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体味重:少林《拳经拳法备要》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55:12

少林《拳经拳法备要》

转载 

拳经序

经拳法备要导读

问答歌诀二十款悉尽其中之秘

周身秘诀十二项  

下盘细密秘诀

少林寺短打身法统宗拳谱

总论入身煞手猛迅精微秘

论八面肩头

张横秋先生传授习练手法秘要

口传百法

提劲运用之法

迷拳

醉八仙歌

死手解救

拳法备要

目录    

 ---------------------------------

一少林“禅武医”记录片   

 

二少林“禅武医“视频剪接学术研讨交流

 

三少林“禅武医”相关书籍、文章

         

四 少林禅武医图片、文章、专辑汇总

 

博文分类

 

嵩山少林禅武医研究院

---------------------------------

少林“禅、武、医”视频、图片大

少林拳经拳法备要导读

转载 

壹、前言

    根据历史古籍记载,中国各种武术旱在春秋战国时代即已成形。其中拳术部分,在汉书?艺文志的「兵书部」中,便有「手搏六篇」的记载,这可说是中国最古老的拳法书,可惜的是其内容已不可见!至于拳法的重要性,在何良臣的阵记一书写得很清楚:「学艺先学拳,次学棍。拳棍法明,则刀枪诸技特易易耳?所以,拳棍为诸艺之本源也。」(见阵记卷二技用篇)。

    然而,考证之历代典籍,论枪之书有武编、纪效新书、手枪法选、手臂录;论棍之法则有剑经、纪效新书、少林棍法阐宗等,其余刀法与射法也都有许多图籍记载,唯有拳法一节,较难窥其全体大貌!拳法既为诸艺之本,为何历代武术家着墨较少呢?笔者窃谓:古代兵家以作战取胜为目的,而军事作战中,器械之用实为制胜关键,而对于拳技之本反而省略少提;另一个原因,拳艺是诸技变化之根本,高手深知其重要性,也就秘而不传了!其实,武术之精华尽在于拳法之中?因此,当我们发现了这本古老的拳书-「举经拳法备要」,也就格外的珍惜了。

    「拳经拳法备要」有多种版本。「拳经」据书中图标注明为少林寺玄机和尚传授,如图l,而序文中则明述为明末陈松泉所得,张鸣鹗编辑,此书在民国十六年由上海国技学社改名为「玄机秘授穴道拳诀,铁打骨科秘本」出版,近年台湾建华图书出版杜有翻印出版,然而,笔者加以考证,书中有错字漏词,仅能比较参考而己,读者万不可被误导。

    另外「拳经拳法备要」有曹焕斗在清干隆四十九年所做之序,其内容错字较少,唯缺「张鸣鹗先生总序」、「呆架」、「呆披」等拳诀,至于「金疮跌打接骨秘本」部分,则不在本文讨论之内,不予论述。本文采用之版本为民国二十五年由蟑隐庐复印出版,目前国家图书馆有收藏。

    拳经拳法备要一书出版的宗旨大意,张鸣鹗在总序中说:「拳有身法焉、手法焉、步法焉,实为武艺三根本,根不备不足以精器械,欲精器械必先论夫拳」。又说:「试以身当兵乱之世,必不能端章甫而点兵卒,只谓之武能佐文也亦宜」,可见先人以武拨乱反正,或以之修心养性之心。而曹焕斗在序中则以一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练习」为旨趣;而更以「用志不纷,乃凝于神,始有得心应手之能,更无筋努骨突之弊」为真传?    本文撰写之原则,除了将全书重新编排章节,使之有一贯相承之感外,文中标点符号亦予标注,而拳法内容则尽可能保持原貌,但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大意,则增加部分连贯语句助词:至于拳法备要二卷图标部分,为整体的关连性,部分按文义移至拳经一卷之范畴内,一并请读者分辨之。

贰、关于作者

    「拳经拳法备要」  一书共有二卷,本书非成于一人之手,乃是明清两代多位武术家的心得总结。因此,其最初出版年代已不可考,但是经由历代增删补注,最后由曹焕斗总结成书,则在清干隆四十九年(公元一七八四年)出版,已无疑义。

    有关中国拳法的记载年代甚早,但是大都仅是只字词组、或短篇论述、或名称史实的记录而已,至于拳术内容详实并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者,「拳经拳法备要」应是最早且是最完整的一本书了。所以本书在拳术历史上的价值不容忽视,然而,对于作者的生平背景则须更进一步探讨,才能奠定它在历史上的地位。

    「拳经拳法备要」原为两本着作,拳经是其一  ,拳法备要则是后来的补注。

    「拳经」作者,最初署名为玄机和尚秘授,是少林宗派。而张鸣鹗在遍访名家,兼而习之后,编成一帖,是为「拳经」的原始容貌,其内容应包括问答歌诀、周身秘诀,下盘细密秘诀等部。

    其后张孔昭得异人(应为张鸣鹗的传人)传授,得此神妙秘法,再将「拳经」补充之,并加入歌诀便于记诵,此外「总论入身煞手猛迅精微秘要」、「习练手法秘要」应是张孔昭的心得精华。

    至于曹焕斗幼年好武,从学于张孔昭之徒,后得「拳经」藏本,如获至宝,日夕研求,学成后除再为「拳经」补注作序外,并且再绘图论述成「拳法备要」一卷,而集结成一书,使之更臻完整无缺,乃成武术钜着。

    因此,本节所要探究的作者,依序为玄机和尚、张鸣鹗、张孔昭(横秋)、曹焕斗(在东)等四人。这其间虽无直接相互传承关系,却是本书成帙的主要关键人物。

    一、玄机和尚

    近代国术作家唐豪曾经特别研究过「拳经拳法备要」,并且把他的研究结果写  在「中国武艺图藉考」  一书中。对于玄机和尚是何许人也?唐豪曾去访问少林寺,得到西塔历代僧侣墓碑的拓本,发现从明到清顺治年问的僧侣,其法名都属「玄字辈」,因此判断玄机和尚殆为明朝人士,当无疑义,然而,我们却无法得知玄玑和尚的生平大要。此外,张鸣鹗在序文中谈到「身当兵乱之世」,亦为明未兵乱之例证。

    又曹焕斗于清干隆四十九年(公元一七八四年)作序中,时年曹已退隐于家,因此,估计「拳经」之传当在百年前左右,恰约为康熙年间,那么推测玄机和尚必是明代之人,确实可信矣!

    少林寺自唐初「王世充之乱」起,即以武勇名天下,而后俞大猷指导宗擎及普从两名和尚,以及程冲斗向少林和尚洪转学习棍法的历史记载,也斑斑可考,只是大都以棍法闻名,而非以拳术享誉寰宇。其实,少林寺原为佛门清修净地,在改朝换代之际,孤臣孽子为避灾祸,而挟技投寺者大有人在,乃造成寺中武艺汇聚之场所。因此,拳艺经过综合研究所形成之拳术精要,也就有脉络可循,只是在传承上不免担心招摇而姑隐其名了,玄机和尚之遗续当以如是观。

    二、张鸣鹗

    张鸣鹗,生卒年代不详,大约是明末清初年间人。

    张氏师承陈松泉,据其拳经总序所言,陈师少负侠气,身携资金邀游海内,而遍访武术名家,张鸣鹗得其所传,据以编录「拳经」数百首,并附诸器械百法,编成一册,可惜现存古籍并无「器械百法」。

    张氏视拳术为武艺之根本,讲究跌、打、抓、拿之错行相资,其拳艺造诣,  以「手法则凭虚而入,不撄人之力,乘时而进,适中彼之疑,如僚之弄瓦,循环  而无端,若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地;至于身法,重如泰山之压,轻如鸿毛之飘,  悠扬处花非絮舞,变换处活虎生龙;其于步法,且妙且玄,难以觅踪,亦长亦短,

  无能把捉,进则靠山、退则倒海」为极致。而仓卒应变,绰绰乎有余裕也,此诚

  为武街大家之风范?

    三、张孔昭

    张孔昭,字横秋。生卒年代亦不详,据推测则大约是清康熙年间人。

    张氏师承不详,曹焕斗仅称之「曾遇异人传授」,但在拳经法备要一书中,则题为「张孔昭述,曹焕斗注」。因此,张氏当为张鸣鹗所传一系无疑,而「拳经」非孔昭本意原著,仅补述而已。

    至于孔昭之拳法造诣,焕斗称之「藏神在眉尖一线,运气在腰囊一条」,此语在发劲和蓄劲的功夫上,已达运用武术之三昧。怪不得焕斗从其高伯祖得到「拳经」秘法,惊为异实,并苦心思索。

    张孔昭授徒甚多,得其真传者有程景陶、胡我江、张仲略等三人?

四、曹焕斗

    曹焕斗,清干隆年间人,生卒年代不详。

    曹焕斗生于官宦之家,自幼喜爱武术,其父亲特别聘请高明拳师教导其四兄弟。在家十三岁开始,除了跟从私垫研习经文之外,每日便勤练武艺了?

    在他十八岁那年,得张孔昭拳经遗着,即日夕研求,武术大有进展?据罗振常在拳经序所言:「张孔昭徒众至干隆时犹有存者,曹实再传而得其法,不然仅据原书,固不能为此发明也」。这是平实之论,绝非曹焕斗自序「忽梦有二老人为余指授」,不过,拳经给曹氏莫大的启发当无疑义。

    当曹焕斗体悟出「身益软、手益活」之妙后,已届二十八岁,因屡次参加童  试不成,便离家求取进展。但数次病困而归,遂专心习艺,并漫游江淮两浙荆楚  之间,阅人无数,与人较技,都无败绩,更信张孔昭真传之奥妙。

    晚年,曹氏退隐归乡,依其所学心得,将「拳经」详为解释,并绘画图像,写成「拳法备要」一卷传世。

参、拳经本文

拳经序

经拳法备要导读

问答歌诀二十款悉尽其中之秘

周身秘诀十二项  

下盘细密秘诀

少林寺短打身法统宗拳谱

总论入身煞手猛迅精微秘

论八面肩头

张横秋先生传授习练手法秘要

口传百法

提劲运用之法

迷拳

醉八仙歌

死手解救

拳法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