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初中生看什么杂志:保山市“三品”茶叶发展现状及对策措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33:31
保山市“三品”茶叶发展现状及对策措施

李正英1 段学良2

(1.保山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678000;2. 保山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工作站  678000)

       摘 要:近年来,保山市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简称“三品”茶)发展较快,但与茶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本文分析了保山市“三品”茶发展的现状,提出加快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保山茶业,“三品”茶,现状,措施

       保山市是云南省主产茶区之一,种茶历史悠久。全市五区县72个乡镇都产茶。2008年全市有茶园46.95万亩,产茶2.3万吨,居全省第四位;茶叶工农业产值5.6亿元;有25个主产茶乡,在全市现有茶园中,50亩以上连片种植的20.4万亩,占58.3%;适度规模经营的各种联合体136个,面积5.7万亩,占16.3%;有乡村集体经营茶园7.28万亩,占20.8%。
       全市现有茶叶加工企业641个,其中初精合一茶厂58个,初制所583个,整个茶叶产业已拥有固定资产20多亿元。目前生产的茶叶花色品种有烘青、炒青、晒青、工夫茶、红碎茶、紧压茶、普洱茶、花茶、保健茶;名优茶有松针型、扁型、卷曲形、条型等100多个花色品种。
       保山茶树种质资源丰富,曾被专家誉为“久为世人注目的茶树品种资源宝库”。高黎贡山迄今还保存有上万株树龄在千年以上的野生和人工驯化栽培的古茶树。全市已发现野生茶资源分布面积 6.6万亩,有代表性群落 78个。1981年至今,全市已先后普查、征集、繁育,保存298个原始材料,相继建立了六个良种繁育基地(场),引育无性良种云抗10号、14号、长叶白毫、矮丰、清水3号等13个;引进杂交种9个,其中已筛选繁育出4个适制绿茶,且优质、高产、抗寒、耐旱的杂交良种应用于生产(扩大区试)。 
       保山茶产业涉及79万人生计,是温凉山区农民脱贫致富、财政增长的重要骨干产业,是支撑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的支柱。茶叶属绿色保健食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绝大部分消费者都希望能购买到安全优质的茶叶,同时,我国加入WT0后,茶叶出口面临成员国“绿色壁垒”更严厉的挑战。
       1.保山市“三品”茶叶快速发展,综合效益日益显现
       1.1  “三品”茶发展较快。近年来,保山市围绕茶业可持续发展和茶农增收,狠抓“三品茶”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截止2009年9月底,全市有 20个单位的24.531万亩获得云南省无公害产地认定,33 个产品4635吨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证书,茶类为绿茶、乌龙茶、红茶和普洱茶(生茶和熟茶)。其中腾冲清凉山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腾冲县高黎贡山生态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台茶茶叶有限公司和施甸县万兴茶叶有限公司的8个产品360吨取得有机产品认证,面积10310亩;腾冲县高黎贡山生态茶叶有限公司、云南省昌宁县尼诺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昌宁县福兴茶厂和昌宁县雪兰茶厂的10个产品1010吨取得绿色食品认证,面积23000亩;保山市茶树良种场、昌宁县隆昌茶厂、昌宁县瑞虎食品有限公司、龙陵县龙眉茶叶有限责任公司、龙陵县镇安镇振兴茶厂、龙陵县小田坝茶厂、施甸县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施甸县万兴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腾冲县余公茶业有限公司和腾冲县茶叶技术服务部等10家企业的15个产品3265吨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77000亩;腾冲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8万亩茶叶获得得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保山市隆阳区果树蔬菜技术推广站的5.5万亩茶叶获得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现还有腾冲县黄梨坡生态普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4个产品3000亩正在申报有机食品,茶类涉及绿茶、红茶和普洱茶。
       1.2  “三品”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日益显现
       1.2.1  “三品”茶发展保障了茶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了茶叶品牌形象和市场竟争力,促进了茶农增收和企业增效。通过“三品”认证规范了茶叶产品生产、加工和管理,保证了产品质量,提升了茶产品品牌形象。如腾冲清凉山茶叶有限公司按照有机认证要求切实加强4000亩有机茶基地建设,充分挖掘蕊峰、曲峰高档有机茶的市场竞争力,公司茶叶产值和销售收入大幅提高,鲜茶叶收购价同比增长59.5%,茶农收入同比增长50%。更可喜的是腾冲清凉山茶厂有限责任公司首次向德国出口有机绿茶1000公斤,创汇5万元,实现了腾冲绿茶出口零的突破,为腾冲茶叶进入国际市场开辟了道路,实现了企业增效、茶农增收,依托“三品”管理体系和品牌形象做足了“小产品大效益”的文章。
       1.2.2  “三品”发展促进了茶业产业化进程。“三品”认证过程中,要求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固定的生产基地,与生产农户建立稳定的供求关系,以保证企业有优质、安全的原料供给,同时保障原料生产者的经济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讲,“三品”发展是推进和规范“企业+基地+农户”生产方式的有效途径。到2009年9月底,通过“三品”认证建立和规范了18个茶叶企业与 10000余户茶农的产供销关系,有效加强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促进了我市茶叶产业化进程。
       1.2.3“三品”茶发展推进了茶业标准化进程。“三品” 茶生产、加工的依据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加工规程、产品质量标准和管理技术要求,通过实施“三品”质量认证,贯彻、推广和应用了“三品”质量控制体系,规范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和销售行为,提高了执行标准的效率。
       1.2.4  抓好认证后监督管理,树立“三品”茶品牌形象。根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及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要求,保山市对全市获得认证的企业基地进行现场检查、采样送检。对个别生产加工管理不完善的环节责令其整改。2004年和2005年茶叶企业年检产品合格率100%;2006年11月农业部委托湖南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对我市获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监督抽检,共抽样11家企业14个产品,其中茶叶涉及10家企业的13个产品全部检验合格;2007年6月12日,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在昆明金实茶叶批发市场抽取了腾冲县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高黎贡山” 生态茶进行绿色食品市场监察检验,检验结果该批次产品所检项目合格;2008年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我市腾冲县清凉山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腾冲县高黎贡山生态茶叶有限责任公司、龙陵县镇安镇振兴茶厂、昌宁县福兴茶厂、昌宁县勐鑫茶厂的普洱熟茶进行抽样检测,检验结果该批次产品所检项目合格;2009年7月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对我市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其中茶叶抽样7个,合格率100%。
       2.存在问题
       2.1  “三品”茶认证总体落后于保山茶叶发展。到2009年9月底保山“三品”茶获证企业18家,产品33个,产量4635吨,产地面积24.531万亩,涉及农户10000余户。“三品”茶获证企业占全市茶叶企业的2.8%,产地认定面积占52.25%; 认证产量占 20.15 % 。
       2.2  认识不到位。“三品”茶要获得大发展,必须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但是当前,对于三品”茶不仅领导认识不多,而且茶叶科技人员也不甚了解。同时,就“三品”茶认证的企业来说也存在着重生产、轻市场,重认证、轻管理等弊端。
       3.加快发展“三品”茶发展设想对策措施
       3.1   保山市“三品”茶发展设想:本着扎实稳妥、积极有效的原则,面向国际国内市场,以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农药、肥料等生产投入品的管理为突破口,对基地环境和茶叶生产进行全过程监控。通过广泛宣传,大力实施“三品”开发,树立保山市“三品” 茶的良好品牌和形象,推动全市茶叶的可持续发展。
       3.2   对策措施
       3.2.1  将“三品” 茶开发放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进一步提高认识。“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的开发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可将环境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是推动茶叶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切入点和有效途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无公害茶作为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要以政府推动为主导,以保障大众消费为目标;绿色食品茶要以创立优质高效精品品牌、满足高层次消费需求为目标;有机茶要以坚持国际市场为导向,以扩大出口为目标,充分发挥我市茶叶特色资源,努力提高茶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2.2  加大“三品” 茶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力度。在发展“三品”茶过程中,要把“三品”茶的技术培训纳入农业培训计划,并安排一定专项资金,加强“三品”茶生产技术知识的培训,提高企业及基地生产者对开发“三品”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更好地掌握“三品”茶的知识理论基础,全面提高“三品”管理部门和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制订无公害、绿色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确保技术措施到位,产品质量达标。
       3.2.3  大力扶持和引导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三品”茶。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带动结构调整、实现茶农增收的骨干力量,是优化茶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提高茶产品质量安全的主力军。各级政府部门都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扶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开展“三品”生产基地建设和开展“三品”认证。一是要指导具备条件的龙头企业,按照“三品”的要求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二是安排一定财政资金,积极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向“三品”开发、精深加工的方向延伸,培植一批质量品牌优、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知名度大、竞争力强的品牌;三是指导企业加强管理,标准化生产。重点抓好原料基地建设及其产品生产加工的规范管理,实行从“环境—种养—收获—贮运—加工”的全程质量监督,建立严格的档案追溯制度。
       3.2.4  拓展“三品”茶流通市场,提高效益。有关部门应全力搞好信息服务,不断拓展流通市场,同时,逐步实现“三品茶”的规模化生产,发展壮大“三品茶”龙头企业,增强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