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pe手机充值:新津郭之新墓碑简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7 03:42:12

新津郭之新墓碑简考

                                                                                          《成都文物》2011年第3期

 

摘要:清道光五年(1825),崇庆县西河河道淤塞,新津县士民郭之新率众上禀,始得重开西河故道,故而深受崇、大、邛、新诸县百姓崇敬。郭氏墓地原有许多碑文记载了其事其功,惜 “大跃进”时墓地被毁,墓碑四处散佚。本文谨据搜集到的三通墓碑,并结合《龙马乡志》迻录的碑文内容,共得五篇碑文,冀从中梳理郭之新生平事功等信息,并就水权纠纷、墓碑功用等相关问题,结合墓碑内容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郭之新  水利纠纷  墓碑功用

 

郭之新,字鼎卿,号革庵(1760—1849),新津龙马乡郭林[1]人。清道光五年(1825),崇庆县[2]西河河道淤塞[3],致使西河灌区内的崇庆县、大邑县、邛崃县、新津县及眉州一带农田用水困难,禾黍焦枯。新津县士民郭之新不忍坐视,上申督抚,率众前往修淘,使得重开西河故道,解决了下游诸县农田用水,“被泽者不下数百万家”,故而深受崇、大、邛、新诸县百姓崇敬。

郭氏墓地原有许多碑文可提供当时记载,可惜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墓地被毁,墓碑四处散佚,加之碑面文字泐蚀漫漶严重,未有人给对碑文资料进行搜集、整理。

2010年10月,笔者在郭庙儿[4]、观音寺碑林寻访到墓碑三通,仔细辨识,并抄录了碑文。后在《龙马乡志》上又查询到部分碑文内容,觉得其碑文或记其生平,或述其事功,或颂其勋德,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大有探究之必要。

本文谨据郭庙儿、观音寺碑林碑石字迹,结合《龙马乡志》迻录碑文内容,共得五篇碑文,冀从中梳理郭之新生平事功等信息,并就水权纠纷、墓碑功用等相关问题,结合墓碑内容作简要阐述。疏漏之处,敬祈方家指正。【为考述方便,先将5篇碑文迻录标注如下(标点为笔者所加,碑文已有损坏,不明的字用“△”代替)】

一、   碑文部分

碑一[5]:                 郭鼎卿

夫根深则叶茂,此事有必至,理有固然者也。问尝考之,或则齐楚木,或则实此蟠桃,或则划老子出关图,题诗以献,总之不离乎有德者近是。虽然古人远矣,抑义繁矣,繁称远引旁观,或从而疑之,则夫信而有征者,其性鼎卿先生乎。先生之新鼎卿革庵,晋原庠生[6]也,其为人也倜傥非常,遇事敢为不避艰险,不汲汲于齐名而科亦弗及,有古人风,大儒气概,然则先生之寿曷可少乎哉。顾欲稽其寿,当先详其德,盍先生其功,先生之功莫著于西河之水利。原夫崇大邛新四州县俱用小海子,水源不敷,灌溉自乾隆三十六年

新邑   温主面禀

阿制宪   愿每年捐俸银三十六两,帮修都江大堰,取沙沟河水入西河,然后用之不竭。后西河之北坪新冲一河,水湃别江[7],西河淤塞里许,而四州县人民几不堪为命矣,倘不有人焉怀润泽斯民之心,出其扶贫济困之才,以推波而助澜,其谁兴救涸辙之苦,而先生独毅然以开复西河为己任,任控三载,拘阅九旬,反复申诉,疑案始决。

制军之法纲宏开,道宪之德车亲临,于是掘其污积,水归故道,被泽者不下数百万家,当不仅如升斗之水活我波,臣也已噫噫伟略矣哉。当时以扁额诗词争讼者,如水之就下,沛然莫御此,有虔周公四十韵之所由来也。与其夫藏诸隐微者,德也见诸事迹功也,世之自居其功而并没其德者,何可胜道?先生则有功不伐而谦让未逞,乃知功与德相为表里,自先生施之,而浑然忘其为德。自他人视之,而显然见其为功,其也即其德也,其德也即其寿,之所有永也。占鹤算之,祥叶麟趾之吉亦固其所,夫复向疑方。

今  圣天子引年尚齿宪老迄言,令其建坊,而以“寰宇熙春”四字褒之,俾天下后世,咸晓然。于耆老之为贵,而积功累仁之,诚不可缓也,或亦风励末俗之一助也,云尔是为序。

                甲午科举人

                                   苟召南拜撰

                                             爱堂

道光二十八年岁次戌甲重阳日             吉旦

碑二[8]皇清旌表五世同堂恩赐正八品寿官[9]郭鼎卿公偕配高孺人墓志铭

公姓郭氏,讳之新,字鼎卿,号革庵,为△△长,晋原儒学生员也。先世自秦省至嘉阳,徙津邑遂家焉。曾祖正广处士。祖尔宁,奉史部考授正八品,官例仕郎。父朝辅△,儒胞兄家栋,本邑廪膳生员[10]。公禀姿颖慧,性孝友事父母,每先承顺能得其欢心。好读书,年二十二,应大邑试郎△大宗师刘知,时家寒,不得潜心举业,设帐以资衣食,然公志量高强,有胆有识,恒△公慕义不避艰险。崇之西河,道光庚寅[11]淤塞,众推为西河长。公布宪[12]力,开复还西河故道,由是大崇邛新四属粮田均滋灌溉一时,赠颂诗章咸歌公德。迄今公没矣,犹称道不衰。岁丙午,公年八十有七,以五世同堂申报,奉旨建坊于大邑韩市地,御赐“寰宇熙春”匾额,给公正八品顶戴,寿九十终。呜呼有大德者必有大寿。吾于公信有征矣。德配[13]孺人氏高△清量,本邑高△公元三女,岁进士兆麟公之姑母也,性淑慎勤俭。适鼎卿公时,田仅十五亩,因公常馆于外,凡家中一切营谋,皆孺人任之,惜家运坎坷,屡遭回禄[14],由是移居韩氏。孺人曰:家事急矣,不可一途,宜农商并务。于是不惮勤劳,卖于廛[15],耕于乡,而家道日△上理。尤慈爱,待前子如己出,一切欲△△△无彼此,其识见高,语书多出人意外,故出邻咸已女中君子称之。至晚年,△喜拜佛放生,以△△为功化尤人△△呜呼,若孺人者可谓贤矣。

按状公生乾隆二十五年庚辰二十三日戌时,卒道光二十九年乙酉十一月卅日△△时,享年九十岁,以道光三十年庚戌十月二十六日寅时葬广东沟之北郊。公△△左孺人生乾隆三十三年戌子十月初十戌时,其殁也先公五年,在道光二十四年甲辰三月十四日辰时,享年七十有七,以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十二月初四日申时葬,居椁右。公先配潘儒人,生男一人开封,娶王氏女二俱适△△△男二人天赐、天眷。赐娶王氏。眷先娶张氏,继娶王氏。曾孙四人一禳一恭。天赐出一灵一云。天眷出曾孙女三人△祀缉祀一。出俱殇龙祀一。恭出元孙女三人。高孺人生男一人开基,授国子监太学生,娶熊氏、刘氏女,二△适△△,生男四人。长天渠,娶朱氏。次天煦,娶谢氏。三天梯,聘蔡氏。季天△,聘祝氏。生女六人。公与孺人后先合葬墓尘△山申△△△君开基为二老表墓,特行状叩余余。忝属世谊且能以△能悉具△事而又性拙不习,为谀词曷敢以△△辞。因为之志且铭曰:

稽公世德,兄弟联防,秉姿颖慧,孝友一堂,应试大邑,廿岁名扬,素家贫约,苦耕助粮。公有胆有识,志量高强,水还故道,△△民殃及,八十有七,滔还帝乡,公△宠赐,五世荣坊,寰宇熙春,匾赐皇皇△△△终俾尔寿,△儒人高,△△内县,惠爱前子,于愈己出,△见△非△△所及,易贫为富,典家立业,老龙为善△△谆挚逝先公年寿七十有七△△△△同室同穴,绳绳冀冀,永昌后慕。

碑三[16]皇清旌表五世同堂勒授正八品寿官郭鼎卿公偕配高夫人墓志铭

問有以一儒生,而能為生民開萬世之利,造萬世之福,使歲歲不慮饥荒,代代得安耕,鑒(?)其人者乎?恭維吾卿    悬榮壽官郭公鼎卿老先生者,晉原儒學一文生也,秉姿穎慧,年甫弱冠,即受大宗師劉知。公一生志高意廣,有胆有識,每遇事轍急,公奮義不避艱險焉。兹且論開河口一事,自來崇大邛新粮田俱由灌邑起水,至崇邑西河千工堰[17],分派各諸堰灌溉田畝。不料滄海桑田,至河口淤塞被他堰侵占,四邑人民年年之俱不得耕,後眾推  公為西河長。  公遂挺身獨任,不恤十生九死,上申  督憲,後還西河故道迄今。公後多年,而四邑人民之食其利,享其福者,猶每飯不忘焉。當是時四邑人民各賦詩章以頌,公功後建五世同堂坊

  皇恩寵錫,寰宇熙春,四字榮封以褒。公道嗟嗟,彼四邑之為民牧者,其民曾亦食其利享福焉,否也!公以布衣,而能使四邑之民得長食其利,長享其福,如此惜也。公僅布衣,其得長食其利,長享其福者,只此四邑也,幸也!公猶布衣,而能使四邑之民得長食其利,長享其福者也,乃在此四邑也。嗚呼!利濟雖僅及一方,而功德已足昭千古矣,至上開祖宗之業,下立子孫之基則尤有。

夫人焉  夫人氏高,新邑△公之三女,歲進士兆麟公之姑母也,年三十余姑適公,性淑慎,有敬姜[18]之勤,有少君之儉,有穆姜[19]之慈仁焉。時公田畝僅十余,又屢遭回祿,公之坎坷至矣。夫人乃以勤自苦,以儉自持,居於廛,耕於鄉,卒能易貧為富,且恩愛前子,愈於已出使。公無內顧之憂夫乃!嘆公之所以能為生民開萬世之利,造萬世之福,而垂此不朽之功,德者以有。夫人助也!夫人亦賢矣哉。公次子開基,授國子監學興,交最深,今將榮   公兆持   公引狀叩余,余不忍沒  公之功德爰為之誌,以備△采,銘之曰:

公秉秀姿,少便芹拾,氣概昂昂,有膽有識,不避艱險,能幹事業,大新邛田,水由崇邑,滄海桑田,河口淤塞,他堰侵占,不得耕食,民心皇皇,無能為力,歲歲難耕,公心惻惻,挺身獨任,督憲上質,十身九死,生靈救急,四邑人民,

至今利益,得享康年,皆公賜及,各賦詩章,人人頌德,寰宇熙春,皇恩寵錫,五世同堂,壽延九十,夫人氏高,克勤內職,勤儉仁慈,以昌後葉,亦享遐齡,

七十有七,福壽其全,公德所積,世代簪櫻,孔長遺譯。

              後學 思進士   候選儒學正堂作山劉康之拜撰

大清咸豐八歲次戊午二月二十日  愚外孫儒學生員  王新竹敬書  開基 泐石

碑四[20]

(阳面)先生之新,鼎卿,革庵,蜀名儒也,读书有识大体,为文宗汉唐朱家,雅不屑以时艺擅长,故科名弗利,只一衿老。生平急公慕义,颇多健白,古稀犹健,众推西河长,数载平,允适与河淤拦控,彼屈三△月,直至河开,屈伸始归吁。  公为众,故功亦宏矣,众情欣感,谋所以颂者,而筹于余,余不自揣妄,吟五古以赠:

卓哉郭长河[21],读书破万卷,草野裕经纶,经纶追禹奠,怀抱济世才,虽老而犹健,众推西河长,水灌四州县,年来苦天灾,叠遭稻长患,推沙淤古溪,截流归别埝,东淤伤旱涝,西路苦乾旱,禾黍枯嗟声,偏陇畔亏彼。   郭长河心不忍生看,领众往修淘,擅挖虞不便,无奈抱微枕,忙拦与叩。   督宪致罹冒渎愆,几成巨罪案,曾进几折磨,历苦无限,俾得下情伸,委员亲看验,仍今故河通始行,东作偏嗟。   公一片心为众情惓惓,五年作河长,三月做囚犯,泣得泪珠倾,浪△千江泛,呕得心血潮,波翻万△灌,去日尚披裘,归来已葛换,犹是故吾身,须眉尽白变,有客问郭公,一衿曾著△,又值岁古稀,尽可身闲散,胡犹不自怜,苦为世情恋,公云幼读书,略体圣贤念,上存致君心,下抱泽民愿,惜来历官阶,勋业无由建,虽△草莽中,可少经籍献,以此利济漠,生△关△万,以此重大献,学人△应办,以次区区心,虽老而不怨,非敢希立功,博得虚名炫。我闻拍案惊,顿教爽背汗,如斯读书人,真是大才干!如斯读书人,真是大手段!继然不居功,功应垂史鉴,徒然不慕名,应章云汉惭。

余市利徒,生平无表现,深慕   先生功羞睹  先生面秩秩△大猷人人咸钦羡

                             通家晚有虔周秉钺拜撰并书

                             崇大新邛四属众水户等公赠

 大清道光十岁年次庚寅月下浣                                     吉旦

(阴面)先生邑大儒也,好读书而规。于科名故,仅一衿老,生平常以济人为心,虽老而犹健,众推西河长,有数岁。今庚寅,适以扶淤上书,不避艰险,克成厥勋,众情欣感,赠以“功遍西河”匾额,外复有诗章下:

予同被德,曷以不文辞,弟先生之功,有虔周子,长古一篇,详哉言之矣,夫复河赘,因集雅诗,三章以持,赠云乃疆乃理,河水潦潦,侵彼稻田,黍稷茂止,大田多稼,君子树之,秩秩猷心焉数之     德业弟既庶,且多何以赠之,是用作歌。

                             丙午科举人张文灿并水户人等赠

人生是男须英雄,两眼出没古今中,乾坤大是寿考翁,勋业福泽谁能同。武阳郭老长河公,与人一心成大功,幼抱致王泽民衷,飞入晋原之△宫,文章无路达天聪,刘△屡下奈途穷,穷即穷兮通即通,翻然俟命心融融,西河忽涸泽不允,为民白宪号城东,提开息得水潺潺,三郡称觥献寿崇,匾额罗列光玲珑,车与纷纷马青△,颂诗合乐鼓逢逢,福海△兮寿祝崧,竞酌大斗樽开空,一石二斗量洪,非△非彪亦非熊,镬铄△此叟颜犹红,日不瞽耳不聋,右稀再度长春风,留取人间补化工,从心所欲皆恩   君不见世△△ 委琐龌龊诸沙虫,偷取血气为其躬,到头何益?于苍穷又不见仙△山有奇童,眼如日月皎双瞳,不少不老长看天地,而与为始终,江神几载失恩波,百万生灵焕奈何

  时宰诰以患难公   正色独有功名悬日月千秋人颂日如百万生灵何

  郭长河   蜀人以   公不避艰险力辟西江灌溉数郡共赖之呼为郭长河

                                     后学雨苍李登龙拜赠

 吾友黉宫[22]时英夙老更余漫投川水策曾上味江书四月由羁线八年继决疏士农三属望榴放独迥车

通家愚弟暗△周元章拜赠又制一联以颂之曰:

  挽白马之横流,仍归味水    引石牛之正派,复还文江[23]

  先生洵属大人才,历遍艰难亦苦辛,△出世情真学问,养成练达真精神,定看合受无疆,福可卜长存不老,春业迈汾阳年八,衷知君前是子仪身,郭汾阳收复两京,年愈八十。先生功与寿两近之故以为此

                                   后学跃门李成龙拜赠

  公勋建长河,号以长河,绰因灾而命名,二实不相拂恩一时,波三属,长河之功,永不没。江不渴名不磨千秋万代,郭长河又何让凿离堆显英主功高水利而名擅今古

通家晚裕三李阳泰拜赠

道光十六年岁次丙申秋七月                 吉旦

   晋原史员张懋勋敬书  石工从曾孙奕万刊镌开基谨识

碑五[24]:(阳面)皇清勒授八品寿官郭鼎卿公偕高孺人碑记

之新鼎卿革庵△△祖啟勝普說,世居新津县西關外太平鄉二支郭橋楼,離县二十里。公年卄四,入大邑县学。道光卄八年戊申奉  旨旌表五世同堂,恩賜正八品壽官,建坊於大邑韓家場,享年九十歲。生乾隆卄五年庚辰十月卄三日戌時,卒道光卄九年己酉冬月卅日正子時。先配潘孺人,生男一人,名開封。繼配高孺人生乾隆三十三年戊子十月初十日戌時,卒道光卄四年甲辰三月十四日辰時,享年七十六歲,生男一人,名開基,授國子監太學生,孫男六人,曾孫五人,元孫二人。潘孺人葵……

(阴面)……羊叉溝坎。高孺人與公合葬於斯△△△△△  士居槨右,墓坐寅山申向,去春建有牌坊碑記。塋地隔河離住宅不尚半裏,宅之右旁有祠堂一所、水碾一座。塋之左旁有聖廟一座、祖塋一所。塋之周圍有水田三百數十余畝。塋之上二裏許有捲洞水碾一座,碾門外上下共有水田五十余畝。塋之西五裏韓家場,有街房式間、牌坊一座、目今高珙二具。敘府各處賊亂紛紛,人民離散。恐其流難,播迂無所考證,爰書此暗記鐫之貞瑉

                    國子監太學生男開基丕齊氏記

大清咸豐九年己未十一月二十七日                             吉立

二、   关于郭之新治水事功

在水利史资料中,碑刻是最丰富,也是最有价值的原始资料。通过研究这些水利活化石,可复原中国近代水权纠纷解决的概况和基层社会水权运行的细节。[25]郭之新墓碑较为详细地描述了清代西河水利纠纷始末,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清代千功堰水权纠纷解决的重要史料来源之一。其事功被收录到《龙马乡志》、《成都市志·水利志》[26]、《四川省新津县水利电力志》[27]等志书中。这次水利纠纷亦被作为典型案例,见诸于水利纠纷研究论文中[28]。

成都平原农田灌溉以引水为主,江河水量有限,同一条江河上引水渠堰多,每条渠堰能引的水量就少。因此,一道渠堰的兴修,势必对其它渠堰的引水有所影响,会遭到其它渠堰的反对,导致水事纠纷。

西河是灌排河道,承担崇庆、大邑、新津、邛崃四县部分农田灌溉用水。上游文井江段,山多源短,受水面积大,春水缺,洪水猛。都江堰建外江闸以前,西河河岸经常被洪水冲割,河床淤积严重。民国《崇庆县志》提及的《浚黑石河禀》中写到西河河道淤塞的情况,“羊马、沙沟、黑石、徐堰四河,皆发源于都江堰,溯计二百余年来,率皆分流自若,奈今春夏之间,淫雨较多,诸河泛涨,而四河分主之水,又因都江堰水来势汹涌,澎湃横流,堤口率被冲毁,砂石又都淤积,以致徐堰与诸河之水,流不归源,尽奔注于羊马、黑石两河之间。”[29]

现根据碑文记载,将清朝道光年间西河水利事件做一梳理:

“自来,崇大邛新粮田俱由灌邑起水,至崇邑西河千工堰,分派各诸堰灌溉田亩”,然因为下游灌溉面积过大,“水源不敷”。自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新津县令温情愿捐助俸银三十六两,帮修都江大堰,取沙沟河水补充西河水量之不足后,四县灌溉在西河用水,得到改善,旱象相应减少。

不料清道光五年(1825),西河之北坪,新冲出一河,水量湃入黑石河,引起西河淤积严重,致使千功等堰无水可灌溉,“四州县人民几不勘为命矣”。危难之际,郭之新被四州县用水户推戴为长河堰长,郭率领民众,修渠淘堰,受他堰阻挠,发生纠纷。郭之新为了灌区广大民众利益,不畏强暴,据理上告。由于屡告不准,不得已拦舆控诉,被诬为“控词冒渎”而定罪,投狱90天。虽经挫折,但郭之新毫不气馁,多次上诉到制台衙门。后经官府派员查勘,终于使湃走水量仍归故道,恢复了四县农田用水,被泽润者数百万家。民众感其功德,于道光十三年(1833),以“功遍西河”匾额相赠。道光二十六年(1846),清政府旌表他为“正八品官”,并赠“寰宇煦春”匾额。道光二十八年(1848),水利户在大邑县韩场镇刊立石碑,以示纪念。

查阅本文相关资料时,笔者发现清道光西河淤塞时间有两个说法,其中《成都市志?水利志》、《四川省新津县水利电力志》等志书,《水册、碑刻、传说 —近代中国水权纠纷民间解决的历史人类学分析》、《水利碑刻与中国近代水权纠纷解决》、《成都平原近代的水事纠纷》等研究论文将时间归为清道光五年(1825),而《龙马乡志》则记为清道光十年(1830)。笔者在整理碑文资料时,也发现碑二中有“崇之西河道光庚寅淤塞”记载。那么到底那一年才是真正的淤塞时间呢?碑四记载,郭之新西河治水成功后,“公为众,故功亦宏矣,众情欣感,谋所以颂者”,于是请周秉钺撰书,以“五古诗”赠郭公,当时落款时间为“大清道光十岁年次庚寅月下浣”。据此,我们可以得知,郭之新恢复西河灌溉用水时间应为大清道光十年(庚寅年),“五年作河长,三月做囚犯”,其治水历时5年,那么西河淤塞应为道光五年。碑二中的记述可能将西河竣通时间误为西河淤塞时间,而《龙马乡志》又未能甄别,以致出错。因此,本文西河淤塞时间取清道光五年(1825)。

三、   关于碑刻功用

郭之新墓碑记载了死者姓氏、籍贯、出身、经历、生卒、年寿、葬时葬地、子孙情况等信息,起着坟茔迁变,辨认身份的作用。同时,墓碑详细记叙郭之新在西河治水事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在叙事基础上,辅以抒情、议论,以显扬先祖,以尽孝道,且明示后世,教谕子孙

《礼记·祭统》云“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着之后世者也。为先祖者,莫不有美焉,莫不有恶焉。铭之义,称美而不称恶,此孝子孝孙之心也。唯贤者能之。铭者,论撰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勋劳、庆赏、声名,列于天下,而酌之祭器,自成其名焉,以祀其先祖者也。显扬先祖,所以崇孝也。身比焉,顺也。明示后世,教也。夫铭者,壹称而上下皆得焉耳矣。是故君子之观于铭也,既美其所称,又美其所为。为之者,明足以见之,仁足以与之,知足以利之,可谓贤矣。贤而勿伐,可谓恭矣。”从这段话可引申“铭”(墓碑)有两大功用,其一,显扬先祖,以尽孝道。其二明示后世,教谕子孙。下面根据墓碑内容,就这两方面功用做简要阐述。

尊显父母,以尽孝道。即把亡父祖(母)之功业德行显扬出来,就是扬亲,就是孝。《论语》有云:慎终追远。意即于丧葬之事必审慎认真对待之,以缅怀祖先之功德。《礼记.祭统》云“显扬先祖,所以崇孝也。”碑文详细记载了郭公回复西河,“为生民开万世之利,造万世之福”,建立不朽之功详末及郭妻高氏勤俭持家,易贫为富、惠爱前子等贤德事迹,表达了对父母的无比尊崇。碑四通过赋铭、诗章、楹联等形式,将“赠颂诗章咸歌公德”的具体内容详细展现,后更以事功、高寿两方面类比郭子仪,以扬名显亲。

留于子孙,形同家史。墓碑内容是与子孙后代相关的,或使其祭祀有所依凭,或使子孙知父祖功业。碑五文,“叙府各处贼乱纷纷,人民离散基恐其流难,播迂无所考证,爰书此暗记鐫之贞珉”,清楚地表明了该碑传示子孙的作用。其一子孙祭祀,能辨茔域。碑五详细记载了坟茔位置、墓向、周边环境(茔地隔河离住宅不尚半里,宅之右旁有祠堂一所、水碾一座。茔之左旁有圣庙一座、祖茔一所)、祖产等,它使子孙清楚父祖坟茔所在,以便祭扫。其二父祖功德,籍以知悉。“利济虽仅及一方,而功德已足昭千古矣,至上开祖宗之业,下立子孙之基则尤有。”墓碑的撰写内容是使子孙瞻仰父祖功德的重要途径,可以提高家族荣誉感。该碑可使子孙得以了解父祖美德芳猷,清楚家族谱系,且可提供给嗣后为家族成员撰写墓志者。

同时,因为该墓碑记录了千功堰水利纠纷这一重要水权事件,因此可以将之纳入水利碑刻的范畴。通过碑刻对英雄人物郭之新的颂扬,向人们陈述过去的纠纷及其处理结果,提醒人们维持业已存在的水权秩序,以免卷入新的纠纷。

因此,该碑刻通过对以往水权案件的宣示,一定程度上可影响水利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念,也可起到预防、遏制水权纠纷的作用。

附碑三“皇清旌表五世同堂勒授正八品寿官郭鼎卿公偕配高夫人墓志铭”拓图


拓图转拍自新津县文物管理所馆藏拓片,该拓片上世纪90年代由新津县文物管理所王川湘、颜开明等人拓印。


 

 

 

 

 

 

 

 

 



[1]现新津县新平镇双石村6组下郭林。

[2]今成都市崇州市。

[3]西河河道淤塞时间一说为道光十年(1830)。笔者认为应为清道光五年(1825),见后文详述。

[4]郭氏宗祠,位于新津县新平镇双石村6组下郭林。

[5]引自新津县《龙马乡志》编写组:《龙马乡志》,第222—223页。

[6] 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为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

[7]别江指黑石河。

[8]引自新津县《龙马乡志》编写组:《龙马乡志》,第223—224页。

[9]明清时期对长寿老人的封号或尊称。

[10]中国明、清两代称由府、州、县按时发给银子和补助生活的生员。

[11]清道光庚寅年,为道光十年(1830)。

[12]旧时属吏对上司的尊称。

[13]德配是尊称人妻的一种称呼,多用于死后写的吊念诗。

[14]相传为火神之名,引伸指火灾。

[15] 指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

[16]碑文谨据新津县文物管理所馆藏拓片辨识誊录,碑体现存新津观音寺。

[17] 千工堰通“千功堰”,下同。据《四川省新津县水利电力志》载,堰口在崇庆县合江乡中渡口,由西河右岸起水,其渠流经崇庆县,入大邑县境,至韩场入新津方兴乡镜内后,经舒河坝、合江桥落水于晏河。全长八十华里,内分二十五道支沟,灌崇庆、大邑、邛崃、新津四县田57000余亩。

[18] 见《敬姜论劳逸》,《国语·鲁语下》。

[19]引用“穆姜仁爱,化继为亲”的典故,说明高氏慈爱前子。

[20]引自新津县《龙马乡志》编写组:《龙马乡志》,第226—228页。碑体现存新津观音寺。

[21] 郭长河指郭之新,下同。蜀人以郭“不避艰险力辟西江灌溉数郡,共赖之呼为郭长河”(见碑四)。

[22] 黉宫,即学校。

[23] 文江,通汶江,指西河。

[24]碑体现存新津县新平镇双石村6组郭庙儿,碑文乃笔者根据碑体字迹抄录。

[25]田东奎:《水利碑刻与中国近代水权纠纷解决》,《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3期,第45~49页。

[26]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都市志?水利志》,第671页。

[27]四川省新津县《水利电力志》编写组:《四川省新津县水利电力志》,第六篇事类表记—郭之新。

[28]田东奎:《水册、碑刻、传说 —近代中国水权纠纷民间解决的历史人类学分析》,《法史学刊》2007年;田东奎:《水利碑刻与中国近代水权纠纷解决》,《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3期;陈谓忠:《成都平原近代的水事纠纷》,《四川水利》,2005年第5期。

[29]四川省新津县《水利电力志》编写组:《四川省新津县水利电力志》,第21页。