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艺龄演过的电视剧:天下名泉知多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34:59

天下名泉知多少? 

我国幅员辽阔,有数以千计、千姿百态的碧水清泉的踪迹,总数有 10 万之多。其中水质好、水量大或因水奇泉怪而闻名遐迩的“名泉”也有百处之多。

       泉水滋养了人类的生命,更美化了大地,给了我们秀美的山川景色:温泉四季如汤;冷泉刺骨冰肌;承压水泉喷涌而出、飞翠流玉;潜水泉清澈如镜、汩汩外溢;喷泉腾地而起、水雾弥漫;间歇泉时淌时停、含情带意;还有离奇古怪的水火泉、甘苦泉、鸳鸯泉等等。这些名泉,均对风景名胜有锦上添花之妙,相得益彰,誉满中外。

       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游历大江南北,品水题留,各大名泉都留下他们的足迹,还有数泉以著名历史人物的名或号命名,如湖北宜昌的陆游泉,江西上饶的陆游泉,杭州西湖的六一泉,山东淄博的柳泉等,更是让游人联古唱今,流连忘返。

       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泉水它不仅美化了大地,还给人们提供了理想的水源。许多泉水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是一种独特的水体旅游资源。我国泉的总数,有10万之多。其中水质好,水量大或奇水怪泉而闻名遐迩的“名泉”也有上百处之多。济南趵突泉、江苏镇江中泠泉、浙江杭州虎跑泉和江苏无锡惠山泉被誉为“中国四大名泉”。

       一、中国四大名泉

      1、山东济南趵突泉

  趵突泉位于济南市区,有“天下第一泉”之称。在略呈方形的泉池中,三股清泉自地下涌出,涌水量达1.6立方米/秒,水温常年在18℃左右。趵突泉与其附近的金线泉、漱玉泉、柳絮泉、马跑泉、皇华泉、卧牛泉等共同组成了趵突泉群。

       

        2、江苏镇江中泠泉

  中泠泉位于江苏省镇江金山以西的石弹山下,又名中零泉、中濡泉、中泠水、南零水。据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载,与陆羽同时代的刘伯刍,把宜茶之水分为七等,称“扬子江南零水第一”。这南零水指的就是中泠泉,说它是大江深处的一股清冽泉水,泉水清香甘冽,涌水沸腾,景色壮观。惟要取中泠泉水,实为困难,需驾轻舟渡江而上。清代同治年间,随着长江主干道北移,金山才与长江南岸相连,终使中泠泉成为镇江长江南岸的一个景观。在池旁的石栏上,书有“天下第一泉”五个大字,它是清代镇江知府、书法家王仁堪所题。池旁的鉴亭,是历代名家煮泉品茗之处,至今风光依旧。

        

       3、浙江杭州虎跑泉

  虎跑泉位于西湖之南,大慈山定慧禅寺内,距市区约5公里。相传唐代有个叫寰中的高僧住在这里。后因水源缺乏准备迁出。一夜,高僧梦见一神仙告诉他:南岳童子泉,当遣二虎移来。第二天,果真有二虎“跑地作穴”,涌出泉水,故名“虎跑”。虎跑泉水从石英沙岩中渗过流出,清澈见底,甘冽醇厚,纯净无菌,饮后对人体有保健作用,被誉为“天下第三泉”。杭州有句俗话:“龙井茶叶虎跑水”,龙井茶和虎跑水素称 “西湖双绝”。在此观泉、听泉、品泉、试泉,其乐无穷。虎跑泉附近还有滴翠轩、叠翠轩、罗汉堂、钟楼、碑室、济公殿、济公塔、虎跑梦泉塑像、弘一法师(李叔同)之塔等众多景点。

      

        4、江苏无锡惠山泉
  惠山泉位于江苏无锡惠山寺附近,原名漪澜泉,相传为唐朝无锡县令敬澄派人开凿的,共两池,上池圆,下池方,故又称二泉。由于惠山泉水源于若冰洞,细流透过岩层裂缝,呈伏流汇集,遂成为泉。因此,泉水质轻而味甘,深受茶人赞许。唐代刑部侍郎刘伯刍和“茶神”陆羽,都将惠山泉列为“天下第二泉”。自此以后,历代名人学士都以惠山泉沏茗为快。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为汲取惠山泉水,设立“水递”(类似驿站的专门输水机构),把惠山泉水送往千里之外的长安。宋徽宗赵佶更把惠山泉水列为贡品,由两淮两浙路发运使按月进贡。

 

      二、济南泉水甲天下---趵突泉泉群
     济南泉水甲天下济南素有“泉城”之称。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当中涌出,汇为河流、湖泊。

  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绮丽风光。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

  济南泉水,具有悠久的历史。《春秋·桓公十八年》有“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记述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与齐襄公在泺水相会之事。泺水之源,即今之趵突泉。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卷八·济水二》中描述道:“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金代,有人立一方《名泉碑》,列举了济南七十二名泉。此后,便有济南“七十二泉”之说。元代,文学家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说“济南名泉七十有二”。于钦在其《齐乘》一书中,把七十二泉的名字、位置记录了下来。明初,诗人晏璧作《济南七十二泉诗》,对济南名泉一一加以吟咏。到了清代,记述泉水的诗词歌赋,更是数不胜数。济南泉水数量之多,在中国城市之中,可谓罕见。清沈廷芳在《贤清园记》中说:“旧者九十,新者五十有五”,共145处。道光年间编纂的《济南府志》说“总一百五十一泉”。乾隆时期的文人盛百二在其《听泉斋记》中的说法则更加符合实际:“历下之泉甲海内,著名者七十二泉,名而不著者五十九,其他无名者奚啻百数。”据山东省水文地质一队1964年调查,仅市区即有天然泉池108处。济南市城市规划建设领导小组1980年调查材料列举了119处泉池。1983年6、7月间和1997年8月至10月,市园林局编志人员又以上述记载为基础进行调查,在老城区范围内查出有名称的泉池139处。截至1997年10月,除湮没、填埋者外,尚有103处泉池基本完好,其中属金《名泉碑》所列七十二名泉者有41处。另外,在居民院落内还有30处无名称的泉池。这些有名、无名的泉池,集中在东起青龙桥,西止筐市街,南至正觉寺街,北到大明湖,面积仅2.6平方公里的旧城区范围内。济南泉水多如繁星,各具风采。或如沸腾的急湍,喷突翻滚;或如倾泻的瀑布,狮吼虎啸;或如串串珍珠,灿烂晶莹;或如古韵悠扬的琴瑟,铿锵有声……使得历代文人为之倾倒。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名人如欧阳修、曾巩、苏辙、赵孟、王守仁、李攀龙、王士祯、蒲松龄等,都留下了赞泉的诗文。这些泉水,或以形、色、声、姓氏、传说、动植物、乐器、珍宝取名,或无名而名,各具情趣。济南泉水还以质纯味甘著称。泉水来自岩层深处,受气温影响甚微,水温比较稳定,常年保持在17~18摄氏度,无色无味,清冽甘美,为优质饮料。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济南“普利思”矿泉水,即是直接从地下汲取而成。经国家地矿部门鉴定,矿化度为650,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每升含有:锂(Li)0.12毫克、锶(Sr)0.99毫克、锌(Zn)0.13毫克、镁(Mg)35.55毫克、溴(Br)0.5毫克、钙(Ca)62.68毫克、偏硅酸(H2SiO3)76毫克。

  趵突泉泉群,位于坤顺桥南,趵突泉南路西侧,在周围17公顷的面积上,散落着37处泉池。其中,金《名泉碑》记载的名泉20处:趵突泉、金线泉、皇华泉、柳絮泉、卧牛泉、东高泉、漱玉泉、无忧泉、石湾泉、酒泉、湛露泉、满井泉、北煮糠泉(广会杜康泉)、登州泉、望水泉、洗钵泉、浅井泉、马跑泉、混沙泉、灰池泉。晏璧《七十二泉诗》著录的名泉1处:北漱玉泉。其他为:(新)金线泉、饮虎池、泉亭池、尚志泉、螺丝泉、花墙子泉、青龙泉、道林泉、白云泉、白龙湾、围屏泉、对康泉、井影泉、劳动泉、沧泉、迎香泉。60年代,众泉涌水量一般为6万立方米/日,最大达23万立方米/日。1973~1977年测量,该泉群每日平均流量为3.63万立方米,最大为10.45万立方米,最小为0.63万立方米。泉水汇入西泺河。

  趵突泉 位于趵突泉公园泺源堂前。1931年四周用石砌岸。几经变化,今泉池呈长方形,长30米,宽18米,深2.2米。北临泺源堂,西傍观澜亭,东架来鹤桥,南有长廊围合。金《名泉碑》、明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郝植恭《七十二泉记》均著录。该泉出露标高26.49米,恒温18℃,最大涌量达16.2万立方米/日,为该泉群中涌量最大的泉,号称“天下第一泉”。地下水位低于出露标高时,该泉停止喷涌。据清代乾隆《历城县志·杂缀二》载,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崇祯十四年(1641年)曾出现干涸。1972年始,时常停涌。1986年5月至1987年8月26日,停涌达15个月;1988年8月至1990年8月,断流长达24个月。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宋代已称“趵突泉”。亦有“娥英水”、“温泉”、“槛泉”、“瀑流泉”、“三股水”的别称或俗称。《春秋》载:鲁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春,“公会齐侯于泺”。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济水》载:“泺水出历县故城西南……俗谓之娥姜(一作娥英)水也,以泉源有舜妃娥英庙故也”。北宋文学家曾巩在《齐州二堂记》中说:“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趵突之泉冬温,泉旁之蔬甲经冬常荣,故又谓之温泉。”和趵突泉(1987年9月)曾巩同时代的刘诏,根据《诗经·小雅·采菽》“沸槛泉 ”的诗句,叫它“槛泉”。金人元好问《济南行记》 中又名“瀑流泉”。当地百姓以其自地穴中涌出,形成三股泉水,故又俗称为“三股水”。据水文地质部门探查,趵突泉的地质情况是:地表向下8米,是第四纪砂砾、粘土层,8~80米为奥陶纪白云质石灰岩。在30米以上的大理岩中,裂隙、溶洞特别发育,这些裂隙、溶洞成为地下水集中和上升的通道。上升的地下水流从相距23米的两个洞隙中蹿出地面,成为趵突泉三股泉水中的南、北两股;从北股洞隙中又分流出一股水,在靠近北股的南侧涌出地表,即为中间一股。趵突泉,三股并立,“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水经注·济水》)。清朝刘鹗《老残游记》载:“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据土人云:‘当年冒起有五六尺高’”。据1982年地质出版社出版的《济南的泉水》载,1959年时趵突泉泉水还能冒二尺多高。因为气势壮观,故称“趵突腾空”,古人列为济南八景之一。由于景观奇特,被历代文人,如曾巩、元好问、赵孟、张养浩、王守仁、王士祯、蒲松龄等赞咏。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也舞文弄墨刻之于石。其中,蒲松龄的《趵突泉赋》描写得最为详尽:“尔其石中含窍,地下藏机,突三峰而直上,散碎锦而成漪。波汹涌而雷吼,势?洞而珠垂;砰兮三足鼎沸,兮一部鼓吹。沈鳞骇跃,过鸟惊飞,羌无风而动藻,径上栏而溅衣。夜气长薰,涛声不断。沙阵抟云,波纹似线。天光徘徊,人影散乱。快鱼龙之腾骧,睹星河之隐现。未过院而成溪,先缴沼而动岸。漱玉喷花,回风舞霰。吞高阁之晨霞,吐秋湖之冷焰。树无定影,月无静光,斜牵水荇,横绕荷塘,冬雾蒸而作暖,夏气缈而生凉。其出也,则奔腾澎湃,突兀匡襄,噌噌,翠色以盈裳。其散也:则石沈鹘落,鸟堕蝶,泯泯棼棼,射清冷以满眶。其清则游鳞可数,其味则瀹茗增香。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池中小泉颇多,水泡如泄珠玑,簇簇串串,飘飘悠悠。水中青藻浮动,锦鱼穿梭。冬季,水气蒸腾,齋朦胧。池岸以石砌垒,四周小桥卧波,雕栏临池;亭榭探水,曲廊蜿蜒;山石挺拔,绿柳婆娑。游人凭栏俯瞰,尽得水趣。泉畔还有许多名人题刻,为名泉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如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山东左布政使张钦书写的“观澜”;明嘉靖十六年,山东巡抚都御史胡缵宗书写的“趵突泉”;清同治八年(1869年),历城王钟霖题写的“第一泉”;还有清人鲍复昌、鲍复相、蒋等咏泉诗刻等。 趵突泉水清冽甘美。经化验,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可以直接饮用。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沿途饮用北京玉泉水,当品尝趵突泉水后,便立即改用趵突泉水,并把玉泉改为“玉泉趵突”。将趵突泉封为“天下第一泉”。此泉用来烹茶,味醇色鲜,游人常来此品茗以助游兴,有“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之说。昔日,趵突泉池东有望鹤亭茶社,四周摆满了茶摊,上支白篷布,下设小茶几,几上备宜兴紫砂壶。1956年辟建公园后,在望鹤亭茶社旧址设东方风味的“蓬莱茶社”。观鱼也是游趵突泉的乐事。明《历乘》记载:历城知县贵养性“蓄金鲤于池,殊为胜观”。清代秀才、历城人任梦菊曾填《浣溪沙·春日游趵突泉》词一首,写道:“闲倚雕栏沽美酒,看他锦鱼唼青萍。”

  老金线泉·金线泉 老金线泉,即金《名泉碑》上所列的金线泉。位于趵突泉东北侧,趵突泉公园尚志堂和鱼展室之间。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也著录。泉池石砌,方形。池内北壁,有一长方条石,上刻隶书“老金线泉”四字,系当代济南书法家李仲余书。池西青松夔石相映,池中泉水清澈,青藻浮动,锦鱼潜游。该泉是济南著名的奇泉。水盛时,泉水从池底两边对涌且流势相当,在水面相交,聚成一条水线,漂浮移动,时隐时现,阳光一照,闪闪发光,故名。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对老金线泉做了较早的记载:“石方池,广袤丈余,泉乱发其下,东注城壕中,澄澈见底。池心南北有金线一道,隐起水面。以油滴一隅,则线纹远去。或以杖乱之,则线辄不见,水止如故。”宋代,金线不仅白天可以看到,而且在清明的夜间也显明易见。曾巩《金线泉》诗记述:“玉常浮灏气鲜,金丝不定路南泉。云依美藻争成缕,月照灵漪巧上弦。”明清两代,金线尚看得清晰。清代文学家刘鹗在其著作《老残游记》中写道:“那士子便拉着老残踅到池子西面,弯了身体,侧着头,向水面上看,说道:‘你看,那水面上有一条线,仿佛游丝一样。在水面上摇动,看见了没有?’老残也侧了头照样看去,看了些时,说道:‘看见了,看见了,这是什么缘故呢?’想了想道:‘莫非底下是两股泉水,力量相敌,所以中间挤出这一线来?’那士子道:‘这泉见于著录好几百年,难道这两股泉的力量,经历这么久,就没有个强弱吗?’老残道:‘你看,这线常常左右摆动,这就是两边泉力不匀的道理了。’那士子倒也点头会意。”后来水面缩小,水势减弱,并以石砌池,金线便不常见了。1956年扩建公园时,老金线泉东约20米处一个石砌雕栏小池中,也出现了金线,便将这泉称为“金线泉”,并将清同治九年(1870年)吴兴人丁彦臣题写的“金线泉”三字石刻,移嵌在这泉的东壁上,而把原来的金线泉称之为“老金线泉”。这泉金线出现的原因和老金线泉相似。该池东壁有一水口,泉水由水口流进,北邻为柳絮泉,柳絮泉池南壁也有一水口,与金线泉相通,泉水由此流进金线泉,两股泉水相撞,便出现了金线。泉边风光秀美,历史上文人官绅多于此大兴土木。宋朝即在这里修建馆舍,金元诗人杜仁杰曾宿居其内,并写有《宿金线泉》诗一首。清王培荀《乡园忆旧录》载:“元时设秀春院于其地,檀板银筝,殆金陵板桥之比。”清同治八年(1869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又于此建尚志书院,俗称尚志堂。光绪十八年(1892年),在金线泉南边修建“悠然亭”,于上可远眺千佛山景色。至今,尚志堂建筑仍存。

  漱玉泉·螺丝泉 漱玉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在柳絮泉东侧,为一长方石砌水池,周饰石雕栏杆。池内北壁镶嵌“漱玉泉”刻石,为济南当代书画家关友声1956年书写。“漱玉”一名由“漱石枕流”(《世说新语·排调》)一词演化而来。相传,宋代杰出词人李清照的《漱玉词》即以此泉命名。泉南侧为溢水口,由自然石叠砌。泉水从池底冒出,形成串串水泡,在水面破裂,咝咝作响,然后漫石穿隙,跌入一自然形水池中,如同漱玉。这池水面较大,山石驳岸,错落有致。池内又有一泉,簇簇水泡,旋转着慢慢升起,其状如螺,故名螺丝泉。泉水清澈见底,蓄有锦鱼。岸上青松挺拔舒秀,翠竹婀娜多姿。为纪念李清照,1959年在池北岸辟建“李清照纪念堂”,1980年又修葺改建。庭院与泉池相映,为漱玉泉增添了文化内涵。

  马跑泉·浅井泉 马跑泉,位于李清照纪念堂东侧的假山西北脚下。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泉池长12米,宽5米多,为不规则池形,池壁由自然石砌垒,曲折参差。泉水汇流成溪,流入西泺河,形成山环水抱的形势。1980年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予昂题写的泉名,镌刻在泉池东岸山石上。泉池四周,松柏掩映,垂柳披拂,修竹摇曳,显得幽雅别致。马跑泉池实际是由两泉组成,另一泉为“浅井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原先,两泉之间有一墙相隔,“浅井”在北,“马跑”在南,1956年扩建公园时,把墙去掉,使两泉合为一体。马跑泉,得名于一个传说: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迫临济南城下,时济南守将刘豫欲想投金,他的部下关胜,坚决反对,刘豫便设计陷害关胜,让他出城迎战金兵。当关胜走出城门后,刘豫即刻关闭城门,并在城上射箭,关胜受内外夹攻而牺牲。关胜的战马见主人被杀,怒哮愤腾,扒地出泉,这泉便被命名为“马跑泉”。为纪念这位抗战英雄,后来人们在泉旁为关胜修建了一座庙堂,叫“关王庙”,也称“关公祠”。时间一长,人们便把关胜误为“关圣”(蜀汉关羽)了。1956年辟建公园时将“关王庙”拆除。

  柳絮泉 在漱玉泉西侧,是石砌南北长方池。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泉池四周饰汉白玉石雕栏杆。池东栏杆间“柳絮泉”三字,为1980年李予昂题写。泉周,植垂柳多株,阳春三月,柔絮纷飞,水花泛白,相映成趣,故名。相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故居就靠近这里。清顺治年间,诗人田雯曾有《柳絮泉访李清照》诗:“跳波溅客衣,演漾回塘路。清照昔年人,门外垂杨树。沙禽一只飞,独向前洲去。”乾隆年间,《趵突泉志》的作者任宏远《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中也说:“为寻词女舍,却向柳泉行。秋雨黄花瘦,春流漱玉声。收藏惊浩劫,漂泊感生平。往昔风流在,犹传乐府名。”

  皇华泉·卧牛泉 在柳絮泉西,公园鱼展室门前两旁。东为皇华泉(亦名木鱼泉),其名取自《
诗经·小雅》“皇皇者华”。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著录。清《七十二泉记》亦著录,称之为“黄花泉”。今池内北壁嵌“皇华泉”石刻,为1980年济南书法家魏启后题写。西是卧牛泉,金《名泉碑》和明《七十二泉诗》著录。清代,卧牛泉池淤塞。刊印于1928年的《历城县乡土调查录》仍称“今失考”。1964年扩建趵突泉公园时恢复。今池内北壁“卧牛泉”三字,由济南书法家张立朝于1980年书写。两泉皆石砌,周饰石雕栏杆。

  湛露泉·石湾泉·酒泉 在趵突泉南,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均著录。清道光《济南府志》载:“石湾泉,在趵突泉南……通志云今塞。酒泉,在无忧泉南……。湛露泉,在无忧泉西……”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称:“石湾泉在趵突泉南,与无忧泉并列,今迷”,酒泉、湛露泉俱在“围屏街张子志(即张怀芝)花园内”。1964年山东水文地质队调查时即俱已填埋。1997年夏,趵突泉公园将公园南门内迎门假山与白雪楼之间,以自然石砌垒的不规则形连体泉池,自西向东依次认定为湛露泉、石湾泉、酒泉,并分别在南侧石壁上镌刻泉名。池内植有荷莲,蓄有锦鱼。洗钵泉 在李清照纪念堂院内西北隅,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自然石驳岸,青条纷披,清澈见底。

  混沙泉 在马跑泉东,假山北侧山脚下,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著录。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称“失迷”。1964年扩建趵突泉公园时恢复。泉池椭圆形,自然石驳岸,水漫池岸溢出,跌落至西护城河中,如同挂帘。

  无忧泉 在趵突泉南,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称:“在趵突泉大门内西方,此次修建平。”1989年整治为池,面积672平方米。泉池巧石缀岸,石矶卧波,水清见底,漫石穿隙流进趵突泉内。四周松柏泄翠,杨柳垂荫,修竹储润。

  尚志泉 在老金线泉南侧。同治九年(1870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在泉边建“尚志堂”,泉以堂得名。1964年扩建公园时整修,为石砌不规则形式,水深1.5米,内蓄锦鱼,岸周花木扶疏,东侧长廊濒水。游人坐在廊内,正可观景小憩。

  东高泉 在万竹园门内东侧,名列金《名泉碑》和明《七十二泉诗》。清代时曾淤塞,清末恢复。为石砌方池,池岸立清末己酉年(1909年)石碑,上题楷书“东高泉”三个大字。

  望水泉 在万竹园西院,名列金《名泉碑》和明《七十二泉诗》。泉池东西长20米,南北宽9.8米,深2.2米。南北架石桥,桥南设小亭,游人可坐亭内观鱼赏景。池北壁嵌清末庚戌年(1910年)“望水泉”石刻。清代诗人王苹曾居泉畔,以此泉在金《名泉碑》列名第二十四,故又取名为“二十四泉”,其诗集即名《二十四泉草堂集》。

  白云泉 在万竹园西花园内西侧,北临白云轩,石砌八角规则形式,水势尚佳。灰池泉 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位于趵突泉南路北段东侧,坤顺桥东南隅。

  登州泉 名列金《名泉碑》和明《七十二泉诗》。位于原花墙子街57号院内。泉池长方形。1994年花墙子街改造时一度填埋。1997年8月恢复。

  北煮糠泉(广会杜康泉) 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著录。位于原花墙子街23号门前。后人因音讹称为“杜康泉”,民国《济南名胜古迹辑略》有载。为有别于刷律巷之杜康泉,又以其近邻广会桥,取名为“广会杜康泉”。泉池南北向长方形,壁间嵌“广会杜康泉”砖刻。1994年花墙子街改造时一度被填埋,1997年恢复。

  白龙湾 位于原围屏街87号西侧,今万竹园西南侧。水面宽10米,长50米,曲折蜿蜒,故名。1993年,欲在此处建楼,因开挖建筑基础,水面扩大至7303平方米。久旱不涸。

  满井泉 在趵突泉吕祖庙二大殿后西北隅。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著录。1964年干涸,1979年填埋,1997年7月修复。泉池为石砌六角形,池岸饰青色花岗石栏杆,泉南侧镌刻泉名。沧泉在沧园东北隅。因园得名。自然石砌垒,不规则形水池,池北侧镌刻泉名。

  泉亭池 在万竹园西院内。为长23米,宽15米石砌水池,因池中有望荷亭( 民国初年建)而得名,丰水期水势尚好。迎香泉 在万竹园 南门内西侧。原无名,1995年市建委调查时新取名。在月牙形水池内,有三个泉眼,丰水期喷涌甚烈,俗称“小趵突”。

  花墙子泉 位于北煮糠泉西北侧。原在花墙子街87号院,1983 年调查时已填埋。1997年8月恢复,为石砌长方形池。

  饮虎池 在饮虎池街南首。石砌方形,边长各2.4米,池岸四周护以石栏板,西壁嵌池名石刻,水口在北,注入白龙湾。1993年修建泺源大街时填埋,覆于路下。

  对康泉 原在五路狮子口街25号院内。年久淤塞,1993年前后改建泺源回民小区时,被填埋在新建居民楼下。北漱玉泉 明《七十二泉诗》著录。原在趵突泉南路8号院内,方井形。1986年拓宽该街时填埋,覆于路下。

  劳动泉 在原趵突泉后门街16号门前。20世纪50年代初发现,并正楷书丹泉名石刻,镶嵌于泉
池南壁上。泉池呈井形,以砖石砌垒,水质清澈甘甜,为本街居民饮用水。1960年趵突泉公园扩建时填埋。

  青龙泉·道林泉·围屏泉·井影泉 青龙泉,在原西青龙街派出所院内;道林泉,在原饮虎池街17号;围屏泉,在原围屏街70号;井影泉,在原饮虎池街34号。以上4泉,于1983年调查时即已填埋。

       三、中国名泉
     中国名泉,根据不完全统计有百余处之多。它们类型多样,各具特色,是极其珍贵的自然资源。中国名泉,是特定地质环境下地下水循环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某种历史基记录和见证。

  名泉与普通泉一样,都是埋藏和运动于地下岩层空隙中的地下水,在适宜的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下,自然涌出地表而形成的。它可以按照一般的分类法进行分类,即:

  按泉的成因可分为:接触泉、侵蚀泉、溢出泉和断层泉;按含水层的空隙状态可以分为:岩溶泉、溢隙泉和孔隙泉;按泉的涌出状态,可分为长流泉和间歇泉;按泉水的温度,可分为冷泉和温泉。冷泉和温泉划分的临界温度,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标准不尽相同。目前我国一般以25℃为界,泉水温度小于25℃的称冷泉,大于25℃的则称温泉。

  按泉水的化学成分,可划分为矿泉和普通泉。世界上多数国家认为:水中含溶解无机盐类大于1000毫克/升,或者含游离二氧化碳大于250毫克/升,或者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成分,且的水的微生物特征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的国际标准的泉水,方可称为矿泉。矿泉又有医疗矿泉和饮料矿泉之分。医疗矿泉若按其成分又可划分为氡泉、碳酸泉、硫化氢泉、铁泉、碘泉、溴泉、砷泉、硅酸泉、重碳酸盐泉、硫酸盐泉、氯化物泉和淡泉12个类型;按温度又分冷泉(小于25℃)、微温泉(25-33℃)、温泉(34-37℃)、热泉(38-42℃)和高热泉(大于43℃);按酸碱度划分为酸性泉(PH2-4)、弱酸性泉(PH-6)、中性泉(PH6-7.5)、弱碱性泉(PH7.5-8.5)和碱性泉(PH8.5-10.0)。饮料矿泉系指可以作为瓶装饮料的天然矿泉水(采用地下水天然露头和人工露头)。……

  名泉是闻名于世的泉,所以作者按其成名原因划分为:实用类、观赏类、历史文化类和综合类。

  实类名泉,是以作为水资源而应用于生活饮用、农田灌溉、工业、医疗卫生等方面而成名的泉。我国名泉中,多数大泉和温泉属于此类,如邢台百泉、阿尔山矿泉、小汤山温泉、从化温泉等等,且泉区多有配套的引泉工程;而用于医疗卫生的,大都建有疗养院。这类泉与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直接有关。

  观赏类名泉,是以作为景观资源而成名的泉,如蝴蝶泉、三潮泉、水火同源泉等。这类泉是我国景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文化类名泉,是借助于历史传说和故事而扬名于世的泉,如洒泉、卓刀泉、招隐泉等属此类。它们既以泉水闻名,又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播媒介。

  综合类名泉,是既以实用、又以景观,同时还包含着历史文化等因素而成名的泉,其中有的侧重于实用—历史文化类,如晋祠泉、华清池、五大连池、药泉等;有的则重于实用—观赏类,如趵突泉、辉县百泉、娘子关泉等;有的则三者兼有之,如安阳的珍珠泉等。这类泉的所在地,大都为我国的旅游胜地,它们的充分体现了了名泉极其珍贵的综合性资源,具有很高兴的社会经济效益。

  名泉的分布特点与普通泉不同之处在受人类活动范围、人们对泉的认识程度以及社会历史、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如“天下第一泉”,按常理应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然而,在我国就有四处,分别在镇江、庐山,北京和济南。据唐朝张又新著《煎茶水记》载,镇江的中泠泉排名第一;同一材料又说,陆羽(733-804,著有《茶经》,旧时奉他为茶神)将宜煎茶的水按水质好坏分为二十等,第一名是庐的谷帘泉。北京玉泉山的玉泉,传说是乾隆皇帝命人收集全国名泉水样,用称量的方法与玉泉水进行比较,结果玉泉水最轻,所含杂质最少,水质量佳,故而又称“天下第一泉”。传说又是这位乾隆皇帝,在游江南时,途经济南,饮趵突泉后认为比玉泉水更加甘美,故而又将的“天下第一泉”美名封给了趵突泉。这就是我国有四个“天下第一泉”的来由。另外,名泉在边远地区分布不多,这与过去很少有人涉足,对那里泉水调查研究不够有关。

       四、中国温泉
       在我国已发现的矿泉和温泉约有3000多处,遍及全国各地。医疗矿泉主要分布大致可分为藏滇热水带、台湾热水带、东南沿海热水带、胶辽热矿水带、南北热矿水带、汾渭热水带等。矿泉和温泉用于人类医疗保健事业已有悠久的历史。

       1、西藏德宗温泉

 
  德宗温泉离拉萨140公里,大概需要6小时车程,沿途可以见到黑颈鹤。德宗是一个美丽的藏族小山村,位于一个山谷之中,两旁山坡是那种高山牧场,绿草如茵。小山村建筑是典型的白色,错落有致,中间夹着一个庵堂,金黄的屋顶,终日回荡着海螺声。温泉是一个很奇妙的温泉,是气泡浴,据说可以治很多皮肤病。池子分为男池和女池,中间隔着一堵石墙。更有趣的是德宗温泉的狗,在那儿懒洋洋地晒太阳,躺在温泉边看那些赤身裸体的人沐浴。离温泉7公里的路口可以去有名的天葬台和止贡提寺。

       2、黄山温泉

 
     温泉又名汤池、灵泉。温泉每小时流量45吨,久旱不涸,常年水温在420C,可饮可浴,堪称黄山一绝。黄山温泉天下闻名,温泉景区即由温泉而得名。在云峰和桃花峰之间,桃花溪清澈见底、潺潺流过,碧水倒映山峰,林木葱茏,数桥飞跨溪水,溪中卵石如玉,岸上名楼如画,亭阁点缀其间犹如人间仙境。这一带主要景点有:白练悬空的百丈泉,形如“人”字的人字瀑,传说中黄帝炼丹的丹井、药臼和药铫,还有太白洗杯泉、试剑石和醉石等。

       3、海南七仙岭温泉

 

  七仙岭位于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东北边,七仙岭七峰似人的掌指竖立,直指苍穹。前峰高大,海拔1107米,后六峰相依而小。七仙岭温泉位于七仙岭脚下,这里背枕青山,胶林如海,椰林婆娑,野花飘香。整个温泉区约有自喷温泉7口,日出水量7000多吨,最高温度达930C,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价值。

       4、北京昌平小汤山温泉

        小汤山龙脉温泉位于安定门以北26公里处,因与故宫、天安门同在皇城中轴线上,故称“龙脉温泉”。小汤山镇是京北重镇,素有“温泉古镇”之美称,早在南北朝时魏人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就有记载,元代更把小汤山温泉称“圣汤”。曾是明清两代皇帝沐浴的行宫,自古就有”洗桃花浴”之说。慈禧太后在此特建御池,池旁竹杆上有乾隆御笔“九华兮秀”刻石。小汤山温泉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许多病症有特殊疗效。位于度假会所北侧的阳光马术会,有400米专业跑道、标准马术培训、专业骑师陪练,以及惊险刺激的障碍赛马活动。

       5、四川海螺沟温泉

 

      海螺沟温泉位于四川甘孜州泸定与康定县交界处的磨西镇,是甘孜州的重要旅游景点。在常年平均气温只有l0℃左右的海螺沟,拥有众多大小不一的温泉群。其中,以二营地的温泉为最,泉水从半山腰的泉眼流出,流量可达到8900吨/天,温度高达92℃。二号宿营地有多个温泉池和一个游泳池,水温依次降低,即使在冰天雪地的冬季,也可同样沐浴。该处温泉也可饮用,富含钙质。很有名的“仙泉瑶池”温泉就在这里,温泉从一巨树下的石缝流出,水温高达80度以上,水质透明、无味、无污染,不但可以饮用,还可以用来洗浴,定能让您心旷神怡,旅途疲乏全无。

       6、云南安宁温泉
 

 

  安宁温泉又称三迤泉,位于云南省安宁市西北玉泉山麓的安宁温泉旅游度假区,历史上乃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站口。早在东汉初就已经发现此泉,元代赵琏称之为碧玉泉,并赋诗赞美:“泉出安宁最,潜漾溢至和。”温泉水由池底卵石缝中冉冉浮升,水质清丽如玉,水温摄氏40-50度左右,无硫磺味,既可饮用,又宜沐浴,而且水中还含有钙、镁、钠、钾等对人体有益的矿质元素,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一汤”。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来到云南安宁,留下了他的记载:“其色如碧玉,映水光艳烨然。”

          7、长白山温泉

  在长白山黑风口滚滚黑石下面有几十处温泉群。它距离震耳欲聋的长白瀑布不到二里,奔腾咆哮的白河擦边而过。长白山温泉属于高热温泉,多数泉水温度在摄氏60度以上,最热泉眼可达82度。长白山温泉有“神水之称”,含有大量硫化氢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对肠胃病、皮肤病、高血压、心脏病和妇科病疗效尤其显著。其中比较著名的长白温泉、梯云温泉和湖滨温泉等,都是吸引中外游人的好地方。此外,还有芦泉、仙人桥温泉群、十八道沟温泉,玉浆泉、药水泉等,是我国东北地区集特色医疗、温泉洗浴、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为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

      8、辽宁葫芦岛兴城温泉
 

 

  兴城温泉,古称“汤泉”,位于兴城古城东南2.5公里处,其北倚首山,东临流沙河。温泉是因地下溶岩的作用而形成的天然矿泉,泉水清澈透明,无色无臭,水温67左右,酸碱度为7.4,属于高温弱碱性食盐矿泉。泉水中含有钾、钠、钙、镁、硫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风温性关节炎、大骨节病、神经衰弱、高血压、皮肤病和慢性妇科病等均有显著的疗效。兴城温泉风景十分秀丽,北靠挺拔峻秀的首山,东临烟波浩渺的渤海,西望参差错落的古城。兴城温泉发现于唐朝初年,自元代以来,就被广为利用,人们在这里建有致爽亭、汤泉寺。解放后,温泉区修建了数十座疗养院,成为全国最大的海滨疗养区。

      9、陕西华清池温泉

 

  华清池位于骊山北侧,是唐代华清宫内的温泉浴池,长年恒温43摄氏度,水质纯净温和,属中性硫酸氯化物钠型水,富含47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特别适宜洗浴。相传周幽王曾在此建骊宫,秦始皇以石筑室,名“神女汤泉”,汉武帝时扩建离宫,唐玄宗天宝年间修建的宫殿楼阁更为豪华,将温泉发展为池,因“华清宫”建在温泉上,故名为“华清池”。千百年来,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佳句令华清池温泉声名远播。区内还有荷花阁、飞霞阁、莲花汤、海棠汤、太子汤、尚食汤、星辰汤、九龙湖、飞霞殿等景点。

      10、四川蜀南温泉

 
     蜀南温泉俗称"温潭井"位于珙县城西的洛浦河心,是芙蓉风景名胜区的著名景点。蜀南温泉始现于19l9年,l934年筑池。现今的船形仿古式建筑是1988年建成完工的,内设淋浴室20间,单间盆池26套,男女大浴池各一个,室外温水游泳池一个。蜀南温泉水均温43℃,水质良好,水温适宜,流量充足,属重碳酸钙型,弱碱性。该泉水有较高的水疗价值,能治疗慢性肠胃溃疡病。皮肤病、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泡过温泉后还可以到人悬棺,兴文石海洞乡,蜀南竹海等地去观赏。

      11、云南金平勐拉温泉

 

    勐拉温泉位于云南南部金平勐拉普洱上寨附近的一个山谷里,温泉从石洞中涌出,最尽头大约水深1米多,水汽蒸腾,水温在50至60℃之间,正好可以有桑拿的效果,水中有机矿物质还有天然的清洁作用。正是这种身心的完全放松,水中补给充足的营养,给人予美妙的享受,而对于身患疾病的人则起到了良好的治疗作用。勐拉温泉的出名更主要的是这里的傣族男女裸浴的传统民风。纯朴的傣族青年男女赤身裸体共浴一池,或三五成群边浴边拉着家常,或软绵绵地把身心浸泡在水中,像池中鱼儿串来串去,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12、重庆南温泉

 

  南温泉位于重庆市长江南岸花滩溪畔。泉水出自建禹山,水质清洁,富含硫磺。附近有建文峰、虎啸口、仙女洞、花滩溪等名胜。其中建文峰山陡林密,野花繁多,尤以杜鹃为盛。虎啸口两山对峙,中间有瀑布飞流直下,声如虎啸。仙女洞为石灰岩溶洞,内祀仙女石身,并有诗碑亭。花滩溪则是一条山间急流,无数条瀑布在此汇合入江,溪上可泛舟赏景。

          13、鞍山市汤岗子温泉
 

 

       汤岗子温泉位于鞍山市区以南7.5公里,长大铁路汤岗子车站旁。是全国四大理疗康复基地之一。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泉水温度高72℃、清澈透明,无色无味,含有人体所需多种微量元素,有滋肤、活络、健体、法病之疗效,常饮可健脾开胃,浴后可令人心旷神怡。汤岗子温泉自唐代时已开始得到利用,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众多,犹如世外桃源。这里林木葱郁、空气清新,环境幽静,塔亭相映,气候宜人,交通方便,是融康复、理疗、疗养、游览于一处的旅游胜地,末代皇帝洗浴过的“龙宫”,至今保存完好,室内有“扬帆远航”、“鸳鸯戏水”和日本民间故事的彩壁画,栩栩如生。

         14、大连安波温泉

 

  大连安波温泉位于大连普兰店市东北部,距普兰店市75公里,距大连市150公里,整个温泉区面积2平方千米。安波温泉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清朝咸丰年间,就有南泉和北泉两处泉眼。目前共四口温泉深井,水温高达72度。泉水为无色透明,微具硫化氢味,含可溶性硅酸,氟含量高出一般地下水,是一种重碳酸、硫酸根纳型的高温淡水泉。泉中含多种人体有益物质,对各类风湿性疾病,神经系统、皮肤系统等37种疾病有较理想疗效。安波温泉周围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境内的鸡冠山,山峰奇特,道士沟林场苍松翠柏,遮天蔽日,野鸡、山兔、狍子等野生动物经常出没林间,是狩猎观光的仙境。

      15、广东大东山温泉

 
  大东山温泉位于连州市区东北面的朝天镇大乐山自然保护区内,距连州城东北38公里。温泉区建在海拔800米左右的山上(大东山海拔1450米),密林中,两条小溪沿山而下,其中一条雾气蒸腾的便是温泉。温泉水无味、无毒,还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属于苏打型矿泉水质,据说对皮肤病患者有极好的疗效。出口处水温高达76℃,最低水温40℃左右,这级水温比较稳定,是浸浴的理想处。这里林深木茂,清澈的山溪从林中穿过,一条古老的铁索桥横跨奔流溪涧,与涧边的溪石、两岸的绿树构成一幅山溪小桥图画。

       16、广东从化温泉

   从化温泉位于广州市东北75千米的从化市,为广东著名的游览和疗养胜地之一。这里,群山环抱,碧水为潭,茂林修竹,幽恬宁静。温泉位于许多房屋的中心,为一个圆形大池塘,温度在300C~700C之间,素有“天医处”的美称。这里的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具有较好的医疗作用。对关节炎、风湿症、神经痛等,均有较好的疗效。距温泉2千米处,有一瀑布区,内有瀑布三处:“香粉瀑”、“飞虹瀑”和“百丈飞涛”。

      17、河北遵化皇家汤泉

  

 

       位于遵化城西北二十公里,历史上曾是皇家洗浴之地,因泉水四季沸腾如汤,故称“汤泉”。早在l300多年前就被开发利用的汤泉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还很有特色。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曾在此沐浴,并将其赐名为“福泉”。明万历五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誓师此地,曾修葺汤泉。清朝康熙皇帝不仅多次到此,题诗作赋,而且建造了别具一格的流杯亭。现在的汤泉周长约23米,四周由大理石砌成,池上有石栏,旁边便是“流杯亭”。若在亭中设宴,将盛酒的酒杯放在亭下环形石槽内,杯随水漂,在“漂杯”的过程中,水烫酒热。这种流杯饮酒之法,古已有之,但利用温泉“流杯”,却是汤泉的一大特色。

18、南京汤山温泉
 

 

汤山温泉位于南京中山门以东约28公里处,这里山青水秀,泉眼群集。温泉的来源是大气降水渗入地下深处,经过地热“加热”后,沿断层裂隙再流出地表而形成的。温泉的水呈微黄色,清澈透明,水中含有30多种化学物质,对皮肤病、关节炎、神经痛均有疗效,有的还能杀死寄生生物,促使皮肤细洁光滑。由于汤山温泉水中所含硫酸根离子较多,而且平均水温都在50℃—60℃,所以称之为“中温硫酸盐水”。汤泉温泉水还用来培育水浮莲,以及非洲鲫鱼。在温泉的附近,还有白、浅黄、灰白等色的菱形体方解石,以及浅黄、浅绿、淡紫的立方体或八面体萤石。这两种矿物都是温泉水带到地面的沉淀物,称为“泉华”。汤山温泉是全国四大温泉疗养区之一。

19、贵州息烽温泉

 

  息烽温泉位于西风县城东北面,是中国西南有名的温泉。温泉四周山峦起伏,黑滩河、清水河汇合其间,热泉分三处涌出,海拔700米,水温53-56摄氏度,每天涌出量1032吨。属承压裂隙型循环性温泉,潜流深度1232米,泉水循环年龄大于30年,水质优良,含有氡、钙、镁、钠、钾等10多种元素,1981年,经贵州省科学院鉴定为“氡泉”,氡含量每升11.14%马赫,世界少有。特别对治疗慢性关节炎、腰肌劳损、胃炎和铅、汞、锰中毒登疾病效果显著。温泉有著名的八大景,即天台丛林、白石涌泉、奇石观瀑、慈云生佛、清流鸣琴、豸角凌云、天生高桥、洪水古营。还有红水河秀美的山水风光,为温泉更增添了魅力。现温泉建有疗养院,为旅游疗养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