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一个人会不见面吗:推广生态养殖 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22:53:46

江夏区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调查

为贯彻执行江夏区人民政府、武汉市人民政府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订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责任状》以及省政府与财政部、环保部签订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协议》要求,江夏区人民政府出台了《江夏区农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该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环境为目标,以农村环保“四个两”示范工程(即“两清”、“两减”、“两治”、“两创”。“两清”为清洁种植和清水养殖;“两减”为化肥施用减量化和农药施用减量化;“两治”为村庄环境整治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两创”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和生态村创建)为主线,推动我区集中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有效处置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和畜禽养殖废弃物,有效推广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健全完善农村环保长效体制机制,创建梁子湖流域全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方案将实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列为八项工作目标之一,要求畜禽养殖场与居民集中区有合适的防护距离,有配套建设相应的废弃物贮存、运输、处理设施,畜禽粪便得到有效处理且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为此,江夏区畜牧部门调整工作思路,将畜牧业发展重点由追求规模养殖向追求生态养殖、提档升级转变,着力畜禽生态养殖,采取生物发酵床“零排放”、沼气能源利用、有机肥生产、建设种养循环农业园(场)等方式,重点加强畜禽养殖小区和畜禽散养密集区的污染治理与废弃物综合利用,探索试行养殖业污染总量减排,有效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并建设江夏区梁子湖流域示范区内村组入户式小型沼气工程。
  1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生态畜牧业是指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畜牧业产业体系,是一个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多目标、多功能、多层次、多成分的组合合理、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内外交流、关系协调、能协同发展和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是技术畜牧业的高级阶段。生态畜牧业主要包括生态动物养殖业、生态畜产品加工业和废弃物(粪、尿、加工业产生的污水、污血和毛等)的无污染处理业。
  江夏区是国家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区)、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区)及湖北省优势农业板块基地(生猪)。近年来,江夏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畜牧养殖大区的优势,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为突破口,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畜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畜牧业集约化和企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并且逐步向生态化迈进,呈现出生产发展、效益增加、生态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当前,我区建成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规模场)92个,发展畜禽专业户2 000户。建成大型沼气工程41处,大型生物发酵床养殖小区32处,万头猪场千亩以上种养循环生态农业园(场)3处。2010年全区生猪出栏90万头、家禽1 900万只,肉蛋产量12.48万t,畜牧业产值20.5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比重的32.5%,增加值达到8.3亿元。
  2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与成效
  (1)坚持科学发展,调整养殖结构。为寻找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平衡点,对养殖结构和区域布局进行科学调整,充分发挥比较效益。一是调整优化规划布局,将武汉外环线以内和梁子湖、斧头湖沿湖岸线1 000m范围划定为畜禽禁养区;将江夏经济开发区及周边区域划定为畜禽限养区,将外环线以南的南部乡镇划定为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区。二是调整优化畜种结构。集中精力,专心发展生猪、肉鸡、肉鸭,限制发展草食家畜。三是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实现家畜良种推广工程,引进美国、丹麦、瑞典冠军种猪以及印尼、印度高端种牛,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全区良种覆盖率达95%。四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实现规模化前提下,注重标准化,2010年,怡山湾猪场、省农牧安山猪场、省畜科所猪场通过农业部全国首批畜禽标准化示范场认证;巩固温氏活禽、贺站仔猪交易市场谋划生猪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巩固现有屠宰能力,积极推动中粮150万头屠宰扩能生产项目,注重“新”、“深”,培育品牌。五是调整优化养殖结构。从单纯的畜禽规模养殖,向花园式生态型循环农业园(场)扩展,成功建设怡山湾、金林、光辉三个万头猪场循环农业示范园(场)。
  (2)坚持集约养殖,续建专业小区。2010年,以“亿只鸭工程”契机,着力建设肉鸭养殖小区,先后建成单批5万只和10万只养殖小区分别为22、2个,在建8个。目前畜禽规模养殖小区92个,其中万头生猪养殖小区40个,30万只肉鸡养殖小区12个,30万只肉鸭养殖小区32个,万只蛋鸡养殖小区4个,种禽、种牛、奶牛养殖小区4个,全区生猪、家禽集约养殖所占比例分别达到85%、95%。
  (3)坚持资源循环,提高综合产能。为促进资源循环使用,将“两型”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跳出畜牧业,谋划畜牧业的发展。一是大力推进“一池三改”、沼气能源与有机肥生产。全区37个万头生猪小区采用红泥塑沼气技术,建成3 000~12 000m3沼气池35座,采用中温发酵技术,建成发酵塔2座,37处特大型沼气池年产沼气3 000万m3。配套建设有机肥生产,已经建成中化东方、鄂美等4处有机肥场,年产有机肥25万t。二是积极探索以生猪规模养殖为核心,以废弃物治理利用为载体,以土地流转经营为依托,以迁村腾地建设农民新村为手段,以助农增收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先后建成怡山湾生态农场,金林生态农场,光辉生态农业园。
  (4)坚持环保养殖,实现生态发展。一是发展生态化基地建设。沿山边、林边、苗木基地边、蔬菜基地边发展生猪规模养殖,沿湖塘库坝边发展水禽养殖,沿107国道发展肉鸡养殖。二是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和生物减排技术。在6个万头生猪小区和32个30万只肉鸭小区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同时推广应用复合微生物制剂,降低废弃物中氮、磷及有机质含量,改造空气环境,达到减排目的。三是力推花园式养殖。在现有92处规模养殖园区,广植桂花、玉兰等名贵苗木,既美化了畜禽养殖小区环境,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5)坚持品牌培育,增强竞争能力。通过培育一批养殖业品牌,做好产业链延伸,推进项目引进建设,增强了畜牧产业、畜牧品牌、畜牧产业链的竞争力。一是通过中粮集团、温氏集团等知名品牌企业进驻,带动我区畜牧生产方式转变和快速发展。二是培育“金林”种猪、“家佳康”肉品、“自然源”蛋品等自有品牌,提升江夏畜产品知名度和竞争能力。三是不遗余力推进“三品”、HACCP、龙头企业、示范场等认证认定,提升江夏区畜牧产品竞争软实力。四是做好新闻宣传,多方位展示畜牧业发展成果,为畜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
  (6)坚持防检监管,确保稳定发展。防检稳畜牧、经营活畜牧、发展强畜牧,是我区畜牧系统和畜牧行业一贯坚守的工作理念和发展思路。实际工作中注重两手抓。一手抓基础工作,确保两个100%,即确保农户散养基础免疫100%,规模场程序免疫100%。一手抓规范管理,确保“十个到位”。即组织领导、基础免疫、责任落实、工作计划、监管网络、巡查督查、检疫程序、畜产品监测、经费保障、考核奖惩等十个到位。全区2010年全年无一例重大动物疫病疑似疫情,无一例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成功检出并规范处置瘦肉精阳性猪191头。
(7)坚持助农增收,改善生产生活。畜牧业发展为农民持续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规模养殖占比大、底盘稳,又增强了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虽然历经洪灾、畜禽市场低谷期,但盘点全年,畜牧业仍然是地方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仍然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全区2010年畜牧产业链实现产值48亿元,其中养殖环节产值20亿元,畜产品及饲料加工环节产值25亿元,三产服务业产值3亿元,畜牧业为全区40万农业人口人均创造养殖环节产值5 000元,畜牧产业链为全区40万农业人口人均创造产业链产值12 000元。
  3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江夏区生态畜牧业发展通过系列措施的实施得到快速发展,但生态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与畜牧业发展的矛盾,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与防疫监管、畜产品安全执法之间的矛盾。今后工作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做好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促进生态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1)进一步合理调整畜禽养殖业布局,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畜禽养殖业合理的空间布局、科学的种养结构、稳定的生产能力、与环境和谐的生态关系,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要按照2010年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合理调整畜禽养殖布局,划分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区。
  (2)进一步坚持监管并重的原则,推动种养结合生态养殖。畜禽粪便综合治理要从末端治理转移到综合治理;要从工程建设转到建管并重,重在管理;要从单纯的畜禽粪便治理转移到治理与生态建设相结合;要从单纯靠政府投资转到以政府引导,养殖业主为责任主体,探索产业化治污、资源化利用新路子,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3)进一步提高畜禽养殖业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控制面源污染。凡新、改、扩建畜禽养殖项目,必须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依法报批。经相关职能部门批复后才能开工建设,并在建设过程中按《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做到环保处理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
  (4)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协调配合,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和建设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要形成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长效管理机制。对畜禽养殖业按规模实施分类管理,即对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制定政策和措施,规范发展,扶持科技含量高的种源生产,引导其逐步实现集约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对小型畜禽养殖场进行限制和调整,符合环保要求的,促使其逐步成长为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有计划地逐步关闭。 推广生态养殖 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马云鹤
                                     (胶南市畜牧服务中心)

   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与常规畜牧业技术不同,又与传统畜牧业技术有区别,是按生态学原理和科学理论指导而形成的较新技术。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技术,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促进资源的再生,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因发展畜牧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畜禽产品质量,打破国际市场的各种贸易壁垒,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一、畜牧业对自然环境的污染途径与原因
   (一)畜牧业环境污染途径
   1、粪便污染。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是造成牧业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粪便量约为17.3亿吨,而我国工业行业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34亿吨,畜禽粪便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7倍。据了解,在我市仍有相当部分的养殖户将畜禽粪便堆积在田间地头或村庄道路上,未做适当处理,对周围环境的水体、土壤、空气和作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成了公害,成了畜禽传染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重要传染源。另外,规模化养殖场产生的大量粪便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则养殖场散发出非常难闻的气味,会严重地污染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
   2、水质污染。畜禽尿液、冲洗场地的污水、雨水冲刷粪堆、畜牧场、畜产品加工厂、屠宰厂的污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其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高浓度的畜禽有机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将会造成水质不断恶化;畜禽污水排入鱼塘及河流中,会使对有机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严重威胁水产业的发展。畜禽粪便污染物不仅能污染地表水,其有毒、有害成分还易进入到地下水中,严重污染地下水。
   3、药物残留潜在污染。畜产品中残留的药物有兽药、人药、消毒药、农药及其它化学物质,目前最突出的是使用违禁的盐酸克仑特罗(β-兴奋剂的一种)的残留问题。此外,抗生素和激素的滥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超量使用也会造成药物残留。
   (二)畜牧业环境污染成因
   1、畜牧业由分散经营转为集约经营。我国传统畜牧业规模小,仅作为一种家庭副业来经营,所以污染影响不大。但近年来由于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国际市场对畜禽产品要求越来越高、饲草饲料资源的过度消耗、养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原因,饲养方式由传统的自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经营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畜牧业逐渐转为集约化,大规模饲养场急速增加,进而导致了大量粪尿等排泄物的产生,且多数均未及时处理,对人类和畜禽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畜牧场地由农牧区向城郊区转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多,为了便于畜产品的产、供、销一条龙的配套,畜牧业由农区、牧区逐渐向城镇郊区转移,造成了农牧脱节,家畜粪肥大量积压,不能及时施用于农田而造成污染。
   3、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由于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使用抗生素、维生素、激素、金属微量元素已成为畜禽防病治病、保健促长的需要,经济利益驱动和科学知识的不足,药物滥用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畜产品的药物残留及环境污染。
   二、发展生态畜牧业重要性
   1、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任务
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有效地转化粮食和其他副产品,可以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促进农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大力发展畜牧业,更多地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可以更合理、更有效地配置农业资源,是新阶段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2、不失时机地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
我国粮食供求平衡、丰年有余,现有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肉、奶、蛋和皮革、绒毛制品,尤其是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畜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必将推动畜牧业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发展生态畜牧业可以有效地促进养殖业、种植业之间形成良性循环,确保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3、尽快把生态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
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力争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实现我国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根本性转变,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明显提高,畜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明显提高,畜产品出口竞争力明显提高。
   三、发展生态畜牧业做法与途径
   1、观念上的更新
观念要做到三个转变:从单一资源导向型畜牧业向商品资源结合型转变,动物产业要参加国际、国内大市场,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从单一型生产畜牧业向节粮节草与多层次利用型发展;从传统生产型生产向规模经营与传统生产结合转变。
   2、系统科学与现代管理
生态畜牧业是动物产业为主的多学科综合配套发展,需应用系统科学方法,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去指导,有宏观区域决策、区域发展模式,还要有市场发展与养殖规模平衡优化组合。微观上要有节粮节草高效转化的实用技术系列,规范化服务系列,这些都离不开系统科学、生态科学与现代管理。
   3、资源—生产—加工—销售同步发展
资源—生产—加工—销售同步发展典型模式树立与普及发展,是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加强资源的开发同时,强调培育市场,根据消费市场的趋势预测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扩大加工能力与竞争能力,争取创名牌,闯市场,做到资源能够转化,产品能够稳住市场,使生态畜牧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4、普及“高效转化”技术系列
生态畜牧业是能量和蛋白质的高效转化型和减少饲粮浪费型,强调动物结构优化与环境平衡的同时,“高效转化”技术普及也是关键。其一是减少维持消耗,加强疫病程序化,减少发病、减少死亡,淘汰劣质种源,推广杂交改良和优良种源,合理搭配公母比例与年龄比例。其二,推广普及配方技术系列,优化饲料配方,按饲养标准科学饲养,推广二元、三元种植结构。其三,提高农民科学养畜技术水平,提高农民养畜市场意识,使科学技术能广泛地普及。
   5、推广立体养殖模式
在我市畜牧资源丰富、畜牧业发展较快地区,逐步推广“上层养鸡,鸡粪经过发酵后喂猪,猪粪尿制作沼气,沼渣排入鱼塘喂鱼,鱼塘淤泥回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多位一体的立体养殖模式,此种养殖模式在我国多部分地区已经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