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s8钥匙兑换:读克里虚那穆提《重新认识你自己》 (依仁山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40:03

克里虚那穆提《重新认识你自己》,全文十六章,谈重新认识自我是人生的必需。

       我们不能依赖任何人,只有靠自己来认识自己和世界。人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从观察、聆听、注视和行动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只有由衷地想去了解一件事物,才会付出全部的心力去觉察。

喜悦不是想象,是当下直接的感受,“活在当下”,在刹那间领会其美及喜悦和带来的快感,但不眷恋。

身为人类必须坦诚,不怕面对自己的弱点,开诚布公寻根究底,不中途停止。困惑之心不论做何事、在任何层次上,都是一团混乱。

像局外人般的超脱、彻底的独处,能产生赤子之心。唯有此,心才能从悲伤中解脱。

    我们总以为自己将会有所改变,事实上时间并不会带来任何的和谐或者平安。明天根本不存在的,只有当下才能找到和谐。

有了爱与美,不论你做什么都是对的。只要知道如何去爱,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就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了。

观念永远属于过去而行动属于现在,生活是现在的,陈旧的观念如此重要,是因为不敢面对生活。

冥想也许可以算是生活中最伟大的艺术,没有人可以从别人那里学会它,它的美也就在于毫无技巧可言,永远没有权威。

    任何有意义的运动或影响深远的行动,都必须从每一个人开始。

    多少世纪以来,人类就不断设法超越自己,超越物质世界的幸福,向往所谓的真理、上帝、实相的无限的境界,但始终不能克服人类的堕落。

“人生”是个永无安宁的战场,我们期待着告诉我们是非善恶的标准,然后恪守力遵,于是我们的言行思想变得机械呆板。

我们活在别人的言论中,既肤浅又空虚,充其量只是“二手货”,从没有为自己发现过什么东西,没有原创的、清新的和明澈的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们大多数人都反对专制政体,内心却接受了别人的权威或专断,允许它们来扭曲我们的心智和生活。

拒绝所有的宗教权威,所有的礼法、仪轨和信条,我们立刻会发现自己陷入孤立状态,与整个社会为敌了。人只要一涉及面子问题,就不可能接近那无限的不可臆测的实相了。

人必须认识自己,人格才能成熟,认识自己便是智慧的开端。生命无限广阔,把自己局限在某个小角落就和整体脱节了。只有在整体之内,局部才能找到归属。

人类一直都在贪婪、嫉妒、仇恨、焦虑和绝望中打转。我们从牛车进步到飞机,但心理上并未改变多少。每一个人都是过去历史的库存,个人就是人类整体,人类的历史就写在我们身上。

人生活在这充满竞争的文化背景下,活在权势、地位、名望、成就和种种的欲念中。每一种形式的关系中都充满着斗争,滋长着仇恨、敌意、残暴和永无止境的战争。

我们既怕已知也怕未知,这就是我们的例行的生活,于是各种形式的哲学神学应运而生,这一切充其量只是逃避现实。

人们常说条条道路都通向真理,其实真理无路可循,这正是它的美,真理是活生生的。这活生生的东西就是你的本来面目——你的愤怒、残忍、凶暴、绝望、痛苦和悲伤——能认清这些就是真理。只有学会观察生活中的这些真相,才可能了解真理。

一旦了解真相,可能的后果是:一因绝望而生出玩世不恭的犬儒心态,二从面对现实中认清——为世界、为自己、为自己的想法、感觉、行为负起全责,摒弃自怜。(怪罪别人是另一种自怜的形式)

人生哲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观察日常生活中确实在发生的事——内在的和外在的。内心的活动表现于外,而外在的反应又源自于内心。

如果你老是按照他人的标准来认识自己,你就永远是“二手货”的人。

抛弃了所有的恐惧,就见到了真相,就具有了无穷的生命力,带来内在的突变。当你不再向任何人、物求助时就发现了自由。

自由和反叛是完全两回事。自由中,没有对或错。真的自由,行动就是由存在的核心出发的,因此无忧无惧——能勇敢地爱、随心所欲地爱。

所有的权威,尤其是思想和领悟方面的权威最具毁灭性、最邪恶。领导者会糟蹋追随者,追随者也会毁了领导者。凡是人们视为必然而重要的事,都要提出质疑,这是独立思考的第一步。

面对自己的真相,会发现自己竟是如此空虚、迟钝、愚蠢、丑陋、内疚和焦虑不安,一个微不足道的“二手货”。面对这个真相,注视它!不要逃避,一想逃避恐惧就趁虚而入了。

我们无法独自生存,只能活在与外在的人、事及概念的关系中并借此认识自己。我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无法透过抽象思考来认识自己,必须在我的具体存在中,认识真实的自我。

知识基于过去,沉溺于往事的心会失意与哀伤。但大多数人都活在过去,满足于过去。

学习需要一颗极其敏锐的心,凭过去的观念驾奴现在,就不会敏锐,心智就不可能迅捷、柔软、机警。我们大多数人连身体都不敏感,饮食过量、不均衡营养、烟酒无度,身体变得粗糙迟钝,心智怎能保持敏感清澈!

心老是唠叨不休就看不见真相,看到的只是内心投射的影像。每一个人都有个想像的自我,自我形象彻底蒙蔽了我们的真面目。

世上最难的事就是单纯地去看一件事。心智太复杂,早已失去了单纯的特质。直截了当地看一件事,就要毫不扭曲真相,既不掩饰,也不逃避。

我们大多数的人既怕活也怕死,担心家庭,担心失去工作,怕这怕那地活在恐惧中!大多数人漫不经心地走完一生,屈服于环境给我们的束缚和限制。

觉察整体就能随时随地全神贯注地行动,能完全清醒地专注于整个意识层面,内心就不再有摩擦了。

任何形式的比较,都会导致幻觉及痛苦并愈陷愈深、难以自拔。

寻求快感是生活的基本需求,缺少了它,生活就变得极其枯燥、愚蠢、孤独而毫无意义。凡是不断追逐快感的心,无可避免终将面对它的阴影及痛苦。因为快乐和痛苦是不可分的。

欲望本身并没错,是正常的反应。意念通过欲望创造并维系快感,使它延续不断。对美好事物的欲求反应极其自然,但念头扭曲了它,念头将它变成记忆,又借着不断地想念而得到滋长。

凡是来自记忆的东西都是陈旧的,因为没有自由。意念没有自由,全是毫无意义的妄想。意念只是记忆、经验及知识的反应,毫无创意可言。在崭新的当下,根本没有时间的存在。

观看任何事物而能不让快感渗入,不期望重复这个经验,那么痛苦及恐惧便无从生起,就有无可言喻的喜乐。是这种想重复快感的需求,才不断带给人挣扎及痛苦。拼命想重复同样的愉悦经验,却因为没有得到满足而伤心失望。

只要一开始追逐快感,就有痛苦相随。停止对快感的追逐,其实也就是终止痛苦。正视快感的整体意识及其价值,才能享有生活的喜悦,喜悦是当下直接的感受。活在当下,就是在刹那间领会其中的美及喜悦,而不眷恋它所带来的快感。

人总是对自己最感兴趣,没人真会对你有兴趣,除非为了某种利益。

不论在性行为、帮助他人 、成为圣人,在各式的追寻之中,真正想要的最终的满足是“自我实现”。

对地位、权势的追求,希望在某方面被社会视为卓越的心理,都不过是一种驾奴他人的欲望,这种欲望本身就是某种形式的侵略性。造成这种侵略性的原因内心的恐惧。

我们生活在如此腐败而愚蠢的社会,从小接受的是鼓励竞争与制造恐惧的教育,背负着莫名的恐惧,过着怪癖扭曲阴沉的日子。

我们害怕一切:怕失去工作、怕衣食金钱匮乏、怕邻居或大众笑话、怕没有成就、怕失去社会地位、怕被人讥讽歧视、怕痛苦和疾病、怕受人控制、怕得不到爱、怕失去妻子儿女、怕死亡、怕寂寞无聊、怕亲人失望……我们不愿意面对真相而逃避自我,用压抑、锻炼、控制、曲解的种种方法来麻醉自己。于是我们只能过着某种模式化的生活,照某种模式思考,接受某种信念和教条,就是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成了傀儡、成了二手人!我们活在过去影响、死亡之中。

发自内心的了悟,从恐惧中解脱,让心自由无惧地思想和行动。有活在当下,这样的心智才不会滋生恐惧。

心装满了过去的东西,就不能面对真相了。让心和脑腾出点空间,好好看看自己,重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认识自己的恐惧。

支离破碎的心不能观照全貌,爱和恨、痛苦和快乐是一个事物的两面。看清了整体的面貌就不会恐惧,我们的心智可以穿透恐惧与恐惧共存。

要继续生存于这凶残的世界中,就得彻底根除内心各种形态的暴力。内心存在一丝仇恨、嫉妒、焦虑或恐惧,生活就不可能完全平静丰富,不可能和自己以及世界共处。

面对社会上的战争、暴动、阶级斗争、国际的对立,更要面对我们内心的暴力并超越它。

真心关切暴力,首先是使自己不再暴戾,然后是终止其他的任何暴力。真要认识暴力的问题,就继续深入探索我们的心灵。侵略性是动物性的,同样也深藏于人类内心。

杀人是暴力,刻薄的言词、排斥他人的姿态、因恐惧而低声下气都属于暴力。因信仰、国籍、传统而将自己与他人分开,是在滋长暴力,了解暴力根源的人,才能关心如何彻底了解人类!

没有比从暴力中解脱出来更重要了,它远比性欲、食物、地位重要得多,暴力不断在里面腐蚀我,它不只毁灭个人也毁灭世界。要超越暴力,既不能压抑也不该拒绝。必须正视它、研究它、跟它亲近(停止一切谴责与辩护)。怀着谴责或辩护的成见,永远也看不见愤怒及暴力的真相。谴责和辩护是构成社会的要素,辩护和谴责是心智的钝化,是在你四周筑起高墙,心智一旦能摆脱它,就能观察、学习和透视——彻底觉察整个问题。

想要活得圆满自在,活在真相中,不加谴责或辩护才能彻底认清问题所在。能看得明白透彻,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人际关系时常是建立在假象与防卫机制上。我们每个人都在为他人塑造形象,以臆想的形像建立的人际关系是不真实的,不会带来和平的,因此冲突迭起。生命的每一个层面都充满着冲突,它使我们变得极为肤浅,也毁了生活的秩序和情调。

人们接受的是竞争、嫉妒、贪婪、需求以及侵略性的生活方式,活在“面子及地位”的模式中,生活必然变成战场。真正具有宗教情怀的人,是不接受这样的社会的,他们是从这样社会的心理结构中解脱出来的人。

人们推崇的是贪婪、嫉妒、愤怒、憎恨、焦虑的富裕生活,很少有人爱清贫简朴的生活。即使披上清贫简朴的外衣,心理上仍然充满了世俗的欲望。当人心真的从社会的心理结构中解脱出来时,清贫才能变成一件美好的事。内在的简朴是抛弃一切渴望之道,拥有这种内心的简朴才能看见生命的真相,才有自由可言。

人们喜欢比较,不断与某人或某事比较的习惯,是人生冲突的主要原因。不和别人比较、完全没有理想、没有评判、没有二元对立,也不再拼命改变自己,心就停止制造矛盾分裂。你就成了高智慧、高敏感的人,你会有无限的热情。

欲望本身就是矛盾,我们想要的总是与事实相反的东西。我们只需单纯地正视欲望的本质、认识欲望的本质,才能认清冲突与矛盾。内心正是因为这些追逐快感和逃避痛苦的欲望,才不断陷入矛盾。

在困惑的心境下不做任何反应,是最完美的反应。

你认为已经从某个东西解脱了,那不过是一种反应而已,它必然会带来另一反应,造成另一种臣服和控制。身不由己地连环反应下去,会误把每一个反应视为自由,其实它根本与自由无关,它只是经过修正的、内心执着的往事罢了。只有当你能真正看清真相而付诸行动时,才有自由可言,反叛是无法带来自由的。看清真相的本身就是行动,这种行动就好比你在危急时的当下反应,不必经过思考、探索或迟疑,因为危急本身就激发了行动,所以看清真相就是行动就是自由。

自由乃是一种心智状态和自由的意识,自由清除各式各样的依赖、奴役、臣服及逆来顺受的阴影。自由意味着彻底的孤独,没有向导,没有传统,也没有权威。

心智必须学会观照生命,那是一种不受时间限制的活动,因为自由是超越意识领域的。我们把时间运动划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个界限一经划定,我们就永远处在冲突中了。

心理上的时间是观念及行动之间的空隙。观念的产生是为了自我保护,行动则是当下直接的表现,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它属于现在。但一切行动的结果难卜,于是我们便求助于观念,期待它带来安全感。

是非对错的观念是早已形成的,你就是根据那些观念而非针对事实真相行动的。行动迁就观念,尽量符合观念,所以才冲突不断。观念与行动之间形成的空隙即是时间,它自成一种领域,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思想中,于是痛苦不断。

凡是思想所能想出来的东西,都逃不出思想的范畴,因此不可能是永恒的。认清世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心智才能自由,才能有真的观察,才有真的乐趣。

对未知之事的恐惧是大可不必的,既然不知道,又有什么好怕的!死亡只是一个名词,而这名词造成恐惧的意象。只要一有意象,念头就跟着生起,恐惧便尾随而来。拖延是逃避的策略,拖延逃避的心理造成了对死亡的恐惧。

死亡就和生活一样具有非凡的意义,没有死亡就没有生活可言。机器般的心智,是永远无法了解“爱”和“自由”的。

只要对于安全感的需求一解除,无始无终的活动就会产生,生活和死亡就没有什么差别了。活得平安和谐,充满了美与爱,必然不会恐惧死亡,因为爱本身即死亡。

死亡就是彻底让心智空掉,把每天的渴望、快感以及痛苦完全空掉。死亡就是更新、突变。从已知中解脱便是死亡,懂得死才能真正地活。

一心追求安全和稳固的人际关系,必然会引发哀伤和恐惧。愈追求安全感,愈会招致不安全的感觉。

把事情划分为该与不该,实在是自欺欺人的生活态度了。

一个人如果能真正地爱,必然享有自由。爱不是掠夺来的,而是自然由内心产生的。

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爱就是欲望。它是交杂着快感和欲望的感官刺激。人需要性的满足,性交的高潮能完全忘却自我,可是不久又回落到原来的混乱。所以人才会渴望不断重复那种没有忧虑、没有问题、没有自我的境界。

爱没有二元对立,没有神圣与世俗之分,爱和快感及欲望也扯不上边,爱不是思想的产物,爱不是臣服,没有可敬不可敬之分,爱没有仇恨,没有嫉妒,没有愤怒,没有义务和责任也没有得到和付出之分。爱不干涉对方的思想和行为,为爱而彻底舍弃自己时,就不再有比较的对象了,爱永远是活生生的现在。

我们对于爱的认识通常限于应该或不应该的观念,这受制于我们的文化发展的模式。

父母都认为对自己的孩子有责任,于是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应该成为什样的人,希望孩子在社会上有稳定的职位。所谓的责任,只不过是传给孩子上一代所崇拜的地位和面子而已。人一旦追逐地位和面子,就破坏了自然的平衡和秩序,充其量造就一个凡夫俗子。这不是真正的爱和关怀,真正的关怀就好比关心一棵植物,为它浇水、给它肥沃的土壤,温柔亲切地照料它,让它自由生长。

悲伤与爱不能共存。失去所爱的人会流泪,但泪水到底是为自己还是为逝去的人?因自怜而感伤,这心态会使人变得铁石心肠而封闭自己、麻木愚昧。

     恐惧、依赖、嫉妒、占有控制、责任义务、自叹自怜都不是爱。爱不是恨的反面,正如谦卑不是虚荣的反面一样。你能像雨水洗去绿叶上的积尘一般除净假象,你就会见到那人们所渴望的爱的奇葩。

人类的团结是一切的根本,爱是唯一途径。每当你有意训练自己的爱心时,爱就从窗口溜走了。练习某种爱的技巧,也许能使你变得聪明伶俐、更加仁厚、造就“非暴力”的人格,不过跟爱仍然无关!

没有爱的生活就没有意义,缺少爱就缺少美。心中有爱才会看到真正的美,任何德行不会缺少爱及美两种因素。有了爱与美,不论你做什么都是对的,都会带来秩序与和谐。知道如何去爱,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就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了。

寻寻觅觅的心是无法热情奔放的,只有在毫无心机的情况下,才能遇到爱。爱超越时间范畴,就像花朵的芬芳,你能闻到它,也可能错过。不论你在花园内或花园外,对花朵毫无影响,它只是自然地开放,让人分享它的芬芳。

爱新鲜活泼而充满生命力,它没有昨日明天,也不受杂念的干扰。赤子之心就能认出它,有赤子之心的人能在这失真的世界中生存。不再寻找、不再渴望、不再追求的心离爱最近!

面对真相时,你会发现一向被你视为爱的东西其实根本就不是爱,不过是一种相互报偿、互相剥削的交易罢了。

“看”和“听”实在是生活中最难的一件事,心中的挂虑时常令人盲目塞听。对落日美景视若无睹、对鸟语虫鸣失去知觉,失去了和大自然的接触,变成与自然隔绝的都市人。在拥挤狭窄的空间里与美丽的自然脱节了。与大自然脱节后,自然就会致力于智性的发展。于是阅读书籍、参观博物馆、欣赏音乐会、看电视成了必然的消遣。

美存在于完全忘却观者与所观之物的境界。唯有彻底的苦修才能达到忘我的地步,苦修是那种完全单纯而谦虚的心境,没有任何对成就的追求和欲望,也没有任何攀缘的阶梯。只有第一步,而这第一步就是永恒的一步,这就是禅宗所指的第一义谛。

当观者与所观之物都归于寂静时美出现了。既无自然界,也无观察者,那是一种完全的、彻底的空寂的美。

长久相处的伴侣,彼此印象很深,必然阻碍关系的发展。对真实的人际关系有认识才能同心协力,这种合作是无法通过形象、象征和观念意识而达成的。当了解了真实的关系以后,爱才可能产生。

你能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观察者就消失了,只剩下了那股专注力,这是最高形式的智慧。这种心智状态是完全寂静的,只有在完全专注时才会出现。这种既无观者也无被观者的彻底寂静,就是最高形式的道心——禅。这无法用言辞描绘,一化为文字,就脱离了事实本身,你必须亲身去经历它。

觉性本身告诉我们“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不二”的真相。

我们一向把观念和行动分开,观念永远属于过去,而行动却属于现在,生活也属于现在。只因为我们害怕面对生活,陈旧的观念才变得如此重要。

思想是精明狡猾的,它为了自己的便利常不惜扭曲真相,为追逐快感而作茧自缚,引发了二元对立的人际关系。

内心的暴力时常会带来某种快感,我们却又渴望平静、仁慈与温柔,这是生活最常见的状态。思想不但引发了内心的矛盾与对立,它还将数不尽的快感及痛苦的记忆累积下来,并在这些记忆中复活。

生活的挑战每天不同,用过去的一套来应付新问题,当然格格不入,必然会制造更多的冲突。

喜欢思考的人必然相当物质化,思想即是物质。思想和意识形态都是物质。能量形成物质,能与质是相互关联的。思想根本无法看出事实的真相,思想也无法解决心理问题。

内心享有独处的空间是十分重要的,这意味着存在的自由、行动的自由以及任意翱翔的自由。只有空寂才能滋生出良善,也只有自由才能培育出德行的花朵。一个人的心中没有广大的空间,真实的品德就无法运作。唯有懂得独处,不受外界影响,也不被修炼束缚,才能揭示真相。

空寂是超越意识限制的必要条件。任何控制或压抑,带给人的只有冲突,外在的控制或修炼绝不是真正的办法,而毫无节制的生活也没有价值。自由应该是起点而非终点,真正的自由乃是从强制的锻炼中解脱出来。修炼就是学习研究,放下一切的本身就是从权威中解脱的智慧,放下了修炼就成了建设性的行为。

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某种经验——神秘经验、宗教经验、性经验以及致富和权势、地位和统御的经验。当肉体需求满足后,就要求更广、更深和更有意义的经验。这种不断渴求更多体验的心态,充分显示了人类内心的贫乏。我们借此来逃避自我,却仍局限在这些经验中。

追求经验、获得快感、满足需求,这份需求决定了经验的走向。强烈的满足必定带来强烈的快感,但还是落在思想的限制中,迟早会导入幻境,幻境是内在的需求和冲动的向外投射。

凡是思想所能想出来的实相,绝不可能是真的实相,我们不可能有“全新”的经验。貌似新的经验仍然是在意识领域之内,受到思想的限制。只有深入观察自己,了解内在需求的本质,才能从需求及追求满足感中解脱。

需求产生于二元对立:快乐的对面是不快乐,勉力行善影射出它的反面——邪恶,任何的肯定包含了否定。一个人如果不能从无止境的需求中解脱出来,必定迷失在二元对立的窄巷中。必须彻底认清自己,才能停止所有的追寻。

真正的默观冥想是无法可循的,决不是反复诵念及模仿可做到的。冥想和专心是两回事。念头跑来跑去并不是问题,让自己觉察每个念头的动向,才是关键所在。

冥想需要一颗极其敏锐的心,冥想乃是对生命的全盘了悟。这种了解自己就是修炼——冥想。冥想就是觉察每个念头和每个感受,绝不加判断,而只是观察、随它律动,从这份觉察中你会认清思想及感受的所有活动,寂静就会在这份觉察中出现。冥想者不在了,心也就彻底空了。

冥想也许是生活中最伟大的艺术,没有人可以从别人那里学会它,它的美就在于此:毫无技巧,没有权威。学着观察自己,观察走路的姿态、吃东西的方式、谈话的内容、憎恨嫉妒等,觉察这所有的一切而不加拣择,那就是冥想了。

一旦了解了整个觉察的过程,爱就产生了。爱不是任何方法或习惯的产物,爱也无法从思想中培养,只有在完全的寂静中,连冥想者也一并消失时,爱才可能产生。

心智必须先彻底了解自己的念头及感受整个活动,才可能静下来。了解思想和感受的整个活动,就不能在观察时加入任何的责难。这观照就是修炼,修炼是流动的自由的,不是臣服于某种权威。

现实社会是极恐怖的,它始终充满了永无休止的争执。我们真正需要的崭新的东西是心理上的革新和突变。只要觉性是彻底而完整的,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就必定会产生巨大的革新。

任何有意义的运动或影响深远的行动,都必须从我们每一个人开始。我们自己必须先改变,必须先认清我与外在世界的关系。这份洞悉力就是行动,有了这份洞悉力,身为人类一员的我们,就能为这个世界带来新的品质——道心。

道心就是空寂,它不是来自思想而是来自觉察,它是没有冥想者的真正冥想。在这份空寂中,充满了没有任何冲突的巨大能量。

只有在当下这一刻才可能将人生的过程导入另一个次元。你的生活、你自己、你的琐碎、你的肤浅、你的残忍、你的暴力、你的贪婪、你的野心、你每天的痛苦和无尽的哀伤……这些才是你该了解的事。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力量能拯救你!

心怀理想是很残忍的事,只要把持任何理想、信仰或原则不放,就不可能看清自己。不能再奋斗力争的心就是道心,有了道心才可能巧遇真理、实相、大乐、上帝、美和爱。

爱像谦卑一样无法培养,当所有的自欺欺人停止后,谦卑就出现了。寻求你的生活之道,去看清自己的真相,然后加以超越,从内心彻底拒绝你现在所过的生活,重新认识你自己!

这是读克里虚那穆提《重新认识你自己》电子书所感。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