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半宝宝吃迪巧钙片: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外急救与转运-中国急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9:07:40
【摘要】 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急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急症之一,也是院外急救中较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起病急、进展快、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等特点,若不及时进行救治就会有生命危险。本文着重从院前诊断、院外急救及转诊等三方面对其加以探讨总结,以期提高人们对急性脑血管病的认识,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  院外急救与转运
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急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急症之一,也是院外急救中较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起病急、进展快、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等特点,若不及时进行救治就会有生命危险。近年来,院外急救医生在急性脑血管病的现场急救及转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对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前诊断、救治要点及转诊进行总结、讨论。
1.关于院前诊断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多,而老年人作为发病的高危人群,呼叫120急救的发病现场大都是在院外,使院外急救成为关键。由于现场急救时间紧迫,又受到医疗设备条件的限制,因此要求急救医生能根据病人和(或) 家属的主诉、病史及详细的体格检查、迅速做出诊断并及时采取急救措施。我们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做出院前诊断:
①发病时状态及起病形式;
②病情的急缓及进展;
③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压增高表现;
④有无偏瘫、失语、肢体活动障碍等灶性神经系统损害体征;
⑤血压急剧升高≥33.3/ 20.0 kPa 、并伴有头痛、呕吐、反应迟钝。
在院外现场救治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仅有头昏或坐立不稳而无其他神经系统损害体征,经头颅CT 检查结果证实是脑梗死,这就提示急救医生应对症状、体征不典型的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引起重视,及时送医院进一步确诊。因此,积极开展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外急救是降低病人病死率及致残率的关键。
2.院外急救原则及急救措施
2.1  急救原则 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外急救原则是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防治合并症,安全迅速地将病人转运到距离较近、设备条件较好的医院进行继续治疗。
2.2 具体措施
①接到120呼救电话迅速出诊,尽快到达病人家中;
②到达现场后迅速评估病人的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给予吸氧;
③病人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及时清理呕吐物及咽喉部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减轻脑缺氧;
④对有意识障碍及头痛、呕吐比较明显的病人,酌情应用降颅压药物,如20 %甘露醇125~250 mL 快速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速尿20~40 mg 加地塞米松10mg ;
⑤对血压超过26.6/ 14.6 kPa 的患者,则给予硝酸甘油针5~10 mg + NS 100 mL 缓慢静脉滴注;对抽搐、躁动不安者适当给予镇静药物,如安定10 mg 肌肉注射,以防止意外损伤及颅内出血程度的加重。
⑥根据病情尽早使用脱水剂,以减少合并症的发生,使病情更快的恢复;
⑦暂时性应急处理,若一时难以确定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时,可先采用“中性”治疗方案,,根据诱因对症调整血压、脱水,及时转诊。
3.关于转诊 对于急性脑血管病特别是脑出血病人,以往唯恐在搬运和转送途中发生再出血和脑疝等危险,而过分强调就地治疗。近年来,随着城市院前急救网络的快速发展,急救医生可在病人呼救120的第一时间内到达急救现场,一边实施急救,一边与有关医院联系做好接诊病人的工作,待病情稍稳定或基本抢救措施用上后,将病人及时转诊到医院继续进行救治,即使对生命垂危的老人,也尽可能送到医院,以减轻病人痛苦,使病人和家属心理得到安慰。在转诊时,应做好解释工作,解除病人及家属的紧张情绪以取得配合,同时向接诊医生书面交待病人的病情,已采取的措施及所使用的药物,目前的病情及应注意的事项等,使病人安全转诊,并得到进一步的救治,最大限度的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病残率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