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药品的零售规定:历史上的今天(12月25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20:44
 

历史上12月25日这一天发生了哪些大事?

 

历史时段:1876~2014

 

更新时间:2014-12-25

 

圣诞节

每年的12月25日是圣诞节。据统计,现在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庆祝圣诞节。 

真纳

1876年12月25日,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出生于卡拉奇。真纳是巴基斯坦立国运动领袖,巴基斯坦国的创建者,第一任总督。印巴分治前任印度穆斯林联盟主席。鉴于真纳为创立巴基斯坦独立国家所做的不朽贡献,巴基斯坦人民称誉他为“巴基斯坦之父”。

护国军誓师北上

1915年12月25日,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运动开始。 

 

毛泽东1931年在江西瑞金

1930年12月25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江西宁都小布召开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毛泽东为大会亲笔书写“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的对联,并以对联为题目作了动员报告,解释了他的反“围剿”的游击战术思想。 

瓦窑堡会议旧址

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扩大会议,讨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决定采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标志中共政治路线的重大转变,开始扭转“左”的倾向给中共造成的长期孤立的局面。 

张学良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

1936年12月25日,经过共产党和宋美龄地协调,为保证蒋介石安全返回南京,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在蒋介石“赤诚陈词”安全登机后,张学良也登上自己的飞机,同蒋介石一起飞赴南京。

1939年12月25日,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司令通电全国,我军击退了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 

1941年港督杨慕琦领英殖民地官员渡海投降

1941年12月25日,港督杨慕琦领英殖民地官员向日军投降,香港沦陷。

1948年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宣布头等战犯名单。中共方面特别强调:全部战争罪犯名单有待于全国各界根据实际情形提出。这里提出的是举国闻名的头等战争罪犯,例如蒋介石等43人。

通车典礼上,拉萨市群众欢迎从青藏公路开到拉萨的汽车队

1954年12月25日,中国川藏(又称康藏)公路、青藏公路同时正式通车。通车仪式在西藏拉萨举行。川藏公路起自四川雅安,终于拉萨,全长2255公里,平均海拔3000多米。青藏公路起自青海西宁,终于拉萨,全长2100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  

 

邵力子

1967年12月25日,邵力子先生逝世,享年85岁。邵力子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复旦大学杰出校友,早年加入同盟会,并与柳亚子发起组织南社,提倡革新文学。1949年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定和平协定后,脱离国民党政府。解放后,留驻大陆,任多届全国人大常委、政协常委,民革常委。 

葛洲坝电站

1970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毛泽东批准兴建宜昌长江葛洲坝工程。1971年初,葛洲坝主体工程上马,1972年底暂停施工。1974年第四季度工程复工。1975年4月,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正式提出修改初步设计方案。直到1981年1月第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并开始发挥效益。  

卓别林

1977年12月25日,英国著名电影艺术家、喜剧表演大师卓别林逝世,享年89岁。他在无声片中创造的一个个“小人物”充满着喜剧色彩,从一开始就引起了轰动。他所演的这些“小人物”形象在电影《流浪者》《寻子遇仙记》《淘金记》《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中均有淋漓尽致的体现。  

顾颉刚

1980年12月25日,中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历史地理学家、民俗学家顾颉刚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新中国成立后他应毛主席、周总理之请,负责校点《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其主要著作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两汉州制考》《郑樵传》等,与人合著《三皇考》《中国疆域沿革史》《中国历史地图》等。

1980年12月25日,中国签署《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该公约于1981年4月8日对中国生效)。该公约于1973年3月3日在华盛顿签署,并于1975年7月1日生效。 

米罗

(刚刚步入中年的米罗创作欲强烈,新奇独特的构思常常产生在他举手投足的一瞬间。)

1983年12月25日,霍安·米罗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米罗是西班牙著名的梦幻画家,在世界画坛上,他的名望仅次子毕加索。米罗的超常感受力使他能用象征手法传达信息,用极自然的艺术语言、超越时空的方式与观众交流。他形象地表达了人类最强烈的感情热爱、仇恨、信任和恐惧。在他一生的创作题材中,夜空中的星星成了变幻无穷的永恒的符号,于是有人把他称为“星星王子”。 

哈雷彗星

1985年12月25日,云南天文台成功地拍摄到哈雷彗星光谱照片。哈雷彗星是英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哈雷观测到并预报它的再次回归,故而得名。它是预报出回归年份的第一颗彗星,从而证明了有些彗星是太阳系的成员。 

 

乌克兰基辅一军事学校的士兵将列宁纪念馆中的戈尔巴乔夫肖像摘下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宣布辞职,苏联正式解体。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宣告终结。

1993年12月25日,新华社报道:中国科学院的人造卫星跟踪观测系统已成功地捕获到两个多月前失控的一颗返回式卫星。研究人员估计,这颗目前正处在科学家的密切跟踪监测之中的卫星还将在太空中运行15个月。中科院研究人员说,这颗卫星的捕获和定轨工作已胜利完成。从轨道、变光特征和实测的面质与星体的重量和形体相一致等方面,均说明捕获的目标正确无误。 

戴维·卡翁达

1997年12月25日,赞比亚前总统、赞比亚联合民族独立党主席卡翁达在卢萨卡的住所因支持未遂军事政变罪名被赞警方拘捕。 

   

乔森潘(左)和农谢(右)

1998年12月25日,前民主柬埔寨(红色高棉)领导人乔森潘和农谢从拜林分别致函洪森,宣布尊重为柬埔寨民族和解作出不懈努力的西哈努克国王,承认和尊重柬埔寨王国宪法,承认按照宪法成立的、以洪森为首相的柬埔寨王国政府。他们表示坚决拥护柬王国政府的施政纲领,并希望这一纲领的实施将进一步巩固柬埔寨在自由民主多党制基础上的民族和解、国家和平与稳定。

1998年12月25日,叶利钦总统和卢卡申科总统签署了关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建立联盟国家的宣言。建立国家和管理机关的联盟机构,并在社会和经济领域、对外政策、国防和安全领域对其授予广泛权力,同时两国仍然是主权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

2000年12月25日,洛阳东都商厦晚9时左右发生特大火灾,309人丧生,其中绝大多数因窒息而死。火灾因王成太等4名均无证上岗的电焊工在东都商厦地下一层焊接该层与地下二层分隔铁板时,电焊火渣溅落到地下二层的可燃物上引发。

2002年12月25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网络系统正式建立运行。目前,该资料库共有志愿者资料5万余份,其中6000余份已输入网络系统,初步形成了为临床服务的能力。此次运行的网络系统是集数据录入、传输和检索查询为一体的管理软件,可以管理百万名志愿者的数据。 

 

《反分裂国家法》

2004年12月25日,《反分裂国家法》草案首次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有关《反分裂国家法》的相关内容还可参见3月14日附录。) 

仲星火

2014年12月25日,著名电影演员仲星火在上海因病去世,享年90岁。仲星火1924年出生于安徽亳州,1946年进入山东大学文艺系,1949年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直至退休,先后在影片《南征北战》、《今天我休息》、《李双双》等经典影片中塑造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角色,曾获得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女配角集体奖和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配角奖。

(以新华网李晓建资料为基础整理编辑)

附录1:

圣诞节 

圣诞节

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译名为“基督弥撒”,西方传统节日,在每年12月25日。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名“耶诞节”。

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会先在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而一些基督教会则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东正教的圣诞节庆则在每年的1月7日。

圣诞节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区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亚洲的香港、澳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圣经实际上并无记载耶稣诞生日期,圣诞节是后人公定的。

圣诞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比较常见说法是“纪念耶稣出生”。据说耶稣是因着圣灵成孕,由童女马利亚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梦中晓谕约瑟,叫他不要因为马利亚未婚怀孕而不要她,反而要与她成亲,把那孩子起名为“耶稣”,意思是要他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

当马利亚快要临盆的时候,罗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务必申报户籍。约瑟和马利亚只好遵命。他们到达伯利恒时,天色已昏,无奈两人未能找到旅馆渡宿,只有一个马棚可以暂住。就在这时,耶稣要出生了。于是马利亚唯有在马槽上生下耶稣。后人为纪念耶稣的诞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为圣诞节,年年望弥撒,纪念耶稣的出世。

另一种说法跟罗马教会设立有关。4世纪初,1月6日是罗马帝国东部各教会纪念耶稣降生和受洗的双重节日、称为“主显节”,亦称“显现节”,即上帝通过耶稣向世人显示自己。当时只有耶路撒冷的教会例外,那里只纪念耶稣的诞生而不纪念耶稣的受洗。后历史学家在罗马基督徒习用的日历中发现公元 354年12月25日页内记录着:“基督降生在犹大的伯利恒。”经研究,一般认为12月25日伴为圣诞节可能开始于公元336年的罗马教会,约在公元375年传到小亚细亚的安提阿,公元430年传到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耶路撒冷的教会接受得最晚,而亚美尼亚的教会则仍然坚持1月6日主显节是耶稣的诞辰。

12月25日本是波斯太阳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的诞辰,是一个异教徒节日,同时太阳神也是罗马国教众神之一。这一天又是罗马历书的冬至节,崇拜太阳神的异教徒把这一天当作春天的希望,万物复苏的开始。基于此原因,罗马教会选择这一天作为圣诞节。这是教会初期力图把异教徒的风俗习惯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后来,虽然大多数教会都接受12月25日为圣诞节,但又因各地教会使用的历书不同,具体日期不能统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为圣诞节节期,各地教会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在这段节期之内庆祝圣诞节。自从12月25日被大多数教会公认为圣诞节后,原来1月6日的主显节就只纪念耶稣受洗了,但天主教会又把1月6日定为“三王来朝节”,以纪念耶稣生时东方三王(即三位博士)来朝拜的故事。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圣诞节已成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广大非基督徒群众的一个重要节日。

圣诞节本是宗教节日。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使圣诞节开始渐渐流行起来。圣诞庆祝习俗在北欧流行后,结合着北半球冬季的圣诞装饰也出现了。

从十九世纪初开始到十九世纪中叶,整个欧洲、美洲开始过起了圣诞节。并衍生出了相应的圣诞文化。

圣诞节传播到亚洲是在十九世纪中叶,日本、韩国、中国等都受到了圣诞文化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圣诞节在中国传播地尤为突出,至二十一世纪初,圣诞节有机地结合了中国当地习俗,发展日趋成熟。吃苹果、带圣诞帽、寄送圣诞贺卡,参加圣诞派对,圣诞购物等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圣诞老人

在公元四世纪的时候,尼古拉斯出生在小亚细亚巴大拉城,家庭富有,父母亲是非常热心的天主教友,不幸他的父母早逝。尼古拉斯长大以后,便把丰富的财产,全部捐送给贫苦可怜的人,自己则出家修道,献身教会,终生为社会服务。尼古拉斯后来作了神父,而且还升为主教。他一生当中,做了很多慈善的工作,他最喜欢在暗中帮助穷人,圣诞老人是他后来的别号,这个名字是出自他暗中送钱,帮助三个女孩子的故事。

尼古拉斯死后被尊为圣徒,是一位身穿红袍、头戴红帽的白胡子老头。每年圣诞节他驾着鹿拉的雪橇从北方而来,由烟囱进入各家,把圣诞礼物装在袜子里挂在孩子们的床头上或火炉前。

圣诞树

据称,圣诞树最早出现在古罗马12月中旬的农神节,德国传教士尼古斯在公元8世纪用纵树供奉圣婴。随后,德国人把12月24日作为亚当和夏娃的节日,在家放上象征伊甸园的“乐园树”,上挂代表圣饼的小甜饼,象征赎罪;还点上蜡烛,象征基督。

到16世纪,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为求得一个满天星斗的圣诞之夜,设计出在家中布置一颗装着蜡烛的圣诞树。不过,西方关于圣诞树的来历流行着另一种说法:据说有一位农民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圣诞夜里接待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小孩,让他吃了一顿丰盛的圣诞晚餐,这个孩子告别时折了一根杉树枝插在地上并祝福说:“年年此日,礼物满枝,留此美丽的杉树,报答你的好意。”小孩走后,农民发现那树枝竟变成了一棵小树,他才明白自己接待的原来是一位上帝的使者。这个故事就成为圣诞树的来源。

在西方,不论是否基督徒,过圣诞节时都要准备一棵圣诞树,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圣诞树一般是用杉柏之类的常绿树做成,象征生命长存。树上装饰着各种灯烛、彩花、玩具、星星,挂上各种圣诞礼物。圣诞之夜,人们围着圣诞树唱歌跳舞,尽情欢乐。

圣诞袜

最早以前是一对红色的大袜子,大小不拘。因为圣诞袜是要用来装礼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东西,晚上他们会将自己的袜子挂在床边,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礼。

圣诞帽

那是一顶红色帽子,据说晚上戴上睡觉除了睡得安稳和有点暖和外,第二天你还会发现在帽子里多了点心爱的人送的礼物。在狂欢夜它更是全场的主角,无论你去到哪个角落,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红帽子。

圣诞歌

脍炙人口的圣诞歌曲《圣诞歌》至今已有65年历史。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这首在北半球寒冬里给人们带来融融暖意的歌曲却创作于一个炎热的夏季。作者创作这首歌的目的是消暑。歌曲作者是美国音乐人梅尔·托尔梅和鲍勃·韦尔斯。歌曲版权经理戴尔·希茨说,托尔梅1944年7月去韦尔斯位于洛杉矶的家拜访。他走进起居室,看见一个本子上写着一句话“火上烘烤着栗子”。 托尔梅问韦尔斯:“你为什么写这么一句话?”韦尔斯回答道:“我正在想些和冬天有关的事。今天热死了。我游泳,冲凉,用各种方法消暑。”托尔梅于是说:“我觉得我们可以从这句话开始写首歌。”

两人随即行动起来,仅用40分钟就谱写出《圣诞歌》的词曲。

这首歌旋律优美,歌词营造出冬日里合家团聚、喜迎佳节的温馨气氛。

圣诞卡

是祝贺圣诞及新年的贺卡,上面印着关于耶稣降生故事的图画,以及“庆祝圣诞”、“新年快乐”之类祝愿的话。

圣诞大餐

正像中国人过春节吃年饭一样,欧美人过圣诞节也很注重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下,共进节日美餐。

圣诞大餐吃火鸡的习俗始于1620年。这种风俗盛于美国。英国人的圣诞大餐是烤鹅,而非火鸡。奥大利人爱在平安夜里,全家老小约上亲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一顿圣诞大餐,其中,火鸡、腊鸡、烧牛仔肉和猪腿必不可少,同时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欢天喜地。 

 

圣诞树 

圣诞袜 

 

圣诞帽 

圣诞卡

圣诞老人 

捷克人吃鲤鱼过圣诞

(12月23日,人们在捷克布拉格街头的鲤鱼摊等待买鱼。圣诞节前夕,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大街小巷出现了许多鲤鱼摊。在捷克,大多数人家还保持着圣诞节晚餐吃鲤鱼的习俗。圣诞节吃鲤鱼寄托着捷克人对新年的美好愿望,意味着幸福和来年越过越红火的日子。捷克人圣诞节除了吃鲤鱼,还吃面粉做的各式鲤鱼形点心。)                                                           

 

美国一小镇由26万个小灯营造的梦幻圣诞夜

(12月23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20公里外的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县,科林伍路1601号的圣诞灯饰在夜色中闪耀。屋主比尔·沃恩19年前开始用传统圣诞灯装饰院落,经过年复一年的努力,尤其是近年改进节能、音乐调频和造型设计,目前已成为当地最有活力的圣诞节家庭彩灯展示。每到圣诞节前后,当地居民都会驱车来到科林伍路1601号,随着车里收音机调频音乐欣赏由26万个小灯营造的梦幻圣诞夜晚。)

附录2:

巴基斯坦“国父”真纳 

 

真纳及其位于卡拉奇的陵墓

1876年12月25日,真纳诞生在卡拉奇市一个商人的家庭。不满十八岁就在英国取得了律师资格。两年后,他回到印度,不久便成了孟买地区颇负声望的律师。一八九六年,他开始从事政治活动,参加了印国大党。一九一三年加入全印度穆斯林联盟。一九二一年因政见分歧与国大党决裂。三十年代后期到四十年代初,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新的高涨。与此同时,由于历史、宗教、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九千万穆斯林民族要求建立独立国家的呼声也日益强烈。真纳积极投入这一斗争。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全印穆斯林联盟成为印度穆斯林中影响最大的政治组织。一九四○年三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全印穆斯林联盟在真纳的主持下,在拉合尔举行会议,通过了历史性的《巴基斯坦决议》。同年三月二十三日,真纳在来自印度各地的十万穆斯林集会上宣布,“在印度的西北部和东部(现为孟加拉国)这两个穆斯林民族占多数的地区应当成立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后来,这一天就成了巴基斯坦的国庆日。

为了建立巴基斯坦,以真纳为首的全印穆斯林联盟一方面要和企图继续维持其统治的殖民主义者斗争,另一方面还要排解印度和穆斯林两大民族之间的某些纷争,消除穆斯林族内部的一些意见分歧。任务是非常复杂而艰巨的。这时,真纳不顾年迈体衰,走遍印度各地,把穆斯林群众发动和组织起来。正如真纳所说的:“世界上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巴基斯坦的建立。”在印度和穆斯林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英国的殖民统治终于崩溃了。一九四七年八月十四日,巴基斯坦宣告独立,真纳担任巴基斯坦的第一任总统。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一日,真纳因为积劳成疾而逝世。

附录3:

护国运动 

护国军部分将领合影(中为蔡锷)

1915年12月25日,前云南都督蔡锷通电各省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反袁称帝的护国运动开始。次年,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蔡锷进军四川,是为主力;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进军两广;第三军总司令由云南都督唐继尧兼任,坐镇云南。反袁斗争在广大人民支持下,节节取胜,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四川、湖南等省相继宣告独立。帝国主义则因形势变化,责怪袁“断行帝制”;北洋军阀官僚见复辟帝制无望,也竞相离异。袁在内外压力下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撤消帝制,废除“洪宪年号”,仍称大总统。4月18日,唐继尧等发表宣言,要求免去袁的大总统职务。6月6日,窃国大盗袁世凯,在内外交困、众叛亲离中死去。护国运动胜利结束。 

护国军第二军司令部 

护国军第三军司令部

附录4:

毛泽东提出红军的游击战术

1930年12月25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江西宁都小布召开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毛泽东为大会亲笔书写“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的对联,并以对联为题目作了动员报告,解释了他的反“围剿”的游击战术思想。此前,方志敏等总结赣东北红军游击战争的经验时,曾将红军的作战原则概括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声东击西,避实击虚;打不打操之于我,集中优势兵力,诱敌深入;扎口子,打埋伏,截粮道,吃补药;吃得下就吃,吃不了就跑”。

附录5:

瓦窑堡会议 

瓦窑堡会议旧址

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邓发、凯丰、李维汉、张浩、杨尚昆、郭洪涛等十多人。讨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决定采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会议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和革命的急性病,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称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改变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富农、抗日的国民党军官以及华侨的政策: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标志中共政治路线的重大转变,开始扭转“左”的倾向给中共造成的长期孤立的局面。

12月27日,毛泽东根据瓦窑堡会议精神,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报告分析了“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以来中国内部阶级关系所发生的新变化,指出:不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民族资产阶级也有参加抗日的可能,即使其右翼也有由动摇而采取中立态度的可能,就是地主买办营垒也可能发生分化。报告指出,反革命力量暂时还大于革命力量,党的基本策略方针是“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附录6:

张学良紧急护送蒋介石离开西安 

张学良和蒋介石

1936年12月12日,蒋介石、张学良和杨虎城成了“西安事变”的主角,这四个名词被同时写在了历史的书卷上。

西安事变,张学良曾表达了“废蒋”意愿,但当时的形势是:一旦蒋介石有什么不测,中国立刻就会陷入一盘散沙的局面,日本就有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并且可以趁此机会“三个月灭亡中国”。与此同时,国民政府中央派系二号人物、亲日的何应钦也玩起了两面三刀,打着“救蒋伐逆”的幌子调动大军,叫嚣如果再不放人就会“血洗西安”。

1936年12月25日晨,宋子文收到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鲍文樾、马占山等人一封联名信,提出放蒋走的条件是商定的问题必须签字和中央军立即撤出潼关。“否则,虽然张、杨两将军答应了,我们也誓死反对。”宋子文大惊,蒋介石、宋美龄也惊慌不已。宋子文立即要张学良想办法。张感到情况严重,决定悄悄地送蒋介石走。张学良先通知蒋介石、宋美龄等,要他们整理行装,准备秘密离开。张自己把简单的行李塞给端纳,要他别声张。张又对高崇民重申只要对国家有利,不惜牺牲团体和个人的主张。高说:“这是三方面的事,不能由咱一家决定。”张回答说:“周先生比我还'和平’,只虎城犹豫不决,我就去说服他。”中午,宋子文去新城找杨虎城,杨仍然坚持没有保证不能放蒋走。下午,张学良打电话请杨虎城来,杨到后,张说:“现在不走不行啦!夜长梦多,不知道会出什么大乱子。我今天决心亲自送蒋走。我想在几天内就可以回来的,请你多偏劳几天。假如万一我不回来,东北军今后即完全归你指挥。”

经过共产党和宋美龄地协调,12月25日,张学良最后决定秘密释放蒋介石,并且冒险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这位英勇无畏的少帅并没有想到,这个决定成了他戎马生涯中最大的一个失误,也让这位少帅永远地撤出了战场,并且失去了自由。

1936年12月25日下午4点,西安机场聚集了2000多本来欢迎傅作义将军的群众,这让被秘密释放的蒋介石感觉不安,为尽早脱险,蒋介石以“领袖的人格”名义,信誓旦旦地做了若干保证,并且把一系列的假话说的特别真诚,这套把戏很成功,骗过了在场的所有人,包括少帅张学良。为保证蒋介石安全返回南京,张学良执意亲自护送蒋介石。在蒋介石“赤诚陈词”安全登机后,张学良也登上自己的飞机,同蒋介石一起飞赴南京。

蒋介石信誓旦旦地做了若干保证:(1)明令中央入关之部队于二十五日起调出潼关。(2)停止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3)改组政府,集中各方人才,容纳抗日主张。(4)改变外交政策,联合一切同情中国民族解放的国家。(5)释放上海各被捕领袖,即下令办理。(6)西北各省军政,统由张、杨两将军负其全责。

蒋介石的“空口白条”引起了周恩来和博古的怀疑,他们不同意释放蒋介石,更不赞成张学良同去。当得知张学良要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时,周恩来马上乘车赶往机场拦截,但是等他到了机场,飞机已经起飞了。周恩来惋惜的说:“张汉卿(张学良字汉卿)就是看《连环套》那些旧戏看坏了,现在他不但要'摆队送天霸’,而且还要'负荆请罪’啊!”

其实少帅张学良在飞往南京的途中充满了可以改变他一生命运的机会:来自蒙古的沙尘暴使他所乘坐的波音机远远地甩掉了国民党的护航机,此时他可以飞到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但是他没有改变航向,坚持飞往南京,接受本不属于他的惩罚。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历史不幸被周恩来言中。张学良的飞机到南京后,蒋介石就把他关了起来。

从1938年11月起张学良被囚禁在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1941年5月张学良被转到了贵阳市麒麟洞,那里距离市区很近,不久很多贵州人都知道张学良关在麒麟洞,当局很不自在。于是在1942年2月,张学良又被转到了贵州省开阳县刘育乡囚禁,1944年春再次被转到了贵州息烽县阳郎坝,到当年冬天被转到了桐梓县天门洞小西湖。1946年4月9日,蒋介石在贵阳市黔灵公园会见了张学良。不久以后,张学良被押往重庆歌乐山戴公馆。1946年10月被送到台湾,1947年移住井上温泉(新竹县)。

张学良最初以为“陪蒋回京后,几天就会回来”,但是他没想到,蒋介石关了他整整一辈子。

  

飞机启动准备送蒋离开西安 

张学良行前留给部下的手令

附录7:

我军击退了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

1939年12月25日,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司令通电全国,我军击退了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蒋介石制造了平江惨案和确山惨案等事件后,于1939年12月到1940年3月,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胡宗南部侵占了陕甘宁边区的淳化、栒邑、正宁、宁县、镇原等五县;阎锡山在山西发动十二月事变,进攻抗日决死队。1940年2至3月,石友三等部又进攻太行区八路军。中国共产党采取坚持自卫原则,给以有力回击,并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政治口号,打败了敌人的进攻。

附录8:

香港沦陷 

杨慕琦

1941年12月25日,对在港的英军和英国公民来说,这是个令人沮丧的圣诞节。在经历了几年的动荡和数周逃亡,英国人于这天晚上向日本人投降。由于本月早些时候38个日本师团的逼近,马克·扬总督已下令守备部队撤退至九龙。日军不断对其进行袭击和狂轰滥炸。这晚,马克爵士向日军酒井将军投降。

杨慕琦(1886年6月30日~1974年5月12日),英国殖民地官员。1933年至1938年在任巴巴多斯总督,期间推行不少改革,贡献良多。在1941年9月,杨慕琦获委任为第21任香港总督,惟日本随后在同年12月发动太平洋战争,继而入侵香港,最终杨爵士在12月25日向日军投降,沦为战俘,开展了香港3年零8个月艰辛的“日治时期”。杨慕琦在战后1946年复任港督,任内提出“杨慕琦计划”,试图改革香港政治,但碍于中国大陆局势不稳,方案以流产告终。

香港历史上的“三年零八个月”

香港沦陷期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占领及统治香港的时期,其具体的时间是由1941年12月25日香港总督杨慕琦向日军投降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为止。香港人俗称这段时期为“三年零八个月”

日占时期香港除了民生大受摧残外,经济亦被恣意掠夺,其手法是强逼港人以港元换军用手票(俗称“军票”)。事隔五十多年,至今很多港人仍在争取日本政府为当年所发行的军票赔偿他们的损失。1941年12月26日,即香港沦陷翌日,日本军政府即宣布以军票取代港元,成为香港唯一合法的货币。1942年1月,军票和港元的兑换率为2兑1,可是到了1942年7月,兑换率已变为4兑1,比之前兑换率大幅骤降,使香港人身家亦随之而大为贬值。军票于1943年6月1日正式成为香港的唯一法定流通货币,日用品的价格必须以军票作单位。至1945年日本投降时,被强迫兑换的日本军票总值超逾57亿港元。

日占期间香港虽然已不准使用港元,但港元在珠三角、或澳门等其他中立地区依然甚受欢迎,市面上还有港元买卖活动。日军将强逼收来的港元钞票,在境外购买物资,获益甚丰。由于印制和发行军票根本不需要任何储备金,所以实际上日军是以白纸强逼兑换有十足保证的港币。另方面,由于滥发军票,香港物价飞涨,投机倒卖炽热,加上日人贪污成风,到了日占后期,香港人的生活苦不堪言。短短的不到三年,香港由一个繁盛的转口港变成市面萧条的死港。

宣传上,日本一直声称占领香港是为“华人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 可是实际上日本管治香港的方式比战前的殖民地政府独裁和腐败得多;而所使用的手段亦远较殖民地政府残酷和野蛮。从军政厅成立起,占领地政府先后制定大量前所未有的规例,日军宪兵队可随意打骂、囚禁甚至杀害居民,也可以随意在街上捕捉男丁做苦工劳役,或者以搜查房屋为名入屋蹂躏女性。另外,日军在湾仔骆克道一带设立多间慰安所,强迫妇女提供性服务;又在市区恢复设立赌馆及烟馆另外当时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例:每当市民在街上见到日军,无论远近都要作90度鞠躬,否则会遭到拳打脚踢之苦,甚至惹来杀身之祸。除“居民证”外,市民亦须全家合影一张“全家福”照片放在屋内,当日军查户口时,倘若合照中有人不在屋中/又或者有陌生住在屋内,又无合理解释,便会被当作窝藏游击队成员论。

日军虐待战俘和普通市民的手法,包括强行灌水至肚胀,再用脚猛力踏在肚皮上,除此之外令人闻之色变的酷刑还有电刑,吊起毒打以及以火钳炙胸等。除了虐打外,日军也随意屠杀市民最让人感到指发的是即使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日军仍在大屿山银矿湾屠杀超过70名市民,这宗血债仍有当年的生还者可以作证。

在日本的统治下,港人的生活极为艰苦。由1942年开始,占领地政府实施定额配给制度,限量供应日用品如米、油、面粉、盐和糖等。每个家庭都派给一张定额配给许可证,每人每天只可以买到六両四的白米,由于没有其他副食品补充,六両四白米根本不够饱肚。自1943年起,日军在战场上开始失利,由于运输困难,配给制度更形苛刻。发展至后期,很多人只能以树叶、树根、番薯藤、木薯粉,花生麸甚至树叶树根充饥。

在日占期间,香港其实不断出现各式各样的扺抗活动,其中最著名的是东江纵队港九大队,俗称”东江游击队”。东江游击队是一队由香港新界原居民子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成的游击队,成员包括农民、学生和海员,主要在新界西贡一带活动。东江游击队由曾生领导,在1941年日军进攻香港时,游击队人数从200人猛然扩展到超过6000人,在英军败退后,游击队获得被英军放弃的武器,并在新界及九龙建立基地,同时在西贡墟建立地下联络系统而第三个和第五个分支在蔡国梁,黄冠芳和刘黑仔等人的带领下,在香港和九龙进行抗日游击战。

1945年8月15日,日皇正式向盟国宣布无条件投降。英军控制香港后,立刻接收政府机关和船坞,释放战俘和被囚的英籍侨民,并确保重要的公共设施如水、电等的供应,而警署、海事署等政府部门亦陆续恢复工作。公共秩序在英军的协助下,亦大致得以维持。事实上军政府面对的问题极多,香港光复后百废待兴,居民营养不良、医疗卫生条件极差、适龄学童失学、大量房屋受到破坏等。此外,大量早前逃离香港的人迅速回流,亦令情况进一步恶化。为了尽快重建香港,军政府一开始便执行全面的统制政策对外贸易、工商业,以至一般市民的粮食、燃料、日用品、住屋和工资,都予以不同程度的统制。当然这个管制和日治时代的定额配给制度的理念和心态是截然不同的。

最后要谈的是处理战犯的问题。由1945年至1948年,英国殖民政府审判最少123名日军战犯,他们涉及最少45宗战争罪行。当年的战争法庭位于铜锣湾的崇光百货附近。其中22名被判死刑,并于赤柱被问吊,14名因证据不足而获释其余战犯则被判监禁,刑期由6个月至终身不等不过,由于政治及经济因素,这些战犯在1950年代全数获释。事实上,日军在香港所犯下的战争罪行罄竹难书,又岂只这区区的45宗? 实际上有更多的罪行因没有文件纪录而不为人知, 又或者犯事的日军早被遣返日本,无从追究,苦的是受害人及其家属,无法还无辜死难者一个公道。

附录9:

中共开列国民党头等战犯名单

1948年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宣布头等战犯名单,被列入该名单的人计43人。中共方面特别强调:全部战争罪犯名单有待于全国各界根据实际情形提出。但举国闻名的头等战争罪犯,例如蒋介石、李宗仁、陈诚、白崇禧、何应钦、顾祝同、陈果夫、陈立夫、孔祥熙、宋子文、张群、翁文灏、孙科、吴铁城、王云五、戴传贤、吴鼎昌、熊式辉、张厉生、朱家骅、王世杰,顾维钧、宋美龄、吴国桢、刘峙、程潜、李岳、卫立煌、余汉谋、胡宗南、傅作义、阎锡山、周至柔、王叔铭、桂永清、杜聿明、汤恩伯、孙立人、马鸿达、马步芳、陶希圣、曾琦、张君劢等人,则是罪大恶极,国人皆曰可杀者。应当列入头等战犯名单的人,自然不止此数,这应由各地身受战祸的人民酌情提出。人民解放军为首先有权利提出此项名单者。例如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在作战中施放毒气,即已充分地构成了战犯资格。

附录10:

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 

毛泽东为青藏、康藏公路通车题词

1954年12月25日,康藏公路通车剪彩仪式上午十时四十分在拉萨河大桥桥头举行,青藏公路剪彩仪式上午十一时十五分在布达拉宫西侧的公路上举行。

九时以后,穿着黄色礼服的西藏地方政府官员,打着巨幅横额的各机关团体的队伍,服装鲜艳的男女市民都先后到达两条公路剪彩的地方。宽阔的公路两旁,鲜艳夺目的彩旗和穿着各色服装的人群,形成了一条漫长的彩色行列。人们怀着无限兴奋的心情,等待着汽车行列的到来。预定剪彩的时间在人们的渴望中到来了。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将军在音乐和鞭炮声中,先后剪落横在康藏、青藏两条公路上的彩绸,车队徐徐穿过高耸的彩色牌坊,开向欢腾的人群。汽车上的筑路负责干部、功臣模范们,和欢迎的群众互相招手致意。鼓掌声、欢呼声和歌唱声响成一片,同时鞭炮齐鸣,化妆的文艺队伍翩翩起舞,人们纷纷向彩车上的毛主席像和筑路负责干部、功臣模范敬献哈达和花束,雪白的哈达、鲜红的花束和彩色纸屑,把汽车装饰得五彩缤纷。拉萨三大寺喇嘛的乐队、藏族青年的歌舞队和西藏民间剧团的艺人们,都表演着他们最精彩的节目,欢迎汽车的到来;打扮得像花朵一样的几十个藏族儿童,爬上汽车把花束献给筑路的功臣模范们。

十二时,两路车队在布达拉宫前会台了,车队在万人簇拥、礼炮齐鸣声中并列开进布达拉宫前的停车场。

康藏公路——川藏公路 

川藏公路南线和北线

康藏公路现在叫川藏公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从原来的西康省会雅安到拉萨,全长2255公里.1954年12月25日正式通车。西康省1939年由国民政府建立,1955年西康省废止,分别并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

川藏公路东起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止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公路有南北线之分,南线由四川成都、雅安、康定、东俄洛、巴塘,西藏芒康、左贡、邦达、八宿、波密、林芝、八一、工布江达、墨竹工卡、达孜至拉萨,全长2146公里,属国道318线(东起上海人民广场,西至西藏中尼公路樟木口岸)的一部分。北线由成都至东俄洛与南线重合,再由东俄洛与南线分开北上,经乾宁、甘孜、德格、西藏江达、昌都至邦达又与南线重合,直抵拉萨,全长2414公里。

川藏公路途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形陡峭,河谷纵横,先后翻越巴颜喀拉山、横断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所属的米拉山及林芝至拉萨公路南侧的山脉等四大山系、15座山脉;横跨岷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五大水系,地势由东向西急剧升高,地形由东半部(四川西部地区)向东南倾斜,为该区大气候提供了明显的地形分界,公路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河谷与山脊相对高差1000米至2000米,沿线山高谷深,起伏跌宕,地势险峻,被称为“天险奇路”。

川藏公路从1950年4月开始,经过11万军民的艰苦修建,北线于1954年12月正式通车,2000多名军民为此付出了生命。此后,筑路大军又继续修筑了东俄洛经巴塘、芒康、左贡至邦达南线段,并于1969年全部建成通车,被正式列入国道318线的一部分。目前,作为祖国内地进出西藏的五条重要通道之一(另四条为青藏公路、青藏铁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其中滇藏公路国道214线在西藏芒康与川藏公路汇合至邦达后分开),担负着联系祖国东西部交通的枢通作用,无论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它不但是藏汉同胞通往幸福的“金桥”和“生命线”,而且是联系藏汉人民的纽带,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和军事价值。

1984年12月25日,为纪念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通车30周年,在拉萨建立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以铭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业绩和巨大牺牲。

青藏公路 

青藏公路线路图

青藏公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止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也是目前通往西藏里程较短、路况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沿途景观比较大气磅礴且丰富。可看到草原、盐湖、戈壁、高山、荒漠等景观。青藏公路一年四季通车,是5条进藏线路中最繁忙的公路,司机长时间开车易疲劳,因此交通事故也多。沿途不时会看到翻在路基下的货车,所以走青藏线要特别小心。

青藏公路全长1937公里,为国家二级公路干线,路基宽10米,坡度小于7%,最小半径125米,最大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虽然线路的海拔高,但登上昆仑山后高原面系古老的湖盆地貌类型,起伏平缓,共修建涵洞474座,桥梁60多座,总长1347千米,初期修建、改建公路和设备购置总投资4050万元,每公里平均造价2.52万元。

这条公路于1950年动工,1954年通车。西宁市至格尔木市段路线翻越橡皮山(海拔3800米)、旺尕秀山(海拔3680米)、脱土山(海拔3500米)等高山,跨越大水河、香日德河、盖克光河、巴西河、清水河、洪水河等河流,计长782公里,其中属于平原和微丘区的里程为564公里,属于重丘区的里程为218公里。全段海拔为2200~3800米。格尔木市至拉萨市段翻越昆仑山(海拔4600米)、风火山(海拔5010米)、唐古拉山(海拔5320米)、头二九山(海拔5180米)等高山,跨越楚玛尔河、红梁河、曲水河、秀水河、北麓河、雅马尔河、通天河等河流,计长1161公里,其中属于平丘区的里程为1013公里,在重丘区为148公里。全段海拔在4000米以上。

青藏公路原建标准较低,并且穿行在青藏高原上,沿线气候条件恶劣,地质条件特殊不良。因而,这条公路通车后病害严重,曾不断进行整治和改建。

1974年开始全面改建,并将公路标准提高为二级公路,加铺沥青路面。西宁市至格尔木市段于1978年完成改建工程。格尔木市至拉萨市段截止1984年底,完成改建工程量70%以上。

青藏公路的改建工程极为艰巨,尤其是在海拔高的多年冻土地区铺筑沥青路面,各国均无先例。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土基冰层中含冰量情况,采取填筑足够高度路基以保护冻土的方法,使路面所吸收的热量不至于影响路基下面的冻土土基,并采取路基排水设施以防止地面水对路基的浸蚀,从而实现了稳定路基的目的。改建后的路段,经过近年的运营观察,使用情况良好。 

青藏、康藏公路全线通车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附录11:

民主人士邵力子 

邵力子

1967年12月25日,邵力子先生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六岁。

邵力子,原名夙寿,字仲辉。浙江绍兴人。1881年(清光绪七年)生。前清举人。1907年赴日本留学,翌年加入同盟会。归国后曾任上海大学代理校长,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1921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任黄埔军校秘书长,参加国民党改组工作。1926年蒋介石反共后,退出共产党。1927年以后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中国公学校长。1931年被委任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主席,后改任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事变后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1940年任驻苏联大使。1943年任国民参政会秘书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国民党代表参加国共两党谈判,翌年1月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协会议。1949年为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抵北平,国民党政府拒签国共双方代表拟订的《国内和平协定》后,脱离国民党政府,与张治中等留在北平。

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常务委员,出席了开国大典。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任政务院政务委员,并先后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和平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同时在全国文联、华侨事务委员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苏友好协会、世界和平理事会任各种重要职务,如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等。他积极参加新中国建设,力主节制生育、控制人口,更致力于第三次国共合作,争取和平解放台湾,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贡献了毕生精力,被誉为“和平老人”。

附录12:

葛洲坝工程 

葛洲坝电站

1970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毛泽东批准兴建宜昌长江葛洲坝工程。1969年10月,毛泽东在武汉听取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政委刘丰提出的兴建三峡大坝设想时说到,在目前备战时期不宜作此想。此后,为了解决湘西、鄂西、豫西、川东等地区三线建设和生产用电,武汉军区、水电部、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转而设想改修三峡下游宜昌的葛洲坝低坝,采用径流发电,既可避免战时轰炸使下游淹没的危险,又可争取较短时间加大航运和发电量。经过勘探、试验,1970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兴建葛洲坝工程的报告。

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原则予以批准这一报告,要求多作试验和研究,写出可靠的水坝工程资料。25日,毛泽东看过《中共中央关于兴建宜昌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续工程的批复》后批示:“赞成兴建此坝。现在文件设想是一回事。兴建过程中将要遇到一些现在想不到的困难问题,那又是一回事。那时,要准备修改设计。”

1971年初,葛洲坝主体工程仓卒上马,由于重大技术问题未解决,不得不于1972年底暂停施工。1974年第四季度工程复工。1975年4月,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正式提出修改初步设计方案。直到1981年1月第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并开始发挥效益。

葛洲坝水电站

葛洲坝水电站,又称葛洲坝水利枢纽,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三峡末端河段上,距上游的三峡水电站38公里,距下游宜昌市主城区约6公里,因坝址处江中原有一小岛葛洲坝而得名。葛洲坝水电站于1971年5月开工兴建,1972年12月停工,1974年10月复工,1983年7月29日,长江葛洲坝二江水电站建成。1988年12月全部竣工。坝型为闸坝,最大坝高47米,总库容15.8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年均发电量140亿千瓦时。葛洲坝水电站是长江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坝”。又因为纪念毛主席1958年3月30日视察长江三峡,故名“330工程”。 

   

葛洲坝水电站

附录13:

喜剧大师卓别林 

 

卓别林

1977年12月25日,喜剧大师卓别林在瑞士科西耶逝世

查理·卓别林是驰名世界的喜剧大师,也是默片时代的巨星。他所创造出来的流浪汉夏洛特的形象是家喻户晓,他擅长塑造小人物,通过他们的遭遇来讽刺生活的现实。他在《淘金记》大获成功后,又自编自导自演了《马戏团》,《寻子遇仙记》,《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等,他与众不同的是把喜剧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喜剧不但引人发笑,而且引人深思,有强烈的现实感,深刻的内涵。他后期的《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同样出色。这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由于政治观点的不同,受美国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移居到瑞士,但他对电影事业的杰出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在1971年被美国四十四届奥斯卡授予荣誉奖,也是对这位大师的致敬。

1889年4月16日,卓别林诞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贫民区。他的父母都是喜剧演员,经常在伦敦的游艺场里演出。后来父母离异,母亲带着他和比他大四岁的哥哥,生活十分贫苦。由于过度劳累,母亲染上了喉炎,卓别林五岁那年,母亲在一次演唱时,由于嗓音过于微弱,被观众哄下了舞台。管事灵机一动,让卓别林代替母亲演出,卓别林故意用沙哑的嗓子学妈妈唱歌,没想到观众却大为欣赏,报以热烈的掌声。卓别林就这样第一次登上了舞台。

卓别林不满10岁时,为了挣钱,参加了“兰开夏八童伶剧团”,与其他孩子一起,穿着木屐跳舞、唱歌,往往累得脸色苍白,母亲看到他日益消瘦,十分心疼,就让他离开了这个舞蹈班。

生性活泼好动的卓别林,一直向往当一名真正的演员,他曾随一个闯荡江湖的戏班巡回演出,还曾在一个马戏团里当过一阵子杂技演员。1907年,卓别林终于被伦敦专演滑稽哑剧的卡尔诺剧团录用,他刻苦训练,精益求精,把杂技、戏法、舞蹈、插科打诨、令人发笑的忧郁和让人流泪的笑巧妙而自然地融为一体,初步形成了他后来的那种独特的哑剧风格,几年过去,卓别林成了卡尔诺剧团的台柱,获准到法国和美国等地演出。

1913年底,好莱坞的启斯东制片公司看中了卓别林,和他订了一年的合同,卓别林为启斯东公司拍摄了35个短片,从《赛车记》开始,卓别林那有名的化妆--圆顶帽、小胡子、灯笼裤、大皮鞋和文明棍就陆续出现在银幕上了。卓别林对此曾经解释说,小胡于是虚荣心的象征;瘦小的外衣和肥大的裤子是一系列可笑行为和笨拙举止的写照;而手杖呢,不但是纨绔子弟的标记,而且可以用它勾住别人的腿或肩膀,增加喜剧效果。

与启斯东公司合同期满后,卓别林又先后与爱赛耐公司、缪区尔公司、第一家公司等签订合同,1918年,卓别林受到英、美罢工工人的启示,拍摄了《狗的生涯》,描写流浪汉夏尔洛露宿街头,处处受辱的悲惨遭遇,1919年,卓别林和他的好友范朋克等组成了联美公司,1925年,完成了轰动一时的长片《淘金记》,描写19世纪末美国发生的淘金狂潮。《淘金记》在卓别林的艺术生涯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既是他早期作品的总结,又为他以后更成熟的作品奠定了基础。

30年代到50年代,卓别林的创作生涯达到了巅峰,他先后创作了《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年)、《大独裁者》(1940年)和《舞台生涯》(1952年)等优秀作品。在《城市之光》和《摩登时代》里,他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剥削和劳动人民遭受的苦难;在《大独裁者》里,他把矛头直接指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舞台生涯》里,他进行了严肃的人生探索,表现了对未来的希望。

由于他积极参加美国的进步文化活动,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曾传讯过卓别林;当卓别林在欧洲旅行期间,美国司法当局声明拒绝让他再次入境,并以拘留相威胁,为此,卓别林于1957年拍摄了《一个国王在纽约》,予以坚决回击。

1966年,77岁高龄的卓别林拍摄了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此后便与爱妻奥娜一起,在瑞士风景秀丽的维薇安度晚年,直到1977年辞世。

卓别林在其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共拍摄了80多部电影。他的动作夸张而又内涵深刻,妙趣横生。他不但擅长表演,而且胜任导演、编剧,还能作曲配乐,演奏多种乐器,他的大部分电影都是自编、自导、自演、自己作曲、自己指挥的。无怪乎萧伯纳称赞他是“电影界独一无二的才子”。由于他的巨大成就,1962年英国牛津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1971年法国政府授予他荣誉军团高级绶带;就连曾经对他进行迫害的美国,也于1972年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他荣誉金像奖。

卓别林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他早年生活困难,没读过几年书,为了弥补知识上的不足,他下决心自学,在演出的空隙,甚至在化妆室里也分秒必争地埋头读书。他对于艺术要求十分严格,从不敷衍了事。在拍摄《城市之光》时,有一段流浪汉把盲女的花打翻又拣起的戏,放映时仅75秒钟,但卓别林反复拍摄了五天才通过。如果在拍片中发生了问题,他便在化妆室里来回踱步,或在背景后面独自冥思苦想,直到获得满意的解决。

卓别林出身低微,对下层人民怀着深切的爱和同情。他曾批评莎士比亚的戏剧里都是些王公贵族,宣称:“我所构思的喜剧情节非常简单,那就是普通人陷入困境并解脱困境的过程。”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人民性。正因为如此,人们对这位天才的艺术大师十分崇敬。法国人称他为“我们永远的夏尔洛”。在他的故乡英国,卓别林每次回归,都受到人们热情的欢迎。1952年9月 23日他在伦敦萨伏依饭店下榻这天,全城的公共汽车驶过饭店门口,都毫无例外地亮一下灯,向他们的“老查利”致敬,今天,卓别林虽然已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和他的艺术将永远存留在人们心间。 

卓别林(左)在影片《小孩》中的镜头 

  

卓别林在《大独裁者》中的剧照 

  

卓别林剧照

《舞台生涯》 导演:查尔斯·卓别林 

 

卓别林的晚年生活-与夫人、孩子在一起 

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会见卓别林(1954年)

附录14:

历史学家顾颉刚

苏州五老:顾颉刚、王伯祥、叶圣陶、章元善、俞平伯

1980年12月25日,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北京逝世,终年87岁。

顾颉刚,原名诵坤,字铭坚。1893年生。江苏苏州人。近代史学家。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曾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创办民俗学会和禹贡学会,为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亦是古史辨学派的创建人。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民进中央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著有《古史辨》、《尚书通检》、《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并主持标点《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等。 

1963年元旦顾颉刚在全国政协的宴会上挥笔庆新年

附录15:

西班牙画家米罗 

米罗夫妇

霍安·米罗1893年生于西班牙。他的父亲是个金首饰艺人,接受祖业,开了一家首饰店。米罗的母亲出身于细木匠家庭。

或许是由于父母两个家庭传统技能、工艺设计的影响,米罗自小就想成为一个艺术家。但他性格内向,腼腆寡言,他的父母并不以为他会有很大出息。在他14岁时,他们把他送进巴塞罗那美术学校学习。然而,少年米罗给学校教员的印象是“罕见的愚莽”。后来他从美术学校退学。出于对家庭的责任,米罗17岁时当上一名商业职员。

职员的职业让他抑郁不乐,加上工作劳累,第二年他患了重病。父亲把他送到蒙特洛伊镇附近的农村疗养,在这里,他可以俯瞰金色的海滩、粗旷的断岩、坚石叠成的农舍、环绕村落的橄榄树和葡萄园。这让米罗领略到荒凉山地的无穷魅力,感受到自然界花木迷人的韵味。这一段的疗养生活,对米罗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一种先期的准备。

身体复元后,米罗回到巴塞罗那,他的家人同意他进入一所美术学校学习。同期,米罗又选修桑特·鲁克艺术团体开设的课程。该团体早先成员“新艺术”建筑师安托尼·戈蒂在建筑上的杰出创造性,激发了年轻的学生米罗的热情,给予米罗很深远的影响。在这个艺术团体,米罗结识了两位年轻的艺术家乔恩·布拉兹和约瑟夫·劳伦斯·阿替格斯,他和他们终生保持往来。这个时候,米罗开始了绘画创作。

对于一个具有雄心大志的画家来说,巴塞罗那的天地太狭小了。经过艺术变革的巴黎,对米罗产生了强大的诱惑力。1919年他终于离开家乡,首次来到世界艺术之都巴黎。这个时期的巴黎艺术家荟萃,美术馆和博物馆珍品如云。但米罗是一个贫穷而并无盛名的青年画家,他的画在异国无法卖出,在巴黎他几乎天天挨饿。但首次的巴黎之行给他的最大收获是认识了许多艺术界朋友,特别是来自他祖国的画家毕加索。毕加索买下了他的一张自画像,这幅自画像一直被珍藏着。经过毕加索的介绍,米罗结识了云集在这里的许多艺术家。

1925年,米罗参加了在皮埃尔美术馆举行的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展览。从这之后,米罗的作品就被人们称为梦幻绘画。1929年10月,米罗与比拉·詹科莎结婚。妻子出身于一个古老家族,米罗一生都忠实于她。婚后,他们回到巴黎,住进一个小公寓。当时正值经济萧条,艺术家也都十分拮据,米罗只有在没有画室的情况下作画。两年后,在画家38岁时,女儿多萝娜在巴塞罗那出世,这是他们唯一的孩子。

从1930年起,米罗的作品定期在纽约等城市展出,他作为超现实主义领袖人物,在美国有很大影响。在世界画坛上,他的名望仅次子毕加索。米罗的超常感受力使他能用象征手法传达信息,用极自然的艺术语言、超越时空的方式与观众交流。他形象地表达了人类最强烈的感情热爱、仇恨、信任和恐惧。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米罗不能回到他的故土西班牙。他离开巴黎,在挪威附近的瓦兰吉维利一个诗意迷人的地方住了下来。那里的景色和自由飞翔的鸟儿感染了他,画家完成了《星座》组画。由于德军残酷轰炸,米罗又不得不带妻女乘火车逃难巴黎,而巴黎正面临着德军占领,画家只好逃回故乡。

二战终于结束,米罗结束了与世隔绝的日子,在1947年来到纽约。他在美国共呆了8个月,1948年从美国回到巴黎。回巴黎不久,人们为米罗举办了作品展览会,但他的作品卖出很少。一个画商买了米罗一批作品,其妻却懊悔痛哭,说“谁会来买这玩意,我们要破产了。”她没有想到,几年之后米罗的作品价格扶摇直上,若干倍数地增长。

在他一生的创作题材中,夜空中的星星成了变幻无穷的永恒的符号,于是有人把他称为“星星王子”。

米罗认为,情欲是最自然、最合乎本性和情理的现象,是生命的原动力。他对女性的魅力十分着迷,可以说他终生探讨最多的也是女性和关于男女性生活。但在生活中,米罗不沾女色,他一生只爱过两个女人:他的妻子和他的女儿。1983年12月25日,米罗因心脏病突发,永远告别了他深爱的妻子比拉和女儿多萝娜,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艺术大师,欧洲文化艺术界把1993年定为“米罗”年,举办了盛况空前的作品展览和艺术活动。如果大师地下有知,一定会得到莫大的安慰。

晚年,米罗喜欢到自己的作品前踱步。 

米罗在工作中 

米罗席地“指”画

(70年代初仍处在艺术颠峰期的米罗,席地“指”画,绘画方法不拘形式,创作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80高龄的米罗依然神采奕奕,创作与社交活动十分活跃 

 

米罗唯一的女儿多萝娜出席父亲的百年诞辰画展

附录16:

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戈尔巴乔夫在辞职书上签字,然后发表了12分钟的电视讲话

1991年12月25日19时40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国家电视台发表声明说,由于当前国内的形势和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建立,他决定停止在苏联总统职位上的活动。

这是戈尔巴乔夫最后一次以苏联总统的身份发表讲话。

戈尔巴乔夫表示,他支持各族人民的独立,支持各共和国的主权,但也主张保持联盟国家的完整。然而事件沿着另一条路发展,分裂了国家,“这是我永远也不能同意的”。“即使在阿拉木图会议之后,我的立场仍然没有改变。我坚持认为,这样大的问题应当根据人民的意志来决定。”

但是戈尔巴乔夫同时表示,他仍将尽一切可能,使已经签署的协议能够得到社会的赞同,以便摆脱危机和推进改革。

戈尔巴乔夫回顾了1985年他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来所走过的道路,并列举了在国内外所取得的成就。他承认,这些年来进行的种种改革“都失败了”,“国家失去了前途”。他强调,“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改变”。

戈尔巴乔夫最后向所有支持他的人表示感谢,并说他是“既感到担心又抱着希望”离开自己的岗位的。

戈尔巴乔夫是1990年3月在苏联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苏联首任总统的,他就任总统职务至今不到两年。

此前的12月24日,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在全俄报界的一次会议上说,戈尔巴乔夫在发表声明后,将立即把核按钮的控制权移交给他本人。叶利钦说,23日他同戈尔巴乔夫讨论了有关戈退休后的待遇问题。他说,戈尔巴乔夫的退休金相当于他目前的工资,每月4000卢布。此外他可以保留别墅、两辆汽车和20名保卫、服务人员以及现在享有的医疗服务。

附录17:

苏联解体 

叶利钦在一辆坦克顶上的演说

(叶利钦站在被包围的俄罗斯议会大厦,即“白宫”外面一辆坦克顶上的演说令人难忘。)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宣布辞职。当日18时32分,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69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在克里姆林宫顶上飘扬的苏联镰刀和锤子国旗徐徐下降; 19时45分,一面俄罗斯的红、蓝、白三色族升上克里姆林宫。从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宣告终结。

“8-19事件”后,所谓“新奥加廖沃进程”实际上已难以继续,苏联加速走向解体。10月初,除波罗的海三国外,苏联的1 2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共商经济协议。经过紧张激烈的讨价还价,10月18日,苏联总统和八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莫斯科签署了主权共和国经济合作条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和乌克兰没有参加签约,条约规定要保留卢布作为统一货币系统的共同货币的作用,参加国要履行苏联所有的对外经济义务并奉行协调一致的经济政策。但由于条约缺乏政治约束力,很快就成为一纸空文。

11月16日,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宣布了10项总统令,接管了包括贵重金属生产部门在内的一系列属于中央财政金融部门的权力,剥夺了联盟的重要财源,并停止向中央约80个部提供资金。稍后,叶利钦又宣布由俄罗斯中央银行接管苏联国家银行和对外经济银行,掌握了联盟的货币大权。

进入12月,围绕着苏联命运的斗争进一步加剧。西方国家看到戈尔巴乔夫大势已去,开始把原来对共和国与中央一视同仁的 “双轨政策”逐步过渡到支持各共和国独立的“一边倒”政策。 12月1日,乌克兰共和国就脱离联盟和选举总统问题举行全民公决,美国在投票前放风说,如果乌克兰投票的结果表明要独立于联盟,则美国会尽快地予以承认。美国这一立场变化对乌克兰的投票起了很大作用。结果99.85%的选民赞成独立。原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克拉夫丘克当选为首任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在就职讲话中明确表示,乌克兰将不参加戈尔巴乔夫倡议的主权国家联盟。人口近5200万,国民生产总值占全苏25%的乌克兰的独立,对于戈尔巴乔夫组建新联盟的计划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背着戈尔巴乔夫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会晤。会晤后三方发表的公报称,三国已共同签署了由三个国家组成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议。其中宣称,“苏联作为国际法的一个主体和一种地缘政治现实已不复存在”,苏联的法律和一切准则在三国已不再适用。

这三个斯拉夫国家的总人口、总面积和经济实力在联盟中占绝对优势。三国的决定使戈尔巴乔夫签订新联盟条约的努力最终成为泡影。

明斯克会晤公报发表后,(历史上的今天)原苏联中亚五个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领导人于12月13日发表声明,表示愿意成为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平等创建国。

12月23日,叶利钦来到克里姆林宫,同戈尔巴乔夫进行了8 小时的会谈,要他交出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权、发射2.7万个核弹头的“核按钮”、克里姆林宫总统府等。戈尔巴乔夫还把一批珍贵的档案材料交给了叶利钦。叶利钦保证戈尔巴乔夫辞职后享有包括国家别墅、汽车、警卫人员在内的优厚待遇。

12月24日,戈尔巴乔夫同他的工作人员,包括雅科夫列夫、谢瓦尔德纳泽等人举行了告别会,大家依依惜别。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签署了他的最后一道总统令:辞去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将武装部队和“核按钮”的控制权移交给叶利钦。

晚上19时,戈尔巴乔夫在总统办公室,面对着摄像机、向全国和全世界发表了辞去苏联总统职务的讲话。他说:“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形成的局势,我停止自己作为苏联总统职务的活动。作出这一决定是出于原则性考虑。”“我坚决主张各族人民的独立自主,主张共和国拥有主权;同时主张保留联盟国家,保持国家的完整性。但是,事态却是沿着另一条道路发展的,肢解和分裂国家的方针占了上风,对此我是不能同意的。”“我还对我国人民失去一个大国的国籍感到不安,它会给所有的人带来十分沉重的后果。”戈尔巴乔夫表情严肃,但他以乐观的预言结束了演说:“我相信,我们的共同努力迟早会结出硕果,我们的人民将生活在繁荣昌盛和民主的社会中。”

19时20分,戈尔巴乔夫把“核按钮”通过“独联体”武装力量临时总司令沙波什尼科夫交给了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和斧头图案的苏联国旗降下,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

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以履行苏联终止存在的法律手续。不足百人的会场十分冷清,主席台上只有共和国院主席阿利姆扎诺夫一人就座。惯用的电子表决器也不用开动,连到会人数的登记亦未进行。

大会代表以表决方式通过一项宣言。宣言说:“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确认,随着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建立,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和国际法的主体即将停止其存在。”但是必须指出,并不是所有的代表都赞同此宣言,有的认为它毫无意义,因为苏联解体已成既定事实;有的认为由共和国院宣布苏联停止存在不合法律,这类决定只能由苏联人民代表大会来决定。

宣言通过之后,阿利姆扎诺夫对代表们说:“共和国院坚持到了最后。我们完成了自己的公民和代表职责,没有辜负主权共和国的信任。”“既然苏联总统已经向全体人民宣布辞职,既然苏联国旗已经降下,我们今天有完全的权利以宪法途径平静地完成我们的工作——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在此之前,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已于12月23日作出决定,联盟院不再举行任何会议。于是,阿利姆扎诺夫宣布苏联议会从此解散,代表们互相告别,各奔东西。一个昔日的超级大国——苏联已经成为历史。 

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 

戈尔巴乔夫在辞职书上签字

(戈尔巴乔夫在辞职书上签字后发表了12分钟电视讲话:“我曾经坚定地赞成保持联盟国家,保持国家完整。最近发生的事件却朝另一个方向发展,国家分裂解体已成为现实,我不能同意发生这一情况……”) 

俄罗斯联邦总统鲍里斯·叶利钦成为反对政变的中心人物 

 

几千名示威者无视政府发布的戒严令,向亚纳耶夫的部队公开表示他们反对政变

附录18:

中国科学家成功跟踪失控返回式卫星

1993年12月25日,新华社报道:中国科学院的人造卫星跟踪观测系统已成功地捕获到两个多月前失控的一颗返回式卫星。研究人员估计,这颗目前正处在科学家的密切跟踪监测之中的卫星还将在太空中运行15个月。

此前,国外曾报道中国失控卫星陨落的消息。中科院人卫系统分析认为,陨落的是卫星的仪器舱,回收舱仍在轨道上运行。

1993年10月8日,中国发射的第15颗返回式卫星在返回变轨时失控。卫星变轨后,中国测控雷达测量了一圈,定出了10月16日的一组轨道根数。在此后几天里,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再看到卫星。

10月20日,中科院启动了它的卫星观测网,开始对这颗卫星进行跟踪。当天晚上,南京和乌鲁木齐观测站拦截到了卫星,并取得了观测资料,提供了卫星的变光特征。经验证,变光特征与星体有一面镀铝、锥面上是黑色或绿色的特征相一致,因此判定观测目标正确无误。

从10月20日到10月27日,中科院人卫系统每天均有观测资料。从11月5日起,中科院长春卫星观测站又取得了观测资料。从11月6日起,中科院人卫系统综合了昆明的观测资料,从而使观测弧段加长,并定出了较好的轨道。中科院研究人员说,这颗卫星的捕获和定轨工作已胜利完成。从轨道、变光特征和实测的面质与星体的重量和形体相一致等方面,均说明捕获的目标正确无误。

附录19:

“赞比亚国父”卡翁达 

 

2007年2月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卢萨卡会见赞比亚前总统卡翁达

1997年25日上午6点,大约80名手持AK-47冲锋枪的赞比亚准军事警察突然包围了赞比亚前总统、赞比亚联合民族独立党主席卡翁达在卢萨卡的住所,并随后将这位有着27年执政历史的“赞比亚国父”拘捕。

据卡翁达的发言人说,当时约有10名便衣警察冲进卡翁达的房间,声称有事要询问卡翁达,卡翁达的两个助手及6个律师也随卡翁达一同被带走。这位发言人预计,赞比亚总统奇卢巴将很快签署一项拘捕卡翁达的命令。根据赞比亚10月28日未遂军事政变后生效的紧急状态法,奇卢巴有权这样做。

此事立即引起了赞比亚各方面的关注。联合民族独立党副书记契坦巴拉表示,该党中央委员会将立即召开会议,商讨此事的对策。

据分析,卡翁达此次被拘捕与赞比亚10月份的未遂政变有密切关系。10月28日,一部分赞比亚军人发动政变,但忠于奇卢巴的军队很快控制局面,并挫败了这次政变。奇卢巴随后决定在全国实施紧急状态法,规定可以将政变嫌疑犯在起诉受审之前拘留24小时。赞比亚政府军还在全国展开了搜捕政变嫌疑犯的行动。奇卢巴10月30日说,赞比亚国内一些要人可能是政变的幕后策划人。据认为,奇卢巴的话是针对多党民主运动全国主席维纳此前对卡翁达的一顶指控所讲的。维纳在政变被挫败后曾说,卡翁达可能与政变有牵连,理由是卡翁达在政变前夕曾表示,如果执政党不就国内政治问题同各反对党进行认真对话,赞比亚的局势很快就会出现“爆炸”。

卡翁达在政变前夕离开赞比亚,他是在被拘捕前3天刚刚回国的。卡翁达被拘捕以后,卡翁达的发言人表示,联合民族独立党和政变毫无牵连,卡翁达被拘捕完全是奇卢巴和卡翁达之间的私人恩怨所致。

卡翁达1924年生于赞比亚北方省钦萨利县,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46年他参与创建北罗得西亚(赞比亚的前称)非洲人国民大会,1958年退出该党,另组赞比亚非洲人国民大会并任主席。1959年3月赞比亚非洲人国民大会被取缔后,卡翁达遭殖民当局流放,同年11月获释。1960年1月起任联合民族独立党主席。

1964年10月24日赞比亚独立后,卡翁达出任第一任总统,此后在多次大选中蝉联总统。当政期间卡翁达致力于非洲的团结和统一事业,曾任非洲统一组织主席、南部非洲前线国家主席。1970年-1973年任不结盟运动主席。1991年在赞比亚举行的多党选举中,卡翁达败给现任总统奇卢巴。

肯尼思·戴维·卡翁达是赞比亚政治家,1964年到1991年任赞比亚首任总统。著有《黑人政府》、《非洲人道主义论》、《不结盟》等。1997年因支持未遂军事政变罪名被赞警方拘捕,1998年获释,1999年被法庭判为“无国籍人士”。2000年4月正式宣布退出政坛。同年10月,赞最高法院宣布卡具有赞比亚国籍。曾于1967年、1974年、1980年、1988年、2004年和2007年访华,2009年11月来华接受“中非友好贡献奖”。

附录20:

红色高棉领导人乔森潘和农谢投向柬政府

1998年12月25日,前民主柬埔寨(红色高棉)领导人乔森潘和农谢从拜林分别致函洪森,宣布尊重为柬埔寨民族和解作出不懈努力的西哈努克国王,承认和尊重柬埔寨王国宪法,承认按照宪法成立的、以洪森为首相的柬埔寨王国政府。他们表示坚决拥护柬王国政府的施政纲领,并希望这一纲领的实施将进一步巩固柬埔寨在自由民主多党制基础上的民族和解、国家和平与稳定。

洪森当天复函乔森潘和农谢,以柬埔寨王国政府、柬武装力量总司令和他本人的名义,对他们回归柬埔寨社会的决定表示欢迎。洪森说,你们的行动体现了全体柬埔寨人民希望结束战争、寻求和平、实现民族和解和重建祖国的真诚愿望。

12月25日下午,乔森潘先在拜林通过电话与洪森进行联系,表示他和农谢要求投向政府。洪森当即与正在北京养病的西哈努克国王进行了联系,国王表示欢迎。乔森潘和农谢获悉后便作出了投向政府的决定。

乔森潘1934年出生在柬埔寨的柴祯省。他曾是西哈努克国王民社同盟时期的国民议会议员,后又出任商业大臣,1967年离开金边加入红色高棉队伍。1970年至1979年曾任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国防大臣、副首相,柬埔寨民族解放人民武装力量总司令,民主柬埔寨国家主席团主席,民主柬埔寨政府总理。

农谢1927年出生于马德望省。他曾任柬埔寨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书记、柬埔寨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由于抵制1993年5月23日由联合国主持的大选,民主柬埔寨随后被宣布为非法组织。原红色高棉最高领导人波尔布特1998年4月15日病逝于柬泰边境。到1998年12月初,几乎所有红色高棉武装力量都已投向柬政府。现在红色高棉领导人中只剩下塔莫克仍藏匿在柬泰边境一带。

红色高棉的前身是柬埔寨共产党。柬共于1960年9月30日成立,总书记是波尔布特。1970年3月18日,朗诺在美国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了西哈努克亲王领导的王国政府。3月23日,西哈努克在北京宣布成立民族统一阵线,并担任主席。柬埔寨共产党加入了这个阵线。5月5日,西哈努克亲王在北京成立民族团结政府,柬共领导人乔森潘担任副首相。柬民族团结政府领导全国人民经过5年的浴血奋战,于1975年4月17日解放全国。

柬埔寨于1976年1月5日颁布新宪法,改国名为“民主柬埔寨”。4月,西哈努克亲王宣布退休。乔森潘任国家主席团主席,柬共总书记波尔布特任总理。这时,柬共实际掌握了国家领导大权。1978年年底,越南出兵10万,侵入金边,扶植韩桑林政权。1979年8月21日柬共成立爱国民主民族大团结阵线,简称民主柬埔寨,又叫红色高棉。1981年12月6日柬共宣布解散。1982年7月,西哈努克同红色高棉再度合作。西哈努克、宋双、乔森潘三派实现大联合,组成民柬联合政府。

1991年10月,柬埔寨问题国际会议在巴黎召开,签署了巴黎协定。1993年5月,柬埔寨举行全国大选。红色高棉内部对大选有两种主张:乔森潘力主参加大选,回归社会。但波尔布特主张不参加大选,最后波尔布特的主张占上风,红色高棉仍割据一方。柬埔寨问题专家认为,红色高棉不参加大选是重大失策,这使红色高棉与社会隔绝,失去了回归社会的大好时机。自1993年以后,红色高棉在柬政府军事进攻和和平安抚的攻势下,逐步走向分化、瓦解、衰落。

1994年7月7日,柬国会宣布红色高棉为非法组织。7月11日,红色高棉在安隆文宣布成立由乔森潘任总理的民族团结救国临时政府。1996年柬政府加紧进攻,瓦解红色高棉,年初发动大规模攻势。3月,驻守梅莱山根据地的红色高棉18师师长兴朋率部向政府投诚。

紧接着,1996年8月控制拜林地区的红色高棉主要领导人英萨利率领两个师3000余人宣布脱离红色高棉投诚政府,并与政府达成停火、和解原则协议。10月,柬第二首相洪森赴拜林同英萨利会晤。洪森在欢迎仪式上承诺原红色高棉军民回归民族大家庭后,可保留原有的房地产、职务、军衔等。

英萨利和兴朋投向政府后,红色高棉失去了拜林和梅莱山两个重要根据地,元气大伤,此后红色高棉内部矛盾加剧。1997年6月11日,红色高棉领导人波尔布特派人杀害了红色高棉国防部长宋成及全家。波尔布特指控宋成分裂红色高棉,准备投降洪森。宋成的部下约1000多名红色高棉士兵围剿波尔布特残部,波尔布特带领数百名红色高棉士兵逃往柬泰边境丛林中。7月25日红色高棉在柬泰边境安隆文基地举行公审波尔布特大会,约有500多名红色高棉士兵和村民参加。此后红色高棉成立一个新的领导机构“9人委员会”,塔莫克、乔森潘、农谢成为主要领导人。

1998年4月15日深夜11时15分,红色高棉前领导人波尔布特在柬埔寨安隆文附近的一座小木屋里因心脏病发作去世。4月下旬红色高棉最后一个据点安隆文失守,塔莫克等率领数百名红色高棉士兵进入柬泰边境丛林中。

附录21:

俄白签署建立联盟国家宣言

1998年12月25日,叶利钦总统和卢卡申科总统签署了关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建立联盟国家的宣言。

当天,两国总统发表联合声明说,俄白建立联盟国家宣言是“两个兄弟国家在统一道路上迈出的历史性一步”。建立国家和管理机关的联盟机构,并在社会和经济领域、对外政策、国防和安全领域对其授予广泛权力,同时两国仍然是主权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

俄白联盟国家宣言中规定,1999年初将建立统一的联盟管理机构,统一的预算,统一的国防和国家安全机制,实行统一的对外政策。到1999年中期,为两国的经营主体建立统一的法律环境,建立统一的海关,统一的民法和税法,建立统一的外汇机制和统一的信贷体系。俄政府第一副总理马斯柳科夫更具体地说,到1999年3月将参考“欧元经验”实现统一的货币。

12月25日,俄白两国总统还签署了两个重要文件:俄白两国公民权利平等条约和为两国经营主体创造平等条件协议。根据这两个文件,联盟公民享有同样的进入联盟权力机构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两个国家里享有同样的自由,享有随时可以到两国中的任何学校学习的权利。

俄罗斯专家评论说,从经济角度看,两国统一将带来许多好处:1999年2月将达成调整价格特别协议,确定新的交通、通信、电能、天然气的价格。这对俄罗斯来说,意味着它运往欧洲产品的过境费用将大大降低;而对白俄罗斯来说则意味着降低了来自俄罗斯的电能和天然气的费用。两国企业向对方供货的费用也会大幅降低。俄专家说,建立联盟国家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两个国家要把宏观经济数据拉平,如通胀率、核算率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考虑到近年来两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兑现上述各项内容将十分不容易。其次,统一货币需要建立超国家的货币发行中心进行监督。由于白俄罗斯的货币没有与西方硬通货挂钩,而是与卢布挂钩,这就使货币坚挺有可能成为一句空话。第三,实现统一物价也有困难,因俄罗斯市场物价形成的自由性远远超过白俄罗斯。第四,建立统一的税法将尤其困难,因俄罗斯1999年将实行新的税务改革。

附录22:

洛阳“12·25”特大火灾事故

2000年12月25日晚9时左右,王成太等4名均无证上岗的电焊工,在东都商厦地下一层焊接该层与地下二层分隔铁板时,电焊火渣溅落到地下二层的可燃物上引发火灾,王成太等人用水扑救无效后未报警,即逃离现场,并订立攻守同盟。12月27日上午,逃跑后的4名电焊工已被公安机关全部抓获,对其违法行为供认不讳。

公安消防、刑事侦查人员及技术专家已在起火点上部的铁板处查获电焊机、电焊枪、电焊条,并在起火点提取了电焊后形成的焊渣,认定火灾是电焊焊渣溅落到地下二层的家具、绒布后造成的。公安机关的鉴定结论已得到当时在地下一层搬运货物人员的旁证。现洛阳市公安机关已对王成太、宋龙、来登阁、丁晓东4名电焊工及当时在现场工作并事后作伪证的8人依法刑事拘留。

经过对事故现场进行认真清理和二次复查,洛阳“12·25”特大火灾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今天确认这次事故中共有309人丧生,其中绝大多数因窒息而死。

据初步调查,发生火灾的东都商厦位于洛阳市老城区,地下有两层,地上有四层。商厦经营情况一直不佳,长期出租给个体商贩经营使用。不久前,商厦与台商达成合约,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火灾发生前室内工程已经进入后期阶段。

据了解,东都商厦从1997年就被河南省政府列为40家消防不合格单位之一,一直未得到有效整改,当地文化管理部门已经吊销其文化经营许可证。但是个体经营户却违法承包东都商厦四层,用以经营歌舞娱乐。

附录23:

中国造血干细胞库网络系统建立

2002年12月25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网络系统正式建立运行。目前,该资料库共有志愿者资料5万余份,其中6000余份已输入网络系统,初步形成了为临床服务的能力。

此次运行的网络系统是集数据录入、传输和检索查询为一体的管理软件,可以管理百万名志愿者的数据。

北京、上海、辽宁、山东等13个省市初步建立了分库,这些分库负责当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动员、组织、征募、登记、采集血样等工作。为了保证志愿者数据检测的数量和质量,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组织专家相继对13个省市的17个实验室进行了评审,大部分实验室通过验收。到2002年底,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共成功配型60余例,并为31名患者成功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

我国约有400万人患白血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免疫缺血症、急性放射性疾病和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的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患者,其中仅白血病患者每年就新增4万多人。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这些疾病最先进、最有效的手段,但供者和患者之间的白细胞配型完全相合是进行移植手术的先决条件。

附录24:

《反分裂国家法》 

全国人大审议《反分裂国家法》

2004年12月25日,十届人大十三次常委会决定将《反分裂国家法》草案提交十届人大第三次全体大会审议讨论,以最后完成立法。

一、这项立法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依据,集中华民族的智慧,以立法确定中国人民决心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重大战略举措。

“台独”势力猖狂进行分裂国家、分裂中华民族的罪恶活动,是不断造成台湾海峡紧张局势的根源,所以,反对分裂国家,扼制、制裁“台独”,团结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爱国力量,共同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是当前的迫切任务。可见,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是完全必要的,非常及时的。

这项立法酝酿已久,现在进行,条件成熟,而不是如一些境外媒体所猜测的,为了一时应对什么情况而心血来潮。当然,这项立法的确有极强的针对性。人们还记得,2004年5月9日,正在英国访问的温家宝总理在伦敦与当地华人代表座谈时,“全英华人华侨中国统一促进会”会长、76岁的单声先生向温总理建议:“在目前,台独势力猖獗的情况下,我们建议国家制定统一法,一定要尽快制定,而且刻不容缓。”温总理立刻回答:“你关于国家统一的意见非常重要,我们会认真考虑。”温总理之所以如此明确地回应,正是因为这项立法已在国内酝酿中。至于名称不采用“统一法”,而定名为《反分裂国家法》,更是思路严密,界定精确。《反分裂国家法》无论具体条文如何,首先就明确了两项前提:第一,自从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以来,海峡两岸间处于分离分治状态,而不是分裂状态,海峡两岸的主权都是中国完整的领土主权的一部分。第二,正因海峡两岸都是统一的中国的一部分,实现两岸统一的方式绝不是如原东、西德,朝鲜半岛的韩国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那样,一个统一的民族分裂为两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再争取统一。东、西德已经实现了统一,朝鲜半岛南北两方正在为争取统一而努力;中国台湾海峡两岸的统一,其性质与德国的统一,正在进行的朝鲜半岛的统一完全不同,不是分裂成两个主权独立国家的统一,而是主权统一完整的一个中国,尚处于分治状态的祖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统一。中国的领土主权是统一的整体,没有分裂,也不允许分裂。制定《反分裂国家法》不仅根本否定了“台独”势力的“一边一国”的邪说,也提醒那些虽然赞成实现两岸统一,但又错误地认为海峡两岸现在处于“分裂分治”状态的爱国者,试图以“邦联”、“联邦”、“屋顶论”等方式争取两岸统一,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二、这项立法针对性极强,是扼制“台独”、惩治“台独”的锐利武器;是根除制造海峡两岸紧张局势乱源,保持海峡两岸间和平、稳定,不断加强广泛交流的保障。所以,它又是造福于海峡两岸同胞的立法,维护台海和平以及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和平发展的立法。由于它有极强的惩治“麻烦制造者”“台独”势力的功能,所以它又是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事业,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的立法。

祖国大陆从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起,相继提出了“叶(剑英)九条”、“邓(小平)六条”、“江(泽民)八点”、“胡(锦涛)四条”,以及“5·17声明”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反分裂国家法》的主轴,是将这些方针政策的基本精神转化为法律,而同时也会明确界定什么是分裂国家,怎样惩治分裂国家的犯罪行为。世人都已看清,“台独”势力玩弄分裂国家的把戏,可谓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从“以武拒统”到“决战境外”,从“台湾主权独立”到海峡两岸“一边一国”,从“政治台独”到“去中国化”的“文化台独”,从制造岛内族群分裂到公然割裂海峡两岸中国统一的领土主权,从“渐进式台独”到“统、独由台湾全民公决”,从“隐性台独”到“修宪、制宪”的“法理台独”,无所不用其极。“台独”势力很得意,认为祖国大陆既不能下决心打台湾,又阻挡不住其分裂国家的进程。可是,“台独”势力太自作聪明了,他们忘记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道理。《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就是要制服“台独”这个妖魔,为海峡两岸的发展,为两岸人民,创造一个和平的环境。

三、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必然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政治影响。

首先,祖国大陆将实现两岸统一的大政方针,转化为国家立法,集中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不可动摇的反对分裂国家的坚强意志,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其次,这项立法将是既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为中心,也会清楚地确定分裂国家的犯罪表现及惩治办法。这使建立海峡两岸及世界范围内的爱祖国、反分裂、反“台独”、促统一的最广泛的大联盟,有了法的依据,也是对海外华侨、华人爱国爱乡的建议的尊重和采纳。第三,这项立法在台湾岛内会引起强烈反响,各种政治势力都会更加认真地审视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的道路。陈水扁叫嚷“一边一国”,而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还是他当“总统”依据的“中华民国宪法”,都明文确定海峡两岸的领土主权是统一的整体,所以,陈水扁的“一边一国”,就是地地道道的分裂国家的行为。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封堵一切妄图通向“台独”方向之路。台湾的一些党派,也将由于祖国大陆已在制定《反分裂国家法》,而思考维持两岸和平、稳定之策。比如,筹划与大陆交通行业协商,以便实现鸡年春节两岸双向、多点、对飞直航,以适应在大陆经商及两岸间节日探亲访友数以百万人之需求,就是创造两岸关系缓和气氛的一项努力。如果台湾当局仍像羊年春节那样,破坏两岸民间双向直航,无论以什么为借口,都无法向台湾人民交待。对这项立法,台湾民众会有一个认识过程,开始可能怀疑甚至反对,在“台独政治”挂帅的台湾社会,这是可以想见的。然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有了这项立法,可以使台湾民众逐步认清是谁在“卖台”,又是谁真正“爱台”、“尊重台湾民意”。第四,这项立法会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与中国友好的国家会更坚定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他们能够充分理解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并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努力的良苦用心,从而使“台独”势力在国际上没有立足之地。与中国早已建立了外交关系的美国,在中美关系的进程中,始终处于矛盾状态。美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出发,必须要与中国合作,发展两国友好关系。但它又想遏制中国的发展,所以,一直以美国的国内法——《与台湾关系法》干涉中国内政,不断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在台湾海峡两边采取钟摆政策,把台湾当做牵制中国的棋子。近年来,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两国间的政治分歧,但是美国仍然不肯放弃台湾这颗棋子,不肯废除《与台湾关系法》。正是这个问题严重影响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虽然美国有关当局近来多次表示,目前中美两国关系处于建交以来的最佳时期,但却因美国仍有《与台湾关系法》,使中美关系很难发展到友好合作的新阶段。中国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给美国从台海问题上抽身,设下了一个体面的台阶,如果“台独”势力胆敢枉行,单方改变台海现状,中国依法惩治“台独”,纯属中国内政。如果美国以《与台湾关系法》为借口,介入台海问题,就把自己置于侵略者的地位。因此,美国政府应认真考虑如何尽快摆脱“台独”这个“麻烦制造者”带给美国的麻烦乃至危险。事实上,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这项立法草案时,美国政府表示,台湾海峡没有出现升高紧张局势的迹象。从美国政府官员的表态中,可以看出美国政府正在理解中国这项立法的正当性。如果美国政府能从中美两国的长远利益和世界大局出发,正确对待中国这项立法,排除中美两国发展友好关系的障碍,中美两国关系的前景将十分广阔。日本小泉内阁也应当从中国的这项立法中,对其鼓励“台独”势力的举措有所检讨,不要在中日两国关系中制造新的麻烦。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中国完成并颁布实施《反分裂国家法》的极其重大的意义。

《反分裂国家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05年3月14日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该法律的主要内容是鼓励两岸继续交流合作,但同时也首次明确提出了在三种情况下中国大陆可用“非和平手段”处理台湾问题的底线。

《反分裂国家法》仅适用于台湾问题。 

 

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附录25:

影星仲星火 

仲星火

仲星火192425日生于安徽亳州,原名叫赵侠生。在大学时期流行改名,他就连名带姓全都改了。“仲星火这个名字,仲代表着我是众人中间的一员,星火则是发一星的火光,发一星的热,燎不了原的。要把自己搁在人群中,在大家里发挥自己的力量。”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当时仲星火就读的山东大学是一所革命干部学校,经常到前线和农村进行红色宣传演出,演技得到了锻炼。在解放战争胜利的炮火声中,年轻的仲星火随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南下,1949年进驻上海并随文工团一队分配到了上海电影制片厂。

仲星火的演艺生涯是随着共和国一同起步的。他的第一个电影时期,是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这个时期仲星火的主要电影代表作品,有1950年《农家乐》的村长,1952年黑白故事片《南征北战》的机枪手刘永贵,以及1956年《铁道游击队》的彭亮等。第二个电影时期,是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仲星火重头影片不断,从1979年电影《傲蕾·一兰》里的父亲希尔奇伊,到1980年《巴山夜雨》(后让其获得首届金鸡奖最佳男女配角集体奖)里的民警老刘,从1981年《月亮湾的笑声》里的庆亮,再到1994年《乔迁之喜》的严主任等。

兴许正是由于他的形象不够高大威猛、棱角分明,他戏路反倒很宽,不仅工农兵、干部、民警、知识分子样样都能演,而且难度很大的喜剧人物、反派角色也同样演得活灵活现。据说赵丹看了仲星火演的孙喜旺后,也心生佩服,说自己肯定演不出那种憨粗的乡土气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电影事业同时也是仲星火演员生涯的黄金时期。1959年对36岁的仲星火来说是最忙碌的一年。这年是共和国十周年大庆。他参与拍摄的《聂耳》、《老兵新传》等影片,入选文化部的共和国十周年18部献礼影片,特别是仲星火主演的轻喜剧风格故事片《今天我休息》广受大众好评。

虽然已经公映了四十多年,但如今观看《今天我休息》仍然是许多公安局新民警培训时上的第一课。全国各地的一些公安局也经常邀请仲老去给民警上课,参加表彰活动。2007年初,上海举行首届十大平安英雄颁奖晚会,在数千观众热烈的掌声中,优秀社区民警费兴耀就是从仲老手中接过了金光灿灿的奖杯。直到四十多年后,全国网络联选中国十大民警,马天民形象还入选其中。上海电影制片厂退休导演武珍年回忆,“《今天我休息》甚至可以说是开创了一种生活化的喜剧表演风格。”马天明是观众最喜爱的仲星火所塑造的银幕形象,也是仲星火本人最得意的人物。多年后他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说,“我恨的是我再也不能回到36岁的时候了,如果时光能倒转,我还想再演一次马天民,拍出来的效果肯定要比那个好。”

身为中国电影早期的“喜剧明星”,仲星火不是英雄式的高大威猛,而是凭借这一种自然流露的富于生活智慧的幽默受到观众们的喜爱。“他在生活里就跟他最著名的角色,《今天我休息》里的马天民一样,很随和,很有幽默感。他的生活跟表演是一码事,戏如其人。这种喜剧演员的风格跟那种夸张做作的风格完全不同,他生活和表演都不故作姿态,很本色。”武珍年说。

上世纪90年代,仲星火主演了武珍年的第一部独立指导长片《假女真情》,在其中演出一位从台湾返乡寻找女儿的老父亲。“当时的我还是从来没有过独立指导长片经验的新人,结果‘胆大包天’地邀请了当时已经演过好多优秀作品的表演艺术家。我没想到他不仅接受了我的邀请,而且一点架子都没有。他对我非常相信,在整个组里他是我们的老爸爸、老爷子。把我和奚美娟当他女儿,我说什么他都照做。”武珍年导演回忆,她的独立导演处女作是在一个非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的。“他的夫人姓祝,我们叫她祝阿姨。白天我们拍完戏很累,晚上她就热饭热菜地等我们。我们下戏后,就在他们的卧室里谈表演、导演。非常放松的氛围中把一个戏完成了。”后来《假女真情》摘得华表奖,主演奚美娟摘得金鸡奖影后,武珍年说这里面有仲星火的一份功劳,“老爷子是我们的主心骨。”

“他们老一辈的表演艺术家,在中国刚刚解放的时候投入电影,当时国家在这方面投入很少,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他们是第一辈摸索出电影艺术道路的人,而且往往都是一心付出,不问收获,特别无私。是他们这一辈的老艺术家给我们后辈的电影时代打实了根基。” 上影演员剧团团长崔杰说。

说到仲星火的为人,崔杰说,“打我三十岁,直到他去世前都管我叫大兄弟。”仲星火和年轻人都兄弟姐妹相称,“他从来都不把自己当前辈倚老卖老,为人特别热忱。”“他是真的可以含笑九泉的那种人。” 

仲星火 

《李双双》剧照

 

仲星火在《今天我休息》中饰演正直热心的警察马天民

 

2014年12月25日中午,因直肠癌扩散,在黄浦区中心医院去世,享年90岁 

2013年仲星火(前一)出席《毛泽东在上海1924》发布会,该片于昨日上映,这是他在银幕上留下最后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