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s go sadayukigif:百万海外“精英”为何不回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02:36:50
文章提交者:农村老师k 加帖在菁菁校园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看完《中国成最大人才流失国 百万精英滞留海外》一文以后,许多人都纷纷对此观点提出了不少看法。而我对于其中一位名为牛刀网友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他提到的‘所谓百万精英未必全都是精英观点“,除了这个我认可外,我觉得大多文章并没有太多值得认可的观点。
我之所以相信牛刀网友这个观点,那是我知道了个故事:有个大老板,花钱把自己80后的女儿送去X国一个不知名的大学读完本科,接着读硕士后才归国……自此成为“海归精英”。此精英回国,依靠关系先是到基层镀金一下(就是我们所说的干部基层锻炼),结果到了该地方,单位是怕她难的干不了,容易的给她干又怕浪费人才,结果什么都不干。就这样……半年后她镀金完后,顺利调到省X处去了,而这样的干部培养过程,我们简称“精英”培养。事实上这样所谓的精英培养,只不过是培养个权钱背景结合的“官员”罢了,哪来什么“精英”之说呢?
当然,我在此并不是想说所谓的海外精英不是精英,也不认为国内留下的人才全部是垃圾。但在这里我只想摈弃一种狭隘叫嚣以爱国民族主义为口号,其实背里不尊重人才,把人才当作奴才的角度上分析问题。
首先,我不认为海外的中国人不是没有精英,也不认为中国人完全都丧失了创造力。说实话,美国许多华裔科学家占据了美国科学家的相当数量,据说不少于三分之一。虽然我不知道三分之一的数据对不对,但我觉得在海外真正的“精英”还是存在的。
绝大部分能在海外站住脚,赢得自己天地的海外精英,我想没有多少个想回来。除非是混不住的,戴着“海外精英”称号的中国人,那些纯粹是镀金的中国人,那倒是一种例外,因为他们根本不打算长期在外国,甚至也没有打算在外国打出天地。
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他们这些所谓冒牌精英没有这样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没有能力镀金个文凭回国当官那倒是当初出国就打算好的人生步骤。说实话,对于那些父母花钱早早送出去读书的,读那些不知道什么鬼大学的,不知名三流野鸡的外国院校的有钱人,回来早是一种打算,只不过回来究竟是怎么混?那才是重要的。有些人戴着这样的“精英”这样的名字回来,以为会说几句外国话就真的是有创造力了,这样的事情简直是太可笑了,可这样的可笑往往讽刺着我们国内“高尖端人才匮乏”的事实。
有专家一直也在分析为什么国内一直吸引不了“真正尖端创造力”的人才?针对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一个从北大出来,在X世界名牌大学读完博士的网友,在此我称其为L君。他直接就说“国内不养人”这句话,然后再直接引出了“国内没学术环境,没施展空间,没资金设备,没成长途径”的事实。
这些话,让我想起了一句过去百姓在封建年代常常说“只要奴才不要人才”的话。确实,有个性,有能力的,有创造力的顶尖人才,他们不是不想真正搞科研,真正去搞学术,更不是不想回国内,只是不想成为“学术官僚环境”牺牲品罢了。
对于大学官僚衙门制度化,所谓的“精英”其实只能是一种人,那就是官,而不是什么所谓创造力的人才。别看袁隆平好象很得我们的尊重,事实上根本不是那一回事。袁所获得的尊重,有时候并不完全是学术给予的,其实还是某些官僚因为看上面给的面子罢了。对于袁隆平这样具有科研贡献的人,可他人连中科院都没有资格入,可那些靠抄袭造假的大学校长却能当院士,这点说明什么呢?说穿了,那还不是官僚制度在作怪,一直想把他当奴才,可他不愿意,那只好理所当然受到排挤了。
试问,哪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哪个想在科研里继续自己事业的人愿意在这样的“官僚”环境下被当作傀儡指挥呢?我想没有多少个人愿意,哪怕他多么爱国,多么希望为国家献上自己的力量,但这样仅仅“希望”,那就能够了吗?
希望是美好的,可是事实往往是残酷的。不管怎么样都好,让真正的“精英”海归过程,中国得反省一下自己学术环境,反省自己的“官本位”至上思想。否则以后海归的“精英”都会是同一类型,那就是镀金以后,然后回来当官的精英,而不是具有创造力的尖端人才。
百万海外“精英”为何不回国?这个答案我们都知道,可就是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