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织面料的支数:李莲英为何能同时得到慈禧和光绪的重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21:43:55
李莲英为何能同时得到慈禧和光绪的重用?2008年05月12日 09:16中国经济网 

    近些年,清宫戏大肆流行,从康熙、雍正到光绪、慈禧无不被戏说个遍。每一位清朝的皇上、王爷、大臣乃至贝勒、格格都被戴上了不同的面具,演绎着不同性格的人生,善恶无法分说,全看剧情需要。唯独只有太监,这群可怜的“残疾人”大多在每部片中都充当着恶人与走狗的形象。特别是清末大太监李莲英,更是因为其显赫地位和当时特殊的社会形势而被后人冠以“大权奸”的称号。很多人将清朝灭亡的责任也算上他一份,故而将他永远地钉在了清朝的耻辱柱上。就算有人说起他“其行可怜,其情可悯”,认为他是历史的产物,但是也没有为李莲英的罪行开脱。而真实的李莲英不过是个太监,一个得慈禧宠信的太监而已,又能对中国的历史产生多大的后果呢?

李莲英与慈禧

   在李莲英之前,慈禧的大太监是安得海。在丁宝桢将安得海处死之后,大太监的位置就空出来了。这时候,李莲英开始伺候慈禧。李莲英入宫后的名字叫李进喜,慈禧太后改其名为李莲英。他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直到同治三年16岁时,才调到长春宫慈禧太后跟前。此时,太监安得海正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安得海的死,给李莲英留下深刻教训,也给他提供了发展的机会。李莲英是个聪明乖巧的人,很快揣摸透了慈禧的秉性和好恶,能够千方百计地讨慈禧的喜欢。他还能“事上以敬,事下以宽”,这是李莲英太监人生的秘诀。

   同治十三年,年仅26岁的李莲英,任储秀宫首领太监。光绪五年,李莲英任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随着慈禧太后大权独揽,他的声望、地位也一天天地显赫起来。李莲英31岁时,已经和敬事房大总管即清宫太监总头目平起平坐。到了光绪二十年(1894年),46岁的李莲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早先雍正皇帝规定,太监以四品为限,慈禧太后却以自己的权势,为李莲英而违反了“家法”。慈禧太后是政治权力欲望极强的女人,又是感情脆弱、害怕孤寂的女人。几十年来,慈禧身边的宫女、太监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能善解人意的除了安得海,就是李莲英。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记载:每天三餐、早晚起居,慈禧太后和李莲英都当面或互派太监问候。慈禧太后在中南海、颐和园居住的时候,经常找李莲英,说:“莲英啊,咱们遛弯去呀!”李莲英便陪慈禧去散步。他俩走在前边,其余的人远距离地跟随在后面。慈禧太后有时还把李莲英召到寝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李莲英实际上成为慈禧晚年生活中离不开、信得过、用得上的一个“伴儿”。

   慈禧太后对李莲英的宠信引起了朝廷大臣的不安。有人说:李莲英权倾朝右、营私纳贿,奔走其门者,就得到高官。甚至还有人说:李莲英构陷帝党及维新派。按照清制,这些指控如果属实,李莲英是要被砍头的。光绪十二年,李鸿章以北洋海军已经训练成军,奏请朝廷派大臣前来巡阅。慈禧太后就派醇亲王去天津、旅顺港巡阅,要加派太监随行。醇亲王主动要求派李莲英随行,以免太后对自己猜忌。李莲英同李鸿章一起乘军舰出海,先后检阅了大沽、旅顺口等处,五月初一回京复命。

   这时朝臣不满之声鹊起。奏折批评派李莲英随醇亲王视察海军。还有人说,李莲英妄自尊大,结交地方,收受贿赂。慈禧看了这些弹劾的奏折,淡淡一笑,放置一边,对李莲英的信任可见一斑。

   令人不解的是,李莲英虽受慈禧恩宠,却始终未能离开慈禧,当上敬事房大总管,是慈禧不愿,李莲英自己不愿还是有人从中作梗,就不得而知了。

李莲英与光绪帝

   像李莲英这样的大太监,在宫里做事当差,就和走钢丝一样,永远不能失神,脚一歪就会栽下去,堕入深渊。伺候慈禧,当然要忠心于老佛爷a,但也不能得罪皇帝。到了戊戌年间,就很为难了,不是忠心于太后,就是忠心于皇上,二者不可得兼。这时候的李莲英已经特别得宠了:但是有一次,老佛爷让他和崔玉贵到瀛台监视光绪行动,把珍妃扔在井里。李莲英对这些事都没有主动参与,而且在光绪回銮的路上,对光绪尽心劝慰,暗暗埋伏下光绪对他的好感。

   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率光绪和王公大臣出逃,第二年回京在保定驻跸。慈禧临时寝宫被褥铺陈洁净华美,李莲英住得也不错,而光绪皇帝如何呢?李莲英侍候慈禧太后睡下后,前来光绪住处探望,见光绪在灯前孤坐,无一太监值班。李莲英一看,十分惊讶:光绪皇帝竟然没有铺盖。时值隆冬季节,天寒地冻,无法入睡。李莲英立即跪下,抱着光绪的腿痛哭说:“奴才们罪该万死。”并且亲自把自己住处的被褥抱过来供奉给光绪帝使用。光绪回到北京以后,回忆西逃的苦楚时曾说:“若无李谙达,我活不到今天。”

李莲英的贪财

   说李莲英坏政事虽然证据不足,但他贪财却是千真万确的,这也可以说是李莲英最值得诟病的地方。曾任怀来县知县的吴永曾在《庚子西狩丛谈》中记述了他的一段亲身经历。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率光绪及百官出逃,吴永在随驾西行途中任粮台会办,掌握钱粮大权。他回忆,到山西后,太后的排场越来越大,一切费用都要地方承担,太监们则趁机勒索钱财。

   像首领太监以及有点权力的小太监,都需要几两或十几两银子打发。但总管太监就不同了,没有个100两左右是绝对不行的。不仅如此,李莲英等还千方百计敲诈勒索朝中办事官员。江宁织造是内务府设在南京的机构,负责办理绸缎服装并采买各种御用物品。江宁织造每次置办服装衣料时,都要向宫中太监请示并领回画样,按图制作,这便是李莲英一伙太监索要钱财的机会。

   光绪十二年八月初三,江宁织造驻京人员来煜在给江宁织造广厚的信中说,李莲英借他们拿图样勒索白银120两。来煜在信中说,要是别人还能用好言好语去磨,唯有这位李总管不好对付。以慈禧的精明老练,她不可能不知道身边太监有些胡作非为,但只要他们不干预政事,把她侍候得舒舒服服,太监们贪点钱财在她眼里根本算不了什么。

李莲英的谨慎

   在皇宫里,太监是最顽固、最迷信的人,他们提心吊胆,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被杀头,做事从来不会做绝了。李莲英更是其中谨言慎行的代表,一生也没有被人抓到什么恶行恶状。

  李莲英是道光二十八年旧十月十七日生,他从来不炫耀自己的生日,除去贴身的几个徒弟以外,不受外人的朝拜,那是过完慈禧万寿节不几天,到他生日,他总是借机请假隐蔽起来。在光绪十四年的时候,正是钦派他随同醇王爷去海上巡阅海军,也正好是他40整寿,也是他最红的时候。

   光绪十四年,太后钦命七王爷奕视察北洋海军,让李莲英陪同,这等于七王爷是正的,李莲英是副的。太监当钦差大臣视察海军,在大清朝还是第一次,因为祖宗的制度非常严格,太监不许过问政治。李莲英非常了解这一点,于是把二品顶戴换成了四品顶戴,因祖宗制度太监最高不得过四品,规规矩矩地随着七王爷出发。在海船上,他不住给他预备的仅次于七王爷的豪华舱舍。他说:“我怎能跟七王爷、李中堂(李鸿章)比呢?”他坚持住在七王爷的套间里,不和任何官员接触,白天只是在七王爷面前站班伺候,拿着七王爷的长杆烟袋,提着子皮的大烟袋荷包,往侧面一站,低眉敛目,自认为是太后钦派来伺候七王爷的。晚上,预备好热水,要伺候七王爷洗脚,说:“我平日没机会伺候七王爷,现在请赏脸让我尽点孝心”,感动得七王爷连连地拱手。一趟差事回来,李莲英的名誉不知提高了多少倍!七王爷、李鸿章争着向太后称赞,老太后更喜滋滋的,显然是给老太后露了脸,争了气,堵住了一般朝臣们的嘴,连说:“没白心疼他。”到了万寿节以后,十月十七日就是李莲英的40整寿了,老太后特意赏一桌菜。说是一桌,其实他本身就在寿膳房吃饭,随意有多少桌都可以,但他只请了老一辈的太监、同辈的好友、几个徒弟,悄悄地过了40整寿。用他自己的话说,“多给老太后磕几个头,多给皇上、皇后磕几个头,多给爹妈磕几个头,我就心平气和地过生日了。”拿李莲英的行为和很多历史上的奸宦相比,他的为人处事无疑是非常低调的。他无论在什么时候,从来不脑袋发热,总是冷静地来处理事情,这是他最可贵的地方。再说,平常日子,太监犯了错误,他永远是恩威并用,暗中维护,所以太监们都服他,也愿意亲近他。

   还有,老太后死了之后,一个当近侍的后台没有了,马上会完蛋,宫廷里头一朝天子一朝臣,用不着时,马上踢开,何况十目所视的李大总管呢?他很清醒地估计到这一点。李莲英早就有准备,把历年太后所赏的珍宝,积攒了七大捧盒,完全献给了隆裕皇后。他说:“这是皇家的东西,不应该流入到民间,奴才我小心谨慎地替皇家保存了几十年,现在年老体衰,乞求离开宫廷,所有这些宝物,奉还给主子。”这件事让隆裕十分感动,所以太后虽死,隆裕对他还是恩眷不衰。他死后,隆裕按大臣的礼恤赏丧葬费2000两。这足可以看出对他是怎样的恩待了。正可以证明,他早就预料到最后的结局,把宝物留作脱身之计的。一个太监,能够这样清醒地给自己筹划,也算是很难得的了。

   对于李莲英来说,这一辈子以谨慎为行为准则,虽然得宠但不争权。他对于慈禧尽忠,对于光绪同样也尽忠。纵使最严厉的史家对李莲英也找不到太大的恶行。李莲英实在是可以算历史上当红太监中难得的好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