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箱盖制作:家常面疙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1:01:31
家常面疙瘩(2011-08-19 11:33:12)转载▼
标签:疙瘩
高筋
蛋白
白胡椒粉
大白菜
來碗麵條
茄醬
拉麵
家常麵疙瘩
高湯
麵糊
分类:综合菜谱药膳谷面


「來碗麵條兒:茄醬拉麵」後,一直很想再做中式麵食。腦海中馬上浮出的,是「麵疙瘩」的美味,就決定做這個啦! 從小吃到大的國民麵食,長大後仍是愛吃。小時候住眷村,有哪一家媽媽不會做麵疙瘩?煮個一大鍋的……馬上全家飽!也許是遺傳了父親北方人的口味,我喜歡吃麵勝於米飯。舉凡有嚼勁兒的Q感麵條,刀削麵、手工麵、麵疙瘩……,都是我吃不厭的最愛。
北方人稱的麵疙瘩,是指利用麵粉和少量水結合,做出大小不一的麵顆粒,不求整齊畫一,看起來就像一個個的疙瘩,是很家常隨興的一道麵食。主要材料是高筋麵粉、對上一半的冷水,以可供四人食用的麵疙瘩來說,約是400公克的麵粉,對200西西的水,很簡單好記。
這回要將「麵疙瘩」搬上帶狀cooking活動「尋味。玩食」,還真是一大挑戰;為什麼呢?因為我沒做過30人以上的份量呀!尤其是麵疙瘩要完全自製,和麵糊、打出筋、一匙匙撇下滾水鍋裡煮,需要很大的手勁兒,要在短短一小時做完、試吃,得有人幫忙,於是乎我又請出了「型男小方」。小方不是蓋的,力氣很大,麵糊Q勁十足,請他來幫我和麵糊,真是明智的決定;加上得力助手筱鈺幫著一起「做疙瘩」,我負責炒料、煮成一大鍋香噴噴的「家常麵疙瘩」,請眾來賓分享。
照例我會來個互動時間,聊聊食材的典故,這回做「麵疙瘩」,很想知道大家對「麵疙瘩&貓耳朵有何不同?」來個市調,現場有一些媽媽們興致高昂的回答我的問題,實在很可愛!有的很認真做筆記,彷彿我真的是「老師」在教做菜呢!
(貓耳朵是麵糰揪出一個個半圓,麵疙瘩是麵糊入滾水)
麵疙瘩也有用炒的,不過我認為要煮湯的才好吃。和麵用高筋或中筋的麵粉其實都可以,我在活動中選用高筋麵粉來做,麵粉加冷水,再加生雞蛋一起和,會好吃一點。下麵粉時要加點鹽巴,才不會脹氣,醒不醒麵都行。還有另一種變化的做法,是直接用水和麵粉調成麵糊,然後用筷子一片片撥入滾水中,落在沸水中的麵糊很快浮上來,兩頭尖尖像隻善泳的小魚兒,所以又叫撥魚麵。
來說說麵粉吧!台灣的麵粉分類,算是相當詳細了,分類原則是依國人喜好的食品特性及製作方法來區別,如製作油條需要使用特高筋麵粉;製作麵包需使用高筋麵粉;饅頭則是使用粉心麵粉(靠近小麥中心部分,色澤好、口感佳);而中式麵條則使用中筋麵粉;製作蛋糕則必須使用低筋麵粉…等。
麵粉的成分中主要有澱粉、蛋白質,及少許礦物質等所組成,而小麥的蛋白質,則是影響麵食加工操作特性的最大因素,因小麥蛋白質中的麩氨酸(一種氨基酸)遇水後,在揉捏下會產生黏彈性(即麵糰)。而蛋白質品質的優劣,就左右了麵糰的操作性。把麵粉中的蛋白質以水洗方式分離出來,就叫做『麵筋』,而所謂的『筋度』,指的就是麵粉中所含麵筋蛋白質的量。表一:麵粉分類表
名稱
蛋白質含量(俗稱筋度)%
特高筋麵粉
蛋白質含量為13.5%以上
高筋麵粉
蛋白質含量約12.5 ~ 13.5%
中筋麵粉
蛋白質含量為9.5 ~ 12.0%
低筋麵粉
蛋白質含量在8.5%以下
氣候方面來講,北方屬於由於緯度高,溫度自然較低,而且距海相對也較遠,因此較為乾燥;南方則反之,屬於溼熱的氣候。生產方式而言,北邊是畜牧為主,南邊則仰賴農業維生,原因除了與氣候有關,另外與地形也有關係。北邊乾燥,土壤不夠肥沃雨量也較少,農業不盛但牧草旺盛,因此為畜牧業;然而南邊由於溼熱的關係,雨量多且地形較平坦,因此適合種稻。說到稻米,中國還有一樣特徵:「南稻北麥」,南方種稻北方種麥,理由如同上述之地形與氣候交互影響。
接下來是當天食譜---
「北方麵食系列」--家常麵疙瘩
*食材:
「麵疙瘩製作食材」
份量
「配料食材」
份量
高筋麵粉
500g
乾香菇
6朵
雞蛋
一顆
乾蝦米
一把

少許
豬肉絲、雞骨架
半斤

200g
大白菜(高湯用)
半顆
小白菜(配色用)
一把
油蔥酥
少許
*調味料:
太白粉 少許
米酒、醬油、白胡椒粉、香油、鹽
豆瓣辣椒醬(盛碗後視個人口味放)
*料理方法:
1、麵粉加少許鹽拌勻後,加蛋、冷開水,順時鐘攪勻成稠麵糊,醒麵10分鐘。
2、滾水一鍋,以湯匙舀麵糊約50元硬幣大小,入滾水煮至浮起撈出備用。
3、豬肉絲用太白粉、醬油、米酒略醃10分鐘。
4、香菇、蝦米泡軟,香菇切細絲。
5、熱一油鍋,爆香蝦米、香菇,下肉絲、大白菜(部分)加米酒、白胡椒粉、醬油炒熟。
6、大白菜、雞骨架預先製成高湯,將炒熟的配料倒入煮沸。
7、下麵疙瘩煮滾,加鹽調味、白胡椒粉少許。
8、下小白菜煮熟,灑少許油蔥酥即成
羅斯福路的水源市場裡頭有一家麵疙瘩很有名,我曾慕名去吃,他標榜的是「全麥麵疙瘩」,比較健康、湯頭也有多重選擇,活動前一個月我與同事去吃,分別叫了「牛肉湯麵疙瘩」&「榨菜肉絲麵疙瘩」,不知怎地,我還喜歡自己做的「家常口味」,比較能吃出麵香,湯頭也接近單純、平實,而且感覺溫暖。
當天現場的朋友們又將整鍋吃光光了,因為我熬了大骨當高湯,整個湯頭很鮮美!負責清鍋底的又是小方,瞧他在活動結束後,我們準備洗鍋子時,為了怕浪費最後的湯,鍋底朝天負責喝光光的樣子,看了簡直又感動又好笑!讀者們也吃得開心!因為我們煮得用心!沉甸甸的麵糊一一撇下鍋的動作,讓我跟筱鈺的手酸了兩天,在搬書之餘,也提鍋下麵,這種手臂鍛鍊不是在書店常常有的呢!只有在信義店的Cooking Studio才有這個難得的機會。
我愛麵疙瘩,這次我發現大家也很愛喔!一定要自己試試看,失敗率極低的滿足感!
颜昌海:官场女性是一钵领导的“家常菜”
醉鸡的十种家常做法
家常粉蒸肉
TIFFANY版家常烤鱼
家常红烧肉,香啊……
小鸡炖蘑菇家常炖菜的两种做法
狗肉的三种家常做法
家常私房菜:梅干菜烧肉
家常酱焖鲤鱼
家常土豆松菜肴
盐水煮花生




分享分享到新浪Qing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