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联鱼雷: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35:50

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原文〕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1〕;俗人察察,我独闷闷〔2〕。

第二十章

〔注释〕

〔1〕昭昭:清楚,明白。昏昏:暗昧,糊涂。〔2〕察察:严厉苛刻的样子。闷闷:淳朴的样子。

〔今译〕

世人是那么清醒明白呵,唯有我是如此昏昧糊涂。世人是那么地严格苛刻呵,唯有我是如此淳厚质朴。

〔述评〕

志向远大 预示着鹏程万里, 胸无大志 当然就意味着毫无出息; 聪明能干 无疑是对俊杰的称赞,而 愚笨糊涂 明显是对笨蛋的贬斥。就像姑娘害怕被人说成 丑八怪 一样,谁也不愿意被人说成是 糊涂虫 ,更不愿意被人骂为 没出息 。

然而, 有前途 和 没出息 是否就判若天壤? 聪明 与 愚蠢 是否就形同冰炭?应诺与呵声又有多大差别?善美与丑恶又有多大距离?

体道之士对诸如 有前途 与 没出息 、 聪明 与 愚蠢 这一切,心既无所分别,意更无所好恶。他们在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人生追求和情感态度上和俗人大相径庭。

俗人总想向人显示自己在事业上如何辉煌、自己的未来多么美好,痴迷于浮华虚荣,沉溺于权势利禄。在名利场中一得手,那得意的神态就像是在考场上独占鳌头,那兴奋劲儿就像是参加丰盛的筵席,那快乐的神情又像是登高远眺美景;体道之士则从不炫耀自己,滚滚红尘怎么也搅扰不了他心境的淡泊宁静,那混混沌沌的样子好像只知嘻笑的婴儿,那闲闲散散的模样好像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他们的心灵是那样常虚常静无去无来,永远不会恣情纵欲而逐外失真。

俗人对声色权势心醉神迷,总是那副志满意得、沾沾自喜的样子,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 是他们的做人原则,老是想着如何揩社会的油水。他们吃一点亏就大喊大叫,结果反而总是吃别人的亏;他们受不得一点委屈,有一点委屈就四处张扬,结果一辈子受尽窝囊气;他们时刻想着爬在别人肩上或站在别人头上,向世人夸耀自己是如何了不起,结果却总是受别人的欺侮和嘲弄;他们看起来精明强干、野心勃勃,到头来却穷困潦倒一事无成。体道之士看上去糊里糊涂昏头昏脑,简直就是一副蠢人心肠,他们遇事宁可自己吃亏也不愿别人上当,结果世人都愿意给他们行方便;他们宁可委屈自己也决不委屈别人,结果自己反而扬眉吐气、平步青云;他们从来不以自己的才华惊世骇俗,结果却能承担并完成历史责任;他们只求奉献而不求索取,结果却从社会中得到了许多助益;他们从不与别人争权夺利,结果他没有一个竞争对手,在所从事的领域独领风骚。

前一种人似精明而实愚蠢,后一种人似笨拙而实聪明;前一种人似目光远大而实则浮躁矜骄,后一种似立志不高而实则精神超旷,胸襟博大。陶渊明在《杂诗十二首》之四中比较过这两种人的为人处世:

丈夫四海志,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那些昂首天外的 当世士 ,那些志在四海的 大丈夫 ,看上去真个是志大才高好生了得!而那些只想 起晚眠早 、子孙绕膝的体道之士,似乎只知道求田问舍平庸得很!其实不然, 大丈夫 和 当世士 害怕人生一事无成,希望以耀眼的才华、惊人的业绩和盖世的功名,使自己生前为人所敬重钦仰,死后为人所怀念追思,他们为此而在红尘中忙忙碌碌,在求名求利、患得患失中了此一生。他们将所谓 四海志 横亘于胸中,在宦海风波中沉浮,在名利之途奔波,身心长期处于烦躁、焦虑和紧张之中,恰似 冰炭满怀抱 那样惴惴不安。他们常以丧失人格换得富贵,以出卖灵魂买来荣华,以精神的卑下猎取世俗的高位。体道之士既已透悟富贵荣华外在于生命,便无利禄之求和声名之累,因而目前所遇莫非真乐:远离了官场的明争暗斗,尽可在子孙亲人的共处中相慰相濡;用不着为穷达贵贱而烦心,尽可在 觞弦 中潇洒度日;既不必披星早朝,也不用挑灯草诏,尽可随意 起晚眠常早 。

体道之士之所以不同于俗人,是因为他们以天地的胸怀从事人世事务,充满了人世关怀,又超越了人际羁绊,是因为他们重视进 道 和履 道 的生活。

〔思考〕

人们常用 聪明能干 来称赞才智之士,而用 愚笨糊涂 来指责那些昏庸笨蛋,可老子却为何说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