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强森励志语句:台风的实力(转帖) - 一、二战史 - 铁血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3:03:01

1941年9月30日到1942年1月7日,莫斯科会战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将近半年。这是人类战争史最大规模的城市保卫战之一,战役代号为“台风”。此次战役之后,德国法XS军队的情势急转而下,而苏军逐渐夺取了战争局势的上风。本次战役给予了德军以不可磨灭的打击。但德军却没有在莫斯科战役后立即全面崩溃,而是硬撑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


笔者将在本文中对此问题略谈一二。


苏德双方在莫斯科战役后力量仍很均匀,苏军对德军并无压倒性优势。


莫斯科战役之前的战斗中,德军已消灭苏军大大超过300万人,击毁或缴获大炮2.2万门,坦克1.8万辆,飞机1.45万架。事实上,在战争初期,苏军上下处于一片混乱状态。战争第一周,苏军就损失了5个集团军。莫斯科战役进行中,列宁格勒在重重合围中,顿巴斯和克里木半岛在德军占领下。可见莫斯科战役前夕和进行中,在整体局势上苏军仍占下风。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从莫斯科战役伊始莫斯科附近双方实力数据来看,苏军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德军比苏军人员超过0.4倍,坦克超过0.7倍,各种火炮和迫击炮超过0.8倍,飞机甚至超过1倍。


综上所述,苏军在莫斯科城下进行的防御,完全是背水一战,可以说占劣势。德军进攻的是俄罗斯族生活了几百年的核心地区,抵抗强敌,为国尽忠的决心和报复侵略者的力量支撑着苏军。在这里引用朱可夫元帅的一句话:“不是雨和雪在莫斯科附近阻止了法XS军队,而是受到苏联人民、首都和祖国支撑的苏军的不屈不饶、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英雄Z義打败了德军百万以上的精锐部队。”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他们的战斗相当英勇,这不可否认。而这种士气的力量是在首都城下聚集起来的, 精神力量使苏军士兵们对德军拼死一击。


另一个方面,德军仇视苏联人的事实也令莫斯科人倍感惧怕。政F许诺的奖赏和己方强大的后备力量则让他们安心。两个因素叠加起来,铸造了对德军视死如归的苏联人。


而人心则不可能永远呈高度戒备状态,德国非洲军团的失败就是例子。当德军距克里姆林宫的尖顶不再那么近时,苏军的疲惫、严冬、实力不足等问题对苏军的影响自然就明显了起来。一个旁证:德中央集团军群的作战日记中曾提到当时(12月初)苏军进攻的气势还算不上强。在战斗中双方均付出极大代价,人员,装备消耗很大。到了筋疲力尽的程度。可以说德苏双方的指挥官全到了近乎绝望的地步。


而德军方面,决心攻占莫斯科(他们集中了约占苏德战场总数的38%的步兵师, 64%的坦克师和摩托化师就是证据),首次大规模失败,除一些狂热分子,基层士兵和中下级军官都普遍出现失望心情。(这失望没有发展到彻底绝望,苏军的惩戒营从战争初始就大放异彩,而德军的督战队直到1943年才组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莫斯科战役后,德军士兵还没有绝望到一个某个水平)

1月8日,苏军开始总反攻。德军最高层人物们的决策在这时就起了很大作用,XTL相信虚假的报告,仍认为德军形式一片大好,他认为俄国人守住了莫斯科外围的阵地,德国人也会守住。他甚至没有放弃在那个冬季重新夺取罗斯托夫的希望。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但他的这种想法在1941年底救了德军。他下令决不能后撤!由于后方阵地尚未准备完好,在史上最寒冷的冬天里,面对苏军强势反击,稍有一点撤退就可能发展成军事上和士兵心理上的双重大规模崩溃(那样的话我这篇文章就没有意义了~~~)最终导致德军在1942年全面失败。


莫斯科战役后包克元帅、布莱西齐元帅、古德里安将军、霍普纳将军、施特劳斯将 军等一大批德军高官被免职。而他们的继任者自然对XTL的撤退禁令严加执行。于是,战线和士气都稳住了。上述撤退后的悲惨最终没 有成为现实。


苏军在士气上不占太大优势,那么在实际军事实力上呢?据俄罗斯公布资料,苏军自9月30日到12月5日的战役防御阶段,共战死和失踪514338人,负伤143941人。战役反攻期间的12月5日到1月7日苏军共战死和失踪139586人,负伤231369人。战役中总共损失约103万人。(与此同时,德军在整场战争中兵员损失还未满100万人)一支军队在刚刚蒙受了如此巨大的损失后,反攻自然不会十分坚决而有力。


另外在这里再引用一组数据。苏军大反攻前夕,双方在莫斯科附近兵力情况:德军比苏军多60万人,6000门火炮,500辆坦克。只有飞机方面,苏军略胜300余架。况且当时的苏军武器,在技术和质量上都逊于德军。可见苏军对德大规模进攻确实有些实力不足。苏军部队的人员素质也相形见绌,直到1944年,苏军还要以牺牲6个人为代价消灭1名德兵。


援军方面,苏军固然可以从远东调兵谴将,但德军更可以从北方、南方两集团军群、西线的大量守备军、国内驻防军和法XS盟邦处搜集大量实力。(莫斯科战役末期,德军从西线调来的12个师又2个旅对抵挡反攻起了不少作用。当时XTL还曾下令将因汽车报废而无所事事的司机们编成战斗部队、裁减后方机关并由战俘替换德国工人。1942年中期,德国又从其盟邦处搜集了52个师炮灰)


从宏观的全局上看,德国人在莫斯科战役后仍拥有占苏联总人口45%,工业总产量33%和耕地面积的47%的广大土地。当时苏联的牲畜头数也减少了一半。苏联的军工生产更是在1942年才恢复战前水平。亲德的日本人(1942年前期,他们一直压着美国打)和土耳其人牵制着不少苏军部队。隆美尔从南面攻过来的危险也不得不让苏联人防备。(1942年他曾创造过这种情况)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而德国方面,当时英国的威胁可以忽略不记(这一点丘吉尔曾多次承认),美国人刚刚参战,而且欧洲最富饶的地区几乎都在XTL掌握之下,在1941和1942年,论国土和人口苏联也不占上风。反之,1942年,XTL的土地却达到了巅峰。所以,从战争全局上看,德国仍占上风(虽然失败的种子已在成长,但还没有长成大树)交战双方至少是势均力敌。


所以,德军的失败是局部的。


回到指挥艺术层面。朱可夫在10月接任苏军西面方军司令之后,苏军防御战术大为转变。不断完善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体系,加强对空和对坦克防御,重视战略预备队的组建和适时集中使用,组织炮兵进攻,及各军兵种和游击队的协同. 坦克作为火力支援,布置在纵深防御体系里.不再进行反突击。于是,德军指挥官的老一套自然失灵,造成失利。但这毕竟是朱可夫尚未成型的思想,而且身经百战的德军军官也决非等闲之辈。在战役末期,德军可说已有了一些适应之法。


看苏军的反攻。1942年1月,斯大林不顾苏军元气大伤的实际情况和朱可夫等将领反对,全线发起大反攻。苏军最高统帅部过高估计了自己冬季防御的胜利,贬低了德国人的力量、恢复能力和耐力。以为在一次冬季战役中即可将敌人歼灭。殊不知1812年的拿破仑与1942年的德军有着天壤之别,它以为在一次冬季战役中即可将敌人歼灭在北中南都发起攻势。(斯大林可没有库图佐夫的战争智慧)攻势开始时,预备队中的九个集团军,给西北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备配属一个集团军,给沃尔霍夫方面军配属两个集团军,给西方方面军配属三个集团军。导致了本来就的不多力量分散。(XTL犯的错误斯大林也犯了)这一着着实给了德国人狠狠一下。但没有达到粉碎德中央集团军群的目的。


苏军的胜利之下,却是一个巨大的泡沫。苏军没有足够的兵力进行这些攻势!可以说,苏军是从零散的、仓卒的防御态势突然转入全面进攻,几乎没有进行计划和准备这次攻势。这种进攻连苏军自己都吃不消!而德军方面,防御战还是足矣。(德军在莫斯科战役结束后,又接连发动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这也是德军进攻能力尚很强大的旁证。)


1942年2月,苏第33集团军和别洛夫预备队集群进攻中在维亚季马和奥列尼诺被德军一次大胆的前后奇袭包抄被围了。这成为了苏军反攻停滞的导火索。德军合围的苏军突围不得,第43集团军、空降第4军、骑兵第11军等苏军部队也被直接威胁。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上述情况彻底打乱了苏军整体进攻步伐,他们不得不停步。4月,由于道路泥泞,部队无法机动,包围圈内苏军情况进一步恶化。当他们试图突围时,又被德军猜到意图,部队被打散。集团军司令叶菲勒莫夫中将和集团军炮兵主任奥弗罗西莫夫少将阵亡。别洛夫将军的骑兵军虽侥幸逃回,但几乎失去了所有装备。


3 月底到4月初,苏各方面军努力设法击败尔热夫—维亚季马一线德军的进攻,但始终未能奏效。此时冰雪融化,道路又糟糕了起来,苏军补给品供应也有困难。4月2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不得不下令全线停止进攻。但尔热夫、格查茨克和基洛夫等地仍在德军掌控中。


毫无疑问,莫斯科战役作为一次转折性战役,给予了德军以痛击,令德军元气大伤。但由于总体战略态势和苏军反击中的指挥失误等原因,德军所受的打击并不是致命的,没有在莫斯科战役后立即崩溃。


综合全文,这是合情合理、自然而然,符合当时战争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