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多久能验出来:我们必须彻底拿下藏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9:53:25
看,我们美丽的藏南,美丽的藏南,祖宗的疆土...中国人心中的痛/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7日至8日将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第13轮会晤,国人高呼,藏南,中国别丢下不管!在此谨以此文献给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位有血性中国人,我们的藏南是如此重要!!!是我们中国人的藏南!!!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

“藏”是汉语赋予的称谓,而藏族人历来都自称为“蕃”(bo播)。唐代时汉语译“吐蕃”,英文依汉译为“TIBET”。

在西藏与尼泊尔接壤的地方是世界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高达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又称为“地球第三极”。在西藏中部和北部有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昆仓山和唐古拉山等山脉。在东部是著名的横断山脉地区。山脉与山脉之间,分布着高原和谷地。

由于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因而形成了西藏独特的高原气候。其气候特点是:空气稀薄,约为海平面空气密度的60—70%;含氧量少,比海平面的含氧量减少35%—40%;气压低,仅为海平面的一半,水沸点为84—87℃左右。因此,从内地入藏的人,最初都有不同程度的头痛、胸闷、心跳快、气喘、呼吸困难等高山反应,经过三五天的适应,可逐渐缓解和消失。

其次,光照充足,辐射量大也是西藏气候的一大特点,西藏各地全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550到3390小时之间,拉萨为3005小时,故又有“日光城”之称。再有一大特点是气温低,温度年变化小而日变化大,所以有“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之说。

全年平均气温,藏北高原在-2℃左右,藏南谷地在8℃左右。藏东南地区在10℃左右。还有一大特点是干湿季分明,且干季多大风,西藏每年4至9月为雨季,10月到次年3月为干季。藏南一般每年10月至翌年4月为干季,5月至9月为雨季。西藏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由5000米左右下降到几百米。

气候类型也因此自东南向西北依次有:热带、亚热带、高原温带、高原亚寒带,高原寒带等各种类型。在藏东南和喜玛拉雅山南坡高山峡谷地区,由于地势迭次升高,气温逐渐下降,气候发生从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到温带、寒温带和寒带气候的垂直变化。“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在这里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那里气候多样,风光旖旎,远处可以眺望雪峰,近处可以沐浴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同一个区域,由于海拔的不同,你会感受到不同的地理气候,这里是世界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最齐全,最完整的区域。有时是白雪皑皑的海洋性冰川,奇特壮观的高山峡谷,有时是莽莽的森林植被,一边是淙淙的流水,一边是如天鹅绒般柔软的草地,在低矮的谷底可以感受到江南那细雨丝丝的感觉,在高耸入云的峰顶可以看到霁光四射的雪域高峰,湿润的峡谷盆地到处是树影婆娑的亚热带植物,依傍着秀丽山峰的是水光潋滟的大小湖泊。。。。。。

藏南地区是西藏最美丽和富饶的地方。那里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海拔下降到一二千米甚至几百米,有来自印度洋暖湿气流的滋润,属亚热带生态环境。那里土地肥沃,植被丰富多样,菠萝,香蕉,龙眼,芒果都可以在这里生长。这里自然景观奇异多彩。山川秀美,景色怡人。矿产资源丰富多样。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就在这里。这里江水湍急,落差达2230米,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如果在这里修坝,可建成世界最大的水电站,这里是西藏气候最好的一片土地,她位于东经 92度-97度之间,面积约9万多平方公里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在夏季,从印度洋上吹送来的暖湿气流带着大量水分,在这里与喜马拉雅山亲密的接触,形成“ 迎风坡”降雨,使得这里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在9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之一,许多种珍贵的亚热带植物生长在这里,这里有绝对的原始森林,落地的树叶厚的地方达2到3米,这里有原始的大树杜鹃,几个人也搂不住的银杏和雪杉,孟加拉虎时而遁入蓊郁的针叶林里,金丝猴狡黠的眼睛看着那来自异邦的人们。。。。。。这里就是热带,温带,亚热带,和寒带的集体缩影,有高山雪域的瑰丽景色,还有柔媚,细雨丝丝入扣的江南风光。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一定要知道这个地方,知道她是祖祖辈辈属于我们中国的土地,她和台湾,南中国海一样重要。我连做梦都想到藏南去旅行。

但是印度却将我们美丽富饶的土地据为己有,这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在西藏,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与印度接壤地区,确实有一块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外国侵占着,这块土地就是——藏南,那个侵占我们的国家是——印度!

也就是说,现在中印边界东段的实际控制线并不是《中国地图》上标着的国界线,而是我们的地图上没有的、屈辱的“麦克马洪线”!这条非法的“麦线”在 1914年由英印殖民政府炮制而来,此线深入西藏境内100多公里,把原本在西藏境内土地最富饶的7万平方公里土地划进了印度境内。近半个世纪来,此地区一直被印度非法占领。 7万平方公里,什么概念?——相当于2个台湾!奇耻大辱!

藏南————

位于中国境内,但没有中国军队,有的是印军的军事防线;

依旧生活着门巴、珞巴、藏等我中华子民,却没有中国国籍,有的是大量的印度移民;

叫着同样的中国地名,却不在中国政府管辖范围内,有的是印度的掠夺性开发。

那里现在是印度的一个邦,印度管她叫——“阿鲁那恰尔邦”,当然,中国不予承认。

你想象不到那块土地有多好——她是普遍处于高寒地带的西藏唯一的亚热带地区,接收印度洋送来的大量水分和热量,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可以种植多种亚热带作物,素有“西藏江南”之称。

对于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我们的历届政府,即便是懦弱无能的北洋政府和内忧外困的蒋介石政府也没有承认。而我们的毛主席更是为了这块土地和印度在 1962年大打出手。可当时战争的结果是——印军大败、藏南实地尽复,我军却主动撤退到“麦线”以北,于是印军很快重新占领藏南。一转眼,40多年已过去!

40多年了,国人企盼藏南光复,望断天涯。藏南在泣血、印占区同胞在泣血,崴崴中华也在泣血!

但对于这些,我们从来没有放弃信心!我们认为只要信念坚定,卧薪尝胆,他日条件成熟时藏南必定光复!

但是,我们让愈发担心的事情是,中国有可能为了寻求同印度的和平关系而放弃我们的信念。近年来中印边界谈判愈演愈烈,我们先是正式承认锡金国为印度的一个邦,然后是今年4月12日,双方签订《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研读条款,不禁让我们心惊肉跳!因为我们看到了中国愈来愈有承认“麦克马洪线 ”、彻底放弃藏南的迹象!

领土,是最重要的国家利益,是5千年历史的中华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遗产。有了领土,我们才能生生不息,中华民族才能发展。

安定和平的国际环境固然重要,但我们反对为了寻求安定和平,而以放弃领土为代价。我们坚决反对“用土地换和平”的观点,坚决反对承认屈辱的“麦克马洪线”,坚决反对放弃藏南!

同胞们,我们已经丢失了太多的国土,我们还有太多的国土可能丢失——钓鱼岛、南沙……在这样的时刻,如果我们放弃了富庶广袤的藏南,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可以放弃小小的钓鱼岛和一盘散沙的南沙呢?

我们相信我们的政府,会从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考虑,认真的对待中印边界问题,认真考虑全国人民的呼声,做出正确的选择。

每一个关心国家命运、关心民族前途的同胞们,为了我们祖国母亲不再被侵略、不再被割地、为了藏南的光复、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请在反对放弃藏南、反对承认“麦线”的签名上郑重的写下你们的名字!

藏南大事记

藏南,是指位于中国国境线境内、中印边境东段西藏南部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面积为6.5万平方公里(一说9万)。该地区自古以来为西藏地方政府管辖区域,生活着门巴、珞巴、藏族和僜人等中华子民。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被印度非法占领,是现代一国非法侵占别国领土最大案例。

Ø 1910-1911年,清驻藏大臣赵尔丰派程凤翔部进军该地区的察隅,该部在察隅中印边界地区进行了树立界碑等活动,宣誓了中国对该地区的主权。

Ø 1914年的3月24日,在“西姆拉会议”上,印度殖民政府外务大臣英国人享利•麦克马洪背着与会的中国政府代表,私自同西藏地方代表以秘密换文的方式炮制了所谓的“麦克马洪线”。界线把原本在西藏境内资源最丰富的九万多平方公里划进了英国的印度殖民地,将中国西藏地方历来有效行使统治权的地方向北压缩了一百多公里。中国北洋政府当时不予承认,后来历届中国政府都不予承认。

Ø 1938年,英印政府在出版的《西藏高原与周围国家的地图》中,第一次改变过去同中国主张的传统习惯边界线相同的画法,用“未经标定”的符号,画出了“麦克马洪线”。

Ø 1948年,印军开始进入门瑜地区;1951年2月2日,印度军队侵入门瑜的中心城市达旺,武力将西藏当局派到当地的行政人员赶走,达旺沦陷。

Ø 1954年,印军完全控制麦线以南原西藏的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

Ø 同年,印度政府在该地区建立“东北边境特区”,并修政官方地图,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由原来的“未经标定边界”第一次改标为“已定界”。

Ø 1959年8月25日印度在中印边界东段朗久地方挑起第一次武装冲突, 10月21日在西段空喀山口挑起武装冲突。

Ø 1962年10月20日中印边界战争爆发。印军一战即溃,10月25日我军收复达旺,11月19日收复邦迪拉,察隅地区11月16日收复瓦弄,逼近传统习惯线。

Ø 中国政府于11月21日宣布停火,中国军队从12月1日起后撤,单方面撤到1959年11月7日实际控制线中国一侧的20公里以外。

Ø 1963年2月28日,中国边防部队完成了主动后撤,并释放和遣返全部被俘印度军事人员,归还所有缴获的武器弹药。战争历时1个月,总计歼灭印军8900余人。我军共伤亡2400余人。

Ø 1964年印军重新占领藏南地区,并重新与中国军队形成对峙。

Ø 1972年印度将该“东北边境特区”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

Ø 1986年,印度议会两院通过立法将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升格为邦。

Ø 1987年,印度正式宣布成立阿鲁纳恰尔邦。

Ø 1985年――1987年,由于印度在该地区大行增兵并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中印两军多次形成对峙,造成边界局势剧烈动荡,几乎开战。

Ø 1993年9月7日,中国和印度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等4个文件。边界局势趋向缓和。

Ø 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双方发表联合宣言,中国首次承认被印度强行占领锡金国为印度的一个邦。

2005年4月12日,双方签订《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协定》。中国承认麦克马洪线的趋势愈加明显。

失掉藏南,我国将失掉举世闻名、位居世界第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因为按照肮脏的“麦克马洪线”,印度将占有全长504.6公里的大峡谷的一多半……

失掉藏南,中国还将失掉诸多世界之最和中国之最

因为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喜马拉雅山南翼热带、亚热带温润气候区,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风雨林的九个垂直自然带,是世界山地垂直自然带最齐全、完整的地方,这里麇集了许多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称世界之最——那里还是中国境内孟加拉虎的惟一栖息地;因为雅鲁藏布江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全流域水能蕴藏量超过1.1亿千瓦,约占全国的 1/6;其中干流水能蕴藏量近0.8亿千瓦,居全国第二,以单位河长或单位流域面积的水能蕴藏量计算,则为中国各大河流之首;还因为那里是我们在中学时代就知道的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那里的巴昔卡、前门里一带年降水量为3000--5000mm,最高年份可达7500mm以上……

失掉藏南,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珞巴、门巴两个民族的绝大多数更将脱离中华民族大家庭,数十万珞巴、门巴族同胞将被迫沦为“外国人”;30万人口的珞巴族作为西藏第二大民族的地位将成为历史——他们和藏族一样古老,从石器时代起就生活在藏南土地上,他们从来就不是跨境民族——而失掉藏南,民族分裂的悲剧就将上演,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珞巴、门巴族兄弟长期以来不屈服于外国侵略势力保卫祖国西南边疆的英勇斗争将付诸东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内,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反对民族分裂,是我们每个公民的神圣义务。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在举国欢庆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的今天,我们不忍看到这样大片的国土、这样众多的骨肉同胞再从伟大祖国分离出去!

藏南属于西藏的一部分,并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要求为西藏自治区的下属地区。中印边境战争之后,主体为印度控制,并且现在为阿鲁纳恰尔邦。

1914年的中英藏西姆拉会谈,在会上英国全权特使威廉•亨利•麦克马洪提出麦克马洪线为西藏和英属印度之间的边界,该线将藏南地区割与英国。后来英藏代表皆签字批准该线,中方代表则因中央政府反对而没有签字。中方至今的观点是: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因此西姆拉会谈条约只有单方签字(即英国),应视为无效。中国所坚持的是中印传统线。

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中国曾经夺回藏南,但由于种种原因而退回实际控制线。印度在1982年建立阿鲁纳恰尔邦,遭到中国的强烈抗议。但中国并没有采取军事行动以夺回该土地。

解放军作家金辉对藏南那片土地这样换算:

——相当于一个江苏省、一个浙江省;

——相当于三个台湾、六个北京;

——相当于一个匈牙利、两个丹麦、三个比利时;

——相当于六个科威特;

——相当于十个英阿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相当于二十个日俄吵得不可开交的北方四岛;

——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一国被另一国强行侵占的最大一片土地;

——是中国版图的一百零一分之一。

那一片被中国收复又放弃的土地是比西藏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富饶的地方。那里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海拔下降到一二千米甚至几百米,有印度洋暖风的滋润,属亚热带生态环境。土地极其肥沃。植物茂盛,能够生长菠萝香蕉。自然景观奇异。矿产丰富雅鲁藏布江著名的“大拐弯”,可利用的落差2230米,如果横切大拐弯建一条40公里长的引水隧道,可建成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我们失去的这片土地,是西藏人民历代居住的土地,是西藏气候最好、物产最丰富的一片宝地,然而这片领土却在我们手中,被随随便便地丢掉了。

据说,国际上有以下规定:一国占据某地50年以上,国际上就承认该国对这一地区的合法拥有权。藏南,这片肥沃而富饶的土地,看来已经永远失去了,中国的面积已经不是960万平方公里了,因为已经有9万平方公里的藏南永远不属于中国了。

我们一定要夺回我们美丽的藏南!!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