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女宅急便中文百度云:知我者 其天乎---吴敬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4:24:31
一个瘦弱的老人,一个推动市场经济的大力士;一个保持童真和率直的学者,一个心系国家、情牵百姓的经济学家。他忠于自己的学术,不讨好任何人,他就是吴敬琏。
吴敬琏教授的思考似乎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推市场经济,吴敬琏总是捅破窗户纸,点中中国经济痛处;主张法治,吴敬琏苦口婆心,不厌其烦。他的履历告诉人们,忽略他的忠告,会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即使在当时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
市场经济的最忠实信徒
中南海舌战群雄,被贬称“吴市场” 1990年7月5日下午,吴敬琏接到单位通知,在中南海勤政殿参加由最高决策者召集的经济问题座谈会。会上有人打头炮,认为改革有方向性错误,应该是计划取向,但是搞了市场取向,所以出了问题。吴敬琏第二个发言,针锋相对。他说:“原因不是改革的市场取向不对和改革‘急于求成’,而是市场取向的改革不够坚决,不够彻底。”有人几次打断吴敬琏说,“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中央已经确定了的提法,只能讨论怎么结合,不能讨论这个提法本身。但在会议主持者的容许下,吴敬琏坚持讲完了自己的观点。会上,吴敬琏等三位主张市场取向的改革者据理力争,舌战群雄,双方争得面红耳赤。会后传出吴敬琏受到批评的消息,他还得了一个在当时明显带有贬义的外号——“吴市场”。…“吴市场”由贬义变成褒义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市场经济被一些人贴上“资本主义”的标签,成为禁区。吴敬琏顶风而上,写了一本名为《论竞争性市场机制》的书,出版社要求他把“市场经济”四个字删掉,但他宁愿不出书也不愿删除这个关键词。后来由社长、主编、编辑共同签字担保这本书才得以问世。书出没多久,邓小平就发表南方谈话,市场不再只属于某一阶级,而是对人类的经济发展具有普遍价值,“吴市场”成了褒义词。…从“吴市场”到“吴法治” 市场经济在中国逐渐落地生根后,逐渐变形走样。吴敬琏大梦渐醒,认识到市场的正常运行是需要一系列其他制度的支撑的,没有这种支撑,市场经济就会陷入混乱与腐败之中。从前的“吴市场”,就逐渐变成了“吴法治”。但他对市场经济的信念却始终没有变化,只是更理性,更成熟罢了。如何用法治来规范市场经济,保障市场经济,成了吴敬琏晚年思考的主题。…
书生气不离,惹来非议缠身“春运票价应浮动但给予农民工补贴” 2007年两会期间,吴敬琏“语出惊人”——直言“春运火车票价不上浮不符市场经济原理”。一些评论人士“义正辞严”批评吴敬琏“违背了民意”。笑蜀评论称,吴敬琏那么说也没啥错,但吴敬琏忘记了,中国铁路完全是官家垄断的,这种情况下,铁路涨价哪是什么市场行为?
“城市征地补偿不应按市价补偿” 吴敬琏认为城市化是全民的成果,城市拆迁补偿的利益因此不能完全给房主,一部分应用于社会再分配。这在一般的经济学逻辑来说确实没错。但问题是吴敬琏不了解拆迁户的辛酸,不知道拆迁户往往是盘剥对象,拆迁换来的往往是居住质量和整体生活质量的急剧下降。这种情况下,说房主得利岂非不食人间烟火之谈?
“中国股市连一个规范的赌场都不如” 关于中国股市,吴敬琏提出的主要观点有三:一是“中国的股市很像一个赌场,而且很不规范。赌场里面也有规矩,比如你不能看别人的牌。而我们的股市里,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诈骗。做庄、炒作、操纵股价可说是登峰造极”;二是“全民炒股”;三是“中国股市目前的平均市盈率已高达60—80倍,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能长期支持这么高的市盈率”。
“经济间谍门” 吴敬琏的各种言论,也让他得罪了不少人。2008年,正在家中编书的吴敬琏硬生生地被拉进了一场“间谍门”风波。当年8月29日,有消息称,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因涉嫌为美国担任间谍工作,已被带离调查。对此传言,吴敬琏一直没有理会,直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为他辟谣。但是直至今天,仍然有一部分人相信吴敬琏是美国间谍。…
树敌无数,不向权势弯腰
批权力寻租、腐败蔓延,一针见血 吴敬琏认为,在过去20多年中,要求进行规范的改革往往被有些人说成是“理想化”乃至“保守思想”,而花样百出的寻租活动,例如,圈地运动式的“土地批租”、掠夺广大中小投资者的金融魔术、鲸吞公共财富的“产权改革”等等却被这些人以“改革”的名义歌颂备至。在吴敬琏看来,腐败之所以蔓延,就在于有那么一种强势力量,以行政权力干预市场交换,把市场体制变成分肥体制。他们只会在混水中摸鱼,水清了,他们就无鱼了。
在反市场力量与官家市场经济的夹缝中,两面不讨好 如果说,在整个1980年代后期和1990年代初期,吴敬琏主要是跟反市场的老近卫军角力,那么在1990年代中期之后,吴敬琏就陷入了两面作战,而且是把主要精力用来跟本来同属于市场派的新贵们交锋。反市场的老近卫军对他自然是咬牙切齿,如有杀父之仇;新贵们则认为他多管闲事,碍手碍脚。吴敬琏就这样两面不讨好,两面不是人,挣扎于两种力量的夹缝之中。
甚至还有来自民众的误解和误伤 吴敬琏面临的,既有来自特殊利益集团的压力,又有来自老左派的报复,还有来自民众的误解和误伤,甚至不乏右翼红卫兵的明枪暗箭。自由市场理论领军人物的这种尴尬,实际上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尴尬。官家市场经济一日不休,自由市场经济的清白之身就一日不能澄清。而如果官家市场经济发展到极致,最终的结果将是民众将脏水和婴儿一起泼掉,市场化被民众一概否定,一概抛弃。
他总是不忘让我们保持清醒
权贵资本主义正越来越严重 年过八旬的吴敬琏仍在警示,一旦进入政府主导路径,既得利益者必然推动向权贵资本主义蜕变。而一旦路径被锁定,“除非经过大的社会震荡”,否则很难退出。吴敬琏先生忧心告诫:目前大众普遍对政府对于防止事态恶化措施不力啧有烦言,甚至将其形容为“下定决心抱着定时炸弹击鼓传花”。…[详细]
“维稳”不如“改革” 吴敬琏认为,对于人口众多、结构复杂的中国而言,稳定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然而,“大禹治水”的历史智慧告诉我们:追求稳定,不能靠“维稳”。维稳或许可以实现短期的稳定,但是可能为今后更大的不稳定埋下隐患。
“维稳”和“改革”,都是实现社会稳定的方法,但二者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与后果。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维稳的收益在短期,风险在未来;改革的风险在当下,收益的实现却可能在远期。由于风险与收益的分配存在“跨期”稳定,维稳容易成为具有诱惑力的选择。…[详细]
政治平权和法律平权 通过建立法治,促成政治平权和法律平权,使得任何权力主体都在公认的规则体系的制约之下,这是吴敬琏晚年最大的梦想,实际上,这也应该是一个民族最大的梦想。…[详细]
要让吴敬琏继续说话 对于吴敬琏的某些观点成为炮轰的对象,有人表示了对话语环境的担忧。“他的言论与时下主流的舆情民意确实有些抵触,但媒体有意无意地‘误读’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中国文化中有一种传统,国人不善于学术讨论,善于以道德考量观点,以挖掘动机代替理性分析。”有声称了解吴敬琏一贯作风的人士担心地说:“照此下去,离吴敬琏不敢说话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