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道路设计规范:宋国青:通货膨胀的货币决定与国际传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9:35:42

宋国青:通货膨胀的货币决定与国际传导

标签:   分类: 'CMRC中国经济观察"快报 2011-11-09 09:54

(摘自CMRC中国经济观察27次报告会快报) 

宋国青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2009年年初以来,我国同比通货膨胀率逐月递增,2011年3月份以来,同比通货膨胀率一直位于5%以上,如何解释本轮通货膨胀的成因是讨论出发点。

    货币供应量对本轮通货膨胀解释失灵,总需求和通胀对货币弹性近年显著减小。在很多分析中,2009年的货币扩张被认为是目前高通胀主要原因。然而, M2A环比增长率最高水平发生在2009年一季度,到2010年四季度高通胀有7个季度时间差。2000-2008年历史数据显示,通胀滞后于货币供应量约7个月,远远低于7个季度。此外1996年以来M2同比增长率最大值为2009年11月29.6%,2008年下半年以来CPI同比增长率最大值为2011年7月6.5%,即使认为这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通货膨胀率对货币增长率弹性也显著小于历史水平。在1990年代,名义总需求对M2的弹性估计为1.7,特别在1994年高通胀转变为1999年通缩过程中,甚至通货膨胀率对M2增长率的弹性也大于1。

    针对这个问题,宋国青教授在货币分析基础上引入国际传导机制因素,通过重视国内供给变化给本轮通胀寻求合适解释。

    首先,通货膨胀表现出国际传导现象。国内通货膨胀和进口价格涨幅存在很强相关性。可以从2000-2011年消费者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进口价格指数的同比变化率数据中看出。对这个相关性可能的另外一个解释是大国效应。即国内货币供给和名义投资增加,引起国内价格上升,同时导致进口需求和进口量增加,再引起进口价格上升。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么国内通胀和进口价格通胀都是由国内货币供给决定的,不能说明国内通胀和国际通胀之间有因果关系或者传导关系。甚至即使进口价格变化领先于国内价格变化,也不能说明两者的传导或因果关系,只说明“出口转内销”比“国内直销”的速度高。

    不过对数据进行更全面分析,虽然应肯定中国货币供给是决定大宗商品国际价格一个重要因素,甚至说事主要因素,但世界其他经济影响也很重要,因而不能说国内通胀与进口价格通胀关系完全是通胀出口转内销,即现象上通胀国际传导在一定程度也还是是存在的。通胀国际传导一个简单逻辑是,按一价定律,可贸易商品的国内外价格变化是接近一致的。

    其次,通胀的国际传导受货币供给影响。假设货币决定总需求,那么给定总供给和货币,即给定总供给和总需求,进口价格相对上升必然导致不可贸易商品和服务价格的相对下降。就是说给定企业和家庭的总支出,一部分商品的价格上升了,在价格弹性小的情况下,这部分支出增加了,购买其他商品的支出必然减小,导致其他商品的价格下降,即国际传导对通胀无影响,通胀受当前货币量决定。需要考虑的例外或现实情况是,对家庭而言,如果进口商品的价格弹性很小,则可能导致家庭支出的变化,并通过储蓄率派生变化来实现的。在这个意义上,即使给定总供给,当前货币不能决定当前通胀。但在较长时期,储蓄相对变化的空间小,平均而言通货膨胀率还是由货币决定或者在很大程度上由货币决定。

    通胀由货币供给和国际传导同时决定。考虑一个小国开放经济,有两种产品,一是国际交易成本为零的可贸易品,二是国际交易成本为无穷大的不可贸易商品,汇率固定在低估本币水平上,关闭民间资本市场,政府无限量收购外汇。假如国外通货膨胀率上升,国内货币供给不变甚至减小,由于国外商品价高,于是国内可贸易产品全部出口,没有进口,贸易顺差增加,国内商品供给减小。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政府实行紧缩政策,但由于国内供给减小,仍然可能产生通胀,至少通胀对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弹性小于1。通过这个渠道,产生了通胀的国际传导,传导通过固定汇率和国内供给量变化实现的。反之,如果在货币供给较大幅度增加时,国外经济紧缩和通货膨胀率降低,我国贸易逆差会快速增长,带来国内供给量上升,结果货币供给上升仅导致较小幅度国内通胀。

    事实上,在固定汇率情况下,货币供给变化影响需求也影响供给,使得通货膨胀对货币供给弹性变小。这个情况一直存在,但2008年以来比过去更加显著,其中一个重要背景因素是,虽然中国进出口占中国GDP比例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中国进出口占中国以外世界GDP比例持续大幅度上升。同时世界的经济波动对我国国内供给的影响越来越大。如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外需严重下滑,于是企业出口转内销,增加了国内供给,所以即使2009年货币量大幅增加,也没有通胀显现。2011年,国内货币政策紧缩,即内需减少,但外需走强,贸易顺差导致国内商品供给大幅减少,从而造成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受到货币数量和国际传导双重影响这一事实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有很重要意义。如果接下来外部经济(如美国、欧洲)持续疲软但不发生短期猛烈衰退,那么将有利于抑制商品价格,改善或相对改善中国贸易条件,增加国内供给,为内需较快增长提供资源条件,我国也可以开始适度放松货币政策。然而,如果外部经济复苏,出口增加,贸易盈余导致国内供给下降,那么我国央行就可能需要继续从紧货币政策调控内需,控制通货膨胀。

    如果外部经济发生近似2008年那样猛烈衰退,中国可能出现一段时期通货紧缩。这样推测是考虑到对2009年国内扩张政策导致后来通胀有较多负面评价,因而估计难以在短期内猛烈扩张银行信贷。这一考虑也有不确定性,并且通缩出现后人们对通胀担心会很快减弱。不过即便发生一段时期低增长和通缩,在总体上和从较长时期看对中国其实是好事情。2008年以来我国进口额占GDP比例为23.3%,进口价格下跌10%意味着相当于2.3%个百分点GDP的净财富收入。因而如果全球经济衰退伴随中国经济增速下降和通缩,从财富角度看对中国其实可能更有利。当然这是就社会总体而论,不同社会群体得益损失并不一样,利润工资受到影响差别可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