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炖狗肉怎么炖最好吃:汉语普通话中的儿化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20:55:55
一、汉字的音素结构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每个音节是一个辅音在前,元音在后(辅音+元音)。如,ta他(单元音),hai海(复合元音),jin津(单元音后加n),guang广(复合元音后加ng)。只有辅音n(舌尖鼻音)和ng(舌根鼻音)可以加在元音后面,仅此两个。汉字的音素组合很有规律,所以又可以把前面的辅音叫作“声母” ,把其后面的叫作“韵母”, 就可以拼读出一个音节,也就是一个汉字的音。英语的音素组合就没有规律,如English这个词,其中有元音在辅音之前、或在之后,而且以辅音结尾,发音时也有辅音连缀(gl)。再如,in·ter·change·a·ble可以划分为五个音节,而且元音和辅音的组合无规律可言。汉语用21个辅音(声母)和35个元音或元音组合(韵母),即“声母+韵母”可以拼读出好几万个全部汉字来。(辅音v只用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或方言)
二、儿化音
汉字“儿” 的拼音注音是“er” ,就这一个“儿” 字的拼音是特殊的,不是辅音+元音,而是元音在前,辅音在后(元音+辅音)。“e” 是中央元音,发音时舌面不高不低,舌不前不后,嘴唇的开合不大不小;“r” 是“卷舌音”。“er” 中的“e”是发音步位(不发音),“r” 是发音方法(卷舌送气),这样组合,声带振动,就发出“儿” 字的音来。
书面语:“玩”字的“儿化”,写成“玩儿”就不行了,因为这是两个汉字,是两个音节,要读成“wan’er” 。“儿化”的“儿”不是一个音节,只是附在韵母上,使“韵母”发一个“卷舌音” ,所以一般书面语言就只写一个“玩”字,不另加“儿”字。但是,有些书面语必需要突出以北京话为主的普通话的特点,更何况“儿化”有语法或修辞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是这样写法:“玩儿” ,用比前面的原字小一号的“儿”字来表示。
在书面语中通常不写出“儿化音”来,但是有些场合“儿化”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有几个“儿化音”的例句:
a.——“你找到他了吗?”  ——“找了几天,连个影儿也没见到。”
b.——“你现在学会了吧?”  —— “有点儿门儿了。”
c.——“你不识相,给你点儿样儿瞧瞧!”
d.——“瞧你这样儿,什么德行!”
e.——“你看,盖儿没有盖严,水洒出来了。”
f.——“瞧,这朵花儿多美丽。”(这句里的“儿化” 可有可无,用了“儿化” 就有昵称的修辞效果。)
如果我们要用拼音字母来给“儿化音” 注音,只在原字拼音之后加一个“r”。如,“玩” 字“儿化” ,拼音为“wanr” 、“花” 是“huar” 、“块” 是“kuair”、 “月” 是“yuer”、“球” 是“qiur”、 “歌” 是“ger”
三. “儿化” 的语法或修辞作用
a. 作名词的后缀,表示微小,如:盆儿、棍儿、窟窿儿、小车儿、石子儿、碟儿、盘儿,碗儿、匣儿、块儿 、点儿、粒儿 ……
b. 表示昵称,如:花儿、娃儿、美人儿、月儿、鸟儿、歌儿 ……
c. 表示词性变化,由动词变成名词,如:盖儿、卷儿、捆儿、堆儿……
d. 表示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热闹儿、零碎儿 ……
e. 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门儿、根儿、油水儿、影儿、字儿、心儿、样儿 ……
f. 区别不同事物,如:白面 —— 白面儿(海洛因)
老家 —— 老家儿(父母和家中其他长辈)
g. 少数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生气)……
四.规范使用儿化音
侯宝林说的相声《北京话中的儿化音》,从幽默、搞笑中说学儿化音之后回家,叫他父亲“爸爸儿”,叫母亲“妈妈儿”,逗得听众哄堂大笑。
这里就是试图讨论一下“规范使用儿化音”的问题。
从语音的理论上说,任何韵母都可以儿化。但是,从说话的习惯说,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有些词可以儿化,也可以不儿化,例如“内侄”和“内侄儿”,“凉席”和“凉席儿”。
2.     有些词一定不儿化,例如“制服”、“白糖”。
3.     如果儿化不儿化没有意义上的区别,而且说出来都是北京话的味道,“儿”不“儿”都行。
4. 有的词在北京人的嘴里已经习惯儿化了,不儿化就不像北京语音,比方“冰棍儿”、“三轮儿”,说“冰棍”、“三轮”的人可以断定不是北京人。这样的词即使不儿化,说出来北京人还可以听得懂,对于词义无大损害。
5. 有些非儿化不可的词,要是不儿化就会令人发生误会。例如购油证叫“油票儿” /youpiaor/,你要是不儿化,就成/youpiao/,人家就会误会你说的寄信用的“邮票” 。中药里的“砂仁儿”/sarenr/,要是不儿化,就成/saren/,就变成“杀人放火” 的“杀人” 了。这一类例子,儿化不儿化意义差别很大,学习的时候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类实例。
6. 确实,从学习的观点来说,最大的忌讳是不儿化的地方随便“儿化”,吃力不讨好,听起来非常剌耳。这里举一个例子,就是有些人顶爱说的“词儿”。如果指语法上的一种单位,包括名词动词等等,这个应该叫“词”,不该叫“词儿”。理由有两方面:第一,北京儿化韵一般限于口语常用的,“词”是学术名词,不该“儿化”;第二,北京话本来也有“词儿”这个说法,比如说“没有词儿了”,是说没有理,无话可说了。
关于哪些词应该“儿化”,哪些词不应该“儿化”,笔者还没有做过细致的考查,因此对这个规律还不容易说出来。只能就一般来说,“儿化”的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名词占的数量比较大。
2.     新产生的词和外来的词不“儿化”,例如“T恤衫”、“制服”、“沙发”、“葡萄”等。
3.     老的词常常念成“儿化”,例如“汗榻儿”、“大挂儿”、“杌凳儿”、“酸枣儿”等。
4.     “儿化”有许多功用,在本篇(一)“儿化的语法和修辞功能”中说过,小的东西常用儿化来表示。不过“儿化”表示的大小是相对的大小。比方北京的“东便门”说成“东便门儿”,但是“城门”总比“街门”大,为什么把“街门”不儿化,反而把“城门”说成“东便门儿”呢?“东便门儿”相比的对象是“宣武门”、“西直门”等城门,“东便门儿”确实比别的城门小。“街门”相比的对象是“屋门儿”,“街门”确实比“屋门儿”大。
5.     从词义上看:
a.“鼻烟壶儿”(这种东西没有大的),——“茶壶”,(茶壶比较大,要是小的一定加
上“小”字,称“小茶壶”)“儿化”表示小。
b.“铁片儿”(指薄的说的),——“铁板”(指厚的说的),“儿化”表示薄。
d. “麻绳儿” (指细小绳子)——“井绳” (指粗的绳子),“儿化” 表示细。
e. “老头儿” (有亲切的意思)——“老头子” (有厌烦的意思),“儿化” 表示
喜欢。
6.     从词性上看:
a.     “挑” (挑选、挑担的挑,动词)——“挑儿” (挑子,名词)。
b.     “唱” (唱歌,动词)——“唱儿” (唱个唱儿,名词)。
c.     “干净” (院子很干净,形容词)——“干净儿” (躲干净儿,怕犯嫌疑而躲开,名词)。
d.     “亮” (地板很亮,形容词)——“亮儿” (不透亮儿,名词)。
五.儿化韵
单从语音上说,任何韵母都可以儿化,所以又叫“儿化韵”。普通话的韵母原来有37个(包括两个鼻韵母n,ng),“儿化” 了以后(主要是n和ng的变化),归并成24个“儿化韵” 。“儿化韵” 的“儿” 和前头的元音溶在一起,成为前头元音不可分割的部分,这个“儿”不能自成音节。
在舌根鼻音ng和舌尖鼻音n的ang、eng、iang、ong、uang五个韵母儿化后,把鼻音尾去掉,主要元音变为半鼻音,/in、en、un/等也有这种情况,如/sanlun/三轮儿、/shugen/树根儿等词。再举例说,/i/的发音舌面最高,离上腭最近,不可能和元音/i/溶化发出卷舌的“儿化” 音,如/baobei/宝贝儿等;舌根鼻音/ng/也有这样的现象。
前几天一丫头片子说:凉席儿。这就是炕席大,凉席儿小
请你用鼠标喂鱼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