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炎传染吗:出离心精要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30:52
出离心精要句



      出离心是修学一切法门的基础,如果没有它修什么都不会成就。
  有人遇上正法,师德传心,且又修行多年,为什么无法相应,或是曾经相应,却保任不住,或是进进退退,进两步退三步,进三步退两步,原因当然很多,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缺乏出离心,也就是缺乏了了脱生死的心。


  如果没有出离心,人世间的万象缤纷、形形色色、名利、财富、权势、学历、人娇、花红、青山、绿水、美食、眷属等着实非常吸引人。令人难以割舍,心甘又情愿地接受摆布、束缚。挡都挡不住,解脱何期?
  纵然年轻力壮,身体康健,可是谁又能保证老来不会气力衰弱,疾病缠身,甚至缠绵病榻,面临“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痛苦呢?
  纵使是帅哥美女,风度翩翩,天生丽质,花容月貌,迷倒众生,令人魂牵梦系,但是百年之后,终究还是黄土一堆,尘归尘,土归土了。
  纵使一时太平盛世,亦不能保证长治久安,转眼间,又是朝代更迭,遍地烽烟,尸横遍野,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贫病交加,苦难四起,哀鸿遍野,简直是人间地狱。


  经历苦难的易于割舍执著,可是为生存奔忙,却难得心安,生活安适虽易于心安,却斗志松懈,放下尤难,因此,在物质丰盛的太平盛世,人心反而容易陷溺,而苦难反而容易带来心灵的净化。
  除非大圣人如释迦牟尼佛,以众生的苦难为苦难,萌生出离心,一般人须经过苦难才舍得放下,未曾经历苦难的人放下实在很难。君不见,“不见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流泪”。
  既无出离心,六根对六尘如胶似漆,如影随形,无时无刻不在著相,尘垢不断累积掩盖本性。真实的自我何时出头。
  唯有强烈的出离心,才能摆脱幻象的迷惑、束缚、欺骗和蒙蔽。才能使真实的生命觉醒,至尊具德上师开示:“放弃短暂,赢得永恒”。
  快快快!快快快!赶快出离,不要再拖延。
  出离心——舍离五欲的心,修行不能没有出离心,没有出离心而想开悟,那一定是外道,主张在欲中才能修行,那是外道。
  有出离心才能出三界,才能在生死之中自在,才能不被五欲勾引,不受尘境动摇。
  若没有出离心作基础,那便是恋世的心,贪著的心,所以没有出离之念,就不能称作菩提心。
  “人欲横流”的时代,物质文明诱惑太多,所以要出离很难,因为出离心,必得离五欲,如不离五欲,则梵天都生不了,况证圣果乎。

  出离心实在难发,正在五欲中打滚的人,要他生起出离的意愿,非常不容易。甚至一般主持禅七的主持,真的要他发出离心也很不容易,可是,必须先有出离心才有可能了生死。

  想得虎子,必得有入虎穴的勇气,有此勇气,努力愈大,信心愈强,修行才能得力。
  有了出离心,才会死心塌地好好用功。不贪世所有,只以清净的佛法作依归。
  有出离心才不会受到世间人事的诱惑和影响不已,有出离心才能了知苦空无常,并且体验到世界是苦空无常的。
  学院教育过分提倡学术研究,明显出现了信心道念的淡化,甚至出离心与菩提心也被世俗的名利心取而代之。
  靠学术化的研究是根本不可能研究出真正的出离心菩提心的,因为只有学没有修。
  对第一个修行人来说都属极其珍贵之品性的信心与道念,一般是不会从一片与实修无涉的“纸海”中浮出水面的。


  大乘佛教历来都非常重视对一个修行者出离心、菩提心、信心等基本素质的培养。
  大乘佛教总的教育特点是把“闻思修”紧密结合在一起,见解与体验,佛法与生活融合起来。
  人身难得与寿命无常的修法,能使人们断除对于今世的贪执,因果不虚,轮回过患的修法则可以断除对于后世的贪执。
  断除了对于今生后世的贪执,修行者的相续中自可生出出离心。
  要想生起出离心,必须先修好四加行,通过修习能树立起这样的定解,无论转生于三界何处其本质都是痛苦不堪的,若能如是出离心当然就会稳如磐石。四加行修法别的教派是少见的。
  出离环境不是目的,是因为心对境界的贪著,所以出离环境是为了帮助摆脱凡夫心对此产生的贪著。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出离凡夫心。
  贪一次嗔一次并不很可怕,可怕的是此种心行一旦成熟,将形成巨大的惯性,在未来生命中不断地主宰我们,促使我们造种种恶业。


  修行的根本就在于将心从贪嗔痴中摆脱出来,使它不受五欲尘劳的系缚。
  在我们的习惯中,贪心生起时,贪就代表了我们全部的想法,使我们的整个身心毫无保留地投入这种贪婪之中。
  嗔心生起时,嗔就主导了我们全部的情绪,使我们的每个细胞都燃烧着不可遏制的嗔火。
  那么贪和嗔能代表我们生命的全部吗?事实并非如此,当我们的心介入情绪并为之左右时,我们已经感觉不出情绪只是生命海洋中的一片浪花,并不是大海本身。
  在自然界中,一片叶子是微不足道的,可当它遮蔽了我们用来观察世界的眼睛时,它甚至就成了我们的整个世界,我们对情绪的执著,恰恰将它固化为了一片蔽目之叶。


  如果我们具备智慧的观照,就会看清念头和情绪的真相,不随它左右,不受它伤害。因为情绪和念头只是虚空中的一片云彩。大海中的一片浪花。
  而我们的心性,却是虚空,是大海。如果我们执著一片云彩,这片云彩便是一切,如果我们安住虚空,一片云彩又算得了什么?云卷去舒,虚空又何曾有过改变。
  具备相应的定力之后,我们还会感觉到,并不是每种负面的情绪都会对我们构成伤害,如果我们受到伤害,只是因为心执著其中,这种执著非常强烈的时候,会严密、坚固得象一个封闭的器皿,使我们误以为,这个器皿和充斥其中的情绪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我们能够拥有的全部,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从来都不敢轻易离开这个器皿,从来都舍不得尝试打碎它,以为那样我们就会一无所有,事实上,当这个因为执我而构建的器皿被打破之后,我们所拥有的就是无限。
  舍弃凡夫心是一项重大的任务,佛陀他老人家在许多经教中所谈到的空、无常、无我及戒定慧等都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利器。这种帮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帮助我们认识凡夫心的真相,另一方面是帮助我们有效地对治凡夫心。
  修行就如打仗一样,打仗首先要认识敌人的危害性,其次要了解敌人在哪里,第三要知道如何去对付它,最后还要采取行动,否则知道得再多也是枉然,而修行的困难还在于,所要面对的敌人是如此众多,包括我们无始以来积累的种种不良习气,其难度不下于一个与万人敌。
  修行究竟修什么呢?这并不一个多余的问题,事实上,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修行究竟在修什么,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对于修行目标没有清晰的认识,很可能一辈子的修行都是在“成就”凡夫心。无论哪一种修行方式,都是为了帮助我们去除我执。而非增长我执。
  假设你是一个狱囚,如果你没有求获自由的心,自然不会致力于逃狱了,同样地如果你没有真正的出离心,便不会认真地修持以得解脱。
  大乘菩提心,必须建基于不忍见众生于六道中受苦之圆满悲心,如果连自己都不要证悟出离心,自己对自己所受之苦没有厌离,是不可能对众生苦生起悲心的,所以绝不可真的生起菩提心。



  出离心并非单单指明白出离心之意义,而是指真正取得出离心之证悟,一天没有生起出离心,就一天不算真正入佛门,即使修行也非清净之修持。


  是什么令我们困于生死轮回苦海之中呢?是业力及烦恼,我们正如一片落叶,被业力及烦恼之风吹来吹去,不能自主,无可奈何任由风向把我们从一个恶道中抛至另一个恶道。毫无自主可言。


  我们亦如蜘蛛网中的小昆虫,被紧密的蛛丝缠住,这蛛丝并非外来,它正是自己的贪嗔痴,安于六道就不可能看到真正解脱。
  要解脱并非单靠出离,但必须靠出离心推动,没有出离心,不可能解脱生死,不可能生起菩提心,也不可能成佛利生………
  只会永久地在六道中飘泊,而且绝大部分时间更是在三恶道,中受着极大的痛苦,你现在虽生人间,如果不生出离心而致力于解脱,就似一个暂时被容许休息一下的狱囚自得其乐地不视囚狱为苦,在转眼间你又会被捶打行刑了,到时才生起欲要逃狱的心就太迟了。


  如果没有出离心,则更不能真正受持具足戒,因为出离心乃受戒之基础。


  如果没有强烈的真正出离心,便不可能息灭——希求轮回中之世俗福乐的心,所有的众生正是因为对世俗福乐之贪爱,而被缚于六道中。
  知轮回苦解脱益,生出离心后,下一步就是在生活中在培养出离心。
  下士道开示息灭对今生福乐之执恋方法。中士道开示如何息灭对未来生及整个轮回之福乐的执恋。
  禅参不是单单领会明白,而指不断于心中熟习禅思,至令其与心念融合为一体。且念念不忘,则非恒常的串习不能成。
  生于地狱日夜极苦,片刻不得休息,在人间即使只是被针刺了一下,已痛不欲生,只会念痛苦,把修持抛诸脑后,况在地狱呢?
  修观自己是地狱道众生更有益处,光想自己身处净土又有何用,没有了精进的推动力是无法成就的。

  我们在过去往昔中,不知花了多少心血去制造善因,才能令我们今天得到暇满人身,现在不善用它,就似辛苦赚来的钱现在却白白花费,思维暇满是对治懒散的良法,只要真的生出觉受,自然便不敢浪费人生于世俗事业上。


  思维暇满是很有推动力的一个法门,如果没有对暇满生起觉受,就没有甚么修持可言了。


  抉择是人类独有的特点,人与六道轮回当中的其它生命(包括天道和非天)最主要的不同就是人会选择自己未来的前途。也就是说有能力去寻找解脱。

  认识轮回的根源——我执。诀择何法可以推翻我执,斩断轮回呢?外在的东西是无法推翻它的,因为我执就是我们内在的一个概念,要推翻它,我们就要另找一个新的理性的概念来推翻旧的概念,只有这样才行。
  外面的任何物质无法来改变它,外在的物质生活越好,贪欲心我执就越增长,这样不但无法推翻我执,反而是在帮助它增长,所以我们就不能向外弛求。


  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内在强有力的理性智慧来推翻它,譬如花还没有长出来的时候我们就破坏了它的种子,它就没有办法发芽生根。同样不愿轮回,必须破坏轮回的种子——我执,否则就无法解脱。
  我们现在应该想一想,什么跟这个轮回的内在因果相违的……不破坏我执的基础上我们依然可以烧香,念佛,所以念佛烧香……就没有办法来推翻我执。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呢?就要有一个与它完全相反,而且比它更有能力的智慧才能够推翻它。
  许多居士学佛的方法是什么呢?他虽信三宝,也相信因果,他是在不破坏我执,不破坏轮回的种子的基础上让自己过得好一点。学佛的目的就这么一点。能不能达到,能达到,达到这个要求后又怎么样呢?还是轮回。
  避免轮回的痛苦是我们断除贪心的原因,世人遇痛苦也觉得苦恼,但他放不下这个轮回,他觉得轮回的五欲(财色名食睡)世间的圆满(健康长寿)是很好的。所以同出离心是相反的,所以第一步是建立出离心,依靠出离心就可以推翻或断除贪恋世间的贪欲心。
  在没有出离心的基础上,做出来的所有修行也好,念佛也好,做其它功德也罢,都变成了世间法,由于我们的动机不是为了解脱,所以在这样基础上无论做什么都不可能得到解脱。
  一个人觉得此地好不愿离开,他就会想法留下。如果他觉得环境不好不能适应,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出去。如果他认为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他便会求好舍不好,前者和后者他们的动机就是在轮回中享受,所以无法出离轮回。
  我们第一步要培养出离心,培养出离心就要放下贪恋世间的贪欲心,出离心与贪欲心是矛盾的本性。
  生起出离心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知苦,要知道轮回的本质是苦的,从天界到地狱无不充满着痛苦,从而产生强烈的厌离。第二是要有出苦心,要有从轮回中跳出去的念头和决心。
  许多学佛的居士不想经过前行的修习,就想去高攀大法,本来佛法就没有大小可言。只有了义与不了义,不了义的是讲出离心与慈悲心。了义教宣讲的是空性的智慧。
  如果没有出离心这个严父与菩提心这个慈母来看护在你左右的话,想去通达空性只是痴人说梦而已。
  那些所谓大法,目的是用来根除你的贪嗔痴慢嫉五毒的,但没有稳定的出离心与菩提心的话,学这此法,只能成为助长你五毒的工具罢了。所以不要有好高骛远的贪著。不要有自命不凡的傲慢。做任何事都要循序渐进,修出离心是迈向学佛道路的第一步。
  大家学佛的原因是什么呢?求福报,为钱财,消灾,求健康长寿,求神通,学术上了解……种种心态不一而足。总之是为了世间的利益。大部分人经过一段时间修习,就学不下去了,也没有热情去修法,症结就在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脱生死去学佛,从而误解了佛法,以至于学佛动机不纯正而造成这样的状况。
  出离心是对于轮回的痛苦深深体会后自然生起的一种心念,它促使我们产生一定要从六道的生生死死中解脱出去的强烈愿望。从而走向学佛的正道。迈向解脱。一个人如果有强烈的出离心,就有了一切修行成就的原动力,修法就会全身心的投入,由于有修法的愉悦,因此他会非常精进。

  必须深刻地感受到轮回之中无处不是苦的真实体验。才会生起从轮回中解脱的出离心,监狱的囚犯,最能理解出离的意义,如果能认识到轮因就是一个监狱的话,就会有强烈的出离欲望。

  文殊菩萨现身说偈:贪恋此生非行者,贪恋轮回非出离,沉于自立非菩提,执取生起非正见。莲华生大士曾说过,若无出离轮回之心,虔诚也是多余的。

  大乘佛教各教派都是通过思维暇满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和轮回苦四个主题来生起出离心,如果认为懂了,看过了,如果你这样轻视这个三乘共修的法,离开了它你就不可能得到解脱。
  怎样使出离心在你心中扎根并使之稳定增长呢?思维四加行,要让这些真理根植于心中,共同前行要修多少遍呢?数量不是目的,只有当你深刻了知轮回毫无实义,并由此生起了强烈的出离心和对佛法有稳固的信心时,共同前行才能算修好。
  什么是世间法,世间法就是不能使人脱离轮回,只能在轮回中得到一些快乐的法,有人认为布施是世间法,其实不一定。如果为了得到佛的果位,为了解脱,以这样的发心行布施,放生,那么这些法就成为得解脱的因,成为解脱道。
  三士道指大士道,中士道和小士道。士就是修行人,修行人有三种道路,大士道即菩萨的道路。中士道即声闻缘觉的道路,下士道(普通人)为了下一世得到人天福报而修行叫做小士道。大中小三道由什么来分别呢?一切都是以发心来区分。
  如果追求现世圆满的念头始终存在,在此动机下修一切善法都会变成世间法,如果我们对现世的贪心不能断除,那么无论修加五加行或任何法都会成为世间法。
  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一定要放下对现世的贪欲,上班工作和作家务是难免的,临时生存的方法,不是我们究竟要做的事,我们究竟要做的是选择解脱之路,这也是人与其它生命最大的区别。
  总之修法动机相当重要,只有认识到这些,才会愿意放下贪欲现世之心,若对它坚执不舍,是无法修解脱道的。
  流转轮回苦海既非偶然,也非造物主安排,而是有其内在的因缘,最关键的就是我执和贪欲现世之心。
  如何才能断除贪欲现世之心呢?仅仅要求我们放下,就能放下吗?没有那么容易,我们首先需要理性地思维,即用佛赐予的慧眼去看整个世界和人生。从而清楚地了解到人生轮回的真实面目,便会发现轮回的许多过患。发现贪恋现世的种种弊病,这时就可以放下贪执现世轮回之念。


  当一个觉得其物十分宝贵可爱时,对它的贪欲就很难放下,一个有效的对治法就是让他发现此物也有许多缺陷,并非象以前想的那样可贵,贪欲心就淡化了,这是唯一的方法。


  我们修行人,必须致力于得到十秘财,这样才能坚决地修持佛法,不受世间八法所染污,十秘财是噶当派的教法,其目的是令行者舍弃现世安乐。
  十秘财包括四依止,三金刚,出入得三事。心极法依止,法极穷依止,穷极死依止。死极荒沟依止,事前无牵累金刚,事后无愧金刚,同行智慧金刚。出于人群。入于狗伍。得到圣位。
  所谓七圣财——信、戒、多闻、舍、慧、惭、愧。
  心极法依止是把心转向正法,行者要思维暇满及死无常,并想着在死时除佛法外一切并无帮助。故此而生起一心依止正法的决心。
  法极穷依止,是指即使因为修行而要沦为乞丐,亦在所不惜,行者必须培养这样的决心。
  穷极死依止,是指为了修持,即使要牺牲身命亦在所不计,决断地只一心修持而不理会世间福乐。

  死极荒沟依止,是指为了修持,即使面对死后就像荒山中的野狗一样,毫无尊严的死去。我们仍一心修持,绝不有一丝为其它顾虑的心。


  三金刚,金刚一词乃指坚固不能摧的决心,在我们发心放下一切而入于修持时,亲友必会万般悲伤地阻挠,但我们必须坚决地走上修持之路。这种毅然的决心是“事前无牵累金刚”。
  我们修行时,可能会被世人视为乞丐,甚至会百般厌恶我们,但我们都不理会世间的谩骂或讥讽,因为我们的目标是成佛,并不是要得到世俗上之面子,不理他们怎么说或怎么对我。都是没有分别的。事后无愧金刚。
  同行智慧金刚是指绝不违背所立的誓言,永远抛弃毫无意义的贪恋现世的经营。修法意乐坚固,把生活与修法结合起来。
  出入得三事。是指为着修持而变得与世俗的人格格不入——出于人群。甚至像野狗般无衣无食——入于狗伍。舍弃一切俗务而为求成佛——得到圣位。
  第一要修人身难得,若不这样做,就不会觉得暇满人身的难得。人口增长很快,因而大家觉得人身好象很容易得到,但实际上他们所得到的不是暇满人身,只有明白这样的暇满人身来之不易,我们才珍惜机会精进修行。
  第二要修寿命无常,虽得暇满人身,但无常随时会来,当我们深深体会到人身无常时,其结果就是赐给我们修行的动力,使我们不会再,再也不会懈怠、懒惰。
  外道和佛教的差别就在于皈依三宝。不愿皈依三宝并具有其他信仰的人称为外道。
  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差别不是依外相而论的,如果目的为现世利益、健康长寿、消灾免难及惧三恶道的苦难。希望不堕恶道或希求下一世人天果报,以此发心为世间法。


  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分界线是以是否具备出离心为标准,发心求解脱,放生也好,磕头也好,烧香也好,全是出世间法,如果修大圆满为得现世后世利益叫世间法的大圆满。
  放生一事,如果发心为现世后世利益,则放生就是世间法,如果为自己从轮回中得到解脱,放生就是出世间的小乘法,如果为了拔济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放生就成了大乘的出世间法,如果在此基础上有一些密宗的见解,那放生就是密乘的法。
  所以我们一定要审慎思维,并反躬自问,我们放生那么多年,到底为了什么?是不是为自利,那这个放生看起来似乎是利益众生,实际上却是在利益自己。
  出离的含义,“出”放下世间的一切,也就是说对世间的任何东西都不留恋,对三界六道轮回很清楚地意识到其痛苦的本质,这叫出。
  “离”即是希求解脱,出家的出也是这个含义,家指世间三界家,轮回家,痛苦家,对轮回生起真正的厌离心。这叫离。
  真正出离,第一必须意识到轮回苦,不再留恋轮回,并努力寻求解脱,第二要有解脱的智慧,如果只是一味盲目地,没有智慧地寻求解脱,并不是完整的出离心,四谛法精通后,才算具备了完整的出离心。
  阿底峡尊者及以前汉藏两地之修行的高僧大德们。他们当中有些人一生只修人身难得和寿命无常,最后还是同样获得了成就,前辈们已做出表率。那些不愿修加行,第一步就妄想迈很高的人,他们离解脱的目的地也就如同被重重关山阻隔一般。永久难以抵达。


  有一位大成就者的弟子在离开他的上师的时候,供养一切苦苦祈求更好的窍诀,他的上师说,你也将会死的,我也将会死的,这就是我的老师传给我的窍诀。


  五加行本来是出世间的法,当下自相续中是以何等见解来修持的呢?比如说为现世的健康长寿,这种可能性比较小,但是为了后世不堕地狱而修五加行,这种可能是有的,如果没有寻求解脱的发心,修五加行也是世间法,不是大小乘法,这就非常可惜。 
  这个以后会得到一些世间的福报,满足我们鼠目寸光的世间愿望,但是与解脱还是没有缘份。没有如理生起出离心的话,就不能生起菩提心。


  大乘与小乘的区别在于发菩提心,每个人都会说,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这就是菩提心,但你做到了吗?我们修法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要经常这样问自己。


  比如我们天天都在放生,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利益众生的事,但是很多人希求就是为了自己避免一些痛苦,或得到一些现世利益,目的虽然能达到,但不是大乘法,因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利益众生,只是在利益自己,这样的放生不属于大乘的法。


  解脱了又怎样?解脱以后我就没有痛苦,没有烦恼了,实际上自己心相续中的菩提心是没有真实生起来的,虽修的是发菩提心的法,但实际上还是为自己而修。这样你的菩提心已经完全丧失了。
  如果丝毫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哪怕念一句佛号,磕一个头,所修的都是大乘法,真正做到菩提心的却寥若晨星。


  本来出家人修行的进步,收获要远远超过在家人,因为相对来说,出家人烦恼要少一点,他们舍弃了很多容易生起烦恼的对境,不会被很多世间的事情所缠绕与侵扰,但是出家人里的修行人不尽人意的也有。
  很多人都认为我们是在家人,很难突破世间的事情,专心致志地修行,所以就很难解脱,但在如今的这个社会里,我们是有办法修行,有办法成就,也有办法解脱的。关键就要看你是否发心真切,是否正见具足。
  平时上班工作,但是同时你可以发慈悲心出离心,这两个是一点都不矛盾的,平时做的一些世间的事情,虽然不是为了利益众生,但我们也有办法将它变成是利益众生的事。


  吃一顿饭是善是恶,还是无记呢?吃饱了为求杀生偷盗,则吃饭就是造作恶业,如果为了去听法去放生去行善,那这个吃饭就是行善,如果他能以菩提心摄持,那么吃顿饭就成了大乘的修法。


  如果自己愿意做的话,行持善法还是很容易的,自己不愿意的话,天天闻法,永远不去实修,是没有用的。讲了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闻法是很有意义的,通过闻法,我们可以明白道理,如果不明白就不知道如何修持,但是如果听了很多却不去实践,在法的实修上也没有什么收获,今年是这个样,明年还是这样,死亡时也是这样空手而去。岂不太可惜了。

  如果一个感冒的人,去买了很多的治感冒的药,不去服用,天天在家里读说明书,即使他把天下所有的治感冒的药全部买来,也是没有用处的。如果我们进行实践的话,仅仅吃一顿饭都能成为解脱之因。

  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要调整自己的心,为此必须要放弃两个东西。第一放弃对世间的贪著,也就是留恋轮回,生生世世想做人,天人的企图。为什么要放下呢?如果不放下,我们以后所有的修行都将变成世间法,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障碍有巨大的损失,成以一定要放下。

  第二个必须要放弃的是只愿利益自己的想法,否则永远无法跨进大乘的门,永远在门外徘徊,所以我们要放下仅仅利益自己的心。

  一说到基础,很多人就认为不是很高的法,不是特别重要的,这样就理解错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佛法中所谓基础的法就是一切法的根。也就是最高的法。

  许多人五加行修完了一次就不再修了。五加行是永远都不能离开的修法,即使质量达到了要求,还是要修,永远不能停歇。这些修法名称上叫前行,加行,实际上都是正行,所以愿解脱的话,一定要在前行上多下功夫。不愿解脱,那又另当别论了。

  如果对世间的贪著和自私之心放不下,就是穿着出家人的衣服也没用,仅仅一个名字而已。如果有正确的发心,如果具有这些正知正见,那不管你的外表是在家人或出家人都无所谓。

  我们也许常有这样的念头,这要发菩提心,虽然实际上不太愿发心,只想利益自己。但是还是要发心。因为不发菩提心就不能成为大乘法,这就是造作的菩提心。

  如果这一世没有真实的菩提心,只有造作的菩提心,下一世他就可以度化南赡部洲那么大世界的众生,因为菩提心本来是一个非常殊胜的修法,因果从来都是不会错乱的,所以在他的下一世也会有这样的果报。

  如果现在不开始做,今生就这样荒废,等到下一世,我们都没有把握再得人身,没有把握听大乘佛法,遇到大乘的善知识,现在机会千载难逢,一定要抓住,一定要去做。

  上等人每天都有收获,中等人每个月都有心收获,下等修行人每年都有收获,如果好好修的话,经过长期串习,就会自然而然产生利益众生的念头,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正知正见。



  我们一生追逐享乐,一想到苦就惧怕战栗,正因我们懦弱,所以悲苦不断,勇敢的菩萨欣然接受苦难,从勇气中获得恒真的快乐。


  欲乐一如毒草叶,惟有如孔雀的勇者方能依其茁壮,若是乌鸦等弱者去尝试,势必因贪得无厌而丧命。
  爱己重于他人者,如何能以贪欲之毒为食,倘若像乌鸦以毒为食,必会丧失解脱的良机。

  我们不自主地浪迹于生死轮回中,都因执我为实,这种无明引生自私之魔,为己谋利。我们遍寻自我的安乐窝,只求欲乐,逃避任何苦难,现在,我们必须摒弃一切私念,欣然为众生受苦受难。

  勇敢的菩萨身处红尘俗世中,尽管世俗之乐赏心悦目,勇敢的菩萨却不为所动,而在苦难业中成就。

     喝云沙门释广参依据具德开示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