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针拆线以后一直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百万人口报告率533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50:48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百万人口报告率533份

监管工作开始进入信息化阶段

《 人民日报 》( 2011年11月21日   13 版)

  本报北京11月20日电  (记者富子梅)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管工作会议上获悉:截至6月底,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基层用户已经达到62884个,其中医疗机构用户38067个,企业用户22936个,全部实现了在线报告,标志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管工作已经开始进入信息化阶段。

  2008、2009、2010年连续三年年报告数在65万份以上,百万人口报告率533份,接近发达国家的监测报告率,是我国药品监管工作最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领域。

  目前我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建设兵团都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还设立了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国家计生委计划生育药械不良反应2个二级监测中心。全国333个地市都成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或指定了专门人员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监管,部分地区还成立了县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我国已初步建成了以国家、省、地市为基础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管理组织体系。

  截至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已向社会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42期,定期发布《药物警戒快讯》102期,介绍其他国家药品监管当局发布的药品安全警示信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较好地履行了对上市药品监测、控制、服务以及应急处理等职责,在近几年的药害事件处置以及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浈表示,下一步,要做好基本药物、疫苗、中药注射剂和高风险类药品的监测,及时分析、评价监测信息,切实做到药品安全隐患 “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价、早控制”。注重高风险信号的评价挖掘和利用,属于药品质量问题的,要督促企业改进质量;属于药品本身问题的,要督促企业开展上市后研究,切实提高我国药品安全监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