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的古诗里重要诗句:创新方法概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51:09

第一节  创新方法概述

一、方法就是力量

黑格尔说过:方法是任何事物所不能抗拒的、最高的、无限的力量;笛卡尔则认为:最有用的知识是于方法的知识;而我国民间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予人以鱼,不如予人以渔。”所有这类关于方法的表述,都从不同的角度提示了“方法就是力量”的道理。其实,一个人拥有物质的多少,并不代表其“财富”的多少,而真正代表其“财富”的应该是获得这些“财富”的方法。

二、方法的辩证性

对于方法的学习应该注意辩证的观点,这就好比一个人学会了基本的乐理知识。规律和技巧等作曲方法后,并不一定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作曲家一样,只不过创造与创新技法可以更好地拓展我们的思路,开发我们的智力,启迪我们的智慧,实现创新的目的。

  再好的方法也是相对的、辩证的。一方面,“法无定法”,就是说在创新过程中,生搬硬套某技法并非良策。应视不同对象,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选用并综合应用各种技法、手段,不拘一格地进行探索和创新;另一方面,任何方法给人们提供的都只是一些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指出必要步骤,介绍一些参考的途径与技巧,而决非包百病的灵丹录药。

三、创新技法的起源

(一)、创新技法的奠基人

创新技法起源于1938年身为纽约BBDO广告公司副经理的奥斯本(A.P.  Oshor n)制定并成功地应用于实践的:“头脑风暴法。”当时,奥斯本为普及这一开发创造力的技法而撰写了一系列著作,如《思考方法》(1941年)、《所谓创造能力》(1948年)、《实用的想象》(1953年)等,从而建立了系统的理论基础,并深入到学院、社会团体和工厂企业,组织培训、推广,继而转向种类大学、产业界、联邦政府等开发普及工作,以至在美国形成了一个开发创造力的热潮。奥斯本也因此被誉为创造工程之父,成为了创造工程的奠基人。

(二)、创新技法的产生

客观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发明、创造、创新等同样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创造学家在收集了大量成功的创新、创造先例并研究其获得成功的过程与思路后,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许多可供我们借鉴、学习和效仿的规律与方法。据称,到目前为止,国内创造学家已总结、归纳出了300多种创造技法,常用的就有100多种。创造技法在美国称“创造力工程”,在法国称“创造工程技术方法”、“立意发想技法”,在日本称“创造工程学”、“发想技法”,在、俄罗斯称“创造力技术”、“专家技术”。

四、创新技法的发展与成果

(一)美国

在奥斯本之一,1942年,来自瑞士的天文学家茨维基在参与美国研制过程中,灵机一动,利用数学中的排列组合原理,制定了“形态分析法”。

1944年,哈佛大学水下声学实验室的科学家戈登提出了“提喻法”。

1957年,美国海军特殊设计局开发了“计划评审法”,美国陆军开发了“5W1H”法,惠廷制定了“焦点法”。

1963年,美国霍泰韦公司研究出了“PATTERN法”。

1964年,美国兰德公司开发了“德斐尔法”。

此后陆续开发了上百种创造、创新的技法。

(二)日本

1994年,日本创造学先驱之一市川龟久弥出版了《创造性研究的方法》,1995年提出“等价换法”,1977年又出版《创造工学》。

1965年,日本筑波大学川喜田二朗教授制定了“KJ法”。

1969年,片山善治提出了“ZK法”。

1970年,日本创造工程研究所长中山正和提出“NM法”。

此外,日本的学者在卡片法及头脑风暴的改进方面都有过大量成果。

(三)德国

德国在引进美国的创造技法后,按德国的习惯特点对头脑风暴法、综摄法作了改造,同时也不断提出一些新的创造技法,例如:J.H舒茨的“自律训练法”、F.汉泽的“概念组织法”、B.吉里捷的“思想会议法”、N.缪列尔的“系统创造法”以及K,托马斯的“使用价值分析法”,等等。

(四)英国

英国医生德·波诺在侧向思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的思维训练课程,包括“是、否、也许法”、“垫脚石法”、“自由输入法”、“向要概念挑战法”、“确定问题法”、“挑错法”、“组合法”、“需要探索法”、“评价法“等。可对成人或儿童进行系统训练。

(五)加拿大

20世纪60年代蒙特利尔大学的H.塞里埃制定了利用睡眠潜意识的“睡眠思考法”。

(六)前苏联

1946年起,苏联一批学者从175万项发明专利中选出4万项高水平的专利文献,从中概括一批具有普扁性、有效性的方法与“基本措施”,创立了“物场分析理论与方法”,制定了《发明课题程序大纲》、《基本措施表》、《标准解法表》等。此外,还有R.布什么的“七步搜索法”(1965年)、“偶像性现象彩环法”(1972年)、P.波维列依科的“十进位矩阵搜索法”(1976年)、A.波洛文金的”创造学综合算法”等.

(七)中国

20世纪60年代起,台湾开始引进创造工程与技技,并进行充实与发展。陈树勋的《创造力发展方法论》(1969年)、纪经绍的《价值革新与创造力启发》(1977年)等。

80年代开始,创造学走进大陆。其中许立言在《科学画报》中介绍了创造技法,中国发明创造者基金会、中国预测研究组织翻译了30余部500多万的《发明创造丛书》。此后,地方、行业及全国性的创造的创造学研究团体、学会相继成立,如中国创造学会、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创造力开发研究组等。一些学者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创造技法如以上海和田小学命名的“和田十二法”等。此外,近几十年来,仅公开出版的创造学研究方面的著作达300多部,其中不少是关于技法的专著。

五、创新技法的分类

为了便于系统地学习,应该对数百种名目的创新技法的系统分类有一个初步了解,因为,明晰、系统的分类,有助于我们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选择有代表性的加以简单介绍。比如:日本电气通信协会在其编写的《实用创造性开发技法》一书中,将常用的29种技法分为类。即:(1)自由联想法(包括头脑风暴法、KJ法等)

(2)强制联想法(包括查表法、焦点法等)

(3)设问法(包括戈登法、德斐尔法等)

(4)分析法(列举法、形态分析法等)

(5)类比法(包括提喻法、等价变换法)

(6)其他方法(包括网络法、反馈法)

日本著名创造学家高桥诚在《创造技法手册》一书中将其精选的100种技法分三大类,即:扩散发现技法、综合集中技法、创造意识培养技法。我国东北大学、国家科委人才资源研究所创造力开发课题组的分类为:提出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程式化的方法。本书将按照思维方式自然相近的原则,将具有典型的常用技法分别加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