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泥汀有什么副作用:课堂有效性的建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55:50
作者: 杨雷 (高中物理  新疆兵团农七师物理一班 )    评论数/浏览数: 0 / 8347    发表日期: 2008-07-12 10:07:29
        何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的理解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而通俗地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圆满完成,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如何让课堂教学扎实、有效?结合自身的学习与实践,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更多应关注的是学生的“学”,教学要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而我们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固定的,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在怎样来设计课程才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课程知识、达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等几个问题上多下工夫。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考虑:
 
其一、设计一堂课,必须要注意的是
1、明确课堂所要实现的目标
   对于课堂所需实现的目标,我们要心中要有数,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也要注意目标又不要太多或者难度太大,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要降低教学的重心。
2、心中始终有教学整体框架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出乎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每个环节的进度并不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这便需要我们心中始终有个教学的整体框架,对课堂的教学进程有个清楚的定位,从而为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随时进行调整。
3、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
   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学设计中所创设的环境必须要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兴趣。设计的各个环节的流畅性也很重要,要符合学生的思考、探索、求知过程,逐层诱导深入,理解巩固,深入浅出。同时还应对学生有比较充分和全面的了解,如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才能设计出吸引学生的课堂来。
4、内容选择的有效性
   新教材知识面非常广,安排的教学课时却很少,我们必须掌握课程标准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从旧教材中解放出来,对教材大胆取舍,合理组织,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点的教学难度必须有效控制。特别要处理好选修内容与必修内容的关系。
5、讲授的有效性
符合学科特点、科学严谨的讲述能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在讲述过程中,做到思路清晰、语言简练、生动形象、充满激情,能使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有效地记住、理解知识点。
6、注重提问、讨论及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有效的提问并激发学生讨论、思考,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学生自主的学习状态。
讨论及课堂活动的组织更要注意有效性,克服随意性。课堂提问、讨论及其他课堂活动,都应该事先准备充分、设计精当,防止出现课堂秩序失控,更好的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7、重视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一定要精,精的内涵就是:量少、典型、针对性要强。
 
   其二、构建教学模式,形成特色课堂
1、为什么要构建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具有一定典型意义而又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结构。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重要的原因便是探索出了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充分揭示了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和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从而增强了课堂的有效性。
2、怎样构建课堂教学模式
   设计或建立一个课堂教学模式应有四个方面的特性:①完整性②个性③简明性④实践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一般程序为:①明确目的;②找到典型案例(课例);③从理论上分析课例;④明确模式中的关键词语,如目标教学模式、“案例”探究教学模式;⑤简要表述,如导学教学模式:导兴趣、导思路、导方法,讲练结合教学模式: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讲模糊点,练思维、练表述、练解题,练计算;⑥具体再实践;⑦模式测评与改进。
我希望并倡议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认真研究学科特点,研究我们自身的特长、个性、气质等,以形成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我们自己的教学特色,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名师”。
 
   其三、换位思考,想学生之所想
1、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并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将期望传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教师,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问;不同意的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批评;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最佳的精神状态,从而使学生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活动。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发挥主导作用,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可以采取班级集中授课、小组合作交流和个别辅导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从而使课堂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3、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取结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获得结论的同时,情操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开发,潜能得到发掘,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概念教学要展示概念形成的过程;法则教学要展示机理;公式教学要展示推导过程;应用题要展示解题思路;计量单位教学要展示概念的建立。知识是在展示的过程中掌握的,学习能力是在展示的过程中提高的,学生的主体精神也是在展示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只有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才能牢固,主体精神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实在课堂上。
4、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
   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是教师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有很多教师经常用讨论的方法,怎样讨论,讨论有几种,怎样安排时间,也都是应该思考的。比如说,有的讨论可以放在课堂上进行,有的可以分组在课余时间进行,有的讨论是激发学生大容量思考中讨论。又比如,目前提倡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那么怎样利用电脑演示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呢?还有提问的策略,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精心设计提问,要提出一些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要有一些思考含量。
5、体会并享受学生的成功
   在这一部分中主要是看教师能够为学生做出什么,才能让学生在考试当中取得最好的成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才能乐学,必然会取得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