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简谱韩磊:转:特效腹针治百病(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58:11

腹针常用的腧穴

腧穴概述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与“输”意思相通,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穴的意思,俗称穴位。人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经穴均分别归属于各经脉。经脉又隶属于一定的脏腑。故腧穴一经脉一脏腑间形成了不可分割的联系。

腧穴是人们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陆续发现,并逐步积累起来。随着对腧穴主治性能知识的积累,古代医家把腧穴的主治作用进行归类,并与经络相联系,说明腧穴不是体表的孤立点,而是与经脉、脏腑相通。



腧穴的归经在《内经》中已论及穴名约100个。随时代的发展至清代李学川著《针灸逢源》定穴名361个。

人体的腧穴很多,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归属于十二经和任脉、督脉循行线上的腧穴,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位置和归经,且有主治本经病症的共同作用,是腧穴的主要部分。奇穴又称“经外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或不便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包括现代发现认可的新穴。这类腧穴也有其主治作用,有的奇穴可有特殊的疗效。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这类腧穴既无固定的名称,亦无固定的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它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阿是”之称,始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中。

在腹部共有经穴48个,经外奇穴45个。特效腹针疗法常用腧穴为23个。掌握这些常用腧穴,便可以应用腹针进行治疗,并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腧穴都具有它的相对特异性,特效腹针疗法使用的腧穴更具有明显的特性。腹针治疗要求术者要准确地取穴和掌握每个常用腹部腧穴的穴性,在临床实践中并应不断地探索腹穴新的治疗作用,这不仅是是学习和掌握特效腹针疗法的需要,也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更是不断补充和发展特效腹针疗法需要。

腹针常用的腧穴

一、特效腹针疗法常用的经穴

腹部的腧穴虽然很密集,很多,在腹针治疗中,选用很少的腧穴来治疗广泛的疾病,是特效腹针疗法的特点之一。腹针治疗共选用22个腧穴,其中十四经穴17个,经外奇穴1个,新穴4个。腹针选用的腧穴数量少,便于学习,更便于术者掌握,更有利于推广和普及这一有效的针灸技能。

()任脉的腧穴:

1.中脘zhongWan(RNl2)胃腹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任脉、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交会穴;手太阴肺经起点。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解剖: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白线一腹横筋膜。再深为腹膜外脂肪一腹膜壁层。浅层主要布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分支和相应的肋间动、静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传统主治胃痛、呕吐、吞酸、腹胀、食不化、泄泻、黄疸;咳喘、痰多、失眠、癫狂等。

中脘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之口部;八廓取穴中脘主心与小肠。

操作:传统针刺101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刺、深刺或不同程度浅刺。

2.下脘Xiawan(RNl0)足太阴脾经交会穴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解剖: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白线一腹横筋膜。再深为腹膜外脂肪一腹膜壁层。浅层主要布有第九胸神经前皮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第九胸神经前支的分支和相应的肋间动、静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传统主治腹痛、腹胀、食谷不化、呕吐、泄泻、虚肿、消瘦。

下脘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颈部之第七颈椎。

操作:传统针刺1020寸;可灸。腹针可选中刺、深刺。

3.水分Shuifen(RN9)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解剖: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白线一腹横筋膜。再深为腹膜外脂肪一腹膜壁层。浅层主要布有第九胸神经前皮的前皮支和脐周浅动、静脉网。深层有第九胸神经前支的分支和相应的肋间动、静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传统主治腹痛、腹泻、反胃、呕吐:水肿、腹胀、小便不利。

腹针用其治疗水肿,并治疗软组织的肿胀、充血、水肿,水分亦具有镇痛作用。

操作:传统针刺1020寸:可灸。腹针可选中刺或深刺。

4.神阙Shenque(RN8)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解剖:皮肤一结缔组织一腹膜壁层。浅层主要布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动、静脉网:深层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主治:传统主治腹痛、久泻、脱肛、痢疾、水肿,虚脱等。

神阙穴腹针用于定位。

操作:禁针;可灸。腹针用灸治,可壮元阳。

5.气海Qihai(RN6)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解剖: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白线一腹横筋膜。再深为腹膜外脂肪一腹膜壁层-浅层主要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前皮的前皮支,和脐周动、静脉网。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和相应的肋间动、静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传统主治腹痛、泄泻、便秘;阳痿、遗精、闭经、痛经、崩漏、带下、阴挺、疝气;中风脱症、虚劳赢瘦等。

气海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之腰部。

操作:传统针刺1020寸;可灸。孕妇慎用。膜针可选中刺或深刺。

6.关元
Guanyuan(RN4)
小肠腹募穴;足三阴经交会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解剖: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白线一腹横筋膜。再深为腹膜外脂肪一腹膜壁层。浅层主要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前皮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第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分支,和相应的肋间动、静脉,腹壁下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传统主治虚劳赢瘦、中风脱症;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不孕、遗尿、小便频数、癃闭、疝气;腹痛、泄泻;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关元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之下腰、骶部;八廓取穴关元穴主肾与膀胱。

操作:传统针刺1020寸;可灸。孕妇慎用。腹针可选中刺或深刺。

7.中极Zhongji(RN3)膀胱腹募穴;足三阴经交会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解剖: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白线一腹横筋膜,再深为腹膜外脂肪一腹膜壁层。浅层有骼腹下神经的前皮支和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骼腹下神经的分支,骼腹股沟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传统主治癃闭、遗尿、尿频、月经不调、带下、痛经、崩漏、阴挺、遗精、阳痿、疝气等。

操作:传统针刺1015寸。需在排尿后针刺;可灸。孕妇慎用。腹针可选中刺或深刺。

(二)足少阴肾经的腧穴

8.商曲Shangqu(KI16)冲脉交会穴

定位:在上腹部,下脘穴旁开05寸。

解剖: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直肌鞘前壁一脏直肌,浅层布有腹壁淡动脉,第八、九、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及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八、九、十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动、静脉。

主治:传统主治腹痛、腹泻、便秘等。

商曲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之颈部。

操作:传统针刺101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刺或不同程度浅刺。

9.石关Shiguan(KI18)冲脉交会穴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建里穴旁开05寸。

解剖:针刺层次为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直肌鞘前壁一腹直肌。浅层布有腹壁浅动脉,第七、八、九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及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七、八、九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动、静脉。

主治:传统治呕吐、腹痛、便秘;不孕等;

石关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之颈部。

操作:传统针刺10l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或浅刺。

10.阴都Yindu(KI19)冲脉交会穴

定位:在上腹部,中脘穴旁开05寸。

解剖:针刺层次为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直肌鞘前壁一腹直肌。浅层布有腹壁浅动脉,第七、八、九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及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七、八、九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动、静脉。

主治:传统主治腹痛、腹胀、便秘;不孕等;

阴都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之头部-

操作:传统针刺101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刺或不同程度浅刺。

11.气穴Qixue(KIl3)冲脉交会穴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关元穴旁开05寸。

解剖:针刺层次为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浅层布有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第一腰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及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腹壁下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十—、十二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动、静脉。

主治:传统主治月经不调、带下、经闭、崩漏、小便不利;泄泻等。

气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之腰骶部。

操作:传统针刺10I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深刺。


(
)足阳明胃经的腧穴

12.滑肉门Huaroumen(ST24)

定位:在上腹部,水分穴旁开2寸。

解剖: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直肌鞘前壁一腹直肌一腹直肌鞘后壁。浅层布有第八、九、十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和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八、九、十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伴行的肋间动、静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或属支。

主治:传统主治胃痛、呕吐、癫狂。

滑肉门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之肩都

操作:传统针刺0812寸;可灸。腹针可选中、不同程度浅刺。

13.天枢Tianshu(ST25)大肠腹募穴

定位:在腹中部,神阙穴旁开2寸。

解剖: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直肌鞘前壁一腹直肌。浅层布有第九、十、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和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九、十、十一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伴行的肋间动、静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或属支。

主治:传统主治腹胀、肠鸣、绕脐腹痛、便秘、泄泻、痢疾;癥瘕、月经不调、痛经等。

操作:传统针刺101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深刺。

14.外陵Wailing(ST26)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1寸。阴交穴旁开2寸。

解剖: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直肌鞘前壁一腹直肌。浅层布有第十、十一、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及腹壁浅动、静脉。深层有第十、十一、十二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伴行的肋间动、静脉,腹壁下动、静脉分支或属支。

主治:传统主治腹痛、痛经、疝气等。

外陵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之髋部。

操作:传统针刺101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刺、不同程度浅刺。

15.大巨Daju(ST27)

定位:在下腹部,石门穴(脐中下2)旁开2寸。

解剖:同外陵穴。

主治:传统主治小腹胀、小便不利、疝气;遗精、早泄;惊悸不眠。

操作:传统针刺10l5寸;可灸。腹针用中刺。

16.水道Shuidao(ST28)

定位:在下腹部,关元穴旁开2寸。

解剖: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直肌鞘前壁一腹直肌。浅层布有第十一、十二胸神经的前支和第一腰神经前支的前皮支,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伴行的肋间动、静脉,腹壁下动、静脉分支或属支。

主治:传统主治水肿、小便不利、小腹胀满;痛经、不孕、疝气等。

操作:传统针刺101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刺。

()足太阴脾经的腧穴

17.大横daheng(SPl5)阴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薄氏主张距脐中35寸。

解剖:皮肤一浅筋膜一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浅层有第九、十、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和胸腹壁动、静脉的属支,深层有第九、十、十一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伴行的动、静脉。

主治:传统主治泄泻、便秘、腹痛等。

大横穴腹针八廓取穴左大横主下焦。右大横主肝胆。

操作:传统针刺101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刺或深刺。

二、特效腹针疗法选用的奇穴

18.金河jinhe(气旁qipang)

金河穴为经外奇穴。薄氏《腹针疗法》作为“新穴”改名气旁穴。

定位:在下腹部,气海穴旁开05寸。

解剖:针刺层次为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直肌鞘前壁一腹直肌。浅层主要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前皮的前皮支,和脐周动、静脉网。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和相应的肋间动、静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传统主治小儿腹股沟疝。

腹针用于治腰痛、腰肌劳损、酸睏、下肢无力,内分泌功能紊乱等。

操作:传统针刺11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刺、深刺。

三、特效腹针疗法选用的新穴

腹针的四个新穴,在腹针治疗中用于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并在定位取穴中治疗和人体相对应部位的病证。

19.上风湿点Shangfengshidian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15寸,距前正中线旁开25(滑肉门穴旁开05寸,上05)

解剖:针刺层次为皮肤一浅筋膜一腹外斜肌、腹内斜肌。浅层布有第八、九、十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和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八、九、十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伴行的肋间动、静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或属支。

主治: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肘部。用于治疗肘关节疼痛、肘臂麻木、肘屈伸不利等。腹针八廓取穴左上风湿点主脾胃,右上风湿点主肝与中焦。

操作:针刺;可灸。腹针选不同程度浅刺、中刺、深刺。

20.上风湿外点Shangfengshiwaidian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l寸,距前正中线旁开3(滑肉门穴旁开3寸或上风湿点穴下5分外5)

解剖:为皮肤一浅筋膜一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浅层布有第八、九、十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和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八、九、十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伴行的肋间动、静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或属支。

主治: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手部。用于治疗腕关节疼痛、手关节疼痛、活动不利、麻木等;

操作:针刺;可灸。腹针可选不同程度浅刺、中刺。

21.下风湿点xiafengshidian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15寸,距前正中线旁开25 (气海穴旁开25寸或外陵穴下5分外5)

解剖:针刺层次为皮肤一浅筋膜一腹外斜一腹内斜肌一腹横肌。浅层主要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前皮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和相应的肋间动、静脉,腹壁下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膝部;腹针用于治膝关节痛、膝关节活动不利等。腹针八廓取穴左下风湿点主大肠和肺,右下风湿点主肝与上焦。

操作:针刺:可灸。腹针选不同程度浅刺、中刺、深刺。

22.下风湿下点Xiafengshixiadian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旁开3(石门穴旁开3寸或下风湿点穴下5分外5)

解剖:同下风湿点。

主治:腹针定位取穴相当于人体足部,用于治疗小腿外侧疼痛、活动不利、踝关节痛、踝关节活动不利麻木等。

操作:针刺:可灸。腹针可选不同程度浅刺、中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