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10天天气预报查询: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解读交通文化建设泰顺样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08:22
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解读交通文化建设泰顺样本

时间:2011-11-18 来源: 作者:刘晓华

 从温州往西,再从浙闽交界的分水关进山,一条正在建设中的文化公路引领记者走进“浙南屋脊”——泰顺。短短四年时间,从“泰顺交通50年”、“619公路文化节”,到定期举办“交通文化周”活动;从创建文明公路,到打造“文化公路”;从推出系列文化产品,到追求交通核心价值理念,到以文化引领交通科学发展……交通文化从“沙洲”变成“绿洲”,一跃成为全省的标杆样本、全国的示范单位。

 金秋十月,乘着北京吹来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记者走进泰顺,强烈地感受到如火如荼的交通文化建设背后那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由此带来的文化自强。

文化自觉——落后交通的觉醒与奋起

 “遥闻前山相对语,跨溪绕涧数里程”,这一度是对落后的泰顺交通的形象诠释。要探究泰顺交通文化建设渊源,不得不追溯到曾经落后闭塞的这段交通历史。

 翻开泰顺交通史:地处浙南边陲的泰顺,境内崇山旷谷,山高路险,历史上山民依靠古道、古廊桥翻山跨涧与外界沟通。史载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三条桥,为县西南入闽要津。明景泰三年(1452年)正式置县后,从县城通往山外的有泰顺温州大路、泰顺至桐山大路等6条官道,乡间道路更是多不胜数。清代中叶之后,随着飞云江航运业的兴起,水路交通成为物资出入运输的主要方式。

 “泰顺交通走过了五十余载春秋,历经了三次跨越式发展。”泰顺县交通局局长龚百晓在记者面前侃侃而谈。上世纪50年代后期数万大军劈山开路,1958年7月1日泰顺的第一条公路分泰公路建成通车,此为跨越一;此后,泰顺掀起了公路建设的一个小高潮,经过两代人的努力,1995年底,实现了乡乡通公路,群众出行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肩挑步行的历史基本结束,此为跨越二;到了21世纪初,抢抓历史机遇,依靠各方力量,掀起了公路建设的大高潮,52省道泰顺段改建、新58省道先后完成,县乡道路面消灭砂石路面,全部行政村通上水泥路,绘就“521”交通圈蓝图,此为跨越三。

 交通既是“财富之脉”,也是“文明之母”。深厚的历史积淀,飞快的发展速度,蕴育了丰富的交通文化。说起泰顺交通文化的苏醒,泰顺县交通局局长龚百晓、副局长兼公路段段长董晓华,无疑是最早伸手触摸的交通人。他们两人,一个曾经在县领导身边从事秘书工作,对文化有着独特的见地;一个在乡镇担任过党政一把手,还在泰顺廊桥协会担任主席,对文化更是情有独钟。当对交通文化、公路文化这样的新概念的基本定义还在争论不休时,绝大部分干部职工并不清楚应该怎样来表述这一概念,而他们两人就意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交通的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快速通行上,还要求公路更加安全、更加有品味、更加有人文气息、更加绿色环保。当泰顺交通遇上千年难遇的发展机遇时,两人对文化理解的不谋而合,颇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

 交通文化意识一旦苏醒,就会走上自觉的探索之旅,龚百晓、董晓华的看法也很快在探索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万事开头难。2007、2008年,通过交通人的艰辛创业,52省道泰顺段、老58省道凭着独特的生态环境、超前的服务理念、丰富的文化韵味,先后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公路,赢得了山区文明公路创建“温州—泰顺模式”的美称。它不但为泰顺交通5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也为泰顺交通文化建设揭开了序幕。

 2008年是泰顺交通50周年。在谋划庆祝活动时,龚百晓认为,50年交通发展,有太多东西值得思考、挖掘、提炼和总结,几代交通人用智慧与汗水浓缩成的精神需要传承弘扬。其实,在此前的文明公路创建过程中,被职工称为文明公路“总设计师”的董晓华,就把公路文化渗透其中,让山里山外人眼前一亮。交通局领导班子也很快形成共识:通过探索交通文化建设,树立以文化引领交通科学发展的理念,传承和弘扬50年交通实践积淀下的深厚文化,用文化内聚人心、外树形象。

 一个欠发达县,交通建设资金尚且捉襟见肘,哪来钱搞交通文化建设?龚百晓找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筹资渠道,即“四个一点”:从办公经费中挤一点、从年度部门预算中安排一点、各单位经费节余款中拿一点、向企业“化缘”一点。3年多来,筹集了150万余元资金用于交通文化建设。

 “泰顺交通50年”庆祝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交通画册、文艺巡演、座谈会、纪念邮票、迎奥运“交通杯”公路自行车赛,纷纷登台。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小小的山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这更加增强了交通局党委班子的信心。

 从模糊到清晰、从微弱到繁盛、从感性到理性,随着交通文化从苏醒走向自觉,泰顺交通文化建设掀开了第一页。

文化自信——焕发文化载体创新活力

 交通文化在它自身生长的土壤中长期处于冬眠状态,直到“十一五”其“软实力”才开始逐渐被交通人所认识。由于在具体建设中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仿效,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难题也摆在了龚百晓的面前。

 泰顺交通人是怎样去破解这一道道必解的难题的呢?答案是两个字:自信。

 “尊敬的郭厅长:您好!我是一名山区交通局长。今天,我想以书信形式向您汇报我对交通文化的一些思考。”2009年5月11日,龚百晓给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郭剑彪写了一封信,阐述了自己对交通文化的独特看法,并就交通文化建设可否设计永久性载体提出建议:“教师有教师节、护士有护士节,环卫工人还有城市美容师的美称,交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交通人、公路人却没有自己的节日,这与我们的行业价值行业文化不相符……由此,我建议在每年6月19日设立‘6.19’公路人节(谐音路要久),以此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文化活动,在全系统倡导统一的行业价值理念。”

 这不是一封普通的基层来信,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位山区交通局长对交通文化建设的自悟和自信。郭剑彪厅长看了这封信后特别激动,作出批示,并批转给储雪青副厅长,对泰顺交通文化建设领风气之先的创新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这里,我们可以循着泰顺交通文化发展轨迹,去寻觅融入和贯穿于泰顺交通发展过程的那种高度的文化自信:

 ——自信,贯穿于全系统“一把手挂帅”抓文化。从交通局到公路段、运管所、长运公司均成立交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全是一把手挂帅,把交通文化建设正式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轨道,制定《泰顺县交通系统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力争用3-5年时间,建立干部职工普遍认同并自觉实践的价值理念系统、行为规范体系,建立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具有时代特征、行业特点,涵盖具有泰顺交通行业特色的精神、行为、制度、物质等内容的交通文化体系。

 ——自信,贯穿于一呼百应的“公路文化节”倡议。就在龚百晓给郭剑彪厅长写信一个月后的6月19日,“6.19公路文化节”在山城泰顺隆重举行,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兼公路局局长李良福为文化节写下“路通国泰、民安气顺”八个大字。把交通建设、交通文化提高到“国泰”、“民安”的高度,实在令人鼓舞。整个文化节,“十佳公路人”颁奖文艺汇演、浙闽毗邻县“交通杯”乒乓球邀请赛,节目纷呈。文化节最大的亮点就是举办“浙江?泰顺公路文化论坛”,提出设立“6.19公路文化节”的倡议,得到浙、闽两省46家交通公路部门的热烈响应。一时,泰顺交通文化建设形成了小高潮。这一年,交通局开门纳谏,广纳意见,提炼出了“开拓、奉献、创新、和谐”的泰顺交通精神和行业核心价值理念。这个理念也秉承了“惠民、奉献、服务”的浙江交通行业核心价值理念。

 ——自信,贯穿于文化载体的不断创新过程。设立公路人节涉及多方因素,怎样把交通文化建设通过相对固定的载体持续不断地开展下去,龚百晓、董晓华和领导班子成员又开始了新的思考。这种思考很快变成了现实:2010年6月,推出了首届“交通文化周”活动,交通文化建设成果展、安全生产和廉政文化宣传活动相继推开,摄影、拔河、乒乓、象棋等各类赛事鸣锣开赛。交通职工还自编自导自演,演出了一场闭幕晚会。本以为交通人的节日,只有交通人唱独角戏,没想到有很多当地百姓参与。龚百晓深有感触地说,这说明交通文化已经深入人心了。2011年6月,第二届“交通文化周”活动如期举办。近两年来,交通局每年都创新一些载体,将一些常规性工作“捆绑打包”,与交通文化活动相互融合,相互推进。通过探索和实践,泰顺交通人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交通文化建设平台——“交通文化周”活动,交通文化建设自此也从突击性转为常态性。对此,时任泰顺县县长张洪国表示,将“交通文化周”活动与交通中心工作、行业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能够提升整个交通的管理层次,丰富整个区域的文化内涵,以文化引领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自信,贯穿于和盘托出的系列文化产品。三年交通文化建设,交通文化产品丰富多彩,不断丰富交通文化内涵:成功创作的歌曲《穿越时空》,成为每个公路人会唱的“公路人之歌”;《泰顺交通五十年》、《泰顺文明公路》画册,精彩的画面展现了山区交通的前世今生;《公路人》、《泰顺公路文化》丛书,把一个个鲜活而感人的公路人形象和公路文化融为一体;《风雨无阻公路魂》、《山城梦路50年》、《公路人是怎样炼成的》、《我当一天公路人》和《大山的呼唤》等一批专题片的拍摄、播出,诠释公路人的创业精神和公路文化的发展历程。

 自信,终使交通文化水到渠成、成绩斐然。在2009年9月召开的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工作会议上,“6.19公路文化节”的做法被写入交通运输部李盛霖部长的工作报告。从厅长的批示到部长的报告,以及各地纷至沓来的学习取经,这是对文化自信的再好印证。到2010年,这种高度自信带来的交通文化探索和实践,让泰顺县交通局一跃成为全国第二批交通运输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文化自强——引领交通事业科学发展

 劳伦斯?米勒说:“未来将是全球竞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能够获得成功的,无一例外将都是文化的成功”。交通文化建设既关系到眼前交通发展的质量,也事关交通发展未来的目标。

 “泰顺是一个欠发达山区,近年来交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仍是全省交通最为落后的县之一。目前,泰顺是唯一一个不在温州1小时交通圈之内的县,也是全省离省城杭州最远的一个县,还是一个无高速、无国道、无铁路的‘三无’县”。龚百晓这样剖析泰顺交通的“短板”。

 有认识才有创新。交通局领导班子不满足于一时的成就,决心以文化来统一全行业的价值观,以文化来引领交通科学发展,留下一条持续发展的思路,给历史留下深邃的思考,这是比任何有形的东西更为珍贵的。

 交通文化从自觉、自信走向自强,实现以文化来引领交通科学发展,它不仅仅是对某个领域的要求,更是对全系统的要求。这对交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如果说此前交通文化建设关注更多的是职工的文化生活,那么,在走向自强的过程中,泰顺县交通局开始重视把交通文化全方位渗入到交通工程规划建设、行业管理、交通服务、廉政建设等方面,以文化来引领各项交通工作的科学发展。如工程建设设计,树立“作品”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应用文化元素、赋予文化理念,设计出一批揉融文化内涵、创新特色、与自然环境协调的标志性公路、桥梁、隧道“精品”;如行业管理领域,用1-2年时间,围绕公路、运管和质监,挖掘文化元素,提炼共性品质,组织制定体现服务宗旨和交通精神的各类工作流程、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守则;如交通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各类文明创建载体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推动交通服务向特色服务、品位服务和人文服务发展,并提炼职工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体现社会责任意识并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理念。特别是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公路部门独具匠心地在办公场所设置了“三件宝”:警示做事要公平、公正、公开的“一碗水”,告诫“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的“一杆秤”,提醒每个干部职工警钟长鸣的“一口钟”。“一碗水端平,一杆秤铭心,一口钟长鸣”,用如此形象的廉政文化来诠释交通廉政建设,让干部职工“入耳入脑入心”,这是公路段长董晓华的独创。

 任何一种文化离不开质的依托,文化走向自强更离不开质的依托。

 2009年底,泰顺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泰顺交通”标识,经过多番对比、遴选,一幅标识从大量征集到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这副标识,无论从字母的选取、数字的组合,还是绿色的色调、流畅的环弧,完美地诠释了新时代泰顺交通运输的特色,交通人对“路要久”、“民要安”的孜孜追求,以及交通行业核心价值理念。目前,该标识已广泛应用于办公场所的布设和办公用品上。

 作为质的依托,打造一条全国一流的文化公路,一直是龚百晓和董晓华等一批交通人的愿望。新58省道连接沈海高速公路分水关,是贯穿泰顺东西的一条交通主干道,曾被称为“生态之路、环保之路、希望之路、发展之路”。2010年12月,泰顺交通人又谋划起文化公路的创建,邀请有关民俗文化、民间工艺、景观设计、文化创意等专家学者进行论证探讨。目前,投资达600万元的文化公路创建紧锣密鼓,计划年内完成。新58省道从此还是一条融生态环境和廊桥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文化走廊,全国一流的“文化公路”。

 文化自强引发的“文化效应”在蔓延——

 “这是创业的团队,这是创新的团队,这是战斗的团队。”这样评价泰顺交通人,一点也不为过。这里的交通人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凝聚力,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战斗力。截至2010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2025公里,公路网面积密度达115公里/百平方公里,超省平均值,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的目标,成功构建了“521”交通圈。创造这一不凡成绩的交通人,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埋头苦干、风雨无阻、默默无闻,抗击冰雪冲锋在前,抗台保畅不畏艰难。公路养护从全市倒数走到全省前列,浙江交通创业创新先进集体、温州市模范集体、“工人先锋号”……这个个荣誉,无不在向人们诠释交通文化沐浴、浸润下前所未有的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此情此景,令温州交通系统的一位局长感触良多。他说,文化兴,则交通兴;文化的高度决定了交通发展的高度。实践证明,驱动泰顺交通发展的强劲动力,其实就是先进的交通文化与交通建设的高度融合。

 “泰顺的交通文化建设不仅在浙江很有影响力和感染力,而且还走进了全国交通的前列。‘6?19公路文化节’不仅是泰顺县的一个品牌,而且还成为浙江省的一个品牌。”2010年11月召开的全国交通局长运输管理培训班如是评价。在这个培训班上,龚百晓向来自全国的百位交通局长介绍了泰顺交通文化建设的经验。今年5月30日,在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龚百晓作为唯一的县级单位代表作“交通引领交通科学发展”的典型发言。

 今年11月初,正值金秋,《中国公路》杂志社主编王惠民从首都北京来到浙南泰顺,专题调研交通文化建设时激动地表示,在当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一定要通过《中国公路》这一载体,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泰顺交通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成效,供全国交通系统借鉴、学习。

 “走过山水,走过岁月,这片土地承载着我们的真情,顶风冒雨,穿行四季,为了乡亲那一个久远的梦境。我们拓荒,我们前行,用意志凝聚成超越的旅程,在崇山峻岭之间,在青山绿水之间,留下我们奋斗的身影……”伴着《公路人之歌》记者走进了交通文化展示厅。站在这个揭牌于今年“交通文化周”活动的展示厅,不禁生发出不少感想:机遇眷恋创业者,交通文化“泰顺样本”,历史的机遇让她完全契合了金秋十月来自北京的文化东风;在今后的探索、实践和自强道路上,她将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一幅永远绘不完的画、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一条永远走不完的路……”与其说,记者真切地感受到泰顺交通五十余年的发展成果,不如说真切地倾听到了交通人走向文化自强的那一阵阵铿锵而有力的脚步声!

 这脚步声让记者强烈地感悟到:有了“文化自觉”,才能有“文化自信”;有了“文化自信”,才能有“文化自强”,——这就是四年来泰顺交通文化走过的成功之路和经验所在!(温州市交通局 刘晓华)

龚百晓(右二)董晓华(右三)向公路国检人员介绍泰顺公路文化。

 
龚百晓在全国交通局长运输管理培训班上介绍泰顺交通文化建设的经验。
 
 
泰顺县首届交通文化周开幕式。
 
 
文化周职工踊跃参加拔河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