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掉了会长出来吗:京韵飘香 放飞梦想——高区钦村小学京剧特色教学走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17:10

京韵飘香   放飞梦想

——高区钦村小学京剧特色教学走笔

请点击:http://dzb.whnews.cn:8011/whrb/20110601/并查看第4版特别报道

本报记者  付婷婷   通讯员  李奕  单英明


  优雅的身段、婉转的唱腔、饱满的精气神……如果不是事先知道,真无法想象这些颇为专业的京剧小演员,居然是高区钦村小学的一群小学生。5月28日,钦村小学首届京剧文化节隆重举行,在“六一”儿童节前夕,带给了师生和家长太多的惊喜。此次文化节中,京韵操表演、京剧联唱、京剧知识问答、京剧乐器演奏等节目应接不暇,众多戏迷学子登台亮相,钦村小学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尽显其中。
    当日,观看了孩子们的精彩表演后,市文联、市政协及市京剧协会等单位的与会领导都感到非常惊讶。他们感叹说:“真没想到钦村小学京剧进校园活动搞得这样精彩,孩子们的精神面貌这样积极向上。”“能把京剧艺术作为校园文化的切入点形成全员化、社会化、规范化,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全面素质的提升作用明显。”“钦村小学以独特的方式创造性地传承着‘国粹’,可以说为威海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做了很好的引领……”
    喜好京剧的陈女士看了表演后赞叹道:“京剧表演需要真工夫,如此精彩的表演是师生们不懈努力的结果!”


“国粹”在这里传承
    

    日前,记者来到钦村小学,亲身感受了这里浓郁的“国粹”传承的气息。清晨,记者一迈进钦村小学校园,耳畔就传来一段京韵十足的课前音乐。徜徉在教学楼里,只见走廊的墙上挂满了各类京剧知识介绍。课余时间,学生们或吹拉弹唱,或剪画描帖,尽情享受着京剧艺术带来的欢乐。
    谈到校园文化为何与京剧艺术结缘?校长王玉珠感慨万分:“从大处着想,学唱京剧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传承‘国粹’;从小处着眼,学唱京剧,有益于孩子们整体素质的提高。你看,从姿势、唱调到眼神,浑身上下有一股精气神;做京韵操、做各种与京剧相关的手工,对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创新意识、团结协作能力的提高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王校长介绍说,很多有利因素促进了校园文化与京剧艺术结缘。2007年,钦村小学搬至新校,与中盛园社区戏迷俱乐部只有一街之隔,该俱乐部的许多票友常年在此参加活动。而且,这里每年从5月至11月定期举办“社区京剧文化广场演出”,吸引了众多威海戏迷。校外京剧艺术氛围的耳濡目染,对学校师生形成了强烈影响,为京剧艺术进学校打下了良好基础。
    钦村小学的教师都是多面手,京剧演唱、素描、彩绘、剪纸、刺绣、手工等各学科老师一应俱全,其中,教师李奕毕业于江西戏曲学院,专业功底深厚。其父李世荣是威海著名的琴师,他们都为京剧校本课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了这些有利因素,2007年,钦村小学将“京剧教学”定位为学校的一大发展特色,并筹划成立 “绿韵京剧社”。同年9月,“绿韵京剧社”正式组建起来,由专业教师为学生授课指导。
    王校长说:“基于‘绿色钦小,京韵飘香’的校园文化理念,学校自开设京剧校本课程以来,就十分注重对校园文化环境的打造,让孩子们在浓厚的京剧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从而真正喜欢上‘国粹’。为此,学校特意将教学楼四楼打造成了 ‘京剧文化长廊’;将校园的墙体打造成运动画面与京剧画面浑然一体的文化墙……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京剧的独特魅力。”
    现在,每天午休前,钦村小学的绿苗广播站总会如约响起,每天播放10分钟左右的京剧名段欣赏,学生们都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你听,就连学校的课间铃声也是脍炙人口的京剧名段。学校还专门创编了一套4分钟的京剧操,融入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全体教师共同参与进来。优美的曲调伴随着师生们的一招一式,真让人有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感觉。
    “如今,京剧艺术已全面渗透到了各门学科里。素描、彩绘课上,学生描绘着各色京剧脸谱;剪纸、刺绣课上,学生裁剪、绣出的京剧人物活灵活现;手工课上,他们制作的京剧乐器如同真的一样;体育课上,富有特色的京韵操气势恢宏……多项京剧校本课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王校长欣喜地介绍说。

“唱念做打”练真功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走进钦村小学教学楼4楼,京剧《红灯记》中那熟悉的唱腔就传了过来。这是该校“绿韵京剧社”的学生们在练习演唱。
    只见几名小学生正唱得起劲,姿势、腔调、眼神都是有板有眼;而旁边教室里,周围几个伴舞的小姑娘也跳得像模像样……为吸引学生们真正发自内心地喜欢京剧,校内校外的教师们可做了不少“功课”。
    然而,学京剧毕竟与学通俗歌曲不同,刚开始学生在接触的时候会感到新鲜,可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就感到乏味了。怎样才能让他们的新鲜感转变成真正的兴趣,而最终喜欢上京剧呢?这时,老师们开始着力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尽可能“锁住”这股新鲜劲儿。他们特意选取学生较容易学唱的现代京剧,配上生动的剧情介绍,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唱段的故事背景。此外,学校还通过举办多期京剧知识竞赛,丰富学生的京剧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
    “每天放学我都把在学校学到的唱腔唱给爸爸妈妈听,如今,我们家的京剧氛围可浓厚了,爸爸妈妈也都成了大戏迷。”饰演“穆桂英”的王彤说;经常饰演包公的四年级学生孙淳告诉记者,他和爷爷奶奶都特别爱唱京剧,每次孙淳去奶奶家都要跟爷爷奶奶切磋切磋。孙淳自信地说:“自从我加入‘绿韵京剧社’,得到了老师的专业指导,现在我会唱的选段比爷爷奶奶多多了!”
    对于孩子在校学习京剧,家长侯女士一万个支持。她说:“京剧对孩子成长有很大帮助,孩子说以后要考中国戏曲学院,有这样的志向,我很高兴。”
    正如学生、家长们所言,通过各种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们对京剧的探索兴趣被逐渐调动起来,他们由衷爱上了京剧。
    看到孩子们如此执着的学习劲头,王校长高兴地说:“如果每个学生都有一点爱好,把爱好转化成自身本能的东西,在踏入社会以后,他们会在闲暇时光自娱自乐,生活充实有乐趣,他们更会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融入社会,与人为善,乐观进取。这是我们的美好愿景。”


名师同育“梨园”花


  钦村小学将京剧定位为学校文艺活动的特色,并积极依托社会力量培育扶持。
    上周三,记者观摩了该校的课外活动课。远远就听见教学楼里的阵阵京胡声,学生们正在演奏《西皮小开门》。他们的指导教师,正是我市著名琴师李世荣。孩子们很珍惜专家指导的难得机会,都在认真地学习着。
    李世荣欣慰地介绍说:“京剧是我国的 ‘国粹’,钦村小学能将京剧作为学校特色来发展,我觉得这是个了不起的举措。我从2009年就开始来指导孩子们学习京剧乐器,看到他们兴趣盎然,我由衷地高兴!”
    随着京剧特色教学在钦村小学逐步发展起来,孩子们学得越来越好,“胃口”自然越来越大,他们渴求更多的京剧专业知识。为此,学校决定聘请专业的知名人士来学校任教,通过名师的引领,让小戏迷们获得长足的进步。
    从2009年起,威海市四位著名的京剧专业人士被聘请到学校担任指导教师。除了李世荣老师为学校的艺术顾问外,同时还请来了原威海市京剧团副团长张传秀教青衣、花旦;国家一级演员丛兹臣教老生;国家一级演员刘桂兰教花脸、老旦,这其间所产生的费用全部由学校承担。消息一传开,很多家长都慕名而来,为孩子报名,特别是京乐队,听说李老师能到学校传授京胡,报名非常踊跃。
    除了以上四位老“戏骨”外,我市京剧协会主席许英道先生作为京剧社的艺术总监,更是为学校多方联系、筹划,使得“绿韵京剧社”多次走进社区演出,得到社区群众及家长的认可与好评。
    专业的训练总是正规而严格,拿京胡来说,十岁左右的孩子学京胡比学唱难度又提升了,光是拉空弦最少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且京胡的弦比较硬,拉起来比较吃力,孩子们起初的新鲜感很快就没有了。怎么办?于是,老师们除了让学生欣赏名段,还让学生欣赏李老师的从艺五十年京剧演奏会,并让李老师培养的大学生来为孩子们现场表演。
    经过两年的时间,在名师的引领下,学生的专业演唱功底和伴奏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很快,“绿韵京剧社”的孩子们不但多次参加演出,还有部分优秀学生参加了国家、省、市级的各项比赛。该校已升入初中的学生张金明曾参加了全国戏曲总决赛,获得少儿组金奖。同时,张金明还参加了山东综艺电视台录制的《综艺满天星》栏目,得到了观众的喜爱与认可。

校园文化“润物细无声”


  京剧对学生们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其本身。“我原来是一个比较内向胆小的女孩,学唱京剧后,我经常参加市、区、校的演出活动,既见了世面又受到了锻炼,现在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再是个羞涩的小孩子了。”“我在京剧中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还学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看,每段唱词都讲述了一个历史故事,比如花木兰,她代父从军报效祖国的故事就让我很感动。老师们平时就是将唱词和故事相结合告诉我们,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学生们纷纷抢着告诉记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
    丰富多彩的京剧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学生们学习京剧艺术,开展京剧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具备了京剧艺术的知识与能力,而且还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态度。
    除了说、唱京剧,其他剪纸班、刺绣班等相关校本课程的京剧作品也逐渐呈献出来。瞧,一副两米高的脸谱真让人不可思议,这是剪纸班的邵江华老师和学生们花了一个周的时间剪出来的;再看,学生们用玉米秆自制的京胡、京二胡,用毛线做的髯口,用塑料薄膜做的三弦和月琴活灵活现;还有盘子上彩绘的脸谱,刺绣的脸谱,素描的脸谱,以及丰富多彩的手抄报、绘画等,都充满着无限创意。这些作品中,大多都体现出学生们良好的合作精神。
    京剧校本课程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无疑增进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其实践能力。与同学共同制作手工京胡的王立寒说:“像我们制作一个京胡需要很多道工序,所以需要小组分工,每个小组先准备不同的材料,最后合作完成。我以前是个很任性、自我的孩子,但现在通过与别人合作,使我懂得了分享。”
    京剧进校园,成长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在探索京剧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在名师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老师们同样获得了专业上的成长。校长王玉珠介绍说,自从学校设立了“绿韵京剧社”,看着孩子们活灵活现的表演,自己也喜欢上了京剧,闲暇时也学习拉二胡和练习唱腔,现在学校老师也大都喜欢上了京剧。京剧进校园,拓宽了教师们的教学思路,京剧演唱、素描、彩绘、剪纸、刺绣、手工等不同学科融会贯通,老师们时常沟通探讨,共同钻研教学方法。副校长单英明说,去年9月,钦村小学正式出版了三至五年级京剧校本教材《国粹京韵》。这三本教材凝聚着钦小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洋溢着师生创造的激情,铭刻着教师和学生成长的足迹。


走向社会弘扬“国粹”


  在5月28日钦村小学首届京剧文化节中,京剧联唱、京胡合奏、京剧知识问答,学生们每表演一个节目,台下观众都为他们鼓掌叫好。对于他们如此精彩的表现,观众在赞叹之余更感到惊讶。其实,这并不是小戏迷们的第一次大型演出,借助各类演出平台,他们还时常走出校园,逐步向家庭、社区普及京剧知识,推广国粹艺术。尤其是“绿韵京剧社”的名字,已被很多市民所熟知。
    2008年5月,孩子们便走进了中盛园社区,进行了首次专场演出。从那以后,小戏迷们开始频繁走进社区,走进工厂。2008年9月,钦村小学在文化名居广场举办了第二次 “钦村小学戏曲演出专场”。2009年6月,钦村小学承办了高区庆 “六一”大型系列活动——钦村小学戏曲专场。市教育局、体育局、文联、高区管委等部门的有关人士观看了整场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截至目前,钦村小学“绿韵京剧社”的小戏迷已参加各类演出多达几十场,举办专场演出四场,反响十分热烈。
    有付出就有收获。小戏迷的表演为威海市喜爱京剧的朋友们奉献了一道道精神大餐,也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让学校获得了多项荣誉,“2009年度繁荣京剧艺术先进单位”“威海市2009年京剧广场演出活动京剧教学先进单位”“威海市 ‘中盛园文明杯’第一届青年京剧票友电视大赛现代伯乐奖”“威海市京剧艺术教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接踵而来。
    据悉,今年,钦村小学还申报了山东省京剧实验课题的研究,并被授予实验基地。他们期待通过京剧这一特色教学,不断创造学生与高雅艺术接触的机会,通过一道道深入浅出的精神大餐,真正让学生得到熏陶与锻炼,让孩子们在“绿色钦小”的童年过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