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戒最后杀了人没有:蒙古帝国与南宋战记:窝阔台汗时代的三次南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4:07:21

蒙古帝国与南宋战记:窝阔台汗时代的三次南征

    蒙元灭南宋的战争,经过窝阔台,蒙哥,忽必烈三任蒙古大汗的经略,先后反动三次大规模的伐宋战争,前后经历43年8个月方告成功。金国灭亡后,南宋朝野有志之士意识到蒙古的巨大威胁,但宋廷的一些高官要员则以侥幸的心理希望现状长存。此时的南宋朝廷已经极度腐败,将相结党营私,官吏相互争斗,统治者过着腐化奢华的生活。蒙宋战争期间正值宋理宗赵昀在位,他先后任用史弥远,史嵩之,董宋臣,丁大全,贾似道一批权臣,这些人和理宗一样,面对蒙古入侵,不能坚决抵抗,而是束手无策,委屈求和,故蒙宋四十余年的战争中,南宋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直至灭亡。

    蒙古第一次对宋战争,是1235年至1241年间由窝阔台汗指挥的。战前,蒙古和南宋的基本态势是:1231年窝阔台汗约宋联兵灭金,1234年蒙宋联军攻破蔡州,灭亡了金国。按照蒙宋之约,以陈州,蔡州为界,南归南宋,北归蒙古。蒙古以刘福出任河南道总管,大将塔察儿军屯兵之黄河一线。南宋以名将孟珙等将领镇守襄阳,信阳,随州枣阳,光州,钧州等地。(今湖北,河南交界等地)

    金国灭亡后,蒙古主力军北还,河南处于空虚状态。宋淮东制置使赵葵与其兄两淮制置使赵范向南宋朝廷建议:乘蒙古大军北归之际,控制河南,坚守潼关,收复三京(东京汴梁,西京洛阳,南京归德),与蒙古划黄河为界。

    1234年6月,宋理宗命全子才,赵葵等分兵3路北上进取河南。全子才带领淮西兵万人由庐州(今合肥)进抵汴梁,汴梁守军杀长官崔立投降宋军。赵葵统领5万淮东军,经由滁州,泗州,宿州,至汴梁与全子才会师。7月,宋将徐敏子进攻洛阳。蒙古军诱宋军进入空城,在洛阳东南门设伏,大败宋军,进而包围洛阳。8月,蒙古军发动反击。蒙古将领刘亨安截击宋将杨义带领的后续部队,切断了洛阳宋军的后勤补给,并逼近洛阳。徐敏子军在洛阳耗尽粮草,弃城突围时在洛阳以东败于蒙古军,转而南向由钧州,许州,蔡州返回。占据汴梁的宋军也因粮饷难继,被迫撤兵南归。蒙古军夺取宋军占领的州县后,立即向前推进南下。1234年12月,窝阔台汗谴使臣王楫到南宋国都临安,责问宋廷失约背盟一事,理宗无语以对。随后,宋廷也派使臣邹伸至和林向蒙古道歉,未能取得窝阔台汗的谅解。南宋收复三京之举成为蒙古战争的导火索,蒙宋战争至此全面展开。

    1235年6月,蒙古对南宋兴师问罪。蒙古军兵分3路开始南征:窝阔台汗命次子阔端与元帅塔海率领西路军,自秦州(天水),巩州地区出兵进取四川。命三子阔出与侄子呼图克率领中路军,直奔荆州,襄阳地区。命宗王口温不花和大将史天泽,察罕率领东路军,攻取江淮等地。南下的蒙古军由蒙古人,契丹人,女真人和北方汉人为主,战线东起淮河,西至四川,延绵于蒙宋之间正面数千里。

    第一节:蒙古阔端西路军攻取四川之战 

    1235年8月,阔端派西路先遣军自凤州(今宝鸡)攻取河池,连克阶州,西和州等州城(川甘陕一带)。10月,西路军进取巩州,金亡后仍在此地坚守的汪古部金将汪世显率军民万家来降。阔端命汪世显率所部为先锋从征,渡过嘉陵江直逼大安。

    1236年正月,阔端西路军沿两当,河池南下入蜀,经白水关,白马关攻钙州。蜀地无大将,宋军依山筑堡防守,钙州知州高稼登高鼓噪,张旗鼓以为疑兵。蒙古军一战,守将何林逃走,高稼被围困战死。

    钙州失守后,制置使赵彦呐屯兵于青野原(今汉中西部)被蒙古军围困,利州(四川广元)守将,御前诸军统制曹友闻出兵救援。数万蒙古军突至,曹友闻率军与敌大战,蒙古军不胜,引兵后退,曹友闻引兵扼守仙人关。此时,蒙古西路主力尽集后,宋军寡不敌众,纷纷退守秦地入蜀的各处关隘。
1236年8月,阔端以塔海为元帅,汪世显为先锋,率领蒙古,西夏,女真,回鹘,吐蕃,汉诸军组成的50万大军,大举进攻四川。西路军入大散关,攻克武休关,占领兴元府(汉中),准备分军攻取阳平关和大安。

    1236年9月,西路军一部进击大安。大安在汉中与阳平关之间,蒙古军进军四川腹地必须攻取大安。宋制置使赵彦呐急调曹友闻军赴大安堵截,以保四川的门户。宋御前诸军统制曹友闻不同意赵彦呐的布置,弛书赵彦呐说:钙州(此时已失守),阳平关是进入蜀地的险要之处,我重兵在此把守,敌有后顾之忧必然不敢越钙,阳而入蜀。大安地势平坦,无险可守,正敌骑兵之所长而我步兵之所短,况且众寡不敌,岂可平地控守!?

    曹友闻将兵力全部投入阳平关保卫战中,但他不与蒙古军正面交战,而是乘高据险,准备以寡击众,出奇设伏来制敌。于是曹友闻派其曹万和曹友谅引兵上鸡冠隘,多张旗鼓,示敌坚守。自选万余精兵夜渡汉江(今玉带河),进至阳平关附近的流溪设伏。 1236年10月22日,阳平关大战展开。蒙古军万余人进至阳平关,与宋军激战数日。曹万在鸡冠隘出兵迎战,塔海率本部蒙古勇士前来搏斗,双方激烈大战,矢石如雨,曹万身披数伤。12月29日,汪世显击溃从贵州各地派来的南宋援军,赶来与阔端大军会合,蒙古军兵力得到加强。曹友闻按计划率领精兵3000人疾驰至隘下,以300骑兵伏于道旁,派统领刘虎率500敢死军冲入蒙古前锋,几番冲击都未能突阵。此时风雨大作,南宋川军素以软甲(各种硬布盔甲,包括硬纸甲)为战服,经雨濡湿,不利作战。而蒙古军以硬甲为主(各种皮革,铁叶甲),影响不大。黎明,蒙古军铁骑将宋军四面围困,曹友闻叹息道:天意如此!只有一死!双方激烈血战,曹友闻阵亡,曹万在鸡冠隘龙门洞也战死,宋军全军尽没,蒙古军长驱入蜀。

    蒙古军消灭曹友闻军后,西路军分军入蜀地。阔端军攻克利州后直下成都府。按竺迩率领西路军一部连破甘肃西部等地南下,与阔端大军合围成都,血战后攻破成都府。四川西部大门洞开,一月之间,利州,潼州,成都府3路的50余座州城统统陷落,蜀地军民遭到蒙古军的残酷屠杀。蜀地南宋守军纷纷溃退,退守川东重庆等地。

    1237年初,阔端得知中路军统帅阔出死于湖北江陵战场,于是命令元帅塔海,宗王穆直,大将按竺迩继续在四川扫荡,自己率主力退出四川。

    1237年春,元帅塔海和先锋汪世显率军夜袭武信(今四川广安武胜),劫掠了南宋设在四川的财库重地。1238年冬,塔海军在四川西部追击宋军残部,经霞萌,攻取隆庆府(四川剑阁县),资州(四川资中县)等地,大破宋军于彭州,攻取邛州,黎州等川西之地,直抵大渡河边。

    1239年8月,塔海进又开始向川中和川东进军。塔海军再次开进成都,宋制置使丁黼领兵夜出成都,在西门外与蒙古军战,兵败力战而死,成都军民再次惨遭杀戮。蒙古军连续攻取了汉州,邛州,简州,眉州,遂宁府,重庆府,顺庆府等地(今成渝线由西往东)。蒙古军所过一空,州城被毁,人民遭屠戮。随后,汪世显部又向川东湖北方向进军,攻破湖北菱州,施州等地。此时,宋将孟珙开始指挥四川方面的战事,调兵谴将,全力加强四川东部地区的防务。塔海侦知宋军的动向后,停止了蒙古军在四川腹地的蹂躏,全军凯旋北还。

    1241年10月,塔海部将汪世显第三次领兵进围成都。宋制置使陈隆之领兵固守十数日,其部将田世显夜开北门迎蒙古军,成都再次陷落,军民第三次遭到屠戮。蒙古军又攻占汉州(四川广汉),守将王菱带兵3000战败,汉州遭蒙古军屠城。随后,蒙古军攻取四川南部嘉定,泸州,叙州等20余城。此时,窝阔台汗去世,蒙古暂时中止了对四川的争夺战。蒙古西路军在连续6年的对蜀作战中,建立了两个控制四川的战略要地:一个设在兴元(今陕西汉中南郑县),由女真人夹谷龙带领5000女真军镇守。另一个设在扼制陇蜀的钙州石门,由按竺迩统领5000蒙古军守卫。

    蒙古军在四川连年用兵,并未准备全面占领四川,而是竭尽破坏之能事,消耗南宋的实力。经过6年的战争,四川满目疮痍,残破不堪,人口大量逃散,死亡,给南宋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四川的地形对南宋十分重要,四川若失,则南宋左翼顿开,易受蒙古军从侧背攻击。在蒙宋第一次战争中,宋廷的四川防守策略不当,基本上是平摊兵力扼守各州城,对战略要地疏于防守。如在阳平关等要冲只有曹友闻一部据守,导致失陷后蒙古军长驱直入。

    在蒙宋战争中,南宋的一些将领如高稼,曹友闻,陈隆之等奋勇抵抗,为国捐躯,气志高尚。金国将领汪世显迎降蒙古后,阔端委派他出任前锋军统领进军四川。由于得到信任和重用,汪世显感激并忠于蒙古,在四川之战中屡建战功。

     第二节:蒙古阔出中路军进取襄汉之战

    蒙宋战场绵延数千里,南宋在兵力部署上依托山川险要布兵。东部江淮战线多沼泽河川,蒙古军缺乏舟师,一时不能有大作为。西部战线秦岭,大巴山,三峡等地多山岳关隘,不利于蒙古骑兵机动。中部汉江平原战线缺少抵抗蒙古军的屏障,所以南宋将战守重兵置于中部战线的江汉方向。
1234年,宋军收复三京失利。为防备蒙古军南侵,宋廷命赵葵,全子才屯兵于河南唐州,邓州等地屯田戍边。1235年2月,宋廷复命孟珙为襄阳都统制,训练精锐之师15000余众,分屯樊城,新野镇,唐州,邓州之间,防御汉水,淮河一线。

    蒙古第一次伐宋战争兵分3路,其中阔出中路军在口温不花东路军的配合下在正面作战。1235年7月,口温不花率蒙古东路军自洛阳攻占唐州,宋将全子才,赵范兵败于蒙古军,放弃唐州,邓州之地南走。次年正月,阔出率中路主力军在口温不花军掩护下自唐州,邓州。沿汉水进军荆湖。随后,口温不花东路军自唐州向江淮进军。  1236年正月,阔出派汉军将领张柔及部将曹武攻洪山隘(今湖北荆门一带),宋将张顺,翁成大率兵坚决抵抗,使蒙古张柔军久攻不下。同时,中路军在郢州,京山,安陆一线,遭到南宋水路两军的迎头痛击。窝阔台汗命驻扎在应山的郭胜,钧州的勃术鲁,邓州的赵祥各率所部增援中路军南征。

    1236年2月,驻守襄阳的北军(北军是指金国灭亡前后投奔南宋的金军,常遭南宋人的歧视)与南军(南宋的正规军)将领之间发生矛盾。由于荆湖制置使兼襄阳知府赵范处理不当,北军主将王昱,李博渊等将领带其部焚烧襄阳城郭仓库,率军投降蒙古,部分南军将领也乘乱劫掠。襄阳自岳飞收复以来的130年间,生聚繁庶,仓库充盈,城高池深,攻守武器24库,未经战斗便为蒙古军一旦占有,使南宋受到极为惨重的损失。

    1236年4月以后,蒙古中路军先后攻取的峡州,房州,均州,枣阳,随州,德安(即安陆),光化,复州,舒城,黄州,信阳,安庆府等州城,焚烧城池,杀戮居民。

1236年11月,中路军统帅阔出在攻取江陵时死于军中。此后三四年间,蒙古军频繁南侵襄汉地区,攻城掠地,烧杀屠戮,饱掠后又退去。与宋军展开拉锯战,慢慢地消耗南宋的国力。

    1238年10月,宋廷加派兵力和装备,同时命新任荆湖制置使孟珙收复襄阳,樊城。孟珙军至岳阳,召集诸将布置反攻。孟珙认为要收复襄阳,樊城,必须先夺回郢州,然后可以出奇兵制敌。于是孟珙联络江陵节制司所部共同进军,一举克复了郢州,荆门,然后乘势出击,全面展开了反攻战。

    1239年3月,孟珙指挥宋军与蒙古军连战三场,收复信阳,樊城,襄阳。蒙古军不敌,一路后退。孟珙军随即扩大战果,夺回光化,息州,北上收复蔡州等城镇,扭转了荆湖的战局。

    1239年8月,蒙古西路军塔海部从川东一路攻来,意图与中路军会师(上节已有描述)。孟珙迅速作出反应,将宋军作战主力从北面战场移向西线,加强对峡州,归州,均州等地的战备,调兵遣将,增设营寨,分布战船,备足粮饷。蒙古西征军渡万州河滩后,孟珙率军迎击于归州附近,依托山岳树林,以弓弩密射蒙古骑兵,大胜蒙古军于川东地区,进而克复菱州。

    蒙古东西两路军均有建树,唯独中路军作战不利,主要是蒙古方对江汉宋军的防守态势分析欠缺。汉江是南宋防御的主要方向,故宋廷以名将重兵固守。蒙古中路军首战宋军便遇顽强抵抗,虽然中路军轻取襄阳,一路攻城掠地,但均未能持久占有,得而复失。南宋名将孟珙以足智多谋,作战部署周密,指挥有方而著称。在他的指挥下,宋军反攻战取得了胜利,初期失去的城池基本收复。而他本人也成为以后江汉战场的重要支柱。

    第三节:蒙古口温不花东路军进攻江汉之战

    江淮地区江河纵横,不利于骑兵作战。故宗王口温不花,大将察罕,史天泽率领东路军在唐州,蔡州之间协助中路阔出军向江汉地区进军后,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战斗准备,直至1236年10才开始在江淮地区向宋军发起进攻。

    1236年4月,宋廷在江淮方面划分为淮东,淮西两大战区,任赵葵为淮东制置使兼扬州知府,以史嵩之为淮西制置使。赵葵垦田治兵加强守备,并对沿海地区加强戒备,以防蒙古军从海上而来。

    1236年10月,口温不花军攻陷淮西的固始,宋将吕文信,杜林率溃兵数万占据六安,霍邱后投降蒙古军。11月,蒙古东路军进军淮西的蕲州,舒城,光州等地,南宋在此的官吏和守军全部逃走,留下百姓惨遭祸害。口温不花进取黄州,并派游骑自信阳急进庐州(合肥)。宋廷急令史嵩之军由舒城进援黄州,赵葵军由扬州进援庐州,沿江制置使陈嬖由建康府(南京)进援和州。同时,蒙古东路军察罕部攻取定远,六合后进攻真州。真州知州丘岳率军坚守,智胜攻城的蒙古军,迫使察罕引军退走。

    1237年正月,东路军史天泽部攻取光州,复州。其后,口温不花军攻黄州,宋将孟珙率兵救援,蒙古军不敌,退攻安丰,与宋军展开激战。安丰守将杜昱修城防御,蒙古军火攻楼橹,宋军随破随补。蒙古军组织敢死士兵为“巴图鲁”(勇士)攻城,杜昱招募善射手用小箭专射攻城士兵的眼睛,击退了“巴图鲁”的进攻。蒙古军又填壕为坝,乘风放火,杜昱组织壮士夺路坝奋勇力战。池州都统吕文德率兵来援,突围入城,与安丰守军合力御敌。赵葵又从扬州分兵来救,迫使蒙古军退兵北撤,安丰守军乘势掩杀,蒙古军大败而去。

    1238年9月,口温不花部将察罕率兵号称80万(有水分,蒙古军有大量被虏的民工在内)进围庐州(安徽合肥),并在巢湖造船,准备破庐州后进入长江东部地区。蒙古军在庐州城外修筑土坝60里围城,配备了大量的攻城战具。安丰守将杜昱由于守备城池有方,受命守备庐州。他加强城防,修补守城战具,蒙古军筑坝高过城楼,杜昱指挥士兵以油灌草焚烧,又以火炮轰击土坝。蒙古军攻城难以得逞,杜昱乘机出战,察罕部败走,宋军追击数十里。庐州战胜后,杜昱操练水军扼守淮河,又派吕文德伏精兵于要害之处,使蒙古军不能进,察罕督师北还。宋理宗赵昀采纳左司谏之言,将弃城逃跑的蕲州守将张大可和光州守将董高臣伏诛,对守城有方的丘岳和杜昱论功行赏,并调整加固了防线。

 

    1241年12月,蒙古窝阔台汗去世,蒙宋第一次战争结束。其后,从蒙古乃马真后称制到贵由汗继汗位5年时间里,蒙古与南宋之间偶有摩擦,但总体处于休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