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补气血吃泡茶配方:“爱心煤”成“黑心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9:49:49
“爱心煤”为何变成“黑心煤”?
2011年11月22日 16:35:35
来源: 光明日报
新华微博
今年冬天,一个地方出台了一项温暖人心的好政策,从今年到2015年年底,低收入农户每户每年冬天将免费领到一吨取暖用煤。
煤分下来了,大家却发现,不仅分量不足一吨,煤里还掺着大量石块和煤矸石,每家每户还得交数量不等的运输费才能领到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不禁发问:政府承诺的优质煤到了老百姓手里为什么烧不着?好政策执行过程中怎么就变了味?老百姓说,政府肯定不会给老百姓发烂煤。而且,确实还有一些企业,在低价收买政府发给农户的煤票。可见,发煤一事,确实是政府在“埋单”,但受益的不是普通群众。
为什么好事没有办好?还是那句话:监管不到位。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没有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没有明确的负责机制和惩罚措施,没有透明公开的实施过程,没有直通畅达的反馈渠道,好事就难免做成坏事。
类似事情还有不少:医药卫生部门三番五次要求降低药品价格,但有媒体报道,出厂价不过几毛钱的药品,到了病人手里时价格达数十元,部分药品利润高达2000%。这个层层加码的过程,到底有没有人在监管?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一年被植入心脏的支架达40万个,仅耗材一项花费约75亿元。而心脏支架出厂价与销售价相差悬殊,巨大的利益链条背后,到底有没有人在监管?
在“人命关天”的医药领域,在救助低收入农户的“爱心煤”面前,监管尚如此缺位,其他领域更不让人乐观。近来出现的“问题汽油”事件、家具造假事件,无不暴露出监管的缺失与乏力。更为可怕的是,一些监管部门或人员在法律法规的空隙间翻云覆雨,在充满利益运作的过程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其行为给人们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个别人甚至挖空心思,以惠民之名行利己之实。对这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行为,必须纠正;对违犯党纪国法的人员,必须惩治。
监管的问题,早已是老生常谈,却仍然“常谈常新”,其中原因令人深思。在建设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加强诚信教育无疑是重要的,但简单地指望别人诚信未免过于想当然。因而,强化监管、建设有序的市场秩序,已经迫在眉睫。目前,在一些大中城市的超市里,部分产品已经建立起比较明确的“档案”,消费者可以从一块肉、一棵菜追溯到它的养殖者和农户。在其他领域,追根溯源更为必要。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必须有人负责;在责任明确以后,必须有人为此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