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度和阻尼的关系: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指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1 03:10:43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指导:逻辑判断
在逻辑判断中,前提与结论间有必然性的联系,结论不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此类试题备选答案的迷惑性很强,即各个选项几乎都是有道理的,但有道理不等于与前面陈述直接相关,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直接有关,即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的。另外要注意,题中给出的陈述有的合乎常理,有的可能不太合乎常理,但值得提醒的是,这段陈述仅在这次考试中被假定为正确,不容置疑,因此你不要简单地对试题所述事实的正误提出怀疑,也不要以你自己具备的这方面知识进行判断得出答案,而完全忽视试题内容陈述的事实。
一、结论型
这是最常见的题型,考生要根据题干中所给条件,合理准确地推出结论或者排除掉不正确的结论。注意题中所给条件的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
此类试题的提问方式包括:
(1)“下述哪项最能概括上文的主要观点?”
(2)“从上文可推出以下哪个结论?”
(3)“以下哪项,作为结论从上述题干中推出最为恰当?”
(4)“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以下哪项也一定是真的?”
(5)“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除了以下哪项,其余的断定也必定是真的?”
(6)由此可以推出( )。
例1. 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只能支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因而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口增长必须协调发展。人作为生产者、消费者,其数量和质量必须与生产资料的质与量、消费品的结构与数量,以及资金的数量与投资结构等相适应。
由上可以推出( )。
A.目前中国人口数量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已不相适应
B.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但生产出的价值远大于消费掉的
C.提高了人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就会发展
D.当人的增长数量超过经济发展水平时,人的消费质量就会下降
【答案及解析】 D 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只能支撑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所以当人的数量过多时,单个个体的消费水平就会下降,故选D。
二、前提型
前提型的题型特点是所给题干只给出一个前提和结论,明显缺少其他前提,要求考生找出最恰当的、能够正确完成题干结论的条件。
此类试题的提问方式包括:
(1)“上述陈述隐含着下列哪项前提?”
(2)“以下各项都可能是上述论证所假设的,除了……”
(3)“上述论断是建立在以下哪项假设的基础上?”
(4)“上述推论基于以下哪项假设?”
例1. 最受欢迎的电视广告中有一部分是滑稽广告,但作为广告技巧来说,滑稽正是其不利之处。研究表明,虽说很多滑稽广告的观众都能很生动地回忆起这些广告,但很少有人记住被推销的商品名称。因此,不管滑稽广告多么有趣,多么赏心悦目,其增加销售量的能力值得怀疑。
上文的假设条件是哪一个?( )
A.在观众眼里,滑稽广告降低了商品信誉
B.滑稽广告虽然可看性强,但常常不如严肃的广告那样容易被人记住
C.不能使商品提高知名度的广告是不能促进销售量的增加的
D.对滑稽广告疏远的观众可能和欣赏它的观众一样多
【答案及解析】 C 题干推理过程是,滑稽广告使人不能记住商品名称,所以滑稽广告不能增加销售量。这里显然缺乏一个前提,即商品名称能否被记住与销售量的增减有关系。故选C。
2012年国考行测逻辑技巧:形式推理关注形式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该会遇到这类逻辑题目:题干所给的信息中包括“如果...那么...”、“只有...才...”、“必须”等关键词语,要求从所给信息中推出一个结论。这就是形式推理的一种类型。华图教育提醒广大考生,形式推理只需关注形式,即先把关键词语简化翻译,再按规则进行推理。
例题:食品安全的实现,必须有政府的有效管理。只有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才能确保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是不可能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由此可以推出( )
A. 要想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必须有政府的有效管理
B. 没有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可能实现食品安全
C. 有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就能实现食品安全
D. 一个不能进行有效管理的政府,即是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的政府
答案:B
解析:第一步,关键词语翻译。
“如果A,那么B”可翻译为A→B;“只有B,才A”可翻译为A→B。即A是充分条件,B是必要条件,箭头指向必要条件。“A必须B”,B是必要条件,也翻译为A→B的形式。
例题找到关键词语,即可简化翻译成
食品安全→政府管理,政府管理→协调配合,—监督机制→—协调配合
第二步,逆否命题推理
逆否命题即A→B等价于—B→—A
例题即可推理出
食品安全→政府管理→协调配合→监督机制
选项B,—监督机制→—食品安全,是以上命题的逆否命题,符合推理规则。
考生在今后的复习中还会遇到大量的这类题目,只需依照以上例题的解析步骤,先翻译、再推理即可快速得出答案。
2012年国考备考指导:翻译推理之逆否等价
翻译推理是每次考试的必考内容,特别是逆否等价命题是所有题目的基础,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该模块的复习力度!
翻译推理顾名思义先翻译后推理,第一步翻译的意思就是把题干中的语言翻译成逻辑语言,第二步就是根据逻辑推理方法进行推理即可;因此这类题目就考察两个内容翻译和推理。
一、 题型判断
题干中含有关联词即可
二、 基本知识点
1、 翻译
“前推后” 如果。。。那么。。。
例句: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湿天下雨—》地湿
“后推前” 只有。。。才。。。
例句:只有勤奋,才能成功成功—》勤奋
2、 推理
逆否等价命题 PàQ-Q→-P
三、 例题分析
【例题一】
有人对“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名言的理解是:“如果不到长城,就不是好汉。”假定这种理解为真,则下列哪项判断必然为真( )
A.只要到了长城,他就一定是好汉
B.如果是好汉,那么他一定到过长城
C.只有好汉,才到过长城
D.不是好汉,不到长城
解析:1、判断题型:含有关联词
2、翻译 -长城→-好汉
3、推理

4、翻译四个选项,与等价命题一样的即为答案
A.长城→好汉 B.好汉→长城 C.长城→好汉 D.长城→好汉
5、答案:B
【例题二】
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在现场。因此,我们可以推知()。
A. 张三案发时在现场,所以张三是杀人犯
B.李四不是杀人犯,所以李四案发时不在现场
C.王五案发时不在现场,所以王五不是杀人犯
D.赵六不在案发现场,所以赵六是杀人犯
解析:1、判断题型:含有关联词
2、翻译 杀人犯→在现场
3、推理 -在现场→-杀人犯
4、翻译四个选项,与等价命题一样的即为答案
5、答案:C
【例题三】
有关专家指出,月饼高糖、高热量,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甚至演变成了“健康杀手”。月饼要想成为一种健康食品,关键是要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如果不能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口味再好,也不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由此不能推出的是:( )
A.只要从工艺和配料方面改良了月饼,即使口味不好,也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
B.只有从工艺和配料方面改良了月饼,才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
C.如果月饼符合了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要求,说明一定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了改良
D.没有从工艺和配料方面改良月饼,却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要求的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
解析:1、判断题型:含有关联词
2、翻译 -改良→-需求
3、推理需求→改良
4、翻译四个选项,与等价命题不一样的即为答案
A. 改良→需求 B. 需求→改良 C. 需求→改良 D. (-改良→需求)不符合题干
5、答案:A
【例题四】
在由发展中国向经济发达国家前进的过程中,大量资本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而高储率是获得大量资本的必要条件。就目前来说,中国正处于经济起飞时期,因此,储蓄率高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种正常而合理的现象。
由此可以推出( )
A.有了大量的资本支持,就可以实现由发展中国向发达国家的跨越
B.有了高储蓄率,就可以获得大量的资本支持
C.如果没有获得大量的资本支持,说明储蓄率不高
D.如果没有高储蓄率,就不能实现向发达国家的转变
解析:1、判断题型:含有关联词
2、翻译 前进→资本 资本→高储率
3、推理 -资本→-前进 -高储率→-资本
4、翻译四个选项,与等价命题一样的即为答案
A. 资本→前进 B. 高储率→资本 C. –资本→-高储率 D. –高储率→-前进
5、答案:D(鉴于-高储率→-资本;-资本→-前进;递推推理可以得到D)
2012年国考备考指导:数量关系之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是近几年公务员考试中最常见、最重要的题型之一。熟练掌握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刻领悟设“ 1”思想,是解决工程问题的关键。
一、基本公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程问题都是围绕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总量三者的关系来命题,因此,掌握上述基本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解题思想——设“1”思想
提到设“1”法,大家应该不会觉得陌生。以前在中小学学习阶段,老师就曾告诉大家,可以将工作总量设为单位“1”,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解决这类问题。但是,设“1”法的使用,很多情况下会引入分数或者小数,而计算时,我们是不希望出现非整数的,毕竟公务员考试是一场与时间的较量,因此,为了避免非整数的运算,我们通常会将原本设为“1”的工作总量设为“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从而大大提高计算的速度。这也就是由设“1”法衍生出来的、解决工程问题最重要的思想——设“1”思想。
【例1】一项任务甲做需要半个小时,乙做需要45分钟,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分钟( )
A.12 B.15 C.18 D.20
【答案】C
【解析】设“1”法与设“1”思想对比解题
设 “1”法
设“1”思想
工作总量
1
90(时间30与45的最小公倍数)
甲的工作效率

3
乙的工作效率

2
合作需要时间


不难发现,如果运用设“1”思想将工作总量设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将会大大简化运算过程,从而提高运算速度。
三、解题步骤
对于考试中出现的绝大多数工程问题 ,我们都可以用以下步骤进行解题:
1、设工作总量(将工作总量设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
2、求出各自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3、根据题意进行解题(常考类型为:单独做、合作、轮流做)
【例2】一个游泳池,甲管放满水需6小时,甲、乙两管同时放水,放满需4小时。如果只用乙管放水,则放满需( ):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
【答案】C
【解析】第一步,设工作总量为时间6与4的最小公倍数“12”。
第二步,求出各自工作效率,如下图所示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6
2
甲+乙(甲、乙合作)
4
3


1(3-2=1)
第三步,根据题目意思,如果只用乙管放水(单独做),所需时间为: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乙的工作效率=12÷1=12(小时)
【例3】某工程项目,由甲项目公司单独做,需4天才能完成,由乙项目公司单独做,需6天才能完成,甲、乙、丙三个公司共同做2天就可完成,现因交工日期在即,需多公司合作,但甲公司因故退出,则由乙、丙公司合作完成此项目共需多少天?( )
A.3 B.4
C.5 D.6
【答案】B
【解析】第一步,设工作总量为时间4、6、2的最小公倍数“12”。
第二步,求出各自的工作效率,如下图所示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4
3

6
2
甲+乙+丙
2
6

1(6-3-2=1)
乙+丙

3(2+1=3)
第三步,根据题目意思,乙、丙公司合作完成此项目所需时间为:
工作时间=(天)
【例4】单独完成某项工作,甲需要16 小时,乙需要12 小时,如果按照甲、乙、甲、乙……的顺序轮流工作,每次1 小时,那么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长时间?( )
A. 13  小时40 分钟 B. 13 小时45 分钟
C. 13 小时50 分钟 D. 14 小时
【答案】B
【解析】第一步,设工作总量为时间16、12的最小公倍数“48”。
第二步,求出各自的工作效率,如下图所示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16
3

12
4
第三步,根据题目意思,甲、乙轮流工作,设甲工作一个小时,乙工作一个小时为一个周期,即:
(甲——乙)——(甲——乙)…………(甲——乙)——甲——乙
(3 4)
7/2h(一个周期2h完成7)
42/12h(六个周期12h完成42) 3
45/13h 3(乙完成3,需要45分钟)
48/13小时45分钟
因此完成这项工作需要13小时45分钟。
四、小结
工程问题主要考察的就是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只要熟练掌握基本公式、深刻领悟设“ 1”思想,并按照上述解题步骤多做练习,工程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012年国考行测备考指导:看准顿号巧解选词
众所周知,选词填空题是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主流题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很多考生对此题型却一筹莫展,其实,选词填空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很多,掌握了适当的技巧和方法,我们就完全可以驾驭这种题型。这里,我们不妨介绍一个角度,即从标点的角度如何切入选词填空题,以下先以用得比较普遍的顿号为例来说明如何从这个角度作答选词填空题。
例1:
看过许多名人访谈,他们无不谈到过去某段时期的迷茫与困惑、低潮与失败。彼时,如果他们向命运低头,他们就是失败者。只有冷静下来,摆正心态,才有________ 、赢取辉煌的可能。可见,平日的积累与锻炼固然重要,但关键时刻的________与爆发力却能成就一个真正的王者。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背水一战 表现 B.反戈一击突破
C.逆水行舟 速度 D.反败为胜勇气
这是一道实词和成语结合起来考察的选词填空题。阅读量稍大,但是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语境,就会发现,此题解题的关键在第一空,第一空确定了,问题就迎刃而解。因为第一空后面有顿号,顿号之后有“赢取辉煌”,说明第一空应该填一个词,这个词应该和“赢取辉煌”构成并列关系。由此,我们可以判定,第一个空只能选择D选项的“反败为胜”,因为“反败为胜”和“赢取辉煌”才是同义关系,他们都揭示出事情的结果:胜利。
例2: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新闻作品要想成为历史的“宏音”、时代的“响箭”,新闻记者就必须胸怀全局、________,深入________新闻的理性力量,使新闻语言具有一种理性美。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高瞻远瞩 分析 B. 高屋建瓴发掘
C. 见微知著 彰显 D. 由表及里剖析来源:考试大
这一道题和上一道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我们马上捕捉到“胸怀全局”和顿号这两个提示信息,很快就会明白,第一空需要填一个和“胸怀全局”构成并列关系的成语,这样,我们马上就会排除C选项的“见微知著”和D选项的“由表及里”,接下来,我们再分辨一下A和B选项的“分析”和“发掘”即可得出正确答案:B。
例3:
荀子认为,人的知识、智慧、品德等,都是由后天学习、积累而来的。他专门写了《劝学》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性,肯定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倡导______、日积月累、不断求知的学习精神。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孜孜不倦 B.坚忍不拔
C.按部就班 D.一丝不苟
这道选词填空题的提示信息非常明显,我们务必看到顿号、“日积月累”以及“不断求知”这些重要的提示信息,这告诉我们,空白处要填的词必须能够和“日积月累”、“不断求知”构成并列关系,也就是这个词要能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学习、一点一滴积累的意思,必然选择A选项“孜孜不倦”。
综上所述,我们在做选词填空题的时候,要留意顿号的指示作用,考虑上下文词语的并列关系,根据已知词语和并列关系,推测未知词语,这种解题思路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