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苑怎么红的:教育信息化 -理论研究 -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10:35
5、资源的收集与管理能力

  信息时代,知识爆炸,事实的信息大量出现甚至泛滥,如何收集并高效管理有效信息,这是信息时代教师必备的一项重要素养。与这项素养紧密相连的就是教师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这是任何一个教师最基本的一种素养。因为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师对该专业就不会具备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再谈相关资源的收集与管理以及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那就比较勉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教育部规定: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16这两项工程都比较浩大,都需要系统地、大范围地搜集信息并充分利用和有效管理这些信息,让这些信息能有效地为教育服务。教师在进行校园网建设时,还应该要对各种信息进行监控、分析、加工、处理,从是弃非,传良芟莠,从根本上净化网络环境,创建一个资料齐全、管理规范、运作高效的校园网络。

  6、协作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单凭个人或少数几个人是无法完成的。而且信息技术发展又非常迅猛,其所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也在不断变化。网络时代的教师只有互相协作,经常交流,共同解决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时碰到的问题,才能有利于教学改革。而且,教师还应具有与外校同行以及外界专家学者的协作能力,与相关专家教授开展交流与合作,动员学校聘请专家教授开展网络文化专题讲座,这样,既可有助于学生与其他教师正确理解网络文化,也可扩大网络文化研究影响,同时,也加强了教育部门和社会信息技术与网络文化研究的队伍建设,有利于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教育与网络文化研究队伍的形成,使当代教育与网络文化研究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7、对技术的敏感性与发展预测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教师还应该具有一种对技术的敏感性以及预测技术发展的能力。这样

  ,才会有一种开明、容忍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就像上面所提到的DOCOPY网站,它为什么会关闭?尽管COPY作业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但是,你不排除这个网站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可能是最主要的作用。因为学生做作业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即使是那些想抄别人作业的学生,他首先还得具备一些网络知识,自己还要加以选择,觉得值不值得抄,抄得对不对等。并且学生在做网站的时候,他自己就得搜集资料并把资料加

  以归类,然后再高效管理,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网络生存能力有多么大的作用!这就是“数字化生存”啊!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去引导他们发展,如何避免并消除其消极作用,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所以,中国当今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具有一种对技术的敏感性和预测技术发展的能力,这样,思维才会开阔,思想也才会开明,那么,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也才会有更大的成效,真正的人才也才会层出不穷。

  8、高度的自律意识

  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还应有高度的自律意识。教师务必遵守网上秩序,严肃网上

  纪律,不能制作、复制、传播各种违法乱纪和不利于先进文化建设的信息,应该自觉建立并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个人网络道德的高度自律,做好榜样,从而引导青少年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形成个人自由与自律相互统一,责任与道义相互和谐的网络文化。

  9、正确的网络文化价值观

  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树立一种正确的网络文化价值观。网络文化的表现

  多种多样,而且还在不断变化发展。由于网络文化还处于萌芽状态,对其研究还处于初步发展和反思阶段,所以对它缺乏系统的认识也没有制定出相关的制度法规,这样不可避免会让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是,网络文化的利还是主要的,我们在批评、谴责网络所带来的网络犯罪、网络黑客、网络沉迷等现象的时候,更应想到的是网络为人类带来的便利,为教育带来的跨跃式发展的机遇。我们在倒洗澡水的时候,不应该把孩子也倒掉。而作为网络时代的教师,更应该充分认识网络文化,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改革

  和网络文化教育工作。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方面,而抑制其消极因素的发展,建立健全的网络法规与道德规范,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人类社会的教育、生产和生活服务。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改革和教师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

  一系列的挑战。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网络时代的教师具备敏锐的文化判断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网络社区参与意识、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资源的收集与管理能力、协作能力、自律意识以及对技术的敏感性与发展预测能力等必要的素养,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价值观,从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以及教育工作。作为网络时代战斗在一线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们,应该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参与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把握好网络文化发展的方向,在网络上为青少年筑好一道精神的防火墙,在全社会形成一股网络文化研究潮流,提高全社会的网络

  文化素养,从而更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当代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关于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  网站:;

  3.  网站:;

  4.  李兴保,胡凡刚. 网络文化与教育 . 电化教育研究,2001,(2)

  5. 《重建巴比塔--文化视野中的网络》,陆俊 北京出版社 1999.1

  6.《数字化生存》尼葛洛庞帝 海南出版社 1996.12

  7.  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8.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网站: ;

  9.  哈尔滨三种“网上之家”网站:;

  10.   顺德先得化学教学资源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