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人工种植技术: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和十条健康标准详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9:55:24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精神和交往处于完美状态。

      很多人都知道世界卫生组织的十条健康标准。如何才能做到这十条?恐怕不是每个人都正确实践过。

 万承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教授,现任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武警部队健康顾问,国际自然医学学会会员,中国健康教育协会理事,被中央文明办、卫生部聘为“全国健康教育首席专家”。长期从事健康科普教育工作。下文是他对这十条健康标准的详细精彩的诠释,并对如何做到谈了自己的体会。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肉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它包含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体格的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以及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并且提出“健康是一种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针对此概念,WHO对健康的标准做了如下规定:

 

       一、 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

     “我从工作到现在一直坚持锻炼,我曾经带四个人跑步,曾经带十几个人从西安骑自行车到北京,我现在回去打球、游泳,什么都喜欢。就算什么都不做,我爬楼,在深圳,30层楼800多阶梯我10分钟上去了,我20年没有得病。同志们!现在忙得很,没有时间得病!”       “总部首长派我到唐古拉山,很多年轻人过不去,说'唐古拉就像回老家’,是有生命危险的,但领导相信我能完成,因为那里是英雄部队,我就去了。我在海拔4700米一直讲话,一直从青海讲到西藏,而且到拉萨我还踢足球。总部首长关心我,派了一个校官,派了一个医生带了一个氧气袋,说我不行赶快抢救,我没事,高山反应非常小,但他们俩不行了。年轻人不服气,说老家伙没事,我们年轻人怎么不行。我说了八个字'要想长生,血管年轻’。”万承奎教授继而解释:心脏是伙伴,它保证每个细胞的氧气和营养。这就跟抗洪一样,我们人身上的血管加起来10万公里长,最细的血管只有3个微米,只能通过一个红血球,你还吃肥肉、生气,你的血管能好吗?要想长生,血管年轻。30岁人60岁心脏,我今年74岁,我是40岁的心脏。

 

        二、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挑剔事务的巨细

      “你锻炼身体很好,一回家就跟老婆生气,你一样得癌症。所以要全方位,综合治理,要过健康、和谐美满的生活,行为是保障健康的关键,尤其乐观的情绪是健康的灵丹妙药。”

       情绪是人生命的指挥棒,人要驾驭情绪,而不要情绪驾驭你。希望大家不仅每天锻炼,而且每天要笑,最少笑三十分钟。法国人就是世界上最爱笑的民族,法国医生建议法国人民要笑三十分钟,但这个笑不是大笑,不是冷笑,不是狂笑,而是发自内心的笑,这会产生生理激素保护你,让你不得病。

       万教授来了个现身说法:“我20年不得病,是因为我就有很好的心理。曾经有一个试验,人生气会产生毒素,这种毒素不到几分钟就可以毒死一只老鼠。所以要乐观。”

      假如你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良好的情绪,比如在顺利的时候,年轻的时候,当官的时候,甚至在困难的时候,逆境的时候,受打击的时候,得病的时候,患癌的时候,你就会产生好的激素。当然,这有时很难做到,但必须这样做,因为生活就是这样。你向前看,你就会快乐,就会高兴,体内就会分泌一种称为β内啡肽的激素,就可以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免疫细胞,甚至对艾滋病也有抵抗力。所以这样的人很少得病。假如老是紧张、生气、暴怒,体内就会分泌过多的去甲肾上腺素,这种激素分泌过量对人体有害。如果经常生气、发怒,精神总处于紧张状态,就会致病,加速衰老,甚至早逝。所以对于体内这个制药厂,就看你怎么发挥它的作用。

 

       三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一定要睡好,要保证睡的时间,但关键是睡眠质量。我一躺下就睡着,睡得很深,睡眠水平特别高,6个小时的深睡眠比你12个小时的浅睡眠质量高。睡眠是产生修复细胞的重要时刻,睡眠是脑垂体分泌激素的重要时刻。”

 

        四、 应变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心理健康是最重要的健康。因为身体状况怎么样,心理状态怎么样,就看你会不会生气,很多人是气死的,不是老死的,气得心脏病,气得血管出血。我现在就是不生气,谁想把我气死,没门,我才不上你的当。所以说一定要做到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个性,稳定的情绪。”

    人们对待健康有三个态度,三种类型,三大误区。二十一世纪是自我保健为主的时期。保健工作全中国、全世界走到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是走老路还是走新路?是多培养医生,生产药物治病好,还是把健康知识告诉他,预防保健为主,让你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学习健康是光明大道,世界潮流! 把病减少、推迟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我们有三大敌人:癌症、心脏病、脑血管病。世界卫生组织说生命质量60%取决于自己。你的社会关系、你的个性、你的行为都是健康的决定因素。

       五、 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宣布:“人的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药条件,7%取决于气候的影响。”这充分说明,人的健康和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现在许多人走吃药的路,“用药保健康”,连小孩都吃保健药。很多父母缺少医学知识,小孩一得病,就吃药,吃贵药,吃进口药。有些医务人员,也是有病就吃药。当然药起了很大作用,人是离不开药的,有病要用药,抢救要用药,有些病要终身服药,如高血压、糖尿病始终不能离开药。但是从古到今人们都说,“是药三分毒”。药有两重性,它可以治病,又可以致病。因为药有毒副作用。吃药越多,毒副作用越强。所以光依赖药不行。现在很多人依赖药,离不开药,很多老年人更离不开药。不要老是盯着药,成天想着药,跟着广告走。要改变观念,单靠药物是不能健康长寿的。

      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天然制药厂,是一个任何药物都无法比拟的制药厂,每个人都在不断地产生激素。为什么有的人很健康,有的人几乎不得病,有的人得了大病很快好?为什么有的人老得病,得了病就很重,每时每刻都想着他的病,很悲观,吃药也不见效?不同的情绪产生不同的激素。

     

        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肥胖,以前觉得富态,而二十一世纪肥胖是世界难治之症,过于肥胖要短寿的。美国专家研究,超过标准体重10公斤短寿13%,超过标准体重20公斤短寿25%,超过标准体重30公斤短寿40%,很通俗的一句话。能吃能喝不健康,会吃会喝才健康,胡吃胡喝就遭殃!

 

      七、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中医看一个人是否有神,经常看眼睛,炯炯有神就是这个意思。眼睛有神说明你这个人眼睑不发炎,反应敏锐。进一步说明你的健康状况良好。

 

        八、 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牙齿健康与否,说明一个人的肾气是否充足。牙齿可以用来吃东西,是食物进口的第一关。如果牙齿健康,咀嚼充分,将食物磨得细碎,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因此,保护牙齿健康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

  我国历代养生家十分重视保护牙齿的坚固,其主要方法之一便是叩齿。各代养生家对此均有论述。梁代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引用《导引经》说:“清旦末起先啄齿二七,闭目握固。”闭目握固就是闭着眼睛,以两手拇指掐第二指手纹,或以四指都握拇指,两手柱腰腹间。明代活了一百五十多岁的长寿老人冷谦在《修龄要旨》中介绍他长寿的经验就有“每晨醒时,叩齿三十六遍”一则。元代陈元靓于《事林广记》中录《孙真人枕上记》中的一首养生歌,其开头就是:“侵晨一碗粥,晚饭莫教足,撞动景阳钟,叩齿三十六。”可见我国历代养生家叩齿的重视。

 

       九、 头发有光泽,无头皮屑

       世界卫生组织将“头发有光泽,无头屑”列为男人健康新概念中重要一条,东方民族视粗黑茂密而富有光泽的头发为有魅力和令人喜欢,千百年来,头发的完美被认为是精神和力量的象征。随着男性保养风日渐风靡,拥有健康头发成为男性追求完美形象必备的一环、更是他们健康生活的呈现。男人的头发还是彰显个人风格的重要标志,如鲁迅先生一头刚直、严肃的硬发,贝多芬一头愤怒、而又充满着灵感激情的长发。

       为何会脱发?科学研究发现: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神经精神因素有关。由于精神高度紧张影响了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直接或间接损坏了毛囊,引起脱发。

 

       十、 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感到轻松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劳动方式、社会联系和所处的自然环境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因素:

       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的体力劳动相对减少;长时间高度紧张的工作;饮食中营养成分的过剩,以及由于工作和生活方面诸多不尽人意的情况,而来自这种精神上的压力,会引起人体内分泌不平衡和肌肉紧张,从而使肌肉皮肤失去弹性、走路感到的不是轻松而是僵硬。久而久之,还会诱发多种疾病。

       因此,若要保持健康,就应设法避开负面情绪对身体的刺激,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参加体育运动。养生专家指出:运动就其作用说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

 

       所以万承奎教授最后强调:21世纪的健康有四条,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综合起来就是社会健康。

       要做到这些,万教授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把握,一是积极锻炼身体,二是加强脑力训练,三是营养合理、膳食平衡,四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五是保持乐观情绪。只要持之以恒,就能调控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