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款翻盖手机2017年:第三十九章 要明白和懂得道路和规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40:42

 

昔之得一1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2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3。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而贵高将恐蹶4。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毂。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译文】自古以来得到“有无结合”的:天得到“有无结合”就清明了;大地得到“有无结合”就宁静了,神得到“有无结合”就灵验了;两山之间的深谷得到“有无结合”就充盈了;万物得到“有无结合”就生长了;诸侯君王得到“有无结合”就可以为天下问蓍了。推而言之,假如天不能清明,恐怕就要破裂;假如大地不能宁静,恐怕就要崩溃;假如神不能灵验,恐怕就要消失;假如两山之间的深谷没有这样充盈,恐怕就要枯竭;假如万物不能生长,恐怕就要灭绝;假如诸侯君王不能问蓍,而其宝贵而高高在上的地位恐怕就要被挫败。所以贵必定要以贱为根本,高高在上的必定要以下面的为基础。因此诸侯君王谦称自己为孤、寡、不毂,这莫非不是以低贱为根本吗?难道不是吗?所以追求荣誉必定得不到荣誉。因此既不要求琭琭晶莹象美玉,也不要求珞珞坚硬象石头。

【说明】本章亦是紧接上一章而言,有规律、无规律,这个规律既不能说是有,也不能说是无;说有,但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说无,它确实又存在着,因此老子把这个有与无的结合称为“一”。天得到“有与无的结合”就清明了,因为天确实是有规律的,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这个规律,但天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而运行的。如果天没有规律,那么天就将是混混沌沌而杂乱无章的了。如果天是混混沌沌而杂乱无章的,就不可能分得出天和地,也就不可能有万物和人类的存在了。因此,天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后,天和地就分得清楚了,天和地分清楚后,万物和人类才能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大地也是这样,大地得到“有无结合”就宁静了,也就是说,大地诞生的时候,一开始是没有规律的,但逐渐它顺应了宇宙的规律而有了自己的规律,于是它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后,就宁静了,万物和人类就依托于大地的条件而得以在这个大地上生存。

神得到“有无结合”就灵验了;这个“神”,并不是一般我们认为的具有意志的神灵,而是指这个天地间具有神奇、神秘性质的事物。很多神秘现象、怪异现象,是大自然的奥秘,是大自然本身的规律问题,从古至今都有,有许多神奇、怪异现象是现代科学都无法解释的,所以老子在这里只提出了它们而没有解释它们。

两山之间的深谷得到“有无结合”就充盈了,这实际上是在说水的问题。水在这个天地间也是很有规律的,自从这个大地上有了水之后,水就充盈于天地间,既没有依赖外星球的供应,也没有向外星球输送;它只是在这个天地之间按照宇宙的规律和自己的规律而运行着,养育了万物和人类。按照现代科学家的解释,如果没有水,这个大地上也就不可能有任何生物。水既然是按照宇宙的规律而有了自己的规律,人类就应该了解水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利用水资源为人类服务,而不是破坏水的运行规律,从而最终丧失水资源。

万物得到“有无结合”就生长了,万物也就如同水一样,按照宇宙的规律而有了自己的规律,从而也就在这个大地上生存下来了。既然生存下来,也就有了生、老、病、死的规律,然后反反复复地诞生和死亡。并且逐渐形成一条生物链,即彼此相互利用生存环境。

诸侯君王得到“有无结合”就可以为天下问蓍了,人类既然诞生在这个大地上,作为宇宙中特殊的一员,人类从自然界中摄取物质营养,采用的是一种能动的方式,不但直接摄取自然界中的现成物质,而且利用自然界中原有的物质原料,创造自己所需要的新式物质,由此就形成了他的独特属性,这就是思维与精神。这种能动的方式即是劳动,劳动产生智慧并推动智慧的发展,由于劳动的需要而构成人类社会,社会的存在引发出社会意识。人类既然有了思想和情感和精神,就想了解生存着的这个宇宙、这个世界,并由主观走向了客观。他要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寻求生存的方法。由此,人类的存在便不再是自然的了,这其中有了主观因素的支配,由自然而然地活着,变成了为了逃避危险而活着,为了求得安全而活着。由于人类的发展,人们不可能一开始就了解所生存的这个宇宙、这个世界的神奇性,人们便借助于问蓍的方法,于是一些勤于思考的人便发明了占星方法以及问蓍方法。根据现有的一些较原始的民族部落的情况来看,其占统治地位的往往都是一些巫师,或是自称能与上天、鬼神沟通的人。他们均是以此为借口,而拥有了统治人民的权利。所以侯王——这些人世间的统治者——便承担了为天下问蓍的责任。问蓍的目的则是为了求得整个人类的安全,或是整个部落的安全。

因此,老子推而言之,假如天不能清明,恐怕就要破裂;假如大地不能宁静,恐怕就要崩溃;假如神不能灵验,恐怕就要消失;假如两山之间的深谷没有这样充盈,恐怕就要枯竭;假如万物不能生长,恐怕就要灭绝;假如诸侯君王不能问蓍,而其宝贵而高高在上的地位恐怕就要被挫败。所以贵必定要以贱为根本,高高在上的必定要以下面的为基础。老子所说的这些就是宇宙的运行,以及万物和人类的发展规律问题。因为只有遵循宇宙的运行规律,以及遵循万物和人类发展的规律,人类才有可能继续生存下去。

因此诸侯君王谦称自己为孤、寡、不毂,这莫非不是以低贱为根本吗?难道不是吗?所以追求荣誉必定得不到荣誉。不论这个“誉”解释为荣誉也好,名誉也好,作为侯王,责任只有一个,为人民求得安居乐业。人类如何才能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上求得生存?不知道经过多少年代的探索和思考,人们终于意识到只有依靠群体生活;不但抗击天有不测风云的自然灾害,抗击其它生物的侵害要依靠群体,而且种植和创造生活资料也必须要依靠群体。因此群体生活便成了人类生活的保障,并由此而产生了群体意识。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就要维护群体,为群体的利益而活着而劳动,而付出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这就是人类由自然存在向自觉存在而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所以老子在这里强调了“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的辨证思想。

因此,作为人类的领导者,既不要求琭琭晶莹象美玉,高高在上,让人们宝贵,也不要求珞珞坚硬象石头,顽固不化,领导者就是要引领和指导人们更好地生活,使更多更多的人们能够安居乐业,才算尽到自己的责任。

老子在本章所揭示的是,“道”是“无”,这个“一”就是“有”,然而这个“有”却又是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的,因此它又是“无”。因为这个时候的“有”,只是一个观念,它什么属性也没有,所以又可以说它是“无”;“无”是由“有”推导出来的,但它却又是对“有”的否定;但这个“无”已经不是纯粹的“无”了,不是什么也没有的“无”,而是“有”中之“无”,“无”中之“有”。说到底,这就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的“有”;这个“有”就是宇宙大道有一定的道路和规律,万物及人类也有一定的道路和规律。只要明白和懂得了这些道路和规律,只要掌握和得到了这些道路和规律,人们就能自然而又自在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

【注释】1.一:《管子·兵法》:“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老子的概念里,“道”是“无”,这个“一”就是“有”,然而这个“有”却又是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的,因此它又是“无”。因为这个时候的“有”,只是一个观念,它什么属性也没有,所以又可以说它是“无”;“无”是由“有”推导出来的,但它却又是对“有”的否定;但这个“无”已经不是纯粹的“无”了,不是什么也没有的“无”,而是“有”中之“无”;因此,“有”与“无”合成了一体,在逻辑上称为“合”,这个“合”就是“一”。在这个“一”,即“有”与“无”的统一体中,既可以说是“有”,又可以说是“无”,“有”可以变为“无”,“无”可以变为“有”,变就是“合”的结果。

2.谷:《易·困·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老子·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尔雅·释水》:“水注谿曰谷。”《墨子》:“为大川广谷之不可济,于是利为舟楫。”《公羊传·僖公三年》:“无障谷。”《楚辞·招魂》:“川谷径复。”《说文》:“泉出通川为谷。”本义为两山之间狭长而有出口的低地,往往包含一个流域之意。这里用为水的一切源头之水之意。

3.贞:《易·乾·辞》:“乾,元,亨,利,贞。”《周礼·春官·天府》:“季冬陈玉,以贞来岁之嫩恶。”郑玄注:“问事之正曰贞。”又《太卜》:“凡国大贞,卜立君,卜大封。”郑玄注引郑司农云:“贞,问也,因有大疑,问于蓍龟。”王树冉《周易释贞》认为:“《易》为卜筮之书,《三易》掌于太卜,《周易》凡言‘贞’者,皆‘占’之假字。‘贞’上从‘卜’,其义可知。贞、占一声之转。”《管子·五行》:“不诛不贞,农事为敬。”《说文》:“贞,卜问也,从卜,贝以为贽。”按《周易》卦爻辞中的“贞”字,旧说为“正”、“固”之义,细考之,实不足说明《易》之原义。在现代大量出土的甲骨文中,每占必书贞人之名,其行贞问卜之意非常明确。故这里用为问蓍之意。

4.厥:(jué掘)“蹶”的古字。《诗·大雅·抑》:“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吕氏春秋·尽数》:“处足则为萎,为蹶。”《史记·孙吴传》:“蹶上将军。”这里用为摔倒,挫败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