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2017高速公路)地图:如何应对“腐败问题突破民众承受底线” - 武克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33:31
民生动态
中国未来10年面临的10大挑战
《人民论坛》组织的调查显示,腐败问题排第一,贫富不均排第二
挑战1 :
腐败问题突破民众承受底线(82.3% 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
现状:腐败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在某些时期、某些地方、某些领域(腐败)呈蔓延之势,腐败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未来:应出台《反腐败法》
反腐问题专家王明高说:中国特色的科学反腐制度,主要应包括家庭财产申报制度、金融实名制度、遗产税和赠与税制度、公民信用保障号码制度、反腐败国际合作制度五种,并以此为核心内容,制定和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腐败法》。
但实行家庭财产申报制和金融实名制为代表的几项制度,将使党和国家面临风险。历史上许多动乱最初都是以反腐败的名义发动的。腐败现象的曝光和查处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执政党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使执政党的公信力面临巨大的考验,容易引发民众不满和社会骚乱,造成执政基础动摇。
挑战2 :
贫富差距拉大,分配不公激化社会矛盾(80.6% 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
现状:贫富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治学教研室主任王占阳教授说:现在突出的问题是,收入差距继续扩大,贫富分化异常严重,中产阶级遭到掠夺(特别是在股市、房市中),官民矛盾、劳资矛盾急剧上升。
特殊利益集团在过去10年间迅速扩大。作为这种过程的一种社会表现,10年前,党政机关干部下海经商还是一个热潮,而现在考公务员却成了大热门,因为,权力可以变成钱,已经完全是公开的秘密了。
未来:不改革,GDP增长就无法保证
王占阳说:如果没有收入分配制度的重大改革,中国经济就会在若干年后再次严重失速,即使是年均6%-8%左右的增长率,也将无法保证。低增长意味着经济状况很不好,政权的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
挑战3:
基层干群冲突(63.2%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
现状:干群冲突问题相对突出
《人民论坛》报道说:现阶段,我国社会基本稳定,各种主要社会关系总体上较和谐,但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研究报告》里提到,在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出现的问题中,干群关系冲突最大。
未来: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王海光:我们党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使人民群众能够享受政治文明的成果,自觉拥护和支持共产党的领导。扩大干部人事选拔工作中的民主权利,让党组织推荐的人选,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挑战4:
高房价与低收入矛盾(62.8%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
现状:政府调控成“空调”
尽管政府几年来出台了不少的调控措施,然而调控屡屡成为“空调”,房价一直居高不下,而且涨势越加汹涌。
未来:问题可能在某个时间集中爆发
中国社科院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高房价让国民的财富在短期时间内向极少数人转移与聚集。如果高房价持续,问题将会聚集在一起在某个时间爆发。
挑战5:
诚信危机,道德失范(61.7% 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
 
现状: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
在当今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个人和企业与政府之间,都处于一种相互之间缺乏某种信任和信用的危险局面。
未来:“契约社会”要求人人有权参与制度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宜音:要变成契约社会,必须是一个人人参与建构的公民社会。如果每个人有权参与社会的制度建设,将社会变为自己所属的社会,互信的建立才有保证。
挑战6:
民主、政治改革低于公众预期(52.3%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
挑战7: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51.6%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
现状:环境污染代价沉重
我国的经济发展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
未来:地方统计GDP的笑话该结束了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地方官员的节能减排动力已经成为最大问题。今后,我建议取消省级以下的GDP统计和指标衡量,因为首先它会出现重复计算,不科学。在全世界范围看,也没有地方GDP,说GDP就是全国整体的GDP。
我们到乡里县里还有GDP其实已经闹笑话了,我们也希望这个笑话尽快停止。
挑战8:
人口老龄化矛盾凸显(44.1%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
现状:老龄化矛盾凸显,老无所依,老无所养
与日本、欧美等“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不同,中国是“未富先老”。长期实施的计划生育控制政策,使少子化、老龄化“双鬼”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提前“拍门”,而且带来的问题特殊又复杂。
未来:应发展多元化为老服务事业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王桂新:应广泛调动国家、地方、企业与政府、民间、个人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制度化和市场化机制,大力发展多元化为老服务事业。
挑战9:
就业难,失业现象严重(43.4% 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
现状:大学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诱发不稳定因素
大学生就业困难主要表现为摩擦性、结构性失业,与高等教育的盲目扩张、教育脱离现实等相关。大面积失业可能引发家庭破产,激化社会矛盾。
未来:就业不满可能成为社会问题
可能存在的几种不稳定因素是:个别突发意外事件引起群体性反应; 社会出现较大政治动荡引发学生的心理宣泄;国外意识形态的渗透与散播产生较大影响; 就业不满成为社会问题,进而演变成为政治问题;民族主义情绪因国际性事件或中国外事问题被激化。
报告建议增强媒体对大众舆论的建构能力,高度重视引导网络舆论。
挑战10:
主流价值观边缘化危机(36.3% 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
现状: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尖锐复杂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我国产生了极为复杂的影响,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尖锐复杂,若不积极应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将遭遇边缘化危机。
未来:应辩证处理“普世价值”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刘志明认为,应对西方价值观对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冲击,关键在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值得关注的问题有以下三点:引导好世界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深入研究和批判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各种变种;辩证地研究和处理好“普世价值”的问题。
 
“腐败将突破底线”倒逼社会秩序重建
单士兵(重庆 媒体从业者)
“调查显示腐败问题将突破民众承受底线”,这是近日各大网站的醒目标题。由人民论坛杂志发起的“未来10年10个最严峻挑战”的大型问卷调查显示,有82.3%的受访者认为第一大挑战是“腐败问题突破民众承受底线”。
这样的结果相信可以获得强烈的社会共鸣。事实上,我们每天都会面对诸多令人惊悸的腐败案例。譬如昨天就有两条有关腐败的新闻颇受关注,一条是“上海普陀区原区长蔡志强被捕,受贿数额巨大”,还有一条是“黄光裕买通了上千名各级官员作为其保护伞”。当太多此类腐败案件撞击着民众耳目,他们承受的底线又怎能将不被突破呢?
“腐败将突破底线”意味着民众对腐败问题的容忍,其实已达到了临界点,也意味着腐败将制造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不必否认,我国长期以来反腐败实在难以令人乐观,但过度夸大反腐败的技术难题与制度难度,其实也是很不负责任的。说到底,反腐败难就难在到底能不能真正下决心,来拿那些位高权重的既得利益者开刀,有没有真正从基础秩序的重建来进行反腐败。
著名学者孙立平写过一篇叫做《反腐败原来很简单》的文章,他认为,“反腐真的很简单,但这种简单是建立在诸多基础制度有效运作的基础上的。”反腐的工夫应当更多用在基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重建基本的社会秩序,而“腐败问题将突破民众承受底线”,恰恰就是对这种“走上社会重建之路”的民意呼应。
底线将被突破的社会秩序,是必须进行重建的。在一个利益博弈的时代,那些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官员,说到底就是依靠民众权利让渡的权力,通过破坏社会的公平,以掠夺手段来与民争利,这自然是公众无法容忍的现实。这时候,如果还不能进行社会结构调整,把那些既得利益者真正拉下权力宝座,使反腐败迅速实现彻底的重大转身,恐怕权力与民众都不得不面对“腐败将突破承受底线”的不堪设想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