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胶州在售楼盘:叶檀-经济评论家?还是利益代言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5:39:50
叶檀-经济评论家?还是利益代言人?
    
    致叶檀,
    
     因为你是目前比较活跃在各种媒体的专业经济评论家,我们可以经常在一些电台,报纸或电视台经济栏目,风言风语栏目中,听过/看过你对当下经济形势的发展,评论/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逻辑严密, 语言直白,观点鲜明,颇有见地, 我是个听众及看客,有时也会听你对中国的经济形势发表的一番”高论”。 但看了10月30日上海电视台播出1/7栏目的记者访谈时所表达的观点,论调,怎让人一下子感到了陌生感,仿佛恍若俩人,以前独到的,另辟奚径的论点哪儿去了?这还是叶檀吗?让人感到疑惑,你将事件的起因,矛盾的焦点,舆论的导向都对准了这个事件中最弱势的群体-成百上千的前期购房者-即消费者身上,“风险自负”“亵渎维权”, 一番雷人语调,让人不寒而栗,事情果真的是如你所说的那样吗?
    
     首先,你说前期的购房者(就是你说的前期业主,本质应是消费者) 因迁怒于多个楼盘的KFS大幅降价行为进而导致怒砸售楼处的行为是不成熟的表现。 应当承认砸盘过激行为是愤怒时理性缺失,不成熟的表现. 但是我想问的是, 那我们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就是成熟的市场吗? 仅仅单方面指责购房者理性的缺失而不成熟就”和谐”了吗? 这其中KFS悟盘惜售,故意虚高的房价,预售制度的缺陷, KFS各种的霸王条款/手续, 有关部门监管的缺失等等,这是成熟的房地产市场吗? 由于双方信息的严重不对称, 一夜之间就可以将价格下降30~40%从而导致最终受伤害的那些弱势群体-消费者, 这也是一个成熟的市场表现吗? 而且在此之前,我们也应该回忆起你曾说过中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也不是个成熟的市场,那么是否到了今年10月下旬, 因为一夜之间将价格下降了30~40%而一举成为成熟的房地产市场了呢? 显然不可能,市场还是没有成熟, 因为像房屋这样特殊的商品,突然之间的价格波动如同过山车般行情,不会是一个成熟市场的表现.
     所以是一个不成熟的房地产市场催生了购房者不成熟的表现,源头应该在这个不成熟的房地产市场. 你不能本末倒置地一味批判/指责严重不对等的弱势群体-单个消费者个体,特意强调购房者的不成熟表现,却故意忽视了不成熟市场的源头以及在这个市场上占尽先机的KFS以及其它相关的利益集团,故意阉割两者之间的联系,其用意是很明显的.
    
     在中国乃至在世界上,没有人会支持高房价,反对降房价(除了地产商, KFS及其它各个与高房价利益相关者或集团),无论普通老百姓还是富人, 无论刚性需求者还是投资客,总是希望用最/较低的,或者合理的价格买房,就是投资客也希望用最低的成本来进入楼市,所以说前期的购房者反对降价是没有充分的依据,也不合常理,毋庸质疑.
     即是你-叶老师,一个知名的经济研究者,评论家,不能算是普通老百姓,不知道是否腰缠万贯,但是在买房(或投资)这件对国人来说的大事,也希望用较低/合理的价位来买吧?这个是不会错的.
     而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恰恰是: KFS用故意虚假标高的房价,悟盘惜售,预售制度的缺陷,我们政府监管措施的缺失,利用买卖双方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所诱惑/误导了前期的购房者产生了房价”恐慌症”,在不恰当时机用整个家庭的多年或十几年,甚至是一辈子的积蓄购买了房屋,然而一夜之间的过山车,蒙受了重大损失.
     降价对所有普通百姓(也包括前期的购房者)带来利好消息,使他们看到了房价松动的一线光明,因为高房价不是百姓的幸福,也不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改善普通百姓生活的真正目的, 这是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初见成效,而不会是KFS的”良心发现”, 因此普通百姓对降价是不会投反对票/持反对意见的, 而是双手称”快”. 普通消费者无意/也无权对KFS降价比例,降价的时间说三道四,也不做无用的评判. 但是价格的波动也应符合国家/地方政府的相关的法律条文吧? 浦东区房管部门曾经表示要对网上预售登记的价格重新核实/登记后才能销售,为仕么需要重新登记? 这深层显然有不合规定的程序.
     因为降价不是KFS某个领导的”拍脑袋之作”,也不是”灵感忽现”,是经过有一段时间的研究及考量,是深思熟虑的,而且需要在有关部门进行必要的登记备案手续. 但这不是KFS愿意做透明公开的事情,他们要的可是暗箱操作,他们宁愿”被动”一点,宁愿事后来填补这些”漏洞”,他们有事后修补的能量.他们就是希望就能在降价的前一天,也还会有”不明真相的冲头”进来挨刀,可以使KFS 在降价的前一天还能获取最大的利益,这就是利用买卖双方信息的严重不对称的现象所至.
     当然我们完全相信按照KFS强大政治/经济的背景,修改/登记一份这样的网上预售价格登记可以是分分秒秒就办好的事情,这样”漏洞”就补上了,但无论如何只能是事后的补救措施,事前可是不合规范条例要求的.
     几乎目前大部分的购房者都有过的经历,而且你也可能了解的真相(因为你是个土生土长的,了解国情的经济学专家).就在你安然坐在椅子上,并且接受电视台采访的楼盘售楼处前, 你看到过住建部/发改委关于售楼处必须在醒目位置张贴/挂置一房一价公示表吗?合规吗?
     难道所述不是预售制度的缺陷? 不是政府监管措施的缺失? 不是利用买卖双方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在作误导? 其中不含”欺诈”成分吗?
    房屋价格下降30~40%后,按常理分析对房产公司的年度利润结算报表有3个结果:
    一是: 在房屋价格下降30~40%后如果仍有利润,那么原先的纯利润≥30.1~40.1以上.
    二是: 如果在房屋价格下降30~40%后,企业既没有利润,也不亏损, 因原先的纯利润在30.0~40.0之间.
    三是: 如果在房屋价格下降30~40%后立马亏损,因原先的纯/毛利润<30.0~40.0,现下降到这个幅度,变成负数了.
    
     作为一个专业的经济研究者对于第一/二的(特别是第一个结果)结果当然不会不知道: ‘当一个正常的商品有这么高的纯/毛利润(除高科技,著名奢侈品外), 是正常现象吗’? 虽然国家现在还没有出台类似(反暴利法)的法律条文用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正常的经济秩序,制止牟取暴利,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我们还是有国务院相关的法规” 制止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可供借鉴/参考/对比,尽管规定中也没有细化到多少个百分比才定义为暴利,但是这其中的普遍原则是可以适用的,可以对经营者有一定的约束力.对于这个法规,作为你-专业经济知识的研究人才,不会那么轻易地健忘早年的”暂行规定”吧?也不会不知道在没有新的法规出来之前,这可以/应该作为衡量/遵守/适用的法律条文吧?
     对于第三个结果,也应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可借鉴/参考,这些都应该是你们专业工作者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帮助/解答普通消费者的疑惑,维护普通消费者正常的权益,表达普通消费者合情/合理/合法的诉求,进而维护社会主义正常的经济秩序.难道所述不是预售制度的缺陷? 不是政府监管措施的缺失? 不是利用买卖双方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在作误导? 其中不含”欺诈”成分吗?
     对于这些经营者”亵渎”的事实,你或睁眼,或闭眼,一概看不见,听不到,然而却拿起” 亵渎”两字套用在与KFS这样强大的强势群体对面的弱势群体-普通的消费者头上, 于心何忍?用心何在?
    
     因为你是名人,头上顶着经济学专家的光环,是有话语权的人,是媒体的明星, 而这几百户普通的消费者显然没有你那样的话语权,所以你把板子统统打在普通的消费者身上,用几个专业的术语可以忽悠得人一楞一楞的, 普通的消费者经得起你打扳子吗?他们已经在经济上遭受了重大损失,没有说话的权利, 也没有人愿意为他们合理诉求,还没有人弯下腰来倾听他们诉求的声音,他们需要的是各方面的理解和帮助, 以摆脱他们目前无助的困境,他们可都是些普通消费者啊,普通的平民百姓啊,
    
     你在采访中用炒股来比较这些买房者,意即”涨跌自负,风险自负”云云.这样比较合适吗? 这样比喻恰当吗?
     股票是人们用来买进卖出,赚取差价,进行投资/投机的工具,风险当然很大,且没有使用价值. 而且我相信: 在最近三个价格风波的楼盘中几百上千的购房者,其中不泛就有在股市炒股多年的投资者,其中不泛就有在最近2400点附近割股取钱去购房的人,他们亏了钱确实没有去找过证券公司,因为他们知道这两者的区别,有着不同属性及游戏规则.
     即是炒股,证交所也有对上市公司重大决策/信息必须披露公示的要求, 有在交易日内股票的价格波动限定在10%以内的要求等游戏规则,你是专业经济工作者,也不会不懂这其中的差别,你有意无意地放弃/忽视了整个交易过程的游戏规则,故意只将最后的”风险自付”结果拿来说事,用以误导/忽悠不明真相的社会舆论,故意混淆视听,将主题转移,将实际的购房者比作为投资炒房客,利用普通百姓对高企房价的深恶痛极的心理,从而引导舆论对这些前期购房者进行批判/指责,转移人们对KFS各种违规操作不满的视线,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在普通消费者身上,来帮助KFS逃脱各种违规所应付的责任.
     而房子是商品,它的主要属性是居住,有实在的使用价值,而且最主要的价值在于使用,相信大多数买房者是使用,是居住,而不是用来炒房的,只是因为我们现在这个不成熟的房地产市场被附加上了过多的增值/投资属性而变成投资/投机的工具了,这一点你不会不明白,所以这么说只能是别有用心.
     你知道在美国及一些成熟地产市场的国家,一百多年过去了,房子的价格也没有翻几翻. 这才是一个成熟的房地产市场, 相信随着我们国家房地产调控措施的继续,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财政的退却, 房子终将回归为普通商品的属性,房价也将回归至合理的价位.
    
     你在采访中口口声声将这些前期购房者称为炒房者,你是真的因不了解实情进而认为他们就是投资客?还是故意将他们归类于应自负的投资行为而加以批评/指责呢?因为这比较符合调控舆论的需要,可以赢得比较响亮的掌声.
    
     应该看到, 这最近三个价格风波的楼盘中的成百上千的购房者,都是今年以来在国家多项房地产调控,限购限贷政策下符合购买条件的刚需者,是最近两三个月内购买的首套或二套改善型住房的自住购房者,应当说在各区房管局/交易中心的强有力的监管下,不应该有购置第三套房的,如有的话,那就是政策的缺陷/漏洞问题,正需要像你这样的专业人士去进行甄别/监督 ,协助有关部门完善限购限贷政策,亡羊补牢.
     如果将他们列为炒房者的话,我们不知道/也不妄加猜测叶檀你家庭的名下有一套或以上?
    
     那天在售楼处前,我看到有对新婚小夫妻,妻子双眼噙泪,咽哽着对记者说,他们夫妻俩省吃俭用多年,又向双方家里的父母亲借了钱,刚凑够了首付的房款,按揭的房贷还没有下来,只有短短的两三个月时间,一下子首付的房款大部没了.看到记者的镜头对着他们俩个,旁边的丈夫连忙背过身去,用手挡住了镜头.妻子呜咽: “今天他们请假到现场, 连实情都不敢告诉家里的老人们,生怕他们担心.”
     事实上,现场有好多都是新婚夫妻,或准夫妻的年轻购房者,他们从一开始工作就像歌词里唱的:“我们工作很努力,花钱也很小心”,十年或十几年,刚赚够个首付,其余房款东借西贷,东拼西凑,背负了高额的商银房贷,已经变成了”房奴”,但眼看着短短的几个月, 辛苦地积赚的几十万消失了.
    曾经有对购房的夫妇,当他们在售楼处的财务部门付完房款后跨出大门时,惆怅的表情,嘴中喃喃自语:”买了房就像全身内部五脏六肺被人掏空了的感觉.” 是啊,一个中国工薪阶层/普通家庭辛苦了十年,十几年或几十年的积蓄交给了这个为之魂牵梦饶国人一生的梦想,现在泡泡开始破裂了.
    M先生夫妇家庭,”夫人已经退休,老俩口为了小孩的婚房,将整个家庭辛苦工作几十年的储蓄在前两个月刚买了第二套房,没想到…..”老夫妇俩面对记者的镜头,双眉紧锁,满脸茫然.
     他们都是投资客? 炒房者?你到过现场,了解他们买房后真实的感受吗? 与他们近距离的接触,了解他们前期购房背后的辛酸故事吗? 他们是”愿赌服输”的赌徒吗? 他们”亵渎”了自身的权利吗?
     退一步说,即使是对待炒房投资客,你把板子仅打在个体的炒房者身上,这公允吗?地球人都知道,在目前高房价的利益链上,从政府的土地出让>财政的纳税收费>KFS的房产开发>投资炒房客(购房者),哪个位置上的获利最大,业内大佬R先生已经在博客中说得清楚明白,你也不会不清楚其中利益的受益者,然而你还是有意无意地将板子打在利益链的末端,似乎只有在这个利益链上的末端, 才是你打板子对象,这正好符合你的身份.
    
     天色渐渐的变得昏暗起来,深秋的晚风吹得女人们的长发零乱地飘散在她们的脸上;男人竖起了外套的衣领,来抵御凛冽的寒风;妻子帮丈夫拉了拉快要落下的衣袖;一个年轻的丈夫小心翼翼的搀扶着旁边挺着大肚子的孕妇,担心意外的发生; M先生夫妇俩手拉着手, 相互搀扶着,各自生怕对方嬴弱的身体抵挡不住突如其来的寒风.
     几百双失望,无助的眼睛望着曾经那么熟悉的售楼处,望着不远处还在建设中的高楼灰暗的轮廓, 没有他人愿意来答理他们,随着一阵晚风吹过,人们不禁地浑身打起冷颤, 他们是一个孤独的群体, 残酷的现实不仅让他们在经济上遭受了重大损失,也让他们在心灵上蒙受了挥之不去的创伤.
    夜色终于吞噬了这几百个已经在寒风中整整伫立了五六个小时的普通购房者,只露出朦胧地背影.他们的眼前仍是一片迷茫,一片昏暗, 不知道前方的路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