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an boy 18 video:词类(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32:03

一、虚词

共同点(与虚词无词汇意义有关):1.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2.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3.不能重叠。

(一)介词

介词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主要是指以下一些词:

把被从对对于关于跟除

连向往自自从在到比

(1)表示时间、处所、方向;(2)表示方式、方法、依据、工具、比较;(3)表示原因、目的;(4)表示施事、受事;(5)表示关涉对象(p37)

介词都不能单说,也不能单独作主语、谓语等句法成分,它后面总得跟上一个别的成分(大多是名词性成分),组成一个介词结构,例如“把书”、“被他”“从北京”“对你”等。介词结构本身也不能单说,也不能作谓语,例如我们不能单独说:

(1)*把我的书

*我把书

介词结构在句中主要是作状语和补语,例如:

(2)我把书还了。

(3)他从北京来。

(4)从早上工作到晚上。

有少数介词形成的介词结构带上“的”之后,可以修饰名词,作定语。例如:

(5)对考试的意见

(二)连词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词组或句子的一类词。例如:

和或或者还是以及并并且而

尽管即使哪怕只要只有不论不管然而

可是否则况且何况如果因此由于即使

从连词所表示的逻辑关系看,连词可分为两小类:

(一)   表示联合关系的连词。其中

有的表示并列关系,如:和、跟、同、与、以及……;

有的表示选择关系,如:或、或者、还是、与其、宁可……;

有的表示递进关系,如:不但、不仅、并且、而且……。

(二)   表示主从关系的连词。其中

有的表示因果关系,如:因为、由于、所以、因此……;

有的表示假设关系,如:假如、如果、要是……;

有的表示让步关系,如:虽然、固然、尽管、固然……;

有的表示让步假设关系,如:即使、哪怕、就是……;

有的表示条件关系,如:只有、只要、无论、不论、不管……;

有的表示转折关系,如:但是、可是、然而、不过……;

有的表示推论关系,如:既然、可见……。

关于连词的具体用法将在“复句”一节里加以介绍。

(三)助词

助词是附在词或词组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的一类词。助词可以分为动态助词、结构助词、比况助词、其余助词(p40)。其中动态助词和结构助词比较重要,下面特别介绍一下。

动态助词有“了、着、过”三个,它们主要用在动词之后。“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实现;“着”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的持续;“过”表示有某种经历。例如:

(1)吃了一个苹果

买了一件衣服

(2)外面下着大雨

他在床上躺着

(3)学过英语

去过北京

另外还有“看”、“的”、“来着”(p43)

结构助词有“的、地、得”几个。

“的”和“地”,读音都是“de”(轻声);它们附在修饰语后面标示前后成分之间是修饰关系;但二者有明确的分工:定语之后用“的”,状语之后用“地”,前者如“聪明的孩子”(不能写成“*聪明地孩子”),后者如“仔细地看”(不能写成“*仔细的看”)。“的”字还有一个用法,那就是附在实词性词语之后,组成一个可以指代事物的“的”字结构。例如“木头的”指用木头做的物品,“便宜的”指价格便宜的东西,“骑车的”指骑车的人。“的”字结构是名词性的,在用法上大致相当于一个名词。

“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引出表示可能、状态或程度的补语,例如:

(4)吃得完爬得上去[可能]

(5)洗得很干净笑得直不起腰来[状态]

(6)好得很苦得不得了[程度]

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表示比喻,与“像”配合

其他助词:所给连们(p44)

“所”,加在及物动词头上,形成一个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如“所见所闻”、“所答非所问”。“所“字结构是古汉语里遗留下来的。在现代汉语里,“所”字结构单独作主语或宾语的情况已很少见,更常见的是,“所”与“的”配合使用。例如:

(7)他没有去过那里,所说的只是从诗赋中、历史上得来的印象。(朱自清)

(8)这半年来,我们所见的,却只有他的静默而已。(朱自清)

“所”字结构多用于书面语,口语里很少用。

(四)语气词

语气词主要用在句尾,表示某种语气(陈述语气、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感叹语气)。例如:

(1)   她多漂亮啊!

(2)   你去吗?

(3)   快走吧!

(4)   她有十八岁了。

其中的“啊”“吗”“吧”“了”就是语气词,它们在上面的句子里分别表示感叹语气、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各类语气词见p45页)

常用的语气词主要有:

的了呢吧吗啊(啦)

语气词“的2”与助词“的1”字形、读音相同,但有差别。语气词“了2”和助词“了1”字形、读音相同,但用法和意义都不同。语气词“了2”只用在句尾,表示变化和肯定;助词“了1”只用在句中,表示行为动作的完成或实现。例如“他吃了饭了”,前一个“了”是助词“了1”,后一个“了”是语气词“了2”。

语气词的分层与连用(p45页)。

 

三、词类小结

(一)词类的划分

汉语词类的划分至今仍有分歧,各家分类的数目和名称不全一样。分歧的原因首先在于各家依据的分类标准不同。其次,汉语的词本身缺乏形态标准,划分词类主要依据是功能,而汉语主要实词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没有一对一的关系。(对应表见p56)

(二)词的兼类、词的活用和同音词

语言里绝大多数词都可以按照语法功能的异同分别划入不同的类,但有少数词既具有这类词的语法功能,又具有那类词的语法功能,而意义上有联系,这样的词一般称为兼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的兼类现象。例如:(详见p57页)

代表(a)我们选了三位代表.[名词]

(b)他代表我们发言.[动词]

科学(a)学习自然科学.[名词]

(b)这个方法很科学.[形容词]

热(a)今天很热.[形容词]

(b)你热一下饭.[动词]

词的活用是一种特殊的用法,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表达上的,临时借来一用。不能看作词的兼类。例如:

(1)   那家伙比秦桧还秦桧。

(2)   他这个人是很唐·吉诃德的。

(3)   你也太近视眼了!

例(1)-(3)都是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的例子。例(1)里的“秦桧”,例(2)里的“唐吉珂德”,例(3)里的“近视眼”都是名词,按说它们都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但这里分别受程度副词“还”、“很”、“太”的修饰,似乎变成形容词了,其实都只是临时活用为形容词,并不真成了形容词。它们都不属于词的兼类。

同音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无关或失去联系,只是字音相同(有的字形也相同)的词语。它们不是兼类词。“开会”的“会”(名词)和“会唱歌”的“会”(动词)不是兼类词,而是同音词,因为这两个“会”在意义上毫无联系,只是字音、字形相同而已。又如“打”、“别”、“净”、“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