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琴的全教程:读懂这五个故事,你就看懂了当下中国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08:33

读懂这五个故事,你就看懂了当下中国经济! 

文/朱振鑫(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研究员)

短期来看,经济下行在2016年还将继续,因为去库存的故事还没有讲完,去产能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8个经济学故事,学到就是赚到!


中国经济的24个真相,字字见血!

如今的中国,各方各派都是拼命守护自己的利益,都在为自己的获利找理由,偏偏这还是一个政通人和的盛世,偏偏中国还在傲然的崛起,为什么依然一盘散沙?到了起立一起唱国歌的时候了!

1、普通百姓如何面对已经到来的经济动荡衰退,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大问题。而我一直担心的是老百姓一次次被误导和欺骗,用最后的积蓄协助资本完成套现。我一直不愿说,因为那样会被标签为不爱国。

2、从现在起,除非无房可住,否则请尽量不要购买人民币资产尤其是房地产。

3、如何看待这次的变相QE?这是最后的泡沫盛宴,这是美元套利的胜利大逃亡。记住2015、2016年吧,人民币资产后加上尤其是房地产,明显在加速拉高出货。

4、美元在华套利模式即将终止。为美元套利而吹起的资产泡沫行将破灭。请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接最后一棒。无论谁,如何忽悠,请你务必淡定。

5、如果我们不向资产持有者和资本征税,却向百姓收超级地租,还需要继续解读结果吗?

6、泡沫,只为美元套利,难道百姓会盈利吗?更何况资本高位套现,只为美元撤退套利。


7、1.5万亿美元流出,都不算是剪羊毛,非要全部储备流光吗?华资和大户撤离都是出于对形势的误判吗?爱祖国,必须用坚实的数据,而不是幼稚虚妄的谎言。

8、若你,用你的积蓄,去维护资产的价格,没有人会提出质疑或谴责。但是若用纳税人的钱,甚至用他们活命去维护资产价格,请负点责任吧!

9、在需要去杠杆的时候为什么增杠杆?在需要挤泡沫的时候为什么吹泡沫?从全球大资本循环的角度看,显而易见是一种经典的套利安排。或者在大萧条后,才会有终极的问责。

10、无论美国是否QE4,国务院已经开始新一轮宽松了。实体经济,根本就无法投资拉动,新投资只能进入楼市和股市。本轮宽松,主要功能是尽量维持资产泡沫,土豪们于是顺利出逃。


11、会不会有奇迹发生?例如,李嘉诚撤离,马云上市套现,他们对市场的理解或者完全错了。李马的爱国情怀可以质疑,李马的智商和能力应该不会太低。况且,当所有豪门都在走路的时候,一些朋友难道就不能怀疑一次自己的智商吗?毋庸置疑,对领导的最大信任,就是全体国民的集体质疑。

12、伯南克的理论,硬生生地变成了我们的实践。而且变成了神奇的保救理论,伯南克理论能挽救大萧条吗?太扯淡!金融能挽救金融,就如同你能提着自己飞翔。老实一点好吗?解决大萧条,唯一的出路,就是税政革命!

13、TPP当然不是多边贸易协议,那是经典的政治同盟。台湾选举,当然不是两党对决,而是经典的中美对决。在宣战前,各方站队已然紧锣密鼓,甚至今后如何论功行赏都讲明了。我们不愿面对大萧条,真的以为经济开始“修复”了。但是,对手是冷静的,他们已经开始着手安排后事了。港台是痔疮和阑尾,先发炎了。

14、深圳是华资套现的重点区域,炒高深圳楼价是整体撤离的一部分。

15、我当然知道,深宫后院里的宠物,无法理解海燕的低吼嘶鸣。大萧条的前夜,必然是资本的风花雪夜。

1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百姓起义无非是觉的自己没有处在顶端位置而已,即便一些草根阶层爬到了最顶层,他在盘剥其它百姓只会变本加厉!——水木然 


17、TPP有什么新奇的地方吗?这明明就是美国亚洲版的门罗宣言,这明明就是重建美国势力范围的门罗主义。悲催的是,明明是应该中国发表神州版的门罗宣言,明明是中国应该重新划定神州在亚洲的势力范围。

18、如果不愿正视TPP 和TIPP的本质;那么,泛太平洋同盟和泛大西洋同盟将成为事实。美国正在重建新型的冷战结构,让大象倒下也是整个西方世界的浅隐共识。我们这个民族需要英雄,我们不需要乖乖虎似的学生干部。请年轻的知识分子们在精神上站起来,请你们为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维权。

19、如果再贷款、变相的量化宽松,将极大地扭曲供需矛盾,资本套利真的会埋葬了自己国家!


20、我不再评论经济政策,也暂时不做任何分析预测。不过,我还是告诫我亲爱的朋友们,不要被技术性的复苏所蒙蔽,不要耗尽最后的现金及信用。要为国家做正确的事情。要有耐心,要能沉得住气,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和选择。

别急,我们很快就会见证历史。当然,我们也将一同见证国人那卑劣的人性!

中国赚钱的方式彻底变了,再不懂就晚了!

本文主体内容选自《跨界战争》

进入2016年,很多人发现钱比以前难赚了,实际上是赚钱的逻辑变化了。

首先,我们必须对宏观形势有所了解: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是“计划经济”,邓小平时代的中国是“市场经济”,而习大大时代的中国,将进入更高层次的“资本经济”时代。

什么是“资本经济”时代呢?简而言之,它就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加了一根“杠杆”,在物理学上“杠杆”的作用是利用“力臂”将“力量”放大,从而可以翘起更大质量物体。经济上多了这一根杠杆,其活动空间和灵活性都大大增强,这也叫“资本思维”。今后的中国人必须深刻理解和运用“资本思维”这个工具。


资本思维

要想学会“资本思维”,必须先来深刻理解一下什么是“资本”。“资本”仅仅是指钱吗?不是。资本是对资源的“支配权”,通过资源支配带来更多的支配权叫“资本运作”,通过“资本运作”优化和配置社会财富,实现社会效率的最大化就是“资本运作”的社会价值。

因为资本有趋利性和增值性,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会促使社会资源的配置朝着效率、效益最大化的方向上行。社会资源将依次流入最有效率的国家和地区、最有效率的产业、最有效率的企业、最有效率的项目、最有效率的个人。资本的逐利促进资源的优化,资源的优化顺势产生新的资本,并且不断产生新的机会,如此一边循环一边膨胀。

比如,在物理学上,石墨和金刚石是同素异型体,它们都属于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但是物理性质大不相同,价值也天壤之别,就是因为他们的组成结构不同而已。


所以资本思维的精髓是结构重组。即对资源的分子进行时空和结构上的调整,从而产生由“石墨”到“金刚石”的增值效果。宏观方面的资本运作是对全社会的资源重组,比如中国的国企重组,将大大改变中国经济的结构,提升整个社会的运作效率。而当一个社会经济依靠“资本运作”来运转时,就步入了“资本经济”时代。

水木然(微信号:smr669)点评:从经济层面讲,今后社会上只有三类人:

第一,资源者。他们是资源的最直接拥有者,依靠出卖自己的资源生存,比如农民靠耕地、工人靠体力、医生靠技能、作家靠写作,还有老师律师等等。

第二,配置者。资源是谁的不重要,关键要有资源配置权。这类人依靠配置资源挣钱,从事资源的投入-整合-运营-产出工作,以企业家为主,创业者也属于此类。

第三,资本家。他们离资源最远,但是所有资源却统统归他们掌控,他们只躲在幕后玩操作游戏。风险投资者就属于此类人,比如孙正义投资马云,阿里巴巴上市使他大获成功。资本家无国界,他们可以控制全球资源流向;可以通过金融体系支配大量别人的资产。


所以,资源名义上都是资源者的,实际上都是资本家的。看一个人能量多大,关键是他能配置多少资源。

按照这三种不同性质的角色扮演,今后的个人如何获得财富?无非只有三条渠道:出售资源、配置资源、掌握资本。
1、资源者(普通人)

“资源者”通过出售自己资源生存,也就是资源者的技能,即:时间+体力,这也是社会上分布最多的人群。
    所以一般普通人只能找一家企业工作,出售自己本身换来财富。然而普通人的时间、体力都是相差无几的,他们能够出售的资源都是差不多的,于是为了让自己的资源卖上好价钱,就只能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熟练水平。

这时一个普遍的做法就是读书,这就是为什么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为什么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一般会比没有文化的人起薪高一些。


但是现在文凭带来的技能差距差别越来越小,一个普通的一本学生与二本学生已经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反而不如蓝翔挖掘机学的好的人附加价值高,这是因为前者数量多,后者数量少,而且后者更加注重实践,供需关系决定了资源的价格,因此读书无用论早就开始流行。

所以,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人,要么通过读书获得更高、更稀罕的的技能价值;要么通过爱思考、会做人、大量实践提高自己实践能力。

另外,对于“资源者”来说,还有天生稀罕资源,比如外貌。长的好看的普通人,可以在日常的婚配、工作、生活中获得很多额外的财富;如果长的好看再加上运气好就可以进入演艺圈,成为明星之后自己的资源就成了稀缺资源,资源的价格远远高于一般人!

但是外貌在一般情况下难以改变“资源者”的本质处境,只能略微提升。王宝强就算是健身+保养+专业造型设计,也是无法从外貌上超越刘德华的,所以他是傻根,华仔是神偷。而且外貌这种资源不一定是越漂亮越好,王宝强和黄渤的外貌特质也是他们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有的普通工人、白领、职业经理人、甚至到当年的“打工皇帝”唐骏、各大明星,都属于“资源者”。这种人的特点是,其获得财富是有限的。他们有时辛苦了一辈子,但是遇到家人生一场大病几乎就会崩溃,有的为了供养孩子、病人需要打三份工,这是非常心酸的。职业经理人赚的再多也是有数的、过气的明星过的不如普通人等。

当然,有的人天生就拥有稀缺资源。比如富二代,生下来就可以继承一批遗产这种稀缺资源。再比如明星的孩子,天生就获得了媒体关注的稀缺资源;再比如某人住在市中心的破院子里,只要拆迁就可以获得一大笔财富;天生获得了位置的稀缺资源,或者你运气非常好,买彩票中了奖,也是享受到了“好运”的稀缺资源。

这类财富,可遇而不可求,只能靠运气。而且这些好运的“资源者”往往不懂如何经营资源,他们的财富不具可持续性,不能增值扩张,甚至往往是被浪费的,明星和富二代寂寞了会吸毒,遗产会坐吃山空,大奖也会挥霍完毕,拆迁款往往用于赌博……

        当然还有最后一条没有说,就是出售风险,如果你愿意承担坐牢、死亡的风险,去偷、去抢、去骗,比如混黑社会、开赌场、开黄色网站、进行网络诈骗等,曾经看到一篇新闻,某人通过抢银行获得了数百外巨款,然后潜逃、隐姓埋名,做起了房地产生意,几年后家产过亿,同事也东窗事发。因此如果通过这种渠道赚钱,你获取的财富也会增加,但是承担的风险也会增加。用一句话说就是“所有赚钱的方法都在刑法里写着呢”。

2. 配置者(企业主)

这种人不是资源的直接拥有者,他们往往通过脑力去设计资源的配置,通过优化资源去赚钱,企业家就属于这一类。

在奴隶社会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人力”(即:奴隶);封建时代的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土地”,而资本时代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资本”,资本的本质就是资源的配置。

从定义上来讲,企业家是从事资源的组织、管理并承担经营风险的人。企业家的收入跟他配置的效率成正比,上不设限。但同时也要为自己的资源配置承担风险,下限就是破产。

为什么很多人想去创业呢?就是因为他们想从第一类人努力攀爬到第二类人。一旦从“资源者”升级到“配置者”,就意味着不用再出卖自己的技能,而是开始经营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人身和经济都实现了自由,从而实现人格上的自由。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源者”都适合去创业。他们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眼光、魄力、创新力、机遇和资本。配置者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群体,他们的素质和数量决定了一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代表了生产力水平。配置者非常需要创新精神,所谓创新就是他们对新产品、新市场、新的生产方式、新组织的开拓以及新的原材料来源的控制调配。


这里我们需要提到中国企业家的更新换代。30多年前,中国开始第一次改革开放,那时整个中国百废俱兴,当时的大环境就是最好的机遇,只要大胆出来闯荡的人,即使没有文化、没有见识,都成了企业家,这是当时的环境造成的。

而如今,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深化,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此时也对企业家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欧美和日本,企业家始终是社会的精英阶层才可以担任。而接下来的中国,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理想追求,以及对创新的深刻理解,很难再成为社会的“配置者”。因此,中国的企业家正在更新换代,一些90后创业者纷纷走近我们视野,很多老的企业家也自愿退出历史舞台,这是时代的发展,也是一种必然!

当然,这些素养也都是可以后天创造的,比尔·盖茨在发家之前已经做了7年的程序员。所有后天的努力,“资源者”完全可以转换到“配置者”。不过,获取财富只是他们成功的标志之一,对事业的忠诚和对社会的责任,才是企业家的“顶峰体验”和不竭动力。

3. 资本家(幕后掌握)

这个社会的财富,看似是属于分散的“资源者”的,实际上却是归“配置者”享用的。但在本质上,全部是属于资本家的!

资本家的定义是:以资本运作为业的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掌握了科技与运用的企业家们,能迅速的积累起巨额的财富,他们的企业对一个国家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些企业组成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于是形成了垄断,而这时的“企业家”开始坐在了幕后操纵这一切,演变成了“资本家”。

“资本家”跟“企业家”的最大区别是:资本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而是在幕后操纵企业宏观思路,企业的产品是各类快消品,而资本家的产品就是各个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并购、重组的方式,将一个企业的未来把控到自己手中,孙正义投资了马云,成全了阿里巴巴,马云就是企业家,而孙正义就是资本家。孙正义手里有N个马云,成了日本首富。再比如巴菲特专门坐在老家做投资操纵他的布局,他也是资本家。


美国是自由市场经济,但是为什么叫“资本”主义社会呢?而不叫“自有市场主义”社会呢?因为在这样的社会,“资本”是度量和决定一切的标准。在中国的古代,你富甲一方也没用,官员随时能把你家产抄净,你有钱也要去给权力行贿,去买官。而你只要有了权力,哪怕身无分文,一样生活富庶、吃喝不愁,所以那时是官本位。当今的社会,你有权又如何,还是得想办法把权换成钱,才有作用。一个月收入五千的局长挤公交车都没人给你让地方,而你只要肯出钱,卡宴都会上门接你,司机还要跑下来给你开车门。

某公司曾经说过,自己从不做研发,让市场上那些小公司去研发,如果一旦成功,就花钱买过来,如果不卖,就花钱把这个公司的几个核心挖过来。这就是资本主义。(当然无视知识产权是有问题的,正确的做法是花钱买过来)

如果你有了1亿元的资本,你可以花一千万雇上这个国家最聪明的一批人,把你的资本从1亿变成2亿,你躺在床上就赚了九千万。而这一切,只因为你再从事资本运作,你只需要够聪明和有魄力,不需要有力气、不需要花时间、更不需要长得漂亮。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第3种人赚的钱就比第2种人多,第2种人赚的钱比第1种人多。因此,第1种人在努力进化到第2种人,而第二种人在拼命进化到第3种人。

因为中国建国时期就消灭了资本家,所以中国天生具有资本的人是极少的,大部分第3种人都是从第1种人或者第2种人进化过来的,虽然目前这种进化已经越来越难了,但还不是没有希望,因为以后会更加的困难。这就是阶级的固化,阶级间流动的减少。

每个人都在玩命探索的方法,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原因就只有两点:你的头脑有多聪明?或者你积累的资本有多少?

你想到了一个可以改进手机的idea,而且你觉得这个idea可以赚很多钱,那你要问自己,你有没有这个资金去运作这个idea?同样的idea,三星华为都可以支配更多的资金,去雇佣更好的工程师,去更好的推广,你确定不是去给这些资本拥有者蹚雷?或者是正在走向一条已经无数人走过的死胡同?具体举个例子,你做软件开发,天使投资人会不会问你一句话:“如果某讯山寨你怎么办?”

    你想开一个淘宝店铺,你有没有资本去宣传?去压货?如果你在淘宝上卖一件在阿里巴巴上买一件,要么是根本卖不出去,如果你能卖出去,那些更有实力的卖家分分钟用同样的产品把你pk掉。

    同时,这也回答了另一个问题:赚钱的方法千百样,为何偏偏选择“打工”这一种?

    答案是:你不打工你能干啥?你以为你出来干别的就能赚钱?几年前网上疯传送快递赚的多,我就嗤之以鼻,这种没有门槛的行业是不可能赚的多的。你愿意赚1万干这个,我分分钟找一个赚九千就干的,我再找一个赚八千的你信不信。最后,无论你是送快递还是摆摊,无论你是卖肉夹馍还是搞IT,你都会被拉到一个门槛平均收入。因为IT需要学习,赚的多一些;快递比较辛苦,赚的比IT少,可是还是比打扫卫生的多一些,就是这样。

    那到底怎么样从第1种人进化到第3种人?
    第一步,你要进行资本积累,你愿意打工也好,愿意自己做产品也好(有的人就自认为在创业了),先完成资本积累。这一步最重要,也是发挥大家的想象力和实力的时候了,摆地摊、开淘宝、做网站、做APP、炒股票、海外代购、开设计工作室、卖肉夹馍、给幼儿园摄影的,等等等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句话,这步就是出卖你的个人资源,就看你卖不卖的上价了,多学习吧,即使不为了文凭;多辛苦吧,只要不是出卖健康。


    第二步、善用资本,用资本赚钱。怎么用资本赚钱?问你们个问题你们就明白了。如果你家开了个小饭店,每个月能赚1万,但是需要个厨师。你自己炒菜水平很高,如果自己当厨师,饭店每月净赚1万;如果雇佣一个厨师,每月花8千,饭店净赚2千。你怎么选择?
    答案:雇一个厨师!这样你只要能用每月一千利息的贷款,再盘下一个饭店,那个饭店也能净赚一千了。(补充:这个饭店赚两千,还利息一千,净赚一千,数学不好的不要再给我留言了好不,知乎跟微博一个水平么)。而你,只需要这样盘下100个饭店,每个月就能净赚10万,而你这时,却在国外旅游,成了第3种人。
    很多人一直在打工,他们没有成为第3种人,很好理解。但是改革开放之后做买卖的,也有很多人还是没有钱,就是因为,他们自己做厨师,自己的妹妹做服务员,自己的老妈管收银,仅此而已。
    所以,以后问自己怎么成为第3种人,就是一句话:“不要自己炒菜,雇一个厨师”。如果能用资本去赚1块钱,也比用出售自己的体力赚100块钱更符合金融思维。
    另外,聪明和资本,如果你只具有其中一点,记得,要找只有另一点的人去合作,他们也在等着你!
    再另外,即使是具有同样特点的人,其财富也是有差别的。同样出卖自己劳动力或者具有同样资本的人,其付出的脑力、体力不一样,所获得的收益也是不同的。就是说,两个一模一样的打工仔或者王思聪,一个努力思考、肯付出辛苦,另一个成天打游戏睡觉,前一类还是要比后一类财富来的多的。但是聪明刻苦的打工仔总与打游戏睡觉的王思聪比,就是给自己的人生添堵而已。


    普通人的提升

    同时,再强调一点,如果你是个普通人,或者自认是个普通人,但是又有上进心,不如务实一点,脚踏实地的往前走。

    曾经有个公司的公关部经理,儿子已经5岁,她每天要上班、做家务、带孩子。但她拥有人事部二级口译证书,每个月都有天南海北的会议翻译任务,还兼任这家口译中心的导师。

    打开她的博客,已经更新了500多页,有2000多个帖子,全部都是每天她自己做口译练习的文章,平均每天两篇长的一篇短的。她坚持做这件事已经快10年了,非专业出身的她因为爱好英语而一直努力。

    她说,10年前,她曾经看到一份调查报告,一个人如果要掌握一项技能,成为专家,需要不间断地练习10000个小时。当时她算了一笔账,如果每天练习5个小时,每年300天的话,那么需要7年的时间,一个人才能掌握这项技能。

    她说:“幸运的是,我知道自己想掌握什么技能,我只需要立马投入干起来就行了,我没有5个小时的时间,我每天只能学习3个小时,现在已经快10年了,我觉得自己差不多已经掌握了这个技能吧。”

    再比如,披头士乐队在成名前已经参加过1200场演出。可是为什么你做了10年公务员还只是一名小职员?为什么在家里做了7年的饭,没变成特级大厨,反而发现婚姻到了7年之痒呢?

    那是因为,你没有投入精力和热情来练习一项技能。每天上班只是看报纸、上网、应付各种琐碎任务,每天做饭只是为了让家庭正常运转,并不用专业的眼光看待这件事。

    不要再哀叹大学毕业之后专业就丢了。如果从初中开始算起,12年的学校教育,就算每天学习一门技能2小时,一年300天,你也只有7200小时,还有2800小时的缺口;就算你毕业后每天坚持练习1小时,你需要10年。

    为什么理工科的人更容易成功?只要他们毕业后专业对口,还是做的那点事,那么他们就等于1天8小时都在练习。这2800小时,只需要1年多就填补了。可我们很多人,工作的内容并不是在练习技能,大部分是应对琐碎的人和事,实际上,是在荒废人生。

    也许你会说,我是平凡人,我不想成为什么家,只想安安分分过日子。那只是你的错觉,时间在流逝,你每天重复重复再重复的那些行为,就是在塑造你,你不想成为什么人,可是你注定会成为什么人。

    每天5个小时,如果你是用来看韩剧、翻手机、玩游戏,那么7年后,你会变成一个生活的旁观者,你最擅长的就是如数家珍地说起别人的成功和失败,自己身上找不到任何可说的东西。

    花1分钟想一想,曾经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然后每天去做这件事。7年后,你会发现你已经可以靠这件事出去混饭吃了。

    哪怕你喜欢逛街呢,你规定自己每天逛街3小时试试?可能一开始你觉得很高兴,每天如此,你会发现无聊。再坚持下去,你就开始琢磨了,我逛街还能发现点什么?还能搞出点什么花样?坚持下去,7年之后,你可能会成为时尚达人、形象设计专家、街拍摄影师、服装买手……

生命中的下一个7年,下一个10000小时,你打算怎样度过?


本文选自《跨界战争》(作者:水木然)

工作半年,我学会了什么?(长文慎入) 


好好工作,天天向上

文/月蕾

“你在做两份工作么?”2015年8月某一天,一位学长在微信上问道。我瞅了瞅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农业和金融支付行业的信息交叉映入眼帘,无怪乎让人产生误解。

我答道:“没有啊,公司实行多元经营。”彼时我所供职的公司是一家成立6年的农业互联网公司。民企,公司大多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人数最多时没超过20人,两年前因为战略调整从深圳迁至武汉,老板和老板娘是努力又勤奋的富二代,老板名下有几个公司。。。这些信息碎片随着工作的深入从自我观察及同事聊天中逐一浮现,拼凑出关于这个小公司的全部图景。

虽然9月份我还是在纠结中选择辞职读研,但回顾这将近半年的工作经历,仍觉得收获良多、感慨良多。特此小记。

(一)学新闻,做的事情与新闻有多大关联?

有朋友好奇:“你在公司做什么啊?”对于非内行,我因懒于解释而直接抛出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做编辑。”名义上是做编辑,实际上记者、编辑、主持人、活动策划与执行等都集于一身。画个图解释一下其中的逻辑,是不是一目了然?


请叫我“全能小编”

我和公司另外一个编辑莫莫同样是学新闻出身,常常对自己的职业身份感到困惑。其实后来想想,作为主办方的我们写会议新闻早已丧失独立的第三方身份,又怎能要求自己写的稿子达到八九十分呢?如果把网站编辑部直接命名为企划部或宣传组,或许我们就不会因为以报社的水准要求自己而实际上远远达不到而懊恼不已了。

(二)小公司的利与弊

上大学期间曾利用寒暑假去两家报社实习,除此之外并没有进入大公司(如果报社姑且算是大公司的话),所以在此并不能阐释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只能简单总结一下小公司的利与弊。

公司里都是年轻人,因而整体氛围不错。平时工作上的问题,都可以向同事求助解决(我也是因为之前在财经公关公司实习被虐后才知道随时随地“不耻下问”)。我和莫莫由老板和助理总经理管辖,所以工作上的问题不仅可以彼此交流,也常向他们请示。人际关系简单,可以互帮互助,没有多少所谓的“办公室政治”,此利一也;其二,工作的自由度比较高,比如我和莫莫想在微信中引入投票机制以增长粉丝、想在展场拍摄一场“奔跑吧,小编”的采访节目,老板对我们的想法都予以支持。虽然后来因为微信后台系统出问题导致投票数据清零,展场拍摄环境太差、兼职摄像师时间不够导致的展场活动策划案失败,但是毕竟我们有通过积极思考出谋划策,也将想法付诸实践,无奈因为主客观原因导致结果不尽人意(为此我常自责不已)。

此外,小公司的福利待遇并没有别人说的那么不好,每个月有一次公费出差的机会(时间允许的话可以旅游哦),每个项目结束有奖金、有礼品、有聚餐(尽管编辑的项目奖金是很少,毕竟没有直接创造价值),写原创稿子有稿费(稿费比起软文稿费又是小巫见大巫了),此外过节日有礼品、过生日有礼物等等。


有利必有弊,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啊!

如果说小公司有什么不好,首当其冲的是专业化程度不够高。很多事情靠经验,而不是制度。公司年度最大的项目——某博览会开幕式现场颁奖时竟然发生上台不知把奖颁给谁的情况,真是匪夷所思。作为“颁奖小姐”的我,现在忆起仍心有余悸(后来才得知颁奖流程是颁奖小姐将奖牌和证书颁给坐在主席台上的嘉宾,再由嘉宾颁给获奖者)。如果展会(展览和会议)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流程,每次组织会议时让最合适的人负责最擅长的事,并对所有人进行简要培训,那么诸多尴尬之事或许可以避免。某位员工离职,如果提前将他的经验固定下来,则可为后来者继续使用,而不是让后来者从头再来。专业性,不仅体现在公司业务制度、培训制度等的规范性建设方面,也体现在管理方面。比如我和莫莫负责的采编事宜,我们想早点确定采访对象以尽早准备采访提纲,而公司层面说有要求却迟迟拟不出采访名单。因为没有主编,有时稿子被抄袭也无处申诉,只能干着急。所以说,小公司的制度建设亟待提高。

(三)工作近半年,我收获了什么?


其实,还有蛮多“硬收获”

1. 自我管理之GPES:目标—计划—执行—总结/复盘


我自创的,是不是棒棒哒?

之前所在的公司使用ERP(Enterprise 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对客户及员工进行管理。每天下班前,每位员工都要在ERP里记录当日工作进展并进行小结;每逢月末,每位员工要对下月进行计划、对本月进行总结。

我原以为这样的方式就已经够复杂,岂知某次下班后偶然看到主管同事的每日记录,才知道是小巫见大巫。她每天在ERP里做完记录后,还会在WORD里更加详细地记录每天的工作内容,尤其记录有关客户的信息。

得此启示,此后出差我也会先进行规划,其中涉及目标和计划。出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新想法随时记录在手机记事本里,出差回来后尽量在第一时间里进行总结。我知道每次出差一定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但我的原则是“我允许自己犯错误,但下次绝不可犯相同的错误;我允许下次出问题,但下次绝不可出现相同的问题。”

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可视化脑海中的计划和事实上的执行,从而实现监测和评估,而不是一切凭感觉稀里糊涂地成功或失败。成功总结经验,失败总结教训——无论成功或失败,都需要通过总结实现自我成长。

2. 客户沟通之CFF:事前沟通—事中跟进—事后反馈


有点瞎掰扯,哈哈

之前我负责金融方面的微信公众号,该公众号有近2万粉丝,所以经常接一些公司的软文。记得有一个上海的客户要求发头条,并给我发来了相关的文字和图片。图片上有四个字,她不仅要求首图四个字上下空白适中,而且要求接收框里的图片里四个字显示正常,还要求把链接转发给别人时同样能看到这四个字。当然,她并没有事先提出这些要求,而前两者我当然做到位了,而最后一条死活做不到。她就说我不按照要求使用她给的图片,我就说这个要求无法实现。反反复复,纠纠结结,调试了快2小时,最后才在第32遍时搞定。一个从来没接触过微信运营的人与一个微信运营菜鸟之间的合作真是让人无比抓狂,我想如果事前有一个稍微懂的人进行沟通,会不会好一点?后来想想也怪不了别人,于是我就拟写了一个“微信发布文章相关注意事项”以节省沟通成本,促进工作顺利进行。

发微信的过程相对比较短暂,跟进与反馈相当于同步进行。但是做项目负责人时,有些事情是由设计师负责,有些事情是由销售员负责,那么就要提前告诉他们要做什么事情需要注意什么,并且要不时跟进提醒,以便在截止期Deadline前顺利验收。当然,事后也要索要相关反馈,或者将自己的思考作为项目反馈,提交给老板看或者作为下次项目的“奠基资料”。

在“CFF”模式中,无论是作为项目负责人抑或普通项目成员,无论是作为主办方还是单纯面对客户,“事前沟通—事中跟进—事后反馈”的模式都值得贯彻和执行。同时,不同场景中应考虑使用不同的反馈形式(如前馈-后馈、向上反馈-向下反馈等)。

3. 逆向管理:与直属领导、老板如何相处?

之前在某本讲述职场的书里看到一个词叫“逆向管理”,即员工对老板或直属领导进行管理。公司老板要审校的事情较多,有时会忘记截止日期。我总是不好意思去催促老板,但是助理总经理说要提醒老板。想来,这也是作为员工的职责之一吧。相较普通员工,助理总经理对老板的身体及饮食明显更加关注。其实,老板也是人,比普通人更拼命,但杂务缠身时更需要善意的提醒和细致的关心。

作为新人,我经常避免与直属领导或老板打交道,而实际上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抑或在工作中,彼此了解最深的人往往是交流最多的人。上下班打招呼、工作中沟通请教以及日常生活的关心,充分尊重而又适当保持距离,这就是对待上司该有的态度。

4. 同事相处:何时说YES,何时说NO?


不懂拒绝的宝宝们,请看这里!

对于老板的要求,我们只能服从。(话虽如此,有时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比如有一次老板在修改我写的公司新闻稿时,竟然真名实姓地道出了我自己的观点,后来我果断删了,并对老板说:新闻稿里一般都是借用第三方表达观点的。)但是对于有明确分工的同事,情况却变得复杂了。

一般同事求助,只要我有足够的时间并且这件事情我hold得住又能相对提升我的能力,我就会答应。如果时间紧张或能力不及、力有不逮,那就直说,万不可打肿脸充胖子;另外,如果实在是太低级的事情不想代劳,那就婉言拒绝。帮别人做事情,做好了功劳是别人的,做不好罪过很有可能是自己的,所以掌握拒绝的艺术尤为重要。当然,如果有只知道委派别人做事情并且将功劳据为己有的“癞皮狗”,不妨直接向一把手厘清自己的工作职责,以免将自己置于被动地位。

5.“吸优大法”:学习每一位同事的优点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公司虽小,职位俱全。公司每个月都有出差,在我工作的5个月时间里,除第一个月外总共出差4次。

第一次是和一个个头矮小、身材姣好的河南女孩去湖南怀化出差。我当时以为主办方请我们去只是做媒体支持(拍照、采访、写稿、做专题等),而实际上这位做业务的女孩还有推销展会的任务,所以临行前她在行李箱里装了几百份会议通知。我们一直在想如何把这些会议通知发放到参会代表手中,毕竟人家是请我们做媒体支持,我们怎好意思在别人的会议上宣传自己的会议呢,更何况主办方曾经打算和我们公司合办这次主题会议。所以一直到我们有机会碰到会议主办方(湖南某制药名企的董事长)她才问是否可以发放会议通知。事实证明,我们过虑了——会议主办方很随意地说:“可以啊。”于是,在台上有嘉宾发言的时候,她趁在全场走动拍照时随意坐在某个空位上,和身边的人交谈几句,直接把会议通知发给旁边的人,并由旁边的人传给了整整一排人。而我只是发给前后左右的人。更让人吃惊的是她在餐厅吃饭时、从餐厅回宾馆途中、坐车时、旅游时无时不刻不想着如何认识更多的参会代表并借机邀请别人参加我们的会议(为此,她拒绝和我坐在一起!!!)。此后不久,她就从会展助理升为会展经理。

总结优点:大胆、豁得出去、善于与人交流

第二次是和年仅24岁的助理总经理去上海参加一次泛金融会议,会议持续一天。这一天里,他不仅拍到了会议的全景图及每一个环节、每一位发言嘉宾的照片(拍摄完毕直接导到电脑进行分类并拷给会议对接人),还配合我摄制了4场人物专访。此外,前前后后他大概和二十人交流过(因为我帮他拿着那厚厚一叠名片)。后来还将展会上用于报到的POS机引入我们的会议,尽管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此外还和一位参会代表谈成了宣传合作事宜。而作为主持人的我,从前到后的工作仅仅限于采访。虽说术业有专攻,但如此灵活的多面手着实让人羡慕不已。

总结优点:效率高、多面手

第三次是和老板、一位主管同事到浙江龙泉出差。这位年仅24岁的主管美女在出差前做好了“出差路线图”(在外出差不可能临时查路线吧)和“出差计划”并提前打印以便随身携带,在去龙泉途中把老板的衣食住行照顾得妥帖周到,在参会期间或汇报工作情况或关照老板饮食各种与老板联络,每天晚上回宾馆再晚都要回复所有的QQ、微信、邮件并做好第二天的规划。我看着她在到达宾馆房间5分钟内把所有物品摆放在相应位置上,也能在5分钟内收拾东西走人,换衣服、化妆什么的也是神速搞定。俨然一个规划小能手外加万能管家婆啊,直接虐杀了只会采访写稿的我。

总结优点:规划小能手、万能管家

当然还有“工作狂”老板,不仅能稳坐在办公室一上午、一下午,而且经常在晚上一两点的时候还在工作(在QQ上进行工作反馈或工作部署等)。老板这份对工作的热情和执着,非常人所及。要不人人都能当老板呢!

6.直面困惑:求助于“职场引路人”

职场新人经常会碰到许多问题,比如同事抢着干你的任务,稿子被抄袭,你的礼物被同事拿走,因没有主编导致有关新闻采访的事情无人拍板,不喜欢敬酒也不知道怎么敬酒等等,不一而足。每次遇到问题,我都是向同辈甚至是学生党诉说,所以最后的解决方式往往是不了了之。后来,我想如果有一个年长的同行进行指导和解惑,情况会不会好很多呢?不过,想想我还没有交到这样的朋友,真是忧伤!职场中发生的很多事情往往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能力及掌控能力,向自己信任的“职场老人”而不是和自己一样傻乎乎的“职场菜鸟”请教,有助于我们更快地理解职场逻辑,更快地适应职场进而提升自我。

(四)公司职员and报社记者,有甚区别?

上大学期间,曾经两次到报社实习,两次历经曲折都被调到了社区新闻条线(说出来都是泪啊),因此也基本了解了记者的生活状态。

记者的工作逻辑相对比较简单,如下图:


—简单不,简单不?—简单毛线啊,要不你来?

记者不用打卡,一般上午出去采访,中午吃完饭回报社写稿,下午四点钟(截稿时间)前交上去即可。当然不同报社有不同的截稿时间。总体来说,在报社工作和在公司上班的区别如下:


—忘了说待遇?—哦,下次再说吧,哈哈!

—————————————我是华丽丽的分割线———————————————

PS:以上就是我工作近半年(5个月)的收获。尽管后来辞职读研,但是我很感激老板的知遇之恩以及在WH度过的快乐时光。总结中如有不妥之处,万望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