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人主攻文:思维(互动百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8:35:01
思维
开放分类:哲学术语心理学心理学术语社会科学
编辑词条分享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思维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属于理性认识。
编辑摘要
目录1 概述
2 基本特征
3 哲学定义
4 主要属性
5 脑机制

思维 - 概述
思维
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1]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思维同感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感知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事物及其外部的特征和联系,属于感性认识;而思维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属于理性认识。
例如,经常见到刮风、下雨,这还只是对这些自然现象的感知觉,即仅仅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一些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但如果我们要研究为什么会刮风、下雨,并把这些现象跟吹气、扇扇子、玻璃窗上结水珠、水管子“冒汗”、壶盖上滴下水珠等现象联在一起,发现它们都是“空气对流”的表现或“水蒸汽遇冷液化”的结果,这就是深入到事物的内里与把握因果关系的思维了。在认识过程中,思维实现着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人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从而构成了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
思维 - 基本特征
(1)概括性,即思维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
(2)间接性,思维总是通过某种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1]
思维 - 哲学定义
思维
思维是主体的行为,是思维意识的表现形式。思维是主体发现客体对自己有所影响后,为了获得处置客体的意识,做好消除客体影响的准备工作,思维组织在生存意识的主导和思维意识的指挥下,对感知组织获得的知识进行分析处理的行为。
主体是有生命的物体,是行为的主导者和实行者。生物主体具有行为的需要和能力,行为是生物主体的日常生活方式。
生命是生物的生长、变化、繁殖、代谢、进化、应激、运动、行为、特征、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生存意识。生命或生存意识是生物主体的本质、内在规定和组成部分,是生物主体的生长、发育、繁殖、代谢、进化、运动和行为遵循的普遍规律。
客体是同主体处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的事物、现象、环境、矛盾和问题,是主体行为产生的原因和涉及的对象。客体对于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思维意识是主体意识的具体形式,是思维的本质、内在规定和组成部分,是思维行为的指挥者和领导者。思维意识是生物主体的生存意识同感知组织获得的知识经过思维融合产生的结果。
主体意识是主体发现客体对自己有所影响后,神经指挥中枢产生和发出的指挥主体进行活动,以消除客体对自己的影响、实现生存和发展目标的意向、意念、方法、方案和命令。主体意识不仅包含着主体先天具有的生存意识,而且还包含着主体后天获得的知识。主体意识是生存意识同知识经过思维融合的结果。
行为一般是主体意识的表现形式。
思维 - 主要属性
思维
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是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有相同性质的事物抽取出来,对其加以概括,并得出认识。如5只老虎,3只山羊,7只猴子,2只猫。这就是一个根据事物的共性使用数量来概括事物的例子。
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通过其它表徵来推断事物的能力,例如,警察在罪犯的犯罪现场,通过寻找一些罪犯在现场留下的痕迹,就可以在脑中推断出罪犯在现场作案时的场景。医生在给患者看病是,通过病人描述-{症}-状以及通过一些化验就可以得知病人的病情以及感染的何种病毒。思维的这种能力,把本无直接关系的现象联系在一起,使得人们不必去直接的接触某些信息,通过这些规律,便可以成功的揭露出这些事物的本质。
超出感性的认识:以上两种属性赋予思维的能力,已经使得思维超出了感性的认识范围。例如在科学研究中,人类是不能通过感觉来直接理解的。如人类是不能通过感觉来直接理解原子核的变化的。但人类可以通过寻找其活动的规律,并对相同的规律加以概括,便可以间接的去理解它。
超出现实:思维可以通过归纳与概括掌握现实中事物的规律,还可以在以有的事物上,通过想象,建立全新的、不存在的事物。例如,发明家可以通过已经存在的物品,通过新的想象,对其加以改进,从而发明出新的物品。其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思维的的推断是否与现实相符。其实,这也正是人类创造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来源。
思维 - 脑机制
思维
思维是整个脑的功能,特别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大脑皮层额叶负责编制行为的程序,调节和控制人们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同时,还要将行为的结果与最初的目的进行对照,以保证活动的完成。大脑半球左侧颞叶和顶-枕叶与思维也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研究还发现大脑右半球在推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推理的大脑机制
推理的种类很多,主要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归纳推理是从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到一般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知识的前提到特殊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目前对于这两种推理的大脑机制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归纳推理更多地激活的是左侧前额皮层的中前部区域,而演绎推理激活的主要是左侧前额皮层的后部区域。
思维 - 过程
思维
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包括分析、抽象、综合、概括、对比和具体过程。这些是思维最基本的过程。
分析:分析是把一个事件的整体分解为各各部分,并把这个整体事件的各各属性都单独的分离开的过程。
综合:综合就是分析的逆向过程,它是把事件里的各各部分、各各属性都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事件。
抽象:抽象是把事件的共有的特征,共有的属性都抽取出来,并对与其不同的,不能反映其本质的内容进行舍弃。
概括:概括是以比较作为其前提条件的,比较各种事件的共同之处以及不同之处,并对其进行同一归纳。以上几种大概包含了思维过程的基本形式。
比较与分类。比较是在思想上确定对象之间异同的心智操作。分类是思想上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类别的心智操作。[1]
思维 - 分类
按思维的水平及其凭借事物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动作思维是一种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形象思维是一种直观形象或表象为支柱的思维。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复杂而高级的形式。三种思维出现的顺序依次是: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但在成人身上,这三思维何者占据优势,并不表明思维水平的高低。
按思维时是否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法则,可将思维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直觉思维是一种未经有意识的逻辑推理过程,而对问题的答案突然领悟或迅速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的思维。分析思维又称逻辑思维,它是按照逻辑规律,逐步分析推导,最后获得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合理的结论的思维。
按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常规思维又称为习惯性思维、再造性思维,是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解决问题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采用新颖、独特方法来解决问题思维。[1]
思维 - 种类
思想者
思维的种类大概包括动作思维、形象思维、词的思维、无声思维、通讯思维、指导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思维:完整的思维过程应当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原词条中缺了比较的过程。比较,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的过程。比如,把苹果和梨进行比较,会发现它们都有着水果的特性,但在形状,味道等方面又各不相同。
思维:有思维的三种主要形式。主要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概念是人脑对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判断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推理是从一个判断或几个已知判断中推陈出新出新的判断。三者是密切相关的其中概念是基础,是思维的“细胞”。
思维:有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自不同的特点,如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敏捷性是敏锐速度。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深度。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造精神,也就是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分析和批判的深度。
思维 - 认知加工方式
大脑的分区
1、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活动最基本的认知加工方式,其它的思维加工方式都是由分析与综合派生出来的。分析就是将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分解,以把握事物的基本结构要素、属性和特征。
2、比较
比较就是将各种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异或相同的关系。
3、抽象与概括
抽象与概括是更高级的分析与综合活动。抽象就是将事物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舍弃事物的非本质属性。[1]
思维 - 品质
思维的品质包括:
(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思维的广阔性又称思维的广度,是指善于全面地考察、分析问题的思维品质。思维的深刻性也叫思维的深度,是指善于透过纷繁的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的思维品质。
(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善于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从实际出发,严格地根据客观标准评价和检查自己或他人的思维成果。
(3)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考问题时,条理清楚,严格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品质。
(4)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和变化,及时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思维的敏捷性表现为能够迅速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5)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考、解决问题时,不仅善于求同,更善于求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