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的替身前妻番外全:近当代武术名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05:35

近当代武术名家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略有删改)

 

当代名人

 

2000年散打王--柳海龙

 

2000年中国武术散打王比赛在湖南长沙贺龙体育馆举行,6名参赛选手经过激烈的拼杀,获得最后来自解放军的选手柳海龙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几位比自己级别高的选手获得散打王的称号。同时还为自己赢得了30万元的奖金。

 

近 代

 

武坛传奇人物--黄飞鸿

 

(1847-1924)是南海西樵禄舟村人,他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其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飞鸿五岁从父习武,12岁随父鬻技街衢,尽得家传功夫。后遇铁桥三之爱徒林福成授其铁线拳、飞砣绝技,并在宋辉镗处学得无影脚,武艺日臻精进,稍后,飞鸿随父于广州乐善山房设馆授徒。麒英谢世,飞鸿子承父业成为一代宗师,是当时南派武林中最年轻的武术教练。一生中,曾先后被提督吴全美、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聘为军中技击教练。相传其平生绝技有双飞砣、子母刀、罗汉袍、无影脚、铁线拳、单双虎爪、工字伏虎拳、罗汉金钱镖、四象标龙棍和瑶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诸势,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号。

 

山东武术名家--牛怀禄

 

1942年生,山东省蒙阴县人,我国当代杰出的武术名星,高级教练员,中国武林百杰之一。现任山东省武术院业务部主任,山东省武术协会副秘书长。

牛怀禄幼年家境困难,随父亲-迁居博山,在李家窑定居。

1951年,9岁的牛怀禄拜在查拳名师袁永周先生门下习武。袁师授徒严格,十分复杂重视基本

功的训练,对腿功、腰功、桩功都有独到的要求,牛怀禄聪明好学,练功极为刻苦,使他幼年8

就打下了坚实的武功基础。

 

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

 

以一人之力,能把咏春拳推广到世界各地,故被门人推举为一代宗师叶问,其本名为叶继问,是广东佛山人氏,在家族中排行第二,祖居于佛山福贤路,号称“桑园”,为佛山一大家,桑园内占地甚广,大屋连绵达数条街位,大门之左侧,为佛山著名的茶楼(俗称港式饮茶)“桃园居”,隔邻为全佛山最著名的饼食店“公兴隆”,该店以芝麻饼见称。

 

八极名家--吴连枝

 

清雍正五年(1727年)深秋的一天,河北孟村郊外一片开阔的盐碱地上,一个相貌古怪,面容黑瘦,穿一见破旧道袍的云游道人在这里徘徊,凛冽的寒风,撕扯着他的袍襟,花白的胡须在寒风中飞舞,他在这旷野里盘桓了大约一个时辰了。之间云游道人一会儿在荒滩上缓缓度步;一会儿面向东方大海的方向凝神静思;一会儿躺在地上,身体呈一个“大”字,仰望青天,嘴里叨念着什么;一会儿又出手踢脚,劲力如疯魔,口发哼哈二字,象是在演练什么武艺。

 

大成拳名家--王选杰

 

一年冬季的早晨,首都北海公园内九龙壁前,一位中等身材的拳师正在细心地辅导学生们站桩。这时几个外国友人好奇的观看,其中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用生硬的中国话问这位拳师:“请问,你让他们立着不动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拳师告诉他中国武术的一些原理和站桩的作用。这个美国人乔治,是个拳击和举重运动员,不相信中国武术的实用价值,提出要向拳师领教一下中国武术的技击作用。拳师谦让再三,乔治耀武扬威,坚持一定要比拳,于是脱掉外衣,摆好拳架,连窜带蹦,频频发拳做试探性进攻。围观的人见乔治不但力大凶猛,而且灵活若猿,身无定位,无不为拳师担心,而拳师却如同挥毫做画般从容,待乔治用直拳很击自己面部时,伸左臂将来拳一挂,略一发力,乔治便如半壁土墙一样跌倒了。乔治从地上爬起来又挥拳扑上来,但一次比一次摔的更远,乔治莫名其妙。拳师告诉他:“中国实战拳法不重外形,外形只是发力的程序。中国武术与世界上其它拳种主要区别在于发力。力较多,但常用的为伤元透力的螺旋力和对人毫无痛苦之感而放出的杠杆力两种,刚才我发的力就是后者。”乔治感动不已,请求拳师进一步让他理解一下,拳师慨然应允,便用一个手指头接触对方悴然一抖,乔治便仰面跌道,当他又被拳师扶起时,终于由怀疑到惊讶,直至敬佩,竖起大拇指说:“中国功夫了不起,了不起!”

 

一代拳王--蒋浩泉

 

一九八三年底,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一位身穿蓝运动服,脚蹬黑白运动鞋的代表英姿勃勃地登场献技,表演了一套罕见的逍遥掌。他那轻盈飘逸、潇洒自如的动作,博得了同声喝彩。他就是曾经叱咤中国拳坛的“一代拳王”、现任安徽大学体育教研室主任的蒋浩泉教授。

蒋浩泉于一九一七年生于江苏常州新闸镇,自幼好动。他三叔会打几趟拳,而且力气很大,非常喜欢这位活泼的侄儿。在蒋浩泉三、四岁时,他三叔便开始教他打拳、游泳,五、六岁时便练得一身好水性,成为村里孩童中有名的“黑泥鳅”。此外,上房、爬树、掏鸟窝、放风筝等更是他的拿手好戏。他这种活泼的性格,为村旁庙里一位擅长武功的和尚所赏识,偷偷地传授给他这套逍遥掌。蒋浩泉天性聪颖,很快就掌握了这一拳法。

 

武林老将--杨松山

 

杨松山二十年代就蜚声中外,现是甘肃省武协顾问。他精于查、华、炮、洪、地躺、形意、太极等种拳术及长、短兵器,擅长摔跤、拳击、散打、技击造诣颇高,早年曾东渡日本,学习柔道、剑道等。他德高望重,文武兼备,博学强识,善集百家之长,融会贯通而又勇于自辟蹊径。

杨松山一九O六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市,童年时代授业于武艺精通的著名拳师王丹忱。他少有大志,白天读书,夜晚习武,每当夜阑人静,即与挚友名师赤膊光足,刻苦练武,或拳械或散打,如痴如迷,每晚练功汗流浃背,长期寝宿于练功场上,打下坚实的武术基础。

“五卅”惨案后,日寇占领济南。他受北伐军革命思想的感染,满怀爱国热情,毅然弃家徒步南下,寻求光明真理。一九二八年六月到南京中央国术馆参加入馆考试,他凭着娴熟洒脱的武艺,得到西北军将领、国术馆馆长张之江的赏识。在国术馆,他常与各派名师、高手切磋技艺,也曾和中央大学的美教授、拳击名师麦克洛交流心得。物换星移,毫不懈怠,他的技艺终天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棍术名家--刘杞荣

 

刘杞荣 ,湖南省沅江县人,1912年出生。六岁开始学拳,九岁拜贺新一为师,练习南拳和棍术。

1930年,刘杞荣到长沙市,考入北门大麓中学。那时也有武术课,而且还有自由结合的武术特别班,因小刘武术基础好,被推举为特别班的负责人,列为尖子。

大麓中学的武术教员吴元龙,是该地区精武体育会的负责人之一。他很喜欢刘杞荣,遂介绍刘加入精武体育会。从此,刘杞荣对武术的兴趣更浓了。

 

霸周李传人--李文贞

 

在景色宜人的天津大学青年湖畔,绿树成荫,芳草青青。清晨,这里总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年妇女披着一身朝霞练拳舞剑。别看她身材瘦削,一剑在手却显得气势不凡。她打起拳来轻捷顺畅,潇洒如云。尤其是那一手好剑,点、刺、崩、扎、寒光耀眼,上下翻飞,气势剽悍,常引得人们驻足喝彩。然而,谁曾料到,这是一位武林名将,她竟和癌症搏斗了二十多年。

 

查拳大家--马金镖

 

马金镖,山东济南人,回族,1881年1月23日出生,山东派查拳名家,终生教授拳术。少时爱武,曾与王子平的叔叔王振山同拜于济南洪拳名家白子敬和赛和洪门下,后又从师于查拳名家杨洪修、张崇生、沙正涛。经过勤学苦练,功力日深,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艺成后,凭着强国强民的民族气节,周游大江南北,为普及和宣传中华武术不辞辛苦。1928年杭州擂台赛,仅以“斜步倒插一竿旗”一招,便把当时的一位武林高手踢倒在地而显露头角。1936年任南京中央大学体育系教授时,该校体育系主任美国人麦克鲁轻视力中国武术,要与马金镖较量剑术。马金镖从容应战。当时,麦克鲁见马身材不高,剑又粗短,便冷笑一声,举剑向马金镖的胸口猛烈刺攻。但马胸有成竹,连忙向左面闪身,同时右手持剑从对方剑下顺时针方向缠点对方手腕。麦克鲁顿时嗨的一声,紧接着又当的一声,手创剑落,威风尽失。马金镖就这样,以传统的中华剑术,攻败了麦可鲁的西洋剑术,为国争光。

 

一代宗师--郭长生

 

郭长生生于河北省“武术之乡”沧洲,他受家乡习武之风的熏陶,自幼酷爱武术,天资聪颍,臂力过人,天生一副健壮身板,行拳过手,出掌不见手,人过一阵风,故武林誉为“郭燕子”,精于刀、枪,剑等十八般兵器,技击,摔,拿,均有绝妙之处,实为我国近代武林高手,一代宗师。

郭长生幼年家贫,父早亡,与其母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受孙中山先生“武术强种救国”影响,怀着武术救国之志,越1916年,应招到保定三省巡阅使署曹锟的卫队武术营刀连为伍,拜武术大师刘玉春为师,学通臂,苗刀,左把枪等,由于郭长生勤学苦练,乐此不疲,加之性格忠厚,平易近人,因此深受其师刘玉春的重视和喜爱,刘玉春进而把自己的全身武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郭长生,所以郭的功夫日益扎实,逐渐受到曹锟的赏识。后来郭被调到后府,做曹锟贴身护卫。1923年曹锟当上大总统,郭长生随之进驻北京中南海,从此他成了曹锟的亲随人员。

 

二郎拳师--王春明

 

王春明曾用名康健,1909年生于河北省盐山县圣佛寺小王庄。1938年参加抗日战争,同年入党,并奉命组织武术连。王春明曾任该连党支部书记。部队转移后,王春明因患病留地方治疗。

王春明是祖传第十二代二郎拳名师。八岁练武,二十多岁在当地就颇有名气,抗战前在唐山东矿区任职业武术教师,教矿工练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响应党的号召,参加抗日战争。他奉命组织的武术连,全是二郎门徒。他退休后一面整理二郎拳,一面教青少年练武。

 

武林女侠--王侠林

 

王侠林是全国武术协会委员,北京市武协副主席,人们称她王大侠。

王侠林1907年出生在河北省安次县郎房镇麦洼村的一个武术家庭。父亲王荣标是一个著名拳师。她幼年习拳,到十几岁便打得一手漂亮的通臂拳。尔后,她又四处拜师求教,广泛吸收一代名拳师刘月亭、田祥、贺福元、修建池等的好武艺。她练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每天清晨打吊袋,一打就是千百次,挥抖一两丈长、碗口粗的大杆子,一口气就是百多下,练单式,每次也不下数十百次,练到二十出头,她的通臂刀、通臂枪、通臂手三大艺,已经娴熟精通。她臂软似鞭,拳重如锤,喝动声一出,拳随臂去,千斤之力可破砖瓦,有人描述她的高超拳艺说:“通臂加毕挂,神鬼也不怕。”

 

双刀--李凤岗

 

沧州出镖客最多,沧州武术最讲实战,沧州武术在地方上名声最响,这三者是紧密相连的。

双刀李凤岗,就是当时闻名全国的沧州“成兴”镖局的大镖师。李凤岗以双刀功夫显赫于世。

初出茅庐 大显身手

前清咸丰年间,沧州城里有个戴四爷,在天津卫还开设镖局。有一年,因老母病重回沧州,便找到李凤岗,让他去天津镖局代其职位。

李凤岗自幼跟其叔父李冠铭学六合拳,精明伶俐,不分寒暑,刻苦学艺。叔叔教他一个招术,当场演练若干次,晚上,还要躲到一个地方去反复演练。因而六合拳门的各类拳术,各种器械,无不精通。李早有闯荡江湖,以武会友之志,便高兴地答应戴四爷,拿着他的信函和自己最喜爱的双刀,大踏步地向天津走去。

 

太极大师--顾留馨

 

 顾留馨(1908~1990)上海市人,著名武术家。11岁开始习武,对杨式和陈式太极拳及推手有很深造诣。曾就读于上海南洋高级商校。民国16年(1927)毕业于上海文治大学国文系。民国23年加入共青团,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武术为掩护,长期在白区从事地下工作。建国后曾任黄浦区第一任区长。1959年受国家体委委托,赴河内任胡志明的太极拳教师。回国后应邀到中南海、北戴河和广州等地指导部分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练习太极拳。1956至1966年任上海体育宫主任,1979年任上海体育科研所副所长。1977年和1980年两次东渡日本讲学、授拳。1979年当选为中国武术协会委员和上海市武术协会主席,后应聘为上海体育学院兼职教授。著有《简化太极拳》、《太极拳术》、《太极拳研究》、《陈式太极拳》、《怎样练习简化太极拳》、《炮锤》等。

赵堡传人--王海洲

 

河南温县赵堡乡赵堡村是一个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镇,王海洲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赵堡人自古尚武,在兵荒马乱的旧中国,村民为了抵御外省强盗和当地恶徒的欺压,形成了家家练武的风气。这里曾经产生过一代有一代的太极拳名师,王海洲便是其中之一。

王海洲说:“我刚开始练拳的时候,自己的身体真的很差。”岁那年,王海洲坐骨神经痛,千方百计求医问药,均无疗效,眼看着病情加重,年纪轻轻便卧床不起,家里人着急,王海洲自己更着急。王海洲回忆,那时的他对生活几乎失去了信心。在这种情况下,王海洲开始随远房姑父张鸿道学习太极拳。

 

戳脚翻子大师--于伯谦

 

沈阳当代杰出武术家于伯谦老师,名震东北、华北地和西北武林,是精通翻字拳和戳脚技艺的武术大师。曾经受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聘任为中国体育文史资料编审委员。1981年3月18日不幸因脑血管疾病与世长辞。

于伯谦本名于吉庆,字伯谦,辽宁省复县人,1901年生于复洲城市的西关于家大院。祖业菜农,其父营商,但喜文爱武,致力于培养后代,投资于德智体三育。毕业于东北大学第一期的俄文文学系。其弟于长庆毕业于东北讲武堂;于永庆毕业于南满医科大学;于友庆毕业于奉天商专。兄弟四人均自少小从家乡武师学艺,其中能终生磨练不息,造诣高深者,属于伯谦、于伯伦二人。

 

一代宗师--孙禄堂

 

我国著名武术家孙禄堂是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不仅武技超群,武德超卓,而且在其成名之后,仍能虚心向别人学习,博采众家之长,不断推陈出新,其俊才绝艺堪称一代宗师。

孙名福全,字禄堂,晚名涵斋,祖籍河北省完县城东会家疃村(现属望都县)。孙禄堂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幼从李魁元读书,兼习形意拳术。后经李引荐,复从师祖郭云深造。时郭曾往来于北方诸省,访友传艺,恒命孙禄堂相随。郭师骑马而驰,孙禄堂步趋其后,手揽马尾,日常行百数十里,功夫由是大进。孙中年走京师,又受教于八卦名家程廷华、李忠元二师,尽得八卦拳艺之壶奥。称后,又与河北郝为真结识,甚相投契。未几,郝师访友不遇,潦倒街头。孙慷慨解囊,请医煎药,朝夕照护,月余病愈。郝师深为感动,愿以平生所学拳术相授,于是孙执弟子礼,从学数月而得其精微。

"南山道长"――记陕西武术队回族教练马振邦

马振邦这个名字,早为人所熟知。不仅因为他是陕西武术队的总教练,培养出了不少武坛名将;还因为他在电影《武当》中饰演了武功高强、气度不凡的南山道长,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他并非出自武林世家,当初只是为了治疗难以忍受的疟疾才投师学武的。

 

中国武术家--王培生

 

1981年在沈阳体育馆内,中国武术界人士与日本少林拳访华代表团举行了一次技术交流会。会上,王培生以其精湛的太极拳艺博得中外人士的一致好评。日本少林拳手们钦佩之余,邀请王培生前往日本讲学。

王培生,河北省武清县人。生越1919年,在军阀割据,战火不熄的时代,三岁就随父母来到北京,定居东四海演乐胡同。

王培生自幼喜爱运动,尤其嗜好武术,切爱看武戏。对戏中武打动作模仿得惟妙惟肖,并常因此摔得鼻青脸肿。在王培生的邻人中,有一位沧洲吴桥马戏团的把式。此人身怀绝技,善翻斤斗,她见王培生喜好此道,就指点其翻斤斗之要领,初时只在他腰上一挑,又又嘱他直腰抬眼,由此王培生领悟到凡事皆有本领,而要领即事之诀窍,循此一往,无有不利。这个简单的概念,竟为其以后鉴别、选择拳种,领悟拳理的道路上有所侧重地向前发展打下了一个牢固的基础。

 

形意拳家--朱国福

 

著名的形意拳家、技击家、摔跤家朱国福,字炳公,河北人,生于1891年1月18日,曾创立“武学会”和“凤凰武术学校”,在三十年代,就与其弟国禄、国祯、国祥以精湛的技艺蜚声武坛,人称“朱式四杰”,或以“福”、“禄”、“祯”合称“朱家三虎”。

朱国福谙知长打短靠,内外家拳脚,诸般兵器,深得形意、八卦、太极真谛,踢、打、摔、拿无不精晓。二十年代初,用形意拳功夫击败不可一世的白俄大力士裴益哈伯尔,谱写了一曲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颂歌,在中华武林中传为佳话。

 

武坛奇才--万籁声

 

万籁声一生从事武术事业,六十年代不易其志。1928年12月在北京召开全国武术工作大会期间,福建老人万籁声是位最引人瞩目的人物。在他的住室里,武术界、新闻界以及体育界的领导同志,来拜访的络绎不绝。当时报纸称他为武术工作大会的“新闻人物”。

老武术家万籁声,1903年出生于湖北武昌,原名万常青。少年时代即住北京,十七岁考如国立大学森林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他自幼爱好武术,在校期间,曾败沧洲神枪手刘德宽的高足赵鑫洲为师。赵鑫州彪形大汉,虎背熊腰,练得一身好武艺。万籁声学了三年少林六合之后,听说有个叫杜心五的,以前是湖南一带著名的武术家,因“神经不正常”流落到了北京。他抱着好奇之心前往拜访,从头到脚将杜心五打量了一番,见此人中等身材,体格消瘦,衣裳褴褛,满嘴疯话,行为放荡不羁,但两眼炯炯有神。知道不是平常的人,便要拜他为师。杜心五听后哈哈大笑说:“我根本不会什么武术,你还是赶快走吧。”万执意恳求,几次往访。杜心五终于被这位求学心切的青年的诚意所感动,便收了他。原来杜心五练的是自然门内功,此门功夫历来只单传不传其二。万得自然门内功秘传之后,又先后拜刘白川,王显斋、王荣标等名师,均得到了他们的传授。万当时在读书和任教的八个寒暑里,除了上课之外,几乎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了练武上。他除了擅长少林六合门和自然门内功外,对其他各大门户如行意、八卦、太极、猴拳、劈卦、罗汉、南拳及枪器械、暗器等主要功法无不涉猎。

 

文武双全--张文广

 

张文广出生于一九一五年,河南通许县人。现任全国体育总会委员,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体院教授兼武术教研室主任。他是我国著名的武术家、摔跤家和教育家。

一九三四年摔跤公开赛,全国一百多名精英云集南京。张文广少怀大志,以灵活多变的战术,历尽艰险,战胜对手,赢得轻量级冠军。"

一个春秋过去,他被选入中国国术队,赴香港、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巡回表演。他的查拳、梅花刀、锁喉枪,刚健潇洒,动迅静定,风格独特。最令人叹服的是,他与著名武术家温敬铭表演的空手夺枪,一个机智灵敏,一个干净利索,配合严谨,动作逼真,令人叹为观止。一连谢幕七次,观众依然情绪沸腾,掌声雷动。

 

螳螂拳师--单香陵

 

单香陵 ,山东省黄县城关公社邹家大队人。幼年时就开始从黄县赵景清学习长拳;其后他的

父亲又由山东省莱阳地区请来著名武术家吕孟超到他家,教他练习通背沾粘拳和枪棍术等,前

后历经八年,后来吕孟超因年岁已高,回了莱阳老家。单香陵又拜黄县北关著名螳螂拳宗师丁

子成学习六合螳螂拳术。

 

杨式太极拳嫡传人--杨振铎

 

1982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有一位年逾半百,身材魁梧,来自山西的代表。他的出现,吸引着许多太极拳爱好者登门拜访,一些太极拳行家前来切磋技艺,不少记者专程采访。他,就是杨式太极拳嫡派传人,著名太极拳家杨露禅的曾孙杨振铎。

杨振铎是全国武术协会教练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政协委员,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太原分会常委,太原市武协副主席,杨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

杨式太极拳源于明末清初。一百多年前,杨的曾祖父杨露禅在青年时期曾三下河南温县陈家沟学拳。当时陈家沟有一位远近闻名的拳师陈长兴,在他家的门前开辟了一个练武场,;培养青年练太极拳。杨露禅很想学太极拳,每当陈长兴教拳时,总是在一旁站着看,偷偷地练,这样一直坚持了两年多。一天,杨露禅正在练拳,被陈长兴发现,陈长兴很赏识这种刻苦好学精神,于是准许杨露禅正式学拳。由此,陈式太极拳才开始传于外姓。杨露禅拜陈长兴为师,刻苦练拳,进步很快。这就是历史上相传的所谓杨露禅偷拳的故事。杨露禅先后在陈家沟学拳三十年。后来到北京,以武艺超群而有“无敌”之美称。

 

马前三刀--何福生

1928年3月24日,原中央国术馆在南京正式成立。庆祝会上,许多武术名家和好手,跃登舞台,竞献技艺。

有这么一个表现武术家功力和技巧的节目,至今仍使人记忆犹新。那是由被誉为“千斤王”的王子平仰卧台上,双手挺举一副石担,依此势在他身上再垒叠着四名手举石担者。而后,再由一名轻灵、敏捷的青年攀登上那叠起的“罗汉”顶端,之间这个青年双手在那最上面石担杠上一握,双手缓缓举起,笔直地倒立在上面。随后还轻巧自如地变换着两腿的姿势,时分时合。“好功夫”“好功夫”这精彩的表演,使得台上台下都轰动了。人们既称赞“千斤王”的神力,也赞誉这青年的鼎技。

 

南国虎将--黄啸侠

 

黄啸侠是一位在国内外有崇高声望的武术家。“黄啸侠拳法”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被国家体委承认为一个独立的拳种,他,不愧是一代宗师。

黄师傅武艺精湛,手桥硬净,被武坛誉为“铁臂鸳鸯手”“南方五虎将”之一。早在1984年,广东省体委,广州市体委领导就希望武术界能积极整理他的武术遗产,发掘这块武术瑰宝。

黄啸侠是广东番禺石基人,解放前曾任广州国民体育会的武术教练,国术部主任。解放后,历任广州市武协主席,广东省武协主席、顾问,以及广州武术队教练,广州体育学院武术教师等职。黄啸侠所创的武术套路不下10多套,而练步拳、练手拳、击踢连拳十路、连环剑和双手扁拐为其代表作。

 

全美杰出武术家--黎达冲

 

1983年,被美国权威武术杂志《功夫奥秘》选为全美十大杰出武术家之一的黎达冲先生,原籍广东恩平,出生于香港,自幼随香港北派七星螳螂拳大师黄汉勋先生习艺。艺成后,六十年代初赴美深造。1967年开始教拳。1968年4月6日,黄耀祯和他一起举办了一个武术联合表演,轰动了美洲,黎达冲表演一鸣惊人,致使美国人更加重视中国武术了。

黎达冲曾以中国武术为中国人争了光。在美国,不少人看不起中国武术。他们往往要求交手来分高低。黎达冲的武馆,开业前几年就有好几次遇到过这种被称为“踢馆”的事件。

 

形意拳家--朱国福

 

著名的形意拳家、技击家、摔跤家朱国福,字炳公,河北人,生于1891年1月18日,曾创立“武学会”和“凤凰武术学校”,在三十年代,就与其弟国禄、国祯、国祥以精湛的技艺蜚声武坛,人称“朱式四杰”,或以“福”、“禄”、“祯”合称“朱家三虎”。

朱国福谙知长打短靠,内外家拳脚,诸般兵器,深得形意、八卦、太极真谛,踢、打、摔、拿无不精晓。二十年代初,用形意拳功夫击败不可一世的白俄大力士裴益哈伯尔,谱写了一曲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颂歌,在中华武林中传为佳话。

1923年,白俄著名大力士裴益哈伯尔遍游欧亚诸国,设擂较技,未遇敌手。是年八月来华,参加德国和英国举办的国际拳击比赛,设擂于上海法租界。哈伯尔身高体壮,浑身肌肉隆突,肌键线条分明,胸前长着黑茸茸的长毛,远望酷似一只大黑熊。他两臂有千斤力,拳法精熟,武艺高超,把中国人视为不堪一击的‘东亚病夫”。这可激怒了神州大地的龙虎英雄。各门派的武林高手,日夜兼程,纷纷来沪,暂用民族优良之武功,洗那东亚病夫之奇辱。

 

少林南国传人--顾汝章

 

顾汝章是江苏阜宁人,1894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时国弊民穷,兵荒马乱。他八岁起从山东武士严蕴齐学艺。严是清末民初人士,精通少林武艺,尤其擅长枪术,武林有“严大枪”之称。顾汝章苦学十年,尽得严师真传,拳械俱精。青年时代即以少林武术显名于苏、湘、浙、鄂等省;在1924年南京中央国术馆举办的全国国术比赛中,夺得最优奖。

  顾汝章自二十余岁起,便不辞辛苦频频往来于大江南北,传播少林武术。二十年代末期,与万籁声、万籁鸣、李先五、傅振嵩等著名的北派拳师联袂南下广东,这就是武林掌故所说的“五虎下江南”。1928年,他被聘为两广国术馆教师。1929年,他创立广州国术社,自任社长,从此开了少林武术在南国传播的先河。 

  一九五二年,顾汝章不幸病逝。

 

著名武术家--裴锡荣

 

裴锡荣1913年生于河北省武术之乡的沧洲饶阳县。其父是反清抗洋的义和团骨干,母亲也参加过红灯照。舅父齐大龙在著名形意大师李存义开设的镖局内担任镖师,往来天津至古北口之间行镖,当八国联军侵入我国天津时,他曾随“单刀”李存义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抗击侵略军,英勇作战,多处负伤。

父辈的鲜血激励着裴锡荣,使他从小便有练武报国的思想。因裴家四代祖传中医,裴锡荣祖父江湖人称“裴三帖”,医术高明。裴锡荣秉承家学,练武时同时学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9年,“全国武术擂台赛”在杭州举行,16岁的裴锡荣前往杭州观擂赛后有得拜武术名家傅剑秋先生为师。

 

形意名家--宋铁麟

 

我国的内家拳师中,凡亲得太极、形意、八卦之董海川、杨露蝉、郭云深、刘奇兰、车毅斋、宋世荣等一代大师所传者,原有千余;但自一九七一年车毅斋之高徒布学宽以九旬高寿去世后,就只剩下一位了。他正是赫赫有名的山西形意名家宋铁麟。

宋铁麟,名国祥,生于一八八五年农历六月十九日,祖籍河北大兴县。他自幼随父迁至山西太谷县城定居,并从先父宋世德及伯父宋世荣专习家传之形意拳。宋氏世荣、世德两兄弟(世称大二宋)皆系得传于神拳李能然大师。铁麟十余岁时,其父世德挟技走天下,东至高丽(今朝鲜,西到俄罗斯(今苏联),一去多年无消息。铁麟逐拜宋世荣为师,精习形意。酷署严寒,从不间断,年仅十四岁,业已精通形意诸法。

 

中原大侠--王效荣

 

蜚声遐迩的中原大侠王效荣,系全国武术协会委员,上海市武协副主席,一九0八年出生在河南申丘县怀店镇。王家祖祖辈辈有七代人都会舞刀弄枪。王从小就受到家庭武风熏陶,五岁时,父亲就教他站桩、拿鼎、弯腰、劈叉等武术基本功。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又教他站石锁,举石担。八岁时王效荣已初具功底。一弯腰,身子象弓一样,一踢腿,脚尖能碰到鼻梁。父亲开始将祖传的七十二劲关东拳授于他。当地有名的拳师马崇兴见王效荣功底扎实,年幼好学,便收他为徒。马崇兴的查拳不仅在河南一带颇有名望,在全国也颇有影响。春去冬来,王效荣在马教师门下受到了较为系统的查拳训练。王效荣聪明伶俐,练功刻苦,深得马师傅赞赏。在马师傅家里,王效荣有幸又跟马教师的亲戚,――当年开封打擂比武得头牌的尚学礼学会了心意拳。“锋从磨砺出,功到自然成”。天长日久,王效荣把十大形、四拳八式得纯透谙熟,龙虎斗、十形合一、四把拳练得神形兼备,而院子里竟被王效荣踩出条沟来。

 

太极名家--洪均生

 

洪均生,河南禹县人,自幼随父在京,少年因体弱多病而辍学,唯每日散步,见北京《小实报》刊登名武生杨小楼从陈家沟陈发科拳师学拳后身体转健,能演重头戏的消息,遂拜陈发科为师。

洪均生自幼聪颖过人,善于思索,博览强记,通音律,工诗词,文武兼修,随陈发科习拳不久,即对太极拳的缠丝劲颇有心得。为使习拳者走上便捷之路,洪均生将拳的奥妙及多年的心得著成通俗易懂的歌诀,对太极的缠法、眼、手、身、步、双重、推手等内容作了详尽的解说,习者容易诵记并得到完整明确的概念。

洪均生为人忠厚诚实,视师如亲,随师十五年,师徒感情深厚。时隔六十年每每提及恩师,言情间溢于崇敬之情。洪均生在太极理法上,主张讨论实验,对有些著作及观点,坦率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对那些弄虚作假的现象毫不客气的提出批评,他提出教学相长的原则,并指出“人有品,拳亦有品,拳品高低实以人品为主。”

 

香港讲手王、李小龙授业师兄--黄淳梁(木梁)

 

截拳道源自咏春拳

李小龙得益黄淳梁

距今整整40年前,坐落在香港油麻地利达街的咏春拳馆,引起了香港武坛和新闻界的普遍关注,只身来到香港闯荡的佛山人叶问,仅用数年时间,就使当时鲜为人知的咏春拳在香港立足,并建起了这家初具规模的武馆。

叶问的得力弟子黄淳梁经过百余次实战切磋,获得了“讲手王”的美誉。就在这个时候,已颇有名声的李小龙走进了叶问武馆。

那是一个傍晚时分,正在代师授徒的黄淳梁 ,看到师弟张卓庆带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走进武馆,此人身着时髦的牛仔帽,花衬衫,头发梳得挺滑溜,虽已近黄昏,仍戴着太阳镜。这就是李小龙。黄淳梁瞟了他一眼,觉得满不是滋味,仍旧专心授课。

几天后,李小龙经张卓庆介绍正式拜叶问为师,并正式向黄淳梁致礼,认了师兄,开始学练咏春拳。

 

红拳宗师--鹞子高三

 

鹞子高三行侠仗义,历来被陕西武术界尊为一代红拳宗师,陕西地方志编撰的《高三史略》记载:“道咸丰年间,关中并出三三,红拳大盛,高三为魁”。咸阳县志记载:“高三砺盘功精子拳”。《中华武术大辞典》介绍高三道“号春明,清末陕西三原陵前镇高家壕人,幼随兄练武,并随数名武林高手习陕拳,成年后游历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北等各省,遍访名师,学过少林、通臂、花、猴拳等,精于猴拳,声闻关内外。”

 

神功专家--马春

 

闻名全国的气功专家马春,生于1925年,现任上海中医研究所副所长,他是少林拳马氏系的后裔。

说起少林拳马氏系,还有一段悲壮的故事。

少林拳源自一千多年前我国河南嵩山少林寺,是中国最古老的拳术流派之一。它始于南北朝,盛于隋唐,以后日趋发展,支脉繁衍,遍及全中国。

清朝雍正年间,山东也有一个少林寺,寺内有一百二十八名和尚,个个精通武艺。可是擅长少林寺武功的雍正皇帝深怕反清势力暗算,于是派重兵包围山东少林寺,烧杀血洗之中,一百零六名和尚惨死血泊,仅有二十二名僧人冲杀突围,聊保余生。这之中有五人逃到山东安邱县牟山脚下的马家庄,落地避难,遂把功夫传给了马家。这马家,就是马春的先祖。从此,马家开始习武,将少林功法时代传袭下来。

 

神力千斤--王子平

 

王子平,回族人,生于一八八一年,卒于一九七三年,生前任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他生于武术之乡河北沧洲的一个武术世家,和佟忠义并称"沧洲二杰",有"神力千斤王之称"。从学于鲁人杨洪修,精查拳、八极拳、龙泉剑,早岁行商关东,后投身军伍,以武术教练将士。一九一九年,俄国大力士康泰儿在北京中央公园献技,势甚嚣张,王激于义愤,当众挫败之。后又挫败西方力士马志尼、阿拉曼、柯芝麦、沙力文。在青岛时,曾遭日帝宪警围攻,王子平把他们一一掷至楼下,表现了我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和魄力。

 

杨班侯功夫轶事

 

杨班侯是杨氏太极拳祖师杨露禅的次字,根据墓碑文内所记,杨班侯生于1837年,终于1892年年,享年56岁。

在杨露禅的严厉管教下,杨班侯苦练太极拳艺,功夫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被称为“杨无敌”而称誉于北京。

根据河北永年县志记载:杨班侯像貌清瘦,富有臂力,幼承严父真传,学武悟性极高,腾挪跳跃,象猿猴一样,尤其擅长太极大杆技术,掌握了太极拳的奥秘。

 

龙虎武师--骆兴武

 

六十年代初期的北京市武坛,百花齐放,群英争艳!

那时候的北京市武术运用协会,经常举办各样精彩的武术表演。如:形意、八卦掌的专场表演就很受欢迎。专场表演里的节目里,形意、八卦拳家骆兴武的八卦滚刀最引人注目。骆兴武那时已年过七旬,仍然挥舞八卦掌门特制的八斤重的单刀,为观众落力表演。但见这位老拳师,行步轻如燕、刀术快似闪电,人挥刀走,刀依人换,纵横交错,一气呵成,他深厚的功力和精湛技艺真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