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上海汽车站时刻表:梦想怎能填平沟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3:27:24

梦想怎能填平沟壑

全国政协委员 汤素兰

  在农村,孩子们基本上没有施展别的才艺的机会,学习成绩变成了惟一的目的与衡量标准。更多的农民工子弟,他们童年时代是孤寂的留守儿童,长大后又不得不子承父业,再一次走上进城打工的路

           

  我的手中有一沓信,是我带领文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时,让湘西凤凰一个农村学区的初二学生写给父母的心里话。这些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很少有父母的陪伴。但几乎千篇一律地,孩子们都在信中表达了对父母辛苦工作的理解与养育之恩的感激,都忏悔自己的不听话,不争气,最后决心要把学习搞上去,取得优秀的成绩,给父母以安慰。

  实际情况是这些孩子的学习基础非常差,短短三四百字的信中随处可见错别字,书写也不规范。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学习并不感兴趣,放学之后最想去的地方是镇上的网吧。当问及他们将来的打算,两个班的孩子只有几个人明确表示想考上高中,一个女生说她的父母想让她去读卫校,将来当护士,其他的孩子只想快点毕业,到外面去打工。

  单从物质条件看,这些孩子的情况并不太差。几乎家家都有新修的楼房,这样的房子搁在城里,就是独栋别墅了。他们身上的衣服式样跟城里孩子也没有太大差别,他们也有手机,耳朵里也塞着耳塞,身上挂着城里孩子随身听的小玩意儿。

  在我看来,他们和城里孩子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教育上。

  城里孩子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设施普遍比农村好,师资力量也强,家长还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辅导孩子功课,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是每个父母每天例行的工作。有的家长还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学不好,会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培优班开小灶,甚至把家庭教师请回家。

  农村的孩子就不同。我所调查的这所学校的党委书记就告诉我,他们学校有三门课的老师是缺的——数学、生物和政治。我问为什么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这儿却缺这么多老师?他说留不住人。这所学校还不算太偏僻,离县城不到一小时车程,连这儿都留不住老师,更偏远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

  在现今的教育中,孩子学习似乎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取得优秀的成绩。在农村,这一点就更加突出。孩子们基本上没有施展别的才艺的机会,学习成绩变成了惟一的目的与衡量标准。当通过努力,这个目的达不到的时候,孩子们一方面会由自责而陷于自卑,另一方面也对学习逐渐缺乏了兴趣。

  其实学习从来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孩子们到学校里接受教育,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学会独立思考,通过思考和探求,去获得智慧,体味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北宋程颐说:“人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人最大的快乐是读书,而最紧要责任是教育孩子。父母教育角色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重大。但即使父母在身边,如果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后果往往也是灾难性的。

  有一个女孩在信中坦率地说出了对母亲的感受:她对母亲有过爱,更有过恨。因为有一次她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结果母亲骂她是一个废物,让她很伤心,怀疑自己根本不是母亲生的,不过是垃圾堆中捡回来的;还有一次,母亲让她去提水,她提不动,母亲就说别的像她一样大的孩子都提得动,惟独她提不动,真是个废物,她气得差点上吊自杀……

  曾看过一本书,书名就叫《用梦想填平沟壑》,是北京百年职校的理事长姚莉述说她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办职业学校的初衷。我参观过那所学校,那儿的孩子能得到免费的教育,掌握职业技能,然后立足社会。但那样的幸运儿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农民工子弟,他们童年时代是孤寂的留守儿童,长大后又不得不子承父业,再一次走上进城打工的路。

  对于一个孩子的教育,是社会、家庭、学校共同的责任。社会仅为孩子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是不够的,还应该提供公平的教育条件。如果没有公平的受教育条件,孩子和家长虽然有梦想,现实的鸿沟也太巨大,这巨大的沟壑仅靠梦想是无法填平的。

  (作者系儿童文学作家、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