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均寿命2017:破玄:老子的密码(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3:45:21

二十八、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

以知知邦,邦之贼也

  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砚池堂本《老子》第二十八章(65)

  【释要】

  本章主要告诫统治者要顺应天道,不要权谋治国。

  【通解】

  民众之所以难于统治,是因为君主有智巧权术。所以,以智巧权术主持国政,是国家的灾祸;以不投机取巧、甘守愚拙主持国政,是国家的德泽。懂得这一反一正两种模式,也是考察为政的法则。经常牢记这项考察法则,这就是“玄德”。玄德是多么的精深宏远,它和天下万物同归于道,由此达到天下大治,顺其自然。

  【消失的字符】

  今本《老子》第65章文字为:“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本章经文是古往今来世人误解最大,历代帝王篡改最多的一章。因为本章的首句与上章尾句:“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通行本作‘民之难治,以其智多’)”、“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老子“愚民”的黑锅一背就是两千多年。真是比窦娥还冤。

  其实,这两句话老子的本意是告诫统治者要守愚、弃知,但古今注家(特别有些注家就是帝王)均误解为,或有意地篡改为指向民众。但篡改就是篡改,可惜按下葫芦浮起瓢,哪里能过滤干净的。老子的思想你想割裂就能割裂,在通行本第75章里,老子类似的告诫被保留下来了:“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老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诉统治者,民众不好管,不是因为民智已开,而是因为你们这些官老爷爱折腾。时至今日,某些官员还在不断地犯同样的错误,今天禁这个,明天删那个,但有个捄的用。徒劳而已。清人蒲松龄对此早就有评论,“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所以,在上位的还是老老实实地干事,清清白白地做人比较好,否则就是自甘堕落,从人退化为禽兽,甚至成为禽兽不如的东西。

  关于先秦古文中“知”与“愚”的理解,我们还可以从《论语》来类推《老子》。我们今天常用的一个成语“愚不可及”,形容一个人愚笨,实在是蠢到家了。但在古代,“愚不可及”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处世之道,与其相对应的就是“知可及”。如果古人说高明的统治者、贤人“愚不可及”,就绝对没有诋毁的意思,而是称许之。

  《论语o公冶长第五》:“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装傻。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孔子对宁武子的这一套韬光养晦的处世哲学还是颇有几分欣赏的。并认为他的聪明好学,愚拙难学。

  《三国》里曹操有个谋士荀攸,曹操很欣赏和倚重他,曾评价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曹操很显然是在极力夸奖荀攸来着。但按今天人们的理解,荀攸“不伐善,无施劳”的低调作风,跟颜回相似倒是没错。但他能为曹操卖命,出谋划策,说他“愚不可及”就太不靠谱了。这就是我说的古人与今人之间有语境“代沟”(朝代的代)。呵呵。

  其实,在与老子同时期或更古的文献,比如《尚书》《左传》《国语》里,都没有愚民的主张。说老子愚民,你还真找不到老子所谓“愚民”思想的源头从何而来?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与我们校订后的文字相较,今本《老子》本章里消失、变化的字符语汇主要有:

  一、“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通行本将其改成“民之难治,以其智多”。这是改动者对道的领悟能力不够所致。因为智不在多少,有智便是起心动念,便是步入歧途,离道而行。另外,知并不等同智,知比智语义更丰,含有为之意。

  二、“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通行本将其改成“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用“智治”替换“知知”,用“福”替换德,均不妥。用“国”替换“邦”,和下文的用“常”替换“恒”,均是避讳的老问题。

  知,对应有为;不知,对应无为。具体解释一下“知知”。前一个“知”,近通“智”,含有为之意;后一个“知”,指主持、主管,如知县、知府、知州、知事。引申为治理。

  三、“乃至大顺”,通行本在其前添加了“然后”二字。

  “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

  稽,考也,考察之意。《尚书o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式,法也,法则之意。稽式,就是考察事物的法则。

  【砚池堂夜话】

张献忠屠四川,清廷“炮制”的谎言?

  本章夜话讲一个真“愚民”的案例,有关大顺帝张献忠屠蜀的一段历史公案。明末清初,在四川发生了大屠杀,人口急剧减少。“弥望千里,绝无人烟”。清朝期间所编撰的“史料”以及一些“记录”等都把大屠杀的责任归于张献忠。但果真如此吗?

  大明崇祯十七年(1644),中国历史舞台上竟先后出现五个皇帝,这就是:大明崇祯帝朱由检、大清顺治帝福临、大顺永昌帝李自成、大西大顺帝张献忠以及南明弘光帝朱由崧。1644,大明王朝崩溃,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李自成胜于北京,败于山海关,大顺政权覆亡;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大顺二年(清顺治二年,1645)夏,南明福王弘光政权灭亡。

  一年不到,五个皇帝只剩下两个,天下成了大清顺治帝与大西大顺帝的对决。大清当然实力占优。于是清廷用剿抚兼施的策略:一面以何洛会为定西大将军进剿四川,一面派人下诏诱降张献忠,劝说他归顺清朝。大顺三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兵南下,由于叛徒的出卖,张献忠于盐亭县凤凰山被清军将领豪格射杀身亡。张献忠死后,余部继续转战四川各地。直到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攻陷渝城(重庆)后,才算平复四川。问题出来了:如果四川数百万人真是张献忠所屠尽,那么四川怎么可能拥有抗清二十年的组织后勤和兵源补充?“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这是1649年清军在四川张贴的一份文告。可见清朝所谓张献忠屠蜀的记载应该是清廷的栽赃。因为成王败寇,历史是由战胜者书写的。本来是清兵自己所干的好事,可以赖到早已战死的张献忠头上。我们见过无耻的,但没见过这么无耻的。

  不知张献忠称帝时取年号“大顺”是否就是典出《老子》,但张献忠确实和道教颇有渊源。《古今笔记精华》辑有《奇文》一篇,录张献忠祭奠道教神仙张亚子的文字:“咱老子姓张,尔也姓张,咱老子与尔联了宗罢。尚飨。”张亚子是东晋人,曾长期住居七曲山,他晓诗书,精医术,为贫苦乡民诊病施药,排忧解难,敬老爱幼,扶危济困,深受百姓爱戴,死后建此庙以纪念。唐封英显王,元代称为文昌帝君。明清全国各地建文昌祠,因为文昌帝君发祥于梓潼,故又称梓潼帝君。张献忠称帝后,追尊文昌为大祖高皇帝,以文昌庙为张献忠家庙。这就算与道教所供奉梓潼帝君张亚子联宗了。

  今日四川梓潼县的七曲山大庙,是中国第一座文昌帝君庙。奉祀主神自然是文昌帝君张亚子,但在大庙的风洞楼上还塑了一尊张献忠的绿袍像。每年二、八月时,梓潼居民都要到塑像前参拜一番。当地传说是明朝崇祯年间,官逼民反,张献忠领兵对抗朝廷,到了梓潼后,杀贪官、开米仓,解决百姓长期的缺粮之苦,因此虽然朝廷大举围杀张献忠,四川百姓对于张献忠却有拥戴之心。当时梓潼居民都说:八大王多像雅子帝君的后代呀!此化传到草莽出生的张献忠耳中,不禁眉开眼笑,就亲自到庙中走一走。张献忠到了庙里一看,说:张亚子是咱张家祖宗,从今以后,这里就是咱家的大庙了。后来张献忠转战他处,但是梓潼百姓对他仍念念不忘,就在大庙中立下一尊八大王的塑像,每年到了张献忠当初入川的日子,就来大庙吊祭,以不忘张献忠济民的恩情。梓潼人民出于对大西王的崇敬,称七曲山张献忠家庙曰“太庙”,为遮避耳目,又称“大庙”。这也印证了刘献廷《广阳杂记》的记载:“余闻张献忠来衡州,不戮一人。以问娄圣功,则果然也。”

  想来可笑,满清为了栽赃,还曾编出了一个“七杀碑”的传说流传甚广。说张献忠不仅杀人如麻,还在他杀人的地方立了个碑,碑上写有:“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善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但1934年由一位英国传教士在四川广汉发现的出土文物:张献忠的《六言圣谕碑》,碑文却是:“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无一个杀字。可见清廷的御用文人们指鹿为马、颠倒是非的本事。其实,细细考究一下《圣谕碑》的碑文,还真是正宗的道教思想:上天生育万物赐于人,而人却没有一物可用来报答上天。苍天在上,人要懂得思量,懂得感恩与反省。这个张献忠,还真绝非池中之物。难怪胜利的一方要将他妖魔化,要让他被人民唾弃,永世不得翻身。只是你可以欺骗一时,也可以欺骗一世,甚至可以欺骗两三百年,但还是欺骗不了永远。

  >>>超级大链接>>>

  知谋不用,必归其天。此之谓太平,治之至也。

  (《庄子o天道》)

  使智惠之人治国之政事,必远道德,妄作威福,爲国之贼。不使智惠之人治国之政事,则民守正直,不为邪饰,上下相亲,君臣同力,故为国之福也。

  (汉o河上公)

  若国君常能知此两者,即自为楷模法式,是谓与天同德也。夫其玄德,深矣!远矣!欲令人君则之、象之,自然与万物反其朴素,则天下之人必能至于大顺,故曰:然后乃至大顺。

  (唐o王真)

  上古圣君,道治天下,安民而已。岂有将货财声色奇巧以示天下,使民明知?若民明知货财声色奇巧,君好甚笃,则争浮利,尚奇巧之徒盈市朝,朝皆弃本以逐末矣。所以有德之君,绝奇巧,却异财,而远声色,则民不争浮华之利,奇巧无所施其工,皆罢虚务而敦实业,不数年淳风大作,此老子云愚民之本意也,非实欺民。……王若以巧以计治民,则为民祸,臣若以智臣君理政,则君之贼。是以朴民绝奇贵为式,呼为玄德,特以远深二字艰之,惟务俭为主。

  (明太祖朱元璋)

  圣人岂是不愿开启人的知识,但是不使人先有道德的心,就使人有变诈的智识,民就难于治,国家必乱。所以必然先使人归真返朴,有了道德,然后再渐渐的使人有知识,以道德为本,以知识为末,道德知识相辅而行,然后才能上下和平、归于大顺。这是圣人以道德治天下的手续,岂是用以愚民,保护自己的禄位,只利专制呢。

  (民国o江希张)

后记

  一、

  每个中国人的心底都卧着一只虎,藏着一条龙。

  这是华人导演李安凭借其执导武侠电影《卧虎藏龙》拿下2001年美国奥斯卡金像奖四大奖项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的一句话。2005年,我离开深圳换到北京工作,在一个京城的场合遇到了曾在纽约大学采访过李安的张克荣先生。张先生送给了我一套他独立制作的人物纪录片《华人纵横天下》DVD,以及同题系列图书中的一本,那一本恰好就是《李安》。在该书中,李安透露了很多《卧虎藏龙》电影背后的故事。最让我吃惊的是,李安说,《卧虎藏龙》里很多的东西,都是他和编剧王惠玲根据《老子》编出来的。比如由周润发饰演的李慕白的玄牝剑法,就是掰扯自老子所言的“谷(浴)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老子·道经》第六章)。而李慕白一开场所讲的,他在打坐的时候感觉到一股巨大的悲伤,也是化用老子的语境。李安还说,电影里武当大侠李慕白的恋爱怎么谈,是他最伤脑筋的事。武当山是道教的武林圣地。而武当大侠的功业在于修道。为了符合角色的身份和个性,因此道教对修炼、生死欲望的看法,就成了李慕白的思想根源和台词内容。“他的行为举止本源于此,生死罩门也在此。”

  李安还透露,李慕白在窑洞里对俞秀莲表白的那场戏,他曾很想把戏里的那个窑洞做成子宫的形状,但最后还是没好意思用。他觉得戏中的李慕白一生的追寻,就是来到那个孕育万物的所在,生与死,爱与憾,都在这里。这就是道。李安对老子所讲的阴阳极感兴趣,并觉得这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一部分。“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一个人内里的阴阳是很复杂的,男女都混合了这两种成分。他于是把这个着眼点放在了两个女人身上:玉娇龙的外在很柔美,内里却很阳刚,她十分仰慕俞秀莲行走江湖的自由豪情,在感情上主控性很强;俞秀莲,一位拳头上可以立人、胳膊上可以跑马的飒爽女侠,内在却十分女人,她想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只要李慕白给一个承诺,她可以抛弃一切,与他双宿双飞……李安说,他当初想拍《卧虎藏龙》,从表面上看,是对武侠片和中国社会加以探讨。其实,也是对这个类型产生的背后本质有着疑问。为什么中国社会里会产生武侠片、武侠小说这种类型,而且大家都爱看,历久不衰?是因为中国社会本身就是一种病态,还是社会压力挤压下的外显?是中国人的压抑在武侠世界里找到了出口,还是其中又卧又藏的,是道教里的龙虎情欲?李安还说,其实你说什么是中国文化,我也搞不清楚……拍《卧虎藏龙》,也可以说是对古典中国一种迷迷蒙蒙的向往。

  李安对《卧虎藏龙》的这些絮絮叨叨、言不尽意的表述,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迎刃而解。”而道教的根柢则在老子。这就回到了我经常说的一个观点: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读老子。“心定龙归海,情忘虎隐山”。套用李安的说法,老子其实就是每个中国人心底隐藏的一条龙。

  二、

  云从龙,风从虎。今年2010年恰逢中国农历的庚寅虎年。对我个人而言,从2005年到2010年,这五年,从深圳去了北京,又从北京回了深圳。春节期间接到清华经管学院EMBA媒体班董嘉鹏、贺志刚、董丽莉等同学的电话、短信,热情告知我:“相识五年,友谊春续”媒体班联谊会订于2月25日在京举行,“期待可以见到你哦”。打来电话的董嘉鹏同学说,听贺志刚讲你在深圳家中闭门写老子,有空过来聚聚吗?我说看情况,争取过来。话一出口,我就意识到:自己的这个回答,是个很老子式的回答,也可以说是典型的传统中国人的回答。同样的问题问西方人,西方人的回答一般就两种:行就行,不行就是不行。只有中国人会出现“看情况”、“说不好”等类似的第三种答复。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二生三”,一切皆有可能。而不是西方人的那种“一是一、二是二”,Justdoit。如果董嘉鹏同学是位老外,他可能就很难理解这种包含着中国文化心理的答复。我到底是去还是不去?YESORNO?但只要是个对人情世故略知一二的中国人,他就能明白我的意思。我说的并不是推脱之辞,而是实话实说。我当下是在闭关写书,确实比较忙。但我对同学聚会是有兴趣的,也很想参与,也许到时候我有时间,我就有可能会过去。所以我说:看情况,争取过来。这就是只有中国人能懂的兼顾圆融、太极推手。中国的这些文化社会层面的东西,是西方人很难理解的。

  再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很多人知道我是一个乒乓球爱好者。经常会找一些同好来我们小区打球。但我遇到的球友,或球友带来的高手,他们往往过来时爱说的一句就是:“好久没有打球了。”上场一交手,我往往发现他的手感好得很,明明是经常练球的人。这个情形就很有意思。这就是中国人,初次见面,往往谦下低调。这就是老子的“贵柔”思想,广德如不足。须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深藏不露的好处就是,避免过早暴露实力,防止“见光死”。如果事先声称自己很强,一交手就被灭了岂不很没面子?修为好的乒球高手就是在赢了对手之后,往往还会说,承让、承让,侥幸、侥幸。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妄作凶”,只有“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说到“妄作,凶也”,很多人就会联想到成语“得意忘形”。这个成语是和老子以及道家有关,但其本意却是对有修为的人的正面肯定,一丝贬义都没有。是形容一个人因体察到真意而对“形”视而不见,甚至忘掉外形。源自老子的“大象无形”与庄子的“得意忘象”。《列子》一书中有一个“九方皋相马”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天,秦穆公对伯乐说:“你的年纪大了,你的子孙中有可以派遣出去寻找千里马的人吗?”伯乐说,我的儿子相马水平很一般,但我有一个叫九方皋的朋友,他相马的本领不在我之下。于是,秦穆公召见了九方皋,派他前行寻找千里马。三个月以后九方皋返回,报告说:“已经找到了,在沙丘那个地方。”穆公问:“是什么样的马?”九方皋答道:“是黄色的母马。”结果秦穆公派人按指引去取马,见到的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这下就很不高兴了,召见伯乐说:“看你推荐的都什么人啊,连马的颜色和公母都不能识别,又怎么能识别千里马呢?”伯乐听完缘由,长叹说:“九方皋相马竟达到了这种境界,这就是千万个我加起来也无法及他的原因。”伯乐说,皋之相马,“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九方皋的相马术,得其意忘其形,如观天机。马至,果然是千里马。

  从“得意忘形”这个成语语义的变化,我们不难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由于时空阻隔、朝代久远,《老子》一书中类似“得意忘形”这样有着朝代“代沟”误会的字符语汇,肯定不在少数。如果不能拨开历史尘封的重重迷雾,对老子的误读、误解,甚至错得不知所云的诠释,那就是可以想见的。既不能得其真意,又迷失了其外形,这样的《老子》版本(比如市面上的不少《道德经》译注本),怎么能让普通读者看得懂?“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如何做到“在这里,读懂老子”,读者和老子的“精神恋爱”怎么谈?这是笔者写作本书最伤脑筋的事。在著书之初,我的好友陈念萱就曾提醒过我,写老子这是一个很寂寞的工作,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吃苦我倒是不怕,怕的是怎么也破译不了老子的密码,自己搞不通怎能让人懂?苦恼时也曾想过,怎么自己偏挑了这么一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再也不要写了!不过我也知道,越是恐惧逃避,我越需要去面对。“它就像是我的青冥剑!”这是李安在面对媒体采访拍《卧虎藏龙》的心路历程时的一句真情剖白。也成了我浇胸中块垒的一杯暖暖大白。

  三、

  《破玄:老子的密码》一书初稿于2009年圣诞节前杀青后,我看着打印出来的厚厚一摞稿件,心底充满了诚惶诚恐。接着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在在深圳闭关潜心修改,期间除了过年回了一趟老家湖南看父母(行李箱里也还装着一套打印稿,十余本参考书籍)外,我几乎是把我所有心思都用在这本书的修订上了。心中反复问自己的就是一个问题:你做到了这七个字了吗--“在这里,读懂老子”?直到有一天,我在衡阳湘江边上的“东岳观”,在其观外的护栏上看到一幅“老子出关”石刻,若有所思。在其观内,又意外地淘得被康有为誉为“民国第一神童”的江希张先生所著的《道德经白话解说》(湖南省道教协会南岳玄都观翻印),如虎添翼。江希张对于每一章的经文要旨的演绎,定了一条原则:“自抒己见,发挥经义,遇着于现今世道人心最有关系的,又格外剀切说明”。我想,这不就是我的心事所在吗?只有拿身边的事、时代的事以及民众喜闻乐见的新鲜材料、新鲜观点来讲经,才能与读者做到情意不隔、心灵相通。而且,西方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原型观念是隐藏在每个人内心的。也就是说你是从这个种族出来的,你从这个集团中出来的,那么这个种族、这个集团所有过去的东西也都在你内心中隐藏着,只是有的人先知先觉,有的人后知后觉,有的人不知不觉。两千多年以前的老子的思想,就是中国人心底的这么一种原型观念。我所要做的就是挑逗与催化,在我们今天这么一个时代下找好立足点,将它点出来了,解圆通了,就是做到了。就可以说:在这里,读懂老子。

  《破玄:老子的密码》一书最后的定稿体例为:每一章由“释要”,“通解”,“消逝的字符”,“砚池堂夜话”以及“超级大链接”五大板块组成。“释要”,即是讲解每一章的经文大义,契合现今世道人心进行要旨阐释,力图做到得意择言,微言大义;“通解”,即是用通晓明白的白话文讲解本章经文章句,连贯地传达出来;“消逝的字符”,即是找出每一章经文中“得意忘形”之类有着时空“代沟”,古义与今义发生了偏差移动,不能互联互通的字符语汇,加以重点地讲解。察之于古,验之于今,努力取得直接的智趣体验,方能登堂入室;“砚池堂夜话”,即是用笔者擅长的讲故事方式,撷取众人爱读的新闻故事、影视故事以及中外金曲故事、文史掌故等,取喻讲经,通过故事载体动人心弦,讲述弦外之音;最后是“超级大链接”,披沙拣金,由笔者从历代古籍文献、解老著作中摘取的一条条相关论述、绝妙批注,在我的博联社博客《砚池堂的国学课》里粹选的博友的一些精彩跟帖,以及网上国学论坛、老子论坛里淘来的网友的犀利言论。可以说是“灰常灰常”的难得,“灰常灰常”的好看。

  关于“消逝的字符”和“超级大链接”这两个部分,还想补充说明一下。“消逝的字符”最初叫“辨惑”,后我修改为“消失的字符”。在衡阳时咨询父亲的意见,父亲说,何不将“消失”改成“消逝”?“消”字就有消失之意了,而“逝”字有时光逝去之意,有历史感。父亲是位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员,多年来是我煮字生涯的“一字之师”。而“超级大链接”中,历代的批注主要是从我们前面提及的民国时“洛阳纸贵”的超级畅销书--江希张的《道德经白话解说》,和三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学者解老著作(河上公的《老子章句》、王弼的《老子注》,杜光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疏》),以及三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皇帝御注老子(《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里选取。其中明太祖朱元璋曾盛赞《老子》是“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在中国两千多年来,同一本书有多位皇帝爱不释手,并亲自进行作注言解,著书立说的,恐怕除了《老子》以外,找不出第二本来。如果说到宰相大臣亲撰老子心得的,那就更多了。比如唐代的魏征(《老子治要》)、王真(《道德真经论兵要义述》),宋代的王安石(《老子注》)。记得台湾有个叫曾仕强的学者。近年来,他提出的“中国式管理”等理论在华人世界很是风行。但在笔者看来,最早开创“中国式管理”学说之先河的,不是别人,而是老子。他的五千言,可以修身、安人,可以济世、治国。早就被视为“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的“君人南面之术”。老子所言的“无为而治”是中国式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无不为。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只要“不折腾”,社会资源以及市场机制就会自动自发地将生产力和生产要素配置到最佳状态。“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老子·德经》第二十章)。

  四、

  在全书定稿后,我曾发给北京的一位出版人看。他的评价是,好看、不俗,“耳目一新”。然后问我那么多的旁征博引,那么多的抽丝剥茧,那么多的慧心夜话,你是怎么做到的?现在很多人用电脑统计分析《老子》文本某些关键字词的出现频次,将老子的经文进行打散重编,又是结构又是解构的,你是不是也有玩类似的“高科技”啊?我说,这个可以有,但我还真没有。我玩的是低科技,主要靠人脑。记得曾看过李安谈《卧虎藏龙》的一段幕后花絮。《卧虎藏龙》里的武戏,特别是竹林打斗的那场戏,引起了美国好莱坞电影人的注意。其中卢卡斯的光影魔幻工业公司就有问他说,“你是怎么拍的?”他们不知道那个不是特效,很好奇李安剧组是怎么做出来的。李安说我们这个不是高科技,是低科技。但就是这个低科技做出来的东西,高科技拍不出来。因为高科技的东西可以做得场面很震撼,但没有真人的反应。他们科技发达,制作精良,我们虽然土,可是真玩命、有人味,这个是高科技没有办法达到的。这段花絮甚得我心。与我在前言中一再强调的“心解”方能得真义,可以说是异曲同工。比如说《老子》里常用的这个“玄”字。《说文解字》说:“玄,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即玄之本义为赤黑色,黑中带红。宋代文学家苏辙说,“凡远而无所至极者,其色必玄。”已故学者任继愈说,“玄,深黑色,是《老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有深深看不见的神秘之意。”这解释已经开始玄乎起来了。据笔者考证,玄的甲骨文字形,就是两个封闭的环相串相连,很像阿拉伯数字“8”。用心一想,这“玄”不就是道士念经时手里的念珠。一念接着一念,拨弄着轮转。所以老子所言的玄牝之门,“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不就是意味着大道环环相扣,绵绵不断,无始无终,无穷无尽。所谓破玄心解,破译老子的密码,很多时候依靠的就是这样土法炼钢,用心调动社会阅历、文化阅历以及生活积累,打开慧眼,才能自见真性。才能接着中国的地气、中国社会的习气、中国人的脾气,才能在这里,读懂老子;在老子里,读懂中国。

  (图:汉典网站“玄”字网页的截屏。)

  按例后记写到这里,该收尾了。最后我想说的是,一本书的完成,其实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背后有着很多很多人的支持与勉励。感谢好友、“忘年交”陈念萱,她一路为我支持打气,并在她的凤凰博客里多次撰文赞美我、点醒我。让我不至丧失信心,也不至妄自菲薄。感谢好友陈淑琬,自从我在MSN上日复一日把《老子的密码》每一章每一节转发给她,不知从哪一天起,她对我的称呼从“哥哥”就升级成了“王老师”。感谢北京的郑挺颖、大连的朱慧、厦门的李惠萍、兰州的祁连、郑州的鲁鸣、以及深圳的赵媛,还有很多很多与我谋过面或尚未谋面却一路相挺的朋友们,相信我们很快可以见面的。最后感谢我的家人,你们永远是我血脉相连的人。虽然你们一路反对我这么多年来的任性,但也一路包容了我的选择。李安说,每个中国人的心底都卧着一只虎,藏着一条龙。我感觉自己很幸运,能有机会去追寻心中卧着的那只虎,隐藏的那条龙。我会继续努力的。

  王寅虎年正月十五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