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梅:青花之韵 朴素之美——记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青花分水半刀泥芦苇技法首创者景德镇马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8:40:41
青花之韵 朴素之美——记高级工艺美术师、青花分水半刀泥芦苇技法首创者马俊稿件来源:刘定远曹阳明
  □记者 刘定远 曹阳明
  在本届景德镇瓷博会上,大师陶艺作品云集,青花、粉彩、玲珑等争奇斗艳。在瓷博会展厅的三楼,一家青花陶艺作品展位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记者来到展位前,发现展位写着“芦林人家”四个大字,展示的主要作品是青花陶艺作品,表现的题材多为芦苇。青花雅韵、芦苇飘逸,一股朴素之美飘然而至。
  经过交谈,记者认识了“芦林人家”的主人,名叫马俊。初见马俊,斯文俊雅,有着陶瓷艺术家的执着。看到作品介绍,发现其首创的“青花分水半刀泥芦苇”题材的陶瓷艺术作品曾荣获“全国工艺美术评比”金奖、“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创新金奖、“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首届中国红色之旅‘井冈山杯’艺术大赛”金奖。
  听着马俊介绍展厅里的作品,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青年陶瓷艺术家的成长轨迹……
  马俊,江苏镇江人,1974年4月出生于江西景德镇。1988年上初中时,受同学王卫平影响,喜欢上了陶瓷艺术,后来考上了景德镇陶瓷中专学习陶瓷艺术设计。1990年,他开始进行瓷艺创作。期间,经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王隆夫,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王安维的指点,技艺日渐精湛,成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西省陶瓷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马俊从1990年开始陶艺创作。鹤成为他的一种陶艺表现题材。马俊告诉记者,当初之所以选择鹤,是因为鹤在中国文化中是隐逸的象征,是悠然自得的隐士形象的写照。马俊正是
被鹤高洁的品性所感染,他将这种情感赋予他的作品中,《苏子侣鹤》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芦苇是这样一种让人思绪飞扬的植物,正如它在风中摇曳一般美不胜收。马俊钟爱芦苇正是因为芦苇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朴素的情怀深深感染了他,让他在陶瓷绘画创作中将芦苇表现得生动自然又极富生命力。以芦苇为题材的陶艺创作,是马俊的另一题材探索。在采访中,马俊告诉记者,之所以钟情于绘制青花瓷,是因为青色是一种安定宁静的色调,青花装饰于白瓷,更显出它的明艳、清丽。既能近赏,又能远观,能够达到“远看颜色近看花”的效果。“朴素,天下莫能与之争美。”马俊醉心于艺术,流连于自然。其作品风格洒脱飘逸,犹如梦幻一般,静谧和谐之美,不媚不俗之风如同散文诗给人一种清新自如的美感。在创作中,马俊不拘泥于一笔一画的精雕细琢,而是追求作品的整体意象,通过粗犷豪迈的气势来表现细腻的内心感受,利用简洁洗炼的笔墨来达到厚重质朴的效果。对待陶瓷艺术创作,马俊既尊重传统同时又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意念,融合在中国的传统笔墨之中,突出了作品的形式美和节奏感,从内涵到形式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和美的享受。
  十年磨一剑,经过不断学习丰富,到2005年,其个人风格终于形成,就是专注于青花,表现题材为芦苇。《芦林人家》是一件不得不提的佳作,马俊用娴熟的青花分水半刀泥技法将芦苇林的繁茂和自由描绘出来;画面明暗关系的处理和意境的把握都十分到位,使这样一件用色极简的作品呈现出丰富的内容,远处的人家、近处的芦苇,画面静美柔和又极富质感。线条随意奔放,时而用枯转笔皴擦,时而用淡墨泼洒,可谓变化万千。
  2009年,马俊的作品入选“辉煌60年——景德镇陶瓷成就成果展”并在国家大剧院展厅展出。2010年,其作品入选“上海——景德镇陶瓷成就成果展”在世博会上展出。其作品《九鹤起舞图》再一次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迄今为止举世无双的最大薄胎瓷碗。
  作为一个德艺双馨的青年陶艺家,马俊也不忘社会公益事业。汶川地震、抚州唱凯堤水灾、景德镇7·15水灾,马俊都捐钱捐物,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追求艺术的大道上,马俊将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