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汉娜纹身有毒吗:主题:黄芪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19:52

早期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大鼠脑出血对血肿周围胞凋亡的影响

     早期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大鼠脑出血对血肿周围胞凋亡的影响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早期给予黄芪注射液对血肿周围细胞凋亡及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3的影响。方法 将脑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成4个治疗组(手术同时治疗组、术后6h治疗组、术后12h治疗组、术后24h治疗组)和1个出血对照组。各治疗组每日给予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1次。然后各组分别于不同时期处死,取脑,连续切片作TUNEL染色和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给药后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血肿周围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指标的影响。结果 各治疗组血肿周围细胞凋亡率、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各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其中手术同时治疗组和术后6h治疗组与术后12h治疗组、术后24h治疗组比较上述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早期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大鼠脑出血能够显著降低血肿周围区域的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蛋白表达率。

    【关键词】 脑出血;黄芪注射液;细胞凋亡;大鼠

     The effect of astragalus propinquns injection on cell apoptosis around the hematoma in the early time after the experiment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rats

    MA Quan-rui, XU Dong, ZHANG Lian-xiang, et al.Education and Research Room of Human Anatomy,Ningxia Medical College,Yinchuan 750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stragalus propinquns injection on apoptotic cell and caspase-3 protein in the early time after the experiment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 in rats. Methods All the ICH rats about the experi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remedial group injecting astragalus propinquns and the group without injection. Then the remedial group of ra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which were the instantly treated group, the 6 hours treated group, the 12 hours treated group and the 24 hours treated group. The remedial groups were injected with astragalus propinquns injection once a day. After that all ICH rats were killed on different days to take out their brain in which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as performed by using the antibody of caspase-3 protein and TUNEL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apoptosis around the hematoma in the brain.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stragalus propinquns injection in different time on the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caspse-3 protein expression and cell apoptosis around the hematoma of the brain.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hemorrhage group, the apoptotic rate and the positive cells of caspase-3 protein in the remedial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1) and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apoptotic rate of the instantly treated group and 6 hours later treated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24 hours later treated group(P<0.01).Conclusion When astragalus propinquns injection was used earlier to cure ICH, it can decrease the rate of cell apoptosis and caspase-3 protein expression around the hematoma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brain hemorrhage; astragalus propinquns injection;cell apoptosis;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据统计,在我国,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的40%~50%,是脑卒中死亡率最高的临床类型,脑出血后30天内病死率接近50%,许多存活者遗留明显的神经功能缺失[1]。目前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虽较以往有很大进步,如超早期手术、微创技术清除血肿和综合治疗等[2],但由于影响脑出血疗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脑出血仍具有相当高的死亡率。近年来, 有人尝试采用活血化瘀药黄芪治疗急性期的脑出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3],但目前对于该药治疗脑出血的时机和机制问题尚不清楚。基于此问题,本实验欲在不同时间给予黄芪注射液,采用TUNEL染色和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血肿周围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指标,以期达到早期应用黄芪治疗脑出血后观察其疗效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 SD大鼠雌雄不限200只,体重300~350g,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医动字 第08-005号)。

    1.1.2 主要试剂 黄芪注射液(哈尔滨圣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Z23020820);Ⅶ型胶原酶(sigma公司);TUNEL荧光检测试剂盒(Promega公司),Caspase-3多克隆抗体(北京中衫生物公司),DAB染色试剂盒(武汉博士德公司)。

    1.2 方法

    1.2.1 动物分组 将大鼠(雌雄不限)随机分成4个治疗组:手术同时治疗组、术后6h治疗组、术后12h治疗组、术后24h治疗组和1个出血对照组。各治疗组每日给予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1次,剂量为8ml/(kg·d)(1ml=2g原药材),出血对照组不予治疗。每日进行神经功能评分1次,治疗组分别于第4天和7天处死。

    1.2.2 脑出血大鼠模型制作 根据脑立体定位图谱于大鼠前囟后0.2 ㎜,中线右侧旁开3.0㎜钻孔,暴露硬脑膜。微量进样器吸取1.0μg /μlⅦ型胶原酶0.25μl,以硬脑膜平面为零点,缓慢进针,深度为5.0 ㎜,缓慢注入药物,注射完毕后留针10 min,缓慢退出微量进样器,清洁伤口,缝合头皮,术后保温。

    1.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石蜡切片,采用ABC法,DAB显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在200倍视野下,随机观察并计数血肿周边3个不重复视野的Caspase-3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目。

    1.2.4 细胞凋亡的检测 取与免疫组化染色相邻切片,用末端脱氧核糖核苷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在暗室内荧光显微镜下观片,在200倍视野下,随机观察并计数血肿周边3个不重复视野的TUNEL反应阳性细胞数目。

    1.2.5 结果分析 结果用x±s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显著性水准均为α=0.05。

    2 结果

    2.1 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麻醉苏醒后,两组动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根据Berderson评分标准对术后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各组评分情况见表1,神经功能变化情况见图1。表1 脑出血后各时相点神经功能评分 注:*P<0.01,VS ICH group

    2.2 TUNEL荧光染色 TUNEL荧光染色阳性细胞是核周染色质浓缩呈明亮点状的黄绿色细胞。ICH各组、各时间点凋亡细胞表达情况见表2。 表2 各组血肿周围区TUNEL阳性表达情况注:*P<0.01,VS ICH group; ★P>0.05,VS instantly treated group; △P>0.05,VS 12h group; ● P<0.01,VS instantly treated and 6h group

    2.3 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 Caspase-3染色阳性的神经细胞,胞浆呈棕黄色,高倍镜下观察Caspase-3表达显色深的神经细胞形态较为正常,细胞核尚完整。各治疗组均比出血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见表3。 表3 各组血肿周围区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注:*P<0.01,VS ICH group; ★P<0.05, VS 6 h group; △P<0.01,VS 6h group; ●P<0.01, VS instantly treated group

    3 讨论

    脑出血是一种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迄今为止对脑出血的治疗虽较以往有很大进步,但脑出血急性期仍无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脑出血仍具有相当高的死亡率[2]。 有文献报道临床应用益气消肿药黄芪治疗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3],但目前对于该药治疗脑出血的时机问题尚不清楚。近几年在脑出血的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文献表明,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血流量下降,相对于严重缺血性卒中而言属于轻中度脑缺血,轻微脑缺血伴随着大量激活的细胞因子外渗所导致的细胞凋亡,是脑出血后细胞死亡主要途径之一[4]。

    细胞凋亡是一个多步骤发生的受多基因调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蛋白酶(cysteinyl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 caspase)家族的激活。其中caspase-3是哺乳动物细胞凋亡中的关键酶,在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网络中居核心地位[5]。Nicholson等[6] 研究发现敲除Caspase-3基因,大鼠神经系统及大脑发育过程中的程序性死亡被干扰,出现细胞增生发育失控。此结果表明Caspase-3在大脑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应用相邻切片分别进行Caspase-3免疫组化和TUNEL荧光染色,两者阳性细胞范围及时间变化基本一致。说明caspase-3在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脑出血后脑内血肿,中医认为离经之血,即为瘀血,治法也应活血化瘀。祖国医学认为血瘀是中风的本质,活血化瘀是治疗中风的根本大法,但在治疗时机上存在较大争议。有学者认为活血化瘀不论在早期先驱症状、发作期,还是恢复期均可应用。特别提出,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控制出血,不是采取止血方法,而是应用活血止血、化瘀止血、理气止血等法。

    黄芪为传统的益气利水中药之一,含有丰富氨基酸,微量元素硒、铁、锌及黄酮、黄酮类似物、黄芪皂苷类和黄芪多糖等多种成分。据报道黄芪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7],抗脂质过氧化、降低自由基生成或增加自由基清除、抗氧化及稳定细胞膜,增加组织细胞抗缺血缺氧能力[8,9]。

    本实验结果证明:(1)实验性ICH后使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有效。(2)6h治疗组和12h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组。从行为学表现来看,在术后12h、24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出血同时治疗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术后4天评分发现出血同时治疗组和6h治疗组神经功能明显好于出血对照组。从TUNEL阳性表达情况来看,各治疗组凋亡率低于出血对照组,出血后第4天时间点上6h治疗组与出血同时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但6h组凋亡率明显低于24h组(P<0.01),12h组与24h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7天时间点上,手术同时治疗组和术后6h治疗组凋亡率都显著低于24h组(P<0.01)。从各组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来看,各治疗组均比出血组明显降低(P<0.01),其中手术同时治疗组和术后6h治疗组都比24h治疗组明显降低(P<0.01),6h治疗组比12h治疗组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5)。综上所述,黄芪注射液治疗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可明显减少血肿周围的细胞凋亡率,特别是6h内用药效果优于其他实验组。

    【参考文献】

    1 王永炎,刘柄林.中风病研究述评.中国中医急症,1995,4(2):51-55.

    2 Prasad K,Browman G,Srivastava A, et al.Surgery in primary supratentorial intracerebral hematoma: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J Acta Neurol Scand,1997,95:103-110.

    3 杨丽阳,曾凯军,王致道. 黄芪注射液治疗脑出血临床观察. 中国中医急症,2002,11(6):461.

    4 Kohji M,Wei M,Xiaoring W,et al. Evidence for apoptosis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rat striatum.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0,20(2):396-404.

    5 金伯泉.细胞和分子免疫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02 -208.

    6 Nicholson DW, Ali A.Identification and inhibition of ICE/CED-3 protease necessary for mammalian apoptosis.J Nature.1995,376:37-43.

    7 卢巧风.人参、黄芪对大鼠中性粒细胞趋化影响.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87,16(2):97-98.

    8 汪德清,沈文梅,田亚平,等.黄芪的三种提取成分对氧自由基作用的影响.中国药理学通报,1994,10(2):129-132.

    9 汪德清,沈文梅,田亚平,等.黄芪活性提取成分对膜脂质过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中国中药杂志,1996, 21(12):746-748.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科研基金(W2006-02)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科研基金(J2006-09)资助项目

    作者单位:750004 宁夏银川,宁夏医学院基础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Δ通讯作者)

  (编辑:宋 冰)

日期:2007年4月26日 - 来自[2006年第7卷第24期]栏目

专家称黄芪泡茶喝可驱春困

  快报讯 (记者 张星) 春意渐浓,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了“春困”:不时犯困、打哈欠,工作时也提不起精神,丢三落四的。如何解决“春困”呢?记者昨天采访了医学专家。

  江苏省中医院的专家说,春天气温回升,血管、毛孔渐渐扩张,皮肤里的血液循环开始旺盛,导致供给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使人产生困倦感。不少人认为,应付“春困”就要多睡觉,以为这样可以使自己精神起来,其实春天睡眠过多反而无法缓解“春困”,只会觉得更困。

  缓解“春困”,首先要合理运动,当困意袭来时,可以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起身活动一下肢体,因为长时间保持某种姿势,会使循环血量减少,使大脑及内脏器官的功能受到限制,从而产生疲劳。常坐办公室的人群犯困时,可适当做头部按摩缓解症状。

  赶走“春困”还可以通过饮食进行,每次可以将30-50克的山药与骨头、鸡肉等烹汤,食用一周就会有效果;用15克黄芪来泡茶喝,或者用15克黄精泡茶喝,都能起到驱赶“春困”的作用。经常开车的驾车族或者长途司机,可以在茶水里加入枸杞子饮用;对于经常用脑的学生或者脑力劳动者来说,可以在汤里加入益智仁和茯神各30克烹饪服用。

日期:2007年4月6日 - 来自[饮食]栏目

黄芪血清药理对HDF细胞p16mRNA表达及端粒长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2007年04月02日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 Vol.21 No.9 P.789-791 7 (佳木斯)为了观察黄芪血清对人胚肺二倍成纤维(HDF)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16mRNA表达及端粒长度影响。研究者以黄芪水煎剂灌胃家兔获得含药血清,以含黄芪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HDF细胞,同时以不含黄芪的家兔血清作空白对照,比色法检测HDF细胞的SOD活性、RT-PCR检测p16mRNA表达及TRF-Southern blot法检测HDF细胞端粒长度变化。结果含黄芪血清培养基培养的HDF细胞与空白血清培养的HDF细胞比较SOD活性增加,p16mRNA表达减少,端粒酶长度增加。可见含黄芪血清的培养基通过增加HDF细胞SOD活性,减少p16mRNA表达,抑制端粒缩短而起到抗衰老作用。

人参与黄芪的区别使用

人参与黄芪是临床上常用的补气药,这是众所皆知的。既然都是补气药,为什么又要区别使用呢?因为人参与黄芪补气各有侧重,如果不区别使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再则,用之不当,还会增加病人的痛苦,造成药物之浪费。为此,笔者特将此问题书之如下,以飨读者。  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黄芪味甘,性温,两者虽然都能补气之作用,但前者更强。此外,人参尚具有止渴生津和安神之作用,这是黄芪所不具备的。黄芪的补气作用,远不及人参,然而,黄芪其补偏于走表,其升阳、固表、内托和利尿消肿等功效,却为人参所无。鉴于它们之功效同中有异所以必须区别使用。  人参为大补元气之品,以其能益气固脱,所以,临床上多用来治疗大病或久病,或血脱致气脱而出现短气神疲,周身乏力,肢冷,汗出而多,脉微欲绝等。本品可单用,也可与附子或黄芪同用,且效果非常满意。大补元气还表现在补益肺肾而平喘方面,如人参配胡桃肉,或人参配蛤蚧治肺肾气虚喘息,或短气不足以息,声音低微,脉虚弱等,皆是其例。人参之补还在于善走中焦,也表现在健脾止泻方面。如人参配白术、茯苓、砂仁、莲米、山药、苡仁等,可治脾胃气虚引起的精神不振,四肢倦怠,食少便溏,或久泻不止等,就是明证。  止渴生津,乃人参之又一功效。因此,在临床上,可用来治疗下述诸种病证:1.热病伤津而见高热,口渴,大汗,气伤液耗,脉大而乏力,可用清热养阴药同用,如人参配石膏、知母等即是。2.温病或暑热伤及气液而见汗出而多,口渴神疲,或津气不足引起心烦失眠,短气自汗,心慌心悸,脉细而弱等,用人参配麦冬、五味子等治之,即是其例。  因为人参还具有安神镇静之功效,所以,它又可用来治疗心肾不交所致之惊悸、恍惚,入睡不安等,且常与酸枣仁、远志等同用。心脾两虚而证见神疲健忘,心悸怔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短气乏力者,用人参配黄芪、当归、白术、龙眼肉等治之,甚为效验。  此外,人参尚有壮阳作用,故随症配伍,可用来治疗阳痿之病。所以然者,以人参能补益肾之元气也。  黄芪之功效与应用,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补气升阳,长于升举之力。常应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崩漏及眩晕乏力,或短气不足以息等,并常与人参、白术、升麻、柴胡等同用;二是固表敛汗。多应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若卫气不固,汗出,又复加外感风邪者,可与防风、白术,以固表逐邪;三是托疮排脓。常应用于疮痈久不溃破,或疮疡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又可用于疮疡溃破之后,气血虚弱,久不收口之患者,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伍金银花、皂角刺、蒲公英等用之;四是利水消肿。常应用于阳气不运所致之虚性水肿。通过黄芪补气健脾,使脾阳得运而水利肿消。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而兼有气虚的,亦可用之,且常与防己、茯苓、白术等同用。  综上说明,人参与黄芪之功效,有同有异,故不可一见气虚就即用之,而应详加辨别。否则,容易弄巧成拙,酿成误治。如邪热伤及气津者,用人参则宜,用黄芪则不妥。因此,应区别使用。 陈国华 四川省成都市 日期:2007年3月4日 - 来自[用药指南]栏目

补阳还五汤及黄芪体外对家兔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活性的影响

2006年12月25日 中医杂志2006 Vol.47 No.8 P.613-615 14 (佛山)为了探讨补阳还五汤及黄芪体外对家兔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活性的作用,阐明黄芪在该方中的配伍机制。研究者将动物分为补阳还五汤全方组、活血组和补气组,采用放射配基受体结合实验,以家兔血小板PAF受体特异结合抑制率为评价指标,探讨3组体外对家兔血小板PAF受体活性的影响。结果3组均能抑制3H-PAF与家兔血小板PAF受体的特异结合,对PAF受体特异结合抑制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活血组、全方组、补气组,各组之间抑制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可见单味黄芪(120g)对家兔血小板PAF受体与3H-PAF的特异结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黄芪与方中活血药配伍后,能使后者拮抗血小板PAF受体的作用明显减弱,使全方拮抗血小板PAF受体的作用缓和,防止大量活血药攻伐太过,体现了补阳还五汤"祛瘀而不伤正"的配伍机制。 日期:2006年12月27日 - 来自[药理学]栏目

参麦注射液联用黄芪注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7例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症疾患,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2年9月~2005年3月笔者采用参麦注射液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CHF患者67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7例CHF患者均为住院病人,且经临床、X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确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是根据美国心脏学会(NYHA)的心功能分级。其中男43例,女24例,年龄46~82岁,平均61.2岁,心衰病程1.7~18年,平均(14.7±2.1)年;原发病:冠心病24例,高血压心脏病18例,风心病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1例,扩张型心脏病6例。心功能Ⅱ级17例,Ⅲ级36例,Ⅳ级14例。

  1.2  治疗方法

  参麦注射液(主要成分是人参和麦冬,每支10 ml)60 ml,黄芪注射液(每支2 ml,每毫升含黄芪生药2 g)20 ml一同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50~20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用1~3个疗程。用药期间停用洋地黄类及非洋地黄类正性强心药物,停用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的其他西药。

  1.3  观察指标 

  (1)心悸、胸闷、喘憋、水肿减轻及消失时间。(2)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射血分数EF值,舒张早期左室充盈速度最大值E峰与舒张晚期心室充盈最大值A峰比值(E/A)。(3)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计算心脏指数(CI)及肺动脉楔压(PCWP)。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心衰完全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级,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临床症状改善。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2.2  治疗结果 

  67例病例中,显效32例,有效19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6.1%。

  2.3  心功能各参数(EF、E/A、CI、PCWP)变化比较 

  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

  3  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现代研究认为其基本病因是原发性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导致心肌失代偿。其病理改变是心室扩大、心室肥厚、心肌细胞减少、心肌纤维化导致心室收缩舒张功能障碍。中医学认为本病属胸痹、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治以益气养血、活血利水为法。参麦注射液主要成分是人参和麦冬,具有补气升阳、扶正固本之功效,可强心升压,改善冠脉血流量,增强机体耐缺氧能力,减少心肌耗氧量,保护和修复心肌细胞,促进心肌收缩,改善微循环。黄芪注射液是将黄芪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制成的注射用中药针剂。具有益气养心,扶正祛邪的功效,能显著增加心肌收缩力,抑制心律失常,改善微循环,使血管扩张增加心肌血流量,降低血压,从而起到保护心肌细胞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参麦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联用可起到协同作用,有益于心衰的控制,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观察67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用参麦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各参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76.1%,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故不失为治疗心衰的一种合理方法,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疗效可靠,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单位: 1 266300 山东胶州,胶州市人民医院ICU

        2 266300 山东胶州,胶州市胶西镇卫生院

日期:2006年12月19日 - 来自[2006年第4卷第9期]栏目

黄芪注射液并用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黄芪注射液并用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pdf)

     【摘要】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并用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4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为常规西药和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比较两组血压、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改变。结果  两组在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经4周治疗后,两组血压、UAER、尿β2-MG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FBG、Scr、BUN治疗组较对照组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并用贝那普利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早期DN临床疗效比常规西药联合贝那普利疗效显著,其机理与降低TGF-β1,改善DN早期的肾脏高灌注、高滤过等有关。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贝那普利;早期糖尿病肾病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combined use of radix astragali injection and benazepril for treatment of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

    Qiao Jing.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Zhoupu Hospital, Nanhui District, Shanghai 20131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the combined use of Radix Astragali injection (RAI) and benazepril for treatment of e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 (DN). Methods   Forty patients with early DN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group (n=20) treated by benazepril and the experiment group (n=20) treated by RAI and benazepril. Additionally, the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ation was used by all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Blood pressure, 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 uricβ2-microglobulin (β2-MG),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serum creatinine (SCr),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and plasma albumin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for all participants and data were collected. Changes of these indexes were compared within a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baseline data in all these indexes between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four weeks of the treatment, blood pressure, UAER and uricβ2-MG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ed in both groups (P<0.05 or P<0.01) and the decreases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more obvious. The FBG, SCr and BUN levels of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sligh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RAI and benazepril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ation has a better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DN than only benazepril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ation. Its mechanisms are related with decreasing TGF-β1, improving early high renal perfusion and filtration of DN and so on.

    【Key words】  radix astragali injection;benazepril;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其死亡原因之一。据1999年上海市肾脏病登记系统的统计资料,DN约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14%[1],既严重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又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DN临床上以出现持续的蛋白尿为主要标志,故要减轻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及向终末期进展的速度,关键是减少蛋白尿。本院应用黄芪注射液并用贝那普利治疗早期DN,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我科2000年6月~2005年6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按Mogensen的DN分期标准[2],诊断为DN Ⅲ期,即微量白蛋白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在20~200μg/min,持续>3个月。

    1.2  分组  将入选的4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男11例,女9例;年龄35~66岁,平均(48.8±12.9)岁;病程5~22年,平均(12.8±7.3)年;空腹血糖(FBG)(8.23±2.78)mmol/L;收缩压(SBP)(145±11)mmHg,舒张压(DBP)(90±10)mmHg;UAER(96.74±36.42)μg/min。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34~68岁,平均(49.1±13.4)岁;病程4~21年,平均(13.5±6.9)年;空腹血糖(FBG)(8.30±3.01)mmol/L;收缩压(SBP)(144±12)mmHg,舒张压(DBP)(91±12)mmHg;UAER(95.86±38.51)μg/min。两组高血压均发现于糖尿病之后(不使用ARB、ACEI制剂控制血压),并除外发热、感染、心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毒性药物应用、其他肾病、肾动脉狭窄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FBG、血压、肾功能等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贝那普利(商品名:洛汀新)片,口服1次10mg,每日1次。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黄芪注射液20ml,加在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均包括低盐低蛋白糖尿病饮食,戒烟酒,适量运动及降糖、降血脂等常规治疗。

    1.4  观察指标  各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压、FBG、Scr、BUN、血浆白蛋白、血钾、UAER、尿β2-MG等水平变化,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1.5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及Scr、BUN比较  见表1。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血压、Scr、BUN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Scr、BUN治疗组比对照组稍低,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Scr、BUN的变化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1

    2.2  两组FBG、UAER、尿β2-MG、血浆白蛋白比较  见表2。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FBG、UAER、尿β2-MG、血浆白蛋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FBG治疗组比对照组稍低,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UAER、尿β2-MG均有明显下降(P<0.05,P<0.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白蛋白略有提升,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2  两组治疗前后FBG、UAER、尿β2-MG、血浆白蛋白的变化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ΔP<0.05

    2.3  副作用  两组患者全部完成4周疗程,未有血钾升高、干咳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DN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包括高滤过、肾脏和肾小球的肥大、细胞外基质的堆积、肾小球基底膜的增厚和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的异常。长期的高血糖、糖基化终产物、多元醇通路活性的增高、蛋白激酶C活性的增高、肾小球内压的增高、多种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以及遗传基因易感性等因素在DN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3]。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最强的致纤维化的因子之一[4]。肾小球的高压、高代谢、高灌注,必然会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从而使肾小球基底膜出现非选择性的大口径,即机械性屏障损害,使蛋白尿大量产生。尿微量白蛋白的出现既是其早期的主要特征,又是使其肾脏发生、发展的一个因素。

    黄芪注射液为中药黄芪的提取物。据研究[5],黄芪能减轻DN大鼠早期肾脏肥大,降低模型大鼠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使糖尿病大鼠升高的肾血浆流量(RPF)、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降低,并使肾皮质、髓质内升高的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基因表达明显下调,从而部分纠正DN早期的肾脏高滤过、高灌注。另据报道[6],黄芪可减少慢性肾脏病患者尿中蛋白的排出,降低链佐菌素致糖尿病大鼠尿蛋白的排出,并抑制肾肥大、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皮质Ⅳ型胶原蛋白和TGF-β1的表达。

    贝那普利为第3代长效含巯基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其对肾出球小动脉扩张作用大于入球小动脉,直接降低肾小球内压,从而改善GFR和减少尿白蛋白(UAE),对血压正常但已有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的DN病人,也能改善肾功能和UAE[7]。另可抑制缓激肽降解而升高血浆和组织缓激肽及前列腺素E(PGE)含量,恢复毛细血管正常功能。尚有抑制系膜细胞增生,水解胶原,防止基底膜增厚等作用。其独特的肝肾双通道清除特征,较其他ACEI更适用于DN的治疗。

    本文在饮食控制、常规西药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基础上,用黄芪注射液合并贝那普利治疗早期DN 4周,与单纯使用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血压、UAER、尿β2-MG均有明显下降,其中UAER、尿β2-MG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早期DN,短期减少蛋白尿疗效显著,两者有协同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TGF-β1,减轻DN早期肾脏高滤过、高灌注等有关。

    综上所述,DN早期微量白蛋白尿经治疗是可逆的。应加强宣教,力争早期诊断、尽早合理治疗,从而延缓肾脏病情进展,且中药黄芪费用低廉,药源充足,无不良反应,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临床内科学-新进展、新技术、新理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74-182.

    2  Mogensen CE. Early diabetic renal involvement and nephropathy. In:Alberti KGMM,Krall LP.The Diabtes Annual.Vol 3,Amsterdam,Elsevier Scinence Publishers,1987,306.

    3  郑法雷,章友康,陈香美,等.肾脏病临床与进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83-93.

    4  徐郁杰,张庆怡,陆敬,等.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1表达的影响.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14:312-315.

    5  祁中华,林善锬,黄宇峰.黄芪改善DN早期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研究.中华糖尿病杂志,1999,7(3):147-149.

    6  徐郁杰,张庆怡,吴青杰.黄芪DN大鼠早期肾肥大和蛋白尿的影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7,17:357-359.

    7  王海燕.肾脏病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58-967.

   作者单位:201318 上海,上海市南汇区周浦医院肾内科

  (编辑:张  彦)

日期:2006年12月18日 - 来自[2006年第7卷第18期]栏目

黄芪注射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静滴。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7%和7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71,P<0.05)。治疗组平均止泻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U=3.23,P<0.01;U=4.03,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关键词】  秋季腹泻;黄芪注射液;婴幼儿

      秋季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笔者于2004年10月~2005年12月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3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入选60例患儿符合下列条件:(1)年龄6个月~3岁;(2)发病时间为每年10月初~12月底;(3)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吐、腹胀或上感症状;(4)粪便为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脓血及黏液;(5)大便镜检:可见脂肪球或偶有少量白细胞。均符合秋季腹泻诊断标准[1]。

    1.2  病例分组  将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入院前腹泻次数<10次/d者16例,>10次/d者14例,腹胀12例,轻度脱水11例,中度17例,重度2例;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腹泻次数<10次/d者13例,>10次/d者17例,腹胀12例,轻、中、重度脱水分别为12例、16例、2例。两组病儿之间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以继续喂养,抗病毒治疗,有脱水者给纠正脱水,能口服者给予思密达口服止泻,轻度脱水给予口服补液盐,每腹泻1次口服50~100ml,直至腹泻停止;中重度脱水予以静脉补液,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维持酸碱平衡。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黄芪注射液5~10ml,加入5%GS100ml静滴,1次/d。两组均不用任何抗生素。

    1.4  疗效标准  参照全国第二次小儿腹泻会议规定。显效:用药24~48h,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d或恢复到正常次数,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用药48~72h,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d,大便性状好转,水分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用药后72h,腹泻次数仍>2次/d或性状无明显好转,甚至病情加重而更换药物者。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卡方检验和U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表1可见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4.71,P<0.05)。

    2.2  病程比较  治疗组平均止泻时间为3.10天,对照组为4.42天;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为3.85天,对照组为4.89天。治疗组平均止泻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U=3.23,P<0.01;U=4.03,P<0.01)。结果表明,黄芪注射液治疗秋季腹泻有良效。

    2.3  副作用  黄芪注射液可引起过敏反应,但笔者在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此方面副作用。

    3  讨论 

  婴幼儿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病毒侵犯肠绒毛上皮细胞,使胃肠道吸收功能降低,引起水样腹泻,发热呕吐,其发病除与病毒的数量、毒力有关外,还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主要是该年龄组的患儿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和血液中免疫球蛋白 IgM、IgA 及胃肠道分泌型IgA较低有关。近年来国内文献报道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急性期全 T 细胞( CD3)及 T辅助=诱导细胞( CD4)减少,细胞免疫受到抑制,免疫反应低下[2]。近年来研究证明,黄芪有增加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作用,促进中性粒细胞趋化运动,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液中IgM、IgA升高,分泌型IgA增加,细胞免疫功能增强,促进细胞DNA合成。另外能提高患儿细胞诱生干扰素的能力起到抗病毒的作用[3]。黄芪[4]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硒、铁、锌等,黄酮及黄酮类似物,黄芪皂甙类和黄芪多糖等成分,能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对羊红细胞的免疫玫瑰花环形成,促进PHA诱导的体内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细胞免疫,同时能增加自然杀伤细胞和单核巨噬系统功能,诱生干扰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复制。因目前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病因治疗难以奏效,所以治疗关键是调整患儿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肠道分泌,及时修复受损肠黏膜,并对症治疗,才能缩短病程,及时治愈。根据上述原理,笔者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结果显示治疗组大便好转及止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在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方鹤松,魏承琉,段恕诚,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

    2  李泳,高铁铮,周建华,等.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观察及意义.临床儿科杂志,1994,12(3):154.

    3  刘星楷.黄芪成分和药理性研究进展.上海医药,1995,2:24-25.

    4  张丽萍.黄芪治疗病毒性疾病研究进展.中医药信息,2001,18(2):16.

     作者单位: 301800 天津,天津宝坻区中医院儿科

  (编辑:海  涛)

日期:2006年12月18日 - 来自[2006年第7卷第17期]栏目

补中益气汤之经方新用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有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作用。为治脾胃气虚和气虚下陷而设,为甘温除大热的代表方。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应用该方治疗多种疾病,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用治中老年人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和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气淋)泌尿系感染多见于中老年人,尤以女性患病率最高。

  临床以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为常见症状;前列腺肥大为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尿频、尿急、尿有余沥为主要表现。治疗多以中药清热利湿、利尿通淋或加用西药抗生素为主。但对长期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中老年慢性泌尿系感染和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患者,多以尿频、尿有余沥为主症,且劳累后加重。同时伴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等脾胃虚弱症状,此乃素体脾虚,或久病多用苦寒,脾阳受损,下元不固。治当健脾补气温肾为主,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常获佳效。患者,女,71岁,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作十多年,每于劳累则诱发,经多方治疗,病情时好时坏,平素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形体消瘦,经常出汗,舌淡苔白脉细。血常规正常,尿镜检白细胞少许。证属脾气不足,肾元不固,治宜补益脾土,温肾降浊,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15g,白术10g,陈皮10g,升麻6g,柴胡10g,党参10g,当归10g,车前子10g,萹蓄15g,瞿麦15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3剂后症状明显减轻,以上继续服用5剂症状基本消失,后改为补中益气丸二丸口服,每日2次,连服20天,追访1年未复发。

    2  糖尿病(消渴)

  糖尿病患者大多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及形体消瘦之三多一少症状,多伴少气懒言,形疲神倦,心悸脘痞,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此乃脾虚不运,湿浊中阻或痼疾已久,久服苦寒之品,消渴未止,脾胃反伤,湿痰中生,血糖无以调节利用而蓄积,尿糖无以固摄而外池,治当健脾益气,生津止渴,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疗效较佳。患者,男,47岁,患乙肝多年,糖尿病3年经多方治疗,效果欠佳,平时多饮多尿,自述每晚饮水二暖瓶(约4000~5000ml),夜尿频多,伴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血糖14.4mmol/L,尿糖(+++)。辨证为消渴,脾肾气虚,中阳不振,痰浊湿冷,津不上呈。治宜温养脾肾,生津止渴。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30g,人参10g,当归12g,升麻6g,柴胡12g,陈皮10g,白术15g,茯苓15g,熟地15g,枸杞15g。水煎服,1日1剂。5天后复诊患者口渴多饮明显减轻,每夜饮水减少一半,以上方继服5剂。三诊时症状基本消失,夜间睡眠6h可不饮水,复查血糖6.5 mmol/L,尿糖(-)。以上方继服10剂改为补中益气丸加六味地黄丸口服1个月,复查血糖、尿糖均正常。上药继服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无复发。

    3  气虚外感 中老年患者,多表现为感冒反复发作,汗出较多,劳累后加重,伴气短乏力等症,治疗以补气健脾增强抵抗力为主,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患者,女,50岁。近2年来发热怕冷反复发作,平时头晕乏力,咳嗽吐痰,口服中西药物后可减轻,但每于劳累后反复发作。近1周来症状加重,虽经消炎退热治疗,病情无好转。查双肺呼吸音粗,舌淡红,苔薄黄,脉细。为脾肺气虚,余毒未解。治宜益气扶阳,解毒祛邪,方用补中益气汤合玉屏风散:黄芪15g,防风15g,白术10g,陈皮10g,升麻6g,柴胡15g,党参20g,当归10g,甘草6g,桔梗15g,水煎服,1日1剂,3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唯感咳嗽吐白痰,以上方继服3剂诸症悉除。嘱其每于冬春季节交替时服补中益气丸4盒以防感冒,增强抵抗力。

    4  讨论补中益气汤所治方证是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形成的一系列病证。

  方中黄芪益气为君,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为臣,配陈皮理气,当归补血均为佐药,升麻、柴胡升举下陷清阳,为补气方中使药。现代药理研究,黄芪含有生物活性多粘体,对诱生病毒干扰素有促进作用,并能调节增强免疫功能,增强肌体抵抗力[1]。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能增强肌体抵抗力,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血糖及胆固醇[2]。白术有利尿、降血糖及抗菌作用[3]。诸药相配相得益彰,起到调理脾胃、升阳益气、增强肌体抵抗力等作用。本方临床应用广泛,使用方便易行,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储大同.黄芪的临床应用与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6):327.

    2  山东中医学院中药方剂研究室.中药方剂学(上册).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6,623-624.

    3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词典(上册).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671-672.

   作者单位: 271600 山东肥城,肥城市人民医院   

   (编辑:张  彦)

日期:2006年12月18日 - 来自[2006年第7卷第17期]栏目

黄芪注射液治疗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分治疗组60例(男51例,女9例,年龄36~71岁),对照组40例(男33例,女7例,年龄38~70岁)。治疗组以黄芪注射液20ml(黄芪40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肌苷0.4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滴,每日1次,两组疗程皆为20天。结果  治疗组对改善临床症状、消除腹水,肝功能恢复有显著效果(P<0.01),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黄芪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肝药物。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肝硬化;实验室指标

      为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我院用黄芪注射液治疗6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按照内科学第五版治疗标准经临床确诊为肝硬化的10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51例,女9例,年龄36~71岁。对照组40例,男33例,女7例,年龄38~70岁。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黄芪注射液2ml(黄芪40g)(成都地奥制药公司生产)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为肌苷0.4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滴,每日1次;两组疗程皆为20天,不同时应用其他护肝药物。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乏力、纳差、恶心、腹胀、肝痛、低热。体征:腹水、下肢浮肿。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血小板、乙肝病毒(HIV)、SGPT、血胆红、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肾功能、尿常规。

    1.4  疗效评定  症状、体征减轻或消失为有效。无变化为无效。实验室指标:红细胞升高0.2×1012/L,白细胞升高0.2×109/L,血小板升高0.2×109/L,白蛋白升高1g/L为有效,无变化及降低为无效。球蛋白降低1g/L,SGPT降至正常,胆红素降低2μmol/L为有效,无变化及升高为无效。

    2  结果

    2.1  症状和体征变化  治疗组病人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腹胀的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与对照组比P<0.01,但肝痛、低热的变化两组差别不显著P>0.05。在体征上,腹水、下肢浮肿的消退与对照组比P<0.01(见表1)。表1  两组病人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变化

    2.2  实验室指标的变化  治疗组血常规、血小板、HBV、SGPT、白蛋白、球蛋白、胆红素有不同程度好转,与对照组比P<0.01,但尿常规、肾功能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见表2)。表2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本文采用随机对照法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肝硬化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显著。在改善临床症状、消退腹水及下肢浮肿,肝功能实验室指标都有明显的变化和好转,无不良反应。

    黄芪具有增强抗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它在体液免疫,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的活性,对体细胞,自然杀伤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诱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多方面表现出多种生理活性。是具有双向作用的免疫调节剂,它能促进DNA合成、加速肝脏分化增殖。黄芪还能促进各类血细胞的生成、发育及成熟过程,促进骨髓造血。黄芪能显著增加亮氨酸渗入血清和肝脏蛋白质合成的速率,促进蛋白质的更新。黄芪还具有消除体内氧自由基的作用,使氧自由基的消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提高,过氧化脂质含量降低,从而减轻自由基对肝细胞的损伤,起到改善肝脏供血,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防止肝脏受肝炎病毒的损害。总之,黄芪注射液是一个安全、有效的可以治疗肝硬化的药物。

    作者单位: 437200 湖北嘉鱼,嘉鱼县中医院内科

  (编辑:李  木)

日期:2006年12月18日 - 来自[2006年第7卷第16期]栏目

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赵燕玲博士在导师王宗仁教授指导下,开展的“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课题日前完成,这项研究证明,黄芪通过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可抑制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利水退肿等功效,作为一种传统中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用于气虚血瘀之偏枯和半身不遂等证,主要取其补气益血以养筋脉。已有研究证实黄芪及其活性成分可降低缺血脑组织的自由基含量、减轻缺血后脑水肿、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大脑局部血流量等作用。再灌注损伤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加重和神经功能难以恢复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神经细胞凋亡是一种受基因调控的自主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环节。Bcl-2是抑制细胞凋亡的重要基因之一。
  为探讨补气益血中药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赵燕玲博士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组、假手术组,每组12只。模型组以生理盐水每日10mL/kg灌胃,每天一次,7天后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小时再灌注模型,6只在再灌注6小时麻醉状态下处死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法与医学图像分析结合的方法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剩余6只在再灌注24小时麻醉状态下处死取脑,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TUNEL)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黄芪组以黄芪煎剂每日6g/kg灌胃7天,其余处理同模型组。假手术组不阻塞大脑中动脉,其余处理同模型组。
  研究结果显示,TUNEL阳性神经细胞数目: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P<0.01),黄芪组低于模型组(P<0.01)。Bcl-2阳性细胞数目:模型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黄芪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Bcl-2蛋白平均灰度:模型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黄芪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
  结果表明,黄芪可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数目。提示黄芪可通过增强抑制凋亡基因的表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细胞凋亡,这是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日期:2006年12月16日 - 来自[药学研究]栏目

黄芪——补气诸药之最

□ 赵民生  山东省滨州市中心医院
  黄芪素以“补气诸药之最”著称,是最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肺、脾二经,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黄芪可单味使用,也可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黄芪具而补而不腻的特点,若与人参,党参等补药配伍则效果更好;与芍药、甘草、桂枝、良姜、饴糖等药配伍可以治疗脾胃虚寒、慢性肠炎、胃炎、腹泻等症;与升麻、甘草、当归、人参、柴胡等药物配伍可治疗内脏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等症;与茯苓、菟丝子、白术、当归等配伍是治疗妇科良药;与防风、麻黄根、浮小麦配伍是治疗年老体弱者所患表虚感冒的良药。由于黄芪有补气利尿、消肿等功效,与茯苓、薏苡仁、防己等药配伍时又是治疗急慢性胃炎的良药。又因黄芪具而托毒、生肌的功能,在治疗疔疮及慢性阑尾炎等疾病时也常常选用黄芪治疗。可见黄芪是配方用量最多的中药品种之一,亦是中成药组方的重要原料。目前含黄芪的中成药有300多种,有丸剂、片剂、胶囊、浸膏、口服液、药酒等多种剂型,其中十全大补丸、人参归脾丸、安神养心丸、补中益气丸、补肺丸等为传统中成药,目前仍为患者青睐的补益良药。近年来研制出的黄芪注射液、脑络通胶囊、人参北芪片、阿胶补血膏、蛤蚧参芪补浆、复方阿胶浆、雪莲归芪口服液等新药,以及多种营养滋补保健品,如北芪精、参芪蜂王浆等,也深受人们的欢迎。
  现代研究表明,黄芪有可靠的降血糖功效,并揭示了黄芪抗高血糖的作用不是通过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或释放,而是通过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来介导的,即通过影响受体后信号传导来发挥作用。黄芪能防治因辐射造成的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的减少,促使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增生,并能预防腹腔巨噬细胞因照射而致的吞噬功能下降。黄芪有促进骨髓造血机能,使骨髓生长旺盛的作用。黄芪对多种自由基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可防止生物膜的脂质过氧化。黄芪中硒的含量较高,可以参与多种酶的合成和活化,保护细胞免受生物氧化过程的损害。黄芪可使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值低下的大鼠恢复到正常水平。黄芪对大鼠肾毒血清性肾炎有防治作用,能使肾脏病理改变减轻,尿中蛋白质量显著降低,能延迟尿蛋白与高胆固醇症的发生。与辅酶Q10配伍治疗肾衰动物,可明显改善肾功能,使血肌酐下降,对肾实质细胞代谢有明显改善作用。
资料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日期:2006年12月12日 - 来自[辨药识药]栏目

张海峰应用黄芪经验举隅

    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能补气升阳益气固表,为补气要药。张海峰教授临床善用黄芪,且用量颇大,随配伍药物不同,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今将其临床常用且较有特色的几点介绍如下。

  1 黄芪配肉桂治胃下垂

  胃下垂多见于体形瘦长之人,一般症状常有进食后脘腹胀满,行走站立时更甚,卧床则舒,胃中漉漉有声,恶心,嗳气,大便或结或溏、眩晕、心悸,四肢乏力或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弦或弱。中医辨证属中气下陷和阳虚停饮之证。《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有“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渭之痰饮”的论述。张老喜用补气升提法合温阳涤饮法治疗,以黄芪配肉桂为主药,常加白术、茯苓、泽泻、枳壳、升麻、神曲等药,久服有效,可制成丸散剂长期服用。张老以黄芪、肉桂为主药,即取补中益气丸合苓桂术甘汤之意。张老用苓桂术甘汤时,多以肉桂代桂枝,所以,用苓桂术甘汤送服补中益气丸亦可。单用补气升提法或单用温阳涤饮法治疗则效果较差。

  例1. 男,54岁,1974年2月就诊。胃肠钡餐检查确诊为胃下垂已数年。刻下主要症状:胃中终日漉漉有水声,中脘部怕冷,有时觉闷胀,少气懒言,食欲不振,喜食干燥香炒食物,食后胃中舒适,多饮汤水反觉难受,甚至必呕吐干净方快,口淡不渴,舌质淡红,苔白滑,脉沉细缓无力。辨证:中气下陷,寒饮留中。治法:温阳涤饮,升提中气。处方:茯苓30g,肉桂9g,焦白术12g,炙甘草9g,炙黄芪24g,升麻9g。水煎服,日1剂。服5剂后,中脘畏冷减轻,原方肉桂改为6g,再服10剂。三诊时诸症均有改善,而胃中漉漉之声大减,脉象有力。处方:茯苓30g,肉桂6g,白术12g,炙甘草9g,炙黄芪30g,升麻9g。10剂后胃中漉漉之声完全消失,脉象均匀有力。为巩固疗效,嘱服黄芪建中汤20剂,其中黄芪用量为30g。

  2 黄芪配柴胡治长期低热

  某些原因不明的发热,病程较长,体温一般在38℃以下,此多属非感染性发热,所以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症状可见:少气懒言,神倦乏力,时或口干,纳减,大便软溏,舌淡苔黄,脉虚或虚数等。服养阴清热药无效或热反加甚,此即李东垣所说的“阴火”。张老多以甘温除热法治疗,取东垣升阳益胃汤之意。以黄芪配柴胡为主药,柴胡本可退热,但治此类发热,不配黄芪则少效,常加葛根、陈皮、郁金、苍术、白术、当归等。
 
  例2. 男,50岁,1975年7月就诊。低热已60天,经各种检查,原因不明。现症:低热,体温37.5~37.7℃,四肢无力,饮食乏味,大便每日3次,软溏便,口干思热饮,微恶寒,夜寐不安,舌质红,有暗蓝斑块,苔薄黄,脉虚细略数,重按无力。辨证:气虚发热。治法:助气升提。处方:黄芪20g,党参15g,柴胡12g,当归10g,焦白术5g,升麻6g,陈皮5g,五味子3g,甘草3g。水煎,日1剂。服6剂低热渐退,体温37.4℃(早晨正常),精神好转,四肢有力,仍夜寐欠安,头昏。上方加麦冬10g,服7剂热未再作,精神复原,时头昏,舌质暗蓝色退,薄黄苔,脉不数,重按有力。再服上方7剂,诸症悉除,随访半年未再发。

  3 黄芪配升麻治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多见于肿瘤病人化疗或放疗之后,或部分职业病患者,大都具有一系列气血不足表现,如面色不华、四肢无力、精神倦怠、畏寒、易感冒、脉缓而虚等。张老谓单用四君子汤少效,常以黄芪配升麻为主药,加当归、丹参、知母、枸杞子、阿胶等,即取张锡纯升陷汤合当归补血汤之意,黄芪用至60g以上,升麻用至15g左右,配合饮食调补,可获良效。

  例3. 女,41岁,1976年3月就诊。1974年患者在某矿区工作时,因身体不适、精神疲倦,检查血象发现白细胞减少,后多次检查,白细胞一般为(2.7~3.1)x105/L,其他检查未见异常。曾服利血生等西药,效不佳,现主要症状: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不思饮食,头晕,曾晕倒多次,夜尿多,舌淡有齿印,少苔,脉细。辨证:中气大虚,不能益气生血。治法:助气升提,兼以补血。处方:黄芪60g,党参25g,升麻15g,当归10g,丹参20g,阿胶10g(烊化),红孩儿30g,焦白术6g,炙甘草3g,水煎,日一剂。服10剂后精神好转,食欲有增,脉细。上方加枸杞子10g,如无不适连服60天。60天后患者来函告之一切正常,几次化验血白细胞都在5×109/L以上,已恢复工作。

  4 黄芪配附子治慢性低血压

  低血压临床分为急性低血压和慢性低血压,后者常需服中药冶疗。常见症状有:头晕,甚至晕厥,不耐劳累,畏寒,四肢不温,脉弱无力。中医辨证属气阳不足。张老多用黄芪配以附子为主药治疗,加人参、干姜、五味子、升麻、甘草等,含举元煎合四逆汤之意。

  例4. 女,40岁,1985年2月就诊。头晕,劳累时加重,血压一直在10.7/6.67 kPa左右,伴畏寒肢冷,消瘦,劳累时出冷汗,曾晕倒4次,住院检查未发现其他异常,舌淡体胖,边有齿印,苔白滑,脉弱。辨证:中气不足,阳气虚弱。治法:补气升阳,温阳救逆。处方:黄芪30g,附子10g,干姜8g,升麻6g,五味子10g,白术10g,炙甘草6g,人参5g(另煎)。水煎,日1剂。服7剂后,头晕、畏寒减轻,血压无变化,上方再服10剂,头晕明显减轻,精神好转,劳累时无冷汗出,未再晕倒。以上方出入服药月余,诸症消失,血压在12/8kPa以上。
 
  5 黄芪配防风治虚人外感

  临床常见有些病人反复感冒,不能自愈,或服药良久方能治愈,此以气虚外感为多见,单用解表药往往效果不理想,应扶正以驱邪,益气以解表。张老常用黄芪配防风为主药治疗,如桔梗、白术、陈皮、葱白、前胡等药,含玉屏风散方意。治外感时,黄芪多生用。长时间服用本方可防治感冒。

  例5. 男,42岁,1986年11月就诊。40岁时因胃溃疡并出血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稍着衣不慎则患感冒,且逾月不愈。现症鼻塞、头痛、恶寒、少汗、咽痒咳嗽、平时精神欠佳,纳少,舌淡苔白,脉弦缓,两寸弱。辨证:肺脾气虚,外感风寒。治法:益气解表。处方:生黄芪30g,防风10g,陈皮10g,焦白术10g,桔梗6g,葱白6g,前胡10g,甘草3g。水煎,日1剂。服5剂后感冒症状消失,但两寸脉仍弱。上方去桔梗、葱白、前胡,加枳壳10g,神曲6g,炒谷芽10g、炒麦芽10g。服20剂后患者精神转佳,纳增,两寸脉有力,感冒次数较前明显减少。

  以上只是张老应用黄芪经验之点滴,用之治疗其他病证,如久泄、崩漏、肠疝、肌痿等,亦获良效。

日期:2006年11月24日 - 来自[名家医案]栏目

黄芪丹参复方制剂对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


  本报陕西讯 近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马静博士等在导师王宗仁
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黄芪丹参复方制剂(由黄芪、丹参、红花、
当归、桂枝组成)对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
  氧自由基是造成心肌细胞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心肌是以有氧氧化为主的组
织,富含线粒体。线粒体是机体内源性自由基产生的主要部位,它在利用氧合成
能量的同时,也可产生自由基。因此,线粒体对氧自由基毒性作用十分敏感,心
肌缺血或梗死时,氧自由基可作用于线粒体膜,引起膜磷脂降解,流动性降低,
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损伤。大剂量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导致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
或梗死与人相似。
  为观察黄芪丹参复方制剂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所致急性心肌缺血的防治作用,
马静等选用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芪丹参复方组、硫氮
卓酮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3毫升/千克,每日灌服2次,连续
14天。第15天,皮下三四点注射生理盐水,24小时后相同方法、剂量注射生理盐
水1次。模型组:用同样方法灌服生理盐水3毫升/千克。第15天,皮下三四点注
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5毫克/千克,24小时后相同方法、剂量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
素1次。黄芪丹参复方组:灌服用蒸馏水配成3毫升/千克的黄芪丹参复方制剂溶
液2克/千克,用与模型组同样方法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硫氮卓酮组:灌服用
蒸馏水配成3毫升/千克的硫氮卓酮5毫克/千克,用与模型组同样方法注射盐酸异
丙肾上腺素。观察心肌线粒体中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
物酶活性;观察心肌组织和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及心肌组织的病
理变化。
  结果发现,在光镜下可以观察到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形态正常,无炎细胞浸
润;模型组心肌有片状坏死灶;黄芪丹参复方组及硫氮卓酮组主要出现散在性点
状坏死。黄芪丹参复方组和硫氮卓酮组心肌线粒体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
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
)。模型组心肌线粒体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超氧化物歧
化酶活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黄芪丹参复方组和正常对照组心肌组
织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血清肌酸激酶、乳酸
脱氢酶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黄芪丹参复方组与硫氮卓酮组心肌细胞
病理损伤级别差异不明显,两组与模型组差异明显(P<0.05)。
  黄芪丹参复方制剂的主要成分黄芪及其有效成分黄芪皂苷能降低肌酸激酶和
乳酸脱氢酶含量,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保护细胞结构特别是线粒体结构,提高细
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轻氧自由基对心肌细胞膜的损伤;丹参可抑制白细
胞的趋化性和聚集反应,防止和驱散白细胞在毛细血管内的聚集,因而减少氧自
由基的产生;丹参素可缓解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
氧化物酶活性下降和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可明显缓解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
的心肌线粒体膜流动性下降和脂质过氧化反应。
  研究结果表明,黄芪丹参复方制剂可能是通过降低心肌线粒体中丙二醛含量,
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减轻氧自由基损伤,以达到保
护心肌细胞的目的。
   (张中桥)
日期:2006年9月21日 - 来自[中药制剂]栏目

黄芪、参麦注射液治疗烧伤免疫机制被揭示


  
本报河北讯 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免疫研究室博士生导师王润田教授等人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了黄芪、参麦注射液治疗烧伤免疫机制,为临床合理应用中药黄芪和参麦注射液治疗烧伤提供了实验依据。日前,该项研究获得了河北省科技进步奖。
中药治疗烧伤是我国治疗烧伤的一大特色。中药黄芪、参麦注射液在烧伤临床治疗中已有应用,并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其治疗机制特别是有效治疗的免疫机制是什么?两种中药怎样使用才更为科学合理?一直是中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研究中,王润田等人首先依据烧伤病理学技术原理制作了III度烧伤的小鼠模型;然后依据细胞生物学技术原理、半定量RT-PCR技术原理,观察和检测烧伤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酸性磷酸酶活性、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信使核糖核酸(TNF-αmRNA)和白细胞介素-15信使核糖核酸(IL-15mRNA)表达,还观察和检测了烧伤后使用中药黄芪、参麦注射液治疗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上述4项指标变化情况,并与只烧伤不给药、不烧伤只给药及既不烧伤也不给药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上述4项指标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了烧伤后给药与不给药组小鼠的存活率。
结果发现,烧伤可致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降低,胞内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下降,IL-15mR鄄NA表达波动,TNF-αmRNA明显升高,小鼠死亡率上升;烧伤后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小鼠巨噬细胞功能,但不能降低烧伤后TNF-αmRNA的高表达,不影响IL-15mRNA表达,也不能提高烧伤小鼠存活率,提示黄芪只对烧伤所致巨噬细胞功能减退治疗有益;烧伤后腹腔注射参麦注射液改善小鼠巨噬细胞功能不及黄芪,也不影响IL-15mRNA表达,但能显著降低烧伤后TNF-αmRNA的高表达,提高烧伤小鼠的存活率,提示参麦用于烧伤后高TNF-α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有益;烧伤小鼠的早期死亡可能与TNF-αmRNA的高表达有关。
这些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应用参麦注射液,同时伍用黄芪注射液,既能降低TNF-α高表达,有益于控制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提高烧伤小鼠存活率;又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和消化功能,有益于控制烧伤后感染,从而为临床合理应用中药黄芪和参麦注射液治疗烧伤提供了实验依据。
 (王振岭) 日期:2006年8月2日 - 来自[药理学]栏目

第四军医大学研究证明: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本报陕西讯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研究人员开展的“黄芪对脑缺血
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课题日前完成,这项研究证
明,黄芪通过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可抑制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对脑
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利水退肿等功效,作为一种传统中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已有研究证实,黄芪和其活性成分可降低缺血脑组织的自由基
含量、减轻缺血后脑水肿、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大脑局部血流量等作用。
再灌注损伤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加重和神经功能难以恢复的重要病理生理机
制,神经细胞凋亡是一种受基因调控的自主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是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主要环节。Bcl-2是抑制细胞凋亡的重要基因之一。
  为探讨补气益血中药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
表达的影响,研究者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组、假手术组,每组12
只。模型组以生理盐水10毫升/(千克·天)灌胃,每天一次,7天后线栓法制备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两小时再灌注模型,6只在再灌注6小时麻醉状态下处死取脑,
免疫组织化学法与医学图像分析结合的方法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剩余6只在再
灌注24小时麻醉状态下处死取脑,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TUNEL)法检测大鼠脑
组织神经细胞凋亡。黄芪组以黄芪煎剂6克/(千克·天)灌胃7天,其余处理同
模型组。假手术组不阻塞大脑中动脉,其余处理同模型组。
  研究结果显示,TUNEL阳性神经细胞数目:模型组(49.9±9.8)个/视野,
高于假手术组(1.6±0.6)个/视野(P<0.01);黄芪组(30.2±2.1)个/视野,
低于模型组(P<0.01)。Bcl-2阳性细胞数目:模型组(12.5±1.2)个/视野,
显著高于假手术组(1.7±0.6)个/视野(P<0.01);黄芪组(16.4±2.2)个/
视野,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Bcl-2蛋白平均灰度:模型组(182.8±13.6
),明显低于假手术组(205.9±11.5)(P<0.01);黄芪组(160.8±10.2)显
著低于模型组(P<0.01)。
  结果表明,黄芪可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
亡数目。提示黄芪可通过增强抑制凋亡基因的表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
细胞凋亡,这是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张中桥)
日期:2006年6月13日 - 来自[科教新闻]栏目

郭宪清,张丽香,姜秉荣 :黄芪皂苷类组分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用药指导办公室,黑龙江大庆  1633l6)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荚膜黄芪的干燥根,味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排毒、敛疮生肌、益气补中的功效,含香豆素、黄酮类化合物、皂苷及微量叶酸和数种维生素等,其中黄芪皂苷类组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笔者检索了近20年的有关文献,现综述如下。
1  抗衰老
    黄芪具有增强体质、抗氧化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多方面作用,而这些作用被认为与机体抗衰老机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陈琦等发现毛花黄芪总苷能增强D一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力和抗氧化能力,并有较强的免疫增强作用,证实其具有较强的抗衰老作用。
2  抗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HSV)中的HSV一2可引起生殖道疱疹、病毒性脑炎等多种疾病,还是宫颈癌的协同诱因,而阿昔洛韦(ACV)在治疗时易产生耐药毒株。王志洁等对黄芪总皂苷提取物抗HSV一2活性进行了观察,结果不论是对HSV一2所致细胞病变的抑制试验,还是空斑减数试验,黄芪总皂苷的药效均比ACV强,而且与剂量呈正比关系。
3  抗风湿
    黄芪总皂苷具有抗炎、镇痛和免疫调节作用。基础研究显示,它对关节炎有抑制作用,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
4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4.1  降压作用:张银娣等研究发现黄芪皂苷甲脂质体和黄芪皂苷甲丙二醇液颈外静脉给药对麻醉大鼠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且不为苯海拉明或阿托品所阻断,以后者10.O mg/kg(每隔40 min,连用3次)给药也未见其降压作用有快速耐受现象;以恒流泵法观察了黄芪皂苷甲对麻醉猫的降压作用,结果可使麻醉猫明显降压,并可见直接扩张血管的作用。
4.2  强心作用:孙成文等”’采用心肌毒性药物戊巴比妥钠所致的实验性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证实了黄芪皂苷小剂量有负性肌力作用,而中等剂量和大剂量可使衰竭心脏的心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有抗心力衰竭作用。
4.3  保护心肌细胞:张天一等用扫描电镜观察到缺氧复氧损伤的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细胞形态、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均发生明显的改变,而黄芪皂苷用药组则可防止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表明黄芪皂苷具有减轻实验性缺氧复氧对培养的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张召才等”’研究发现9%黄芪皂苷甲可以提高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生存率,减少胶原合成和心肌细胞凋亡,且安全有效,其抗凋亡效应对延缓或逆转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起着重要作用。
4.4  提高心脏保存效果:储利胜等”’选用改良的Euro—Collins心脏保存液(mEC液)和含黄芪皂苷的mEC液简单冷保存离体大鼠心脏6 h后,用Langendorff离体鼠心模型再灌注30 min,结果加黄芪皂苷保存的心脏心功能和冠脉流量明显好于mEC组(P<0.05),心肌含水量显著降低(P4.5  对脑血管系统的作用:脑缺血细胞损伤的原因之一为自由基大量形成和脂质过氧化。罗玉敏等”’采用大脑中动脉插线法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研究了黄芪甲苷对缺血脑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缺血脑组织GSH—px活性稍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MDA含量显著升高;腹腔注射黄芪甲苷会轻度增加GSH—px活性,但显著降低缺血脑组织中的MDA含量。提示缺血脑组织发生了明显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且脑组织潜在抗氧化能力降低。
4.6  对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樊懿等应用血管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测量方法观察了黄芪甲苷对炎症介质组胺造成的血管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增高的作用,结果内皮单层经组胺处理后液体滤过系数(Kf)和液体滤过流量(Jv)降低,蛋白质渗透压反射系数(O)升高,而黄芪甲苷能够抑制因组胺造成的Kf和Jv降低,以及口升高。这表明组胺能够引起血管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增加,而黄芪甲苷能够减轻组胺造成的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增加,其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4.7  对血流变性的影响:红细胞变形能力是影响血液黏度和流动性的重要因素。喻正坤等””对荚膜黄芪的成分进行了系统分离和鉴定,用核孔膜滤筛方法,以红细胞滤过指数(IF)为指标测定了各成分对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黄芪皂苷Ⅱ,Ⅲ,Ⅳ等成分对孵化红细胞变形能力有明显改善作用,机理可能是改善了红细胞膜上Na+一K+一ATP酶的活性。
4.8  抗生物氧化作用: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过程,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导致生物膜损伤是其重要机制。黄芪皂苷类成分可以清除自由基,抗生物氧化。于芹超等观察了黄芪甲苷对大鼠肾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肾组织SOD活性下降,高剂量组肾组织中SOD活性虽然低于假手术组,但高于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发生急性肾缺血一再灌注前,使用黄芪甲苷有一定的减轻脂质过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
5  抗肿瘤作用
    临床上黄芪及其粗制剂对慢性活动性肝炎和慢性迁延性肝炎均有明显疗效。鉴于肝癌与急、慢性肝损伤关系密切,杨雁等研究了黄芪总提物(TEA)对肝癌细胞生长、甲胎蛋白(APP)分泌及γ一谷氨酰转移酶(γ一GT)活性的影响,结果了EA(5—160 mg/L)可抑制两种人肝癌细胞(HepG2和Bel—7404)增殖且明显降低HepG2细胞高水平分泌AFP,TEA(20,40,80 mg/L)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γ一GT活性且升高白蛋白(ALB)含量;TEA40,80mg/L亦可抑制肝癌Bel一7404细胞的7一GT活性并升高ALB含量。这表明TEA具有抑制肝癌生长、AFP分泌及γ一GT活性的作用。许杜鹃等发现黄芪总苷对小鼠肝癌(HepA)与肉瘤(S180)具有抑瘤作用,对HeLa细胞的生长有直接抑制作用,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6  抗肝纤维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锌酶,在肝纤维化的形成和恢复中起着重要作用。宋少刚等研究了TEA对体外脂多糖(LPS)刺激的枯否细胞(KC)的MMP9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该作用可能是TEA抗肝纤维化的机理之一。
7  抗血栓
    徐先祥等应用肺栓塞、动脉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3种实验性血栓形成模型,观察了黄芪总皂苷和赤芍总苷(7SP)以各种剂量配伍时的作用,结果表明,AS和TSP有协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总之,黄芪皂苷类组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目前,对中药黄芪的开发利用多为黄芪的单方和复方制剂,鉴于黄芪皂苷类组分药理作用显著,其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日期:2006年9月19日 - 来自[中医中药]栏目

刘莎 符州: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膜荚黄芪和内蒙黄芪的干燥根,含有黄芪多糖A—D、25种氨基酸、黄芪皂苷甲一丙、黄酮类、生物碱、蛋白质、维生素及硒、硅、钴、钼等微量元素。黄芪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是一种作用广泛的免疫调节剂,现将其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概述如下。
l  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
1.1  促进免疫分子生成
1.1.1  提高病毒诱生和自生干扰素的能力:黄芪不仅能促进小鼠和人外周血白细胞对新城鸡瘟病毒(NDV)或仙台病毒(Sendal V)诱生IFN-0~,促进环己亚胺、放射菌素D在人肺二倍体细胞上引起IFN-p超诱导反应,而且可诱导小鼠脾细胞产生IFN-γ。
1.1.2  促进抗体和补体生成:黄芪水煎剂中的黄芪多糖能使脾脏的浆细胞增殖,促进抗体合成.电镜观察,黄芪皂苷甲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和浆细胞抗体生成,不仅浆细胞数量增多,而且胞质内扩张的粗面内质网中也有大量的抗体成分。黄芪水提液可明显升高肝炎患者的总补体(CHso)和分补体  (C3).
  1.2促进免疫细胞功能
    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白细胞数、巨噬细胞吞噬指数显著升高;可增强刀豆素A激发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同时对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DC)功能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黄芪水煎剂可提高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低剂量IL-2诱导的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以间接杀伤肿瘤细胞。体外试验表明,小鼠肺巨噬细胞加入黄芪提取液后吞噬白色葡萄球菌的能力明显增强。黄芪对受胰酶损伤的T细胞E受体有明显的修复作用,能使损伤、脱落的E受体重新复原。
    体外试验显示,黄芪有效成分F3对癌症患者的淋巴细胞功能有恢复作用。动物模型试验也显示,F3可全部逆转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抑制,提示黄芪的上述成分可能是一种很有希望的免疫调节剂。
2  黄芪免疫调节作用的临床应用
2.1  对循环系统疾病的影响
2.1.1  肺源性心脏病:黄芪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使环磷腺苷分解减少、心肌细胞的兴奋一收缩偶联活动增强,从而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及每搏指数,改善心功能。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与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黄芪通过提高淋巴细胞的活性及免疫功能,增强对病毒的抑制作用,促进抗体生成,促进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从而改善心肺功能.
2.1.2  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与病毒的溶细胞作用及机体自身免疫功能有关。黄芪可增强心肌细胞抗病毒能力,除诱导心肌细胞产生干扰素及促诱生干扰素作用外,也参与药物促细胞代谢.早期使用黄芪对急性柯萨奇病毒B3所致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定防治作用。
2.2  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2.2.2  哮喘:①对气道炎症及反应性的影响:黄芪抑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是防治哮喘的关键。研究表明,黄芪注射液在减轻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及高反应性方面有较好疗效,应用黄芪注射液后,哮喘等自觉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大部分患者疗程结束后,气道反应性显著降低。②对哮喘缓解期的影响:现代医学认为,即使轻度哮喘或缓解期,哮喘患者气道仍持续存在过敏性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哮喘反复发作,病变也会逐渐加重,甚至形成不可逆的改变。从临床特征看,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因素,均有肺、脾、肾三脏不足,形成痰气内伏的特殊体质,每遇外邪引动伏痰则哮喘发作。黄芪益气健脾、补土生金、固护肺卫,对肺、脾、肾均有补益作用,能减轻气道炎症反应,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调节免疫功能,控制哮喘发作。③在婴幼儿哮喘中的应用:胚胎期为防止母婴间的排斥反应,胎儿T细胞功能呈Th2优势,但出生后若呈Th2优势状态,则极易引起过敏,成为出生后发生哮喘的基础。研究表明,哮喘患儿的IFN-γ产生较正常儿童减少.黄芪促进植物血凝素(PHA)诱导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产生IFN-7,而对IL-4无明显影响,显著提高IFN-γ/IL-4比,纠正婴儿期或哮喘患儿出现的Thl/Th2功能失衡,改善Thl细胞功能低下状态.
2.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慢性疾病,患者常有细胞免疫功能异常,而提高免疫功能治疗已受到重视。急性加重期患者更是由于营养不良、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反复感染、内环境缺氧等因素激活淋巴细胞,使sIL-2R产生增多,而slL-2R竞争性结合IL-2,从而抑制或减弱IL-2对T细胞的增殖作用,使CD3、CIM细胞减少,出现明显的免疫抑制反应.黄芪多糖可明显促进烧伤小鼠T淋巴细胞转化、IL-2产生及IL-2R的表达,促进巨噬细胞产生IL-1以增强免疫;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吞噬指数,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症状。朱渊红等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2例,治疗后肺功能、血气指标均改善,显示黄芪注射液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纠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氧化/抗氧化平衡。
2.3  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
2.3.1  肝脏疾病:黄芪皂苷具有抗肝损伤作用,可减轻肝中毒引起的病变。黄芪能促进肝细胞白蛋白合成,抑制间质胶原细胞合成,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诱导干扰素生成,增强人体免疫、防止肝糖原减少.黄芪及其复方制剂在动物实验、临床试验以及肝星状细胞实验中均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2.3.2  病毒性肠炎:黄芪能够增强细胞抗病毒能力、诱生干扰素、促进细胞代谢,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治疗病毒性肠炎。
2.4  对内分泌的影响
2.4.1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主要与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失常、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黄芪有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适用于Ⅱ型糖尿病。黄芪可双向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减少蛋白质漏出,通过扩张血管、降压增加肾血流量、降低血小板黏附率,改善微循环,减轻通透性蛋白尿、肾性蛋白尿,减轻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2.4.2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与T抑制细胞功能缺陷有关。王季春等用黄芪、参麦注射液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40例,可缓解症状、缩短疗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5  其他
2.5.1  烧伤、外伤:黄芪可双向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感染能力,降低创面的过度炎症反应,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减轻微血管周围滲血、加速创面愈合.    
2.5.2  恶性肿瘤:肿瘤化疗中合用黄芪注射液,可减轻化疗药对机体各种功能细胞的杀伤作用,提高细胞免疫功能。黄芪中富含的皂苷、多糖、异黄酮类化合物、多种氨基酸及硒元素等能降低顺铂等化疗药物的肾毒性。黄芪还可增强抗辐射及抗感染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放疗时受辐射部位的炎性水肿及感染。
2.5.3  渗出性关节炎:研究认为,渗出性关节炎、风湿热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两种免疫反应及自身免疫有关.黄芪的抗感染作用能减轻渗出性关节炎急性期剧烈的炎症反应,改善疾病的愈后。
3  结语
    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芪多糖、黄酮等化合物和微量元素,可作用于多种免疫活性细胞、通过促进部分细胞因子的分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黄芪作为一种作用广泛、安全有效的免疫调节剂,对哮喘、肿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日期:2006年9月19日 - 来自[中医中药]栏目

殷平善:黄芪的临床应用及其药理中的整体系统思维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广州  510515)
  黄芪是临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20世纪80年代,有人将中、日、朝三国的中医处方用计算机处理,黄芪的使用频率居于第11位。它最初载于《神农本草经》,书中将其列为上品。《伤寒杂病论》中有了处对黄芪的具体应用。黄芪原名黄耆,李时珍说:“耆者,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或作蓍者,非也。王孙者,贵族也,黄芪位尊,故以得名”。历代医家对黄芪的应用可谓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对它的药用价值多有论述。今天,人们运用现代科技多种手段研究黄芪的药理及其功效,已达到分子水平,然而,对黄芪治病效能真相的揭示,与中医药学术语言的描述两相对应,还未达到理想的程度。两套操作术语之间相距甚远,至少在目前,还没有找到连接的条件。它促使我们对中医药传统理论不能不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1关于黄芪的产地
  中药药材的临床应用十分讲究道地。古代黄芪人药品种各异,产地也不太稳定。晋代的本草著作《别录》载:黄芪“生蜀郡(四川)山谷,白水、汉中(陕西)。”南北朝陶宏景《本草经集注》:“第一出陇西、叼阳(甘肃)”。唐代《新修本草》云:“今出原州(宁夏固原)及华原(陕西耀县)者最良,蜀汉不复用之”。可见唐代以前,黄芪先产于四川、陕西,尔后则以甘肃产者为道地。宋代陈承《本草别说》谓:“出绵上者为良,故名绵黄耆,非谓其柔韧如绵也。今《图经》所绘宪州者,即绵上,地相邻耳。”明代陈嘉谟《本草蒙荃》载:“绵耆出山西沁州绵上,此品极佳.”由此可知,宋代以后黄芪则以山西产者为良。直至今天,一些老中医开处方仍习惯写作“绵黄芪”。黄芪因根长形如箭杆,故又称箭芪。清代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说:黄芪“有数种,山西、蒙古产者佳。”此后,除山西之外,又加内蒙古的黄芪为道地药材。由于黄芪主产于北方,现代中医处方,常常写为“北芪”。1999年出版的《中华本草》认为:“古代黄芪的正品原植物为豆科黄芪的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与现代黄芪药用情况吻合”。黄芪的道地药材先后以四川、陕西、甘肃、宁夏、山西、内蒙而移迁,由西南而西北、内蒙,是否与气候的变迁和水文地质的变化有关,也未可知。这或许可以从物候学、气象学、地质学或历史地理学等学科的角度进行考察。
2  黄芪每起效于重疴和疑难病症
    黄芪的功效一般概括为四: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黄芪一药多能,用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肺虚咳嗽,脱肛,子宫下垂,吐血,便血,崩漏,自汗,盗汗,水肿,血痹,痈疽难溃或久溃不敛及一切气虚血亏之证,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历代名医大都是巧用黄芪的高手。
    1920年胡适先生患慢性肾炎,当时的西医没有好的对策,后来请沪上名中医陆仲安诊治,陆先生用黄芪分量特重,把胡适的病给治好了,一时名重上海。胡适1921年3月著文《题陆仲安秋室研经图》记述了这件事:“陆先生有时也曾用过黄芪十两,党参六两,许多人看了,摇头吐舌,但我的病现在竟好了。”又说:北京大学教授马幼渔的弟弟马隅卿(也为北大教授)患水臌,肿至肚腹以上,西医无法治疗,陆仲安用黄芪、党参,逐渐增到各十两,“不多日,肿渐消灭,便溺里的蛋白质也没有了,不上百天,隅卿的病也好了。”由此,胡适先生大发感慨:“黄芪的成分究竟是些什么?何以有这样的功效?如果化验的结果,能使世界的医学者渐渐了解中国医药学的真价值,这岂不是陆先生的大贡献吗?”胡适先生的弟子、著名历史学家罗尔纲先生曾写过两篇文章:《名医陆仲安》《再记名医陆仲安》,文章转述了陆先生治病的原方原量。这在当时是轰动社会的大事,胡适和罗尔纲都是比较严谨的学者,其记载一般不会有什么出入。无独有偶,我国著名翻译家戈宝权先生于1942—1943年患严重肾病,周身浮肿,西医束手不治,后经邹云翔先生治愈,方剂中也是重用黄芪。学西医出身的郭沫若先生对中医的阴阳五行原是持反对态度的,但他竟为此改变了对中医的看法,于1944年连续撰文<中医科学化的拟议》《申述关于中医科学化的问题》。重用黄芪达250 g治疗各种虚性疮疡或创伤感染长期不愈,尤其对下肢慢性溃疡,疗效甚佳,屡有报道。名老中医王文鼎先生曾以“甘温除大热”立论,重用黄芪治疗鹤膝风,原方是:生黄芪8两,远志4两,石斛4两,金银花、两,竟使多年沉疴顽疾获愈,令人称奇。重症肌无力是世界医学难题之一,邓铁涛先生以脾主肌肉四肢,脾胃虚损立论,自拟强肌健力饮,主药黄芪用量一般为60 g以上,重剂可达240 g,甚或更多,在临床上取得良好效果。他主持的“强肌健力饮治疗痿证开发应用研究”以及“脾虚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其科研成果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黄芪的使用频率为18次,是全书用药之最。黄芪的用量有超大(8两),大(4两),中(1—2两),小(1两以下)。他创制的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以“气虚血淤”立论,黄芪用量120 g,二十倍于当归。此方用于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半身瘫痪、截瘫、单侧上肢或下肢痿软等病,证属气虚血淤者,以本方加减治疗,多有获效。脾胃派代表人物李东垣创制补中益气汤,以黄芪为君药,升阳举陷,用治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重症,效果良好。此方以“甘温除大热”立论,用治内伤发热,其疗效也为世人所瞩目。黄芪的现代临床应用,其制剂剂型多种多样,诸如:饮片、丸剂、颗粒冲剂、浓缩片剂、膏剂、浸膏溶液、注射液、口服液等等。它用于治疗慢性乙肝、慢性.肾炎、病毒性心肌炎、消化性溃疡、流行性出血热、晚期血吸虫病,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恢复等疑难病症。重用黄芪治大病,其例举不胜举。当然,黄芪用量的掌握,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针对具体情况的个体化治疗,正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基本特征。
3  历代医家对黄芪作用机理的评述
    黄芪有补三焦之功,能实卫气,固表止汗。李东垣认为:“脾胃一虚,肺气先绝,必用黄芪温分肉、益皮毛、实腠理,不令汗出,以益元气而补三焦”(引自《本草纲目》)。王好古进一步阐发:黄芪“治气虚盗汗并自汗,即表皮之药,又治肤痛,则表药可知。又治咯血,柔脾胃,是为中州之药也。又治伤寒尺脉不至,又补肾脏元气,为里药。是上中下内外三焦之药”(《汤液本草》)。邹澍在《本经疏证》中指出:黄芪能内补中气,中行营气,下行卫气,“一源三派,浚三焦之根,利营卫之气,故凡营卫间阻滞,无不尽通,所谓源清流自洁者也。”倪朱谟云:“阳虚之人,自汗频来,乃表虚而腠理不密也,黄芪可以实卫而敛汗”(《本草汇言》)。严洁《得配本草》说:“肌表之气,补宜黄芪”。
    黄芪有补气生血的功能。当归补血汤中黄芪与当归的比例是5:1,吴鹤皋解说:“黄芪补气者也,今黄芪多数倍而云补血者,以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内经云:阳生阴长是之谓耳”(《名医方论》)。张景岳云:黄芪“因其味轻,故专于气分而达表,所以能补元阳,充腠理,治劳伤,长肌肉。气虚而难汗者可发,表疏而多汗者可止。其所以止血崩血淋者,以气固而血自止也;故曰血脱益气。其所以治泻痢带浊者,以气固而陷自除也,故曰陷者举之”(《本草正》)。张秉成认为:黄芪善达表益卫,使阳气和利,“自然生津生血,故为外科家圣药,以营卫气血太和,自无淤滞耳”(《本草便读》)。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少,气旺则血充。黄芪益气生血的理论解释是从临床实践归纳而来。
    黄芪有升阳举陷的功能。张山雷说: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本草正义》)。中医教材《方剂学》对补中益气汤的方解是:本方以黄芪为君,综合全方配伍,一是补气健脾以治气虚之本,二是升提下陷阳气,以求浊降清升,脾胃和调,水谷精气生化有源,诸症可以自愈,中气不虚,则升举有力,凡下脱,下垂诸症可以自复其位。张锡纯创制升陷汤,也是以黄芪为主,则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促急短,呼吸困难。大气即宗气,“至胸中之气,独名为大气者,诚以能撑持全身,为诸气之纲领,包举肺外,司呼吸之枢机,故郑而重之曰大气。”又说:“振作精神,以及心思脑力,官骸动作,莫不赖乎此气”。升陷汤以黄芪为主者,重在大补肺气,使肺主一身之气和肺朝百脉的功能得以恢复正常。可见黄芪升阳举陷的功能依据于临床疗效的推理和概括。
    黄芪能托毒生肌。《神农本草经》讲黄芪的功用:“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癩疾”。贾所学云:“诸毒溃后,收口生肌,及痘疮贯脓,痈疽久不愈者,从骨托毒而出”(《药品化义》)。张石顽说:黄芪“人脾而托已溃痈疡……用生者,以疏卫气之热”(《本经逢原》)。倪朱谟指出:“痈疡之脓血内溃,阳气虚而不敛者,黄芪可以生肌肉,又阴疮不能起发,阳气虚而不溃者,黄芪可以托毒”(《本草汇言》)。而托毒生肌主要还是基于益气的功效。
    黄芪治疗水肿(包括慢性肾炎),其作用机理,与中医对水肿病理的认识密切相关。水肿主要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水液代谢失司所致,与肺脾肾等脏器紧密相连。治疗水肿,张景岳认为:应以.肾为本,以肺为标,其制在脾。脾虚是水肿病的共性,因此,调补脾气,保持脾气的健运,是治疗水肿的最为关键环节。所谓培土生金,补土制水,五行生克之意也。而黄芪功在补脾肺之气,故重用黄芪,多有奇效。
    中医医、药难分家,黄芪的临床应用就显示了这一特点。不弄清中医的医理,药物的功用便无从诠释,更谈不上对它的灵活应用。综上医家关于黄芪的种种评述,再结合《内经》关于饮食在体内代谢的经典论述,对黄芪临床应用的效能似乎会看得更为全面一些:“食气人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人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于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很显然,这是一种整体的系统思维方法。正是在这样的整体系统调节过程中,根据临床观察和疗效,黄芪的作用机制得以用中医的术语表达出来。
4  黄芪应用中的系统思维及其它
    黄芪的效能涉及到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的方方面面,突显了中医药学整体观念的特征。与此同时,我们不能不看到,中医药理论虽然以生物学为基础,但它显然又有别于其它自然科学,它使用的语言基本是自然语言,多为定性描述,几乎没有定量描述。当然,我们“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要历史地看待这一情况。不过我们也不能不面对这样的现实,这种表述形式往往很难被国际社会与科学共同体所认同和接受,其科学内涵常常因此被遮蔽。随着中医走向世界和中草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而广泛的开发利用,中医药学术的对外交流则将会因其表述形式受到严重影响,而中医药理论和学术则有可能被歪曲被肢解被异化或流于肤浅化,甚而有萎缩衰落的危险。因此,中医药学术语言的现代表述应当得到高度重视,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现代药理运用色谱显示分析技术、指纹图谱技术、基因技术等高新科技手段对中药的研究可谓精深细微,许多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已基本弄清。黄芪的化学成分有50多种,并含有20多种微量元素。现代药理认为:黄芪对免疫系统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对自然杀伤(NK)细胞、对诱生干扰素都有重要的影响;在机体代谢方面,有延缓衰老和抗氧化作用;对核酸代谢、环核苷酸,对蛋白质及其它代谢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证明黄芪有一定的造血功能和抗病毒作用及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还显示黄芪有益于心肌及其它组织细胞的代谢,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如此等等。但如果把它用之于解释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可不可以呢?重剂黄芪配伍它药治大病诸如慢性肾炎、半身不遂、下肢慢性溃疡等具体的机制如何阐释?补气为什么就能生血?补气化淤的物质基础如何?健脾益肺究竟应该以怎样的科学语言准确表述?培土生金/补土制水究竟应怎样理解?脾主肌肉四肢的现代生理机制如何?升阳举陷是什么样的概念?黄芪补三焦,实卫气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甘温可以除大热?要准确回答这些问题,就目前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来看还有不小的距离。
    中药的现代药理药化研究,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它运用的是还原分析的方法,并将继续发挥其巨大作用。但它的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还原论认为:各种现象都可以被还原为一组基本的要素,各基本要素彼此独立,不因外在因素而改变其本质,通过这些基本要素的研究,可推知整体现象的性质。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早就指出了还原论的局限性,认为时间、空间、物质和能量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一旦割裂就会失真。波普尔和其他许多科学哲学家都明确指出,只要自然单纯由确定性科学所描述,我们就面临着无法解决的难题。朱清时院士指出:无论是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和哥德尔的不完备性定理,还是量子测量观、EPR实验,都从根本上证实了还原论存在严重局限。并认为西方科学的致命缺陷恰恰可以由东方科学弥补。西方科学的根本局限在于缺乏整体论思想,而整体论思想却正是东方科学的核心思想。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指出:东方整体论的模糊和笼统的缺陷也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从黄芪治病的中医药理论阐释中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中医药理论运用了太多的明喻和隐喻等修辞手法。虽然从整体出发可以获取最大的系统值,但依然无法解决定性内容没有足够的定量分析的支持,宏观层次的认识缺乏微观层次的基础,概括的理论缺少精确的阐述等问题。而这种缺点则常常成为思辨性概念的避难所。整体系统论和还原分析论两者如何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进行对接性研究,该是列入当今中医药科研的议事日程的时候了。如何寻求现代药理与中医药理论两套操作术语之间的语言连接条件,从而实现中医药学术语言的现代转型,不应当再游离于我们的科研视野之外。笔者完全赞同这样的观点:只有在复杂性科学的框架中,才有可能调整研究方向,实现自顶向下的传统中医研究与自底向上的现代还原研究的逆向对接。复杂性科学有可能是中医药现代化的最佳途径。胡适先生在陆仲安重用黄芪治好他的肾炎时,曾说过这样一段深有意味的话:“心里想象,许多医学者在化学实验室里。穿着漆布的围裙,拿着玻璃的管子,在那里作化学的分析,锅子里煮的中国药,桌子上翻开着《本草》《千金方》《外台秘要》一类的古医书,我期盼陆先生和我都能看见这一日”。八九十年过去了,我们现在实验室里的研究,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已抛开了《本草》《千金方》一类的古医书,这不能不令人忧虑。今天,我们在上下求索的路上,看到复杂性系统科学研究中医药的方向,精神不由地为之一振。我们期盼着:在复杂性科学体系内,实行整体系统方法与还原分析方法逆向对接有机结合的中医药研究,能尽快地成长和成熟起来。时代在呼唤中医药学新的研究方法。

日期:2006年9月19日 - 来自[中医中药]

李有源 :山药配黄芪益元固涩之我见

   我在临床中应用山药配黄芪治疗小儿遗尿和脱肛,效果较好,便体会出两药相伍的益
元固涩作用应当引起重视,现介绍临床应用的验案二则。
    验案一:某孩,男,9岁,2003年12月10日诊。
    患儿家长代诉:该患儿平素小便频数,量小。近半年来加重,小便不能忍耐片刻而时常
发生遗尿。如上课时尿裤子,晚上睡时数次尿床等。
    观该患儿体质瘦弱,其家长述:患儿母亲在怀孕期间,饮食状况不佳。刚出I生时该患儿瘦小体弱,其后该挑食、偏食。余据此辨证为:先天元气不足,后天调养不够。治宜:补先天之元气,养后天之脾胃。因系小孩不愿服用中药,余思索再三,处方如下:
    黄芪15g,市售鲜生山药适量。用法:先煎黄芪30分钟后,捞出。鲜生山药适量,去皮切段,放入黄芪水中煮熟即成,喝汤吃山药,日1~2次。如此约15天后诸症均减,继续服食约3个月该患儿已身强体健,其病若失。又坚持服食约3个月告愈。  
    验案二:某孩,女,3岁,2005年11月10日诊。
    该患儿为不足月之剖腹产,自很小时就大便时脱肛,天冷更甚。曾多方求治效不显。后因搬家和余家成为邻居,某日其母在余家谈起该患儿之病,日:曾去过几家医院,有主张手术治疗的,有主张长大以后再治的等等。孩子这么小又有这么一个病,言语间充满忧郁。问我中医有没有办法治疗。    
    我想:这种病据中医理法需用补益、升提、固涩之方药,且服药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取效。孩子这么小服用中药汤剂本来就很难,若要长期服药则更难。忽忆起上例遗尿治验之方药。于是嘱其母用黄芪、山药依前例煎服法坚持给孩子服食较长一段时间可能会有效。
    其母依法给孩子服食,患孩自服食以上方药后,其病日见减轻。其母亦是欣喜异常,信心倍增。坚持给孩子服食约半年左右,告诉我:孩子大便时已不再脱肛,体质亦较前壮旺。后坚持服药而愈。
    以上二例小患者病虽不同,然据中医辨证均属先天元气不足,致使固涩之能失常。治疗
宜补益先天元气,加强固涩之能。然小儿患者服用中药汤剂甚难,若要长期服药更是谈何容
易。
    鲜生山药菜市场常有售者,为老少咸宜之食品,食之甘美。《本草求真》谓:“山药,本属食物。古人用入汤剂,谓其补脾益气除热。然气虽温而却平.……且其性涩,能治遗精不禁,……;黄芪有益气升阳之功效,《珍珠囊》谓“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其亦味甘甜。正适合小儿患者长期服食。且此二物相配伍具有益元气、升提、固涩之功。于是选用此二味药。仿已故名中医岳美中先生治慢性病之意:“小量常服,容机体在药力的作用下逐渐由量变至质变。以至达到生理的康复。”
上述二例验案即是余用黄芪、山药配伍益元气、升提、固涩之功效(尤其适合小儿体虚患者长期服食)的临床实践。其中验案二中患儿之母曾谓余日:某肛肠科西医估计此病治疗费用约2000余元。我却用如此便廉之方药,累计花费不过百余元而使之痊愈,且孩子还免受手术之苦。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中医治病便、廉之特点。看来我们的确应努力钻研中医,以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为使患者早日解除病痛。

日期:2006年9月19日 - 来自[中医中药]栏目

王旭:《内经》理论与甲亢证治辨识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种常见内分泌疾病。《内经》中虽无本病的明确记载和描述,但书中的诸多理论对甲亢的认识和诊治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略陈管见:
1气火理论在甲亢中的应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这里的“壮火“、“少火“主要是说明“阳气“在人体正常作用和异常时对人体的损害。“壮火“是指过于亢盛之阳气,阳气过亢,耗散正气,便是邪火,亦称病理之火。“少火“是指正常状态中不亢不卑柔和之阳气,具有温煦化生作用,亦称生理之火。故《内经》把火分为正邪两类,正气之火为少火,邪气之火为壮火。甲亢的发生多因长期精神抑郁,情绪紧张,或卒暴恐怒,使肝失疏泄,郁久化火,肝阳上亢。此阳盛,过则为害,心肝火旺,则为壮火,而见急躁易怒,面目红赤,心悸多汗,怕热口苦,手抖目突,脉弦数之象。赵伟康等曾对甲亢阴虚火旺证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心火旺者尿儿茶酚胺(cA)排量高于正常,肝火旺者尿皮质类固醇(17-OHcs)排出量高于正常。究其原因,心火旺者,系由于下丘脑—交感—肾上腺机能活动增强,CA分泌增多;肝火旺者,系由皮质类固醇降解代谢增快,廓清率加速所致,均是其机能亢进的病理反应。由于壮火与元气之间的关系甚密,故《内经》指出“壮火之气衰“、“壮火食气“、“壮火散气”之理论,后世李东垣亦明确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学术观点,从而揭示了壮火与元气关系的奥秘。若机体亢进过盛,“壮火食气“,进一步对元气耗伤和克伐,故甲亢患者在病变过程中常可见神疲乏力,力不从心,便溏次频之状。同时,壮火之气衰,元气受伤不能制止阴火上升,阴火上升之后,助长了心火,心火暴盛,必乘其土位,脾胃元气更受其害,阴火越升,元气越降。李东坦主张选甘温参、芪以助元气,使脾胃之气上升而阴火下降,取性味苦寒之芩、连以降阴火而利元气上升,以此调节人体升降之机,使邪去正安而病瘥。
    综合临床所见,甲亢患者初起以肝郁痰凝为主,继之郁而化火,心肝火旺,内炽伤阴,阴虚又复阳亢,阴虚阳亢互为因果,成为甲亢的主要病理环节。久则壮火食气,致气阴两虚,且在老年甲亢中常可见脾胃气虚证,少数病例还可表现为脾肾阳虚证候。在治疗甲亢时,运用《内经》气火理论针对心肝火旺者应以平肝泻火,清心泻火,抑其阳亢之剂为妥。若见气虚之证或气阴两虚证时,应予补气或益气养阴之品。许多医家倡导用黄芪补气治甲亢,究其机理,不外二则,一是甲亢是以阴虚火旺为主要证候,黄芪甘温补气,取其“阳生阴长,阴复火平“之义;二是甲亢业已公认是原发性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乃属辨病用药的措施。有实验研究提示,在“甲亢重方“中去黄芪与含黄芪原方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后含黄芪方血清T3、T4含量显著下降,活性玫瑰花环均值显著提高,而无黄芪方无显著变化,也证实了黄芪确有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而实施治疗甲亢的目的。尽管如此,临证治疗甲亢仍应注重辨证施治,当遵循《内经》“气有余便是火“之理,在甲亢初期若以肝阳痰火旺盛为主时,不宜使用黄芪,以防助火损阴。临床体会黄芪治疗甲亢宜于中后期,并有气虚之象时为佳,故切勿滥用。若气阴两虚者常改用太子参以益气养阴,党参、白术补益脾气,可改善症状,提高疗效,且可防止用黄芪不当而致补气助火之弊。
综上所述,《内经》气火理论对甲亢的病机认识和诊治均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任督冲脉理论在甲亢中的应用
    任督冲脉之理论甲亢任督冲三脉同起。肾下胞中,一源三歧,统司人身阴阳气血,故岐黄总其名目太冲。太冲者乃人身精气化生之所,气血运行之道,水气输化之机,病邪排除之径。《奇经八脉考·总说》日:“正经尤夫沟渠,奇经尤夫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此乃言明奇经蓄积气血,以备荒馁;相应地正经感受痰热湿诸邪,流人奇经,则瘀滞亦随之而生。瘿气之病,乃情志不畅,气血乖逆,火热痰蓄,正虚邪踞所致。良由任督冲脉为火热痰瘀阻滞,气血违和,造成运行障碍,阴阳偏颇而成。
    再从任督冲脉的循行部位及其病候,亦可看出其与甲亢的关系。“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素问·骨空论》),“督脉起以下骨中央……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素问·骨空论》),冲脉上达胸中后,“其上者出于顽颡”(《灵枢·逆顺肥瘦》);且“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灵枢·五音五味》)。由此可知,任督冲脉均循行于咽喉,故甲状腺肿大乃为任督冲脉为痰热壅遏,气血瘀滞,循经而结于喉项所成。“督脉……其上气有音者沉其喉中央,在缺盆中者”(《素问·骨空论》)。喉中央,甲状腺也;上气有音,似可理解为气血瘀滞于甲状腺,致其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加速而产生之血管杂音或震颤,治当在督脉。“督脉……虚则头重高摇之”(《灵枢·经脉》)。由督脉阳气亏损,任冲阴血不足,无力上达巅顶,故甲亢者多见头晕头痛;冲任阴血亏虚,心肝失养,风阳煽动,筋脉失濡,则见焦虑激动,失眠善忘,双手抖动。“冲脉任脉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则澹澹皮肤” (《灵枢·五音五味》)。盛者,邪气盛,即《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谓“邪气盛则实”。
    邪郁冲任,阴亏阳浮,则见怕热多汗,皮肤温暖湿润,手掌、面颈皮肤潮红;甚者,易饥善食而骨立,亦系太冲亏虚,劫掠后天之源,脾胃虽大食自救,然阳热亢盛,徒有消耗而不能养肉之故。督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素问·骨空论》);任脉“循面入目”(《素问·骨空论》);冲脉入鼻上窍,脉气上贯巅顶,故三脉俱行绕于目,而脏腑之精华赖之灌注于目而为之视,所谓“渗诸阳,灌诸精”(《灵枢·逆顺肥瘦》)。甲亢患者任督冲受邪而衰,精华不能渗灌,眼目失养,故见睑隙增宽,少瞬而凝视,眼突、复视等眼征叠起。《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任督冲脉亏损,精血之源,故甲亢患者性腺功能多受影响,常有经少、闭经、阳痿、性功能障碍或低下诸症。
    通补任督冲脉治甲亢缘于任督冲脉与甲亢的病理联系,在治疗甲亢时运用通补任督冲脉法对控制和缓解症情,提高疗效大有裨益。而通者乃畅通、流通、疏通之意,训为通下;补者乃针对其虚而调补之。具体言之,通留滞于任督冲脉之痰热气血瘀滞之邪;补任督冲脉精气津血之不足,以通为用,以补为体,寓通于补,使奇经复渗灌之功。
    通补散结以消瘿肿:适用于甲亢之甲状腺肿大,呈弥漫性,或不对称或分叶状,甚可闻及血管杂音或扪及震颤,者。药用太子参、麦冬、天冬、黄芪、赤芍、射干、牡蛎、浙贝母、白芥子等。目的在于补充任督冲脉气阴,化痰散结,使肿大之甲状腺缩小或消失。    
    通补渗灌以消眼征:适用于甲亢之眼征突出者,如突眼、复视、视物模糊、畏光流泪等。药用熟地、枸杞子、制黄精、决明子、白蒺藜、红花、夏枯草、车前子等。此法乃遵循《内经》“精不足者,补之以昧”之旨,着重补充精血,疏通脉络而假任督冲脉之道以灌溉之。   
    通补潜镇以消亢进:适用于甲亢之神经系统和高代谢症候群者,如易急善怒,躁热多汗,头晕失眠,心慌手抖,怕热口干,舌红苔黄,脉细数。药用鳖甲、龙骨、牡蛎、珍珠母、生地、麦冬、玄参、白芍、熟枣仁、五味子、黄芩、夏枯草、百合等。所取药物滋柔不腻,软坚散结,以交通奇经,潜镇阳亢之消肿散结。  
 
    通补冲任以调月事:适用于甲亢兼见闭经、经少、月经不调者。药用鹿角片、熟地、当归、桃仁、红花、川芎、仙茅、茺蔚子、益母草、制香附、鬼箭羽等。目的在于补益精血,启开地道,兴奋胞宫而通月水。
   
    上述诸法在临证时需根据证候选用。由于甲亢患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故治疗时宜数法并用,如清肝泻火法、化痰散结法与通补渗灌法合用,才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防止复发。 
  
    由此可见,《内经》任督冲脉理论为剖析甲亢病理,指导甲亢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摘自:《中医药学刊》文/王旭

日期:2006年9月18日 - 来自[中医中药]栏目

黄芪、防风配伍探析

    药物的功用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只有通过合理的配伍,调其偏性,制其毒性,增强或改变原有功能,消除或缓解其对人体的不良因素,发挥其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使各具特性的群药组合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才能符合辨证论治的要求。黄芪与防风相配,就是临床上常用的一个药对,治疗许多疾病确有神效。正如《本草衍义》所云:“黄芪、防风,世多相须而用”。黄芪与防风配伍后发挥着多方面的功效,对这些功效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
l宋代以前黄芪、防风相配多用于治疗外科病证及风疾
    对黄芪、防风功效的认识,可追溯到秦汉时代。《神农本草经》谓黄芪“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疾,鼠瘘,补虚,小儿百病“,谓防风“主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肓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痹,烦满“。而现存将黄芪、防风相配应用的文献,则首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刘涓子鬼遗方》,这是一本外科专著,书中用黄芪治疗痈疽的方剂有39首之多,而黄芪、防风相配的方剂也达5首,如以甘菊膏治金疮痈疽,止痛生肌;以松脂贴方治痈疽肿。从唐宋直至明清及现代,黄芪、防风相配仍用于许多外科疮疡的治疗,《和剂局方》《外科正宗》《外科大成》中的一些方剂也体现了这一点。分析其机理,因为外科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形成了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营气不从,脏腑失和等病理变化,其中气血的盛衰,直接关系着外科疾病的起发、破溃、收口等,对整个病程的长短有着一定影响。后世医家针对外科病证早、中、后期的不同特点,提出分别以消、托、补作为其内治的三个总则。外证早期,邪气炽盛,气血凝滞,在对因治疗、理气活血的同时,配伍黄芪、防风,二药偏于走表,一补一攻,既可散邪解毒,又可益气扶正,以免正气不支,邪毒内陷,此期黄芪用量宜小,多生用,防风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其用量,且多与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以及桃仁、红花、赤芍、乳香、没药等活血化瘀药相配,加强其治疗作用,如《外科医镜》降痈活命饮(金银花、当归尾、生黄芪、甘草、乳香、没药、白芷、防风、黄明胶)。外证中期,由于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宜扶助正气,托毒外出,而黄芪、防风相配,可扶正托毒,透脓溃邪,此期黄芪用量宜大,多生用,且多与桔梗、穿山甲、皂角刺等溃脓活血之品合用,如《外科发挥》排脓散(黄芪、当归、金银花、白芷、防风、连翘、穿山甲、瓜蒌)。外证后期,气血不足,余邪未尽是其病变特点,黄芪、防风相配,既可益气补虚以培本,又可祛风散毒以逐邪,此期多配以人参、当归等补气养血之品,如《和剂局方》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黄芪、人参、当归、厚朴、桔梗、桂心、川芎、防风、甘草、白芷)。当然,三期的界限在临床上并不是截然可分的,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其治疗方案。
    《神农本草经》谓黄芪、防风皆治“大风”,为黄芪、防风配伍应用治疗风疾奠定了基础。仲景时代乃至唐代以前,黄芪、防风配伍用于治疗内科疾病应用并不广泛。但迄至唐代,黄芪、防风的配伍却广泛地用于临床。《千金要方》中黄芪、防风相配的方剂就有50多首,多用于治疗内科杂病,其中有10余首方剂是治疗与“风”相关的疾患,如以黄芪汤(黄芪、防风、当归、桂心、炙甘草、白术、乌头、川芎、生地黄、前胡、生姜)治疗八风十二痹,手脚疼痛,气不和,不能食饮;以人参汤 (人参、黄芪、防风、白芍、独活、桂心、白术、当归、麦门冬)治疗风眩屋转,H艮不得开。宋代对黄芪、防风配伍的认识也基本上从唐代沿袭下来,广泛地用于治疗风湿、风眩、风痹、风痰等疾病。当然,对风疾的认识,唐宋以前主要以“外风”学说立论,实际上黄芪、防风相配治疗的一部分风疾却相当于后世所说的“内风”,如《本草衍义》记载唐代许胤宗以黄芪、防风煎汤熏治柳太后病风不能言,就证明了这一点。清代《医宗金鉴》也以防风黄芪汤(黄芪、防风各等分)治疗中风不能言,脉迟而弱者,并引柯琴语谓:“夫风者,百病之长也,邪风之至,急如风雨,善治者治皮毛,故用防风以驱逐表邪。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用黄芪以鼓舞正气”,说明风疾的发生,多与人体正气不足,风挟它邪人侵所致,黄芪与防风一补一攻,既可扶正,又可驱邪,相须相使。现代药理实验证明,黄芪、防风药对能显著提高断头小鼠急性脑缺氧的耐缺氧能力,能显著抑制体外诱发的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具有抗氧化活性,从而对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这可能是用其治疗中风不语、偏枯痿废的机理之一。
2  宋代以后认识到黄芪、防风相配具有升提固摄之功
    金元时期,随着脏腑辨证的发展,以及脾胃学说、法象药理学说的兴起,对黄芪、防风相配功效的认识产生了不少独到见解和创新。
    第一,在宋代认识到黄芪具有益卫固表功效的基础上,提出再配伍小剂量防风,可加强其固护的力量,治疗表虚自汗的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既为此说的代表方。历代医家均认识到二者相配具有相反相成之功,李东垣谓“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者也”。《成方便读》日:“黄芪固表益卫,得防风之善行善走者,相畏相使,其功益彰,则黄芪自不虑其固邪,防风亦不虑其散表,此散中寓补,补内兼疏”。《绛雪园古方选注》日:“黄芪性钝,防风性利,钝者受利者之制耳,惟其受制,乃能随防风以周卫于身而固护表气”。《医方发挥》则谓:“防风配黄芪,一散表,一固表,两药合用,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邪而不伤正”。后世也多以黄芪、防风益卫固表之功,治疗表虚自汗、反复感冒等证,且多配伍白术,以加强健脾除湿的力量,还多与浮小麦、麻黄根、龙骨、牡蛎等固涩敛汗药相配,加强其固表作用。如《产科发蒙》经效黄芪散(黄芪、白术、防风、牡蛎、茯苓、麦门冬、生地黄、大枣)、《古今医统》镇液丹 (黄芪、白术、防风、桂枝、白芍、附子。朱仁康临床上则多以宁荨丸(黄芪、白术、防风、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治疗慢性荨麻疹。还有许多医家运用含黄芪、防风的方剂治疗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患,也多取得良效。
第二,金元时期的医家,特别是易水学派的医家,认识到黄芪、防风相配具有升提之功。一方面,针对脾胃清阳虚弱下陷的病机,黄芪具有益气升阳的作用,而另一方面,配以小剂量风药如防风则可以其升散之性,直接升发脾胃阳气,从而使下流之谷气得以升提,此外还可以风药舒肝,肝舒则有助于脾胃运化及气机升降,且“风能胜湿”,用少量防风还能祛除脾虚后因运化无力产生的水湿。故黄芪、防风相配则益气升提之力愈大。李东垣的升阳益胃汤、升阳除湿汤既为其代表。后世医家也多有发挥,以黄芪、防风升提之性,治疗脾虚下陷所致的下利、脱肛等症。如明代《张氏医通》三奇散(黄芪、枳壳、防风)治疗气虚停湿,气机不畅,痢后下重者。清代《医林改错》黄芪防风汤(黄芪、防风)治疗脱肛。近贤程门雪以三奇散加减治疗病疾后的虚坐努责和痔疾脱肛不收,认为能取得标本兼顾之功,并指出“本”是升下陷之虚气,以治脱肛,“标”是宽肠中之滞气,以治后重,祛肠中之风,以治胀迫。以黄芪、防风相配治疗脏器下垂之症,也是其升提之功的体现,如《济阴纲目》以加味八珍汤(八珍汤加黄芪、防风、升麻)治疗产后子肠不收,现代还有一些医家以含黄芪、防风的方剂治疗胃下垂等疾患亦取得良效。对黄芪、防风配伍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临床使用时必须灵活加以掌握。但实际上几个功效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如升提与固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作用方向不同,一个是向上的,一个是向内的。又如外科病证中期的治疗,也不是一味地驱邪解毒,而重在托毒透脓,这也是其升提功效的体现。此外,许多外科疾患的发生与风毒相关,这又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黄芪、防风相配可治疗风疾。
3结语
    徐灵胎日:“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药物之配伍,实乃方剂之精髓。正确、全面地学习和掌握有关配伍知识及技能,掌握常用的配伍组合规律,对于正确的遣药组方、灵活运用成方、减少临床运用方药的随意性、提高临床动手能力、保证临床疗效等,均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探讨,将有助于进一步正确理解黄芪、防风合用的意义,为我们临床遣方用药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日期:2006年9月18日 - 来自[中医中药]

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40例疗效观察

    笔者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根据九省、市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确诊的心肌炎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13岁;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1~14岁。两组病例性别、年龄及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成都地奥公司生产的黄芪注射液10~20ml,加入5%葡萄糖液200ml静滴,每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同时给予常规量维生素C、ATP、辅酶A等治疗。对照组除不给黄芪注射液外,其余同治疗组。定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心率、心肌酶谱等情况的改善。

  1.3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病例均用药2个疗程后进行判定。治愈:症状及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或发作间歇时间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无效:症状及心律失常无变化。

  1.4  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见表1。两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比较,见表2。两组对心肌酶谱的作用及治疗药物对异常增高的AST、CPK、LDH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治疗前后比较,P<0.01。对照组对这些指标亦有降低作用,治疗前后比较,P<0.05。见表3。表1  两组结果比较  (略)表2  两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比较  (略)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疗效比较  (略)

  2  讨论

  黄芪能益气活血,行气止痛。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推动无力。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黄芪含有多糖苷、黄酮和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对于细胞代谢及心血管系统具有显著疗效。黄芪能清除自由基,提高心肌对缺血缺氧耐受力,且降低心肌耗氧量,具有改善血流量和微循环的功能[1]。本病中医临床辨证多属心气不足等证型,基于这一特点,笔者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不仅提高了疗效,而且也缩短了病程。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该药在使用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雷正一.黄芪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上海医药,1995,(2):32.

  作者单位: 264500 山东乳山,乳山市中医院

  (编辑:陈沁)

  (收稿日期:2005-11-18) 

日期:2006年8月31日 - 来自[2005年第2卷第11期]栏目

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输出量的影响。方法  110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基础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滴注,用超声心动图观察LVEF、CI、SV变化情况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能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黄芪注射液;疗效

     心力衰竭临床上常见于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近年我们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将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外另加用黄芪注射液静滴,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现将临床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美国(NYHA)1974年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确诊为CHF患者110例;年龄42~75岁(平均48.5岁)。男62例,女48例。心功能为Ⅲ~Ⅳ级,心脏超声显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40%。其中缺血性心脏病78例,扩张型心肌病12例,瓣膜性心脏病2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原发病、肝肾功能、电解质和心功能分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成都地奥集团生产)30ml(每支20g/10ml)加10%GS 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两组均用药10天。心输出量LVEF、心排血指数(CI)、每搏量(SV)3项指标来衡量,治疗前后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并计算。

  1.3  疗效判定标准  心功能:治疗后心功能恢复至1级或改善2级为显效;心功能改善1级为有效,用药前后心功能无变化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用配对t检验分析,组间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心功能改善情况  治疗组:显效14例(25.45%),有效38例(69.09%),无效3例(5.45%),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显效9例(16.36%),有效32例(58.18%),无效14例(25.45%),总有效率为74.5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心功能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相应项比较,△P≤0.05,#P<0.01

  2.3  不良反应  两组间未见明显低血压、心源性休克、电解质紊乱及其他过敏反应。

  3  讨论

 CHF发生发展的机制为心室重塑与神经内分泌激活。心室重塑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心肌细胞肥大、凋亡,胚胎基因和蛋白质的再表达,临床表现为:心肌重量、心室容量的增加和心室形状的改变。神经内分泌激活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其他如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的长期、慢性激活促进心室重塑,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从而进一步激活神经内分泌因子,造成恶性循环[1]。治疗CHF的关键在于抗心室重塑及拮抗神经内分泌激活。文献报道[2]: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CHF患者,发现血浆内皮素、心纳素Ⅰ,血管紧张素Ⅱ等均有显著下降。彭定风[3]等也报道动物实验证明,黄芪可抑制乳鼠缺氧心肌细胞凋亡,与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有关。表明黄芪注射液可抑制神经内分泌因子的激活,从而抗心室重塑,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本研究结论提示:在CHF患者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同时,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能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也未见不良反应,适应于各类心脏疾病导致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但该药的口服制剂是否对CHF患者有影响尚无研究。

  【参考文献】

  1  戴闺术.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0):641-642.

  2  张马彬,张玉传.充血性心力衰竭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568-569.

  3  彭定凤.黄芪对缺氧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3,19(4):234-236.

 作者单位: 413000 湖南益阳,益阳市人民医院
 

  (编辑:江  枫)

日期:2006年8月28日 - 来自[2006年第3卷第5期]栏目

黄芪注射液与血塞通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随着祖国医学理论的快速发展和中医药的开发研究,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临床疗效越来越被医疗界高度重视,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旺盛生命力。我院2002年6月~2004年6月应用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90例脑梗死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临床和头颅CT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8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男56例,女34例,年龄40~54岁23例,55~64岁42例,65~74岁18例,75岁以上7例。发病当天入院者61例,发病1~3天入院者21例,发病4~7天入院者8例。伴语言障碍者37例,肌力0~Ⅰ级9例,Ⅱ级32例,Ⅲ级40例,Ⅳ级9例。合并糖尿病12例,合并冠心病55例,合并高血压病75例。对照组男52例,女38例,40~54岁21例,55~64岁44例,65~74岁17例,75岁以上8例。发病当天入院者63例,发病1~3天入院者20例,4~7天入院者7例。伴语言障碍者35例。肌力0~Ⅰ级8例,Ⅱ级34例,Ⅲ级38例,Ⅳ级10例。合并糖尿病14例,合并冠心病58例,合并高血压7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评分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黄芪注射液40ml[每1ml相当于黄芪2g,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川卫药准字(1998)第014333号],血塞通注射液200mg[每支(2ml)中含三七总皂苷100mg],共同加入生理盐水250ml或5%或10%GS 250ml中静滴,每天1次,两组均以2周为一疗程;另外根据病情适当给予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或降糖药物及伴随疾病的基础治疗。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言语、吞咽、运动、肌力等变化并做详细记录。对照组除不使用黄芪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外,其他治疗方法均与治疗组相同。

  1.3  观察方法

  1.3.1  疗效判定标准  用药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根据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价。轻度功能缺损为0~15分,中度为16~30分,重度为31~45分。其最后评定标准为:神经功能缺损分数降低90%以上为痊愈,46%~89%为显效,18%~45%为有效,18%以下或增多不足18%为无效,缺损分数增加18%以上为恶化。180例患者均按此标准在治疗前后进行综合评分,治疗全部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

  1.3.2  实验室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其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诸参数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结果  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87.8%,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表1  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略)

  2.2  实验室检查(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对照  见表2。

  表2  两种疗法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比较  (略)

  3  讨论

  脑梗死是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其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又较易反复发作,已逐渐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脑梗死高发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等中老年常见病的基础之上,再加上吸烟、酗酒等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及肥胖、精神压力增加等,为本病的发生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动脉血管管腔狭窄、痉挛、高凝血症、高黏血症、高血压等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沉积导致血栓形成,出现了各种运动或感觉上的障碍。陈伯麟报道[2]单纯性血液黏滞主要引起中老年人发生缺血性卒中。黄芪注射液是从中药黄芪中提取有效成分精制而成,通过抗凝、降低血小板黏附率达到改善全身微循环的作用,改善大脑的微循环可提高呼吸中枢兴奋性,增加大脑的供血供氧,提高机体的耐缺氧能力,从而有助于脑细胞的再生,减少脑细胞的死亡。血塞通注射液是从三七中提取的三七总皂苷,它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和调节脑血流量的作用。

  祖国医学把脑梗死划为“中风”范畴,病因多为气虚、痰湿、气滞、血瘀、痰凝等多种类型,但不外本虚与标实两大类,本虚以气虚为主,而血瘀、痰凝是标,临床上气虚血瘀贯穿于各类型之中,而黄芪具有扶正固本、补中益气、补气升阳之效,血塞通具有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之功。以上两药联合应用,可活血化瘀、通畅脉络,既改善了血液黏性,恢复血流动力学及血管的弹性,又增加了各组织的血液灌注,使患者脑血管通畅,脑血流增加,脑细胞功能恢复,总体符合祖国医学“气行则血行”的机制,酷似名方补阳还五汤之功效,以益气化瘀而概之,使气旺则血行,瘀已祛,络即通,疗效颇佳,成本较低,且在临床上尚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而为中成药制剂在临床上合理配伍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中药治疗危急重症提供了较好的前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16):379.

  2  陈伯麟.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探讨.现代临床医学进展,1975,341-350.

  (编辑:于  伽)

  作者单位: 456300 河南内黄,内黄县中医院

日期:2006年8月27日 - 来自[2006年第4卷第3期]栏目

研究表明黄芪丹参复方制剂对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

      近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马静博士等在导师王宗仁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黄芪丹参复方制剂(由黄芪、丹参、红花、当归、桂枝组成)对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

    氧自由基是造成心肌细胞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心肌是以有氧氧化为主的组织,富含线粒体。线粒体是机体内源性自由基产生的主要部位,它在利用氧合成能量的同时,也可产生自由基。因此,线粒体对氧自由基毒性作用十分敏感,心肌缺血或梗死时,氧自由基可作用于线粒体膜,引起膜磷脂降解,流动性降低,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损伤。大剂量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导致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或梗死与人相似。

    为观察黄芪丹参复方制剂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所致急性心肌缺血的防治作用,马静等选用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芪丹参复方组、硫氮卓酮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3毫升/千克,每日灌服2次,连续14天。第15天,皮下三四点注射生理盐水,24小时后相同方法、剂量注射生理盐水1次。模型组:用同样方法灌服生理盐水3毫升/千克。第15天,皮下三四点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5毫克/千克,24小时后相同方法、剂量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1次。黄芪丹参复方组:灌服用蒸馏水配成3毫升/千克的黄芪丹参复方制剂溶液2克/千克,用与模型组同样方法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硫氮卓酮组:灌服用蒸馏水配成3毫升/千克的硫氮卓酮5毫克/千克,用与模型组同样方法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观察心肌线粒体中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观察心肌组织和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及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

    结果发现,在光镜下可以观察到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形态正常,无炎细胞浸润;模型组心肌有片状坏死灶;黄芪丹参复方组及硫氮卓酮组主要出现散在性点状坏死。黄芪丹参复方组和硫氮卓酮组心肌线粒体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心肌线粒体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黄芪丹参复方组和正常对照组心肌组织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黄芪丹参复方组与硫氮卓酮组心肌细胞病理损伤级别差异不明显,两组与模型组差异明显(P<0.05)。

    黄芪丹参复方制剂的主要成分黄芪及其有效成分黄芪皂苷能降低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保护细胞结构特别是线粒体结构,提高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轻氧自由基对心肌细胞膜的损伤;丹参可抑制白细胞的趋化性和聚集反应,防止和驱散白细胞在毛细血管内的聚集,因而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丹参素可缓解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和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可明显缓解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线粒体膜流动性下降和脂质过氧化反应。

    研究结果表明,黄芪丹参复方制剂可能是通过降低心肌线粒体中丙二醛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减轻氧自由基损伤,以达到保护心肌细胞的目的。

 

日期:2006年8月27日 - 来自[药学研究]栏目

黄芪注射液加清心冲剂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治疗上尚缺乏有特效的手段,我院经过几年临床观察,应用黄芪注射液加自拟清心冲剂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取得了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照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将2000年6月~2005年6月收治的病情3个月之内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01例,对照组71例;其中男92例,女80例,男女性别比为1.15∶1,年龄14~62岁,平均38岁,两组年龄、性别及抗心律失常药的应用,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6个月以上。

  1.2  临床用药  治疗组:黄芪注射液(河北省石家庄神威药业有限公司提供,10ml/支,相当于原材料20g)20ml+10%葡萄糖液250ml静脉点滴,1次/d,共14天,并同时口服清心冲剂(自拟一号方:苦参6g,黄连6g,甘草3g;二号方:黄芪15g,苦参6g,黄连6g,甘草3g)一号方bid,1包/次,14天后改服二号方bid,1包/次,连服3~6个月。出现心律失常,加服常规抗心律失常西药,如室性期前收缩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对顽固性室速用胺碘酮或索他洛尔。对照组:极化液加改善心肌代谢药,10%葡萄糖液500ml+胰岛素8u+10%氯化钾10ml+ATP 40mg+辅酶A 100u,1次/d,14天后改为维生素C片0.2g,tid,肌苷0.2g,tid,三磷酸腺苷40mg,tid,连用3~6个月,抗心律失常药应用同治疗组。

  1.3  观察指标  包括临床症状、心电图、心电监测,外周血白细胞内肠道病毒RNA(EVS-RNA),血清柯萨奇B组病毒IGM(CVB-IGM),超声心动图检查,血清检查CPK、GOT、LDH、血细胞、血沉。

  1.4  疗效标准  临床症状以胸闷、心悸乏力、气急等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为有效,无明显改变为无效;外周血EVS-RNA,血清(CVB-IGM)6个月内转阴为显效,无明显改变为无效;心律失常治疗后期前收缩明显减少≥85%为显效,减少≥50%为有效,减少<50%为无效;其他包括窦速、窦缓、房早、结早、房室传导阻滞恢复正常为有效,无改变为无效;心功能超声心电图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52%,治疗后≥52%者为有效。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的好转: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2.2  病毒学检测  外周血EVS-RNA转阴,血清CVB-IGM转阴,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3心电图改变 24h动态心电图期前收缩治疗前后,治疗组观察76例,有效61例,有效率80.3%;对照组观察49例,有效25例,有效率51.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ST-T改变,房室传导阻滞、房早、窦缓、室内阻滞,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1  临床治疗疗效比较(略)

  表2  心电图改变(略)

  2.4 心功能 治疗组异常例数24例,治疗前LVEF值(45.21±8.42)%;治疗后LVEF值(57.01±0.01)%;对照组异常例数17例,治疗前LVEF值(46.55±9.41)%;治疗后LVEF值(55.01±7.40)%,两组治疗前后比较,LVEF值均明显好转(P<0.05),两组治疗4天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5  其他  血清酶学、白细胞计数、血沉在恢复正常时间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  结论

  黄芪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保护心肌的作用,还可拮抗病毒感染心肌细胞对L型钙通道的增加,抑制内向细胞钠、钙离子交流,改善部分心电活动,清除自由基作用,而黄连、苦参除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外,特别是苦参具有显著抗柯萨奇B病毒的效果,还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药理研究苦参有对心脏负性频率、负性自律性、负性传导和延长有效不应期的作用。黄连能使折返激动不易产生和中止折返,从而使心律得以恢复。甘草有类似激素的作用,具有抗感染、抗免疫反应的效果。以本临床观察结果来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应用黄芪注射液加清心冲剂治疗,在临床上症状改善,外周EVS-RNA以及血清血EVS-RNA转阴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心律失常治疗上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治疗心律失常及抗柯萨奇B病毒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编辑:田  雨)

  作者单位: 256220 山东邹平,邹平县临池中心卫生院


 

日期:2006年8月20日 - 来自[2005年第3卷第20期]栏目

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68 例

  慢性疲劳综合征( CFS )是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CFS )建议使用于一类病因未明,以慢性疲劳为特征的综合性病症的名称。该病在临床上多见,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多采用对症治疗,效果多不理想,病情反复不愈。笔者近年来对 68 例 CFS 患者在采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用中药制剂黄芪注射液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68 例,其中男 47 例,女 21 例。年龄 15~25岁36例,26~60岁32例。其中学生 28 例,从事脑力劳动者 32 例,其他人员 8 例。病程 6个月23 例,6个月~1年 18 例,1年以上者 27 例。

    1.2  病因  学习压力大者 28 例,长期从事脑力劳动,工作繁重者 32 例,因长期工作压力大,思虑过度,经常疲劳工作者 8 例。

    1.3  临床表现  体力和脑力易疲劳,而且在休息和治疗后不易缓解。持久存在广泛的头昏、头胀、头痛、肌肉痛、关节痛、自觉发热、咽部干痛、淋巴结肿大、肌无力、活动后持久的疲劳。神经心理症状;易激惹、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学习不持久,并且效率低,思维迟钝或困难、情绪低落或抑郁、疑病多虑、睡眠障碍,有时突然发生的疲劳、饮食不佳、大便失调等。

    1.4  诊断标准  根据沈渔主编的《精神病学》(第4版),CFS 的诊断标准[1]。主要标准:(1)新起病的严重而虚弱性疲劳,持续至少 6个月;(2)没有发现引起疲劳的内科或精神科疾病。次要标准:同临床表现要求至少有其中 8 项症状。客观标准:包括发热,非渗出性咽炎,颈前或腋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1.5  治疗方法  采用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生产的黄芪注射液 20~40ml 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500ml 中静滴,每日1次,7 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 3 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经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随访 6个月无复发。显效:主要症状消失,长时间劳动偶感疲劳。有效:主要症状减轻,短时间劳动感疲劳,但休息后消失。无效:经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

    2.2  治疗结果  经 3 个疗程治疗,痊愈 58 例( 85.29% ),显效 6 例( 8.82% ),有效 4 例( 5.88% ),未发现无效病例,总有效率 100%。

    2.3  不良反应  68 例患者未发未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疲劳综合征包括了神经衰弱的一类主要临床表现。美国的 DSM-Ⅲ中神经衰弱这一诊断标准已被取消,CFS 的诊断被广泛应用。CFS 主要是指患者出现持续或反复发作性的疲劳,卧床休息也不能缓解,每日活动因此而减少 50% 以上,而且伴有许多自觉的躯体症状,甚至包括客观的症状,如低热及咽干、咽痛、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压痛等[2]。在现代社会里,各行各业竟争激烈,在快节奏的环境压力下,学生每天在书海题山中没日没夜地勤奋学习,脑力劳动者为创造新成就必须增加脑力劳动的时间和强度,日积月累,必然会导致脑力和体力的疲劳,出现诸多自觉症状,如果不能在短期内缓解,就会使疲劳症状久治不愈,免疫功能降低,心理负担加重,形成 CFS。以往治疗,多采用支持疗法、镇静催眠法、心理治疗、中草药调理治疗。轻症患者多可减轻或治愈,但部分患者病情缠绵,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病情加重,久治不愈。

  笔者采用黄芪注射液这种中草药制剂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正是利用了黄芪能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的功能。从治疗中观察到黄芪益气养元、健脾利湿可使脾胃的健壮,增进饮食量,以利于营养吸收。养血通脉能增强心肌和外周血管的功能,加速血液循环,使机体供氧量增加,减轻疲劳感,消除躯体不适的自觉症状。扶正祛邪能增强免疫功能,抗病、抗疲劳能力增强,使人精力充沛。综合上述功能,黄芪注射液能在较短时间内消除患者的疲劳症状,是一种治疗 CFS 的良药,值得推广应用。另外,药物使用说明书中提到,该药的不良反应有偶见发热、皮疹、头痛及过敏性休克等。虽然本组在使用中未发现不良反应,但仍应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沈渔. 精神病学,第4版.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08-481 .

    2  郝伟.精神病学,第4版.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7 .

     作者单位: 741000 甘肃天水,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    

    (编辑:若  木)

日期:2006年8月20日 - 来自[2006年第5卷第7期]栏目

中药黄芪对严重烧伤患者免疫功能效应影响的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芪对严重烧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5例烧伤面积为30%TBSA以上的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烧伤对照组(n=25)和黄芪治疗组(n=30),黄芪治疗组患者给予黄芪精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10ml,连服35天。两组患者于伤后每隔7天检测1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OKT3、OKT4、OKT8)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共检测5次。结果  烧伤对照组OKT3、OKT4值明显低于正常,OKT8值明显高于正常(P<0.01),而黄芪治疗组OKT3、OKT4值虽较正常为低,但于伤后2周左右显著高于烧伤对照组(P<0.01),OKT8值亦低于烧伤对照组(P<0.05),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亦明显高于烧伤对照组(P<0.01)。结论  黄芪对严重烧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可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黄芪;  严重烧伤;  细胞免疫功能
 
  The study of effect of astragalus on cell immune function in 55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s

  HUANG Jin-hua, LIU Yi-feng, ZUO Si-qin et al.  

  Department of Burn and Plastic Surgery, Hospit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Yangzhou 225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stragalus on cell immun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s.Methods  55 patients with burn wounds covering 30% of total body surface are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burn control group and astragalus treatment group. Astragalus juice was given 10 ml oral tid for 35 days in astragalus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OKT3、OKT4, OKT8  and T 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 rate(LTR) were measured in two group patients at 7, 14, 21, 28 and 35 days postburn.  Results  The levels of OKT3、OKT4 were markedly lower than that normal levels, and the levels of OKT8 was markedly higher than that normal levels in burn control group (P<0.01). But the levels of OKT3、OKT4 were markedly higher than that of burn control group, and the levels of OKT8 was markedly lower than that of burn control group, and the LTR in peripheral blood in astragalus treatment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burn control group (P<0.01) after two weeks or so postburn. Conclusion  Astragalu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egulatory role on cell immune function of serious burn patients.

  【Key words】  astragalus;  severe burn;  cell immune function

  严重烧伤后,机体出现免疫功能紊乱与免疫抑制,此为伤后并发全身性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乃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严重烧伤可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细胞免疫受抑的程度较体液免疫更为明显[2]。因此,应用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药物,对防治烧伤后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梁华平等[3]经动物实验研究证实黄芪可恢复烧伤后受损的细胞免疫功能。但有关黄芪对严重烧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临床研究,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该研究旨在观察黄芪对严重烧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效应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本科1999年6月~2003年12月收治的严重烧伤患者55例,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32.51±6.2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烧伤对照组(n=25)和黄芪治疗组(n=30),烧伤对照组烧伤总面积为(46.8±9.4)%TBSA,Ⅲ度面积为(24.8±6.2)%TBSA;黄芪治疗组烧伤总面积为(49.4±8.2)%TBSA,Ⅲ度面积为(25.2±3.1)%TBSA。两组患者在年龄、烧伤总面积及深度烧伤面积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用药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国内常用补液公式计算液体进行常规补液、抗休克治疗,黄芪治疗组患者于伤后3天始给予黄芪精口服液(扬子江制药厂生产)口服,每日3次,每次10ml,连服35天。

  1.3  检测指标与方法 

  两组患者伤后每隔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1次,采用单克隆抗体玫瑰花试验(直接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OKT3、OKT4、OKT8),另外同时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共检测5次;每隔10天做1次血培养检查。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x±s表示,采用Wintiab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结 果
  
  检测结果提示,严重烧伤后对照组及黄芪治疗组患者OKT3、OKT4值均低于正常,OKT8值高于正常(P<0.01),说明烧伤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烧伤对照组OKT3、OKT4值下降与OKT8值升高更为明显,而黄芪治疗组OKT3、OKT4值虽低于正常值,但于伤后2周左右显著高于烧伤对照组(P<0.01),OKT8值低于烧伤对照组(P<0.05)。检查结果见表1。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亦明显高于烧伤细胞对照组(P<0.01)。黄芪治疗组患者血培养阳性率为7.6%,烧伤对照组血培养阳性率为13.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黄芪治疗组患者均治愈,烧伤对照组有1例死于败血症。

  表1  两组烧伤患者OKT3与OKT4及OKT8测定结果  (略)

  注:与同时相点对照组比较,*P<0.01,#P<0.05

  表2  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变化  (略)

  注:与同时相点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烧伤后侵袭性感染是烧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而烧伤后免疫功能受抑,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的低下又是引起烧伤患者及实验动物并发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2]。梁华平等[3]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烧伤后小鼠脾脏及胸腺重量明显减轻,脾脏T淋巴细胞转化、IL-2产生均减少。这一发现从器官-细胞-分子水平支持了烧伤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观点。本组资料亦表明,严重烧伤后患者OKT3、OKT4值明显低于正常值,OKT8值明显高于正常值,说明严重烧伤后细胞免疫功能受抑。目前有关烧伤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认为烧伤后细胞免疫功能受抑与烧伤后血清、巨噬细胞及Ts的抑制作用有关[3]。
  
  设法维护好严重烧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对防御烧伤后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报导抗氧化营养素如维生素E、维生素 C、β-胡萝卜素以及微量元素硒等有免疫增强作用[4~6]。目前国内有关中药免疫的研究已取得长足的进展。黄芪是补益药之一,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有资料表明,黄芪对机体的免疫系统有广泛的影响[7],黄芪在一定程度上可从器官-细胞-分子水平纠正烧伤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使烧伤后血清、巨噬细胞、Ts的抑制活性降低至正常水平,这可能是黄芪调节烧伤后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作用环节[3]。
    
  T淋巴细胞亚群是构成机体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因素,在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诱导中均有重要作用。OKT3、OKT4具有调节免疫反应的活性,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而OKT8则有免疫抑制和细胞素毒性作用。本研究发现烧伤对照组OKT3、OKT4值明显低于正常,OKT8明显高于正常(P<0.01),而黄芪治疗组OKT3、OKT4值虽较正常为低,但于伤后2周左右显著高于烧伤对照组(P<0.01),OKT8亦低于烧伤对照组(P<0.05),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亦明显高于烧伤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黄芪对严重烧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提示在严重烧伤治疗中,应用黄芪可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增强其机体抵抗力,对防御烧伤后感染,提高严重烧伤的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颜洪,黄贤慧,尚康菊,等. 烧伤后早期应用中/长链甘油三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华烧伤杂志,2003,19(4):202-205.

  2  Hansbrough JF, Ramon L, Verlgn M. Immunmodulation  fllowing burn injury. Surg Clin Nor Am, 1987,67:69.

  3  梁华平,张艳,耿波. 黄芪多糖对烧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4,2:118.

  4  Santos MS, Megdani SN, Leka L, et al. Natural Killer cell activity in elderly men is enhanced by B-carotene supp-lementation. Am J Clin Nutr,  1996, 64:772-777.

  5  John W, B-carotene and the Caro tenids beyond the Intervention Trials. Nutrition Reviews, 1996,54(6): 185-188.

  6  马轶凡,陈荣华,邓静云. 维生素缺乏对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营养学报,1998,20(2): 142.

  7  耿长山. 黄芪的免疫药理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62.

  (编辑:石  岚)

  作者单位: 225001 江苏扬州,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烧伤整形科

日期:2006年8月20日 - 来自[2005年第4卷第12期]栏目

黄芪及其药对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浅析

    【摘要】  本方对黄芪及其相应药对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理论依据、使用时机、药对应用进行了浅析,以此指导临床。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黄芪;黄芪药对
      
    缺血性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立足于研究治疗该病的理想药物。研究发现,黄芪及其配伍相应药物对本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黄芪是中药补益药中的常用药物,而药对又称对药,是为了在治疗过程中,增加疗效,将两味药物配伍应用,使在临证遣方用药时更具有灵活性。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1 理论依据

    中风病发病机制复杂,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已成为临床医家的共识。张锡纯宗《内经》中“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之旨作了进一步阐发,他认为“所谓上气者,即宗气上升也,所谓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者,即宗气不能贯心脉以助之上升,则脑中气血皆不足也。”明代王伦首先以“气虚”、“血瘀”理论阐发,他在《明医杂著》一书中提出“古人论中风偏枯,麻木诸证,以气虚死血为言,是论其致病之根源。”王清任认为,中风的本源是“元气亏虚”,可见本病的病机为正气亏虚,脉络瘀阻,脑失气血的濡养。

    黄芪性温,味微甘,能补气,兼能升气。《本经》曰:“黄芪主大风者,以其与发表药同用能祛外风,与养阴清热药同用,更能熄内风也。”由于“气血不足,瘀血阻滞脉络”是缺血性中风病的基本病机。《别录》曰:“黄芪逐五脏间恶血。”《本经逢源》曰:“黄芪通调血脉,流行经络”。由此可见,历代医家已对黄芪有了较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配伍相应药物,组成对药,对治疗本病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2 黄芪的用量及使用时期

    黄芪用量多在30~120g之间,根据病人个体差异不同,一般以30g为起始量,逐渐增加至60g、90g、120g。治疗本病急性期及恢复期均可使用,而且使用越早疗效越好。现代临床研究证明 [1] :黄芪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如:血液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黄芪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黄芪与地龙来配伍,比单纯黄芪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强,这也充分体现了药对的优势 [2] 。
    
  3 黄芪对药

    3.1 黄芪与丹参 本病气血虚者,经络多瘀滞,与通气活血药相配伍,以化其经络瘀滞。黄芪为“气中血药”,刘河间在《保命集》中指出“血活则风散舌本柔也”,阐明了治疗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配用活血药的重要性。丹参:活血化瘀,张山雷在《本草正义》中说,丹参“走窜有余,必非补养之品”,即《本经》所谓益气,《别录》所谓养血,皆言其积滞既去,而正气自伸之意,亦以通为补耳。虽然丹参无直接补益之功,但与黄芪相伍,益气活血,气行血亦行,瘀去则新血自生。

    3.2 黄芪与鸡血藤 气赖血补,血足则气盛,血少则气衰,故治气虚又当配补血之品,气虚者属脾,血瘀者属肝,生黄芪配鸡血藤,鸡血藤甘平,入肝经,即能补血以生气,又能行血通络,两药相伍,补血生气,对气血虚少之中风患者尤为适宜。

    3.3 黄芪与天麻 天麻在《神农本草经》记载:益气、补虚损、止痛、定眩、通脉缓急。天麻性甘平,功擅熄风止痉,平抑肝阳,主治“一切中风、风痰”尤擅祛脏腑之风痰。黄芪配天麻:定眩、抑肝、补虚损,对风痰上扰之眩晕的中风患者较适宜。

    3.4 黄芪与益母草 缺血性中风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为气虚而不能帅血,气滞血瘀,滞阻脉络而发病,《直指方》曰:“盖气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益母草苦辛微寒,功擅活血、利水、祛瘀、通脉,黄芪与益母草两药相伍:则益气活血、疏通血络这功倍增。

    3.5 黄芪配双花 双花,甘寒,可解黄芪之微温之性,又有轻微宣散之功,兼能养阴,两药相伍:益气通络、清热养阴、宣通气血,适用于中风病气虚血瘀偏有热的病人。

    综上所述,黄芪及其药对在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时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实践,黄芪药对使治疗更灵活,疗效更显著,适宜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侯电波.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7,4(6):266-268.

    2 杨明.益气活血治法实验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14-16.

  作者单位:150040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编辑:齐 永)

日期:2006年8月20日 - 来自[2005年第5卷第16期]栏目

黄芪针联合红花针抗肝纤维化治疗32例临床疗效观察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患者肝脏最重要的组织学改变,是最终演变成肝硬化的必经之途,其肝纤维化程度决定了肝病预后,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使用黄芪针联合红花针抗肝纤维化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06年4月我院收治的门诊及住院病人共32例(其中病毒性肝炎8例,酒精性肝病1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8例,肝炎后肝硬化6例),男24例,女8例,年龄16~69岁,均经肝纤维谱测定,存在不同程度升高。

  2  治疗方法

  5%葡萄糖250ml+黄芪针40ml,5%葡萄糖250ml+红花针40ml,静脉滴注,1日1次,30天为1个疗程。

  期间未加用干扰素、秋水仙碱等其他抗纤维化药物。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指标  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疗效指标变化(略)

  3.2  疗效标准  好转:HA+LN+PCIII+Ⅳ-C均降至正常范围。有效:HA+LN+PCIII+Ⅳ-C明显降低(>50%)或部分降至正常。无效:上述肝纤谱指标无改善者。

  3.3  治疗结果  好转4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在治疗过程中,有3例病人出现恶心,5例病人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均未作特殊处理,停药后自行消失。

  4  讨论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的主要成分是黄芪多糖,可显著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及体液免疫,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抑制炎症性前列腺素(PGE2)释放,进一步促进内源性干扰素(IFN)释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及胶原基因转录,从而达到抑制胶原产生的作用,红花针的主要成分是红花苷,可改善血液粘稠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胶原沉积的目的。

  祖国医学认为:肝纤维化属“瘕”范畴,其病因病机多属嗜酒或情志抑郁,外感湿热疫毒之邪,邪毒阻滞肝脏,气血结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肝脏功能失调而成此证,病位主要在肝、脾、肾三脏,其病理特点为肝郁、血瘀、脾虚。笔者以扶正健脾,活血通脉为法以培本固元、益气健脾之黄芪,活血化瘀,通经活脉之红花,二药合用,达到“扶正化瘀”的目的,取得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以期临床推广。

  (编辑:秋  实)

  作者单位: 617000 四川攀枝花,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

日期:2006年8月19日 - 来自[2006年第6卷第7期]栏目

自拟黄芪当归四逆汤治疗尿道炎后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评价黄芪当归四逆汤治疗尿道炎后综合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开放性对比研究观察,治疗组58例用黄芪当归四逆汤,1剂/d,分2次服用;对照组33例服用洛沃克(盐酸黄酮哌酯片)(海王药业提供)0.2g,3次/d,连用1个月后评价。结果  黄芪当归四逆汤组治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洛沃克组,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5)。治疗组几乎没有不良反应,对照组有轻度不良反应,持续时间较短。结论  黄芪当归四逆汤治疗尿道炎后综合征效果好。

  【关键词】  尿道炎后综合征;黄芪当归四逆汤;洛沃克(盐酸黄酮哌酯片)

   尿道炎后综合征迁延难治,笔者近3年用黄芪当归四逆汤治疗该病5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既往曾患淋菌性尿道炎(GU)或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年龄18~60岁,病程≤36个月,正规治疗后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白色念珠菌培养与毛滴虫涂片镜检连续3次(间隔2周)均为阴性,前列腺液(EPS)中WBC数≤10个/HP。有不同程度的尿道不适感、刺痒、刺痛、排尿灼热感,残尿感,小腹坠胀不适或隐痛,会阴、腹股沟、精索、睾丸不适或疼痛,腰背酸困疼痛,下肢麻木,疲软,头晕脑胀,记忆力减退,周身乏力,失眠,性欲减退或力不从心,早泄阳痿,外阴皮肤蚁行感等。20种临床症状轻重程度记分,无症状为0分,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重度为3分。共入选91例患者,均否认有贫血及严重肝、肾、心血管病史。

  1.2  治疗与观察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服用黄芪当归四逆汤(自拟方):黄芪30g,半枝莲、菟丝子、女贞子、川牛膝、川楝子、麦冬、熟地、茯苓、白芍、川芎、当归、远志各15g,人参、肉桂、通草、大枣各6g,木防己、白术、甘草梢、郁金、赤芍、乳香、没药、穿山甲、皂角刺各10g,细辛3g,1剂/d,分2次服用;对照组33例,口服洛沃克(盐酸黄酮哌酯片)0.2g,3次/d。两组均服药1个月,每周复诊,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根据症状积分标准记分,最后作出临床疗效评价。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症状缓解率=(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痊愈:症状缓解率≥90%;显效:症状缓解率为60%~89%;进步:症状缓解率为30%~59%;无效:症状缓解率<30%;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算。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见表1,两组痊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率相比,χ2=8.14,P<0.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相比,χ2=10.73,P<0.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略)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除少部分人服用汤剂感觉轻度恶心,无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8例上腹不适,5例恶心,2例呕吐,2例头晕均为轻度,给予对症处理即可,不必停药。

  3  讨论

  由于部分淋病及非淋患者,治疗不及时或年龄偏大,抵抗力低下,致使尿道黏膜柱状上皮细胞损伤范围大。或由于解脲支原体的特殊结构,变形性、可塑性,游动性进入深层组织间叶中引发盆腔底部肌肉习惯性痉挛。使正规治疗时间延长,而相关的治疗药物喹诺酮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四环素类等药物,都有不同的脾胃损害。《素问·五脏别论》说“胃为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养五脏气”,胃气衰,与胃相表里的脾亦虚,脾胃虚弱,不胜湿邪,而聚湿(内外之湿)生痰,痰湿过盛而流注下焦,积阴成形,结聚宗筋,督脉不通,气血不畅,肾阴阳俱损。而所有病人诊见面色晦暗,小腹隐痛,舌质暗红,苔微黄,脉弦紧、沉,俱为脉络瘀阻之征,治当以气血双补,阴阳并调,健脾利水,温经散寒,托毒和营,活血化瘀。

    自拟黄芪当归四逆汤由《外科发挥》内补黄芪汤,《伤寒论》当归四逆汤,《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外科正宗》透脓散等古老方剂化裁而来。方中芪、参、术、归、甘草补中益气,配茯苓健脾渗湿,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佐以肉桂、菟丝子、女贞子补肾强腰,温阳化气,以收阳生阴长之效。麦冬养心除烦,有护阴以配阳。远志宁心安神“长肌肉治一切痈疽”《本草纲目》。熟地大力滋阴补血,半枝莲抗炎利尿,郁金、川楝子、赤芍、炮山甲、皂角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活血化瘀,而乳香、没药宣通十二经络,活血化瘀,推陈出新,去毒、消肿、定痛。木防己既解表又不伤已虚之正气,得芪、术、甘草之助,卫阳复振,驱湿下行。白芍养血柔肝,营养宗筋,合甘草梢缓急止痛,又甘草梢能清热解毒,以除茎痛,还能引诸药入于精室,甘草、大枣之甘,既益气健脾,又助归芍补血,桂、辛通阳,合川芎、通草通经脉,使阴血充,客寒除、阳气振,经脉通。细辛性温,归肺肾二经,具有解表散寒、补风止痛,温化痰饮等功效,既能发散在表之风寒,又能祛除入里之寒邪,辛而不耗气,温而不烁液,辛则升浮,宣开气机通调水道。川牛膝利尿行瘀,引诸药下行直达病所,诸药配合,气血充盛,湿腐祛,邪毒清,通补并用,焉有不效。《医林改错,脾症有瘀血说》:“黄芪甘草汤治老年溺茎如刀割,不论年深日久,立效”,单味黄芪亦补中益气,既能鼓舞真气运行,又能兼顾脾、肺、肾三脏之真气,脾气升而浊阴自降,配甘草梢药力更宏,李时珍说黄芪“补丈夫虚损”另芪、芍、桂、大枣益气温经主治血痹症,而芪、归、山甲、皂刺、川芎为透脓散组方,益气养血,托毒和营消散通透,“通则不痛”。

  洛沃克系平滑肌松弛新药,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平滑肌具有选择性解痉作用。使肌肉松弛,消除尿道不适、刺痒、刺痛、灼热感及尿道膀胱平滑肌痉挛引起的下腹部疼痛、睾丸、会阴疼痛。

  总之,黄芪当归四逆汤治疗尿道炎后综合征效果突出,方便简捷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 264200 山东威海,威海市泌尿专科医院

  (编辑:文  静)

日期:2006年8月19日 - 来自[2005年第5卷第11期]栏目

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62例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是老年人常见病,病情极不稳定,易发展为猝死或再次心肌梗死。当前各界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防治都予以高度重视。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中成药物较多,广泛使用主要有黄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心脑舒通等。文献报道黄芪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较多。为观察、验证两种药物的确切疗效,笔者选择了11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病人,随机分组作对照观察,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0例均为住院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病人,所有病例均参照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黄芪注射液治疗组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61~86岁,平均63.7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3年,平均3.83年。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60~83岁,平均75.6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6年,平均4.3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特点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两组在治疗前均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检测。排除急性心功能不全、休克等原因所致心电图缺血性改变。

    1.2  治疗方法  治疗期间除绞痛症状较重时加用硝酸甘油外,其他有关治疗药物如抗凝、扩血管等药物常规进行,同时,黄芪注射液治疗组: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注射,2周为1个疗程(以下称治疗组)。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注射,2周为1个疗程(以下称对照组)。

    1.3  观察方法

    1.3.1  观察指标  主要有心绞痛发作持续的时间、发作频率、诱发因素及硝酸甘油使用情况、心电图变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等。

    1.3.2  疗效标准  参照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急性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有效: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减轻;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加重。心电图显效: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ST段回升≥0.05mV,但未达正常水平;T波改善,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治疗前后心电图无明显改善;加重:治疗后ST加深≥0.05mV,T波倒置加深,由直立变平坦或倒置。

    1.3.3  统计学处理  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

    2  结果

    见表1~3。

    表1  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  (略)

    由表1见,治疗组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62.50%。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略)

    表2示,治疗组总有效率70.96%,对照组总有效率70.83%。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3  用药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略)注:治疗组与用药前比较,ap<0.05,bp<0.01,cp<0.001

    表3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静滴黄芪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血沉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3  讨论

    黄芪注射液,近几年临床广泛运用于冠心病防治,药理研究证明黄芪注射液及有效成分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属祖国医学“胸痹”、“真心痛”、“心悸”、“怔忡”等范畴,本病老年患者以气虚血瘀证居多。黄芪为补气之要药,可使气旺以促血行而祛瘀,切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病机。药理研究发现,黄芪能增强机体耐缺氧能力,提高内皮细胞抗损伤能力,保持冠状动脉内膜的稳定性;可降低血高脂蛋白水平,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小板聚集、粘附,防止血栓形成;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量,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脏功能 ;可增强再灌注后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有明显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黄芪为传统补气药,还有抗炎、利尿、强心、免疫促进作用,以及降低和清除自由基,扩张冠状动脉,保护心肌细胞及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小板粘附率,减少血栓形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增加心肌组织中CAMP含量,来增加心肌收缩力,同时具有降低氧自由基产生和较强的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限制了缺氧时氧自由基对心肌细胞及亚细胞结构的破坏,具有稳定细胞膜,保护心肌细胞增加抗缺氧能力和正性肌力作用,从而对心肌产生保护作用。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直接影响,黄芪对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有激活和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及凝固性,增加纤激酶活性,改善微循环,从而减轻心肌缺血缺氧,减少血栓形成,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黄芪的这一系列作用,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病基础,从而达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的目的。在防治冠心病时能有效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改善心肌缺血,防治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能有效降低血脂,减少脂类在血管壁的附着,对抗脂质过氧化物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氧耗,并提高左心室作功而取到显著的抗心绞痛作用,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性和促进微循环作用。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对比法,对6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黄芪注射液组在心绞痛和血流变学方面有效率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组,两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证明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方面黄芪注射液要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用药期间暂未发现不良反应,用药顺从性好,无耐药性,药源方便。如正确掌握好禁忌证和注意事项,笔者认为黄芪注射液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较为理想的药物。

    (编辑:黄  杰)

    作者单位: 1 223001 江苏淮安,淮安市医保中心
    223001 江苏淮安,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

日期:2006年8月19日 - 来自[2006年第6卷第2期]栏目

凯时、黄芪联合治疗轻中度老年性蛋白尿的临床观察

    我们采用凯时、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老年性慢性肾脏病并轻重度蛋白尿,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为我院综合科住院病人,男23例,女2例;年龄58~82岁,平均年龄72.4岁。其中糖尿病肾病12例,高血压性肾损害8例,肾动脉硬化4例,糖尿病肾病并肾癌1例,肾移植术后并慢排1例。均有轻重度的慢性肾功能损害,Scr 126~250μmol/L。

    1.2  方法  病人在常规控制血糖、降压治疗的同时采用凯时每日10μg+0.9% NS100ml/d静点,10~15天,黄芪注射液20~30ml+0.9% NS250ml/d静点10~15天。

    1.3  观察项目  用药前后分别抽血查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软件处理,结果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以上病例经治疗观察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用药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见表1表1  凯时、黄芪治疗前后其指标比较

    3  讨论

    现在认为尿蛋白持续≥1g/d,是提示肾功能不全快速进展的标志之一。特别对老年性慢性肾脏患者而言,随着肾脏结构和功能的老化及治疗上的困难,更加快了慢性肾功能损害的演变过程。因此,对老年性慢性肾脏病治疗的探索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以上结果提示,凯时、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老年性慢性肾脏病并轻、中度蛋白尿有效,能有效降低血清肌酐水平,减少尿蛋白,具有延缓肾功能损害的临床效果。凯时是脂肪微粒包裹PGE1的制剂,在肺内不易失活,能靶向性地在病变血管和炎症病灶聚集[1]。在局部以小剂量达到较大的药物效能,减少了药物的副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外源性PGE1具有强大的舒血管作用,其通过抑制细胞游离钙而选择性的扩张微血管,并阻止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血管收缩效应。改善微循环及肾血流动力学。黄芪注射液为中药黄芪提取物,以往研究认为有保护肾脏的作用[2]。近来研究发现黄芪能下调β1整合素mRNA的表达,减轻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减轻肾小球硬化的程度[3]。可显著改善肾病时下丘脑精氨酸血管加压素以及依赖性通道水孔蛋白-2的变化,提高肾小球滤过率[4],起到利尿消肿作用。在对体外培养的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实验中观察到,黄芪能促进人肾间质细胞的HGF/c-met系统快速升高,抑制TGF-β的表达,减少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并能促进细胞有丝分裂,对损伤的细胞进行修复[5]。另外,黄芪还可通过基因传录水平促进肝脏白蛋白合成,提高血浆白蛋白的水平[6]。能增强脂蛋白酯酶与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活性,上调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表达,促进甘油三酯、胆固醇降解,并从循环中清除,起降血脂作用[7]。黄芪还具有抗氧自由基的功能,其减少氧自由基生长,促进氧自由基清除,有利于损伤细胞的修复。这两种药均具有抗血小板黏附聚集,抑制TXA2的合成与释放,改善RBC的变形能力,减少RBC的聚集性,从而抑制血栓形成[8],因此,2种药联合应用,具有明显协同作用,而且副作用少。笔者认为其效果确切,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陶定波.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的临床观察.中华实用医学,2003,5(6):29.

    2  鲁盈,李惊子,郑欣,等.黄芪当归合剂对肾病综合征血清和肾小球硬化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8:478.

    3  倪兆慧,张庆怡,钱家麟,等.黄芪皂苷对人系膜细胞基质分泌和β1整合素表达的影响.中华肾脏病杂志,2000,16(5):303.

    4  马骥,陈靖,顾勇,等.肾病综合征大鼠精氨酸血管加压素和V2受体与水孔蛋白-2的研究及黄芪的治疗作用.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9,8(4):315.

    5  牟珊,张庆怡,倪兆慧,等.黄芪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c-met表达的作用.中华肾脏病杂志,2004,20(2):137.

    6  李丽英,王海燕,朱世乐,等.黄芪当归对肾病综合征鼠肝蛋白的表达作用.中华医学杂志,1995,75(5):276.

    7  李宁军,李惊子,王海燕,等.黄芪当归合剂对肾综鼠脂蛋白脂酶与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8):484.

    8  高炎莎,高飞,安峥,等.凯时注射液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2,2(4):13.

   作者单位:550004 贵州贵阳,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综合科

  (编辑:宋  冰)

日期:2006年7月19日 - 来自[2006年第7卷第5期]栏目

黄芪在临床上的应用

      中医讲:黄芪益气固卫,补气升阳。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含有黄芪多糖、黄芪皂苷类、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成分,它可以扩张血管,调节免疫力,降糖,调节脂质代谢等作用。现在广泛用于临床,将其具体用法总结如下。

  1  佐治病毒性心肌炎

  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30ml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4周。

  黄芪能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微循环、提高产生干扰素能力、抑制杀灭病毒、延长细胞存活[1]。因此,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心肌酶学,促使心电图恢复正常。

  2  黄芪加清开灵治疗酒精性肝病

  用清开灵注射液60ml、黄芪注射液30ml,分别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3周为1个疗程。清开灵具有清热解毒、降脂、化瘀通络、疏通微循环的功能,能够减弱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增强脂肪酸在肝细胞内正常代谢,减少脂质在肝细胞中积累及使乙醛氧化产生的活性氧减少,氧自由基减少,从而具有保护肝细胞、抗感染、改善肝功能的作用[2]。黄芪注射液中含有黄芪苷类、黄芪多糖、氨基酸类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具有扩张血管、保护肝功能、增加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等作用。通过改善肝内血液微循环,减少氧自由基形成,调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使之趋于正常,而减轻了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阻止了肝纤维增生,防止肝硬化的形成。黄芪具有扩张微血管及黄芪中的微量元素硒能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激活解毒酶系[3],而减少内毒素血症,抑制血栓素的产生,有利于改善肝内血液循环,减轻病变部位缺血,改善肝脏营养及氧的供给,防止肝细胞继续坏死,加速病灶的吸收与修复。

  3  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心力衰竭

  10%葡萄糖300ml加黄芪30ml加硝酸甘油5~10mg,静脉滴注10滴/min,疗程10天。

  黄芪皂苷具有强心样作用[4],黄芪尚具有稳定缺血心肌细胞膜,保护线粒体与溶酶体,从而能防止心肌细胞膜的损伤[5]。硝酸甘油则能直接扩张静脉与冠状动脉,减轻心脏前负荷与左室充盈压,改善心肌血供,特别是能改善节段运动异常区的供血[6]。另外,硝酸甘油能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及防止血小板聚集[6]。黄芪联用硝酸甘油治疗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4  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常规采用抗生素对症、雾化吸入、吸痰等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用0.5~1.0ml/kg加入10倍量10%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0~14天。

  黄芪能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作用,增强白细胞数量,促进抗体产生。能促进TH2细胞的部分功能,使B细胞产生IgG亚类的缺陷得到纠正,促进诱导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gG1、IgG2、IgG3,使其接近正常儿童水平;黄芪明显促进产r-干扰素,从而减少IgG产生及炎症介质释放,因此,具有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患儿喘憋症状,恢复通气功能,提高肺部氧和能力。

  5  佐治早期糖尿病肾病

  在常规降血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剂量为20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4周。

  黄芪具有降血糖、调节脂质代谢及双向免疫调节功能[7],同时,黄芪富含微量元素硒,对肾小球基底膜的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均有保护作用,因此黄芪可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8]。

  【参考文献】

  1  张秀莲,袁向东.芪冬颐心口服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0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6):339.

  2  杨献英,邵振鸿,金英,等.中药清开灵注射液防治小鼠酒精中毒性肝损伤.华人消化杂志,1998,6(10):847-849.

  3  高观月,应自忠,冯一述,等.当归、黄芪的护肝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脾杂志,1997,5(4):226-227.

  4  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77-78.

  5  屈松柏,李家庚.实用中医心血管病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637.

  6  陆再英.硝酸盐治疗进展.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46-48,57-58.

  7  刘道芳.黄芪研究进展. 中医药信息,1998,15(2):13-14.

  8  柏乐.黄芪注射液治疗肾性蛋白尿47例临床观察.上海医药,1998,19(1):15-16.

   作者单位: 165023 黑龙江大兴安岭,大兴安岭地区新林林业局职工医院

   (编辑:张  彦)

  

日期:2006年7月19日 - 来自[2006年第7卷第4期]栏目

六味地黄丸加黄芪、党参、金樱子治疗蛋白尿

  笔者在内科临床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采用常规西药配合加黄芪、党参、金樱子治疗后收到了明显效果。因例数少,无设对照组,故可参照试用。

  1  临床资料

  本组4例,均为男性。例1,男,56岁。因反复劳累后出现尿少、浮肿,开始因症状轻休息后可稍缓解故未正规检查治疗。近2年来发作时症状加重,浮肿持续不消。于1994年4月收住我院。入院时:T 36℃,P 96次/min,BP 150/90mmHg ,慢性病容、神清,眼睑稍水肿,睑结膜及口唇稍苍白,头颅五官阴性,颈软,心、肺、肝脾、腹部、脊椎阴性,四肢轻度可凹陷性浮肿,踝关节显著。辅助检查:血常规:HB110g/L,RBC 3.60×1012/L,WBC6.0×109/L,N67%,L33%。尿RT:黄色微混,蛋白++++,颗粒管型4~6/HP,上皮细胞3~4/HP,脓细胞1~3/HP,CO2CP35mmol/L,BUN26mmol/L,Cr246μmol/L。
  
  入院后诊断:慢性肾炎(隐匿型)慢性肾功能不全。处理:常规西医治疗,加用六味地黄丸,并加黄芪、党参、金樱子各30g,每日1剂,10剂后尿蛋白开始下降,1个月后降至阴性,出院后连续服用1个月,效果较满意。
  
  例2,男,33岁,明确诊断慢性肾炎(肾病型),肾病综合征,3年来反复在上级医院住治,此次因受凉后乏力、恶心、尿少、浮肿入院。查体:慢性病容,双眼睑稍浮肿,睑结膜稍苍白,颈软,心、肺、肝、脾阴性,双肾区有轻叩击痛,双下肢明显可凹陷性浮肿。辅助检查:血RT:HB 100g/L, RBC 3.20×1012/L ,WBC 9.6×109/L,N74%,L26%。尿RT:黄色微混,蛋白++++,颗粒管型4~6/HP,上皮细胞3~4/HP,24h尿蛋白定量4.2g/24h。T 46g/L,A 22g/L,G24 g/L。
  
  入院后处理:常规西药加六味地黄丸治疗1个月,症状及尿蛋白不减,故采用增加黄芪、党参、金樱子试服20天(量同上),尿蛋白开始下降,症状好转,又连服40余天,尿蛋白降至(+~±)。例3、4诊断:均为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治疗方法及效果同例2。

  2  疗效观察

  通过以上4例病人的治疗观察对减轻症状、消除蛋白尿均有明显效果,并均是在常规治疗无效时使用的。但因例数少,未能设对照组。目前仍在试治,10余例病人中均收良效。

  3  讨论

  3.1  西医观点  在正常肾脏功能作用下,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可被肾小球滤过每日约有2~4g,但流经肾小管时95%以上的蛋白质,又被肾小管重吸收,仅有小部分排出体外,一般每日不超过150mg,如每日排出>150mg则为病理性改变。如肾脏有疾患时,或活动量增加时可使尿蛋白增加。故测定尿蛋白时以24h排出总量为准确。

  3.2  中医理论  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阴肾阳只宜固藏,不宜耗泄。而慢性肾病病程长,消耗明显,多属虚证,长期久病,肾阴阳皆虚。肾阴虚可致肾不纳气,肾气不固。肾阳虚不能温化水液可致肾需水液,水注可致全身浮肿、尿少,尤以下肢尤甚。腰酸腹部胀满等症。

  3.3  治则  六味地黄丸功用滋阴补肾之药,并有强壮、强精滋养的功能。方中山萸肉补肾养肝涩精止汗缩尿,山药补中补肾,泽泻、茯苓和湿治淋浊,丹皮清泻肝肾之火,为补中有泻的作用。笔者初学中医了解知识肤浅,在治疗不佳时增加黄芪因它能补气兼能扶阳,而党参为补气兼能益阴。故认为二者一偏益阴,一偏扶阳,对气虚较甚者二药常相互作用效果更加。金樱子为固涩药,有固精缩尿涩肠止泻作用,用其药为加强固涩缩尿之功能,可能有加强肾小球基底膜致密性,从而可减少蛋白的漏出。以上三味药物相互弥补,加强了六味地黄丸的作用。

  通过十余例病人的治疗实践,笔者认为此种治疗方法对恢复肾脏功能,消除蛋白尿,收到了一定的作用,可试用。

  (编辑:秋  实)

  作者单位: 833200 新疆伊犁,伊犁州奎屯医院

日期:2006年7月19日 - 来自[2005年第6卷第20期]栏目

抽动-秽语综合征如何用黄芪赤风汤生铁落饮治疗?

  患儿面部肌肉抽动,挤眼,龇牙,颈部四肢抽动,间歇发作时间较长,病程达数年之久,患儿自觉无所苦,夜间多梦,胃纳不佳,自汗盗汗。查体见面色萎黄,肌肤不实,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此类患儿多为肝强脾弱,本虚标实,虚则血虚不能温养肌肉,故肌肉挛缩而颤,无力而缓;实则肝旺挟风,风旺则肌肉抽搐,有力而急。由于脾虚无以生气血,故证见虚实兼挟。治疗首在补气,次宜行滞,然后熄风镇痉。用黄芪赤风汤合生铁落饮加减。此两方合用,融益气行血,熄风镇痉于一炉,攻补兼施,气血同治 ,肝脾并调,切中病机。常用药物:黄芪30g,赤芍、防风、白僵蚕各6g,钩藤8g,磁石12g,锈铁落磨水煎药。随症加减。连续服用,直至症状消失后以健脾益气,行气补血之异功散、归脾丸之类收功。日期:2006年4月16日 - 来自[儿童多动症300问]栏目

脾气虚感冒有哪些饮食疗法?

  脾气虚感冒常用饮食疗法有:

  (1)盐炙鸡 嫩鸡1只,约1000克重,不分雌雄,去尽外毛及腹内肠杂,渗干水湿;食盐2500克,生姜50克切碎,装入鸡腹内,关闭鸡腹。

  将盐一半,摊开在干燥锅底上,把鸡放在盐上,其余一半盐,均匀撒在鸡身上,将鸡完全埋遮盖严,不可露鸡体于盐外,再用大缸盖好密闭,将锅放炉灶上烧水,用中等火候,不能太大或太小,以适中为度,俟鸡炙熟后去尽其盐及姜末,根据各人食量,将鸡分次食尽。

  本疗法适应于脾虚外感,湿聚生痰,咳嗽气喘,不能平卧,动则增剧,不论新感或久病体虚而由外感引发者均有疗效。如果身体过于虚弱应多吃几只盐炙鸡。

  (2)黄芪蒸鸡 嫩母鸡1只,黄芪30克,食盐15克,绍酒15克,大葱、生姜各15克,清汤500毫升,胡椒粉2克。

  将鸡宰杀去肠杂,洗净,入沸水锅内焯至皮伸,再用凉水冲洗,把水沥干;黄芪用清水冲洗后,立即切成6~7厘米长的段,每段再对剖成两半,整齐地装入鸡腹腔内;将鸡放入罐子内(即周围陡直的深锅如瓷罐子、砂罐子),加入葱、姜、绍酒、清汤、食盐,用棉纸封口,上笼,用武火蒸至沸后约1.5~2小时。出笼后加入胡椒粉调味,即可食用。食时去鸡腹内黄芪,食肉喝汤。

  本方适用于脾虚感冒,并有预防感冒作用。能强壮身体,补中益气,温肾散寒,升散解表。并能冶疗血虚眩晕,周身麻木及中气下陷之久泻便溏、脱肛、子宫脱垂等。

  (3)栗子鸡 栗子250克,鸡1只。将鸡肉切块,放入锅微炒,加适量盐、调料,加少许糖,加水煮,放入栗肉,焖煮至栗熟起粉,即可食用。

  本方用于脾胃不足、肾气虚弱的病人,栗子补脾胃益肾气,鸡肉健脾胃补肾,两者协同,可增强补益功效。

  (4)鲫鱼黄芪汤 鲫鱼150~200克,黄芪15~20克,炒枳壳9克。

  鲫鱼去腮、鳞、内脏,先煎黄芪、枳壳,30分钟后下鲫鱼,鱼熟后取汤饮之,可少加生姜、盐以调味。

  本方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慢性疾患。鲫鱼、黄芪益气健脾,枳壳调和中气,三味配合,有补气升举的作用。

日期:2006年4月16日 - 来自[感冒防治320问]栏目

肺气虚感冒的治法与主治方剂有哪些?

  肺气虚感冒治以补气实卫,发散表邪。

  主治方剂选用如下:

  (1)玉屏风散 本方补散兼施,为肺气虚,腠理疏松,体虚感冒及气虚自汗而设。方用甘温之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为君;白术健脾扶正,助黄芪温分肉,实腠理,补脾以祛风,固表止汗为臣。二药合用,补脾胃以资气血之源,健脾充肌,以拒邪于外,不使内袭扰肺。防风走表,遍行周身,为风药中之润剂,除风而不燥,并助黄芪益气以御风,为佐使药。防风、黄芪合用,实表固卫,疏表祛邪,补疏兼用,固表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三药合用,既可固表止汗,又可祛风散寒。卫气振奋,腠理致密,则自汗止,表证愈。

  (2)黄芪桂枝五物汤 此方系张仲景为治疗血痹而设。对气血虚弱,营卫俱虚,卫阳不固,腠理空疏而感受风寒者有良效。本方即桂枝汤去甘草之缓,加补正气的黄芪,倍生姜以宣通阳气,是振奋阳气,运行气血的良方。黄芪益气固卫为君;桂枝温经通阳为臣,助黄芪达表而行气血;佐芍药养血和营,助黄芪以敛阴固表;生姜辛散,大枣甘温,姜枣同用以增强调和营卫之力,共为使药。全方五味,补虚解表,对肺气虚外受风寒的感冒,尤为适宜。

日期:2006年4月16日 - 来自[感冒防治320问]栏目

丹参配黄芪降脂作用获证实

2006年03月14日 中国医药报 7 根据动脉粥样硬化(AS)的产生原因、致病特点和证候表现,中医学多从痰浊、瘀血等范畴对其进行辨证施治,临床依据益气活血之法立方,用丹参黄芪配伍取得良好的疗效。日前,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的周俊琴等人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丹参黄芪配伍通过调节血脂含量,上调胸主动脉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mRNA的表达,来发挥其治疗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LDL)含较多胆固醇和胆固醇脂,它经动脉内膜表面的脂蛋白脂酶分解成残片,通过不同途径侵入动脉壁。LDL还与动脉壁的蛋白多糖结合,产生不溶性沉淀,刺激纤维组织增生,所有这些结合形成动脉粥样斑块。血浆中LDL主要通过LDLR途径降解。LDLR基因表达异常可影响LDL的清除,导致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故此次实验观察了以丹参、黄芪为主的中药复方“芪丹煎”对LDLR及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胆固醇(FC)、甘油三酯(TG)等指标的影响,探讨该药防治AS的作用机制。
研究人员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AS家兔模型,并将之分为模型对照组、丹芪组和西药组,模型对照组不予干预措施,丹芪组每兔每天喂饲20毫升芪丹煎(含生药3克/毫升),西药组每兔每天喂饲40毫克硝苯地平,另以正常饲料喂养的健康家兔作为空白对照组。12周后,研究人员采用酶法测定血清TG、TC、ApoAⅠ及ApoB的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LDLR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血清TG、TC和ApoB含量明显减少(P<0.01),ApoAⅠ含量显著增加(P<0.01),胸主动脉LDLRmRNA的表达明显提高(P<0.01)。
研究人员认为,芪丹煎对血清TG、TC的抑制可极大减轻有害脂质对动脉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减少脂质在动脉壁沉积和减缓脂质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对ApoB的抑制和对ApoAⅠ作用的加强,可加速游离胆固醇从动脉壁及其周围组织移除,保护内皮细胞免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侵害,抑制LDL与动脉粥样斑块结合,从而延缓和阻止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芪丹煎增加LDLRmRNA水平的机理,考虑与下列因素有关:在体水平,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反馈性地增加肝细胞的LDLR合成;细胞水平,药物引发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基因和LDLR基因的协同调节,从而上调LDLR基因转录和受体活性。 日期:2006年3月14日 - 来自[药理学]栏目

三、中药黄芪、党参和刺五加的免疫作用

三、中药黄芪、党参和刺五加的免疫作用

  黄芪是补气主药,它能明显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若与党参合用,使巨噬细胞吞噬有害物质的作用更为显著。黄芪也能促进人体产生抗体,医学上用黄芪治疗肝炎,除可增进病人食欲,改善肝功能外,还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抵御疾病,增强体质。黄芪除口服外,还可喷喉滴鼻,可以显著降低流行性感冒的发病率。

  党参也可显著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与黄芪、灵芝合用,则效果更好。党参能改善因化疗或放疗治疗肿瘤所致的白细胞下降,同时还有升高血糖和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

  刺五加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应用已久,具有“补中益精、坚筋骨、强意志”的作用,久服可延年益寿。近代医学研究证明刺五加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防病能力,对中枢神经系统能产生安神的效应,还能调整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人体抗应激能力,此外,刺五加尚有雄激素的作用,因此是一种康复保健良药。

(朱圣禾)

日期:2006年1月14日 - 来自[免疫与健康

CHOP方案配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12例

【药理作用】 药理实验证明,黄芪能加强心脏心缩,扩张冠状血管肾脏血管以及全身末梢血管,使皮肤血液循环旺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体外抑菌试验,对甲型溶血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型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黄芪还能抑制胃液分泌,减少游离酸和总酸度,使胃液pH值上升,防止溃疡发生蜂蜜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所酿的蜜糖,主要成分是果糖葡萄糖,并含有镁、钙、钾、钠、硫、磷等微量元素。单味蜂蜜具有较好的抑制消化性溃疡生长的作用。
【适应症】 健脾益气,补肺生津。主治气虚卫弱所致面色萎黄头晕目眩胃脘隐痛,四肢倦怠,食少纳差,易感风寒表虚自汗,崩漏经多,舌淡胖嫩,脉象细弱等证。1.治疗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属气虚胃痛者20例,总有效率达100%;2.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属于气虚血亏者可用本品;3.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属气虚外感者;4.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月经不调等属气不摄血者;5.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免疫机能低下症等表现为气虚自汗,汗出恶风,易于感冒,体倦乏力等症,亦可应用本品。
【用法用量】本品为口服液,每支10毫升。一次10毫升,一日2次。忌食生冷油腻寒滑之品。
【制剂】 黄芪、蜂蜜。
日期:2005年11月24日 - 来自[药品说明书]栏目

尿毒清

【主要成分】大黄、黄芪、甘草、茯苓白术、制首乌川芎菊花丹参、姜半夏等。

【药理及应用】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早期。

剂型规格】无糖颗粒剂:5g/袋。

【用法用量】每日4 次,6、12、18时各服5g,22时服10g,温开冲服

【注意事项】患者忌豆类食品。服药后大便呈半糊状为正常现象,但忌与氧化淀粉等化学吸附剂合用。日期:2005年11月24日 - 来自[药品说明书]栏目

消栓通络片

【组成】 川芎,丹参,黄芪,泽泻三七槐花桂枝郁金木香冰片山楂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褐色;气香,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用于中风(脑血栓)后遗症。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6片,每日3次。
【注意事项】
(1)忌生冷、辛辣、动物油脂食物。
(2)孕妇忌服。
(3)气阴两虚者慎用。
(4)非瘀血症者不宜服用。
【其他剂型】 消栓通络胶囊,口服:每次6粒,每日3次。
日期:2005年11月23日 - 来自[药品说明书

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心绞痛型冠心病60例临床疗效观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固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根据临床、心电图、血清酶变化及冠状动脉硬化的部位、范围、血管阻塞程度和心肌供血不足的发展速度、范围和程度的不同,可将本病分为5种临床类型。即无症状型冠心病心绞痛型冠心病、心肌梗死型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猝死[1]。而本文主要介绍黄芪注射液对心绞痛型冠心病的治疗疗效观察。心绞痛型冠心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法及诊断标准》,结合临床特征,又可分为“劳累型心绞痛、自发型心绞痛、混合型心绞痛”等3型[1]。现就笔者2001~2004年以来利用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60例,并与单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随机对照的结果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60例,其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为41~72岁;其中50岁以下9例,50~60岁43例,60岁以上8例;病程1~11年。对照组57例,其中男42例,女15例;年龄39~69岁;50岁以下10例,50~60岁42例,60岁以上5例。病例标准:心绞痛型冠心病的诊断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法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

  1.2  观察指标  包括临床指标和心电图指标。临床指标具体观察症状缓解情况,心率、血压的变化,副反应发生情况。心电图指标具体观察ST段及T波变化(心电图的导联位置要固定一致)。

  1.3  治疗方法  根据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患者全部采用黄芪注射液5支(每支相当于黄芪4g)和复方丹参注射液8支(2ml/支)分别加入5%的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2周。对照组57例单独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8支加入5%的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2周。同时均停用与冠心病治疗有关的药物。

  1.4  疗效评定  症状的疗效以患者主观感觉心绞痛发作消失或基本消失为显效,发作次数减少为有效,发作次数无明显改善为无效。心电图疗效评定以治疗后ST-T段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为显效,ST段压低回升0.05mV或T波倒置变浅50%为有效,未达到标准或反而加重为无效。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见表1。

  表1  疗效统计(略)

  注:等级序值检验,P<0.01

  2.2  心电图疗效  见表2。

  表2  心电图疗效统计(略)

  注:等级序值检验,P<0.01

  2.3  副反应  治疗组和对照组全部病例均未出现1例严重毒性反应者。

  3  讨论

  黄芪注射液为传统中药黄芪提取物的灭菌溶液,其主要成分为微量元素、黄酮、黄芪皂甙多糖等,具有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可扩张外周血管、冠状血管、脑血管和微循环,能有效地降低血小板活化程度,抑制血小板内5-羟色胺的合成和释放,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减少血栓形成,改善血液高凝状态,达到抗凝的作用[2]。黄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理机制为:(1)黄芪具有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的补气强心作用,能够起到强心及较明显的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可以使心脏每搏输出量、心排出量、心脏射血分数增加,在不增加心率和心肌耗氧量的情况下,能增强心脏泵血功能及改善左室收缩功能,有改善心脏的心室构型和射血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的功效;(2)有改善冠状微循环稳定血压,抗心肌缺血和提高耐缺氧能力的作用,并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3)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减少微血栓形成,疏通微循环;(4)稳定心肌细胞膜,以及清除体内氧自由基过氧化物,减轻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害等作用;(5)同时能够扩张外周血管、利尿,从而减轻心脏负担,减轻心脏负荷;(6)镇痛、镇静及安定作用,减少病人恐慌[3,4]。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理作用为:(1)改善微循环和抗凝作用;(2)扩张冠状动脉,抑制心肺血管收缩,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细胞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作用以及抗脂蛋白氧化作用;(3)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红细胞破坏,降低全血黏度;(4)延长耐缺氧时间;(5)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对心肌线粒体均有保护作用[4]。复方丹参注射液的这些药理作用与黄芪注射液的药理作用比较是相同的,两药联用必然会取得协同作用。而且在治疗范围内未见明显的不良毒副反应。本文观察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3.33%,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1.67%。与对照组相比较P<0.0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说明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效果。由于能够减少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发作持续的时间,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左室功能,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和保护心肌的作用,而且方便价廉,使用安全,无严重的毒副反应,所以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05-907.

  2  阮雪玲,张秀薇,郑东文,等. 黄芪和丹参注射液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血液流变学和肾功能的影响.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2):149.

  3  卜庆锋.黄芪注射液对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中华内科学杂志,2001,1(1):22.

  4  贾公孚,谢惠民.临床药物新用联用大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52-554,880-881.

  (编辑 毅  文)

  作者单位: 551700 贵州省毕节地区妇幼保健院

        551700 贵州省毕节地区中医

 

日期:2005年10月6日 - 来自[2005年第2卷第7期]栏目

黄芪 酚妥拉明及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肺心病41例观察

  自2001年9月~2003年5月,应用黄芪和酚妥拉明、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肺原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4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6例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均按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标准,肺心病病程10~15年,心力衰竭均为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共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48~75岁;对照组:共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46~76岁。两组年龄、性别、心衰程度基本相似。
   
  1.2 治疗方法 两组皆予以休息、限盐饮食、持续低流量吸氧、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以黄芪30ml、酚妥拉明10~20mg分别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1次/d;10%门冬氨酸钾镁10ml,3次/d,口服;10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以氨茶碱0.25g+5%葡萄糖250ml,静滴,1次/d;地高辛0.25mg,1次/d,口服,疗程同上。
   
  1.3 疗效判定及结果 显效:咳喘、呼吸困难、紫绀改善、浮肿及肺部罗音消失,心功能改善Ⅱ级。有效:上述症状、体征减轻或有所好转,心功能改善Ⅰ级。无效:病情无好转,上述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略)

  注: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
    
  2 讨论

  黄芪注射液为纯中药制剂,其功用为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表现为气阴两虚之证,黄芪能增加心排血量,心排血指数,而肺动脉平均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均有下降,心率较用药前减慢 [1]  ,而且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病人的抗病能力,对老年人因免疫力低下反复出现的呼吸道感染治疗有效 [2]  。酚妥拉明通过阻断α-受体和β-受体的轻微兴奋作用,除扩张动脉、小静脉减轻心脏前 后负荷外,可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输出量增加,肺淤血得以改善;同时可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和有效滤过压,达到利尿作用;并可扩张支气管,改善通气,降低动脉血PaCO 2 ,升高PaO 2 和SaO 2 。慢性肺心病患者由于应用洋地黄、利尿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以及胃肠淤血,可造成镁吸收减少和丢失增加,使血清Mg 2+  水平降低及代谢紊乱。镁能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镁为多种酶的激活剂,能激活心肌腺苷酸环化酶,维持心肌肌细胞线粒体的完整性和促进氧化磷酸化过程,改善心肌功能;促使Ca 2+  吸收到肌质的网状结构,增强心肌的收缩力;镁可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而释放组胺和抑制胆碱脂酶神经释放乙酰胆碱,可解除平滑肌痉挛,扩张支气管和周围血管,改善心脏功能。黄芪、酚妥拉明和门冬氨酸钾镁联合使用,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总有效率达85.3%,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三者联合使用表现出支气管、外周血管、心脏功能、免疫多方面的作用,可能是肺心病的心力衰竭得以改善的关键。经临床使用观察证明,该疗法简便,疗效肯定,无不良反应,适合在基层医院使用。

  参考文献
    
  1 任澎,程祖亨,马依彤,等.黄芪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性血液动力学效应.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8);460.

  2 张一帆.中药针剂的临床应用.中国医药与护理,2002,2(6):67.

  (收稿日期:2004-09-23)

  作者单位:322118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集团医院 

  (编辑海 天)

日期:2005年10月6日 - 来自[2004年第1卷第5期]栏目

酚妥拉明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高原心脏病心力衰竭30例

  【摘要】 目的 观察酚妥拉明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高原心脏病的疗效。方法 对30例高原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和加用酚妥拉明及黄芪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酚妥拉明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高原心脏病心力衰竭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酚妥拉明 黄芪注射液 高原心脏病心力衰竭
     
  为了观察酚妥拉明联合黄芪治疗高原心脏病的疗效,我院对30符合心脏病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联合治疗,并与对照组观察,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符合心脏病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20~65岁。心功能Ⅱ级16例,Ⅲ级26例,Ⅳ级18例。均有中等程度或明显紫绀,气短,颈静脉怒张,少尿,下肢水肿,肝脏肿大,肺部闻及干、湿罗音。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均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低流量持续吸氧,小剂量强心甙,利尿药,纠正电解质紊乱,支持疗法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应用酚妥拉明1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缓慢静滴,每天1次,黄芪注射液40ml溶于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每天1次,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 显效:胸闷、气短、心悸明显减轻,肺底湿罗音明显减少,紫绀减轻,下肢水肿消退,心功能改善>2级;好转:心悸,气喘减轻,双肺底湿罗音减少,颈静脉怒张减轻,下肢水肿减轻,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治疗后临床表现,心功能不全未见改善 [1]  。
   
  2 结果

  治疗组30例,显效2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30组,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 2 =5,P<0.05)。

  3 讨论
     
  高原心脏病发病机制是患者长期缺氧,寒冷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系统,使血管收缩,血流向肺部转移,肺血管阻力持续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同时机体长期缺氧刺激造血系统,使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粘度增高,可进一步加重肺动脉高压 [2]  ,导致右心室肥厚,最终发生右心衰,乃至全心衰。酚妥拉明通过阻滞α-受体及间接激动β-受体,扩张血管,既扩 张外周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又能扩张肺动脉,降低肺循环阻力,还能扩张肾血管,改善肾血液循环,促进水钠代谢,通过兴奋心脏的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排血量增加。降低血粘稠度,使血流加快,改善肺部微循环及全身缺氧。黄芪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功能和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酶活性,改善血流动力学,具有强心、利尿、扩血管作用,还可抑制血小板形成,改善高凝状态,从而改善肺循环,纠正低氧血症,有利于纠正心衰 [3]  。酚妥拉明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高原心脏病心衰有相加作用,既能降低肺动脉压,增加心肌收缩力,又能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荷,还能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达到纠正心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2.
   
  2 曹祯吾.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6,76.
   
  3 练祥,蔡琴芳.黄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概况.临床荟萃,2000,15(15):700-701.

  (收稿日期:2004-08-19)

  作者单位:856000西藏山南解放军第41医院  

  (编辑晓 青)

日期:2005年10月6日 - 来自[2004年第1卷第5期]栏目

大黄素 黄芪多糖抑制大鼠肝癌的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大黄素和黄芪多糖联合给药抑制大鼠肝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 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ˉtrosamine,DEN)诱发的大鼠肝癌模型,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诱癌同时给予大黄素和黄芪多糖干预治疗。从实验第8周开始每周处死部分大鼠,化验血清肝功指标ALT、γ-GT和α-岩藻糖苷酶(α-L-fucoxidase,AFU),并行病理检查,实验第18周处死所有大鼠。结果 大黄素和黄芪多糖联合给药组的体重、各项肝功指标、肝癌发生的时间和病理分级均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结论 联合给予大黄素和黄芪多糖对大鼠肝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黄芪多糖 大黄素 肝癌 中药
          
  Inhibitory effect of emodin and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 on hepatocarcinoma in rats  

  Yuan Lichao,Cheng Yan’an,Dang Shuangsuo,et al.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The Secon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710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emodin and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 on hepatocarcinoˉma in rats.Methods We used rat hepatocarcinogenesis model induced by diethylnitrosamine(DEN).Rats were adminˉistered with emodin and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 when they were induced by DEN.To be tested serum indexes ALT,γ-GT,α-L-fucoxidase(AFU),and examined by pathology.Part of rats were executed every week from the eighth week.All spare rats were executed at the eighteenth week.Results The group administered with emodin and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 was improved better than any other group in rat’s weight,all kinds of serum indexes,time of hepatocarˉcinogenesis,and pathology classification.Conclusion Emodin and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 have partial inhibitory efˉfect on hepatocarcinoma in rats.
     
  Key words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 emod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rb
 
  大黄素是从中药大黄中提取的有效单体,是多种中药的有效成分之一,既往研究证明大黄素对乳腺癌细胞、肺癌细胞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黄芪多糖是从中药黄芪中提取的有效单体,能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NK细胞活力,通过增强宿主免疫反应发挥抗肿瘤作用。我们通过DEN诱导的肝癌模型,研究大黄素和黄芪多糖联合给药对肝癌的预防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与仪器 DEN,>0.99g/ml,Sigma公司产品,临用前配成0.2%DEN溶液;大黄素,>95%,购自西安崇信天然添加剂有限公司,临用前配成0.8% 大黄素混悬液;黄芪多糖,>65%,购自西安鸿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临用前配成8%黄芪多糖溶液。日立717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2 实验动物及分组 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3~4月龄,体重(350.2±20.3)g,购自西安交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所有动物分笼饲养于我校实验动物房,适应环境7天。全部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大黄素组(C组)、黄芪多糖组(D组)、大黄素和黄芪多糖联合给药组(E组),B组有20只老鼠,其余各组均为10只老鼠。

  1.3 给药方法 除A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0.2%DEN灌胃,按10mg/kg体重给药,每周5次,至14周停药。同时C组给予大黄素混悬液灌胃,按40mg/kg 体重给药;D组给予黄芪多糖液灌胃,按200mg/kg体重给药;E组给予大黄素和黄芪多糖联合给药,剂量同C组和D组。A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至14周停药。
   
  1.4 观察与处死 每周称一次体重。从实验第8周以后每周各组均处死1只大鼠,麻醉后断尾采血,收集血清,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项肝功指标,实验第18周处死所有大鼠。
   
  1.5 取材及固定 动物处死后均剖开腹腔,剪取整个肝脏,记录一般情况及表面癌结节数,称肝重,统一取结节处、结节周围及远离结节处共三块标本,均为1cm×1cm×1cm大小,较好的标本照相留存,并全部在10%甲醛溶液中固定,再用该液浸泡固定24h。固定后送至病理科制备成5μm厚的切片,HE染色,常规组织学检查。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ˉ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体重 实验第1周时,B、D、E组大鼠体重和A组差异均无显著性。实验第18周除E组大鼠外,其余各组大鼠体重均明显低于A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实验前后E组大鼠体重和A组差异均无显著性。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体重结果比较 (略)
    
  注: ˇ 表示各组均和A组比较所得P值。P 1 为第1周体重比较所得结果,P 18  为第18周体重比较所得结果
    
  2.2 肝功 与A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的ALT、γ-GT、AFU均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各项指标升高最明显,经统计学分析与E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和C组、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各组大鼠肝功结果比较 (略)

  注: ˇ 表示各组和A组比较,P<0.05。 Δ 表示各组和B组比较
    
  2.3 病理 巨检发现:A组大鼠肝脏表面光滑,色淡红,边缘锐利,质地中等。其余各组大鼠肝脏表面均散在大小不等的白色结节,质地较硬。其中E组大鼠自实验第14周肝脏表面开始出现白色结节,结节数较其余各组明显减少,且结节直径较小。B、C和D组大鼠自实验第11周肝脏表面开始出现白色 结节,结节大小差异无显著性,部分肝脏表面有单个较大的结节出现。
   
  HE染色:镜下见A组大鼠无一例出现自发性肝癌,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索排列整齐,细胞核清晰。其余各组大鼠均诱发出肝癌,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白色结节为肝细胞癌。B组肝癌分级多为Ⅲ级,C和D组多为Ⅱ~Ⅲ级,E组多为Ⅰ~Ⅱ级,癌细胞分化程度较高。
   
  3 讨论

  本研究给予大鼠DEN灌胃共14周,最后经病理证实全部诱发出肝癌。Qian等 [1]  报道病理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在诱癌的第1~8周为肝硬变前期,表现为中毒性肝炎;第8~12周为肝硬变期;第12~18周为癌变期。很好的模拟了人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所以,我们采用DEN诱发的大鼠肝癌模型,观察大黄素和黄芪多糖对肝癌发生、发展的抑制作用,探讨大黄素和黄芪多糖抑制肝癌形成的机理,进而为防治肝癌寻找新的有效药物。
   
  从各组大鼠体重比较结果可以看出,只有E组大鼠的体重在诱癌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下降。由于DEN对大鼠的毒性作用,B、C、D组诱癌后体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实验过程中,E组大鼠的进食量从第10周以后才开始下降,较B、C、D组晚,所以大黄素和黄芪多糖联合给药,可以减轻DEN的毒性作用,改善大鼠一般情况。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AFU的活性明显高于继发性肝癌和肝硬化,在AFP阴性肝癌和小肝癌患者血清中AFU阳性率分别为76.1%和70.8% [2]  。本实验观察到所有诱癌组大鼠血清AFU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AFU是很好的肝癌标志物,给予大黄素和黄芪多糖干预的E组明显低于B组水平,但是C组和D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贺学强 [3]  等的研究表明:大黄素可以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且其抑制作用明显强于5-FU。黄芪多糖对肝癌细胞HepG2有抑制作用。但是大黄素和黄芪多糖对大鼠肝癌的作用报道较少。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大黄素和黄芪多糖联合给药组的体重、各项肝功指标、肝癌发生的时间和病理分级均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提示联合给予大黄素和黄芪多糖可以改善肝功,延缓肝癌发生,对大鼠实验性肝癌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均全部诱发出肝癌,各给药组均未完全阻断肝癌的发生,大黄素组和黄芪多糖组在肝癌发生时间和病理分级上与模型组差异无显著性,原因可能是观察样本量不够 [4]  ,另外还有待于寻找更为敏感的肝癌标志物。大黄素和黄芪多糖抑制肝癌发生的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Qian Y,Ling CQ.Preventive effect of Ganfujian granule on experimental hepatocarcinoma in rats.World J Gastroenterol,2004,10(5):755-757.

  2 Wang JJ,Cao EH.Rapid kinetic rate assay of the serum alpha-l-fuˉcosidase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y using a novel subˉstrate.Clin Chim Acta,2004,347(1-2):103-109.
   
  3 贺学强,严祥.大黄素对肝癌细胞SMMC-7721抑制作用及P53、C-myc蛋白的表达.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3(9):1297-1298.
   
  4 党双锁.医学常用实验技术精编.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2004,270. 

  (收稿日期:2004-09-23)

  作者单位:710004陕西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感染科 

  (编辑莉 莉)

日期:2005年10月6日 - 来自[2004年第1卷第5期]栏目

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自2001~2003年治疗老年性体弱型高血压病时,在常规降压药物应用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静滴,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年中我科共收治因常规服用降压药(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吲达帕胺等)后血压不达标者,体弱型老年高血压病人8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例,男40例,女9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66岁,平均(74±1.6)岁。对照组: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65岁,平均(73±2.7)岁。入院时血压波动在210~170mmHg/150~90mmHg之间。

  1.2 方法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液250ml加黄芪注射液(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国药准字Z51021776,10ml:20g)加门冬氨酸钾镁10ml静滴,每日1次,14d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常规降压药,5%葡萄糖液250ml加丹参注射液(杭州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320177,10ml∶15g)20ml加门冬氨酸钾镁10ml静滴,每日1次,14d为1个疗程。
   
  1.3 评判标准 显效:患者血压降至正常范围,每日血压波动幅度小于20mmHg,自觉症状基本消失,精神好,精力较充沛;有效:患者血压较前下降,日波动幅度在20~30mmHg,精神精力均一般;无效:血压有所下降,但日波动幅度超出40mmHg以上,精神精力差。
   
  2 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后疗效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疗效比较(略)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 [1]  一部分是从老年前期的舒张期高 血压演进而来,大部分是由于大动脉弹性减退,顺应性下降而产生,故收缩压增高为主,舒张压正常或不高甚至降低,脉压差增大。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靶器官损伤显著多于非老年患者,尤其是心、肾、脑。故临床表现方面就有3个特点:(1)血压波动较大;(2)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3)易发生心力衰竭。据研究 [2]  发现老年高血压的心功能障碍,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内分泌激素及代谢因素的障碍所致。黄芪注射液 [3]  的主要成分有黄芪多糖、葡萄糖醛酸、多种氨基酸、叶酸、黄芪甙等,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强心利尿,使血压下降。据中医学上记载 [4]  其药具有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之功能,有类性激素作用以参与内分泌活动,黄芪含有丰富的硒,故有抗自由基作用及保护血管内皮作用,改善大动脉的顺应性。由此可见其药具有很好的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的作用。故在常规降压药物应用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对老年体弱,血压波动大者,可通过参与调节内分泌以达到增强心功能,降低外周阻力,稳定神经系统,增强体质的目的,治疗原则上亦做到了攻补兼施,标本兼顾的准则,故临床疗效较满意。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内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29-229.

  2 周江,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心功能与内分泌代谢因素的关系.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1,3(3):158.
   
  3 岳军.黄芪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1):72.
   
  4 贺志光.中医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35-135.

  (收稿日期:2004-11-01)

  (编辑子 善) 

  作者单位:473003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神经内科 

日期:2005年10月6日 - 来自[2005年第2卷第1期]栏目

黛力新联合全天麻胶囊 黄芪精口服液治疗抑郁症103例疗效观察

  自2000年3月~2003年5月对我院内科门诊103例抑郁症患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了疗效观察,现报
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全部病例均符合CCMB-2-R抑郁症诊断标准 [1]  ,男37例,女66例,年龄22~69岁,平均(39.2±13.3)岁;病程1~117个月,平均(16.41±21.01)个月。治疗前用美国W.K.Zung(于1965年发表)的抑郁自评量表(SDS) [2]  评分39~63分,平均(51.9±6.82)分。10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其中96例表现为失眠、早醒或多梦(93.2%),7例表现为嗜睡、睡眠增多(6.7%);83例表现为疲乏(80.5%),头痛、胸痛者67例(65.1%),56例有心慌恐惧感(54.3%),49例伴有胃肠不适、胀气及纳差(47.5%)。抑郁障碍伴有全身症状以睡眠障碍出现频率最高,其次分别为疲乏、头痛、心慌、胃肠功能障碍。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本组17例患者抑郁症发生于脑卒中之后(16.5%),继发于胃肠功能障碍14例(13.5%),其余72例均与工作、学习或家庭或社会等因素有关(69.9%),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疾病。   

  1.2 治疗方法与结果 本组患者均口服黛力新,每天2片,早晨、中午各1片,严重病例每天3片,早晨2片、中午1片。全天麻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黄芪精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睡前服20ml。三种药物联用连服6周,约10%患者服药1周症状有较好改善,70%患者服药2周上述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进一步治疗充满信心。服药4周后,全部病例Zung量表平均评分明显降低,治疗前(51.9±6.82)分,治疗后(30.96±5.35)分,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追踪观察6~12个月,10%轻度抑郁患者服药6周症状消失,即自行停药,无复发。80%轻~中度患者服药2~3个月,症状基本消失,减药量再维持治疗1~2个月后停药,其中有5%在1年内症状有反复。10%重度抑郁患者服药半年,维持服药2~3个月,其中3%患者症状仍有反复。

  2 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妨碍社会和人体功能的疾病,与内科常见病相比,更能使人丧失正常功能,甚至以自杀而告终,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

  黛力新是小剂量二盐酸三氟噻吨与小剂量盐酸四甲蒽丙胺(新型三环类)的合剂。前者主要作用于突触前膜多巴胺(DA)自身调节受体(D 2 受体),促进DA的合成和释放;后者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NA)和5-羟色胺(5-HT)的再摄取作用。全天麻胶囊有较强的镇静和镇痛作用。催眠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脑内NA含量有关,而脑内NA含量降低可能与天麻抑制中枢NA能神经末梢对NA的重提取和储存有关;镇痛作用可能与降低脑内DA的含量有关,而脑内DA含量的降低与天麻抑制中枢DA能神经末梢对DA的重提取和储存有关。黄芪精口服液,使心脏收缩能力增强,能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能扩张冠状动脉,能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综上所述,中西药结合治疗抑郁症,在治疗作用上有很好的协同效应,而在副作用方面则有明显的拮抗效应,黛力新能有效地抗抑郁、抗焦虑,改善全身症状。临床应用也充分证明中西药结合治疗起效快,疗效佳,副作用极少,患者不会产生成瘾、耐药、嗜睡等副作用,因而患者能很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及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27.

  2 舒良.抑郁症的评定与治疗.中华医学杂志,1999,79(5):398. 

  作者单位:1 264400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2 264400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医院 

  (收稿日期:2004-08-12)

  (编辑张 丹)

日期:2005年9月22日 - 来自[2004年第2卷第11A期]栏目

黄芪、川芎嗪治疗脑血栓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芪、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动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0例老年脑动脉形成患者应用黄芪、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40例脑血栓患者中显效28例,占70%;有效10例,占25%;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为95%。结论 应用中医中药的理论,通过益气活血,化瘀通络,达到“通透血栓、经脉畅通”的作用,效果甚佳。 

  关键词 脑动脉血栓 气虚血瘀型 临床疗效
     
  2000年2月~2003年2月我急诊科收治80例脑血栓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本病多见于老年人,近年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临床上应用黄芪、川芎嗪注射液为主对发病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均可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尤其对症状改善和提高康复生活质量作用更为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脑血栓80例均为属本急诊科住院的老年患者,经头颅CT确诊。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2.5岁;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5~80岁,病情分级:病情轻20例,病情中12例,病情重8例,二组资料从病种、病情、性别、年龄均有可比性。对照组为治疗组同期收住的患者随机抽取40例作对比。
   
  1.2 脑血栓按中医中风诊断标准 [1]   半身不遂、口舌斜、神识昏蒙、舌强言蹇或失语、偏身麻木为主症。
   
  1.2.1 脑血栓按中医中风的病情分级 [1]   (1)轻度:中络、中经证。中络:偏身或一侧手足麻木或兼有一侧肢体力弱、或兼有口舌斜者。中经证:以半身不遂,口舌斜,舌强言蹇或失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2)中度:中腑证:以半身不遂,口舌斜,舌强言蹇或失语,偏身麻木,神识恍惚或浅蒙为主症者。(3)重度:中脏证: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斜,舌强言蹇或失语者。
   
  1.2.2 证类纳入标准 [1]   证见:半身不遂,口舌斜,言语蹇涩或失语,偏身麻木,神识恍惚,面色白,气短乏力,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沉细涩,属气虚血瘀型。
   
  1.3 治疗方法 应用浙江三九邦而康药业有限公司产黄芪注射液20~4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及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产盐酸川芎嗪注射液100~200mg加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天,7天为一疗程,可连用二个疗程。40例的脑血栓患者,病情中、重度者可结合西医治疗,但都可以用本方法用药加入治疗,血糖高的可改用生理盐水滴注。对照组没有应用上述药物和方法治疗。
   
  1.4 疗效判定 着眼于神志、语言、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根据用药的情况、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及其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程度分为显效、好转、无效。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语言恢复,肌力达5级。好转:症状好转,语言基本恢复,肌力提高3级,生活基本自理。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肌力提高不到1级。
   
  2 结果

  40例脑血栓患者中显效28例,占70%;有效10例,占 25%;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13例,占32.5%;有效17例,占42.5%;无效10例,占25%;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神志、语言、运动功能恢复较快,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缩短了治疗时间,用药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效果甚佳。

  3 讨论

  脑血栓属中医“中风”范畴,主要以气虚血瘀、痰浊内阻为病理,多因脏腑失调、体虚劳倦而诱发,发病大多急骤,多发生于老年人,因年老正气虚、血瘀内存、气血运行不畅、血脉易于闭塞,从而引起“中风”之证,内经有云:“气行血则行、血畅气则通”,针对“中风”多见气虚血瘀型,应用益气健脾、化瘀通经的方法,采用黄芪注射液有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之效。川芎嗪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全、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其他缺血性血管疾病等。两药合用,达到益气化瘀、活血通络的目的。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粘度,促进血流循行、增加脑血流量和脑细胞的氧饱和度,达到溶栓、通透血管的目的,经多年的观察,效果甚佳,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梅广源.内科急危重症中医诊疗与抢救全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159-171.

  (收稿日期:2004-06-12)

  (编辑李 木)

  作者单位:529500广东省阳江市中医院 

日期:2005年9月22日 - 来自[2004年第2卷第9A期]栏目

血栓通及黄芪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疗效观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以早期肾小管高灌注、肾小球肥大、系膜区扩张、基底膜增厚,晚期肾小球毛细血管腔闭塞、硬化为特征。在美国,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首位病因,约占35.8% [1]  ;在我国台湾,糖尿病肾病已占终末期肾病的26%,日本则占28%;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肾病也将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是防止或延缓终末期肾病出现的主要措施。本文主要观察血栓通及黄芪注射剂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病人均为2000年1月~2004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病人,经空腹及餐后2h血糖与或行OGTT检查,并进行IRT检测符合1999年WHO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行2次以上24h尿微量蛋白测定「300mg,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除外尿路感染、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或肾盂肾炎。其中24h尿微量蛋白测定「30mg,」300mg的糖尿病肾病者23例,属于糖尿病肾病早期;其余37例为临床肾病期(24h尿微量蛋白>300mg)。60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61.8±16.6)岁,糖尿病病程(7.3±6.1)年。
   
  1.2 治疗方法 60例入院后经检查确诊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者给予NS250ml+血栓通注射液4ml(广东永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和NS250ml+黄芪注射液30ml(成都地奥制药厂生产)静脉点滴,每天各1次,连续治疗15d。治疗前后各查1次24h尿微量白蛋白(UAER)、空腹与餐后2h血糖、肾功能BUN、Cr、UA等。UAER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糖、肾功能BUN、Cr、UA则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在接受静脉注射血栓通与黄芪前1个月,原来用药不做调整。
   
  1.3 统计学方法 60例糖尿病肾病病人用血栓通与黄芪注射液治疗前后的24h各数值变量用均值±标准差(ˉ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数据均在PEMS数据库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联合使用血栓通与黄芪注射液后血糖、肾功能、24h尿微量蛋白的变化 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各项目指标的变化观察 (略)
  
  注: ˇ P<0.05; ˇˇ P<0.01; # P「0.05
   
  2.2 23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与37例临床期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尿微量蛋白变化情况 见表2。表1中结果说明,60例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联合使用血栓通与黄芪注射液治疗前后的BUN(P<0.05)、Cr(P<0.01)、UAER(P<0.01)等指标有明显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FPG、UA等指标的值虽然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
   
  表2 早期肾病患者与临床期肾病患者治疗前后尿微量蛋白比较 (略)
    
  3 讨论

  正由于糖尿病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因此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成了当前的热点,但具体机制尚未清楚。一般认为其发病可能与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多元醇通路代谢异常、大分子糖化物的生成与影响,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有关 [2]  。近年的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7q35等染色体区域与及素血管紧张素转化基因等多个遗传位点密切相关 [3]  。
   
  传统中医常用黄芪配伍党参治疗肾炎与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蛋白尿。研究表明黄芪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早期高滤过、减少蛋白尿有一定改善作用 [4]  。黄芪可以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提高血浆中cAMP水平,使白细胞、单核细胞的量增加,黄芪可以抑制肾炎病人的变态反应 [5]  。而血栓通是三七总甙制剂,具有降低机体的耗氧量、提高耐缺氧能力,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粘度及扩张血管的作用 [5]  。
   
  有学者研究发现:血栓通可以改善糖尿病的血液流变 学、可以改善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粘稠度与血浆纤维蛋白含量。使用以黄芪、葛根、丹参为主药的中药复方汤剂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与本研究相似 [6]  。本研究发现,黄芪注射液与血栓通联用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h尿蛋白总量,并使患者的肾功能指标BUN、Cr等得到进一步改善,这可能与黄芪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使肾小球对白蛋白的滤过减少从而减少尿蛋白的滤出有关;而黄芪与三七总甙可能参与了患者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的修复,使肾小球基底膜对蛋白的滤出减少;两者也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改善肾脏的循环,使得一些代谢产物如BUN、Cr得到进一步排出。而且黄芪注射液与血栓通联用并未能通过增加肾小球代谢产物的排出而使得尿酸水平下降。尿酸主要通过肾脏的肾小管的分泌而排泄,而BUN、Cr则主要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达到排泄作用。说明两药可以改善肾小球基底膜功能,而对肾小管的功能可能没有明显作用。

  参考文献
    
  1 The unite state renal date system:usrds1994annual data report:the naˉ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ational institute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Bethsda md,July,1994.
   
  2 李必迅.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理.广西医学,1998,增刊:91.
   
  3 吕文山,王海燕,李长贵.糖尿病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1,21(2):95.
   
  4 陈楠.糖尿病肾病.胡仁明.内分泌代谢病临床新技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64-474.
   
  5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第十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46,562.
   
  6 叶任高主编.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13,878.
    
  (收稿日期:2004-05-18)

  (编辑李 木) 

  作者单位:130062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医院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内分泌科 

日期:2005年9月22日 - 来自[2004年第2卷第9A期]栏目

黄芪联合丹参注射液佐治儿童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60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与对照两组,治疗组30例在西医抗炎、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对照组30例按西医抗炎、解痉、平喘、吸氧等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加用黄芪、丹参注射液佐治儿童支气管哮喘可明显提高疗效。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黄芪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治疗效果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病,且反复发作,近年来由于环境因素,使其发病率及病死率有上升趋势,我院采用黄芪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佐治儿童支气管哮喘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7年3月~2002年2月,我院儿科住院60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均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严重度分级标准 [1]  。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12岁,平均6.7岁;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5~13.6岁,平均6.9岁,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和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30例按西医抗炎、解痉、平喘、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每日加用黄芪注射液20ml与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10%葡萄糖100ml中静滴,两组均连续治疗14天。
   
  1.3 疗效评定 显效:治疗5~7天后喘憋、呼吸困难、咳嗽完全缓解,肺部哮鸣音消失。有效:治疗5~7天后喘憋、呼吸困难、咳嗽明量减轻,哮鸣音明显减少。无效:治疗5~7天后喘憋、呼吸困难、咳嗽无明显改善,肺部哮鸣音仍然存在。
   
  2 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临床疗效观察见表1。
   
  表1 黄芪与丹参注射液佐治支气管哮喘疗效比较(略)
    
  经t检验,P<0.05,可见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过1年的随访观察,哮喘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儿童支气管哮喘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多细胞因子介导的具有免疫机制的气道慢性炎性,主要涉及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粒细胞等 [2]  ,其主要临床特征是气道的高反应性及气道阻塞,反复发作等,治疗主要是抗炎。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促进、调节免疫及抗炎作用,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对肥大细胞脱颗粒有抑制、免疫调节作用 [3]  。中医认为哮喘属“哮证”、“喘证”范畴,多属本虚标实证,黄芪主补中益气,丹参主活血化瘀。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黄芪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作用 [4]  ,丹参具有抑菌作用,黄芪与丹参合用在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 [5]  。
   
  本资料表明,加用黄芪、丹参注射液佐治儿童支气管哮喘可明显提高疗效,经过1年的随访观察表明,可明显减少哮喘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和治疗常规.中华儿科杂志,1993,31(4):222-223.
   
  2 王莒生,刘红旭,林杰豪.支气管哮喘中西研究概况.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4):253-255.
   
  3 申志强,孙俊秀,黄立新.黄芪治疗选择性IgA缺乏.新药与临床,1997,16(4):246-247.
   
  4 陈馥馨,林育华,史美瑶.新编中成药手册.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1991,556-557.
   
  5 苏励,陈湘君,胡建东,等.不同剂量黄芪与黄芪加丹参对大鼠蛋白尿作用比较.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19(3):205-208.

  (收稿日期:2004-04-30)

  (编辑海 涛)

  作者单位:212002江苏省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日期:2005年9月22日 - 来自[2004年第2卷第8A期]栏目

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黄芪注射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qd治疗糖尿病肾病(DN)32例,28天为一个疗程。观察患者尿蛋白的变化及肝肾功能。结果 患者尿蛋白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药物之一。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糖尿病肾病 尿蛋白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大约30%~40%的DM发生DN,为探讨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我们对1997年1月~2002年3月期间住院且诊断DN患者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临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患者均为1997年1月~2002年3月期间住院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21~56岁,其中高血压12例(60%);对照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25~62岁,高血压8例(70%),所有患者肝肾功能均正常,两组间匹配,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DM微量蛋白尿为诊断DN的标准,32例 患者均达到DN三期以上,尿蛋白定量≥0.5g/24h为临床期肾病。

1.3 治疗方法 所有DN患者在治疗DM基础上常规治疗,其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用ACEI类(洛汀新)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黄芪注射液30ml(含黄芪提取物60mg,地奥制药公司)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qd,用药28天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1)24h尿蛋白定量,每周1次;(2)血清生化,血Scr、BUN、ALT。

2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尿蛋白显著减少,经统计学处理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期间肝肾功能无明显损害。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尿蛋白及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3 讨论

黄芪注射液常应用于治疗心脏血管系统疾病,但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DN报道并不多见,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黄芪可降低DN患者的尿蛋白,对肝肾功能无影响,对DN防治有一定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一般认为黄芪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和血小板粘附率,有降血脂、保护肾功能作用 [1,2] ,近些年来有报道,众多的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中蛋白激酶(CCPK)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性作用,这些物质共同信号传导途径或作用均通过PKC介导,而黄芪对PKC有抑制作用 [3,4] ,黄芪可能具有独特的肾脏保护机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志红.糖尿病肾病.中华肾脏病杂志,2000,(2):126.

2 鲁盈,李惊子,郑欣,等.黄芪当归合剂对肾病综合症血清和肾小球硬化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8:478-480.

3 徐光,张礼萍.野黄芪原及其类似物对蛋白激酶的抑制作用.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3,3:87-91.

4 范秋灵,王力宁.糖尿病肾病发病过程中肾小球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分析研究.中华肾病杂志,2000,(5):333.

作者单位:110024辽宁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收稿日期:2004-03-15)

(编辑秋 实)

日期:2005年9月22日 - 来自[2004年第2卷第7B期]栏目

黄芪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74例重症充血性心衰临床观察

充血性心衰的治疗,多年来一直依赖于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治疗,由于其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合并症多,又易反复,且以中老年人多见,因其各脏器功能低下,对于常用的药物较易产生耐受性或毒性反应,为了进一步寻找较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中成药的强心作用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但其对心衰的疗效报道较少,现将我院应用黄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74例重症充血性心衰的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74例充血性心衰患者,均为住院后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治疗1周或1周以上,其临床症状无明改善的重症心衰患者。男54例,女20例,年龄62~90岁,平均年龄69岁;扩张型心肌病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7例;心功能按NYHA分级:Ⅲ级34例,Ⅳ级40例。

1.2 治疗方法 对所选74例常规治疗无效的重症心衰患者,均根据病情继续常规应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一般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10%G S25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每2ml含丹参及降香各2g,上海中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沪卫药准字(1995)第014021号),黄芪注射液20ml(每1ml相当于黄芪2g,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川卫药 准字(1998)第014333号)7~15天为一疗程,其中部分病例心功能改善后,洋地黄减量或停用。

1.3 观察指标

1.3.1 心功能测定 所有受选者均于治疗前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具体测定指标有:SV(心搏量)、CO(心排量)、CI(心脏指数)、EF(射血分数)、△D%(短轴缩短率)治疗一疗程后,重作上述测定。

1.3.2 其它 用药前后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清钠、钾等,观察症状、血压及其它体征变化,评价心功能,进行疗效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ˉx±s)表示,治疗前后诸参数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1.5 疗效判断标准 心功能进步2级以上为显效,进步1级为有效,无进步或恶化为无效。

2 结果

2.1 心功能改善情况 加用黄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一疗程后,心功能改善显效者39例,有效2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7.8%。

2.2 超声心动图检查 加用黄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一疗程后,经超声心动图所测心功能各参数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如表1所示。

表1 超声心动图检查参数比较 (略)

2.3 生化指标比较 黄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一疗程后,生化检验指标变化如表2所示,血BUN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Cr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血钾、血钠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心功能不全可分为气虚、痰湿、阳虚阴盛、气滞血瘀等多种类型,但概括之不外本虚与标实两大类,本虚尤以气虚为多见;而血瘀、痰湿是标,临床上以血瘀为常见,气虚血瘀可贯穿于各个类型之中,而黄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既补气升阳、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化湿,又活血化瘀、理气开窍 [1] 。据现代药理学研

表2 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变化 略

究,黄芪主要含黄芪皂甙,具有显著的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肌细胞作用,其作用机制为药物作用于Na + -K + -ATP酶,从而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肌效率,降低相同每搏输出量时的心肌耗氧量,以利于心脏做功从而减轻心衰 [2] 。有人认为黄芪能够稳定缺血心肌细胞膜,保护线粒体及溶酶体,从而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肌缺氧,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搏量增加,异常的血流动力学得到有效的改善,缓解了心衰。而黄芪的扩张血管作用,直接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增加心脏的排血量,改善组织器官灌注,同时改善了心脏的舒张功能,减轻肺淤血,从而改善心功能。黄芪的肾动脉扩张作用,使肾脏血流量增加,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加,降低了心脏的容量负荷,能够改善其症状和体征,降低病死率。实验证实复方丹参注射液主要作用为抑制血小板合成前列腺素,从而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加快血流速度,从而改善肺淤血,它还能抑制钙离子内流,使冠脉扩张,冠脉阻力下降,心肌供血量增加,从而增加心脏的指数,提高心肌耐缺氧的能力。

本文所选74例心衰患者均为重症心衰患者,经常规强心、利尿、扩张血管治疗1周后疗效欠佳,加用黄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一疗程后,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参数明 显改善;同时因应用了黄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有些病例洋地黄减量或停用,减少了洋地黄的毒性反应。因联用两注射液后,改善血流动力学异常所需时间短,从而能够尽早缓解心衰症状,改善肾功能,而且没有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因此针对老年人由于合并动脉硬化、多脏器功能减退、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等特点,选用该两种注射液联用治疗重症心衰是快速、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我们发现两药合用特别用于气虚血瘀体弱的患者,此为中成药制剂的合理配伍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中成药制剂在临床上抢救急危重症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奇珍,李云义,齐辉,等.黄芪皂甙对离体工作心脏的肌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中国中医药杂志,1992,17(9):557-559.

2 李树英,杨家畅,黄霞,等.黄芪益气作用机理的探讨.新中医,1987,10(11):51.

作者单位:456300河南省内黄县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4-01-12)  

(编辑 小川)

日期:2005年9月22日 - 来自[2004年第2卷第4B期]栏目

黄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疗效。方法 随机分组,选择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强的松、潘生丁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28天相比,其24h尿蛋白、血胆固醇、血肌酐、尿NAG酶明显下降(P<0.05),血浆白蛋白明显上升。结论 黄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良好。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黄芪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治疗原发肾病综合征(PNS)的主要药物,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某些病例对激素不敏感或副作用大,从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近年来我们用黄芪注射液配合强的松治疗30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58例均为住院病人,符合1992年第三届全国中华肾脏病学术会议原发肾病综合征(PNS)诊断标准(1)尿蛋白>3.5g/d;(2)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3)明显水肿;(4)血脂升高。其中(1)(2)项为诊断必备,并通过相关检查排除狼疮肾、糖尿病肾病等继发肾病综合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4~53岁,平均37.8岁,病程15天~1年,平均2.3个月;对照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15~51岁,平均36.5岁,病程13天~1年,平均2.7个月。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程、肾功能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28例予强的松1mg·kg -1 ·d -1 ,潘生丁50mg/次,每日3次。治疗组30例,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40ml(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生产)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用28天。

1.2.2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查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Alb)、血胆固醇(TC)、血肌酐(SCr)、尿β2-M及观察药物副作用。

1.2.3 疗效评定 完全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尿蛋白转阴,24h尿蛋白<0.2g,血清白蛋白正常或接近正常;显著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24h尿蛋白<1.0g,血清白蛋白>30g/L;部分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24h尿蛋白<3.5g,血清白蛋白20~30g/L;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好转,24h尿蛋白无减少,血清白蛋白无增高。

1.3 统计学处理 两组比较采用χ 2 检验及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组完全缓解14例,显著缓解8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5例,有效率83.3%;对照组完全缓解4例,显著缓解6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11例,有效率60.7%。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

2.2 肾功能生化指标 两组病人治疗后24h尿蛋白、TC、SCr、尿β2-M均有下降,Alb上升,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许多实验研究表明,黄芪可在基因转录水平促进肝脏白蛋白合成,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 [1] ,并能下调β1整合素mRNA的表达,减轻肾小管间质损伤,减少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的沉积,从而减轻肾小球硬化程度 [2,3] 。同时通过增强脂蛋白酯酶与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上调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表达,促进甘油三脂、胆固醇降解和从循环中的清除,起降血脂作用 [4] 。黄芪还能抑制血栓素(TBX 2 )的合成,调整TBX 2 和前列环素的平衡,降低血液粘稠度,且可显著改善肾病时下丘脑精氨酸血管加压素和其依赖性通道水孔蛋白-2的变化,提高肾小球滤过率 [5] ,起到利尿消肿作用。治疗后治疗组24h尿蛋白、血胆固醇、血肌酐、尿NAG酶均有下降,血清白蛋白上升,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在激素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既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又可以减轻肾小管间质损伤,防止肾硬化的进展,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且无明显副作用,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丽英,王海燕,朱世乐,等.黄芪当归对肾病综合征鼠肝白蛋白的表达作用.中华医学杂志,1995,75(5):276.

2 倪兆慧,张庆怡,钱家麟,等.黄芪皂甙对人系膜细胞基质分泌和β1整合素表达的影响.中华肾脏病杂志,2000,16(5):303.

3 余凌,张俊峰,李惊子,等.黄芪当归合剂防治肾综鼠进行性肾小管间质损伤.中华肾脏病杂志,2000,16(5):283.

4 李宁军,李惊子,王海燕,等.黄芪当归合剂对肾综鼠脂蛋白脂酶与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8):484.

5 马骥,陈靖,顾勇,等.肾病综合征大鼠精氨酸血管加压素和V2受体与水孔蛋白-2的研究及黄芪的治疗作用.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9,8(4):315.

作者单位:271608山东省肥城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收稿日期:2004-01-08)

(编辑曲 全)

补阳还五汤新用

  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黄芪、赤芍、川芎、当归尾、地龙、桃仁、红花组成。该方现主要用于脑血管后遗症的治疗。余曾将此方加减治愈下肢寒热交替症、下肢深静脉栓塞症各1例,现介绍如下。

  1 下肢寒热交替症
    
  患者,女,60岁。因晨起下肢发凉,至中午下肢灼热5年,于1999年12月8日初诊。患者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深感痛苦,多方求治无效而来诊。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60g,防风3g,当归尾15g,丹参15g,赤芍3g,生乳没各15g,怀牛膝15g,水煎服,1日1剂,煎2次,早晚分服,2剂。复诊:上症已减轻。原方继进3剂。三诊:上症大减。原方增黄芪为100g,加强补气之功,3剂。四诊:寒热交替感已除。以前方3剂共研细末,每次9g,早晚温开水送服。巩固疗效。后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此病乃罕见之症。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提到:“一切不治之症,总有不善去瘀之故。”该患者有寒热交替,病程日久,必有瘀,故以补气活血法以瘀血治疗。以黄芪为主药大补其气;配当归尾以活血补血;赤芍、乳没、丹参助归尾活血祛瘀;牛膝引血下行,使药力直达病所;妙在少佐防风使其补中寓散,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故有此功效。
    
  2 下肢深静脉栓塞
    
  患者,女,50岁,因腿疼3年余。于2000年3月20日初诊。经省级医院确诊,经溶栓术治疗,未成功。后多方求治无效,来我处诊治,症见面色黧黑,下肢肿胀且有瘀斑,舌质紫暗,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无力。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药物组成:黄芪90g,赤芍12g,川芎6g,当归尾12g,地龙12g,桃仁12g,红花12g,丹参30g,川牛膝15g,三七粉2g(早晚冲服),水蛭粉2g(冲服),水煎服,1日1剂,煎2次,早晚分服,5剂。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按:该患者属瘀血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重用黄芪为主药,大补其气。“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川牛膝引诸药下行直达病所,用水蛭、三七加强了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之功。诸药合用,使血活瘀祛络通,取效甚速。
    
  (编辑苜 紫)

  作者单位:252661山东省临清市大辛庄办事处方辛庄卫生室

日期:2005年9月21日 - 来自[中医中药]栏目

黄芪注射液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 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 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彩超心功能检查、血液流变学指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慢性心功能不全
      
  随着人口老龄化,患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人数愈来愈多,随着治疗水平提高等原因,病死率不断下降,患者生存机会大大提高,但各种心血管疾病又难以根治,最后导致患有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日益增多。西医目前在药物治疗上主要通过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类药物及受体阻断剂等方法,但均有其局限性,如容易中毒、电解质紊乱、导致心律失常、患者不能耐受等。笔者从2000年开始应用黄芪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0~2004年符合慢性心功能不全诊断标准 [1] 的住院患者,并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患,符合以上标准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50~75岁,平均(64.21±5.32)岁,病程1~15年,平均(8.54±4.31)年,心功能(NAHY分级)Ⅱ级10例,Ⅲ级18例,Ⅳ级2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52~72岁,平均(62.43±3.21)岁,病程2~20年,平均(9.67±3.12)年,心功能(NAHY分级)Ⅱ级10例,Ⅲ级17例,Ⅳ级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等方面的情况基本相似,经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30ml(成都地奥制药公司)和丹参注射液30ml(北京双鹤公司)一起加入5%葡萄糖液250ml内静滴,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10天。
   
  1.3 监测指标
   
  1.3.1 安全性指标 治疗前后三大常规,肝、肾功能。
   
  1.3.2 疗效指标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EF),每分输出量(CO),每搏量(SV),血液流变学指标。
   
  1.4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有效:症状好转,心功能提高1级;无效:主要症状无好转或恶化、死亡。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指标用均数±标准差(ˉ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自身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略)
    
  注: △ P<0.05
    
  2.2 心功能变化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前心功能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表2 两组心功能变化比较 (略)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 P<0.05, **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P<0.05, △△ P<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 (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 P<0.05, **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P<0.05, △△ P<0.01
    
  2.4 不良反应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未发现毒副作用。
    
  3 讨论
    
  中医虽无心力衰竭病名,但早有与此相关的一些证候的详细记载,20世纪60年代以后,中医学界已认识到心力衰竭是一组综合征,并对其进行研究,认为心力衰竭发病之本在于正虚,心气、心阳亏虚,终致气虚血瘀。故目前一般认为气虚血瘀是心衰的基本病机 [2] ,故根据《内经》治病求本的思路,笔者采用补气之黄芪,活血之丹参联合使用,共奏补气而行血之功,而达到矫正或改善心衰的症状。
   
  现代研究认为,黄芪具有强心、降压、保护心肌细胞等作用 [3~6] ,也有研究表明,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生成NO,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因子如ET,降钙基因相关肽,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 [7] ,符合现代医学治疗心衰的原则。丹参注射液则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对兔离体心脏有明显扩张冠状动脉、使冠状动脉血流量短暂增加的作用;当心功能不良时,在不影响耗氧的情况下,能改善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使心功能明显改善 [8] 。另外,丹参还可以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与改善微循环,抑制凝血和促进纤溶系统功能 [9] 。二者联合使用不但具有西药强心、扩张血管等作用,还具有其他综合作用,使其与西药联用时能产生更理想的效果。而且经过笔者实践总结,黄芪与丹参可以一起加入5%葡萄糖液250ml液体中,减少患者液体入量,有利于心衰控制。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093.
   
  2 傅向华,孙家安.心力衰竭的现代认识.临床荟萃,2004,19(1):55-58.
   
  3 胡凤梅.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4,16(3):160.
   
  4 陈治奎,胡申江,郑霞,等.黄芪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动脉压力反射敏感性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2003,28(2):155.
   
  5 徐世安,徐斌,郑有仁.黄芪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中国药学杂志,1999,34(10):663.
   
  6 周苏宁,邵伟,张文高,等.黄芪注射液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7(3):168.
    
  7 徐军,黄象绢,齐法莲,等.络泰和黄芪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浆中ET-1和vWF的影响.中国免疫学杂志,2003,19(2):128.

  8 胡小戎,曹凤梅.丹参的药理、临床应用与制剂研究.中国新医药杂志,2003,6(2):54.
   
  9 谷德祥,李飞.联用β七叶皂甙钠和复方丹参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功能等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7,11:508-509.
    
  (编辑建 伟)

  作者单位:510095广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日期:2005年9月21日 - 来自[中西医结合]栏目

黄芪联合牛磺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我院自1995年7月~2003年7月用黄芪注射液联合牛磺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取得了较好的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均为住院患者。根据1995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参考标准,均明确诊断。其中心律失常型24例,单纯ST-T改变型8例,重症即心力衰竭型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症状及体征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卧床休息,补充营养,给予促进心肌代谢药物,分别针对不同的临床表现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尿剂、强心药物及ACE-I抑制剂等。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5%GS250ml中静脉点滴,1次/d,同时联合应用牛磺酸10g,3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以7天为观察周期。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根据上述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结合临床症状(胸闷、心悸、呼吸困难、水肿)明显改善,心功能缓解,早搏消失及心肌酶等各项指标正常为显效;临床症状减轻,早搏减少或传导阻滞改善为有效;临床症状、ECG及心肌酶无变化为无效。

  2.2 治疗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黄芪注射液是从中药黄芪中提取的灭菌水溶液,具有扶正祛邪,益气养元,扩张血管改善心肌收缩力,抗病毒,提高免疫的功能。其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机制有:明显减轻心肌中炎性细胞浸润和缩小心肌坏死面积;降低心肌中CVB3-RNA及病毒滴度;改善由CVB3引起的外周血、脾及心肌中总T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毒性T细胞的异常分布;改善心肌细胞异常电活动。临床观察表明黄芪可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功能及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牛磺酸是心肌游离氨基酸的重要成分,补充外源性牛磺酸可改善心功能、逆转DCM症状。它可以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心肌细胞钙内流,对CVB3感染的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及减轻CVB3心肌炎的心肌病变。通过临床应用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黄芪联合牛磺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编辑文 静)

  作者单位:265400山东省招远市道头中心医院
   
          山东省招远市人民医院

日期:2005年9月21日 - 来自[中西医结合]栏目

黄芪注射液佐治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已成为儿科常见疾病,其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及促进受损心肌细胞的恢复,如未能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可能发展成不可逆的心肌病变,我科自1999年应用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999年1月~2003年4月于本院诊疗并坚持随访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00例,均符合1999年昆明会议诊断标准 [1] ,男55例,女45例,年龄(8.3±3.2)岁,按单纯随机抽样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组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给予卧床休息、能量合剂加入10%葡萄糖100ml内静滴,每天1次,维生素C150~200mg/kg加入10%葡萄糖50~100ml内静滴,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成都地奥九弘制药厂生产,批号0210096)10ml加入10%葡萄糖100ml中静脉点滴,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心电图、心肌酶谱等辅助检查结果基本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心电图、心肌酶谱等辅助检查结果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无改善甚至恶化。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 2 =4.54,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略)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病变。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病毒性心肌炎早期系由病毒直接侵犯心肌所致,后期是病毒在心肌内持续存在及免疫失调损害心肌。因此,清除病毒感染和调节免疫是治疗的关键。黄芪是中医补气固表的要药,近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所含主要成分为氨基酚类、黄酮及黄酮类似物黄芪皂苷Ⅳ,其中黄芪皂苷Ⅳ具有明显的正性肌力作用 [2] 。黄兆铨等研究 [3] 表明黄芪能显著增加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且有增强T淋巴细胞功能的作用。我国张兴权等研究 [4] 表明黄芪能提高心肌细胞的活性及α-干扰素水平,调节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对细菌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加用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既能抑制病毒以减轻病毒对心肌的直接损伤,又可调节免疫,减少免疫反应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本组资料中,黄芪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值得进一步推广及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铁吉.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修订草案).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75.

    2 朱伯卿.黄芪注射液对心肌正性肌力作用的研究.上海中医杂志,1987,(1):47.

    3 黄兆铨,秦南屏,叶武,等.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6):328.

    4 张兴权.黄芪抗流感病毒感染及诱生干扰素促进免疫功能的研究.中华微生物杂志及免疫学杂志,1984,5(1):91.

    (编辑商志伟)

    作者单位:266700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 

日期:2005年9月21日 - 来自[中西医结合]栏目

黄芪和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自2001年9月~2003年3月,我院采用黄芪和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静滴治疗脑梗死患者41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2例患者均为2001年9月~2003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平均年龄55~77岁,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均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1] 。随机将72例患者分为黄芪注射液与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用药组(简称联合组)和灯盏花素注射液组(简称灯盏花组)。联合组41例,男27例,女14例,平均年龄(68.81±5.37)岁;灯盏花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67.90±6.87)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积分评定 [1] ,联合组为(26.41±6.48)分,灯盏花组为(27.00±5.63)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联合组每天给予黄芪注射液(由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生产,1ml注射液相当于黄芪2g)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另外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黑龙江省生产)5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灯盏花组每天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5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两组用药均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间隔2~3天,再给予下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72例患者均完成规定疗程的治疗,治疗期间,两组均给予必要的对症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神经功能积分评定 在3个疗程用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根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基本恢复:疗效指数≥81%;显著进步:疗效指数56%~80%;进步:疗效指数36%~55%;稍进步:疗效指数11%~35%;无变化:疗效指数0~11%;恶化(包括死亡):疗效指数为负值。
   
  2.2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略)
    
  注:无变化与恶化为疗效差,P<0.05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聚集增加,变性降低,使血黏度增加,血流缓慢,加上血管壁的病变,从而在颅内或颅外动脉中形成血栓,导致相应部位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功能受损,因此,活血化瘀法在脑梗死疾病治疗中是重要的治疗原则。
   
  中医学认为,脑梗死多于休息、安静状态下起病,为“瘀血阻于脑络”,究其根本原因乃“气虚”所为。中医气血学说理论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虚则血瘀,气行则血行。反之,脉络瘀阻又通过影响脏腑功能而加重气虚,导致气滞。因此,我们认为对该病的治疗除应活血化瘀、清除脑络瘀阻外,另当补气行滞,使气旺而血运、气行而瘀除、瘀去而生新。灯盏花为灯盏细辛提取的灯盏乙素和少量灯盏甲素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灯盏甲素、灯盏乙素。其注射液可扩张微细血管,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红细胞聚集,抗脑缺血,清除氧自由基,防止组织再灌注损伤及抗缺氧,能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2] 。黄芪能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流,对抗自由基,增强红细胞变形力,改善血液流变性等。黄芪为补气之要药,灯盏花素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止痛。补气药配伍活血化瘀药可使“气行则血行”,增强活血化瘀之力。
   
  经临床使用观察证明,该疗法简便,疗效肯定,适合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2 陈康宁,董为伟.灯盏花素注射液对缺血性脑损伤的防治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11):684-685.
    
  (编辑建 光)

  作者单位:322118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集团医院

日期:2005年9月21日 - 来自[中医中药]栏目

比索洛尔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85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与黄芪注射液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疗效。方法 临床观察85例CHF患者在原治疗CHF药物的基础上停用洋地黄,加服比索洛尔与注射黄芪注射液,比索洛尔初始剂量1.25mg,每日2次,黄芪注射液40ml+5%葡萄糖液250ml静滴,然后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血压、心率而每隔l~2周增加到目标剂量25mg,2次/d,8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减少。显效率65%,总有效率92%。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CO、CI、EF)改善,心脏X线正位片心胸比率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比索洛尔与黄芪注射液联用在治疗CHF中安全有效,可改善左室重塑。

     关键词 比索洛尔 黄芪注射液 心力衰竭 心脏功能试验
      
  比索洛尔为选择性β 1 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国内外研究已获重要进展 [1]  。黄芪具有非洋地黄类强心作用 [2]  。我院自2000年3月~2002年11月选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85例,采用比索洛尔与黄芪注射液联用进行治疗,并随访1年,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5例门诊及住院CHF患者,男50例,女35例,年龄35~80岁,平均57.5岁。85例患者均使用过洋地黄治疗,效果不满意,其中有23例病情恶化,3例出现洋地黄中毒,故改用比索洛尔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排除对慢性肺心病、病窦综合征、Ⅱ度及Ⅲ度房室传导组滞、收缩压低于90mmHg及心率低于55次/min者。85例CHF患者的病因、病程及心功能分级,见表1。

     表1 85例CHF患者的病因及心功能分级 (略)

     1.2 给药方法 在应用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感染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上海罗氏公司生产)初始剂量1.25mg/次,每天1次,然后每隔1周剂量加倍,至目标剂量10mg/次,每天1次;黄芪注射液40m1+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30~40滴/min,10~15天为1疗程,间隔1周。视患者年龄、体重、心衰、症状、水肿、心率、血压变化情况而定,收缩压维持>90mmHg,心率>60次/min,8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项目 用药前所有患者均做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及二维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心脏X线正位片心胸比例测定,治疗8周后复查上述项目。用药前后滥测心率、血压及临床症状变化。

     1.4 心功能评定标准 (1)参照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疗程结束后,心功能改善Ⅱ级者为显效;心功能改善l级者为有效;心功能未能改善者为无效。(2)二维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指标,用美国Biosound公司生产的Phasar Au530型超声心动仪测定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及射血分数(EF);心脏X线正位片测定心胸比率。据此判断治疗前后心功改善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ˉx±s)表示。

  2结果

     2.1 不同病因的心衰治疗效果 见表2。

     表2 不同病因的心衰治疗效果 (略)

  2.2 用药前后心脏二维超声检查及X线正位片心胸比率 见表3。

  表3 用药前后心脏二维超声检查及X线正位片心胸比率 (略)

     2.3 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 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LVEF、LVESV、LVEDV比较 (略)

     2.4 心率、血压变化情况 心率:治疗前心率为(92±5)次/min,治疗后(70±6)次/min;血压:85例患者有6例较治疗前收缩血压下降10~15mmHg,舒张压无明显变化。

     2.5 血液生化指标 肝肾功能治疗前后均无有意义的变化。

     2.6 不良反应 用药初期11例出现低血压性头晕,5例心动过缓,均属短暂性,随着治疗进程很快恢复正常,不影响继续治疗。

  3 讨论
     
  黄芪为豆科植物,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托毒生肌及利水消肿之功效,黄芪注射液从黄芪中提取的黄芪总黄酮、黄芪总皂苷或黄芪总多糖等成分,具有利尿降低肺动脉压,降低右心负荷,扩张周围阻力血管减低动脉血压,改善后负荷,使心功能得到改善 [3]  。降低血液黏稠度和凝固性,增加纤溶活性,松弛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循环阻力,改善微循环,从而达到心功能改善;对缺血的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具有正性肌力作用;黄芪还具有抑制心肌细胞的磷酸二脂酶活性,使心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分解减少,浓度增加,环磷腺苷内流使心肌细胞内Ca 2+  利用加强。目前 认为黄芪具有非洋地黄类强心剂作用。
     
  β阻滞剂是一种很强的负性肌力药,以往一直被禁用于心衰的治疗。人体研究和动物实验均表明,心功能的改善是由于内源性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的加强。比索洛尔通过阻滞β受体,削弱肾上腺素增加所致的心脏损害,从而延缓心肌重构的进展及心功能恶化,改善心肌的收缩功能。β受体阻滞剂之所以能从心衰的禁忌证转而成为常规治疗的一部分就是因为走出了“短期药理学治疗误区,认识到了长期治疗的生物学效应”,这也就是近年来心衰治疗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的依据,这种观念上的改变是21世纪对CHP治疗最重要的进展 [4]  。
     
  本组85例患者经用洋地黄制剂,25例病情恶化,38例疗效不满意,其中7例出现洋地黄中毒。改用比索洛尔与黄芪注射液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2%。在完成8周治疗后,75例患者坚持用药6个月以上,显效百分率继续上升,13例自行停药,结果8例病情恶化,其中2例在停药35天后才出现呼吸困难、心慌并先后在当天、第2天死亡。有5例恢复上药治疗病情趋于稳定。结果表明:比索洛尔加黄芪治疗CUP是改善心衰症状,提高心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的有效药物之一。
     
  本组织治疗中亦发现部分患者在用药初期心衰症状有所加重,但坚持服药4周以上,多能恢复到治疗前水平。6周后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这说明用药早期心功能降低是本药的负性作用,后期改善是药物在细胞水平发挥的生物学效应。因此比索洛尔与黄芪联用治疗CHF是安全有效的,不良反应发生在治疗早期,一般不妨碍长期用药,应保持用药的连续性。
     
  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随时发现及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根据心率、血压、心功能等临床症状停药及减量,稳定后需重新用药,但不能期望患者的临床状况迅速改善。

  参考文献

    1 孙忠实,朱琳.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中国药学杂志,2000,2:75-78.

    2 雷正一,王硕仁,雷伟星,等.黄芪对心绞痛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4):198.

    3 张全贵.黄芪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及其机制.人民军医,1999,6:348.

    4 方圻.β受体阻滞剂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华心血管杂志,1999,27(6):470-472.    

  作者单位:416000湖南省吉首市湘西州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4-08-15) (编辑小 卫)

日期:2005年9月21日 - 来自[中西医结合]栏目

川芎嗪黄芪辅助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46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黄芪川芎嗪注射液对慢性肾小球疾病中24h尿蛋白定量、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白蛋白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并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后的血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血浆白蛋白(AIB)及24h尿蛋白定量。并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中患者24h尿蛋白的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治疗组患者的血CHO、TG下降,AIB升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加用黄芪川芎嗪注射液对改善患者的蛋白及脂肪代谢紊乱优于单一西药治疗。

  关键词 黄芪 川芎嗪 慢性肾小球疾病

  慢性肾小球疾病为一临床常见综合征,因其发病率高,病情迁延,治疗困难而使此类疾病远期预后并不乐观。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是这类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长期蛋白尿导致血白蛋白下降、血脂升高,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并由此可以加速肾功能恶化。本组中采用黄芪川芎嗪注射液对这类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2002~2003年间住院治疗的慢性肾小球疾病78例,其中慢性肾炎46例,紫癜性肾炎20例,乙肝相关性肾炎12例,其中38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32例。测定其治疗前后的血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血浆白蛋白(AIB)及24h尿蛋白定量。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包括饮食 调整、降血压、调血脂、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ˉCEI)等,对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加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2)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加用川芎嗪注射液200ml/d(山东临淄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X20010128),黄芪注射液30ml/d(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Z51021776),静脉点滴共用4周。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ˉx±s表示,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均明显减少,血浆白蛋白上升。但对照组血脂改变在观察期间不理想。两组间比较24h尿蛋白减少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组血浆白蛋白上升,血脂下降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AIB、CHO、TG比较(略)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ˇ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P<0.05

  3 讨论

  慢性肾小球疾病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不同病理类型的一组疾病。目前医学界对其发病机制及影响预后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这类疾病中长期蛋白尿可导致血浆白蛋白的下降,血脂升高等代谢紊乱可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加重血液高凝状态,高脂血症所导致的动脉硬化及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加重肾小球硬化,促进肾功能恶化。因此能否有效地改善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成为影响本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单纯西医治疗对改善上述代谢紊乱常较困难。

    中药黄芪具有多种有效的药理成分而被广泛地用于临床。在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中可以通过下列途径发挥治疗作用:(1)使微小病变肾病模型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血清胆固醇明显降低,并能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运 [1]  ;(2)能调节人体整体功能,改善机体营养代谢状况,清除自由基,提高肾脏抗氧化能力,改善脂质异常所造成的进行性肾损害,阻止肾小球硬化及功能改变,对缺血再灌注肾脏的过氧化脂质(LPO)有明显降低作用 [2]  ;(3)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有反馈调节作用。可以提高肾小管的内在反应性,增加尿量促进氧化物的代谢 [3]  ;(4)能增强肾脏代谢,减少肾脏系膜区的免疫复合物,减轻肾脏的病理损害 [4]  ;(5)黄芪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调节体液免疫,促使细胞免疫趋于正常,因此尤其适合乙肝相关性肾炎 [5]  。中药川芎嗪为川芎中提取出的有效成份四甲基吡嗪,其具有:(1)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 [6]  ;(2)免疫调节作用同时能增加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及抗纤维化作用 [7]  。

    因上述两药具有共同的免疫调节,抗凝改善微循环, 调节蛋白质及脂肪代谢,抗纤维化作用。从而达到减少尿蛋白,提高血浆蛋白及降低血脂的作用,进而可以延缓肾小球硬化,保护肾功能。

  本文中治疗组中患者治疗前后对比24h尿蛋白、血脂均明显下降。血AIB明显提高,而对照组中虽然24h尿蛋白下降,血AIB提高,但血脂的恢复则不理想。两组间比较24h尿蛋白下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组中血脂明显下降,血AIB明显提高,两组间比较P<0.05。根据本组治疗观察,配合使用黄芪及川芎嗪在改善慢性肾小球疾病的血AIB及血脂代谢紊乱的疗效,明显优于单一西药治疗组。且在治疗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为一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章友康,王海燕,王叔咸,等.黄芪当归治疗三种不同病理类型肾小球疾病的实验研究.中华内科杂志,1986,25(4):222.

    2 周清发,孙万森,乔成林,等.益气降脂片对慢性肾衰病人血脂及过氧化脂质的影响.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1,10(15):2054-2055.

    3 Vermeulen NP,Baldew GS,Los G,et al.Reduetion of cisplalin nephroloxicityby sidium selenite lack of inraction at the pharmacokinetic level of both of compounds.Drug Mreg Dispos,1993,21(1):30-36.

  4 周清发,杨进兴,乔成林,等.肾衰口服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实验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1997,09,4(5):264-265.

  5梁晶,熊悦玲.黄芪注射液治疗肺心病疗效观察.中药药理与临床,1999,15(6):43-44.

    6 张国华,张容珍,申文,等.川芎嗪对小儿肾病综合症治疗综合症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6:463-464.

    7 冯均才,李有华,杨必奎.川芎制剂对肾脏病治疗的现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4(5):183-184.

  (收稿日期:2004-05-13) (编辑海 天)


  作者单位:010050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

日期:2005年9月21日 - 来自[临床医学]栏目

维奥欣联用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近年来,我国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有所增高,已成为常见心脏病之一,因而对此病的诊治研究也正日益受到重视。但是时至今日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一直较为混乱且具争议性的难题,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卧床休息、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仍为主要的综合治疗措施。人们尝试过许多治疗方法,其中黄芪广为临床所用,系统性基础及临床研究表明黄芪的抗病毒及保护心肌免遭或减轻病损的作用与其抑制病毒复制、调节免疫、诱生干扰素等有关。因此黄芪长于清除病毒治其“本”,而在改善病毒性心肌炎胸闷隐痛、心悸脉结等方面却效果欠佳,为此我们在应用黄芪治疗心肌炎的基础上,加用维奥欣片以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结合73例临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选自我院2000年1月~2003年6月的门诊和住院病例,符合1995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学术会拟定的我国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有胸闷、心悸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提示AST、LDH、CK和CKMB异常,心电图上ST-T改变与异位心律或传导阻滞反映心肌病变的存在。多数病人有过病毒感染史。治疗组73例,其中男39例,女34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52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38天。对照组68例,其中男32例,女36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54岁。病程最短14天,最长40天,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予卧床休息、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等治疗。对照组:以黄芪注
射液1ml/kg,5%葡萄糖液    250ml稀释后静滴,半个月为1个疗程,而后以生黄芪15g 炖服,疗程3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奥欣160mg(陕西东盛药业股份公司生产),1日3次,疗程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临床症状评分法:日常的体力活动(如散步、登梯等)不会引起胸闷心悸、乏力气短,但在情绪紧张、工作节奏加快或行走时间延长时可发生胸闷心悸,乏力气短为轻度,日常活动轻度受限;胸闷心悸,乏力气短,发生于快步行走和登梯、爬坡时,情绪激动为中度,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任何体力活动均可引起胸闷心悸、乏力气短甚至晕厥为重度。临床症状消失或由重度转轻度为显效;临床症状降低一个级别为有效;临床症状无变化为无效。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记录胸闷心悸、乏力气短等症状的轻、中、重度和消失;心电图心律失常、传导阻滞、ST-T变化情况;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变化情况。

    2 治疗结果

    结果显示:维奥欣配合黄芪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明显疗效,改善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总有效率90%,改善缺血性心电图ST-T改变和各类型心律失常,总有效率48%;降低心肌酶,总有效率98%(P均<0.05),尤其在缓解临床症状方面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3。
表1 胸闷、心悸、乏力、气短等症状改善情况 例(略)

    表2 心电图改善情况 (略)

    表3 心肌酶谱下降及肌钙蛋白转阴率 (略)

    3 讨论
    
    3.1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较大危害。据全国9省市“病毒性心肌炎协作组”调查,该病发病率占住院总数的5.97%,占门诊人总数的0.14%。病毒性心肌炎是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导致的一个综合征,病因诊断仍非常困难,治疗方法的突破有待于诊断方法的改进。由于目前抗病毒性药物的疗效不显著,主要结论来自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尚需对实验治疗有效的药物进行进一步临床试验的观察和评价。所以采用中医和(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显示出实用可信的优势。

    3.2 维奥欣是从药用植物穿山龙中提取的8种水溶性甾体皂苷,经科学配方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吸收性好、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临床上主要用于降低血脂、改善心肌缺血及心肌再灌注性损伤等,因而可以缓解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基础研究结果显示:阿霉素造成的大鼠心肌细胞肌原纤维排列紊乱、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降低,可明显地被维奥欣所防止。维奥欣对阿霉素所致的心肌细胞毒性具有完全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心肌细胞抗氧化状态的维持有关。维奥欣 [1]  能够清除氧自由基、预防和保护心肌线粒体的损伤,从而减少了心肌细胞坏死、溶解,以发挥对心肌缺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维奥欣临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提供实验依据。 

    3.3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常有神疲倦怠、心悸气短等心气之虚又有胸闷痞塞,唇绀脉涩血瘀之实,而以虚为本,以实为标,故其治疗应以虚扶正为主,泻实祛邪为辅,这种补虚与泻实常常是兼备而施。大量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具有多重作用。黄芪性味甘温,补气生血,为“气中血药”,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药物之一。现代    药理研究证实,黄芪对感染柯萨奇B病毒的心肌细胞有一 定保护作用,可减少心肌病变面积,增加心肌细胞的cAMP含量,使正性肌力增加,并可抗心律失常,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毒能力。黄芪可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对病毒DNA的复制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维奥欣能增加冠脉血流量,营养心肌,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次,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动脉壁脂质浸润及斑块形成的作用,从而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维奥欣对动物耐缺氧及实验性心肌缺血灌注损伤的影响研究提示:维奥欣对心肌缺血、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使高脂血症大鼠的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明显降低。维奥欣与黄芪合用 [2]  既加强黄芪抗病毒、调节免疫、激活干扰素系统、改善内皮细胞生长等作用,又通过活血化瘀开胸宣痹以提高心肌耐氧能力,改善对心肌缺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因此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 王旭,王晏平.维奥欣对阿霉素所致大鼠心肌线粒体毒性的保护作用.中华心血管杂志,1998,26(5):345.

    2 车锡平,王世祥.维奥欣的药理学实验研究.世界医学杂志,2001,5(6):74-78.

    (收稿日期:2004-06-16) (编辑江 风)

    作者单位:363000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

日期:2005年9月21日 - 来自[临床医学]栏目

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0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方法,对6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进行疗效观察,其中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黄芪注射液作为治疗组,30例只进行常规处理,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为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黄芪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多趋势,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但目前对该病尚无特效疗法。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0例,获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2000年9月~2003年6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患者,均符合1999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学术研讨会修订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 [1] 。患者均无明显心脏扩大和(或)心力衰竭。随机按1:1比例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2~54岁,平均36.5±4.7岁。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0~52岁,平均35.8±5.2岁。临床表现有明显乏力、心悸、气促、胸闷、心前区不适或隐痛。心尖第一心音低钝。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心肌酶谱增高。2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在入院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点滴,每天1次,共用4周。治疗前、治疗期间、治疗后详细记录症状、体征变化情况,并于治疗前后分别做常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测定。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2] 拟定。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心肌酶谱正常,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控制或好转,心肌酶谱正常或好转,心电图好转。无效: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均无好转,或中断治疗。

2 治疗效果

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对比 例(%)

3 讨论

现代医学已证明,黄芪通过诱导心肌细胞产生干扰素及促诱生干扰素或通过促进细胞的代谢而增强心肌细胞抗病毒能力,并可抑制感染细胞中的病毒复制,而减轻病毒对心肌的直接损伤;还可通过其钙拮抗作用改善细胞的钙平衡,从而减轻钙的继发性损伤。此外,黄芪还具有有明显的强心、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由于黄芪具有上述多种功效,能从根本上减轻或控制疾病发展,提高了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并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在目前西药疗效尚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可取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参考标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6):405-406.

2 孙传兴主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66.

作者单位:444300湖北省巴东县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4-01-10)

(编辑清 泉)

日期:2005年9月21日 - 来自[临床医学]栏目

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06例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原发性疾病基础上使用黄芪注射液,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原发性疾病基础上未使用其他升白细胞药物。检测治疗前及治疗第5天时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结果 治疗第5天时中性粒细胞增加水平黄芪注射液治疗组较对照组增加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小儿急性感染所致的继发性粒细胞减少症具有明显地提升作用,临床使用方便易行,易于量化,有助于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所致的继发性粒细胞减少症。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Obser vation on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Astragalus Injection  on neutropenia in children  

    Wang Hua,Shen Chaobin

    Pediatric Department,Shanghai TCM-integrated Hospital,Shanghai200082.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stragalus Injection on neutropenia in children.Methods 106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treatment group(60cases)treated with Astragalus Injection by intravenous drip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herapy and the control group(46cases)treated without any other drugs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herapy.Detect the numbers of white blood cells and neutrocytes in the circulating blood before treatˉment and at the fifth day after treatment.The data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Results The neutrocytes in the treatˉment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fifth day after treatment(P<0.01).Concluˉsion Astragus Injection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neutrocytes for the secondary neutropenia in children caused by acute infection.

    Key words Astragalus Injection neutropenia

    为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作用,笔者将我院2000年1月~2002年12月继发于感染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106例,主要为上、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原发病基础上使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原发病基础上未使用升白细胞药物,结果发现使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具有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2000年1月~2002年12月儿科住院患儿第一诊断为感染性疾病伴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黄芪注射液治疗组(简称观察组)60例,在常规治疗感染性疾病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6例,除未使用黄芪注射液外,其余治疗基本同观察组。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标准 [1]  :在原发疾病的基础上,血液中粒细胞绝对计数小儿<1.5×10 9 /L;婴儿<1.0×10 9 /L。本文总结感染性疾病,主要为上、下呼吸道感染。本组病例均在原发病治愈或临床症状缓解后出院(其中8例经门诊随访,3例失访),无合并严重的细菌感染或难以控制的炎症情况,表明中性粒细胞减少系继发于原发病而不是导致原发病。

    1.2 一般资料 观察组60例(5例门诊随访,2例失访),男 30例,女28例,≥5个月~<1岁2例,≥1岁~<3岁14例,≥3岁42例;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发病:肺炎48例,占82.76%,支气管感染1例,占1.72%,上呼吸道感染8例,占13.8%;急性胃炎1例占1.72%。对照组46例(3例门诊随访,1例失访),男26例,女19例,≥5个月~<1岁4例,≥1岁~<3岁14例,≥3岁27例;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发病:肺炎32例,占71.11%,支气管感染1例,占2.22%,上呼吸道感染10例
,占22.22%;急性肠炎1例占2.22%,急性淋巴结炎1例,占2.22%。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疾病谱差异无显著性。

    2 方法

    2.1 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原发病基础上使用黄芪注射液(由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毫升含生药2g)使用剂量8~30ml/(次·d),用10%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疗程5~7天。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原发病基础上未使用其他升白细胞药物。

    2.2 检测指标 检测治疗前及治疗5天时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

    2.3 统计学处理 计算各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数及两组治疗后各组中性粒细胞数增加量,数据用统计学处理,组内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差异性采用t检验。

    3 结果

    3.1 组内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中性粒细胞(ANC)水平为(0.809±0.302)×10 9 /L,治疗5天时ANC水平为(1.635±0.507)×10 9 /L,较治疗前增加(0.826±0.349)×10 9 /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水平(ANC)为(0.913±0.299)×10 9 /L,5天时ANC水平为(1.233±0.426)×10 9 /L,较5天前增加(0.320±0.273)×10 9 /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见表1。

    3.2 组间比较 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5天后ANC增加水平为(0.826±0.349)×10 9 /L,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增加水平(0.320±0.273)×10 9 /L,中性粒细胞增加水平观察组较对照组增加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见表1。表1 两组中性粒细胞水平比较 (×10 9 /L)组别 男女 平均粒细胞水平 治疗前 治疗5天后中性粒细胞治疗前后增加量观察组30 28 0.809±0.302 1.635±0.50
7 0.826±0.349 对照组26 19 0.913±0.299 1.233±0.426 0.320±0.2734 讨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utropenia)是由于周围血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减少而出现的一组综合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1)感染因素:①细菌:伤寒、副伤寒、布氏杆菌病等;②病毒:流感、麻疹、病毒性肝炎等;③立克次体和原虫:斑疹伤寒、疟疾等。(2)物理、化学和药物因素;(3)疾病因素;(4)遗传性因素。其发现机制可为骨髓内粒细胞生成或发育障碍、粒细胞的破坏加速(免疫性和非免疫性)、白细胞的分布异常、骨髓储备功能低下及复合性因素等 [1]  。祛除病因及治疗原发病是治疗小儿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主要方法。本病易合并感染,尤其是细菌感染,不积极治疗易产生不良后果,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及时给予某些升粒细胞药物是必要的。

    某些升白细胞药物如利血生、鲨肝醇等对预防白细胞下降有积极作用。虽然随着生物工程的发展,G-CSF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且疗效显著,但由于价格昂贵,部分患者因为经济原因不能应用。近年来由感染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在临床较为多见,本文总结急性感染(主要为上、下呼吸道感染)所致的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目前临床缺乏疗效确切、安全、价廉、副作用少的升白细胞药物,因此探索效高廉的升白细胞药物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经济学价值。  中药是祖国医药学之瑰宝,对某些疾病有其独特疗效,有效、安全、价格低廉、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应用。文献报道中医药在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方面确有较好疗效 [2]  。 黄芪为重要且常用中药,主要功效为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常规剂量无明显副作用 [3]  。根据中医气血相关理论,有形血生于无形之气,盖气能有助于生血。药理学研究已证实中药黄芪可促进血细胞的生成、发育和成熟过程,使红细胞和白细胞数低下的大白鼠恢复到正常水平,使血液中粒细胞数显著增加,黄芪的这种作用可能与促使细胞内cAMP含量增加有关。由于cAMP可使无活性的蛋白激酶系统转为有活性,从而激活磷酸化酶,促进骨髓细胞的分裂分化,生长旺盛 [3]  。有报道指出黄芪对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又具有抗病毒及抑制肿瘤的作用 [4]  。近代研究证明,黄芪可增加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体液免疫和促进细胞免疫趋于正常,很多学者认为它是一种有效的生物调节剂 [5]  。但因中药服用不便,难以量化,使其应用受到限制。黄芪注射液为黄芪成分提取物,临床使用方便易行,易于量化,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本组使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所致的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结果显示黄芪注射液对小儿急性感染所致的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具有明显疗效。小儿急性感染所致的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可为微生物影响粒细胞代谢,抑制造血,使粒细胞破坏增加等 [6]  。黄芪注射液对提升粒细胞的作用机制可能为多方面:(1)促进骨髓细胞的分裂分化;(2)抑制细菌、病毒;(3)增加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4)调节体液免疫和促进细胞免疫。 本组患儿粒细胞减少发生的时间为发热后1~15天不等,4~7天最多,病后用过不同的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虽未用过直接抑制骨髓的药物,如烷化剂、苯及氯霉素等,但因多种抗生素均可导致粒细胞下降,包括广泛应用的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等,因此尚难排除药物的影响,即药物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需做更深入的工作,以排除各种药物对粒细胞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741.

    2 李小平,陈震,黄雯雯,等.中医药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Meta分析.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8):52-55.

    3 李仪奎,姜名瑛.中药药理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185-186.

    4 王振营.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上海医药,1996,(6):14.

    5 季伟,等.63例小儿支气管肺炎免疫球蛋白测定.临床儿科杂志,1993,11(6):383.

    6 郭学鹏,刘玉峰,王家勤.儿童白细胞缺乏症.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3,8(3)134-137.

    (收稿日期:2003-11-11) (编辑贝 子)

    作者单位:200082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 

日期:2005年9月21日 - 来自[论著]栏目

黄芪注射液治疗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芪具有扩张冠脉、增强抗缺氧能力、防止脂质过氧化、改善心血管功能等作用,我院急诊科于1999年6月~2002年5月应用地奥黄芪注射液治疗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并做了随访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AHA(美国心脏病协会)标准 [1] ,属Ⅲ级、Ⅳ级的住院重度CHF患者76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地奥黄芪注射液,简称黄芪组)39例,男29例,女10例;年龄40~70岁,平均48±6岁;病程0.5~12年。心功能Ⅲ级29例,Ⅳ级10例。病种:冠心病16例,风心病7例,高心病 6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对照组(静滴硝酸甘油,简称NG组)37例,男28例,女9例;年龄41~69岁,平均48±7岁;病程0.5~13年。心功能:Ⅲ级27例,Ⅳ级10例。病种:冠心病15例,风心病7例,高心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心功能、病种等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入选者除按CHF常规治疗(包括洋地黄、利尿剂、ACEI)外,治疗组:地奥黄芪注射液30ml(相当于生药60g)加入5%GS500ml静滴,每日1次,共用2周,并观察1~6个月。对照组:硝酸甘油25mg加入5%GS500ml静滴,每日1次,共用2周,同样观察1~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入院者1~6个月的临床症状、发生心血管事件、心功能及副作用。(2)治疗前询问病史、体检、心电图、胸片、生化、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用USA的ACUSON128例)描记仪、2.5MHz探头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快速充血期和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E/A),治疗后2周或1 个月复查上述项目。

1.4 临床疗效评价 [2,3] 显效:心功能改善Ⅱ级;有效:心功能改善Ⅰ级;无效:心功能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用STATA软件管理及统计。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心功能改变情况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注: ˇ P<0.05, ˇˇ P<0.01

由表1可见,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心功能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心功能改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发生心脏性事件比较 见表2。

由表2可见,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所发生的心梗、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性死亡及需做PTCA等均比对照组减少,尤其是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所发生心梗、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性死亡比对照组减少显著。

2.3 治疗后2或4周的LVEF、FS及E/A的变化 见表3。 由表3可见,两组治疗后LVEF、FS、E/A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优。

2.4 副作用 黄芪组副作用轻微,仅有头胀1例(2.6%),低钾血症1例(2.6%),对肝肾功能、造血功能无损害。NG 组:头痛、头晕11例(29.7%),面红9例(24.3%),肢麻8例(21.6%),无肝肾功能损害。

表2 两组发生心脏性事件比较

注:PTCA: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ˇ 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LVEF、FS、E/A的变化

注:与治疗前相比, ˇ P<0.05, ˇˇ P<0.01;与治疗组相比, Δ P<0.05

3 讨论

黄芪注射液能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即使对重度CHF患者也有良好的疗效,并能减少心脏性事件的发生。本文用地奥黄芪注射液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心功能改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与NG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所发生的心梗、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性死亡及需做PTCA等均比NG组减少。

地奥黄芪注射液强心、改善心功能作用明显,对重症CHF者作用也可靠,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了,可能为:①增强心肌收缩力:黄芪可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且作用强度与剂量正相关,其作用类似非洋地黄正性肌力药物。②类似洋地黄作用:通过抑制心肌细胞Na + -K + -ATP酶致心肌收缩力增强。③利尿作用:临床用地奥黄芪注射液后患者尿量明显增多,这可能是黄芪增加肾小球滤过和肾血流量,保护肾功能的结果,也可能是CHF改善后的继发结果,这值得临床探讨。 地奥黄芪注射液对重症CHF患者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也有明显改善心脏舒缩功能的实验室证据。本文用地奥黄芪注射液治疗2周后的LVEF、FS、E/A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地奥黄芪注射液能增强或改善重症CHF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可能与黄芪具有正性肌力作用有关。本文结果表明地奥黄芪注射液可作为CHF患者治疗的一种重要辅助治疗药物,更可作为重症CHF抢救的辅助药物之一。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6.

2 Lee DC,Johnson RA,Bingham JB,et al.Heart failure in outpatients:a ramdomired trial of digoxin versces placebo.N Engl J Med,1982,306(12):699-705.

3 麦炜颐,曾群英,陈国伟,等.难治性心力衰竭治疗方法的探讨.新医学,1997,28(8):410-411.

作者单位:300020天津市塘沽医院急诊科

(收稿日期:2003-12-23)

(编辑阳 光)

日期:2005年9月21日 - 来自[临床医学]栏目

专家发现黄芪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

2005年08月18日 (慧聪网) 8 武汉中医院教授张荒生带领的课题组研究发现,中药黄芪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很好的效果。这一研究成果日前通过了武汉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性病变。除关节症状外,还可出现关节外或内脏损害,如类风湿结节,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等部位病变,且持续、反复发作。 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在感染、遗传因素共同作用下,在内分泌因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参与下发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前,医学界在缓解该病疼痛、防止复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因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疑难疾病,其致残率高,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深入研究该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经过研究,专家发现,中药黄芪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很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他们用黄芪等多种中药配伍而成痹痛定胶囊。药效学实验表明,痹痛定胶囊能显著减轻模拟动物的足肿胀炎症反应,减轻滑膜组织的病理变化。
中药黄芪来源于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及膜荚黄芪的干燥根,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微温、味甘,具有益气、固表、利尿等功效。 日期:2005年8月19日 - 来自[免疫系统]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