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男宝胶囊效果好吗:雪窦松:一位缘结慈禧和蒋介石的高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59:35
 清末民初有一位高僧,竟与慈禧和蒋介石皆结下不解之缘。他是谁?他就是浙东雪窦寺果如大和尚。

果如大和尚,舟山金塘岛柳行乡南石弄村人,1854年出生,俗姓薛。他出身贫寒家庭,清同治元年(1862年)出家于金塘岛普济寺。住持见他聪明伶俐,每晚教以读书、习字、绘画。20出头,他持钵化斋,云游各地。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32岁的果如出任雪窦寺方丈。此一时彼一时,这时的果如,已在东南地区有“佛门才子”之称,善书法擅画梅。

公元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是果如一生中最光彩夺目的年头。那一年,他奉召进京谒慈禧太后,被封为国僧,赐玉佛、玉印、龙袍、袈裟、铜磬各一件及宫藏经百函。荣归雪窦寺后,果如升为大方丈。

金塘岛普济寺始建于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清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十五夜,众僧见寺门前的池中,现出五色莲花、千手金身,次日掘地得骸骨甚多,还有石刻,其文已漫漶不可读。惊奇之余,寺僧便爰建同归域于寺侧。从此,寺院的名气因观世音菩萨现真身而大振,最后成了去普陀山朝拜观音道场香客们的一个落脚点。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三个香期,恰恰是海上的风暴期,即民间所言的“观音暴”。而金塘岛离宁波大陆海岸仅三四千米之遥,因此很多滞留宁波的香客,便先往金塘普济寺礼佛,然后辗转去普陀山,清代普济寺自然拥有了“小南海”之称。

也就在1906年,素为普陀山朝圣“避风客厅”的普济寺,被列为溪口雪窦禅寺之下院。百年以降,果如最初出家的寺院,成了普陀山和雪窦山这两大佛教名山的共同佳话和相亲纽带。

却说蒋介石母亲王采玉,虔诚佛教,乐于行善,拜雪窦寺果如和尚为师。蒋介石年少时常随母去雪窦寺,聆听果如教诲。这可谓佛教对蒋介石烙下的最初印象。1917年果如在雪窦寺圆寂后,果如老家的众僧为纪念这位“和尚王”,在普济寺方丈殿设果如塑像,供后人瞻仰。退居台岛前夕的1949年5月9日到17日,蒋介石乘军舰督察舟山群岛军情。蒋10日到普陀山,12日抵定海,16日率蒋经国、俞济时等人,专程登上金塘岛,入普济寺拜谒果如塑像。岛内民众,听闻蒋介石要来普济寺礼佛,早早就会聚于柳行街头。那天上午9时许,蒋介石坐着竹轿,在三四十个卫兵保护下,由金塘大浦口上岸,直抵柳行,在普济寺山门前下轿,前来作陪的是柳行乡副乡长徐长根、寺院住持性梵,当地学校的师生则列队山门外夹道欢迎。蒋介石身穿长衫马褂,头戴礼帽,手持“司的克”,步入山门后,径直走到方丈殿果如和尚塑像前,行了三鞠躬。礼毕还在寺内小憩。蒋介石与年届八旬的果如弟子、住持性梵叙谈果如生平和雪窦寺往事,并嘱托性梵好好保存果如书画遗作和生前照片。

蒋介石一行临走时,俞济时还很客气地交了几块大洋给性梵,权作茶资。事后,驻守金塘岛的国民党102师政工组长张盛吉,好奇地问询老住持:“总统为何对果如像大礼参拜?”老主持一板一眼地答道:“早年蒋母皈依佛教,即拜雪窦寺果如为师,总统幼年时也常跟在母亲身后,听果如讲课。所以论辈分,总统对我师父以师祖相尊。他这一回入普济寺,也算还了母亲的一桩心愿吧。”

到如今,金塘岛普济寺已择址另建,老寺很早已充作当地的校舍,学校改建扩建之后,老寺只剩下一间大殿。殿内果如当年出家时所植的一棵桂花树,百余年间可曾躲过了多少场台风奔袭,它还是顽强地生存了下来,细算已有140年左右的树龄了。当年果如从京城领回的那批御物,依然珍藏于中兴之中的弥勒道场雪窦寺。作为“佛门才子”的果如,他曾有许多书法作品和最擅长的墨梅画作,留存于官家和民间。然而,许多果如书画的曾经拥有者,几乎异口同声地哀叹:俱毁于大革文化之命的那个动荡年代矣!就像那棵老桂花树有幸躲过了大自然的摧折,也有为数极少的果如书画作品,躲过了人为的劫难。2011年10月,人们惊喜地发现,这位缘结慈禧和蒋介石的高僧,他的一件墨梅遗作,赫然亮相于溪口博物馆推出的近代名人书画特展之中!

 

 雪窦松

以儒养性,以佛修心,以史明志。省地县各级民间文艺家协会、作家协会会员,县级市民协主席和作协副主席。著有《溪口览胜》、编有《雪窦文华》,皆获当年度浙江省优秀图书奖。文学散文、史学随笔和民俗学论文,已入编十余部集子。2011年3月散文集《从故乡到异乡》(CIP2011021151),由大众文艺出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