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供电标准:古城奇葩---九市曲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46:48
再试发图--古城奇葩            古城奇葩---九市曲园
     石浦渔港古城其以荔港和古城的天然融合体,区别于江南均多水乡古镇的独特风格,荣赝中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随着旅游的开放,现已蜚声中外。近年来,古城工作者为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2011年隆重推出古城又一奇葩——九市曲园。九市曲园位于古城负有盛名的九市曲,处于栽兴烟庄馆向侍郎府馆的衔接点,它的推出,把原本隔着民居的景馆紧密地连在一起,结束了穿民居“卡脖子”的历史。九市曲因道路与房屋建筑的布局形成一个“九”字而名,古时候,荔港伸延到此,这里成了渔民进港避风补给和鱼货兜售的集散地,沿港商铺济济,招牌林立,市肆兴盛,人声鼎沸,呈现一片繁忙景象,清人陈秉元曾有诗为证:“蜃风腥雨骇浪前,高低曲折一城园,人家住在潮烟里,万里涛声到枕边”。形象地描绘出这里的自然特点和经济发展的一个侧面。
    古城奇葩。 开放旅游后,古城公司着力打造,现已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共十二个展馆,一路过来,到了烟庄已是第九个展馆了,这时面临的一边是民居,一边是咸水井出口,多数游客原已到了景区尽头,殊不知,幽深处一拐弯,眼前顿时出现一条低垂的室内通道后豁然开朗,一眼望去,一个形似彩虹的月洞门,又把目光引向另一个空间,人们会惊讶地喊叫—-啊!别有洞天。总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就是“九市曲园”。
    九市曲园。九市曲园一正两横,正屋八开间,横各三间,主楼两层,右侧有两间高出三层,设置为观景台,名为“深月轩”。九市曲园地势是中街与后街落差的结合点,两者高低在一米多,地形也呈不规则,古城工作者们因地制宜,因俗谋划,围绕使用功能,在不改变古城风格为前提,着力打造,保持粉墙黛瓦,红石铺地,条石台阶,素色原木,楼房形廓流畅,凝重端庄,简洁大气,颇为古色古香,更显得静谧、清幽。跨越数级台阶,行至正中天井,天井在前房和主楼相间之中,举目能遥望天空云彩,低眉可俯看后山峰峦,楼角直指苍穹,送来阵阵清风,吸纳着天地之正气。
    九市曲园是“游客休闲中心设置”,正厅一层系接待用房,左侧为盥洗室,右侧为小憩处,内设有自误自乐的小型舞台,横三间为“4D”影院,这里投资300余万元打造的是高科技影像产品,是供游人欣赏极度剌激的多媒体立体电影。二楼设茶坊,中间有盥洗室,三层为“深月轩”观景台。整体上从楼的外表看是规则的有二层有三层楼房,但内室由于功能要求不同,则是高低错落,各有设置。楼设上下楼梯二部,出入口四处,楼层布局紧凑,可分可合,分者自成院落,合则浑然一体,二层檐廊通达,融会贯通,既符合消防避险要求,也顺合“一关已过关关透,六处和融处处通”的人生应时理念。
    厚重的建筑风格。九市曲园建筑基本上承袭了古城固有的风格,粉墙黛瓦,木质结构,粗犷而豪放,朴实而厚重。这也是与全国其它古镇一样,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对于色彩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分,一般民房外墙是绝不允许使用金碧玉辉煌的彩绘与装饰的,而只能使用这种灰白的颜色基调,因为这种灰白色彩在绿水青山的映衬下,会产生一种祥和宁静的效果。而这种单色色调的构成,往往体现了更多层次的审美内容。不同环境,不同的光线总是给白色的墙体染上自已的一笔,特别是几百年后的今天,经过长期的日晒雨淋,墙面上的白灰早已斑驳地脱落,从而出现一种冷暖相交的多次复色。尽管它失去了白色的明朗,单调,却因此而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
九市曲园的建筑艺术融古建艺术与现代功能于一体,从中街进入园口设置了长约九米的一个过道,迎面的是一个有花木掩映的月洞门,转弯过天井的另一端又是一个月洞门,引成了日月同辉的画面,尽管室内地坪高低一致,但朝向各异,室外通道拾级而上,由低入高,高低错落,通道宽窄不一,曲折相间,使人有曲径通幽之感。楼的构件集古建“三雕”(木雕、砖雕、石雕)之大成,楼的前部均为挂落垂檐,花篮、地罩,雀替、花格窗构筑成了一幅精致的立面图案,玲珑剔透,古朴典雅,彰显了自已独特的风格。楼的前部设置走廊,既可让游人一览窗外景色,又可直通各室。后窗均为红石雕琢而成的漏窗,图案多为双喜。九曲弄一侧,开启了一道呈八字形的门楼入口,横跨门顶“九市曲园”四字为青砖细雕而成,两侧辅以灰塑花草为点缀,砖雕作品简洁明快,线条流畅,堪称民间艺术精品。正厅通向侍郎府的廊内走道,设置了一道屏风,不仅直接遮挡了从外向内的视线,也使这个区域成了相对隔离的空间,寓意为财气不外露,也平添了几分神秘感觉。屏风用硬木雕制而成,屏风正中由小陈立夫先生草书的清人陈秉元为古石浦书写的诗篇,“蜃风腥雨骇浪前……”。文字系褐色亚克力辅以电脑镌刻,显得精致高雅,庄重而得体。楼宇重檐叠屋,气势宏伟,额枋裙板,雕琢精细,巧夺天工,色彩淡浓相宜,恰到好处,融古城于一体。天井南面紧靠邻居的后墙,运用借地造物方法砌筑了一座照壁,高三米多,宽也在2?5米,上置一字花砖脊,花边滴水,包檐出线三道,正中悬一幅“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石浦全景图”,画面以东门岛南汇为拍摄点,将石浦港和大金山尽收眼底,在制作上采用艺术化的手段,放眼望去,波光粼粼,烟云茫茫,山峦青青,船旗点点,风景如画,达到出神入化,让千万游客拿起相机,收录这难得的胜境。。
因占地面积及民居区域等诸多因素局限,不可能由人任意布局,只能因地制宜,因功能制宜,精心策划,全面兼顾,合理使用。九市曲园的推出,显示了古城工作者及工匠们的设计缜密和匠心独具。
历史渊源。九市曲园设置了两个月洞门和一个观景台,它们分别铭名为“深月”“春风”和“深月轩”,深月春风源出自石浦名人於斯盛先生笔下《韬庐丛话》中说及的阁名,述说‘相传昔有“深月春风阁”为文人雅士游咏之所’。悉其址在今石浦吉城路、后山路叉口之北。《韬庐丛话》一书,现由象山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于2009年3月印行出版,由象山县政协原主席王庆祥先生校注并作序。序中说及:韬庐丛话撰者於斯盛,字来峰,号韬庐主人,清光绪十三年(1887)生于石浦营房街(故居在今营房街10号)。其祖父於岳良,是石浦一名善士,曾于同治九年(1807)与人创办慈善机构“敦仁堂”救济赤贫之人甚众。
    於斯盛幼承家学,12岁入石浦金山书院,曾受于天台县明经许琼英,熟读四书,长于文辞。19岁至“南田垦务局”任“文牍”(犹今之“文员”)。宣统末,于家内设馆授徒。民国初,任石浦“西成平民学校”教师,并热心地方公益事业,诸如兴办义务救火会等。民国18年(1929)前后,还曾任石浦西成、北平两镇义务救火队队长。24年(1935)后,任石浦盐仓前斐成初级小学校长(今延昌小学前身)。抗战初,入石浦国民中心小学(今石浦镇中心小学前身)任教。期间,经同校教师介绍于民国29年(1940)6月参加中国国民党,为石浦第一分部普通党员。翌年(1941)4月,侵华日军登陆延昌、昌国等地,石浦沦陷,学校停办,失业在家。后为避战祸,离开故家,躲往元配夫人俞氏娘家新岙村(今属定塘镇)。从此寄人篱下,贫困潦倒,最后不知所终。其继配夫人萧氏(石浦延昌人),后来长期寄居石浦西福庵,珍藏了她先夫人的一批手迹资料。后将《韬庐丛话》原稿两卷赠与营房街邻居许仁绍,故而使得以传世。
   韬庐,亦即韬晦之居。韬晦,乃是收敛锋芒,隐声匿迹之谓。然而,於先生秉性耿介, 是非分明,疾恶如仇,仍旧锋芒毕露。这可以从他在《韬庐丛话》各篇的记述中,尤其是有些篇末的“韬庐主人曰”中得见一斑。或即他在《原序》中所称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那些“韬庐主人曰”中,他除了对有些传统习俗的批评稍有偏激之辞以外,绝大部分言论实非常人所能敢发。而且言简意赅,单刀直入,一语破的,淋漓尽致,读来不能不令人拍手叫绝。这也正是《韬庐丛话》魅力之所在。我们引用此名,一则是对古城文化的传承和挖掘,也是对於先生的深切怀念。
    偈语和画符。九市曲园的艺术塑造也和民居一样,也会有吉祥图案的出现,如月洞上方的“深月”“春风”就写在一个扇形的框子内,“扇”谐音为“善”,上善若水,中街入口就有鲤鱼跳龙门的隐喻,屏风边框精雕金鱼戏水,意为鱼贯而入,年年有余,正门有白鹤苍松,意为吉祥如意,石窗多为双喜,则惊喜不断,梅、兰、竹、菊要求做正人君子,月洞门两侧配有两个边窗,内设莲花,如繁星点点,意为冰清玉洁。  
   当我们走入九市曲园正厅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柱黑底金字的楹联,上联是:“花径不曾缘客扫,下联是:蓬门今始为君开”。联取自杜甫《客至》一诗,《客至》诗共四句,其中首联是“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颈联是“花颈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这首脍炙人口的《客至》是杜甫写于761年春天,当时诗人50岁,居住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首联的“舍南舍北皆春水”,指流经草堂的浣花溪水,“但见群鸥日日来”,鸥即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心机,便不肯亲近。而“群鸥日日来”写出了主人毫无心机,方会使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古人常以扫径表示欢迎客人,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来访时友好的心情。
2006年9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在第三次去欧洲出席亚欧首脑会议和中欧领导人会晤,并访问英国、德国、芬兰等国,行前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媒体采访时用的开场白。此联的书写出自国民党元老,爱国将领冯玉祥的手笔。我们引用此联同样表示了好客的心情,也较为贴切。

深月轩。“深月轩”位于第三层,进深二间,是古城景区的制高点,主要用于观景拍摄。根据石浦建筑特点,此处不宜设楼置阁。尽管阁与轩有所区别,但达到了“深月春风阁”原有的怀古于幽谷,交游于僻壤,抒怀于高台的文人雅士们闲云野鹤的生活向往之所。轩采用的是歇山式单檐平顶,八柱着地,四戗角微翘,檐头落水,四角龙首外延,伸颈张口,雀替采用水莲花卉,上首象鼻参天,栩栩如生,枋间雕刻为镂空卷纹草图案,轩中裙板采用双面阳雕,刀工精细,梅、兰、竹、菊四君子刻列其中,外侧防腐木直档围栏中,雕有花鸟鱼蝠,后侧为齐腰高护墙,上部全用宫繁式挂落。轩的前沿正柱书有黑底金字对联:“千秋古城话沧桑,万仞琼楼揽胜景”。深月轩所处地势较高,前后贯通,八面来风,内置仿古式木质靠背座椅,不仅是游人及当地老者赏景观光的最佳去处,也是纳凉聊天的理想场所,酷暑时节到此也只觉得心旷神怡,神气清爽。登轩面南,只见中街沿线,民居重重叠叠,马头墙高低错落,古街道如蛟龙过江,月洞门似长虹卧波,巷内人车挤挤,房顶炊烟袅袅。向右看这里路绕房转,一个硕大的“九”字呈现在视线之内,难怪先祖把这一带起名为九市曲。向北看只见大金山巍峨雄伟,如宽厚稳重的太师椅,后岗山、炮台山山色如黛,峰峦环抱,更似粗壮的双手,将古城紧紧地搂于怀中,两座山脉水流奔腾而下,在这里汇合,风水学说“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需环抱作环行”,“山能藏风,水能聚气”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难怪在这弹丸之地有许家、陈家、佘家三户曾赋有大夫第的门楣。
啊!古城奇葩——九市曲园!
寄后语。石浦古城是一本读不透看不完的书,一幅描不尽绘不绝的画,一首唱不够听不厌的歌。我们在这里郑重呼吁,为保护先祖遗产,并更多地加以挖掘,让子孙后代共享。让我们携起手来,集思广益,共同参与,为把这朵绚丽的山花永久地绽放。
          孙成标写于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