怎样进行试力的锻炼。
做开合试力,我们采用托抱式站桩开始。托抱式站桩的基本动作要领和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我们在《意拳站桩举要》一文中,已经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按托抱式桩站好,姿势可比平时站桩略高,双腿有微屈之意即可,两眼向前正视,两手手掌自然撑开,手指自然分开,手心向内,斜向自己腹部,手指相对,要求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精神集中在哪里呢?应该集中在我们的意念活动上,实际上并没有实物,但目的是要求我们想象得真一点,好像真的一样。
有很多人都在讲自然呼吸,到底如何呼吸才是自然的呢?我们不妨举个例子说说,我们平时在同别人交谈的时候,这时你是在呼,还是在吸呢?从来没有人想过,更不曾注意过,我想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在练习状态时的自然呼吸。当然开始会有人不适,受到动作的影响,但慢慢地随着功夫提高就会自然了。
初学站桩,我们是首先从手开始体认站桩的感觉,因为手的感觉灵敏,试力也应由手开始体会,因此试力中我们可以先去感触手掌内外的阻力。可设想自己站在齐腰深的水里,身体可先不动,双手由体前同时向身体两外侧缓缓地分开,好像是在用手背划水,肘部保持外撑。手型、手腕在向侧后分开的过程中,随着手臂的动作,当双手分开至身体两侧将要平行时,手腕由向外撑逐渐柔和地变成向内挤,手掌由内曲变成外张,手心朝前,然后双手向体前缓缓合拢,好像是在用整个手掌向前划水,肘部依然保持外撑,合拢至腹前,手腕由向内挤缓慢柔和地变成向外撑,手掌由外张变成内曲,手心也由向前变成朝向自己腹部,然后再设想用手背向后划水,如此反复,体会手与水之间的阻力感,要多体验水的阻力和反作用力,待手对水也就是对外界的阻力有所感觉后,就可以用与阻力相当的力量与之应合,这样试力做起来十分自然,恰到好处。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有两点:首先,试力中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与站桩基本相同,强调指出的是,试力无论怎么运转,都必须要保持肘部外撑,这样试力才能做得饱满而不瘪。其次,试力中手腕部位的作用尤其重要。因为手腕的变化总是在我们由向前变向后或由向后变向前试力的转折处,细心的体认是十分重要的,要含有“要走完此路线又未走完”的意识,换句话讲,要留有余量,要使意力不亡矣。手腕保持松灵,变化的动作是否做得柔和协调,试力是否饱满圆和,是能不能得力的关键。
当通过上述方法的锻炼,手上有了阻力的感觉后,这时我们可把原来的意念活动加深扩大。可设想整个身体都在水里,从颈部、背部、手臂、腰胯、双膝、两脚腕、两脚十趾,如此去体会各部位内外的阻力感。当然也不一定每个人都这样,可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加以体认充实,而且初练时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就象我们搞人物雕塑,开始时只是一个大泥胎,我们可根据人物,看哪地方的泥多了,就去掉一块,哪少了,又补上一块,慢慢地人物会越来越细,越来越完美。我们练习拳术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要逐渐地用整个身体去试,而不只是用手臂去体会。
具体方法是,我们向后试力时,不是手臂在动,而是靠身体的向后运动,来带动手臂的向后向两侧分开,同样向前运动时,也是靠身体的向前运动,来带动手臂的向前向内挤合,其它部位的动作要求与前述试力的要求基本一致。初练时,身体的运动会比较大,手臂与身体的运动也会不太协调,但多做练习,注意靠身体的前后运动来带动手臂的运动,懂得身体与手的内外关系,就好像身体是圆心,手是外圆,因此身体移动一点,手在外自然就要相对移动多一些,这样才能保持身体与手的协调一致,试力中要着意体会整个身体的试力感觉,锻炼既久,身体动作会逐渐由变小动到微动,由微动到看似不动,我们的手臂同样是非常有比例地协调运动,如此要停则停,要行则行,要行又不得不停,要停又不得不行,望学者习练时,细心体认之,日久自有所得。
此后,我们可设想无论两手是外分还是内合,手向后运动则随时有力向前去的意思,手向前运动则随时有力向后去的意思,也就是向后即有向前之意,向前则有向后之意。在这种矛盾状态中运动,去体认意力的变化,也可以说意拳就是在矛盾状态中求生存。
在试力过程中的每一个点上,我们意力向前的延长线在远处都有一个交点。要提醒注意的是,试力中两手之间要有紧密的响应,整个身体才能平衡均整,才能形成合力。这就是为什么后拉要有外分之力,前推要有内合之意的道理。无论我们试力是开还是合,两手之间、两手及整个身体,都始终与前方的目标即交点,保持联系。习之切记“勿忘勿助长”。在锻炼中,我们还应该注意腿脚部位的运动变化。从外形上粗看,我们做定步的开合试力时,腿脚好像是不动的,但事实上,腿脚是有变化的。当我们向后时,因为身体重心由前脚掌向后移动,因此两腿就必须有内夹之意,向前两脚则有蹬地欲起之势,整个身体才能保持平衡均整、协调一致且得力。
总之,试力中我们要注意身体的平衡均整,骨骼的支撑,象我们前面强调的肘部外撑,各关节部位要松灵,如我们着重指出的手腕的动作要求,试力中的筋肉的变化与站桩一样,要有松紧张弛,整个试力要全身自然,运转缓慢,如抽丝一般,不可停滞,所谓“运力如抽丝”,即是此意。做试力时还要注意,动一处要为全体动着想,所谓动一处牵全身,一动无不动。初学试力,总的原则就是动作越细微,运转越缓慢,精神就越要宁静集中,也就越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