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二中2016高考情况:(038)军统大案之西安事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9:47:12
闲话军统(125)
  西安事变
  特务处时期,即抗战开始以前的军统,其重点关注的地区,主要有几个,东南是上海、南京,即旧称的京沪地区。原因何在,我们前面说了。

  上海以外,主要就是华北了。
  华北也分为几个阶段,其关注点不断扩大。最初是以北平为核心的平、津、冀地区,主要由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日本极力推进所谓“华北自治”,这里是对日谍战的前哨阵地。
  1933年3月,热河省沦陷,并被日军划入伪“满洲国”,接着,德穆楚克栋鲁普成立“蒙古地方自治政府”,察哈尔的形势骤然复杂。因此,特务处的关注点向西扩大,察绥地区成为新的重点,涌现出了许多出类拔萃的特务,如马汉三、张际春、乔家才、高荣,等等。
  再往后,大家都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陕北,西北地区成了国共两党争夺的焦点,特务处的关注点再度向西延伸到陕西、甘肃一带。

  从此,直到抗战胜利,整个中国的北部都成为了军统的重点工作地区。所不同的,以陕西为主的西北地区属国统区,戴笠是在跟共产党打交道。而察绥、平津是沦陷区,特务处乃至后来的军统是在做地下工作,是在与日伪斗争。
  所以,同一个军统,一方面在与自己的同胞做对;另一方面,又在与国共两党以及全民族共同的敌人——日本侵略者及其附庸做殊死的搏斗。
  所以,对于军统这样一个特务组织,为什么有的时候总是感觉很难评价,道理很简单,因为它总是同时在做着两件性质完全不同的事情。
  同一个人,今天在向我党开枪,明天可能就在对日战斗当中捐躯了,比如王文;

  再换一个人,今天在抗日的前线含辛茹苦,刚刚胜利就被军统的自己人给整肃了,比如马汉三;
  又换一个人,今天还是抗日的英雄,到解放战争的时候又猛抓共产党,比如白世维;
  还有很多人,今天还在为国家民族制裁败类,明天被捕可能就落水当了汉奸,成了自己同事、下级的制裁对象,比如王天木、陈恭澍。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殊难评价。
  ——只能说,那个时代太特殊了,特殊的时代造就了这样一群特殊的人。
  特务处西北区,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建立的,并逐渐发展成为军统工作的重点。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西北顿时热闹起来。
  尾随而至的,是胡宗南。
  1932年4月,“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成立,蒋介石自任总司令,张学良为副总司令,进攻我鄂豫皖、湘鄂西两个根据地;同时任命何应钦为“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进攻我中央苏区,这两部分军事行动合起来,即所谓对我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
  1932年5月,时任第1军第1师师长的胡宗南在南京参与创建了复兴社之后,随即被调到大别山区“围剿”我红四方面军,这是鄂豫皖军事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魏大铭就是在这个时候离开胡宗南进入特务处的。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胡宗南尾随其后一路穷追不舍,直追到陕南,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胡宗南也想跟着进去。没想到四川的刘湘放进了红军,却不放“中央军”。胡宗南被堵在陕南,眼看着红军,就是进不去,徒唤奈何。
  这一呆就是三、四年,直到1936年4月,胡宗南被任命为第1军军长兼第1师师长,奉命进攻已经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从此直到解放前夕,浙江人胡宗南一直盘踞在西北,并从一个外来户一步一步地成为“西北王”。
  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眼下的西北,还是杨虎城的天下。

  杨虎城,1893年生,原名杨九娃,陕西蒲城人。
  杨虎城的经历,有点像贺龙,从劫富济贫开始拉队伍,先是成立了一个“中秋会”,然后加入帮会组织“哥老会”,从此慢慢起家。后来投入冯玉祥手下,1927年,杨虎城部被改编为冯玉祥西北军的第2集团军第10军。1929年蒋冯决裂,杨虎城改投蒋介石。中原大战时,杨虎城将部队扩编为三个师,6万多人,驻西安。
  由于杨的部队实际上已经控制了陕西,蒋介石虽然十分忌惮却又鞭长莫及,只好就坡下驴,将杨虎城部升格为第17路军,任命杨虎城为总指挥兼陕西省政府主席,1932年又兼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后来在西安,张学良一直称杨虎城为“杨主任”,就是从这里来的。
  由于杨虎城也起家于西北,并与冯玉祥有过一段渊源,因此杨虎城的部队也被称为西北军。前面说了,中原大战以后,冯玉祥的西北军已不复存在,因此,为了与冯玉祥的“老西北军”区分开来,后世一般将杨虎城的部队称为“新西北军”。
  此时的杨虎城,军政大权集于一身,是名副其实的“西北王”。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打破了杨虎城地盘上的宁静,接踵而至的,除去多了一个未来的“西北王”不算,还又新来了一个“东北王”。
闲话军统(126)
  这个“东北王”,不问可知,自是少帅张学良。
  从1930年9月入关到1936年12月发动“西安事变”,张学良的这6年,基本上可以用三个“一年”和两个“一年半”来分段,也是他从人生的顶峰沦为“阶下囚”的轨迹。
  前面说了,“武装调停”中原大战有功的张学良,于1930年10月9日就任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军副司令。节制辽、吉、黑、晋、察、热、绥、冀八省军队,北平、天津、青岛三市及河北、察哈尔两省均归张学良管辖。
  这是张学良人生的顶峰,从这儿以后,张学良就开始走背字儿。

  过了一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2月15日,因丢失东北闹得民怨沸腾的张学良辞去陆海空军副司令职务,改任北平绥靖公署主任。
  过了一年半,1933年3月4日,热河抗战失败,承德失守。出来承担责任的依然是张学良,3月11日,张通电“下野”,出洋考察。
  又过了一年,1934年3月1日,张学良就任豫鄂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代总司令,驻武昌。
  按:张学良在豫鄂皖代替蒋介石主持“剿共”期间,他的东北军被我红二十五军歼灭了两个师,即115师和120师,另外东北军还有一个129师。到抗战爆发,国共合作,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用的就是原属东北军序列的这三个师的番号。
  再过一年半,1935年 10月2日,张学良就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代总司令,驻西安。
  跟着张学良一起入陕的,还有原驻扎在河北、湖北两省的东北军几乎全部精锐,第51军、第57军、第67军、第53军105师,约16万人。
  按:1930年,张学良出关的时候,带出来9个旅的兵力(东北易帜后,东北军曾整编过一次,整编之后以旅为单位,一共有25个步兵旅、6个骑兵旅、10个炮兵团),共10万人,编成两个军,由于学忠、王树常统领入关。1931年7月,为讨伐石友三,张又从东北调进3个旅和两个炮兵团,共8万人,这样,关内的东北军一共是18万人左右。
  张学良在北平就任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军副司令以后,将入关的东北军以师为单位,编成51、53、57、67等四个军,除了已被消灭的部队,此次悉数入陕。
  在西安,张学良度过了最后一个“一年”,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再往后,就是长达半个世纪的禁锢生涯了。
  至此,西北集中了四股力量,除胡宗南的中央军可以信赖以外,红军是“中央”要消灭的对象,西北军和东北军则是被监视的对象。
  戴笠岂能坐视不管!
  最先派到西北的,是马志超。
  马志超,1902年生,甘肃平凉人,在陕西长大。军校一期毕业。
  在军校的时候,马志超被分在四大队,与胡宗南、宣铁吾、范汉杰、冷欣等等都是同一个大队的同学。
  我们知道,戴笠自己是六期的,资历比较低,在复兴社中往往被人轻视。所以他特别喜欢网罗早期的军校同学,能不能干都没关系,关键是装点门面,特别是一期的,来一个要一个。

  无奈,一期同学的眼界都比较高,所以,数来数去,戴笠手下也就是咱们说过的那几个广东人,梁干乔、龚少侠、张君嵩、吴乃宪,再加上西北人马志超。
  马志超毕业于陕西潼关县立高等小学,后经陕西籍的国民党大老于右任介绍加入国民党,并推荐他报考黄埔。毕业以后,马志超参加了北伐,此后就留在了南京。
  正是在南京,马志超傍上了同学胡宗南,还有六期的师弟、胡宗南的铁哥们戴笠。这俩朋友交的可值了,从此以后直到去台,马志超前半辈子的饭碗都是这两个人给的。而且是一会儿靠这个、一会儿靠那个,在胡这里觉得没劲了就去戴那里,戴那里混不下去了又回到胡那里,来去自由,左右逢源,也是军统当中的一个异数。
  这里又要从胡宗南说起。
  1924年11月,胡宗南从军校一期毕业,在参加了第一、第二次东征和讨伐杨、刘之后,又参加了北伐。1927年5月,攻克上海的胡宗南任第1军第1师副师长兼第2团团长,少将军衔,成为军校学生中的第1个将官。

  这时胡宗南才31岁,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从浙江孝丰县立高等小学的一个国文教师摇身一变而为国民革命军少将!
  同年10月,胡宗南升任第1军第22师师长。在 “二次北伐”中,第1军第22师被改编为第1师第2旅,胡任旅长。1929年第2旅改成第1旅,胡宗南仍任旅长。1930年6月,胡宗南任第1军第1师代理师长。1931年1月13日,胡宗南升任第1师师长。
  按:胡宗南的升迁速度,之所以在黄埔中数一数二,与他所在的这支部队互为因果,国民革命军第1军是“党国”起家的队伍,胡宗南从第1旅、到第1师、到第1军,逐次上升,从1926年参加北伐到1936年4月21日,行政院任命胡宗南为第1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就没离开过这支队伍,相比于其他同学,当然占便宜了。
  所以,到1947年3月19日,胡宗南“攻克”空城延安之际,他说什么也得让第1师第1旅抢这个先。很多人认为胡宗南是出于私心,让他的老底子立“攻克”延安的首功,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且是比较次要的一个方面。最关键的,胡宗南是要给他的蒋校长脸上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