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仪标定:张燕生讲述入世10年中国变化 称入世核心在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42:40
2011-11-11 07:52:39 来源: 网易财经有36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网易财经11月11日讯 今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满十周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前所长张燕生接受网易财经的特别采访,作为亲历者讲述中国加入WTO十年来发生的变化,面临的冲突以及对未来的展望。2001年11月20日,世贸组织总干事迈克尔·穆尔致函世贸组织成员,宣布中国政府已于2001年11月11日接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该议定书在12月11日生效,中国也在同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个成员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前所长张燕生在对话网易财经表示,中国加入WTO是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融入世界的一个战略部署,并在十年期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变化
“十年来,中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最大的变化,同时也是最大的进步。”
谈到加入世贸对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张燕生表示,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开放和市场化,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本身就可以推动中国市场经济,但他认为中国入世以来并非仅依靠开放推动市场化的进程,关键核心还在于改革。
“从1986年开始一直到2001年加入WTO这15年,实际上是中国积极地按照国际通行的市场经济规则来进行改革、来进行调整、来进行完善的一个体制变化的过程。”
冲突
入世十年来,中国的外贸地位不断攀升,但同时遭遇到的贸易争端也不断加剧。
“我们要承认依靠出口导向和招商引资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对中国经济的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这种模式对外部经济的要求很大。”
张燕生指出,当经济规模和体量不大的时候,中国与国际的矛盾就会比较小,而当中国跃升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的时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就会加大,从而导致与世界经济的冲突和矛盾加剧。
截至2010年中国加入WTO的所有承诺已全部履行完毕,并且建立起了符合规则要求的经济贸易体制,但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却一直不被欧美承认。
“《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5条规定2016年以前不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公平对待中国的重要的条款。”
张燕生表示,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发展在153个WTO成员之间是有目共睹的,将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卡在2016年是美国的一个战略,很大程度是担心中国低成本竞争优势过强,而到2016年时,即便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国贸易成本也不再低廉。
“我觉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不在乎你中国的市场化程度高还是低,而在乎我就是要让你接受一个歧视性条款,卡你的低成本的优势,一直卡到2016年,今年是2011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显著上升,像这些问题我个人觉得再不公平,2016年以后也都到期了。”
未来
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第二大进口国,对外直接投资居世界第五位,但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话语权确是有待继续加强。
“中国要在整个国际贸易体系中拥有话语权,还需要做出更大努力。”
张燕生指出,首先中国应该积极地参与多哈回合、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为全球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其次,在全球的价格决定、全球的规则决定、全球的责任担当这三个重要方面要有决定性的影响;最后,整个国家要有能够统筹协调、一致对外出口的协调机制或者是进口的协调机制。
中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张燕生认为,中国未来外贸形势应该向平衡发展战略转变,一方面要扩大出口,另一方面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的同时,要成为为世界提供最终消费和最终市场的国家。
对于庞大的中国外汇储备,他表示,中国外汇储备在6000亿—8000亿左右比较合理,而剩余外汇储备应该由储备资产的性质转为非储备资产的性质,变成国家的外汇资源,长惠于民,而长惠于民的关键在于使这部分资金变为走出去的资金。
“银行业应该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形成金融服务与全球商业合作的网络,企业走到那里,银行服务就能跟到那里,那里有银行服务,企业就可以走到那里。”
张燕生指出,外汇储备的钱、资本输出转成渠道的走出去,能够帮助直接投资和外储转换,“因为我们说渠道也好、售后服务也好、研发设计也好,它都需要商业存在的,所谓商业存在就是服务业的对外投资,这些方面都会使我们的外汇储备资产能够更加地合理、多元化地管理和应用。”
企业
开放十年,“中国制造”成为全球经济的亮点,张燕生认为,未来中国制造应该有有更高的附加值、有更高的技术含量、有更多的人力资本的投资。而对于国民待遇问题,他指出,无论是民企、国企还是外企,也不管你是台港澳的企业,还是日韩的企业、还是欧美的企业,都应该一视同仁。
谈到十年来变化最大,影响力最深远的企业,他毫不犹豫的指出“华为”。
以下为访谈实录:
网易财经:张老师,您好!今年是中国入世十周年,您认为入世十年以来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呢?
张燕生:我觉得入世最大的改变也就是我们当时说中国加入了WTO,实际上我们当时是把它看作是一个中国积极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融入世界的一个战略部署,我想它对中国最大的改变也就是过去的十年中国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融入世界方面还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也就是说我们会发现最大的进步、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自从加入WTO以后,你会发现十年之内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大的变化。
网易财经:加入世贸对国内的市场化进程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张燕生:刚才我们讲到入世是积极参与全球化,融入世界,实际上从经济全球化本身的含义,我的理解它主要就是开放和市场化,因此积极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和融入世界本身它就是一个积极的参与全球的市场经济,推动本国市场经济的一个变化。实际上我们回顾为什么加入WTO对中国的经济会有这么大的积极推动的力量?很多朋友强调开放,说入世以后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我个人不是太同意,我个人认为中国加入WTO它的核心还是改革,也就是从1986年开始一直到2001年加入WTO这15年,实际上是中国积极地按照国际通行的市场经济规则来进行改革、来进行调整、来进行完善的一个体制变化的过程。
网易财经:十年来,中国的外贸地位不断攀升,但同时遭遇到的贸易争端也不断加剧,您如何看待这一矛盾呢?
张燕生:我认为觉得它还是一个发展阶段的变化,所谓发展阶段的变化也就是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这30年,我们要承认外向型经济的模式对中国的进步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外向型模式它有两个支点,一个就是出口导向,还有一个就是招商引资,这两个轮子它推动我们的发展,确确实实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开放,也促进了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转型与发育。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它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出口导向和招商引资实际上都是对外部经济的全球要更大,也就是说当你的经济的规模和体量不大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可能跟国际的矛盾就会小,当你的经济体量很大的情况下,比如说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你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过大的话,它就一定会加剧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矛盾和冲突,目前的冲突和矛盾从中国来讲我们应该反思我们过去30年的外向型模式,从今年开始,我们应该调整我们前30年成功的模式,调整的方向应该是什么呢?从五中全会来讲、从“十二五”规划来讲,它是有两个重要的支点:第一个就是扩大内需战略,也就是说通过建立消费需求增长的长效机制,通过积极地推动城镇化,然后一步一步地把中国的内需市场做起来,让内需立国,让内需支撑我们未来发展主要的动力来源。它不但扩大内需,实际上它也带动了进口、它也带动了中国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另外一个方面也就是积极地推进经济的全球化,包括经济的国际化、人才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产业的国际化和市场的国际化,也就是说我们不是仅仅的出口、进口,也不是仅仅的招商引资和对外投资,实际上是整个的中国从人才、从资本、从产业到市场越来越有计划、越来越开放。从这个角度来讲,它就是一个新的变化,我相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会更加高,但是摩擦会更加少,因为我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网易财经:中国虽然加入WTO十年之久,截至2010年中国加入WTO的所有承诺已全部履行完毕,已建立起了符合规则要求的经济贸易体制。但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一直不被欧美承认,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
张燕生:我个人认为中国完全的市场经济的地位,也就是《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5条和中国实际的市场经济地位这个两个事情,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发展在153个WTO成员之间,这都是有目共睹的,应该在153个WTO成员中间我们的市场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我们的开放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而且我们还在继续不断地努力,我们希望我们今后市场化的成熟和完善程度能够同欧美世界最发达的市场经济相媲美,我们可能还需要30年的时间来走他们几百年的路。
15条这个2016年以前不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公平对待中国的重要的条款,有的时候我经常在想,为什么WTO的15条要卡到2016年?难道2016年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就可以达到标准?而2016年以前就不行?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点呢?从今天我的研究来看,其实它是美国的一个战略,也就是不给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一直卡你到2016年,基本上是卡掉你整个低成本竞争优势的这么一个阶段,也就是说2010年给你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你的成本也不再便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15条实际上是中国为了加入WTO而作出的一个让步,而从美国当时提出这个要价,实际上很大程度它是担心中国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很强,实际上他就担心会使中国的市场份额很多所产生的一个歧视性的条件。
我们会发现除了15条以外,包括242段也是这样,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的242段,这242段也就是美国的特保卡我们卡到2008年,特保就是任何一个WTO成员都可以依据这个条款,单方面对中国实施特保,主要讲的是纺织、服装的条款,我们知道全球的纺织、服装的开放,实际上也就是全球纺织品一体化协定,是乌拉圭会合一个非常伟大的协议,因为它是对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纺织品开放。实际上这个开放是从1994年到2005年十年分四个阶段开放,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美国的朋友是非常的清楚中国在纺织品和服装方面的国际竞争优势是非常显著的,因此你会发现242段就产生了一个情况,2005年1月1号全球纺织品实现了自由贸易,可是2005年的5月份美国对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实施特保,2005年的6月,欧盟对我们实施特保,按照242段的规定,只要是哪一个国家对你单方面提出特保,那么以这个时点开始往前推,14个月的12个月为基期,你的增长率不能超过7.5%,5月份开始特出特保,去掉两个月就剩下3月份了,那么也就意味着你的纺织品的贸易增长的基数只有三个月是开放以后的基数,九个月都是开放前的基数,基本上四分之三是开放前的基数,然后给你一个7.5的增速,也就是让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的产品基本上享受不到全球纺织品贸易的红利,实际上这些东西也都是非常不公平的,而且我刚才讲了全球纺织品贸易我们也能够看到,美国运用规则方面是非常高明的。
刚才我讲到了1994年到2005年全球纺织品服装协议是分十年四个阶段开放,你会发现美国每一步都按照规则走,但是每一步都没有实质性开放,也就是说所有的开放都是到最后一天,他并没有考虑纺织品贸易是会对发展中国家有好处。我觉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不在乎你中国的市场化程度高还是低,而在乎我就是要让你接受一个歧视性条款,卡你的低成本的优势,一直卡到2016年,今年是2011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显著上升,像这些问题我个人觉得再不公平,2016年以后也都到期了。
网易财经:我们知道今天晚些时候美参议院将讨论通过2011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方案,旨在迫使人民币升值,您如何看待人民币升值这一问题呢?
张燕生: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它是另外一种贸易保护的策略,因为美国有一个研究所的一篇报告曾经讲,如果人民币升值升到一个合理和均衡的水平,将会为美国创造25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那是什么意思呢?奥巴马提出的出口振兴计划五年美国的出口要翻番,也只为美国创造20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而人民币升值就能带来225万个新增就业岗位,不管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你本国的影响是大还是小、好还是坏,也就是说你的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是为了当前美国经济脱困来做贡献,我认为它完全是一个不公平的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网易财经: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第二大进口国,对外直接投资居世界第五位,您如何看待目前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呢?
张燕生:中国的贸易地位我们就不说了,因为它是第一大出口国了。你要想有国际贸易领域的话语权你还是需要做更大的努力、做更多的工作。你要想有话语权的话,第一你要积极地参与多哈回合、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而且为全球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你才有更多的话语权;第二你要想有话语权的话也就是在全球的价格决定、全球的规则决定、全球的责任担当这三个重要方面你应该要有决定性的影响,你才能有话语权,你要不是价格的决定者,而是追随者,你要不是规则重要的影响者而是规则的追随者,如果你不是一个责任的担当者,逆周期的调整者,而是责任的推卸者,那你是不可能有话语权的;第三还是要团结,一致对外,也就是说在国际贸易很多方面的话语权,比如说铁矿石,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的买家,但是你会发现虽然你大,你是总量大,你的每一单不大,从你的每一单来看,就像是一大群零碎的零钱一样,合起来是巨大的钱,但是每一个零钱都是分散的钱,这样的话你是不可能有话语权的。
我们要想得到话语权,你要有整个国家能够统筹协调、一致对外出口的协调机制或者是进口的协调机制,这些方面我觉得中国人还要有更长的路要走。
网易财经:中国“十二五”规划提出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您如何看待中国未来外贸形势的转变呢?
张燕生:这个转变实际上是中国的战略体制和结构发生巨大阶段性转变的一个开始,重大的战略、体制、结构转变,也就是说前三十年我们的结构是不平衡发展的结构,这样的话未来的三十年我们会一步一步从不平衡的发展结构,也就是说我们讲的对外开展部分的政策主要是外向型,我刚才讲外向型要向国际化方面转变,前三十年我们的战略是不平衡发展战略,下一步的三十年我们可能会向平衡发展战略转变。这个时候我们突然会发现,一个方面我们要扩大出口,但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不但是一个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的国家,而且我们将是更多地为世界提供最终消费和最终市场。从这个角度来说,你越来越像一个大国一样,也就是说你不但是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当中一个重要的成员,而且你是为整个的世界推动发动机机制的国家。
从投资的角度来讲也是这样的,你不仅仅是招商引资,而且你更多的是走出去,“十二五”的战略叫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你突然会发现未来的三十年银行要加快走出去,人民币要加快走出去,产能要加快走出去,渠道要加快走出去,你的全球的售后服务和维修体系要加快走出去,你的研发设计中心要加快走出去,你突然发现所有的东西走出去,你要建立一个什么东西呢?要建立起全球的生产体系。你突然会发现你从前三十年的被分工,未来的三十年你要主动地参与而且构建自己在国际分工体系中间的地位。
网易财经:庞大的外出对中国外贸来说有哪些突破口可以利用呢?
张燕生:外出的话我们研究所也刚刚完成一篇报告,就叫做资本输出来创造出口需求,刚才我讲到了,我们的外出现在是3.2万亿美金,2007年我们研究所研究的时候,我们当时就提出来外出6000亿—8000亿就够了,剩余的外储在我看来,它应该由储备资产的性质转为非储备资产的性质,转成非储备资产的性质,也就是说不是按照储备资产来配置的,这笔钱应该由外汇资源变成一个国家的外汇资源,长惠于民,长惠于民很重要的一点它会变成走出去的资金,刚才我们讲银行走出去有更好的银行服务、金融服务和全球的商业合作的网络,那么对于我们的出口来讲那就更好了。基本上可以说中国的企业走到哪,银行服务应该提供到哪,银行服务走到哪,中国的企业也可以走到哪,国外更多的是银行跟着企业走,中国是银行跟着企业走,同时企业也跟着银行走,比如现在我们的国家开发银行、我们的进出口银行在安哥拉等很多国家所开展的银行业务都带动了我们中国的出口。刚才讲了人民币走出去,人民币在跨境的贸易结算、包括投资、包括跨境的计价等等,都会降低企业的汇兑风险,而且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
刚刚我们讲到产能走出去,原来是中国制造,可能中国制造、东亚制造、拉美制造、全世界制造,中国制造不仅仅是从中国本土出来,可能是从全球出发,因为你的企业走到哪,中国制造就会走到哪,虽然在贸易统计方面,可能那些境外的制造不算中国的统计,不计在中国贸易的数据中,但是它的所有权是你的,也包括我刚才讲的我们的外汇储备的钱、资本输出转成了渠道的走出去。你知道出口的贸易也好还是进口的贸易也好,也就是说渠道走到哪,你的贸易就走到哪,这个部分你之所以能够把渠道走出去,很大程度上跟直接投资、跟外储的转换是直接相关的,因为我们说渠道也好、售后服务也好、研发设计也好,它都需要商业存在的,所谓商业存在就是服务业的对外投资,所以这些方面都会使我们的外汇储备资产能够更加地合理、多元化地管理和应用。
网易财经:刚才您谈到中国制造是全球经济的亮点,就您预计的话,未来十年它还会继续是亮点吗?如果被取代的话?是什么样的关键词呢?
张燕生:取代一定是必然的,前三十年成功的东西不等于它能够继续伴随你未来的三十年,像我们看天宫的卫星发射一样,你看它的运载火箭都是一截一截运完了就掉下去了,你要是叫它不掉下去,越脱越重,它自己就会掉下来,所以说你要叫天宫的人造卫星不掉下来,你的运载的火箭就要不断的往下掉,为什么呢?因为你的目的是要把天宫的人造卫星打到天上去,而不是说什么东西都不能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前三十年很多的产品、很多的一些活动可能都会被淘汰掉,关键问题就是旧的去了,你一定要产生新的,所以说下一步中国制造的优势我觉得可能会有更高的附加值、有更高的技术含量、有更多的人力资本的投资。
所以我经常讲前三十年中国的制造中间、农民工的培训只有一个星期就完成了从农民到工人的转换,未来可能农民工的培训最少需要二十四个月,一个星期和两年的变化是一个质的变化,农民工的素质发生质的变化,农民工的产出和贡献就会发生质的变化,这些问题都意味着我们在今后一步一步要打造中国新的国际竞争的优势。
网易财经:能不能有一个词概括这些所有的特点?
张燕生:实际上发改委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当中有一个专项规划,实际上就是培育和提升我们参与国际合作与新优势,这个专项规划报告的名字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我们下一步要培育、打造和提升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网易财经:在过去十年中,世界500强企业有480多家已在华开展业务,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对中国的企业发展将产生怎么样的作用呢?就是您如何评价当前企业的国民待遇问题?
张燕生:这是我们下一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下一步无论是民企、国企还是外企,也不管你是台港澳的企业,还是日韩的企业、还是欧美的企业,都应该一视同仁,我认为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
网易财经:这十年中如果让您选择一个人物、或者是企业、或者是产品,您觉得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张燕生: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