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 gril friend破解版:孔子论君子之至德——中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7:15:32

孔子论君子之至德——中庸

贾 陆 英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他把恪守中庸之道,视为君子至善至美的品德,并感叹世风日下,这种品德已经长久地缺失了。《中庸》对这种品德作了进一步阐释:“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学问,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就是说,君子尊崇美德又注重学问,力求广博又竭尽精细,人格高尚明快又坚守中庸的道德标准。

孔子认为,君子坚守中庸的道德标准,就是待人处世要把握合理的“度”,遵循礼的规范,无过无不及,做到恰如其分,反对极端的行为。这样的人,孔子称为“中行”之人,是最理想的,但也是最难得到的。如果得不到“中行”之人和他相处、共事,就退而求其次,和那些奋进、沉稳的人相处、共事。孔子称奋进的人为“狂者”,他们率性而为,锐意向前,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孔子又称沉稳的人为“狷者”,他们谨慎小心,踏实可靠,循规蹈矩,不胡作非为。“狂者”和“狷者”虽然各有所偏,但他们都具有真情实感,是可教可造之才。孔子反对的是那种四面讨好、八面玲珑的“乡愿”,他说:“乡愿,德之贼也。”

君子怎样才能奉行中庸之道呢?孔子认为,只有勤奋好学,才能通晓事物之理,把握事物之度,做到恰如其分。就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言,这个度就是礼。孔子说:“夫礼,所以制中也。”就是说遵守礼制与奉行中庸之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只有以“礼”为标准,才能把握住“中”;只有按照“中”的原则行事,才能合乎于“礼”。“礼”体现着“中”,也决定着“中”。孔子所说的“六言六蔽”,指明了人有六种好的品德,其反面也就会有六种弊病。恪守中庸之道,避免六种弊病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要加强学习,要学礼、明礼、立于礼。

其一,“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爱仁德,却不爱学习,弊病是容易变得愚蠢,或被人愚弄。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在宋国和楚国交战的紧要关头,为了表示“仁义”,不听下属“乘楚军正在渡河时冲锋过去消灭楚军”的建议,专等楚军完全渡过河、列好阵后才开战,结果丧失战机,导致大败,宋襄公自己也送了命。

其二,“好知(智)不好学,其蔽也荡。”爱聪明,却不爱学习,弊病是放荡而无根基。那些爱耍小聪明,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就是如此。

其三,“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爱诚实,却不爱学习,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反而害了自己。“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里,那个一味相信狼的花言巧语,对狼讲仁慈,讲信用的东郭先生,不就几乎被狼所害吗?

其四,“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爱直率,却不爱学习,弊病是容易伤害别人。孔子还说:“直而无礼则绞。”直率固然好,但是,如果不能以合乎礼的方式表达,口无遮拦,出口伤人,也是会坏事的。

其五,“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爱勇敢,却不爱学习,弊病是容易捣乱闯祸。《水浒传》中的黑旋风李逵就是一个典型。

其六,“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爱刚强,却不爱学习,弊病是胆大妄为。《三国演义》中的猛张飞就与此颇有些类似。

总之,“六言六蔽”所要说明的是,加强学习,持中守礼,对君子品德养成的重要性。孔子的学生子夏,待人宽厚,常常达不到礼的要求。而子张则办事勇武,不拘小节,常常超过礼的要求。子贡问孔子,他二人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这也就是“过犹不及”所蕴含的深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