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素材渲染:备课中如何准确确定教学内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59:14

如何确定恰当的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特别丰富,不仅仅教完了书本上的就算完成任务了,还要让学生们拓深延展,有所体会和收获。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确定了单元的重点,抓住了各篇的难点  

  以前的老版本教材一般是以文体组元的,现行的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则是以主题组元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要孤立地准备一篇课文,而要考虑到整个单元的主题,认真分析每篇课文,看彼此之间有哪些相同的知识点和不同的知识点。对于各篇课文相同的知识点,将它们作为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来对待;对于各篇课文独有的知识点,将它们作为每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来处理。例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包括《新闻两则》《芦花荡》《蜡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亲爱的爸爸妈妈》五篇文章。仔细阅读,教师就会发现这五篇文章具有同一个主题——“向人们展示战争的残酷性,说明战争更多的是给人类带来灾难”。毋庸置疑,这就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据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将“对学生进行'拒绝战争,崇尚和平的思想教育作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每学习一篇课文,都设计读后感的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在课上动嘴说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动手写,可以让学生直接陈述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让学生认真思考后再进行深入的交流,借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经过这单元五篇文章的熏陶,学生对战争的认识肯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在学完整个单元后,教师如果能够再围绕这个知识点设计一个小问题:战争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让学生去思考、讨论,甚至争论,最终使他在头脑中形成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的认识,教学就达到了一定的深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以这样说,把握住了整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师的备课就成功了一半。

    对于单元中每篇课文的备课,应注意到《新闻两则》的体裁是新闻,所以把本课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把握新闻要素,概括主要内容上。可以设计一个表格,内容包括第几路军”“时间”“地点”“人数”“战果等项目,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第一则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读完后将表格填好;《芦花荡》是一篇小说,其中勇敢干练、知错就改的老头子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可以将教学设计的难点放在分析人物性格上,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老头子的具体语句,然后进行深入分析……经过这样的课前准备,确定了单元的重点,抓住了各篇的难点,教师已经

较准确地确定了教学内容。

  二、整合信息,节省课时   

《望江南》和《武陵春》是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词五首》中的两首词(《望江南》和《武陵春》),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温庭筠和宋代的李清照。前一首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内心的愁苦之情,后一首词表现了李清照在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后内心的极度悲痛之情。应该说,这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都突出了一个字,只是程度有所差别。基于此,在备课时,教师可以在分别理解两首词词意的基础上将它们放在一起处理:两首词都是写女子的愁思之作,但又有所不同,试说一说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进行讨论。试想,两个不同时代、不同性别、不同境遇的作家的不同作品被一个“愁”字联系在了一起,肯定会在学生的思维中碰撞出火花。这样选择教学内容摒弃了传统一首接一首讲授的模式,既节省了课时,又训练了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如上所述的整合点在语文教材中是非常多的,它既可以是一种文体、知识点,也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词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灵活地进行选择。

    三、换位感知教学内容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成果,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是教师由“设想”走向“实战”的桥梁。切莫以为有了教案备课就结束了,事实上,即使教师上完课了,也可以根据实践反馈对原来的教案进行改善。所以,教师在备好课后也不妨先当一回学生,站在学生的位置,模拟学生的水平先感知一下所教的内容,回答一下所设计的问题,体会一下难度,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修改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