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的食物有哪些:2011年高考语文最新文学文本阅读高效金题考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53:31

2011年高考语文最新文学文本阅读高效金题考案

(2011-02-26 23:33:57)转载 标签:

高考

教育

试题

文化

文学

分类: 试题

2011年高考语文最新文学文本阅读高效金题考案

第一案 易错·点睛

【易错考点一】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9题。

溯水而上

陈蔚文

风,雅,颂。

这几个汉字御风而行,溯水而来,伴着古老而宏大的优美钟声。那些在孟春之月,振木铎于阡陌田间采撷来的诗句是撞钟的器械,一下,一下,先帝的大殿,嫔妃的后宫,田野上空,鸟儿四散惊飞,纸页被钟声掀起。

那些神秘如卦文般的诗名,“丰年”“泮水”“良耠”“湛露”“鱼丽”“玄鸟”……多么美的词语啊!它的美因为失传更加凄丽。里面有庙宇的香火,有潺潺河水,有麦垛,有卑微的适足,有烛火般稍纵即逝的欢乐,还有哀伤。民歌一般的哀伤。

民歌一旦欢乐起来,是纵情天地的热烈。锁呐锣鼓响遍天地,天是大晴,地是大美,花是大红;而民歌一旦悲伤起来,也是彻骨的悲伤。是黑暗里你的手沾到了三更的寒露,整个人从肺腑哆嗦起来,冷的不止是你的身体,还有历史的骨头,你们都患着风湿。风湿,是断不了根的,尤其怕冷,怕绵延的寒气。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战乱与繁重的徭役中,一个征兵与一个国家淌血的伤口都在《采薇》“小雅”最后一章中裸露着。而他的思妇也正在家乡的柴牖边叹着,“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许多愤怒豪壮的劝战长篇也许抵不过这几句女人的幽幽叹息。

《诗经》,它是野地里生长的植物,是春天遗失的白袍,隶篆的诗句像蹄印一直铺到西周与春秋的柴扉前。柴扉推开是无限广袤:暮色苍茫,流水淙淙。剑声与古琴声飞旋,劳作声与低吟声交融,天地间充满大恸与大悟。

那些布衣乌鬓的女子,那些河水涣涣的情感……哀怨是《氓》与《邶风•古风》中的弃妇,坚贞是《柏舟》中女子,明丽是《溱洧》中在春天河旁嬉戏的男女,伤痛是《唐风 •葛生》中亡人之妇。相思是《王风 •采葛》还有《蒹葭》中望爱人不见的怅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银子般的月光打湿了花朵与等候者的衣襟,远远的地方传来瑟瑟古琴——现代人除了约在嘈杂的电影院,虚拟的网络,喧嚣车站或是“肯德基”“麦当劳”,又能到哪去守望爱情?

多情的《诗经》,哀伤的《诗经》,焰心一般冷与热的《诗经》!

在这个冬天的夜晚读《诗经》,读到一些没有膨胀的喜悦,一些没有矫饰的哀伤,一些没有虚浮的忠贞。

染着风霜的马车与木铎声趁夜色把这些诗句运送到我们跟前,我们在遥远先人的感情里又幽幽地活过一次,他们布衣上浓重的汗碱味让我们一下刺酸了鼻子。

不要说物质已多么奢侈,当时间沉淀了一切,我们终究渴望回到的不过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说一些朴素的话,获得一些朴素的感情。所有都像麦秸一般真挚。

一册《诗经》,一种血脉相连的痛,使这个普通的冬夜从近百个冬夜里脱颖而出。

不必洗手焚香,不必沐浴斋戒,《诗经》,它本来是铺陈的香火,是清静的素食。沿着《诗经》的水路溯流而上,如同被沿岸庙宇中缭绕的香烟之气深深地抚摸。

(选自《散文》2009年11月期,有改动)

17.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6分)

①冷的不止是你的身体,还有历史的骨头,你们都患着风湿。答:

②许多愤怒豪壮的劝战长篇也许抵不过这几句女人的幽幽叹息。答:

【参考答案】

①《诗经》中民歌的悲伤,不仅感染着每一个读者,而且融入民族文化,成为民族文化不能割裂的渊源。(3分)

②思妇的叹息饱含对出征丈夫朴素而真挚的思念之情,让人们看到愤怒豪壮的劝战宣传在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面前都成了谎言。(3分)

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城市的气味 

苏北

有昆虫的气味,有植物的气味。有朋友说,人是靠气味来识别的。那么,我们的眼睛是干什么的?我想,人是靠气味来识别的,可能主要还是指在恋人之间,在亲人之间,在朋友之间。

要说世界是由气味组成的,也不为过。比如我生活的这座城市,我对她的气味就相当熟悉。这里的夏天,主要是香樟的气味。骑车上街转一圈,在那些小马路上,在遍植香樟的人行道上,那些气味就深入到人的内心。那些香樟树 ,枝叶密密织织,样子清秀圆润,有女子气。或许还是书香门第的女子,特别适宜于这样一个小而温润的城市。

“城市”这一称谓,有其相当开阔的地域范围。因此,说一个城市只有一种气味是不准确的。比如在早晨的大蜀山,人一踏进那个林子,那情不自禁的第一口呼吸,几乎就是吞咽。那种忘情的呼吸中的踏实和快乐,是无以言说的。在半山道上,人就慢慢体味到植物的气息。那种多植物混合的气息中,也许还有一夜小雨后的、松软的泥土的气息。这种泥土的气息不同于其他——它混合着无数生命的气息,带着小草的、野雏菊 的、昆虫的,甚至是小兽物的粪便的气息。大自然是敏感而羞涩的,人的态度亲切,它们就不发紧,人就能在平等中感觉到它们的呼吸、它们的劳作、它们的生息和繁衍。比如那经了一夜小雨的土地,那杂杂的不知名的青草,还湿湿地带着些潮气;那开着蝴蝶般白色小花的野菊 ,高高兴兴地在晨风中摇着,像一个个头上扎着小花的天使,集体在跳一支小天鹅舞。至于草丛中,可是乾坤大了:一只像蓑衣虫一样的黑褐色的虫子,有这么一拃长,身上有几十节,它先是不动,之后像列车到点了,身下几百只细细的触须 ,一起划动起来,像列车的无数个车轮,滚滚地向前,一点也不别扭地拐弯、减速,在密密的林中(其实是草丛)穿梭。它那一颗小小的脑袋,有极严密的结构,比一列D字头的火车还要精致。在这列火车面前,那些蚂蚁就像一个个的乘客,穿着深色西服,忙忙碌碌,为生计神色匆忙地奔波着。我痴想:如若把这些小蚂蚁装在这只列车的肚子里,把一颗一颗的褐色小脑袋探出窗外,就是人类的一幅微缩景观;而那些在头顶上飞舞的,只有芝麻粒大小的昆虫,就俨然是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了。这一个小小的世界,在这样一个早晨,成了这个城市中另一种气息的源头。

董铺岛的气息又不同了。那里更多的是水的气息,还有鸟的气息。对鸟的气息的感受,多来源于鸟的粪便。那种白色的粪便,有点鱼的腥味,还有点青草味。水,鸟,真的是这一城市另一种气息。

一个城市的气味其实是多元的。从宁国路上过,大龙虾的气味扑鼻而来,我会油然生出一种生之趣味。那种口福的气味,惹得味蕾像一个个活泼的小人儿,一下子全醒了,叽叽喳喳 ,你问我我问你,怎么啦?怎么啦?有时,黄昏走进一条不知名的小巷,一阵油炸臭干 子的气味忽然就飘了过来,这时由不得心生欢喜:不知哪家又买了一碗,回家下酒去了……

还有深夜,路边的昏暗的灯光,热气蒸盈中是一副馄饨挑子的气味,“馄饨嘞——,来一碗热热的馄饨——”清脆的叫卖,伴随渐远的跫跫足音,弥布着温暖的气息。

是的。一个城市的气息,其实是一个城市的精气神。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的气息,想必是爱上了这一个人;一个人喜欢一个城市的气息,也一定是深爱着这座城市

(取材于2007年8月6日《文汇报》)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在作者看来,如果气味会在恋人、亲人、朋友之间识别,那么自己所居住城市的气味就像恋人、亲人、朋友一样可亲。

B.文章刻画香樟树枝叶样子清秀圆润,并说其有女子气,或许还是书香门第的女子,写出了香樟树枝叶妩媚艳丽的特点。

C.文中说,人一踏进大蜀山 那一片林子,第一口呼吸几乎就是吞咽,“吞咽”一语道破了大蜀山的青翠的强烈视觉冲击。21世纪教育网

D.文章写“与大自然说话”,听它们的呼吸、劳作、生息和繁衍,写出了城市的气味中富于生命情态的勃勃生机和气息。

E.文章从气味入手写自己所居的城市,在对其气味的捕捉、气息的体味以及精气神的把握这样一种文字推进中,呈现出一种渐浓渐深的爱意。

19.理解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那种口福的气味,惹得味蕾 像一个个活泼的小人儿,一下子全醒了,叽叽喳喳,你问我我问你,怎么啦?怎么啦?

【答案及解析】

18.BC(B项中,“妩媚艳丽”的概括有误,应是端庄典雅、温润大方一类。C项中,“吞咽”不是“大蜀山的青翠所具有的”视觉效果,而是空气的清新所给人的味觉效果)

19.①用拟人夸张地写出了味蕾在大龙虾气味刺激下生动而又富于趣味的反应;②充分表现了城市中这样一类气味所具有的强烈的生活气息与感染力。(答出1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老爸送来的三袋米

爸从乡下来,坐了一天的车,送来一袋米。

爸说:“这是今年的新米,带给你们尝尝。”妻笑着说:“谢谢 爸爸。”

晚饭是用爸带来的新米煮的。“哇,真香!”妻对爸说:“这米比我们买的好吃。”爸开心的笑了:“咱自个种的,还能孬?”

晚上,妻对我说 :“爸也真是的,从大老远来,为的是送一袋米。”我说:“这是爸的一番心意。”妻感动的说:“爸真好。”

一个月以后,爸又来了,坐了一天的车,又送来一袋米,爸说:“我在电视上看到城里竟然有人卖有毒大米,还是家乡米放心。”妻说:“爸我们吃的是大超市买的米,人家有信誉保证呢。”

爸憨憨的笑了。

妻把我拉进厨房,说:“你跟爸说说,往后别送米了,来回车费四五十块,爸也不算算,这么一折腾,米都什么价了。我们刚刚贷款买了房子,爸也不想着替我们把钱省着。”我笑着说:“你以为爸和你一样 是学经济管理,懂得成本核算啊。”

饭时,我对爸说:“您往后别送米了,吃不完没地方放。”爸不作声,埋头扒饭。妻挤眉弄眼地朝我笑。

第二袋米还没吃完,爸又来了。坐了一天的车,送来一大袋米,比上次那袋多出了一半。

妻不高兴了,在厨房里 一个劲地埋怨我。爸正在客厅看电视,自个儿乐。

我把爸叫到叫到里屋,说:“跟您商量件事,您往后就别送米了,行不?大老远的,花车费不说,人也折腾的累,不值。”

爸脸上漾着笑没了,一脸难色。他说:“你不晓得,老家隔壁,你李婶的儿子,每次开车回去接她到城里,李婶总要问我啥时在到城里玩,我说:‘我儿子早跟我说了,只是我舍不得 丢下那块地。'秋收了,闲了,再找理由说不过去,我寻思着还真得来,可我不能空手啊,车费不能白花,乡下没稀罕东西,带来米免得你们买。儿啊,你的话爸懂,爸晓得你们的难处,爸这次回去,可以跟你李婶说城里我都去了三遭,我都玩腻了。只是爸没想到会闹得你们不开心。”

爸低着头,那神情就像犯了错误不知所措的孩子。我心里发酸,一阵沉默。爸突然抬头说:“儿呀,其实,爸是真的想你们哪。”

爸的声音哽咽了。

晚上,我给妻讲老家的邻居李婶,讲老爸的经济学观点,讲老爸的眼泪。

妻哭了,搂着我,轻轻地说:“等我们条件好了些,就把爸接来吧。”

人生有多少尴尬就有多少美丽,有多少美丽就有多少至真的情。我的老爸啊,您送来的岂止是三袋米。

17.文章结尾说“我的老爸啊,您送来的岂止是三袋米。”不是米,那是什么?(5分)答:

【参考答案】是一个父亲对儿女的无私的爱;是一个父亲对儿女的思念。(3分)同时也是对儿女亲情淡漠的批评;是儿女对父爱误解的自我谴责。(2分)

【易错考点二】筛选、整合信息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墓碑后面的字

鲍尔吉•原野

在额尔古纳的野地,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

树叶散落乡路,被马车轧进泥里。枝条裸露着胳膊,如同雨水中赶路的精疲力尽的女人。这儿的秋天比别处更疲惫。行路中,我被一丛野果吸引,桔色的颗粒一串串挂在树上,像用眼睛瞪人。我摘下一串看,正想能不能尝尝,脚下差点被绊倒

----一块墓碑,埋在灌木和荒草间,后边是矮坟。碑文写道:刘素莲 之墓

荒地之间,遇到坟茔。我想不应抽身而走,坐一会儿也好。这就像边地旅行,见对面来人打招呼一样。坐下,不经意间,看到水泥制的石碑后面还有一行字:

妈妈我想……

“想”字下面被土埋住,扒开土,是一个“你”字高考资源网。这个字被埋在雨水冲下的土里

我伸手摸了摸,字是用小学生涂改液写的。字大,歪歪扭扭,如奔跑、踉跄、摔倒。写字的人也像小学生

我转过头看碑正面,死者生卒年代为1966—1995。碑后写字的人该是她的孩子 

这么一想,心里不平静,仿佛孩子的哀伤要由我来担当。她是怎么死的?她死的时候孩子多大?我想,她如果死于分娩,孩子也没什么大的悲伤,但不像这个人的情况。孩子分明和母亲 度过了许多日夜。母亲故去,他在夜晚睡不着 的时候,特别在黄昏----人在一天中情绪最脆弱的时候,常常想到母亲

儿时,妈妈不在身边,我特别害怕呼啸的风声,和树梢夹缠,一阵阵起伏不定;害怕不停歇的夜雨;害怕敲门声、狗吠和照明弹----那时老有人放照明弹

现在这个孩子比我害怕和忧伤的事情会更多。我和母亲仍然生活在一起,他的母亲远行了。在节日,在有成绩和挨欺负的时候,或者不一定什么时候的时候,他都要想起母亲。我仿佛看到一双儿童的眼睛,泪水沿着眼眶蓄积,满满的,顺眼角流下。他独自一人来到这里,写下:

----妈妈我想你 

“你”字被土埋住了,让人心惊。的确,“你”被黄土永远埋在这里,这是他家人早已知道却谁都无奈的事情

我想的是,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对我来说,仿佛如此

人常说,颜真卿 《祭侄稿》字含血泪,说书法家心境和艺境相合之时的惊心动魄。还说司马迁 、方苞的文字含恨如石。墓碑后面的这句话,其孤兀也足以把人打倒

如今词语泛滥,换句话是到了一个不尊重语文的时代。人们在使用汉字----不需要交费、不需要限制----的资源时,尽量挥霍、歪曲、作假,这在网上和官样文章中随处可见。中国没有《法兰西语言文字法》那样具有刑事约束力的法律,可以不尊重语言的尊贵、纯洁、源流和规范。套用“物欲横流”这句话,如今是“乱话横流”,不真诚、不优美的文字像污水一样在下水道畅行

然而尊重文字的人还在,视它为心声,写字的时候会流泪。刘素莲的孩子正是流着泪一笔一笔写下这五个字。有人这么写字,是汉字的福气

一位身居海外的中国诗人说:“不知为什么,我一看到‘沧海’、‘中秋’这些汉字就想流泪。”为词语流泪,说明他的血液曾经融化过汉字当中芳香高贵的成分

大树在风中呼号,我走进邻近的村子,牧草一堆一堆金黄。农妇直起腰,看我进入哪一家投宿。我想的是,文字和周围的山川草木一样,因为真实而有力量。它们结结实实地钻进人的心里,做个窝呆下去,像墓碑后面那几个字

16.在作者看来,墓碑后面的字“妈妈我想你”包含着哪些足以打动人心的真实信息?(6分)答:

【答案及解析】

16.①这些文字出自一个失去了母亲的孩子之手②它们可以让人想见这些孩子曾依恋着母亲幸福地度过了许多日夜③它们是孩子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渴望向母亲倾诉时写下的④它们是孩子流着眼泪,独自一笔一划写下的⑤它们表明了这些孩子失去母亲的悲剧性命运⑥它们是孩子的心声,体现了孩子对母亲真挚的依恋和思念(每点1分)

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鹭鸶 的国境

陈芳明

(1)驱车穿越苟果的田间 公路时,惊见一只鹭鸶悠悠飞起。我不得不缓停车子在路边,注视那稀有禽鸟的盘旋。我甚至熄掉引擎,只因为我被眼前的景色迷住并且感到震撼。车窗外的白鸟,展翅的姿势何其优游自在,飞翔的速度何其从容不迫。仿佛电影中的慢镜头,那白色的鹭骛在绿色的水田巡行低飞。凡是它飞过的地方,都构成一方安详的国度。最后,它停驻在远处的田埂,背景正好是一,瞳幽静、古老的农庄。

(2)白色的鹭鸶,似乎在引导我恢复久已遗忘的记忆。由于它的存在,我才知道自己失去了许多。葱郁的竹林,谦逊的农舍,写意的流水,无私的稻田,一时之间都回到我的眼前。鹭鸶的白翼 ,竞能负载如此宽幅的风景,竞能唤起那么多失落的岁月,我竞一时无语。它站在那里,旁若无人,睥睨四顾,孤高的站姿,几许鄙夷、几许傲慢的神情,如此自然地把这块土地当做它的领土。面对这白鹭 ,人也自然而然地在内心生起了自卑。

(3)多年来,我在旅途上不停奔波,不断追逐着自己的理想。现在,闯入鹭鸶的国境,我一时竞不知所措。同样的景色,不也存在于我年轻的时光中?那时坐在自己家乡的山头,俯望一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我接受过山河的祝福,接受过稻穗的颂赞和乡间农庄的抚慰,它们让我的人格成为芬芳泥土的延续。然后,我怀着一份过人的勇气离开家乡,开始构思人生的理想。在长年的追逐过程中,我渐渐放弃了最初的依靠。而所谓理想,岂非都是一些假想?如果不能与自己的土地相衔接,如果不能救助走向衰微的家乡或负载生养自己的国度,那么对理想的追逐不仅是虚幻,而且也是一种逃避。

(4)鹭鸶再次展翅飞起,在农庄前的低空回旋。它左顾右盼,缓缓控制着速度。暮霭渐渐下降,它的羽毛反而显得更为洁白明亮。然后,绕了两圈,它又回到了原点停驻。我爱极了以这样的角度观察它,我更可同时端详那安逸的农庄:色调灰暗的瓦片,配.合着淡淡的白墙,与屋前的绿色水田构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种颜色的合成,毫不矫情,坦然面对广阔的天地。,无悔无罪的风景,对照了我卑微的内心风景——都市里浮华的颜色,仍暗藏在我内一角,果然禁不起乡间水田素朴的检验。

(5)偶然路过苗栗,这片我不曾给予丝毫关注的县境,它却让我再一次寻回失去的时光。在不知名的农庄前,鹭鸶成为我全新的隐喻。回到家乡,我以为已经了解故土。可事实是,那样多的未知,我未曾探访。出现在眼前的农庄,矮檐长墙,白屋绿荫,掩藏着一个旧梦 ,此时的我,应该可以给予新的定义与诠释。逝去的,并不等于全然消失,追寻理想,不必然要放弃旧梦。

(6)苗果 平凡的乡间,白色的鹭鸶,在暮霭深处款款呼唤着……

(选自《掌中地图》,有改动)

16.第(2)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人也自然而然地在内心生起了自卑”?请概括其原因。(4分)答:

【参考答案】

16.答案一:《①鹭鸶的白翼,竟能负载如此宽幅的风景,竟能唤起那么多失落的岁月。②鹭鸶孤高傲慢,自然地把停驻的土地当做它的领土。答案二:①白鹭对家园的坚守;②我对自然、故土的疏远。[(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筛选和概括)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个要点2分。摘抄原文(如“答案一”),给2分;概括旨意(如“答案二”),给4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两个大都市

王安忆

即便是上海 的寺庙也是人间烟火,而北京的民宅俚巷都有着庄严肃穆之感。北京的四合院 是有等级的,是家长制的。它偏正分明,主次有别。它正襟危坐,慎言笃行 。它也是叫人肃然起敬的。它是那种正宗传人的样子,理所当然,不由分说。当你走在两面高墙之下的巷道,会有压力之感,那巷道也是有权力的。上海的民居是平易近人的,老城厢尽是那种近乎明清市井小说中的板壁小楼。带花园的新式里弄房子,且是一枝红杏出墙来的。那些雕花栏杆的阳台,则是供上演西装旗袍剧的。豪富们的洋房,是眉飞色舞,极尽张扬 的,富字挂在脸上,显得天真浮浅而非老于世故,既要拒人于门外,又想招人进来参观,有点沉不住气。

走在皇城根下的北京人有着深邃睿智的表情,他们的背影有一种从容追忆的神色。护城河则往事如烟地静淌。北京埋藏着许多辉煌的场景,还有惊心动魄的场景,如今已经沉寂在北京人心里。北京人的心是藏着许多事的。他们说出话来都有些源远流长似的,他们清脆的口音和如珠妙语已经过数朝数代的锤炼,他们的俏皮话也显得那么文雅,骂人也骂得有文明:瞧您这德行!他们个个都有些诗人的气质,出口成章的,他们还都有些历史学家的气质,语言的背后有着许多典故。他们对人对事有一股潇洒劲,洞察世态的样子。上海人则要粗鲁得多,他们在几十年的殖民期里速成学来一些绅士和淑女的规矩,把些皮毛当学问。他们心中没多少往事的,只有20年的繁华旧梦 ,这梦是做也做不完的,如今也还沉醉其中。他们都不太惯于回忆这一类沉思的活动,却挺能梦想,他们做起梦来有点海阔天空的,他们像孩子似的被自己的美梦 乐开了怀,他们行动的结果好坏各一份,他们的梦想则一半成真一半成假。他们是现实的,讲究效果的,以成败论英雄的。他们的言语是直接的,赤裸裸的,没有铺垫和伏笔的。他们把“利”字挂在口上,大言不惭的。他们的骂人话都是以贫为耻,没什么历史观,也不讲精神价值的。北京和上海相比更富于艺术感,后者则更具实用精神。

北京是感性的,倘若要去一个地方,不是凭地址路名,而是要以环境特征指示的:过了街口,朝北走,再过一个巷口,巷口有棵树,等等的。这富有人情味,有点诗情画意,使你觉得,这街,这巷,与你都有些渊源关系似的。上海这城市却是数学化的,以坐标和数字编码组成,无论是多么矮小破陋的房屋都有编码,是严丝密缝的。上海是一个千位数,街道是百位数,弄堂是十位数,房屋是个位数,倘若是那种有着支弄的弄堂,便要加上小数点了。于是在这城市生活,就变得有些抽象化了,不是贴肤的那种,而是依着理念的一种,就好像标在地图上的一个存在。

北京是智慧的,上海却是凭公式计算的。因此北京是深奥难懂,要有灵感和学问的;上海则简单易解,可以以理类推。北京是美,上海是管用。如今,北京的幽雅却也是拆散了重来,高贵的京剧零散成一把两把胡琴,在花园的旮旯里吱吱呀呀地拉,清脆的北京话里夹杂进没有来历的流行语,好像要来同上海合流。高架桥,超高楼,大商场,是拿来主义的,虽是有些贴不上,却是摩登,也还是个美。上海则是俗的,是埋头做生计的,螺蛳壳里做道场的,这生计越做越精致,竟也做出了一份幽雅,这幽雅是精工车床上车出来的,可以复制的,是商品化的。如今这商品源源打向北京,像要一举攻城之战似的。

(选自王安忆《两个大都市》有删改)

16.从作者的角度来看,幽雅的北京和俗的上海的发展趋势怎样?(4分)答:

18.北京和上海分别有怎样的人文精神?他们形成这种精神的原因是什么?(6分)答:

【参考答案】

16.幽雅的北京被流行的东西冲击着夹杂进摩登的气息。(2分)俗的上海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精细,渐渐幽雅起来。(2分)

18.北京人深邃文雅,潇洒从容,讲精神价值,上海人浮躁、富于梦想,讲究实效。(3分)因为北京是古都,曾有过辉煌惊心动魄的历史,源远流长。上海几十年的殖民期,只有20年的繁华旧梦,在外来影响下速成。(3分)

【易错考点三】分析与概括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园花寂寞红

季羡林

①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土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整整四十年以来,一直住着一对老夫妇: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他们,算起来到今天已经将近六十年了,我们算是老朋友 了。三十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一个搬进来住的,从那以后,老朋友又成了邻居。逢年过节,互相拜访,感情融洽。

②我每天到办公室去,总会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门前临湖的小花园里,不是除草栽花,就是浇水施肥;再就是砍几竿门前屋后的竹子,扎成篱笆。嘴里叼着半只雪茄,笑眯眯的,忙忙碌碌,似乎乐在其中。他种花很有一些特点。除了一些常见的花以外,他喜欢种外国种的唐菖蒲 ,还有颜色不同的名贵的月季 。最难得的是一种特大的牵牛花 ,比平常的牵牛花要大一倍,宛如小碗口一般。每年春天开花时,颇引起行人的注目。

③我是颇喜欢花的。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多久,就呜呼哀哉。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蹭”花,现在有这样神奇的牵牛花,绚丽夺目的月季和唐菖蒲,就摆在眼前,我焉得不“蹭”呢?每天下班或者开会回来,看到老友在侍弄花,我总要停下脚步,聊上几句,看一看花。花美,地方也美,湖光如镜,杨柳依依,说不尽的旖旎风光,人在其中,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仿佛遗世而独立了。

④但是,世事往往有出人意料者。两个月前,老友在夜里患了急病,不到几个小时,就离开了人间。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这又确是事实。我年届耄耋,阅历多矣,自谓已能做到“悲欢离合总无情”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老友之死,我焉能无动于衷呢?“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一句浅显而实深刻的词,又萦绕在我心中。

⑤几天来,我每次走过那个小花园,眼前总仿佛看到老友的身影,嘴里叼着半根雪茄,笑眯眯的,蹲在那里,侍弄花草。这当然只是幻象。老友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我抬头看到那大朵的牵牛花和多姿多彩的月季花,她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人,朵朵都低眉敛目,一脸寂寞相,好像“溅泪”的样子。她们似乎认出了我,知道我是自己主人的老友,知道我是自己的认真入迷的欣赏者,知道我是自己的知己。她们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向我点头,向我倾诉心中郁积的寂寞。

⑥现在才只是夏末秋初。即使是寂寞吧,牵牛和月季仍然能够开花的。一旦秋风劲吹,落叶满山,牵牛和月季还能开下去吗?再过一些时候,冬天 还会降临人间的。到了那时候,牵牛们和月季们只能被压在白皑皑的积雪下面的土里,做着春天的梦,连感到寂寞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⑦明年,春天总会重返大地的。春天总还是春天,她能让万物复苏,让万物再充满了活力。但是,这小花园的月季和牵牛怎样呢?月季大概还能靠自己的力量长出芽来,也许还能开出几朵小花。然而护花的主人已不在人间。谁为她们施肥浇水呢?等待她们的不仅仅是寂寞,而是枯萎和死亡。至于牵牛花,没有主人播种,恐怕连幼芽也长不出来。她们将永远被埋在地中了。

⑧我一想到这里,就不禁悲从中来。眼前包围着月季和牵牛的寂寞,也包围住了我。我不想再看到春天,我不想看到春天来时 行将枯萎的月季,我不想看到连幼芽都冒不出来的牵牛。我虔心默祷上苍,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了。如果非降临不行的话,也希望把我楼前池边 的这一个小花园放过去,让这一块小小的地方永远保留夏末秋初的景象,就像现在这样。

12.文章前后两次描写老友在花园侍弄花草,写法有何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答:

【参考答案】

12.前一次是实写(1分),后一次是虚写(1分)。由实而虚,既突出了老友爱花、乐观的形象(2分),又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老友深切的怀念(2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翻浆

毕淑敏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大喊。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 ,穿着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我要搭车。”“不搭!哪有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搭!想冻死啊!”说着,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

夜风 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司机说:“我觉得他好像要十什么。”我借着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所了向里窥探。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忽然,我看到青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 。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很冷静地说:“别担心。”只见他狠踩一脚 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司机笑说:“车速这么快,他偷了东西也不敢跳车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得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高雅”动作。我又去看看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狠踩刹车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贼娃子可能要被卸成零件,我心里安宁了许多。“看他还有劲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只见那个青年不时地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口袋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的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师傅 ,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反倒不慌不忙地说:“不会出什么事了,到了。”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不通车的村子最近的公路,他至少还要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

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学学,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

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不放心地摸索着我的提包,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 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我的提包原是朋一根旧绷带搁在车上的。经过长途跋涉,绷带磨断了,搭车人发现了这个隐患,他解下了扎米口袋 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同定。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

(文章有删改)

(2)小说塑造了“青年”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6分)答:

(3)请结合作品,分析这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的特点。(6分)答:

【答案及解析】

(2)文中的“青年”是一个纯朴善良、.知恩罔报、不怕辛苦、执着,尽孝的闲苦农民。①纯朴,以“善’意。解恶意:“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②善他、热心助人、知恩图报:“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同定在大厢的木条上”;③不:怕辛苦,、孝顺父母:“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蹲大厢板就行”“他至少还要走10公里”;④执着、坚定、不达目的不罢休:“那个人抱住车灯”“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每点2分,-~ttl3点即可)

(3)①小说以我对青年的态度变化为线索,由同情到猜疑.到厌恶,再到愧疚:感激。②悬念迭出、层层铺垫、前后呼应:“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青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扎口袋的绳子已经解开’,“挽着他盼El袋”“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③出人意料的结尾即欧.亨利式结尾:青年在我眼申由偷包的贼变为恩人。在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读者惊愕,震撼发人深思。(每点2分)

 

 

3、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6—18题。

寒冬

陈永林

空中溢满寒风狰狞的微笑。光秃秃的树干冷得瑟瑟发抖,发出凄厉无助的呜咽。空中布满铅色的乌云 ,严密密地压在头顶上。要下雪了。

我立在风中,脸被刀子样的风扎得生痛生痛。

“爹,上岸吧,要不会冻坏的。”

父亲不搭理我。父亲仍摸他的鱼。

“这些王八羔子都躲到哪儿去了?”父亲下湖快半个时辰了,可乌鱼一条也没摸到。寒冬,乌鱼怕冷,藏在泥土里一动也不动,很难抓。即使人踩住它,它也动都不动,让人很难感觉到踩住它了。

湖水对湖岸怀着满腔仇恨似的,猛烈而凶狠地撞击着湖岸。

父亲被湖浪冲个趔趄,险些摔倒。

“爹,别摸鱼了,回家吧。”

“放你妈的屁,不摸到鱼,你能当成兵……”

父亲的声音打颤。

都是狗日的村长。

在我们这个穷山沟,想当兵的挤破头。每年冬季,许多人都为当兵奔波。我们这些没考上大学的,如果又想挣脱脚下这贫瘠的土地的束缚,那只有当兵一条路。

我也往当兵这条狭窄的路上挤。

去年,我验中了,可乡武装部只分给我们村委会四个名额。我没争到。原因是我们想抓住鸡却舍不得一把米。

今年,我验中后,父亲就忙活开了。

父亲拎了两条“红塔山 ”,两瓶“茅台”进了村支书的门。村支书见了烟酒,满口答应,又说:“只是村委会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还得村长同意。村长同意了,我没二话。”

父亲又拎着鼓鼓囊囊的包进了村长家,对村长说明来意。

村长说:“这事,我当然会帮忙。只是今年指标太少,只三个。而村里验中了的却十几个,能否去得成,我不敢打包票。但我尽力帮忙。”

父亲又把烟酒拿出来,村长不收。父亲说:“你不收,就是看不起我,不想帮这个忙。”“忙是要帮,但东西不能收。”两人争了很久,最后父亲执拗不过村长,把东西拎回家了。

父亲脸上阴阴的。父亲说:“村长不收东西,他不实心实意帮忙。唉!”

正巧,村长的女人得了一种妇科病,医生开了药,说要乌鱼做药引子 才行。

父亲得知后,立马就下湖了。

父亲的身子开始抖了,“哎呀,这……乌鱼……躲哪里……”父亲话都说不囫囵。

“爹,回家吧,这兵我不当了。”我的泪掉下来了。

“闭……上……你……的嘴。”父亲仍摸他的鱼。

忽然,父亲笑了:“哈哈,终于……抓……住……你……”

父亲双手举着一条三四斤重的乌鱼。

父亲上了岸,身子一个劲地抖,嘴唇已冻得乌黑,身上发紫。可父亲还笑着说:“这回没白来。村长见了这鱼,准会动心 的。你当兵有望了。”

回到家,母亲把一红本本给我,说:“通知书刚下来了,过几天就走。”

父亲问:“这通知书谁送来的?”

“村支书。”

“那你把这乌鱼剖了,红烧,多用香油,要煎得焦黄焦黄,村支书喜欢吃。”父亲对母亲吩咐后,又对我说,“你去买两瓶好酒来。”

“那乌鱼不送村长了?”母亲问。

“不送。”父亲生硬地说,“娃能当兵,全是村支书帮的忙。这情我们得谢。”

酒买回来了,父亲就去请村支书。

父亲把乌鱼脊背上的肉块一个劲地往村支书碗里夹。村支书说:“我自己来。”父亲说:“多吃点,这东西冬天里吃了,补肾。”父亲又端起酒杯,说,“我在这敬你一杯,娃儿能当成兵,全靠你了,在此谢你了。”父亲一仰脖,一杯酒一口干了。

“林子能 当成兵,也亏了村长帮忙,我一个人不行的。乡长在外县有一亲戚,想把户口转到我们村,占我们村一个指标,村长挡着,把这指标给了林子。”

父亲“啊”了一声,笑便僵在脸上,但片刻,又说:“来,喝酒。”

父亲的声音一下没了筋骨、软绵绵的。父亲刚才兴奋得发红的脸也犹如门墙下的枯草,蔫蔫的。

外面开始下雪了。

吃完酒,父亲又出去了,母亲和我没在意,都没问父亲到哪里去。到吃晚饭时,我四处喊父亲,却没人应。母亲也慌了。后来,母亲说:“他是不是给村长摸乌鱼去了?”我跑到湖边,见岸上放着父亲的衣服,湖上却没父亲的影子。后来在离我们村二十几里的一条河边找到了父亲。父亲的身子已变得僵硬。

雪纷纷扬扬下,满世界一片耀眼的白。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2009年4期,有删改)

18.作者为什么以父亲冻死作为结局?(6分)答:

【答案】在内容上,批判当下社会存在的不正之风 影响之大。(1分)正直的父亲为了儿子能当上兵,也给干部送礼,说明不正之风影响之广和侵蚀之深,而父亲的死,则揭露了不正之风的为害之大。(1分)表达了作者对普通民众生存艰难的同情。(1分)害死父亲的其实是艰难的现实。当兵是“我们”唯一的出路,而想当兵的人多,竞争激烈。农村子弟的人生出路希望渺茫,路途艰难。(1分)

在结构上,使全文达到高潮,收到发人深省,引人深思的效果,(1分)从而深化了小说的对现实中存在的不正之风进行揭露和批判的主题。(1分)

【易错考点四】鉴赏表达技巧

1、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共22分)

柏林 墙的碎片

刘小枫

(1)柏林墙 上曾有过一种文化,如今这种文化变成了碎片。

(2)自从民主德国 的一些公民在柏林墙东侧掘开了几个大口,让东西柏林人自由往来,柏林墙开始变成历史的废墟。柏林人纷纷涌到柏林墙,用铁锤和铁砧在墙上敲下几块碎片,作为历史遗物的纪念品珍藏起来。

(3)在柏林墙的西侧,曾经存在着一种文化。上面有用油料涂满的图画和语言,一些地方甚至层层重叠,不断更新创作。但在柏林墙的东侧,却只有空白。然而,不管有无图形文字,东西墙存在的本身,即是记载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文化历史,发人深思。

(4)如今,柏林墙西侧的图画和语言被人们用铁锤敲成碎片。谁知道这些带有各色油料的碎片在几十年或几百年以后会值多少钱呢?如今,巴掌大的一块碎片售价已高达十个西德 马克,谁知道以后会升值多少?除此而外,用小小的碎片做成的精致耳环和胸针,已在柏林墙前出售。不难想见,以柏林墙的碎片做成的艺术品种类会日益繁多。

(5)人们带着欢庆的心情涌到柏林墙,在这里漫步或敲击碎片。对柏林人来说,这似乎是今年最佳的圣诞礼品。然而,我在著名的布兰登堡 门的柏林墙西侧,却见到了这样一篇写在大木板上的优美散文,它冷冷地告诫世人:“柏林墙被掘开了,但是并没有伴随着胜利的凯歌,只有沉重的记忆带来的苦涩思索。”这的确是一记警钟。难道人们一定要用种种意识形态把人类敲击成碎片?难道只是在政治领域才有一座座柏林墙?难道我们只能听任这个世界上筑起的高墙永远把人与人隔绝开?

(6)令人深思的是,把人在地理上、生理上、心理上隔绝开的柏林墙,却是由一种主张解放整个人类、让整个人类拥有幸福的政治理想铸筑起来的。这一现象绝不仅只具有讽刺的意味。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神话在其帷幕之内已变成了碎片,然而,谁又能算得清,这些碎片是与多少活生生的人的肉体碎片和精神碎片掺合在一起的?柏林墙文化是人类耻辱的符号,柏林墙的碎片亦是人类耻辱的烙印。作为一种艺术品,柏林墙倒塌后留下的碎片非常独特,它意指的或蕴藏着的绝不是人类的欢悦,而是人类永远洗刷不净的污秽和永远消退不了的悲哀。

(7)但柏林墙文化绝不是仅在德国出现,它作为各种隔绝人身、诋毁人身的有形和无形的可悲现象,在世界之中广泛存在着,并因此而把世界割裂为支离不堪的碎片。你几乎可以在人类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找得到柏林墙的身影。它有时有形,有时无形,就像一个阴魂不散的幽灵,弥散在人类的罅隙里。德国的柏林墙是用钢筋和水泥铸成的,这意味着甚至连现代技术也可以成为构筑隔绝人身、诋毁人身的墙的原材料。因此,作为一个普遍的象征,柏林墙绝不仅只具有政治意味,而是整个文明社会里一个色彩浓烈的特殊标记。

(8)唯一能穿透各种隔绝、诋毁人身的柏林墙的,只有爱。然而,令人悲哀的是,如今爱本身也成了碎片,甚至也经常因此而构筑成各种更难穿透的柏林墙。人的爱不是神的爱。一旦人的爱与那甘于自我牺牲和公正无私的上帝之爱相分离 ,就必然变成碎片。——这难道不正是我们今天的现实么?

(9)我也来到柏林墙前,用铁锤敲下了几块碎片,把它们收藏起来。对我来说,我收藏的不仅是柏林墙本身,更是这个世界本身,这个时代本身,以至我自己。不管是这个世界还是我自己,都是碎片——涂有各色油料的碎片——或者正在拼接成墙,或者曾经是墙的一部分。同时,我们又还是各种墙割裂支离的产物。当我敲下几块碎片收藏起来时,我觉得是收藏了我自己。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于西柏林

「注」本文选自《这一代人的怕和爱》,略有改动。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各自的支持下,德国东部和西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即东德和西德),德国由此分裂,首都柏林也同样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961年,为了阻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的渗透,东德政府沿西柏林四周筑起了一条长近一百七十公里,高3~4米,由水泥墙、铁丝网和瞭望塔组成的“柏林墙”,它成为德国分裂的标志。此后,不断有东德人 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尝试各种办法越过柏林墙,移民西德。直到1989年下半年,东欧 各国政局剧变。东德在奔向西德的移民浪潮的冲击下,于同年11月9日,将存在了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推倒,并最终促成了德国的统一。

18、文章第(5)段末尾作者连用了3个由“难道”引导的句子,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8.(1)修辞作用:1作者运用反问手法,把对柏林墙、对各种隔绝人们身心的高墙的质疑、怨恨表达的更加鲜明,激起读者的共鸣,令人深思与回味。

2作者运用排比,把对柏林墙、对各种隔绝人们身心的高墙的质疑表现得很有气势,富于感染力,并且层层深入,条理清晰,富于说服力。

(2)结构作用:1承上启下,由大木板上的告诫语引出对“政治意识的墙”“其他领域的墙“如何消除种种高墙”等问题的思考,并以这三个问题总括全文。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孤独普希金 

肖复兴

来上海许多次,没有去过岳阳路看过一次普希金的铜像。这次来上海,住在复兴中路,与岳阳路只有一步之遥。推窗望去,普希金的铜像尽收眼底。其实,大多上海人对他冷漠得很,匆匆忙忙从他身旁川流不息地上班、下班,看都不看他一眼,好像他不过是没有生命的雕像,身旁的水泥电杆一样。提起他来,绝不会有决斗的刺激,甚至说不出他哪怕一句短短的诗。

普希金离人们太遥远了。于是,人们绕过他,到前面不远的静安寺买时髦的衣装,到旁边的教育会堂 舞厅跳舞,到身后的水果摊、酒吧间捧几只时令水果或高脚酒杯……

当晚,我和朋友去拜谒普希金。天气很好,4月底的上海不冷不燥,夜风吹送着温馨。铜像四周竟然了无一人,散步的、谈情说爱 的,都不愿到这里来。月光如水,清冷地洒在普希金的头项。由于石砌的底座过高,普希金的头像显得有些小而看不清楚。我想更不会有痴情又耐心的人抬酸了脖颈,如我们一样仰视普希金那一双忧郁的眼神了。

教育会堂舞厅中正音乐四起,爵士鼓、打击乐 响得惊心动魄。红男绿女出出进进,缠绵得像糖稀软成一团,偏偏没有人向普希金瞥一眼。

我很替普希金难过。我想起曾经去过的莫斯科 阿尔巴特 街的普希金故居。在普希金广场的普希金铜像 旁,即便是飘飞着雪花或细雨的日子里,那里也会有人凭吊。那一年我去时正淅淅沥沥下着霏霏雨丝,故居前,铜像下,依然摆满鲜花,花朵上沾满雨珠宛若凄清的泪水,甚至有人在悄悄背诵着普希金的诗句,那诗句便也如同沾上雨珠无比温馨湿润,让人沉浸在一种远比现实美好的诗的意境之中。而这一夜晚,没有雨丝、没有鲜花,普希金铜像下,只有我和朋友俩人。普希金只属于我们。

第二天白天,我特意注意这里,除了几位老人打拳,几个小孩玩耍,没有人注意普希金。铜像孤零零地站在格外灿烂的阳光下。朋友告诉我:这尊塑像已是第三次塑造了。第一尊毁于日本侵略者的战火中,第二尊毁于我们自己的手中。莫斯科的普希金青铜像屹立在那里半个多世纪安然无恙,我们的普希金铜像却在短短时间之内连遭两次劫难。

在普希金铜像附近住着一位现今仍在世的老翻译家,一辈子专事翻译普希金、莱蒙托夫的诗作。在“文化大革命”中亲眼目睹普希金的铜像是如何被红卫兵 用绳子拉倒,内心的震动不亚于一场地震。曾有人劝他搬家,避免触目伤怀,老人却一直坚持住在普希金的身旁,相看两不厌,度过他的残烛晚年。老翻译家或许能给这尊孤独的普希金些许安慰?许多人淡忘了许多往事,忘记当初是如何用自己的手将美好的事物毁坏掉,当然便不会珍惜美好的失而复得。年轻人早把那些悲惨的历史当成金庸或琼瑶的故事书,怎么会涌动老翻译家那般刻骨铭心的思绪?据说残酷的沙皇读了普希金的诗还曾讲过这样的话:“谢谢普希金,为了他的诗感发善良的感情!”而我们却不容忍普希金,不是把他推倒,便是把他孤零零地抛在寂寞的街头。

有几人能如老翻译家那样理解普希金呢?过去只成了一页轻轻揭去的日历,眼前难以抵挡春日 的诱惑,谁还愿意去在凛冽风雪中洗涤自己的灵魂呢?

离开上海的那天上午,我邀上朋友再一次来到普希金的铜像旁。阳光很好,碎金子一般缀满普希金的脸庞。真好,这一次普希金不再孤独,身旁的石凳上正坐着一个外乡人。我为遇到知音而兴奋,跑过去一看,失望透项。他手中拿着一架微型计算机正在算账,很投入。大概是在大上海的疯狂采购有些入不敷出,他的额头渗出细细的汗珠。

我们又来到普希金像的正面,心一下子被猫咬一般难受。石座底部刻有“普希金(1799~1837)”字样中,偏偏“金”字被黄粉笔涂满。莫非只识得普希金中的“金”字吗?

我们静静地坐在普希金的石凳上,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阳光和微风在无声流泻。我们望着普希金,普希金也望着我们。

20.本文在材料的安排上有何特点?主要采取了什么写法,请结合全文作具体分析。(4分)答:

【参考答案】

20.材料的安排以时间为序(线索),写了自己三次(当晚、第二天白天、离开上海的那天下午瞻仰普希金铜像的所见所思所感。(2分)在行文中,主要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如上海人对普希金的冷漠和俄罗斯人对普希金的热爱形成对比;半个多世纪中普希金铜像在莫斯科的安然无恙和在上海的两次劫难的对比;我和朋友对普希金精神的崇敬与以算帐的外乡人为代表的现代人对金钱物质的追求形成对比。(2分,例子举出一个即可。)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赌王吉姆的幸运数字 

美国   荣.戈尔德

克拉莫 怎么看也不像百万富翁 ,他自己也觉得不像。

他昨晚刚买的全毛西服这会令他浑身上下都不自在,他拄着铝合金拐杖,忐忑不安地抚弄修剪整齐的小胡子,等待着州警署护卫警车的到来。

州警署警员在犹太人敬老院大门口接到这位老人。

‘克拉莫先生,我是麦肯警员,”着装整齐的新泽西州年轻警员说,“我奉命驾车护送您去参加彩票颁奖典礼。”

克拉莫从纳粹集中营被解救出来已经有50多年了,直到今天,他还对警察、枪械和警车心存顾及。

“您是我护送过的第三位暴发的百万富翁,”麦肯罗 说,“一夜暴富有什么感觉?”

“等我拿到支票后再告诉你吧,”老人说,“不过,要是我不要那笔钱会怎样呢?”

警官不屑地回头扫了一眼后座的客人,“谁会不要2700万美元呢?”

“彩票中了头奖当然好啦,”克拉莫说,“但对我来说这仅仅是个玩笑。我只不过是投了一注往常的幸运号码而已。这不需要什么技巧,更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智力,我只不过是运气好点罢了。你看,我都是90岁的人了,没有多长时间好活了。我既不打算买房子或汽车什么的,也没有妻子或家人需要礼物。我还有什么需求呢?在老人院里我被服侍得好好的,他们喂我吃饭,喂我服药,给我换床单,跟我玩猜字游戏,还给我看大彩电。今儿个,我却中了个2700万美元的大奖。

“我还记得我在集中营的那些日子。那时的我就是副步履蹒跚、喘着粗气的骨头架子,一无所有,寂寞孤独。在我居住的小村子里,我亲眼看到我的父母被塞进闷罐车送进焚化炉;我亲眼看见一个警官拔出手枪把我瘸腿的小弟弟打死----就在我眼前、在村里的广场上打死了他。在我痛失亲人的时候,我身无分文。而我今天却拥有2700万元,但我却买不回他们的生命。这是个玩笑,一个令人恶心的悲剧式的玩笑。

“不过,我本人倒是挺幸运的。美国人救了我,后来我来到美国。我到夜校学习。在那儿我遇到玛格丽特 ,一个美国女孩。是她教我说英语,教我重新有了笑容。1950年我娶了她。我在服装厂做裁缝工,35年里,那是我惟一的一份工作。而玛格丽特是我惟一的爱。1975年她死于癌症。现在,我非常想念她。”

“我很抱歉,”麦肯罗试图转换话题,“一个小时后,您将得到2700万美元。您仍然可以用那笔钱买到很多的幸福和乐趣。”

“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和玛格丽特 在一期,”克拉莫说,“而我的乐趣则是赌数字游戏。”

“您经常赢吗?”警员问道。

“那倒不一定。要是我赢了,我就和玛格丽特一起出去庆祝一番。我们总是坐火车到城里,然后乘出租车到一家上好的餐馆。我会点两客牛排大餐,给玛格丽特来一杯法国红酒,再给自己来一瓶冰镇啤酒。有一回我赢了一大笔的,我还给她买了鲜花,玛格丽特很喜欢茶花。她高兴地称呼我是“赌王吉姆”,把我们的庆祝叫做“开荤之夜”。

“很想念她,对吧?”

“我非常想念她,”克拉莫长叹道,“我也同样怀念我那没有快乐的青春。我愿意 用那2700万美元,仅仅换取和玛格丽特再过上一天。”

“您打算怎么过呢?”年轻的警员问道。

“首先,我要拥抱她,看着她微笑。她的笑容总是那样的热情洋溢,漂亮又可爱。接下来,我将为我说过或做过的曾经伤害过她的每件事向她道歉。”

“您老已经90岁的高龄了呀!”

“爱情不仅仅是年轻人的,”老人开始数落起来,“爱情是心和灵魂之间超越年龄限制永不停息的浪漫,你结婚了吗?”

麦肯罗说他的妻子叫劳拉,他们现在有一个15岁的儿子比利和一个9岁的女儿南希。

“但是,警官,你还是没回答我最初的问题,要是我不接受那2700万美元,他们怎么办?”

“我不知道他们将怎样处置那笔钱,但他们和可能会把你关进疯人院。他们会说你疯了。”

克拉莫笑起来:“我想你 是对的。这么着吧,一会儿他们给我和那张大支票拍照的时候,我想劳驾你个劳拉打个电话,告诉她和孩子们,今晚”赌王吉姆”请他们过一个“开荤之夜”。

我将给我们每一位点一份牛排大餐,给劳拉来杯红酒,再来两瓶冰镇啤酒,一瓶给你一瓶给我,给比利来瓶可乐,给南希买一个芭比娃娃。我请客。相信我 ,今晚我付得起。”

麦肯罗警官再次转换话题:“您还是没有告诉我您的幸运数字是什么呢?”

克拉莫将手杖横放在后座上,松开安全带,从西装里脱出一只胳膊,挽起衬衫的袖子,将胳膊伸到前排,露出他在集中营被文身的编号……

12.开头一、二两节写克拉莫,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起什么作用?(4分)答:

14.小说两次提到麦肯罗“转换话题”,这对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4分)答:

【参考答案】

12.(2分)①心理描写(1分)、神态描写(1分)②引发阅读兴趣,引起悬念(1分),丰富克拉莫这个人物形象(1分)。

14.(4分)推动情节发展,使小说情节起伏(1分),揭开悬念,呼应上文(1分)。第一次是麦肯罗为自己的唐突表示歉意,安慰克拉莫(1分),第二次是出于强烈的好奇,并最终引出幸运数字其实是集中营被文身的编号(1分)。

【易错考点五】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鹭鸶 的国境

陈芳明

(1)驱车穿越苟果的田间公路时,惊见一只鹭鸶悠悠飞起。我不得不缓停车子在路边,注视那稀有禽鸟的盘旋。我甚至熄掉引擎,只因为我被眼前的景色迷住并且感到震撼。车窗外的白鸟,展翅的姿势何其优游自在,飞翔的速度何其从容不迫。仿佛电影中的慢镜头,那白色的鹭骛在绿色的水田巡行低飞。凡是它飞过的地方,都构成一方安详的国度。最后,它停驻在远处的田埂,背景正好是一,瞳幽静、古老的农庄 

(2)白色的鹭鸶,似乎在引导我恢复久已遗忘的记忆。由于它的存在,我才知道自己失去了许多。葱郁的竹林 ,谦逊的农舍,写意的流水,无私的稻田,一时之间都回到我的眼前。鹭鸶的白翼,竞能负载如此宽幅的风景,竞能唤起那么多失落的岁月,我竞一时无语。它站在那里,旁若无人,睥睨四顾,孤高的站姿,几许鄙夷、几许傲慢的神情,如此自然地把这块土地当做它的领土。面对这白鹭 ,人也自然而然地在内心生起了自卑。

(3)多年来,我在旅途上不停奔波,不断追逐着自己的理想。现在,闯入鹭鸶的国境,我一时竞不知所措。同样的景色,不也存在于我年轻的时光中?那时坐在自己家乡的山头,俯望一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我接受过山河的祝福,接受过稻穗的颂赞和乡间农庄的抚慰,它们让我的人格成为芬芳泥土的延续。然后,我怀着一份过人的勇气离开家乡,开始构思人生的理想。在长年的追逐过程中,我渐渐放弃了最初的依靠。而所谓理想,岂非都是一些假想?如果不能与自己的土地相衔接,如果不能救助走向衰微的家乡或负载生养自己的国度,那么对理想的追逐不仅是虚幻,而且也是一种逃避。

(4)鹭鸶再次展翅飞起,在农庄前的低空回旋。它左顾右盼,缓缓控制着速度。暮霭渐渐下降,它的羽毛反而显得更为洁白明亮。然后,绕了两圈,它又回到了原点停驻。我爱极了以这样的角度观察它,我更可同时端详那安逸的农庄:色调灰暗的瓦片,配.合着淡淡的白墙,与屋前的绿色水田构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种颜色的合成,毫不矫情,坦然面对广阔的天地。,无悔无罪的风景,对照了我卑微的内心风景——都市里浮华的颜色,仍暗藏在我内一角,果然禁不起乡间水田素朴的检验。

(5)偶然路过苗栗,这片我不曾给予丝毫关注的县境,它却让我再一次寻回失去的时光。在不知名的农庄前,鹭鸶成为我全新的隐喻。回到家乡,我以为已经了解故土。可事实是,那样多的未知,我未曾探访。出现在眼前的农庄,矮檐长墙,白屋绿荫,掩藏着一个旧梦 ,此时的我,应该可以给予新的定义与诠释。逝去的,并不等于全然消失,追寻理想,不必然要放弃旧梦。

(6)苗果 平凡的乡间,白色的鹭鸶,在暮霭深处款款呼唤着……

(选自《掌中地图》,有改动)

17.文章在第(1)、(3)、(4)自然段中均写到“农庄”,这三次从不同角度抒写“农庄”,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答:

【参考答案】17.①第(1)段写“农庄”,表现了对幽静、安详的农庄的着迷;②第(3)段写“农庄”,寄托了对抚慰过自己的农庄的感激;③第(4)段写“农庄”,寄托了对坦荡、素朴的农庄的赞赏与忏悔。[(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和概括)评分标准:本题6分。三次对“农庄”的抒写,各2分。其中“农庄”的特点或品格给1分;作者的情感给1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帕斯卡尔 的芦苇 

赵丰

在所有的植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芦苇。我曾想,如果有一片芦苇地,我也许会把生命匍匐在其中。

我之所以喜欢芦苇,是源于年轻时喜欢过帕斯卡尔《思想录》的一句话: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在帕斯卡尔看来:“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 就在于思想。”帕斯卡尔用一串串精神的记录证明,他是一根最有尊严的苇草。我常常想着帕斯卡尔说出这番话的表情。幻觉里,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片芦苇,它生长在临水的河边,茎杆中空,叶子翠绿,在风里歌唱,并开出美丽的芦花 ,帕斯卡尔在其中行走……帕斯卡尔的芦苇地。那是属于他的精神家园,由他开垦、播种、耕耘,并最终收获的芦苇地。那是人们用肉眼无法触及的芦苇地。他可以放心的、尽情的、赤裸地在其中想象,呐喊。

在一个雨后有阳光的秋日,朋友约我去钓鱼。他引领着我向沣河的上游奔去,在一片挖过沙的河滩,我见到了一片面积很小的芦苇,但足以令我喜出望外。我举着钓竿只有几分钟,就放弃了,先是坐着,后来就躺在那片芦苇中了。我感谢这个多雨的秋天,给了北方这片土地一片芦苇。让我有了一个驰骋思想的空间。

秋天的芦苇一片苍茫。灰白的芦花开始到处飘荡,翩翩若雪。握住一片芦花时,自然,我想到了帕斯卡尔,他说:“人显然是为了思想而生的”。他的思想中没有规范的体系和严谨的学说,他是个任思绪流淌而不做聚集和汇总的人,宛若一片自由的芦花。他的毫无拘束的思想火花奔放不羁,直抵生命的最深层次。

躺累了,我便起身站在一个高处,对这片芦苇进行俯视。视野里的芦苇,虽然很小,但是比起任何旷野的景致都要壮观。成熟的芦苇如满头华发的老人,脱去轻飘,归于凝重,静谧中有一种庄严和安详。我想芦苇如果有眼睛,也一定是充满阳光般的睿智,那是超越了一切悲喜苦痛的的旷达。

其实这里是一片河滩,更多的是荒草、沙子、水面,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在水面贴着滑翔的鸟。它们翅膀扇动着,发出不可一世的鸣叫。它其实是没有思想的。任何一个思想家,都会在广阔之处表现得沉默。那正是一种成熟。就像面前的芦苇,该张扬 时便张扬,该安静时就安静,似乎自己智慧地把握着生命的节奏。芦苇的境界,人是不容易达到的。

沣河岸上的这片芦苇地,我设想它是属于帕斯卡尔的。

朋友在收杆,西山的晚霞送走了遥落的太阳,秋风下,金黄色的芦苇在水面荡漾,一片片云朵围拢着又散去,舞动成晚霞样的遐想。朋友钓了许多鱼。他说,我在乎的是钓鱼时的感觉,没有工作,没有应酬,没有烦恼,就只有我自己的思想。在这片属于帕斯卡尔的芦苇地里,我惊喜地发现,我的这位朋友居然拥有了帕斯卡尔般的境界。当他陷于那个小城,那间只有十几个平方米的办公室时,他是陷入思想的荒芜的。当人们热衷于建立体系和规范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从事着一件作茧自缚的工作。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帕斯卡尔那样,在广阔的芦苇地里收获灵感呢?

帕斯卡尔关注的是生命和生命中昂扬的激情,他呼唤“人必须认识自己……我们对自己越是认识的深刻,就越是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在说出这番话后,他将自己置于芦苇地的深处,任冬日的晚风吹着。那个夜晚,帕斯卡尔的灵魂破土而出,他找到了皈依。他从此开始了修道式的生活,他收留穷人住在自己的寓所,帮助不知名的流浪少女,他效仿耶稣 “我热爱贫穷是因为他热爱它……”

1662年,他39岁,正值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上帝却领走了他。“思想,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这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永恒的嘱咐。

(选自《福建文学 》2009年第五期,有删节)

16.在文章第六段,作者是采用什么表达方式 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在芦苇地的见闻和感悟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

17.你认为在帕斯卡尔的“芦苇地”里蕴含了他的哪些思想。(6分)答:

【参考答案】

16.(6分)(1)作者采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和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在芦苇地的见闻和感情。

(2)在生活节奏加快、物欲至上的今天,人们应该从种种虚浮、功利的欲望中解脱出来,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智慧地把握着生命的节奏,以此净化、升华我们的灵魂。

17.(6分)(1)人是渺小与伟大、卑微与崇高的统一体;(2)人因为能思想而高于自然,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3)人自我认识越深刻,就越接近于真实的人。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9~22题。

界河

[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200公尺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就停顿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没有再能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 的诱惑力。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

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脱光了衣服,正欲跃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他裸露在她面前,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这是一场噩梦。醒来 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他终于站到河边。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道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

他时而仰泳,时而匐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

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 ,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他真的抓住了!

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约在30公尺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 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

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 还是那边的人。他怎么认得出来呢?只凭一个脑袋?

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亦飞速向岸边游回。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

他举起抢,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20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

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对方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

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 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蔚 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

22.本文表现的主题是什么?你怎样评价这一主题?(6分)答:__

【参考答案】

22.本文的主题是,讴歌和平,批判战争。本文的主题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笼统地否定一切战争,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

【易错考点六】把握文章的构思和剪裁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周庄烟雨中

韩静霆

一踩着周庄的石板路,人就在水中央了;一蹬上周庄的乌篷船 ,就到了水乡人家了。

正是烟雨空蒙天气,衣裳在空气里就湿漉漉,眉毛头发也在不知不觉中湿了。绕着水乡人家的,都是河汊;抱着周庄水镇的,都是湖。前前后后是水,左左右右也是水,周庄依偎在淀山湖、白岘湖、南湖和澄湖 的怀里,像从湖里滋出的一张荷叶。

周庄河汊上泊着可以租用的乌篷船,近看那船是实在的,远看,可就化在细密而又无痕的烟雨中了。真正坐在船上,才算是知道水乡呢。船儿款款地贴着水镇人家的窗根儿摇,穿过一个桥洞,又穿过一个桥洞,风景明明暗暗。船儿咿咿呀呀地自说自话,船儿赶着一群又一群湖鸭。忽然间,船儿打了一个横,竟然进了人家的院子,人家的厅堂!

我也算是见过许多名胜的。天下许许多多名山大川,得名与知名,总不免与摩崖石刻、诗人题咏、历史的黄钟与遗孑有关。周庄不一样,尽管朱元璋 时代的沈某在此豪富,尽管诗人柳某在此呷酒弄诗,都无可无不可,可知可不知。吸引我和四方客人千里迢迢来周庄,最是那迷人的烟雨中,白墙黛瓦,石板拱桥,茶楼酒肆,平常人家;还有无名的乌篷船,随意地摇进摇出,淡出淡入 水镇的院落厅堂。

烟雨中的周庄也有故事,那故事也如周庄烟雨一样,朦胧而又神秘。说是镇上一座拱桥上,有一小酒店,名为“迷楼”。迷楼中酒娘阿金 美艳惊人,招惹得南北诗人为了一睹芳容,颠三倒四买醉,在酒店粉墙涂满了“迷楼夜醉”一类艳诗。名士沈君匋的太太出于一种难以名状的心情,发誓想见见这位绝色女子,便命佣人到“迷楼”叫菜,并且点名请阿金送到府上。可惜,美女阿金虽翩然而来,却把酒菜交给了沈家佣人,又翩然而去,君匋夫人终于未能见到这位佳丽。想想也是,周庄的美女倘站在光天化日之下,还有周庄的味道和风韵吗?朦朦胧胧的周庄和周庄朦朦胧胧的美人儿,似真,似幻,如实,如梦,才有无穷的诱惑力。

在周庄,真好;在乌篷船上,真好。我这个北方汉子浮躁的心,放下了,在水中溶掉了。身后的是非和名利,也荡远了。湿漉漉的水雾营养着脸呢,一双干涩的老眼,水灵灵的了,涩苦生刺的舌根,荡漾着凉丝丝的水波了。

粉墙乌瓦和小桥流水构成的周庄,是一种禅境,是物化了的精神的田园啊!这种禅境,不是古佛青灯下的“禅”,而是一种“平安家园”的感觉,那么凡俗,那么自足,让人随便想些什么就想些什么,让人眷恋让人相思,让人散开胸中的积郁。

周庄当然不是世外,周庄当然也有历史。离镇二里的太史淀 ,枯水时可见古井数口,水丰时烟水茫茫,一澄如天。便是说,平静和泰然之下的周庄,也藏着说不尽的沧桑。周庄水域春秋时期见有记述“摇城”,北宋元祐元年,得名周庄,两个五百年的旧事,九百岁的高龄,多少风风雨雨骚扰?可是,在周庄的粉墙上,拱桥上,人们是见不到沧桑变化的碑刻和文字痕迹的,周庄不把沧桑写在脸上,甚至不挂在心上。如此不动声色地面对沧桑和历尽沧桑的不动声色,该是大师级的修炼吧?风雨就是风雨,沧桑就是沧桑,芦花还是白就白了,菜花还是黄就黄了,船还是船,桥还是桥,周庄还是周庄。无论庙堂之上,朝野之间,怎样的人来人去,云起云飞,周庄乡民创造的温馨,宁静,平和,淡泊,以及在平淡宁馨中所包容的博大和深刻,是永恒的。

一切都是匆匆过客!诗朋、酒侣、名士、富豪、官宦、贵胄,都是过客,唯有水镇人家创造的水镇永恒,周庄永恒!我想。

(选自《山东文学》2009年8月期,有删改)

17.作者写名士沈君匋的太太想见迷楼中的酒娘阿金的故事 ,其目的是什么?(4分)答:

【答案】17.以朦胧的美人儿(2分)来突出周庄似真、似幻、如实、如梦的诱惑力。(2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辋川 尚静

朱鸿

①辋川是一个长长的峡谷,王维 曾经在这里居住。如果一个20世纪的人,为尘世所烦而效仿王维的行为,到辋川生活,那一定荒唐,尽管辋川尚静。

②辋川确实很静,一条河流,两岸青山,仅仅是这种结构就区别了乡村的小巷和城市的大街。我是坐着三轮车到辋川的。我到这里没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感觉一下辋川的气息,我以为这个目的潇洒而苦涩,这就是味道。

③王维栽种的银杏,挺立在雨后的河岸,树皮满是裂纹的粗壮的主干,被水淋成了黑色。从它的叶子上流下的水,继续洗濯着树皮。它实在是老了,呈现着一种挣扎的状态。它已经在辋川生长了千年之久。

④王维在辋川的别墅,在开始是宋之问 的,这个歌功颂德的诗人,因媚阳权贵而得宠朝廷,但最终的下场却是被唐朝赐死。王维迁 往辋川的时候,宋之问已经作鬼,我能猜测的只是,辋川的美一定迷惑了王维,不然,他怎么单单选择了宋之问的别墅?

⑤辋川的雨是明净的,线似的,一根根 拉到峪谷,却空得无声无息。山坡上的红叶,沉浸在碧翠 的草丛、颗颗青石,则架在杂树的根部,危险得随时都会滚落,然而,蒙蒙的雨送给它们一层薄薄的梦,梦悬在辋川的山坡上。王维一定见过这样的梦,甚至入过这样的梦,不然,他的诗画怎么那样惟妙惟肖,有声有色!

⑥王维购得辋川,那是他过得富贵的证明。贫穷的诗人,是不可能拥有一个辋川别墅的。其情况是:他在20岁左右就及第进士,从此步入他的仕途,他担任过大乐丞,并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塞上。王维40岁的时候做了左补阙。恰恰是这个年岁,他开始迷恋山水,来往于朝廷与辋川之间。他既做官吏,又当隐士,往返于人类斗争与自然情调的两极。朝廷的险恶,伤害着他的心,辋川的美妙,却给他的心以慰藉,他就是这么生活的。王维这样的生存状态,是他最智慧最实际的选择,也是他无可奈何的选择。除此之外,他的任何作法都可能是下策。人总是希望自己生活过得比较幸福一些,以王维的气质,他不能完全陷入官场的名利之争,同时以王维的的经历,他也不能彻底寄情辋川的田园之乐,他必须两者兼顾,这样他就得到了入世的好处而扔掉了入世的坏处,同时避免了出世的苦处而感到了出世的乐处。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存在着一个广阔的地带,他奔走其间。人似乎只能这样生存,不然,完全媚俗与完全脱俗,都可能导致深刻的痛苦。我不赞成一个学者对王维的抱怨,这位学者认为,他缺少陶潜 那种勇气,他没有彻底地决裂于官场。这是一种刻薄的认识!

⑦雨中的辋川并不知道人的思想,它只是自然而然地呈现着它的状态。秀峰沉默,乱石相依,雨悄悄地缝合着万物。秋风过处,衰柳飘荡,黄叶旋 飞。曲折的路径,流水激溅,浅草明灭。楹、柏、杨、槐之类,高高低低互相掺杂,组成了绿色的森林,覆盖着辋川的沟沟坎坎。偶尔一树柿子,落了肥叶,唯红果 占据技头。白水流过幽深的峡谷,遇石而绕,触茅而漫,柔韧地走过河床。

⑧公元756年,安史之乱,已经50岁的王维被叛军逮捕,软禁于洛阳的一个寺庙。他服药致病,装哑而活,但他终于敌不过安禄山 的骄横,无奈地接受了伪职。唐朝征服了叛军之后,皇帝对那些接受伪职的人统统定罪,然而,王维在软禁之中,曾向探望他的朋友裴迪诵诗,此诗受到皇帝的嘉许,对他的处于仅作降职。这是王维的幸运了。其诗是这样的: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司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⑨尽管如此安史之乱毕竟摧残了这个老人,他逐渐变得消沉了,或者,他变得更加淡泊,更加寂寞。他常常拄着拐杖,站在门外,眺望辋川的落日炊烟。暮色之中,稀疏的钟声,归去的渔夫,飘走的花絮,柔弱的蔓,都使他感到惆怅,他看着看着,就转身回到他的屋子。他已经深深地陷入空门。他坐在枯寂的辋川,闭着眼睛,寻找着解脱烦恼的路径,企图超越生死之界。香烟袅袅,烛光闪闪,王维的心凄凉而宁静。

⑩人生真的像王维觉悟的这样么?我不知道,唯有达到王维的境界才能给我以享受。然而,我的辋川之行,却明赤地含有烦于我那圈子的成分,是的,我很烦,某些时候我简直不堪负荷。从我栖身的圈走出,到辋川换换空气,我确实感到一种轻松。

○11雨中的银杏是那样独具丰采,它的圆润的树叶像打了发蜡似的明滑,辋川强劲的风反复地翻动着它们,但银杏的树身则牢固地埋在土中,风怎么都吹不动。这是辋川最古老最高贵的植物,水汩汩地流过它黑色的树皮。王维种植的银杏,成了他在这里生活的主要标志,然而,它终究要倒下的,留下的,将只有辋川。

○12辋川很静,长长的峡谷已经完全沉浸在秋日的烟雨之中,所有的树木和石头,都化作迷蒙的一团,一只鸟也没有,一只兔也没有,甚至除我,一个人也没有,唯有风声雨声和河流的浪声。这时候,我感觉身后有脚步的挪移,飒飒的,仿佛是谁用树枝在地上划动,我猛地回头一看,却是一个穿着衰衣的农民,他站在雨中,轻轻地问我:“你要三轮车么?”

17.文章第③、第11段都写到银杏,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

【参考答案】

17.第③段描写银杏之老,使文章的写作思路由眼前折回千年之前,转向写王维;第⑩段再写银杏之独具丰采、牢固坚定、古老高贵,是王维的标志,也是历史的见证。(两处对银杏特点的概括各1分,两处作用各2分,共6分。大意正确即可。)

4、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园花寂寞红

季羡林

①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土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整整四十年以来,一直住着一对老夫妇: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他们,算起来到今天已经将近六十年了,我们算是老朋友 了。三十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一个搬进来住的,从那以后,老朋友又成了邻居。逢年过节,互相拜访,感情融洽。

②我每天到办公室去,总会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门前临湖的小花园里,不是除草栽花,就是浇水施肥;再就是砍几竿门前屋后的竹子,扎成篱笆。嘴里叼着半只雪茄,笑眯眯的,忙忙碌碌,似乎乐在其中。他种花很有一些特点。除了一些常见的花以外,他喜欢种外国种的唐菖蒲 ,还有颜色不同的名贵的月季 。最难得的是一种特大的牵牛花 ,比平常的牵牛花要大一倍,宛如小碗口一般。每年春天开花时,颇引起行人的注目。

③我是颇喜欢花的。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多久,就呜呼哀哉。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蹭”花,现在有这样神奇的牵牛花,绚丽夺目的月季和唐菖蒲,就摆在眼前,我焉得不“蹭”呢?每天下班或者开会回来,看到老友在侍弄花,我总要停下脚步,聊上几句,看一看花。花美,地方也美,湖光如镜,杨柳依依 ,说不尽的旖旎风光,人在其中,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仿佛遗世而独立了。

④但是,世事往往有出人意料者。两个月前,老友在夜里患了急病,不到几个小时,就离开了人间。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这又确是事实。我年届耄耋,阅历多矣,自谓已能做到“悲欢离合总无情”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老友之死,我焉能无动于衷呢?“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一句浅显而实深刻的词,又萦绕在我心中。

⑤几天来,我每次走过那个小花园,眼前总仿佛看到老友的身影,嘴里叼着半根雪茄,笑眯眯的,蹲在那里,侍弄花草。这当然只是幻象。老友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我抬头看到那大朵的牵牛花和多姿多彩的月季花,她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人,朵朵都低眉敛目,一脸寂寞相,好像“溅泪”的样子。她们似乎认出了我,知道我是自己主人的老友,知道我是自己的认真入迷的欣赏者,知道我是自己的知己。她们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向我点头,向我倾诉心中郁积的寂寞。

⑥现在才只是夏末秋初。即使是寂寞吧,牵牛和月季仍然能够开花的。一旦秋风劲吹,落叶满山,牵牛和月季还能开下去吗?再过一些时候,冬天还会降临人间的。到了那时候,牵牛们和月季们只能被压在白皑皑的积雪下面的土里,做着春天的梦,连感到寂寞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⑦明年,春天总会重返大地的。春天总还是春天,她能让万物复苏,让万物再充满了活力。但是,这小花园的月季和牵牛怎样呢?月季大概还能靠自己的力量长出芽来,也许还能开出几朵小花。然而护花的主人已不在人间。谁为她们施肥浇水呢?等待她们的不仅仅是寂寞,而是枯萎和死亡。至于牵牛花,没有主人播种,恐怕连幼芽也长不出来。她们将永远被埋在地中了。

⑧我一想到这里,就不禁悲从中来。眼前包围着月季和牵牛的寂寞,也包围住了我。我不想再看到春天,我不想看到春天来时 行将枯萎的月季,我不想看到连幼芽都冒不出来的牵牛。我虔心默祷上苍,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了。如果非降临不行的话,也希望把我楼前池边 的这一个小花园放过去,让这一块小小的地方永远保留夏末秋初的景象,就像现在这样。

11.作者为什么在开头一节叙述与一对老夫妇的交往过程?(5分)答:

【参考答案】

11.突出了他们相识时间之长,感情之融洽(3分,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为下文写老友猝然离世而感到悲伤寂寞作铺垫(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