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自信什么时候提出:大藏,佛说佛医经,吃的过饱的健康危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3:55:00
 

                

      人们日常生活的一日三餐,质、量、时三者恰当与否,对人体的健康和寿命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人有句简明扼要的谚语: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寓意实在深刻。

    “一日三餐都须合乎卫生要求”,这一点为数不少的人对它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必要的关注,尤其是晚餐更为突出。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对晚餐的论述也更多。 
    唐代医家孙思邈在所撰的《备急千金要方》里,劝导人们“暮无饱食”、“夜勿过醉”。唐代孙思邈在《卫生歌》中说:“太饱伤神饥伤骨,太渴伤血多伤气,饥餐渴饮莫太过,免致膨胀损心肺。”宋代医家陈直撰写的《养老奉亲书》中,对老年人特别强调“暮夜之食,不可令饱。”明代息斋居士的《摄生要语》告诫:“一日之忌,暮无饱食。”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在“却病八则”里写有“厚味伤人无所知,能淡甘薄是吾师”之诗句,慨叹人们往往不知晓长期太丰盛饮食对身体的损害。古人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对不恰当饮食可能损害健康的认识还不是很全面和深刻,但已体验到若干弊害。明代敖英《东谷赘言》里指出“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业;五者多患食不消化。”书中所说的“多食”,当然包括晚餐在内。
  
    随着科学不断进步,人们了解的饮食卫生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学者们研究报道,晚餐的质、量、时不恰当会导致人体多种病患,诸如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猝死、糖尿病、脂肪肝、胰腺炎、消化不良、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癌、胆道疾病、泌尿道结石、多梦、记忆力减退等。
 
    具体而言,经常晚餐吃得太饱、太丰盛(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酒和可乐饮料等),会使血糖、血液中氨基酸与脂肪酸浓度增高,体内胰岛素大量分泌,而人们晚上活动量较少,能量消耗低,多余的热量在胰岛素作用下合成脂肪,进而使人体发胖、罹患脂肪肝等。而由于体内胰岛素耗用量大,胰腺因负担加重以致功能衰减,逐渐引发糖尿病。

    进食过多肉类(猪、羊、牛等),或海鲜类(蚬、干贝、鱿鱼、龙虾、蟹等)或动物内脏、鱼卵、动物脂肪等,晚上各种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吸收胆固醇多,其中低密度脂蛋白携带的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逐渐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而血黏度的上升更助长了发生血管栓塞、中风甚至猝死的概率。

    晚餐丰盛又饱食,胃肠道因大量食物积聚而不胜重负,有可能引起胃炎、胆道疾患、胰腺炎等。其中,滞留在肠道内的蛋白质经厌氧细菌作用,产生胺、酚、氮、甲基吲哚等有害物质,既刺激肠壁可能逐渐引发癌肿,又会进入血液流到心、肝、肾、脑等器官造成损害。

    太迟吃晚餐,胃因空虚而发生饥饿收缩和分泌多量胃酸,可能引起胃炎、胃及十二脂肠溃疡。食物进入肠道后,食物中的钙,一部分被肠壁吸收,多余的钙经尿液排出。若晚餐太迟,食后不久即睡,夜里排尿次数少、间隔长,尿中积留多量钙,可能逐渐引起泌尿系统结石。

    晚餐太迟、太饱,食后不久即睡,来不及消化的食物积滞于胃肠内,产生腹胀压迫症状,会不断刺激脑细胞,使睡眠多梦、不安稳,进而引起神经衰弱,思考力、记忆减退。

    晚餐固然不可吃太多,然而含纤维的蔬菜、瓜果食物不能缺少。因为纤维素能减少人体对胆固醇、三酰甘油酯的吸收,增加胃的饱满感而降低胃口,减少胆汁酸再吸收和胆结石,有助于排便和预防肠癌。

    鉴于人们平日晚餐菜肴较多,特别是年节、休假日家宴以及聚会、庆典、款待宾客的宴席往往安排在晚上,不仅菜肴丰盛,且进食时间长,吃进菜肴更多,带来的害处也更大。因此,晚餐更应恰当掌握,食物搭配均衡,分量合适,元代养生家王王圭有小儿“吃七分饱病自少”的观点(《泰定养生主论》)。其实,“吃七分饱病自少”对多数人而言,何尝不然。现代学者研究也认为,在各种营养素均衡的情况下,吃“七八分饱”是适宜的。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分析对于健康的危害是:

第一,长期过度进食易导致肥胖。长期过量饮食,特别是过多进食大鱼大肉等高热量食物,就会使摄入的能量过剩,日积月累,便导致肥胖。而肥胖已被认为是大多数代谢性疾病的温床,对健康危害极大。例如当身体每多增加500克多余脂肪时,脂肪便开始在血管中沉积。同时,肥胖者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含量都相对较高,使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发病率随肥胖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加,据统计,我国心脏病患者中肥胖者是正常人的2.5倍;高血压患者中肥胖者是正常人的3倍;糖尿病和动脉硬化患者平均4人中就有3人是肥胖者。肥胖还极易诱发胆囊炎和胆结石,降低机体免疫力和降低寿命。日本多年前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人当时的平均寿命为74岁,而本国相扑运动员的平均寿命却只有49岁,整整减寿25岁。

第二,长期过度进食易加重冠心病。当我们摄入过多食物时,其中的高脂肪食物特别难消化,这就大大加重心脏负担,使腹部胀气,隔肌位置升高,从而限制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另外,由于消化食物的需要,全身血液较多地集中在胃肠道,使冠状动脉供血更加不足,从而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进而危及生命。

第三,长期过度进食者易易患脑血管病。种类繁多的脑血管疾病,大多与饱食导致的高血脂、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当今,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严重的三大疾病之一。

第四,长期过度进食易患糖尿病。这种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要症状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诱因虽多,但公认的诱因是与长期饱食、能量过剩及腹部肥胖有关。故此病被誉为典型的“富贵病”。因此,糖尿病治疗除药物降糖外,主要是节制和控制饮食,改善营养结构。

第五,长期过度进食易加速衰老。有关学者还证实,吃得太饱会让人脑内一种叫做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急剧增加,而这种物质又被证实是促使脑动脉硬化的元凶,脑动脉硬化则与老年痴呆密切相关。此外,学者还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约20%的老年痴呆患者在他们青壮年时期都是喜欢吃得很多的“美食家”。

第六,长期过度进食容易得胃病,还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许多欧美的科研机构通过研究发现,机体免疫功能衰退是各种癌症的促发因素,而长期饱食就有使人体的免疫功能过早地衰弱或减退的可能。而另外一项调查显示,每人每天摄入2700千卡热能,肠癌死亡率为11.7人/10万人,但当摄入增至3900千卡时,死亡率可增加数倍。人的消化系统需要定时休养,才能保持正常工作。如果饱食,上顿的食物还未消化,下顿的食物又填满胃部,消化系统就得不到应有的休养。人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很短,每2—3天就要修复一次,一日三餐之外还常吃夜宵,就使胃黏膜得不到修复的机会。由于让食物长时间滞留胃中,逼迫胃大量分泌胃液,破坏胃黏膜,容易产生胃糜烂、胃溃疡,从而诱发胃癌。

第七,营养过剩同样会增加体内各脏器的负担与畸形发展。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肥胖症等等“富贵病”的原因皆为贪吃惹出来的。另外,体内甲状旁腺激素的多少又与平时饮食量成正比。长期饱食就会使人体内甲状旁腺激素增多,容易使骨骼过分脱钙,造成骨质疏松,从年轻时就经常饱食的人,到了老年,由于体内甲状旁腺激素含量明显增加,即使摄取较多的钙,也难以沉着于骨骼之中,所以患骨质疏松的机会就会明显增加。

第八,诱发胰腺炎和结石
  晚餐吃得过好过饱,加上饮酒过多,很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使人在睡眠中休克。如果胆道壶腹部原有结石嵌顿、蛔虫梗塞以及慢性胆道感染,则更容易因诱发急性胰腺炎而猝死。 
  人体排尿高峰一般在饭后4~5小时,而晚餐吃得过晚,晚餐后产生的尿液就会全部潴留在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这样,尿路中尿液的钙含量就会不断增加,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尿路结石。

第九,导致睡觉多梦
  晚餐过饱,鼓胀的胃肠会对周围的器官造成压迫,使大脑相应部位的细胞活跃起来,诱发各种各样的噩梦。噩梦常使人疲劳,久而久之,会引起神经衰弱等疾病。

第十,使人容易疲劳,长期使人形成老年痴呆

    过饱,会引起大脑反应迟钝,加速大脑的衰老。人们在吃饱后,身上的血液都跑到肠胃系统去“工作”了,容易让人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昏昏欲睡。日本有关专家还发现,大约有30%~40%的老年痴呆病人,在青壮年时期都有长期饱食的习惯。

第十一,缩短生命

    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200只猴子分为两组,100只让他随意吃饭,另100定量供应,让其只能吃七八分饱。结果呢?随便敝开吃饭的这100只猴子,10年下来胖猴多、脂肪肝多、高血压多、冠心病多,死得多,100只猴子死了50只。另外100只猴子,苗条、健康、精神好的多,很少生病,100只10年养下来才死了12只,现在一直养着,观察到最后证明,所有高寿的猴子都是只吃七八分饱的。小时候看过一本小说,描写十八世纪西方贵族生活的情景。贵族们肆意挥霍,一天到晚的宴会,吃饱了不消化就喝苏打水,一个个大腹便便,大多不到五十就一命乌乎。他们因财富的大量拥有而生命又极为短暂,拚命的挥霍,殊不知是在无度的挥霍中,加快了生命终止的步伐。当然人的寿命还受着多种因素的制约。

附录:宋吴天竺沙门竺律炎共支越译

佛说佛医经

人身中本有四病:一者,地;二者,水;三者,火;四者,风。风增,气起;火增,热起;水增,寒起;土增,力盛。本从是四病,起四百四病。土属身,水属口,火属眼,风属耳,火少寒多目冥。

\\\\\\

佛言:「食多有五罪:一者,多睡眠;二者,多病;三者,多婬;四者,不能讽诵经;五者,多着世间。﹂何以故?人贪婬人知色味、瞋恚知横至味、痴人知饭食味。《律经》说:「人贪味,味复味得生,不得美味。」佛言:「一食者为欲断生死,亦随贪不能行道,为得天眼自知所从来生,去至何所。人不念死,多食、常念妇人,皆堕百四十恶,中夭皆用饭故。犯十恶后生便失人形,堕畜生中。既得作人,饥渴血出,瞋恚傍生于爱,内生于贪。佛说有大福,自饥以饭与人,令人得命,是为大福。后生饶饮食,乏瞋恚,亦无所施,施亦不得,但意恣贪婬,亦无所施,但得意恣,非我所有。一钱以上,不得取故,作贪欲空自苦作罪。道人不有忧愁,忧随怒,愁随贪。我辈有死岁、有死月、有死日、有死时,亦不知、亦不畏、亦不行道、亦不持戒,东走西走,忧铜忧铁,忧田宅、奴婢,但益人恼、增人苦,为种畜生习。﹂佛言:「人治生,譬如蜂作蜜。采取众华,勤苦积日已成,人便攻取去。唐自苦,不得自给。人求是念是,忧有忧无,饥渴勤苦,合聚财物。未死,忧五家分,或水、火、盗贼、县官、病痛,多不如意;己死,他人得之。身当得其罪,毒痛不可言。五分者:一者,火分;二者,水分;三者,盗贼分;四者,县官分;五者,贫昆弟分。何为无忧所有?人不计是五分忧,苦剧不弃,是忧苦有万端,结在腹中,离道远法。人法生贾作,得利,不当喜;不得利,亦不当忧,是皆前世宿命所致。人有贪,贪便不得利。正使得一天下财物,亦不能猛自用之,亦不随人去,但益人结、但有苦恼、但种后世缘因。缘因如火,如火无所不烧。我辈不觉,是黠不敢妄摇,知为增苦种罪。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是故于此中,缘起大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