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ak now什么意思:评论:《辛亥革命》比照史实看电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0:52:03

  对电影《辛亥革命(微博)》而言,除了成群结队的明星出场以外,我认为最要紧的意义在于打捞出一些尘封的历史人物,让银幕上呈现的历史事件更接近历史真相。但不管编剧如何考察和接近史实,往往有一些情节与史实有误差和出入。

  首先是徐宗汉这个人物。

  李冰冰(微博)出场的时候,按惯性思维在孙中山的旁边应该是宋庆龄,不过,这一回是黄兴的红颜知己徐宗汉。成龙(微博)和李冰冰演绎的黄兴和徐宗汉,不是虚构的,而是实有其人。而且历史往往比电影更真实更生动更吸引人。电影上广州起义中的徐宗汉只是在街头惊慌的扮演看客的角色。在以后的各种事件中,除了一路哭到底以外,诸如看到绝笔书哭,为烈士收尸哭,战士锯腿死在怀里哭,鲜有别的表现。事实上,历史上的徐宗汉作为巾帼英杰,在关键的历史时刻,频频救助黄兴渡过难关,机智、勇敢、胆识过人。

  片中黄兴在起义失败后逃往香港,武昌起义后赶赴武汉的经历都一笔带过。历史上,这两段惊心动魄的过程主角几乎都是徐宗汉:黄兴从广州逃往香港是由徐宗汉帮忙易装,成功脱逃,黄兴要手术签名,徐宗汉在妻子一栏里签名,从此成为真正的革命伴侣,比影片中要早很多。黄兴从香港经上海回到革命首义成功的武汉,又是徐宗汉精心布置和巧妙安排,黄兴跟随红十字救伤队扮作医疗员,徐宗汉扮成护士顺利抵达。汉阳弃守,黄兴被困,又是徐宗汉再度出手救人。这些精彩的情节都被放过了,有点可惜。

  其次是蒋翊武。

  在武昌首义中蒋翊武作为中华民国的开国元勋,武汉文学社社长出场,职责重大。要知道当时武汉新军有1.5万人,文学社成员竟占1/5以上。可见蒋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当时起义用的炸弹爆炸,汉口机关部失守,蒋翊武眼见起义将要流产,数千革命同志的生命危在旦夕,便毅然决定当晚举行起义。他当即起草了起义命令,并让人抄写20多份,分头送出。起义命令要求革命武装夺取武汉三镇,听到中和门外炮声后,即分头攻占各自目标,楚望台军械库和清督署是攻击重点。没想到晚上起义总指挥部被破获,指挥机关的人大部分被捉往警察署。蒋翊武身着长袍侥幸逃离武汉,潜匿新沟以待。但是,失去指挥的起义士兵当天夜里发动了起义,奋战一(微博)夜,终于在第二天占领了武昌。蒋翊武在船上听到起义的消息,便弃船上岸,赶回武汉指挥。

  所以说影片中出现在现场的蒋翊武,历史上在起义的那一刻并不在场。这算是一个小小的出入。

  如果要挑大毛病,剧中角色最大的纰漏就是袁克定不瘸。

  众所周知,袁克定外号袁大瘸子,走路一拐一拐的,但片中的袁克定却健步如飞,行走如常,与历史不符。

  孙中山把林觉民的《与妻书》送给林妻的情节被编剧王兴东炮轰为导演生编硬造。在这点上不管编剧也好,专家也罢,史实往往都敌不过导演的剧情需要。

  出入说完,道道轶事。

  林觉民无疑是黄华岗七十二烈士中的一个亮点。现在林觉民以《与妻书》一文名满天下。在片中胡歌(微博)扮演的林觉民表现了这位才华横溢的美少年义勇赴死的壮烈情怀。但还是有一些煽情的镜头反复出现,不够节制。陈意映在片中出现,历史上作为《与妻书》的女主角,与丈夫感情深厚的陈意映得知丈夫去世曾萌生自杀念头,后经林觉民双亲以孩子年幼恳请才作罢。但一年多后终因思念过度,郁郁寡欢而病死,又为这个悲惨的故事再添一份辛酸和悲楚。

  林觉民的故事引发了不少人的灵感和创作。台湾曾在1980年拍过一部《碧血黄花》的电影,陈意映由美女林青霞(微博)扮演。著名歌手童安格曾为林觉民写过一首歌《诀别》,齐豫也写过一首《觉》,从女性的角度质问:“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这样离去”,唱来都让人感觉笔墨与眼泪齐飞,流传甚广。

  现在的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馆内有两个名人故居,最早是林觉民的故居,后来谢冰心的爷爷买了这个故居,在冰心的笔下,这个故居曾经被深情地描述过。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林觉民的兄长林长民,他生了一个非常出名的女儿就是民国一代才女林徽因。林徽因也曾在这个屋子住过。一间屋子前后有三位名人住过,这不能不说是一段巧遇或佳话。

  在黄华岗七十二烈士中还有一个背一大筐炸弹,一马当先,偷袭敌人的勇士,他叫喻培伦。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人物。同盟会总部交给他制造炸药、炸弹的任务,他不畏艰难,最终制造成功一种威力强大而又安全的新型烈性炸药,并研究成功化学发火、电发火、钟表定时发火引爆的各种类型的炸弹。其方法被称为“喻氏法”,他被尊为“炸弹大王”。 他于1901年夏,受同盟会派遣,同黄复生、但懋辛等人秘密回国赴汉口,准备刺杀清朝北洋大臣端方。由于端方突然改道,未果。同年秋,他又同黄复生、汪精卫、陈璧君等先后到京,在宣武门外设守真照相馆,准备刺杀摄政王载沣。结果事情又不遂,黄、汪被抓捕,他受通缉,逃亡香港。1910年底,被委任为广州起义的实行员,专为起义制造炸药、炸弹。本来同盟会觉得他是专才,不同意他参加起义,他却决心参与。而且广州起义本来同盟会准备延期,喻却找到黄兴坚定地说:“就是大家都走了,剩下我一个人,也要丢完了炸弹再说,生死成败,在所不计!”黄兴素重喻培伦,决定如期举行起义。临刑前,他不断高呼:“头可断,学说不可绝!”“党人可杀,学理不可灭!”

  年仅25岁的方声洞也是广州起义激战至死的一位烈士。他的哥哥时任滇军师长的方声涛在1918年为当时甚为荒凉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募款修墓,刻碑纪念。1921年,纪功坊、墓亭相继落成。后查七十二烈士之外,尚有十四名烈士死于此役,共86人,姓名全部刻于《广州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革命记》石碑的背面。让这些最早为国捐躯的英灵们有了安息之所。

  总体来看,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辛亥革命这场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大银幕上打捞出很多被尘封的历史人物。如果观众有兴趣顺着电影牵出来的线索,去了解更多的历史真相和事实,功莫大焉。

  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